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哀求〃一词形容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李鸿章,并曾张狂地说:〃中国政府不顾自辱国体,一味对强国乞怜,是自开门户,迎接豺狼。〃
光绪反对议和,可想着压在自己头上的慈禧,他也不好大张旗鼓地反击日本。他一面派人负责购船之事,一面鼓舞宋庆、聂士成,要他们狠击日本,挽大清之威。而在朝中,那些主战派大臣也活动起来。御史安维峻发现李鸿章正在为议和作准备,就建议光绪将李鸿章革职查办,他斥李鸿章误国卖国,并向光绪透露,慈禧太后之所以主张议和,和太监李莲英大有关系。安维峻不是不知道慈禧才是议和派的主心骨,但他更知道光绪没有能力和慈禧对抗,他之所以大骂李鸿章、李莲英,无非是在暗示光绪〃要想回击日本,先要削弱太后一派的势力。〃
◇欢◇迎◇访◇问◇BOOK。◇
第13节: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2)
紫禁城内,主战派和主和派已拉开争斗架势。
日本答应接受美国调停,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有意放缓议和进展,为日本争取占据辽东半岛的时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则将山东和台湾作为日军接下来的进攻目标,在1894年12月4日制定出《应攻打威海卫、占领台湾的方针策略》。日本天皇忙着改编军队,要司令大山岩负责在山东的战事,并为进攻威海卫准备战略物资。
北洋舰队已经退到了威海卫,日军计划将其一举歼灭。在进攻中国上,日本官方以达成一致,对他们而言,分歧只出在〃打中国哪里〃、〃如何打〃上。
慈禧太后没心思回味她声势浩大的六十庆典了。
近代战争中,制海权至关重要。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取决于三个半岛: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其中前两个半岛已经为日军所控,若清军不能守住山东半岛,黄海的制海权将悉数落入日军手中。因此,清军加强了在山东半岛的兵力,将3万兵士分派到荣城、威海卫、宁海、烟台、登州,让陆军和海军相互依托。
在各种战役中,登陆战往往是最惨烈的。日军非常担心在海上遭遇阻截,尤其害怕遇到北洋舰队的鱼雷艇。
而北洋舰队作为清政府的卫国之器,却更多的被李鸿章当作个人财产,面对日军,李鸿章思虑多的不是战斗之法,而是如何保存北洋舰队的实力。他没有从旅顺的失守中汲取教训,依旧反复强调〃以守为先,能不打就不打〃,相当于放弃了对制海权的掌控。北洋舰队外聘的洋官员,更没有将中国的命运搁在心上。出任北洋水师提督的英国人马格禄,只知饮酒,另外两个美国官员则只会摆弄机械。
清军无法集合起来还击日本,日本在辽东战场上接连取胜。紫禁城渐渐对战争失去信心,光绪等人痛心疾首。而这似乎都中了〃主和派〃的下怀,1894年年底时,慈禧就通过贬光绪的妃子、撤销满汉书房、提拔恭亲王等方式打击主战派的势力。1895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一起召见户部左侍郎张荫恒和湖南巡抚邵友濂,要二人以〃全权大臣〃的身份,赴日推进议和。而在日本,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却以张、邵二人〃权力不全〃为由,拒绝和谈。日本已打定主意,要在彻底击溃北洋水师后,再进行和谈。
国难当头,清朝的〃栋梁〃大臣们还拨着自己的小算盘,计算着自己在战争中的得失。1895年1月29日,3万多日军渡海而来,准备在荣城登陆。荣城和北洋舰队的基地只有30海里的距离,荣城遂向李鸿章发出呼救,可李鸿章却觉得荣城是山东巡抚李秉衡的地盘,未予理睬。日军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在荣城站稳了脚。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14节: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3)
荣城丢掉了,威海陷入孤立,光绪得知荣城失守,遂叫李鸿章出海抗敌。李鸿章要南洋水师助威海一臂之力,南洋大臣张之洞百般阻挠。两江总督刘坤还一个劲地上书光绪,说千万别让南洋水师卷入山东战争。面对日军,李鸿章手忙脚乱,北洋舰队并未遵守光绪的命令,仍躲在威海,以致日军势如破竹占尽威海陆地。
北洋舰队没有了后防,只能困守刘公岛,宛若瓮中之鳖。日军仗着地势优势,进一步扩大战果,从刘公岛后面对北洋舰队进行夹击,鱼雷、炮弹铺天盖地地向北洋舰队发去。北洋舰队背水一战,拼尽全力,但它们已然错过击溃日军的最好时机,此时的日军仗着前几次大战的胜利,已实力大增。北洋舰队战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仍无法挽回败局。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代刘步蟾随舰身死。
光绪曾打算让南洋大臣张之洞取道太平洋包抄日本,以缓山东战局,并为此拿关税作抵向国外筹款。可当战款筹来,李鸿章又以〃关税将成为对日赔款的抵押〃为由,拒绝将款项用于战事,张之洞的计划只得搁置起来。
日本大军得意洋洋地开入威海,北洋舰队和刘公岛上的龙旗被摘下换成了日本国旗。1895年2月17日,日军举行了受降仪式,刘公岛上荡漾起日本国歌〃君之代〃。
李鸿章的北洋舰队没了,中国近代海军覆灭了。光绪心灰意冷,除了议和,他别无选择。主和派胜了,慈禧在和光绪的较量中,又赢了一局。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5节: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1)
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
日本拿下威海卫之后,又向辽河下游发动进攻,只用了数日,就拿下了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此时的慈禧,心里只有议和一件事。
日本在歼灭北洋舰队的当天就向清政府提出条件,要清政府赔偿日本在战争中的经费,要让朝鲜实现独立,要割土地给日本,要给日本在办理交涉时画押的全权。慈禧太后闻讯,立即要李鸿章作全权大臣赴日交涉。李鸿章在国际上的声望比之前的张荫恒、邵友濂要高得多。
李鸿章对北洋舰队的覆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确有私心,但就此说李鸿章卖国求荣,也是有点不公平的。李鸿章为清政府在国际社会上多方周旋,受尽了洋人的冷眼。后来的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试图用〃联一些国家制一些国家〃的办法为中国谋利,西方人有的称李鸿章是大外交家,有的则骂他是〃小狡侩〃。甲午战争中,李鸿章想要借英、俄牵制日本,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联某国制某国〃的办法根本行不通。中国已非天朝上国,暂且不提英、俄是否买中国的账,即便应了中国的央求,也只是把中国当成有待瓜分的鱼肉。于是,甲午战争中,旅顺、大连、威海卫……都丢掉了。
弱国无外交,弱国的外交家既肩负着国民的希望,也承受着国民的重谤。
李鸿章在接到慈禧的命令后,命自己的儿子李经方做任议、参议,要罗丰禄和伍廷芳做参赞,邀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一行便搭上了从天津启程的德国商轮,前往日本。
3月19日,李鸿章等人抵达马关,日本方面进行了接待。第二天,中日双方就在位于马关的安德天皇祠旁的一个小楼里,举行了会谈。这次,日本派出了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这二人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谈一开始,李鸿章就要罗丰禄大念英文的备忘录。李鸿章明白,单凭中国一己之力,休想在谈判桌上压住日本。日本不怕中国,日本尚对西方国家有所顾虑,李鸿章打算在进行和约商议前,迫使日本停战。
而伊藤博文一眼看穿李鸿章是在〃狐假虎威〃,甲午战争中取胜的是日本,这让日本可以在谈判桌上咄咄逼人,日军的剑锋已经指向北京。伊藤博文并没有马上就李鸿章的停战要求作出回应,他告诉李鸿章,李鸿章等人使用的密码密电可以不经过检查,直接发出。如此,伊藤博文既可以显示日本对李鸿章的〃礼遇〃,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政府对此次和谈的态度。
李鸿章不知道的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前就破了清政府的密码。
尽管李鸿章做了最大努力,但这第一回合的交手,还是让日本占了上风。
3月21日谈判开始。伊藤博文丝毫没有被李鸿章的那篇英文备忘录吓倒。他告诉李鸿章,想日本停战不难,必须允许日本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地的所有城池堡垒,日本军务官要接管从天津到山海关一带的铁路,从停战当天算起,日本在大沽、天津、山海关的所有军事用度都要由清政府支付。
日本的条件无耻而且苛刻,清政府根本无法接受,李鸿章当即愤怒地大呼〃过苛、过苛〃,日本要中国在三日之内作出答复。李鸿章既愤怒又无可奈何,他联系北京的总理衙门,请示光绪皇帝,光绪的回答是,日本太过分了,清朝不会同意它的停战条款。
伊藤博文早已料到清政府会拒绝这些条件,清政府的反应正中日本下怀。其实,日本的野心不只在大沽、山海关,更在台湾。中国若失去台湾将进一步失去海权,日本若得到台湾便可以台湾为立足点,拉开对亚洲的攻势。台湾是亚洲地区的咽喉所在。在和李鸿章进行谈判时,日本已经向台湾迈进。1895年3月24日,日本就占领了澎湖列岛。在之后的谈判中,伊藤博文突然问李鸿章,日本大兵向台湾进军的话,台湾民众会做出什么反应。
李鸿章心下大惊,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告诉日本,日本占台湾会伤及英国的利益。伊藤博文当即反驳,英国已经宣布对局外事秉持中立,不会对日本占台之举做过多干涉。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6节: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2)
谈判越到后来清朝方面就越被动。李鸿章在日本感到了一种可怕的压抑,日本人嚷嚷着继续对中国开战,并对打败中国而自信满满。日本诗人山田松堂还在报上登了一首诗〃三军万里向天津,正是东风桃李辰。星使乞和和未就,燕京将属手中春。〃寥寥数语,将日本得势的猖狂和中国失势的落寞,勾画得淋漓尽致。
整个日本都笼罩在军国主义的氛围之下,一些日本人已等不及要中国就范了。
在中国人眼里,战,战不利,谈,谈不顺的李鸿章昏庸无能,而在日本人眼里,狡猾老练的李鸿章又是日本侵夺中国的大障碍,李鸿章在谈判桌上为中国据〃利〃力争。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鸿章在日本又遭到了暗杀,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人,躲在李鸿章回驻地的必经之路上,对李鸿章开了枪。枪打中李鸿章的左颊,鲜血顿时流了下来,随行人员见李鸿章中弹,忙将他扶回官邸。
小山丰太郎并非日本官方派出的刺客,李鸿章遇刺一事,也让日本方面慌乱了一把。为了此次谈判,日本在外交礼节上格外小心,生怕一个疏漏被西方势力抓住把柄。听闻李鸿章遇此,日本政府马上暂停谈判,集中力量缉拿刺客。明治天皇下诏声明会严惩凶手,还让侍从武官带着两名军医亲自到马关探望李鸿章。日本皇后也派出12名护士,并送上了御制绷带。
李鸿章遇刺时已经73岁了,看着染满鲜血的官服,他喃喃地对左右人道:〃此血可以报国矣。〃
谈判桌上争执不下的,被这刺向李鸿章的子弹解决了。李鸿章倒在住所休养,日本很难再在停战上寸步不让。日本军医来看李鸿章时,特地叮嘱他,尽管子弹已取出,但还要静养多日,要好生调养,劳累不得。李鸿章却坚持和谈之事刻不容缓。
面对前来看望自己的日本要人,李鸿章流着泪说:〃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
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都认为,应该找个时间同意李鸿章的休战条件,谈判若脱得久了,西方国家一介入,日本将陷入被动。伊藤博文曾气急败坏地称小山的暗杀行动〃比发生在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严重〃。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将让步的打算告诉日本的其他政治要人,却遭来强烈的反对。伊藤博文甚至亲自劝说日本的文武大臣,还建议明治天皇告诉群臣,日本需要在和中国的谈判上做出让步。最后,由陆奥宗光告知躺在病榻上的李鸿章,日本方面同意停战。李鸿章这才觉得宽慰,要李经方和日本方面签订了《中日停战协定》。
遗憾的是,有黄海之战、旅顺之战的败绩在前,当时的清政府依旧没有深刻地认识制海权的重要性。日本有心将台湾、澎湖列岛排除在停战协定之外,即协定实施之后,日本并不会放松对台湾、澎湖列岛的攻势。
虹←桥书←吧←。←
第17节: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3)
停战协定签完了,中日两国还要进行和议谈判。就在《中日停战协定》签后的第二天,和议谈判开始。陆奥宗光发现,中国很想知道日本到底要向中国索要多少赔款,就提出将和议条款逐条拿来进行商议。李经方察觉到日方的心思,声明中国只会在看完全部条款后才逐条商议。像缔结和约这样大的事,若不能统观全款,即难以逐条表明意见,和约中字字句句都关系着国家利益。陆奥宗光见中国方面不肯让步,也只好同意李经方的要求,但他又给中方提出了时间限制,规定中方必须在日方出示和约底稿的三至四天内,予以答复。
日本很快就拟出了和约底稿。日本要清政府承认,朝鲜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要清政府将京盛省南部地区、台湾、澎湖列岛永远地交给日本。要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平银3亿两,要清政府在已开通的通商口岸的基础上,再开设顺天府、沙市、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杭州等通商口岸,并规定所有从日本运入清国的货物皆减免赋税,赋予日本在清朝的土地上制造一切货物的权力。
这份底稿给李鸿章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和约开始时日本方面提出的那些条件。李鸿章知道日本野心巨大,但未曾料到日本人如此贪婪。索要军费、减少关税也就罢了,日本还妄想得到中国的疆土。在日本之前,中国也曾屈辱地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但诸多列强中,如日本这样张狂的,也并不多见。李鸿章不顾伤痛,立刻找来美国顾问,美国顾问得知日本的条件,也觉事态重大,便联系英、法、俄三国,要这些国家联合予日本施压。
日本的和约底稿传到紫禁城,大臣们个个恼怒不已,翁同龢竟激动得老泪纵横。
光绪皇帝召集群臣,一同讨论应对之策。而面对日本如此苛刻的议和条款,朝中还有不少大臣认为应速速应允。翁同龢苦口婆心地大讲台湾的重要性,礼亲王、庆亲王都提醒光绪辽东比台湾还要重要。看着大臣们的争执,光绪不知该做何决断,因此,紫禁城迟迟没有给李鸿章发去复电。
李鸿章在日本苦苦等候朝廷的意见,可四日期满时,还没有收到朝廷的任何消息。李鸿章没有办法,只能自作主张,就对让朝鲜自主、割地、军费赔偿、通商权利等作出回应。李鸿章只同意让朝鲜独立,对日方提出的其他条件都进行了反驳。尤其是割地一项,更为李鸿章不能接受。他在反驳日方时提到,日本当初出兵朝鲜,口口声声是为了敦促朝鲜独立,还一口承诺绝无图中国土地之心。李鸿章提醒日本,不要仗着一时兵强力壮就得寸进尺,否则,中国人也会卧薪尝胆,奋起报复。至于兵费,李鸿章认为,日本不应漫天要价,而应向中方列出详细用度。日本索要的军费太多了,且在偿还年限、利息计算上又规定苛刻,中国无法照办。至于通商,李鸿章反驳日方的道理是〃中国如准洋商在华造土货,势必尽夺小民生计〃,到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将举步维艰,中国政府也无法出面予以保护。李鸿章早年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深知在外国列强的打押下民族工业的艰苦处境,李鸿章也一度有以实业兴国的打算。
◇欢◇迎访◇问◇BOOK。◇
第18节: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4)
陆奥宗光看完李鸿章的答复,有些懊恼。李鸿章是个老辣的外交家,陆奥宗光很难在中方答复中找到什么漏洞,只得再次找伊藤博文商量。日本也知道自己提出的条件并不那么站得住脚。
既然无法在中方的答复中找到漏洞,无法〃议政严辞〃地驳倒中国,日本干脆耍起了无赖。陆奥宗光反复强调清政府所处的不利局势,李鸿章只得再次请示光绪皇帝。光绪一时没了主意,便将日本人的议和条件告诉慈禧。
慈禧被日本激怒了,马上放出话去,说台湾、辽东一个都不能少,为捍卫这两块地,大清宁愿和日本再度开战。
李鸿章收到了慈禧的旨意,由于破译了清朝密电的密码,日本也知道了慈禧的意见。日本干脆把心一横,冒险胁迫起参与谈判的中方人员。
伊藤博文邀请李经方到府一谈,他威胁李经方,日本想同时得到辽东、台湾,仅得一地,日本断不会善罢甘休。日本也没有漫天要价,日本确实花了3亿两兵费。日本提出的要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见李经方没有妥协的样子,伊藤博文干脆提高声音,他告诉李经方,要知道识时务,日本是战胜者,是中国提出请和的,中国是求人的一方。万一这次谈判破裂,日本不单无法保证这些全权大臣是不是能好端端地回到北京,日本也保证不了整个北京的安全。只要他伊藤博文一声令下,日本大军就会浩浩汤汤地开赴中国。其强盗嘴脸一览无遗。
李经方在应伊藤博文之邀时,还带着李鸿章的〃和约修改意见〃,李经方比不得李鸿章老谋深算,他被伊藤博文吓住了,大脑一片空白,胡乱应对几句便返回自己的住所。
李经方将和伊藤博文的会面内容一五一实地告诉李鸿章,李鸿章再次征询朝廷的意见。
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