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君的伟大-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健壮者,到自己家里,把车轮套到他脖子上,然后用棍棒一通乱打,差不多快被打死还能不屈服求饶的人,就称为壮士,与他相交为友。刘居士的党羽有三百人,他们无故殴打路人,侵夺财物,为非作歹,甚至于连公卿大臣、后妃公主也都不敢和他们计较。刘居士的狂妄与他作为太子东宫的侍卫官以及他的贵族身份有着绝对的关系。

    后来有人告刘居士北通突厥,意图谋反。杨坚这一次没有在做多余的考虑,立马下诏斩了刘居士以及他的父亲上柱国彭公刘昶。同时杨坚把这件事情扩大化,使得因为刘居士的谋反案“公卿子弟坐居士除名者甚重”。这一次杨坚出重手把杨勇的势力进一步的给打残,使得杨勇的影响力消减。

    杨坚打压**的关陇贵族势力,为了不引起关陇其他贵族的反弹,杨坚随后下诏安抚关陇贵族,诏曰:

    “周历告终,群凶作乱,衅起蕃服,毒被生人。朕受命上玄,廓清区宇,圣灵垂祐,文武同心。申明公穆、郧襄公孝宽、广平王雄、蒋国公睿、楚国公勣、齐国公颎、越国公素、鲁国公庆则、新宁公长叉、宜阳公世积、赵国公罗云、陇西公询、广业公景、真昌公振、沛国公译、项城公子相、钜鹿公子干等,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宜弘其门绪,与国同休。其世子世孙未经州任者,宜量才升用,庶享荣位,世禄无穷。”

    这时的杨坚应该有了废掉杨勇的打算,所以出手很重以至于要下诏安抚功臣贵族。

    杨坚对于杨勇的势力来了个有目的与步骤的打压分化后,随即便为废太子舆论造势。

    太子杨勇对种种于己不利的危险迹象颇有察觉,但只是“忧惧,计无所出”。他召新丰人王辅贤占候(造诸厌胜),在后园建造屋宇卑陋的庶人村等等,可能是因为精神压力大的原因以致杨勇经常“东宫多鬼魅,鼠妖数见”,杨坚知道后,派出一个精阴阳、历算的萧吉到东宫主持的“东宫赶鬼”。萧吉在宣慈殿设神座,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果然有回风从艮地鬼门来,吹扫太子座。萧吉用桃汤苇火来压风,风即刻止住了。出来后对杨坚说“太子当不安位”,杨坚对萧吉“赏赐优洽”。

    东宫驱鬼是一场闹剧,从这场闹剧中杨坚传递给大家的意思就是上天都认为杨勇该被废了,这对杨勇的太子地位有着致命的打击。

    看清了情形,很多人就站出来了呼应杨坚的废太子行动。有的是落井下石,有的是溜须拍马,有的被杨坚安排的,。。。。。。。先有杨素对杨勇的诋毁“杨勇怨恨,恐怕会生变故,望陛下深防明察”,后有太史令袁充的落井下石“我观察天象,皇太子当废黜”。同时杨坚开始直接地采取行动消减太子东宫的势力,如苏孝慈为太子右卫率,有文武才能和政绩,深受太子杨勇的倚重,杨坚就把他调往外地任刺史;杨坚还在大兴宫北玄武门到宫城东北隅的至德们之间,每隔几步就设置一个候人,来观察东宫的动静,事无巨细都要随时奏闻。

    此时的杨勇太子地位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杨坚的废太子步伐一步一步的推进,舆论和其他都准备好了之后,杨坚就借机把废太子的最大阻力大隋第一宰相尚书左仆射高颖罢免。这高颖字玄昭,又名敏。自称系渤海条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可能与北齐皇族同宗,乃汉化了的鲜卑族。父亲高宾,背叛北齐,投归北周,做了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僚佐,被赐姓为独孤氏。高颖从小聪明能干,十七岁开始做官,参与了平定北齐的战争,立过战功,受过爵赏。

    因为高颖是独孤信的家客,独孤信的女儿又是杨坚的妻子,所以杨坚与高颖早就相互熟悉,也就了解的高颖才华和他的胆识。杨坚专权的时候就派心腹人与他面谈,他欣然接受杨坚的招纳,开始死心塌地的辅佐杨坚成就帝业。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登上皇位,正式建立隋王朝。高颖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当上了大隋的第一宰相。隋朝建国之初,他与苏威协力同心,大小政事,杨坚都是先同他们商量而后施行;因为隋朝是直接继承北周政权的,而北周的法律,则烦杂而不得要领,杨坚下诏,要高颖、郑译、杨素、裴政等人修订法律;他们所修订的法律,不仅为隋朝所施行,而且亦为后世所沿用隋朝建立之后,杨坚在高颖等人的辅佐下,政局安定,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摆在大隋王朝面前的课题是,要使统治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只是注意管辖统治区域内的事是不够的,还必须北服突厥,南平陈朝。在完成这两项任务的过程中,高颖的功绩尤其突出。特别是在平陈方面,他起了重大作用。高颖在平陈之役中,起了主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一次宴会上,杨坚曾说:“高颖平定了江南,虞庆则使突厥降服,可以说是功勋卓著啊!”《隋书》作者在评价高颖时,也说:高颖“克服了东夏,平定了南国,参谋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高颖一直深受杨坚的信任,曾有人告他谋反,杨坚把告他的人杀了,表示对高颖的绝对信任。高颖作为大隋的开国宰相从开皇元年到他被罢免的开皇十九年做了近二十年的宰相,无任是权利还是威望都是除了杨坚本人之外的第一人。这个在大隋帝国的重量级人物作为山东士人的领袖也是绝对的支持杨勇,而且他还与杨勇成了亲家,让自己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算得上是太子杨勇的铁杆支持者。
第三十一章 势在必行
    高颖做了近二十年的宰相,与杨坚的矛盾与曾出现过,例如杨坚在开皇十八年的时候杨坚要攻打高丽,而高颖坚决不同意,但杨坚坚持要打,并派高颖为事实上的主帅,高颖只好服从。结果因为疾疫流行,军队十之**病死,无功而返。这件事本来是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可是孤独皇后却节外生枝,在杨坚面前中伤高颖,说什么“高颖根本就不愿意去,你强迫他去了,我就知道准是无功而还”。她的意思是说,高颖阳奉阴违,消极抗命。这孤独皇后本与高颖关系蛮好的,只是那次统军名义上大的主帅汉王杨谅受了高颖的气向她告状,所以她才为儿子出气中伤高颖。原来在那次远征中高颖掌握实际指挥权,而高颖为人,比较耿直,自觉责任重大,常常以大局为重,不避嫌疑。对于主帅杨谅的意见,也多不采纳。所以杨谅恨透了他,返京后在母亲孤独皇后面前告他的状说:“儿万幸没有被高颖杀掉。”对于这些事情,杨坚就对高颖就有点愤愤不平,但是依然很是信任他。

    高颖与杨坚几十年的革命感情,杨坚是不会仅仅因为一两次的政见不同或者其他人的中伤而罢免高颖的,杨坚对于高颖还是有着信任与重用,后来高颖还领兵出征过突厥呢。杨坚罢免高颖是因为高颖不支持自己废太子,这是谁都不能反对的,所以高颖被罢免了。

    杨坚知道高颖施支持太子的,所以曾经以一种商量的口吻问高颖:“有神凭告晋王妃,言晋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高颖立即奏道“长幼有序,岂可废乎?”表明自己是坚决不支持废掉杨勇。高颖身为大隋最有权势的当朝大臣,朝野威望极高,又作为太子在朝野的中坚力量,杨坚要废太子只有把这个跟了自己几十年的高颖罢免。

    开皇十九(599年)年,当有人告高颖泄露宫廷秘闻时,杨坚不再像以前有人告高颖谋反是一样杀了告密者,而是果断下令追究高颖的罪行。对此上柱国贺若弼、兵部尚书柳述等一大帮朝廷重臣都上书申明高颖是被诬告的,杨坚存心要整高颖,所以就把这些为他求情的人交给执法人员问罪希望表明自己的决心。但是还是有不识趣的刑部尚书薛胄想依据刑律条文为高颖“明雪”辩解,杨坚为震慑朝臣,就让人给薛胄带上刑具,这样一来就没有人给高颖申辩求情了。八月杨坚正式下诏罢免高颖的尚书左仆射职务,让他带着一个齐国公的爵位回老家养老去,这意味着杨勇的**在朝野的彻底失势。

    高颖罢免后,虽然对于太子将被废一事已经谣言四起,但杨坚没有立即废掉杨勇,而是在等高颖被免一事在朝堂引起的震动冷却,因为朝廷的稳定才是头等大事。直到开皇二十年(600)九月杨坚接到东宫官姬威关于太子杨勇的报告书时,杨坚才感到紧张,认为太子杨勇会狗急跳墙动手政变夺权。杨勇做了近二十年的开国太子可谓是根深蒂固、树大叶茂,所以即使杨勇来自朝臣的最大支持高颖被罢免,其他势力也都被杨坚打压分化,但是如果杨勇发起狠来能量还是很大的。这也是杨坚想废掉杨勇后不能立即废掉,而是一步一步地消弱杨勇的势力,使得废太子一事水到渠成,这样废掉杨勇就不会引起朝野震动,甚至政变内乱。

    为防止杨勇的狗急跳墙,杨坚接到姬威大报告书后立即从避暑的地方仁寿宫回到长安城。回去的时候,杨坚的车驾严加戒备,如临大敌,警卫重重。当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杨坚甚至担心出现兵变,竟然从后殿搬到前殿居住以望能及时掌握局势。第二天早朝时,杨坚原以为朝臣都知道自己想废太子的意思了,随即问道:“我新还京师,本应开怀欢乐,为何如此忧郁愁闷呢?”这就是希望朝臣能够呈报太子杨勇的过错,不知道吏部尚书牛弘是真的不懂还是装着不懂忙称“臣等不称职,使陛下忧愁劳累”。杨坚一看臣子居然不识,当时就板起个脸,直接喝令将多个官属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等人逮捕交给有司问罪,最后直接叫杨素来陈述太子的过错。

    于是杨素就公开地说:“我奉旨到京师,命令皇太子查核刘居士的余党。太子接到诏书,脸色大变,表情非常愤怒,他对我说:‘刘居士的余党都已伏法,让我到哪里去追究呢?你作为右仆射,责任不轻,你自己去查核此事吧,关我什么事!’又说‘过去的禅让大事要是不顺利,我先得被杀,如今父亲作了天子,居然让我还不如几个弟弟,凡事都不能自作主张!’他就长叹说:‘我觉得太不自由了’”。

    最后杨坚对朝会做了总结性的表示:“这个儿子我很早就觉得不能够继承皇位了,皇后老劝我废黜他,我认为他是我作平民时生的,又是长子,希望他能够逐渐改正错误,我已克制忍耐到现在了。杨勇曾经指着皇后的侍女对人说:‘都是我的’。这话说的是多么地奇怪。他的妻子元妃刚死时,我很怀疑她是被毒死的,曾经责问过杨勇,他就怨恨地说:‘应当杀掉元孝矩(太子妃的父亲)。’这是想要害我而迁怒他人。长宁王刚出生时,我和皇后一起抱来抚养他,杨勇却心中另有想法,连连派人索要。况且云定兴的女儿,是云定兴在外面私合而生,想到她的出身来历,又何能说必定是他的子女呢?以前晋太子娶了屠户的女儿,他的儿子就喜欢屠宰之事。如今他们不是咱们这一类人,会乱了宗祠。我虽然德行不及尧舜,但终归不能把天下百姓交付给品行不端的儿子!我总担忧他会谋害我,对他就象防备大敌一样,现在我打算废掉他以安定天下。”

    对于废太子虽然已经在朝野算是必行的事了,但是支持太子的人还是希望杨坚能在最后时刻不要下诏,所以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旻劝说杨坚道:“立大事,诏旨若行,后悔无及。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

    杨坚已经一心想废掉杨勇,所以反对的意见是多余的,为了废太子一事变得理所当然,杨坚命令早已背叛了杨勇的东宫官员姬威把太子的罪恶都讲出来。姬威回答:“子向来对我讲话,意气极为骄横,还说:‘是有劝我的人,就该杀掉他。杀百把人,自然就永远清静了。’又营建楼台宫殿,一年四季都不停止。先前苏孝慈被解除左卫率官职的时候,太子愤怒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他挥着胳膊说:‘大丈夫终会有一天,不会忘记此事,一定要杀伐决断以求痛快!’另外,东宫内所索取的东西,尚书经常恪守制度不给,太子往往立即发怒,说:‘仆射以下的人,我可以杀一、两个,让你们知道怠慢我的灾祸。’太子常说:‘皇父厌恶我有许多姬妾,北齐后主高纬、陈后主陈叔宝是庶子吗?’太子曾令女巫占卜吉凶,他对我说:‘皇帝的忌期在开皇十八年,这个期限快到了。’”杨坚听后流着泪说:“谁不是父母所生,他竟然这样!我近来翻阅《齐书》,看到高欢纵容他的儿子,就非常气忿。怎么能仿效这种人呢?”

    最后杨坚下诏把杨勇和他的几个儿子都拘禁起来,并逮捕了他的部分东宫官员,派杨素查清杨勇及**其他人员的罪行。后杨素秉承杨坚旨意先后把**的元旻、元弘投进了监狱,并奏报杨坚太子杨勇贮存火把兵器,饲养战马意图谋反,同时把东宫的服饰玩器,凡是有雕刻缕画装饰的器物都陈列在宫庭里,展示给文武群臣,作为太子的罪证。
第三十二章 接替太子
    到了这时杨勇的太子地位和命运只差杨坚的一纸诏书了。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九日,杨坚在朝堂上身着戎装、陈列军队召见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即使早有预感,杨勇和他的几个儿子被带到大殿中央时还是胆战心惊,内史郎薛道衡宣读了杨坚的废太子诏书:

    “太子之位,实为国本,苟非其人,不可虚立。自古储副,或有不才,长恶不悛,乃令受器,皆由情溺宠爱,失于至理,致使宗室倾亡,苍生涂地。皇太子勇,地则居长,情所钟爱初登大位,即建春宫,冀德业日新,隆兹负荷。而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衅,难以具纪。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恭天命,属当安育,虽欲爱子,实畏上灵,岂敢以不肖之子而乱天下。勇及其男女为王、公主者,并可废为庶人。”

    过来几天后日,杨坚又下诏书说:“元旻、唐令则及太子家令邹文腾、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典膳监元淹、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主玺下士何竦并处斩,妻妾子孙皆没官。车骑将军榆林阎毗、东郡公崔君绰、游骑尉沈福宝、瀛州术士章仇太翼,特免死,各杖一百,身及妻子、资财、田宅皆没官。副将作大匠高龙叉、率更令晋文建、通直散骑侍郎元衡皆处尽”。并在广阳门外召集百官宣读诏书,将上述判死刑的人处死。把杨勇迁到内史省,给他五品官员的俸禄。赐给杨素财物三千段,赐给元胃、杨约财物共一千段,作为审讯杨勇的功劳的奖赏。

    杨勇被废,还有不识趣的文林郎杨孝政上书劝谏道:“皇太子为小人所误,宜加训诲,不宜废黜。”杨坚火大了,直接拿起鞭子抽打杨孝政的胸部。

    对于这场有计划性的废太子行动,通过历史的记载会发现当时的右仆射杨素在其中发挥着“打手”的作用。这杨素前文有介绍过,因为在太子废立这一事上的作为,历史上都认为他是杨广晋王党的人,而且他在这废太子中的作为历史都把它归结为他与杨广的勾结。

    前文我还提到作为接替杨勇太子之位的杨广在大哥杨勇被废一事上的作用是很少的,根本不是杨勇被废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首先,自从开皇元年被封为晋王出镇并州之后,杨广除了开皇六年到开皇八年这两年的时间在京之外,可谓是一直出门在外,直到被立为太子的前几个月杨广才是从破击突厥前线回到长安的。出门在外的杨广只有每年一次的回到长安,俗话说的:“一日不朝,其间藏刀”,对于久不在朝堂上的杨广对于太子的影响力能有多大。

    再者杨广本人的势力是在江南,在朝堂上几乎没有自己的势力代表。要说杨素是晋王党的人的话,杨素也只是在最后时刻才出手黑杨勇的,这还是在杨勇一定会被废的情况下的落井下石罢了。

    还有就是在太子杨勇被废后对于杨广一句抱怨与指责的话都没有,想想杨勇对持有杨坚旨意的杨素都是不加以掩饰的表示不满,如果杨广在这件事上是出力黑他的,那么依照杨勇的那种直性子一定会对杨广出口大骂的。

    这些都足以说明杨广在废太子一事是根本不是很多历史书上说的那样一直使劲的黑他大哥杨勇的,并且是杨勇被废的原因。当然杨广对于太子之位肯定还是有着向往,可以说是杨广也想登上权力的巅峰的。所以他在镇守江南的十年间为了了解朝中动态“每令人密觇京师消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同时在长安城内设立消息通道。要说杨广没有对大哥的太子之位在背后玩花样,那也是不可能的。

    据说杨广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时,临走前,进宫觐见母亲孤独皇后时,说了一番掏心的话后,杨广伏地痛哭,独孤皇后见状,也不免潸然泪下。杨广说:“臣镇守江都,将要告别母后,臣心中时刻思恋母后,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心中甚感凄凉。”

    而后杨广又在母亲面前烧了一把杨勇的火,说:“臣虽然愚笨,但还会常念手足之情,不知什么原因,招致了东宫的怨恨,以致对我常怀盛怒,欲加害于我,想置臣于死地,因此我整日提心吊胆,不知死于何时。”

    独孤皇后听了杨广的话之后,气涌心田,愤然道:“东宫也太不像话了。我为他娶的元家女,指望他继承大业,竟不好好做夫妻,专宠云氏。元妃本无病痛,忽然暴亡,肯定是有人将她毒死了,这件事情我没有追查就算了,他为什么又要在你身上打主意?我在的时候都这样做,我死了,那就更加不得了了。如果你的父皇去世之后,他命你等兄弟向那个小妖精下跪问安,这是何等耻辱!”独孤皇后就此打定主意,要废杨勇,立杨广当太子。

    还有就是让杨素为自己讲好话,杨素的弟弟杨约当时是大理少卿,杨素凡是要做什么事,都先和杨约商量后再做。杨广心腹宇文述邀请杨约,陈设了许多玩物器皿,和他一起畅饮,一起赌博。每次宇文述都装作下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