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帘疏雨-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宠遇之隆;不曾看到他又一次无可奈何的卷入官场倾轧的漩涡之中……

  当我们的诗人苏子带着绝望走进这片山水时,这片山水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他,温风软语抚慰了他曾经痛疾的心灵,山水的灵性赋予他真性的诗情,而这片山水也因他而有声有色了。

  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苏子走在西湖畔。孤山古树间依然荡着苏子爽朗的笑声。当年,他背靠着树,席地而坐,喝着赊来的酒,啃着羊骨头,在面对如此重大的挫折,他仍然苦中作笑语。

  当我们读者想到此,不仅会为他唏嘘不已,然而苏子却处之泰然。也许是他“奋厉有当世志”将个人的苦况看淡,也许是他将眼见众生的疾苦化为自己前行的力量,也许是他手握经卷获得了人生的超然,也许是他在一片山水中完成了人格和文化的突围……

  (二)赤壁苏子

  苏子被称为“历史上最靓丽的一截文明”料想也在此吧!他把世间的一切真善美衍化了诗文,衍化成人类的精神文明,留下了一笔千古的绝唱!

  苏子一生贬谪的地方甚多,远及当时瘴蛮之地天涯海角。几经流徙,而后贬谪到黄州。

  到达黄州,苏子终于结束了御史台的惶恐不安的生活,先寓居定惠院而后迁居长江边的临皋亭,生活过的清贫。 遥想当时的苏子,在临皋亭南堂“抱书独成眠”,抑或悠闲的手持锄头和友马正卿一起开垦数十亩荒地“东坡”。

  在黄州一住就是四年,可以说苏子太多千古绝唱要数在此诞生了。黄州赤壁成就了他飞扬的文采。青衣卓立,泛舟江山,举樽把酒,清风徐来,寄情于自然,一汀烟雨。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也罢,漏断人初静的时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也罢,苏子已经是快乐的,他在完成一种文化的突围

  
  隽永的时间会还诗人一个清白。山水的落痕是苏子啼血的魂灵,永远屹立。

(一) 春城无处不飞花
前序

  许久前的一个午后,无意间翻阅到一本《南行记》,那是大半个世纪前的文字。读着读着发现作者艾芜写下了这样一段描写昆明的文字:“昆明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短短的几行字,却占据了我的心,莫名的感动了很久。不知为何,突然感觉亲切。也许在心中,昆明就是这样的一座亲切的城市。

  来彩云之南求学三年了,与西南边陲的这座城市生生息息共呼吸了三年,开始越来越离不开这座城市,也越来越喜欢这儿了。如今闲来,想要为她写点文字。写成连载,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会喜欢昆明。

  喜欢这里天湛蓝云悠淡;喜欢昆明是座悠闲的城市,生活以不紧不慢的节奏随着日出日落周而复始。生活在这里少了如上海广州大都市的忙乱急促的脚步,多了闲时大街小巷坐看云起卷云舒的淡然宁静。

  (一)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昆明是一座美丽的春城,也是花的海洋,春城无处不飞花,一点也不假。 

  不论是街头还是巷尾,在昆明,鲜花随时随处可见。倘佯于五彩缤纷的花海,看百花争奇斗艳。昆明不愧为“百花之都”。

  昆明花之多,之奇,之盛。清康熙《云南府志》对昆明花卉的描写更为细致:“卉则紫花、白莲、素馨、杜鹃、蔷薇、芍药、芭蕉、紫苑,青兰芬芳于幽谷,山茶葱郁于峰巅。”随便翻阅几本关于云南的史书,春城的花卉溢满眼前。《云南通志》则记载了昆明的奇异花卉:曹溪寺的优昙花,宜良的栀子花、五色扶桑花,嵩明的五色花、挂金灯,富民的香兰,晋宁的锦边莲,呈贡的竹叶桃花;还有昆明市内的黄木香、衣钵莲、桃花瓣梅花、千叶茶花。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昆明茶花甲天下一点也不过分,徐霞客在《滇中花木记》也写道:“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为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万花霞明,飞丹如茵,列绣如幄”。胜似一幅拥簇的盛景。

  金殿的鸣凤上,大片的山茶美丽可观。鸣凤山茶,成了";昆明八大景";之一,是春城一张真实的名片。

  说起昆明八景,又让我想起了另一处花的海洋。那里樱花与海棠开的灿烂。走在开满樱花的小径上,多瓣绯红艳丽的樱花,含蕊吐香,宛如一团绯红的轻云,与樱花交织成海潮,成了“圆通樱潮”一景,于是圆通山便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国赏樱花最佳之地。 

  然而,有这么一个地方,在昆明最有名的花聚集在那儿,对了,就是尚义花卉市场。非常有名的花卉市场,它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尚义街。依托春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花市集聚了各大鲜花生产基地提供的价格低、品种多、批量大的鲜花,干燥花、绢花、花艺,室内观赏花卉、盆景。 

  走进花市,林林总总的鲜花缭乱目光。和着花贩的叫卖声,这里的清晨开始热闹,是昆明真实的一幅情景图。一年四季,暗香浮动,弥漫着这个城市的味道,带着露水的新鲜。在这里,蝴蝶兰,康乃馨,勿忘我,满天星,应有尽有,游客便神情的畅游在花的海洋里尽情陶醉。

  昆明人爱花是出了名的,他们闲来的时候逛逛花市也成了一种习惯了,偶尔买一束放置家中,馨香无比,沁人心脾。

(二)金碧交辉霞光灿
(二)金碧交辉霞光灿

  昆明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金碧交辉霞光灿,日月斗光六十年。是的,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昆明的另一张名片——金马碧鸡。

  金马碧鸡坊,在所有昆明人眼中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我们说金马碧鸡还得先从金马碧鸡山说起。

  在昆明的东西有两座有名的山,金马山和碧鸡山。逶迤的金马山和陡峭的碧鸡山应着隔水相对,将山水湖色揽一怀。于两山之上,景色蔚为壮观。明末有个和尚就曾写了一首诗: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关于金马碧鸡的渊源,可最早追溯《汉书》。汉宣帝五凤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祭祀而致。汉宣帝于是封当时四川的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闭塞不通;王褒只到了川西一带。于是便写了一篇《碧鸡颂》进行遥祭,颂词为:“持节使王褒,遥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归来归来,可以为伦。归兮翔兮,何事南荒。”

  王褒最终没有到达云南,还病死途中。清代有名士曾为此写了一首诗:彩云一片舞天鸡,五色光中望欲迷。化作青山千载碧,王褒空自渡巴西。

  今天的昆明西山石崖上,有王褒金马碧鸡文,实则是明代文人杨慎移过去的,杨慎还为此题词:“爰纠汉字,用彪汉词,滇之文献,尚考于斯。”

  虽然关于金马碧鸡的传说有很多,但每一种不外乎是当时先民对生活的殷切美好的向往而赋予一种神话的色彩。他们赋予马神奇的传说;寄寓碧鸡吉祥美好的象征。也难怪有“金马钟秀,碧鸡呈祥”一说。

  昆明人把金马碧鸡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于是在金马山和碧鸡山的山麓修建了金马神祠和碧鸡神祠,在昆明城内也建造了金马、碧鸡二坊。

  在昆明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金马碧鸡坊映着霞光的交灿静默屹立着。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壁鸡山而名为碧鸡坊,二坊相隔数十米,是典型的门楼式木构牌坊。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飞檐镏金,翘角腾飞,与北边纪念赛典赤的“忠爱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

  民谣唱到:金碧交辉霞光灿。是的,这就是金马碧鸡坊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金碧交辉。

  当太阳西沉之际,金灿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便向东移动;而与此同时,月亮刚东升,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又将它的倒影投在了西边街面上,向西移动;两个牌坊的影子相向而行,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在一起。便形成了“金碧交辉”的奇特景观。   

  这样的景观据说是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而造成的,要六十年才能出现一次,也便就有了民谣中所唱的“日月斗光六十年”。相传在清朝道光年间某一年一个正值秋分,又恰逢中秋之日出现过。相交之后,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

  当然了,又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昆明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以昆明为圆心划圆,即可囊括亚洲,经纬交叉之处也是昆明。无疑,种种这些说法都为春城昆明平添了许多神秘而亮丽的色彩。

  如今昆明金马碧鸡二坊所在的道路命名为金碧路,而如今金碧路车流如水,金碧广场则人潮匆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知道如果不写西山滇池,一定妄写昆明了。

  正好这段时间第四届“十大名楼论坛”在昆明大观楼举行,于是心里一直念叨要将大观楼、西山、滇池,齐聚写了进来。

  大观楼,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中国十大名楼之一,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齐名。自古骚人墨客登楼远眺,酬唱应和,壮怀激烈间,便写下千古绝唱不朽诗文。在滇池北岸大观楼,也有这样一幅气势豪迈的180字自古第一长联,正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所写: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募灵仪,北走婉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土,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五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竭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相信这幅长联无数人已经读的通透。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形似弦月。关于滇池的名字有很多种解释,我不是史学家无从考起,但个人觉得滇池的“滇”与云南简称“滇”总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或许如他们所说与“巅”有关。在孙氏笔下的滇池,大观楼上登临远眺西山滇池,山环水抱,天光云影,绿波荡漾,惊涛拍岸。烟波浩渺与巍峨雄壮的西山,水浮云掩在天际。

  有水,必有山来抱。在滇池四周,有数峰突起。其中西山绵延起伏,雾霭蒙蒙时,影影绰绰似睡佛卧于云中,故又有“卧佛山”之称,“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这样的诗句唯妙唯悄;又似一位“睡美人”,脸、胸、腹、腿,体形横卧于滇池的万顷烟波上,水飘长发。于是美人卧波成了滇池扬名的一处风景。

  西山“睡美人”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碧鸡山脚下龙门村,住着一对很恩爱的夫妇。有一天天气晴朗,丈夫出海为妻子打海菜,他走出海好远,但没发现有海菜,于是他又往深海走去,但这时天空骤然大怒狂风暴雨,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回来。于是他妻子每天站在海边哭泣着,每天期盼丈夫归来。终于有一天她倒下了。她的眼泪汇成了今天的滇池,她美丽的躯体化成了今天的西山。

  这样的传说赋予了西山更加美的色彩。但尽管如此,西山并不显得小家碧玉。明代杨慎《云南山川志》中曾这样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

  “千崖万壑争雄秀,却无一处自平庸。”千步崖、吕祖殿、凌霄阁、七圣殿,山上梵宇林立,穿石壁可到达龙门。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鸟瞰,滇池尽收眼底。

  龙门石窟,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石窟的石室里,供奉着道教尊为主宰文章之神……文曲星,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昌帝君,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关帝君。

  临高俯视,下临深渊,而削壁千仞,让人惊险不已。“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立于西山看滇池,或泛舟仰西山,融为一体。 

  是啊,我曾经无数次的想像当时滇池“香波暖泛云津,渔栧樵歌曲水滨”的美丽如画。然而,这样的盛景在什么时候退却了?崔颢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引到这里,道出了现在滇池现状堪忧的无奈。

  现在的滇池污染胜似严重,虽然滇池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和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之首,而且治理滇池的措施,保护母亲湖的活动一直在进行,但无奈的是那一江的腥味依旧浓郁刺鼻。

  什么时候才能在西山登临远眺,那真正的一江碧波万顷?!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阔无边。”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味蕾春城同斑彩
(四)味蕾春城同斑彩

  看题目也许你已经猜到我要写的是昆明的小吃了,是的,今天我要写的是吃转在昆明。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作家汪曾祺笔下的《职业》,记忆深刻的是回荡在里巷小贩吆喝声悠长悠长。再后接触他的作品多了,才发现原来他也钟情于昆明的美食,写过很多关于味蕾中的昆明。

  昆明,有一本杂志称其体验之都,的的确确,在这里,滇味与外来美食交汇碰撞,足让所有在昆明的人饱享口福了一把。以至于如今春城可真算是一个美食的天堂。

  在昆明有这样一条小巷,不过百米;名气却很大。多年前,沈从文、冰心、李公朴,一代文豪,曾经就坐在这条小巷的某个小茶馆里,谈笑风生。这条小巷就是文化巷。当年的茶馆,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是各色各样的小吃店汇成了一条小吃街,像这样的小巷在昆明还有很多,悠长悠长的吆喝声,仿佛响彻了整座春城。

  可以说一条小吃街,就是一座美食城。

  昆明市中心有一条这样热闹的街,已然是一座美食城,将云南的风味小吃囊括。它就是南强街和祥云美食城。这片区如今是人潮涌挤,滇味小吃在这里可以寻觅到痕迹。

  小吃一:【米线系列】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不会陌生“过桥米线”这个名词,来过昆明的人一定吃过过桥米线,不然就妄来昆明了。

  过桥米线,已经成为了昆明小吃的一张赫然的名片被人知晓。

  关于过桥米线还有这样一说。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潜心攻读,他的妻子每日备好饭菜送给他。这位杨秀才读书刻苦,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也日见不支。妻子看见后焦虑心疼,于是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等她再去收碗筷时发现饭菜原封未动,秀才还在如痴如呆看书。妻子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然而当她揭开盖子发现还是热的,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上陶土器皿不易散热,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于是妻子就用此方法保温,再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人都效仿她的这种方法,因为从杨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往往是将生猪肉或鱼等削为薄片,放到一个盘里,另外用一小碟装些豆腐皮、韭菜、酱油、薄荷等作料,吃的时候先将鱼肉薄片,放进沸汤内,然后加入各种作料,最后把煮热的滑米线放进去,就可以享用一碗热腾腾的过桥米线了。 

  现在在昆明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过桥米线的招牌字眼,但有这样一家过桥米线店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把米线当作快餐来买,那就是桥香园。1988年,江氏兄弟创办了桥香园过桥米线连锁店,目前已在昆明拥有9家连锁店。

  当然了,还有其他的米线,如鸡丝米线、火腿米线、焖鸡米线、鳝鱼米线、炸酱米线,什锦凉米线等等,但还值得一提的是罐罐米线。昆明最著名的罐罐米线是云平罐罐米线。    

  用云腿烹制做汤料在一个小土罐里加入粉条或臭豆腐等材料,放入香菜、薄荷、酸腌菜、豆瓣酱等作料,用小火煮,关火前加入一大勺香喷喷的肉帽,一坛香喷喷的罐罐米线就在你眼前了,馋人啊。

  现在有很多罐罐小吃了,如罐罐脑花、罐罐牛肉、罐罐臭豆腐、罐罐血旺、罐罐洋芋、罐罐海带、罐罐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小吃二:【饵块系列】

  饵块在大街小巷都可以吃到哦,饵块可以烧着吃,做法是一个火盆上放张铁丝网,下面是红红的栗炭火。铁丝上面一块块白色的圆薄饼,饵块一会儿就烤熟了,再在烤熟的饵块上面放上洋芋腌菜等佐料,还未吃就已闻到它的香。

  当然了,饵块还可以炒着吃呢,昆明的炒饵块叫做“大救驾”,这名字很有趣吧?据说它的来源是当年救了明朝的一位逃亡皇帝。昆明光华街那家的皇品大救驾不错,经常路过的时候就去吃。

  小吃三【汽锅鸡系列】

  汪曾祺曾说过“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山东的炸八块,湖南的东安鸡,德州的扒鸡,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来次大奖赛,哪种鸡该拿金牌?我以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他说过桥米线和汽锅鸡堪称是昆明吃食的代表作。

  是的,这话一点也不假,三七汽锅鸡是很有名的了。 

  原汁原味汽锅鸡的做法是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再洗净,装入已洗净的鸡腹内,然后将鸡块置于汽锅内,配上佐料,放在一只盛有四五公斤水的砂锅上,再将两锅接触处密封,用旺火上炖三四个小时,直到鸡肉已经蒸熟,肉骨分离。汽锅鸡的鲜香飘出,立马扑鼻引起浓浓食欲。 

  小吃四【烧烤系列】 

  在昆明烧烤已经是渐渐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了。每当夜幕降临,烧烤摊前的浓烟蔓延,弥漫着这座城市。

  洋芋、茄子、小瓜、蘑菇、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