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君的伟大-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就是让杨素为自己讲好话,杨素的弟弟杨约当时是大理少卿,杨素凡是要做什么事,都先和杨约商量后再做。杨广心腹宇文述邀请杨约,陈设了许多玩物器皿,和他一起畅饮,一起赌博。每次宇文述都装作下输了,把杨广所送的金宝都输给了杨约。杨约得到很多金宝,就向宇文述略表谢意。宇文述就说:“这些金宝是晋王杨广的赏赐,让我与你一起玩乐的。”杨约大吃一惊,说:“为什么?”宇文述就转达了杨广的意思,劝说杨约:“恪守常规固然是人臣的本份,但是违反常规以符合道义,也是明智之人的期望。自古的贤人君子,没有不关注世情以避免祸患的。你们兄弟功名盖世,执掌大权有多年了,朝臣中被你见侮辱的人数得清吗?还有,皇太子往往想做的事而不能做到,常常切齿痛恨当政的大臣;您虽然主动地结好于皇上,但是要危害您的人本来就很多啊!皇上一旦弃群臣而去,您又靠谁来庇护呢?现在皇太子不为皇后所喜爱,皇上平素就有废黜皇太子的意思,这您是知道的。现在要是请皇上立晋王杨广为太子,那就全凭您哥哥的嘴了。要是真能在这时建立大功,晋王必定永远将这事铭记心中,这样您就可以去掉累卵之危,而地位象泰山一样的安全稳固了。”杨约深以为然,就将此话告诉了杨素。杨素听了,非常高兴,拍着手说:“我的智慧思虑远远达不到这儿,全仗你启发了我。”杨约知道他的计策成功了,又对杨素说:“现在皇后的建议,皇帝无不采纳。应当趁机会早早自动结交依靠皇后,就会长久地保住荣华富贵,并传给子孙后代。兄长若是迟疑,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太子执掌朝政,恐怕灾祸很快就要临头了!”杨素听从了杨约的话。

    过了几天,杨素进入皇宫侍奉宴会,他婉转地说:“晋王杨广孝悌恭俭,像他父亲一样。”用此话来揣摩独孤皇后的意思。独孤皇后流着泪说:“您的话说得对!我儿子阿麽(杨广)常孝敬友爱,每次听到皇上和我派宫内的使者去,必定亲自远迎;说到远离双亲,没有一次不落泪的。还有他的妻子也很令人怜爱,我派婢女去她那里,她常与婢女同寝共食,哪像睍地伐(杨勇)整天沉溺于酒宴,亲近小人,猜疑防备骨肉至亲!所以我愈加爱怜阿麽,常常担心睍地伐将他暗害。”杨素了解了皇后的意思,因此就竭力地说太子杨勇不成器,于是皇后就给杨素财物,让他辅佐杨坚进行废立太子之事。

    其实归结起来,杨勇被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杨勇的太子势力太过于庞大,对于杨坚尤其是后来年老的杨坚来说并不安全,所以杨坚在早些时候便开始有意识地消减打压他的势力;二是杨勇的人品、生活作风不受父母杨坚夫妇的喜欢,甚至厌恶;三是杨勇的兄弟尤其是杨广太优秀并且后面对其下了黑手,使其在相比之下更为差劲。
第三十三章 杨坚诸子
    杨勇被废后,杨广就被立了。这杨勇被废有原因,而这杨广被立又有什么理由呢?

    我们先来看看杨广的竞争对手,即杨坚的其他儿子杨广的兄弟们。因为孤独皇后的原因,没有其他女人为杨坚生过孩子;所以杨广和他的兄弟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作为皇帝的杨坚也曾自豪的对群臣说:“前世皇王,溺于嬖幸,废立之所由生。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诤,为亡国之道邪!”

    除了老大杨勇老二杨广之外,还有就是老三杨俊、老四杨秀、老五杨谅。

    其中老三杨俊。开皇元年(581年)时立为秦王,二年(582年)春,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雒州刺史,时年十二岁。加右武卫大将军,领关东兵。三年,迁秦州总管,陇右诸州都归他管理。杨俊生性仁恕慈爱,崇敬佛道,曾经请求去做沙门,杨坚当然不准。六年(586年),升为山阳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水陆十余万,屯汉口,为长江上流节度;开皇九年(589)配合二哥杨广平定南陈。后来杨坚授他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守南陈旧地。过了一年多后,因南陈旧地爆发全面的叛乱杨坚就转任他为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起初,杨俊颇有作为,因此让杨坚相当高兴,甚至下过旨奖励他。但之后他开始渐渐奢侈起来,还有违反制度的行为,放起高利贷,让他的辖区人民官吏大感痛苦。于是杨坚派使者去调查,结果因为杨俊的事获罪的官吏达百余人。即使如此,杨俊还是不改他的行为,继续建筑豪华的宫殿,穷极奢侈与华丽。每当他有特别的巧思时,就亲自拿起工具制作器具,并拿华丽的珠宝玉石去装饰。还为他的妃子制作七宝幕篱与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之间又以明镜环绕、装饰宝珠,极尽华美之所能事。只要有宾客与妓女来的时候,杨俊便与他们在这里一同弦歌。

    杨俊喜好美女拥有还多有姬妾,然而他的王妃崔氏善妒,为此愤愤不平,便在瓜中下毒,杨俊因此身体不适,回到京师长安。杨坚因为他生活太奢侈骄纵,便将他的官位都免去,让他纯粹做一个亲王,要他安份地待在他的王府里。左武卫将军刘升进谏说:“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营舍而已,臣谓可容。”杨坚答曰:“法不可违”。刘升本还想劝说,看到杨坚真的生气后才识趣的沉默了,之后杨素也觉得杨俊受到的惩罚有点太重就进言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对于这位朝廷重臣杨坚不像对刘升一样直接地拒绝而是解释道:“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最后还是没有恢复杨俊的官职。

    后来杨俊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已经不能起床,便请使者上表陈述。杨坚对他的使者说:“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杨坚的话弄得杨俊惭愧的同时感到恐惧使得病情更加的严重。后来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求恢复杨俊的官职,但仍没有得到同意。一年多以后,杨俊病危,杨坚这才恢复他上柱国之位。

    开皇二十年六月二十日,杨俊薨于仁寿宫。杨坚废朝而悼伤,独孤皇后辍膳而摧痛。杨俊所有华丽奢侈的遗物,杨坚下令全部烧掉,并命令送终的用具都一定要俭约,才能让后世效法。王府的幕僚请求立碑纪念,杨坚说:“如果想要留名,记在一卷史书上也就够了,哪还需要用到石碑?如果子孙不能保存家业,以后石碑也不过是给人拿来做镇石而已。”

    杨俊一生因杨坚安排有才之人的教导,在才能方面也可以说是能文能武,功业方面也算是有一定成就的。只是在后来像大哥杨勇一样犯了“公子病”,最后落得个被女人下毒弄死的下场。杨俊是杨坚最早死的儿子,而且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不被杨坚重用,所以他根本不是杨广的对手。

    老四杨秀。史书记载杨秀容貌奇特雄伟,有胆量有气魄,喜欢武艺,比较有个性。开皇元年(581),被立为越王,不久,徙封蜀王,任柱国、益州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开皇二年(582)年,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592年,任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不久之后再度出镇蜀地,杨坚对于这个儿子也是派遣有才之人来教育辅佐他。杨秀出镇蜀地时日之久比二哥杨广镇守江南长,可谓是权倾一方。对于这个很有个性且并不太听话的儿子,杨坚也曾表示过担心,他对孤独皇后说:“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

    西南边境出现战事,大将军刘哙之奉命征讨。同时杨坚令上开府杨武通领兵跟进,作为后续部队。杨秀派嬖人万智光为武通行军司马,杨坚认为杨秀任非其人,谴责之。对此杨坚谓群臣曰:“坏我法者,必在子孙乎?譬如猛兽,物不能害,反为毛间虫所损食耳”。于是遂渐分化杨秀的权力。

    开皇十三年,益州的总管长史元岩在任上死了。杨秀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王宫中极力进谏,杨秀每次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他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元岩死后没有人压制的杨秀日渐奢靡骄纵,造浑天仪,多捕山獠充当宦官,车马衣服违反制度兴建宫殿比拟皇帝。皇太子杨勇被废,晋王被立,杨秀很是为杨勇愤愤不平。后来在杨坚给杨秀整了十条大罪剥夺他的一切,并软禁起来了。事后杨坚感叹说:“元岩若在,吾儿岂有是乎!”表现出一种失望与无奈。

    老五杨谅。杨谅,字德章,一名杰。开皇元年(581),被封为汉王。十二年(592),为雍州牧,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不久又转左卫大将军。十七年(597年),接替三哥杨俊任并州总管,领地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距黄河的52州,作为杨坚最小的儿子,杨坚很宠爱他,特授予杨谅在并州遇事不必拘于律令限制,可自行行事的特权,这是杨谅其他兄弟所没有的。

    开皇十八年(598)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骑兵万余进扰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杨坚遂命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进攻高句丽。杨谅领军强渡辽水又时逢雨季,军中疫病流行,不利而还。开皇十九年(599)突厥犯边境,杨坚以杨谅为行军元帅,但是在大战开始之后杨谅竟然没有亲临前线致使当时的染干可汗没有得到支援而兵败。

    太子杨勇被废,杨谅因据守在当时天下精兵之地,心中便有了异心,上谏杨坚说:“突厥方强,立即让太原为重镇,宜修武备。”杨坚听后觉得是那么回事就答应了。杨谅于是召了很多人手,制造兵器,贮存于并州。招雇亡命之徒,左右亲戚故旧,将近数万人。同时任命南朝梁将军王僧辩的儿子王頍为咨议参军,和重用以前是南朝陈的将军萧摩诃。杨谅得这一些个准备都是因为太子被废后,看到和自己一样非嫡长子的二哥杨广都有机会问鼎皇位后的一种野心使然。

    杨坚的五个儿子,除了老大杨勇外,如果相互比较的话,建功立业方面与杨广有的一比的就只有老三杨俊了,他们都有南平吴越、北破突厥的功勋;权势方面就只能是老三杨秀了,杨广与老三他们都出镇一地多年,权倾一方;还有受父母杨坚夫妇的宠爱程度方面就只有最小的老五杨谅了,他们都被杨坚夫妇所钟爱,从最后只留下他们两就能看出。至于其他方面就没法比了,尤其是在人品方面。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十四章 众望所归
    杨广本来就因为从小聪明伶俐被父母所喜欢,他在做皇子期间并不像他的兄弟们一样沉迷享乐。虽然也是出生贵族耳濡目染了许多那种贵族间的奢侈生活,曾在十来岁的时候也想追求那种生活。据记载杨广出镇并州时,有一次行台右仆射王韶曾奉使巡视长城,走后没人管的杨广便在王府凿池引水,建造三座假山,王韶回来,用自我锁拷的方法对杨广进行谏阻,杨广明白之后致歉而作罢。

    从那以后杨广他却不再追求那种奢侈的生活,或者说杨广开始抑制自己对那种生活的向往。有一次杨坚心血来潮突然到杨广的王府里去看看,便发现他王府里使用的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心里便觉得这儿子用心国事,没有玩物丧志,更是欢喜,再看他平时吃穿都很朴素,不像杨勇那般锦衣玉食,就更是认为杨广有自己的的生活风范。而独孤皇后又认为杨广只宠爱萧妃一人,不似杨勇整天纵情于声色,也对杨广喜欢得很。

    同时,杨广还礼贤下士,爱护士兵,不摆皇子架子。他与妻子萧妃总是亲自恭迎杨坚夫妇派来传达命令的宦官,而杨勇却把这些人当奴才吆喝。杨广曾与士兵观猎,中途遇雨,侍从进献油衣,他却说:“士兵们都淋着雨,我怎么能一个人穿着油衣遮雨呢?”于是让人拿开。《资治通鉴》中说:“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杨广的丰功伟绩再加上他良好品行,使得他在朝野有着很高的威望。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杨广在当时的朝野风头威望盖过其他的皇子。

    在开皇九年(589)六月,朝野百官都以南北统一为由请求杨坚封禅泰山。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也就说,帝王当政期间要有一定的功绩,即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禅、向天报功。南北统一按照封建时代的功勋论来说杨坚应该可以骄傲地登泰山封禅的,但是这杨坚对自己评价并不高,很有自知之明,下诏曰:

    “岂可命一将军除一小国,遐迩注意,便谓太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攸闻。而今而后,言及封禅,宜即禁绝!”

    树欲静而风不止,杨坚不想图个虚名而耗费国库跑去泰山,但是朝野上下上表请求封禅的依然不绝。九月定州刺史豆卢通等人又联名上表请求封禅,杨坚又是一口回绝。后来泰山脚下的兖州刺史薛胄派博士(学官名)登上泰山,观摩古迹,编撰了《封禅图》以及封禅礼仪献给杨坚,并称“天下太平,登封告禅,帝王盛烈”。杨坚还是不许。

    后来降君陈叔宝跟随杨坚登上洛阳城北邙山,陪同杨坚饮酒时赋了这样一首诗: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对于陈叔宝的献媚,杨坚依旧是拒绝。但是要求封禅的浪声一波高过一波,大隋举国都沉浸在对杨坚的歌功颂德之中,然而杨坚依然不肯答应。

    对于杨坚的再三拒绝,朝臣们也无可奈何。开皇十四年“没岁一朝”的杨广回京朝拜父母的时候,朝臣似乎看到了希望,怂恿杨广牵头带领百官“抗表固请”。这里很有趣的是百官怂恿的牵头人居然不是当时的太子杨勇,而是一个在外回京的藩王,这足以说明杨广在朝野之间的威望以及杨广在父亲以及朝臣们心中的地位。而面对亲生儿子以及面朝文武的大臣再三请求,杨坚虽然万分的不同意,但是这次也只好通融,说:“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狩,因拜岱山耳”。即杨坚答应往东方巡视,随便路过泰山祭祀一下。于是十二月,杨坚带领文武百官以及晋王杨广东巡祭拜泰山。

    杨广在诸多兄弟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人品、威望都是独一的,这是他接替大哥杨勇成为太子的条件。

    对于杨广作为皇太子前的优秀品行作为,史书给予这样一个词来总结—矫饰。他们认为杨广的所有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品格作风都是做作的,为的就是拿到皇位的继承权甚至皇位。这些带有强烈的感**彩描写甚至评价对杨广都是不公平的、苛刻的。

    从后来杨广在位的政策来说,杨广也是杨坚最好的继承人。其一杨坚想迁都洛阳,但是迫于关陇贵族的反对而一直不敢轻易迁都,而杨广一即位便迁都洛阳,使得大隋的政治中心不在关陇贵族控制的长安。其二,杨坚一朝一直在想办法限制门阀世族的势力,杨广在位期间也是一直在打压关陇贵族与山东门阀世族,同时完善深化科举制度来从门阀世族手里分权。其三,对于边患,杨广也是像杨坚甚至比杨坚更坚决。。。。。。。总而言之,无任在哪一方面杨广对于当时的杨坚来说都是他最好的继承人,如果要说当时的杨广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从小到大的杨广从来没有接受过挫折与失败,这对于一个将来的皇帝来说不是幸运而是一场严重的悲哀。

    改立太子,隋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杨坚为此在第二年改元“仁寿”;“仁寿”年号的内涵则反映了年迈的杨坚以“仁”立家、立国、立政才可以长久的重儒思想。也正是在仁寿元年(601)正月初一这天,杨坚下诏任命尚书右仆射杨素担任尚书左仆射,正式担任大隋的第一宰相,纳言苏威任右仆射。不久改封杨广的长子河南王杨昭为晋王,并任内史令,以杨广次子豫章王杨暕调任扬州总管,接替杨广坐镇江都。后又以观德王杨雄之弟杨达为纳言,组成新的宰相班子。朝堂上的大规模的换人,从换上去的人来看都是支持杨广或者不反对杨广的,这些都是杨坚在为杨广巩固太子之位的一系列动作。

    住进东宫的杨广也组建了自己的东宫班底,杨广的东宫班底主要是以自己以前晋王府署僚亲信为主,如任原督晋王府军事的于仲文为太子右卫率、原晋王府张衡为太子左庶子、段达为太子左卫副率,而原晋王府的文学士人则变成了“东宫学士”。杨广还将杨勇的东宫学士姚察等人悉数召到自己门下,“访以文籍”。

    一做了太子的杨广就做了一件让父皇杨坚高兴的事,那就是上书杨坚太子的他免穿尊贵华丽的礼服,同时官员不必对他称臣。这正合杨坚怕太子坐大的胃口,于是杨坚在杨广当太子的没几天后就下诏正式的规定朝臣不必对太子称臣,这是杨广在大哥杨勇被废的教训中学到该怎么做太子的。

    杨广做了太子之后,除了刚开始的时候奉旨“巡抚东南”之外呆在东宫几乎没有什么要做,有时杨坚去仁寿宫居住时在京监国的杨广也不敢太过插手朝政。杨广闲暇之余并没有像杨勇一样纵情女色和享乐方面,而是举办佛事、编纂书籍,做太子期间他令自己的东宫学士编纂了《法华玄宗》一书20卷,并且经常与当时有名的文人牛弘等人诗书往来,相互交流文学知识。

    从后来的历史表现来看,做太子的杨广一直再等,等待属于自己的帝王时代;同时在他漫长的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