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帘疏雨-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吃四【烧烤系列】 

  在昆明烧烤已经是渐渐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了。每当夜幕降临,烧烤摊前的浓烟蔓延,弥漫着这座城市。

  洋芋、茄子、小瓜、蘑菇、豆腐、肉皮、罗非鱼、西胡芦、鸡腿、羊肉、羊腰等等各色各样的菜摆在烧烤摊上供人选择。昆明人会把韭菜烤着吃,也许你会觉得很惊讶,然而你一定会发现烤的韭菜味道很美。在昆明的烧烤摊子上,豆腐总是少不了的,石屏豆腐,包浆豆腐,应有尽有。

  烤羊肉串、烤牛筋、烤鸡腿、烤韭菜……可谓是只要你想要的就能在这里吃得到,烧烤最有规模的聚集地在顺城街,当然在人民路上已经形成了一座“西南夜市烧烤城”了。 

  春城的小吃当然还有很多,可谓言不尽。味蕾中的昆明如同这座城市的鲜花一般,色彩斑斓,各类各样,是道不尽的。如果远方的你来到昆明,一定不要忘记了吃这些地地道道的昆明小吃,不然就妄来了。

(五)闲来翠湖嬉海鸥
(五)闲来翠湖嬉海鸥

  昆明人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我想,翠湖之于昆明,也许就如西湖之于杭州一样吧。

  一城晓色淡于烟之时,清风徐来,柳丝拂面,或沿湖堤漫步,或荡舟于湖面,或邀几友共品茗,这样的日子也悠哉悠哉,以至可以悠哉到一湖倒影泛晚霞之际也仍然不舍归去,昆明人是这般深爱着翠湖。

  尤其假日,翠湖两畔游人如织,人们尽情感受着“杨柳荫中鱼静跃,菰浦深处鸟争鸣”的自在,又可闲情观“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的风光,岂不亦乐哉!

  翠湖曾称“九龙池”,清朝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如今的翠湖有两道“阮堤”、“唐堤”两长堤相互绵亘,颇有“闻道钱塘天下胜,阮堤知否是苏堤”的气派。清朝阮元来督滇时,筑了一道南北纵贯的长堤,架了三座桥,南面燕子桥,北面听莺桥,中间采莲桥,仿效唐朝白居易、宋朝苏东坡在西湖筑堤,即“阮堤”;在唐继尧继阮元之后,唐继尧在湖中筑起“唐堤”,把湖一分为四,湖中海心亭,西侧观鱼堂,东南水月轩。翠湖各亭的匾联也较多,譬如著名的黄奎光书题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翠湖堤畔杨柳依依,湖中荷花欲满眼。在夏秋之交时,翠湖一派绿满汀洲荷叶田田的景象,藕花绽放的花香沁人心脾。

  然而,翠湖的美丽景色不仅吸引了游人,还吸引了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一群候鸟,它们从遥远的贝加尔湖穿越俄罗斯和整个中国来到昆明过冬 ,它们就是红嘴鸥。 

  也许你会奇怪,昆明没有海,哪来的海鸥呢?这一点也不奇怪,海鸥在昆明已经呆了二十多年了呢。自1985年冬天,“一点朱唇、万般妩媚”的海鸥从西伯利亚南方迁徒来四季如春的昆明渡冬已经二十多载了。它们飞翔在翠湖公园、盘龙江、盘旋在滇池畔,进行觅食,或在公园里的水边,又或在民居的阳台上,在城里的草地上,它们自由自在的和昆明人一起渡过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季。

  满江湖水一片雪白,海鸥时而盘旋欢歌,时而嬉戏水面。它们用银亮的翅膀绚亮了昆明湛蓝天空,点缀着春城的每一个冬季,形成昆明的特色风景。

  于是每到冬天,看海鸥成了昆明人的日常功课,昆明人无论男女还是老幼,一有空闲就会到翠湖嬉鸥。有的买袋面包掰碎,或抛向空中,或丢向水面,或捧在手里,让海鸥觅食。

  昆明人爱海鸥,就如爱着这座城市一样,让海鸥渡过温暖的冬天直到来年二、三月份海鸥的离开,他们也便恋恋不舍的送走海鸥,然后等待明年的再见。是的,明年的那时候,海鸥又见!

(六)民族奇葩竞相放
彩云之南,中国二分之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在此,生活着二十六个少数民族,世居的有二十五个,其中有十五个民族为云南所独有。

  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在秦汉时期被称为“西南夷”,而之后经历了漫长的一段迁徙、融合,各民族到明清时期才逐步的趋于稳定。

  二十六个民族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可以说这里绚烂的民族文化是一朵绽放灿烂无比的奇葩。

  在昆明有这么一个地方汇聚了二十六个民族,它是民族文化浓缩的一个窗口,是的,它就是云南民族村。

  正好明天晚上民族村即将迎来它开村十五周年纪念,璀璨滇池,激情村寨,想必那时烟花齐放,民族村的小伙小姑娘们的歌舞如烟花灿烂。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错落有致,将二十六个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村舍村寨、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如实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民族村大门前是块宽阔的集散广场,下面草坪中是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这里是民族风情的荟萃,也是原始纯朴无疑的展露。 

  民族村内水陆交错,布局也清新优雅,风格各异间又似有自然相容。村内的绿荫小道、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显得深处中路转水回。疑似山穷水已尽,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寨内绿树鲜花深掩处映着风情的傣家竹楼,蜿蜒的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寨内有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井、钟亭,充满傣乡的浓郁风情。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傣家竹楼的风韵,更可以和他们一起感受傣族的节庆。每年的傣历新年,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开始互相泼水,相互递送祝福,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傣族人跳着欢快的象脚鼓舞迎接傣族新年的到来。  

  (二)白族村

  白族村位于云南民族村以西,村寨院落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院落民居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特点,村内还有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建筑。 

  每到夏历三月十五日是白族的";三月街";,这天白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在苍山脚下举行对歌、跳舞、射箭,演白剧、花灯戏。当然了,若是提起白族传统";三道茶";,相信茶友们一定不会陌生的,它可堪称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

  
  (三)摩梭之家

  紧依";泸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风格古朴的四合寨楼取名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的泸沽湖畔,至今还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习惯,也正因为如此,它奇特的民俗也给摩梭人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在";摩梭之家";,摩梭姑娘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再高唱一曲情深意长的";玛达咪";,摩梭族的风情韵致淋漓尽显。 

  (四)纳西族村

  纳西族村的入口处有纳西族保护神“三朵”塑像和以《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创世纪》浮雕记录着远古时期纳西先民在荒莽的深山开垦荒芜,征服自然的搏斗、然后坚强的繁衍生息……      

  纳西族有一个重要节日,那就是三朵节。三朵据说是玉龙雪山之神灵,纳西族地区玉龙山的象徵,也被尊为最崇高的民族保护神。每年农历二、八月的阳日都要祭祀三朵,于是也就有了“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朵”的祭祀节日。

  在纳西人眼中他们还有一件非常稀世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著名的东巴文化象形文字,它堪称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还在民间流传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写成的典籍叫";东巴经";,是一部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也为古老东巴文化平添了一丝原始神秘。

  纳西族是一个顽强的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自己文化顽强而又倔强的薪火传承。

  民族村内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村落,如彝族村高低错落的";土掌房";,显的端庄而稳重;基诺族竹木草顶大公房显得原始而安然;佤族、布朗族、拉枯族的篱笆墙、木鼓、木碓、剽牛场……

  在民族村你还能感受到彝族跳着阿细跳月的";火把节";、基诺族的";三跺脚";、拉祜族的";摆舞";、布朗族的";圆圈舞";、";纳西族的";";押搓舞";、,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正要结束写字的时候,张也的歌声正好唱响。“长城飞舞的巨龙,是中华民族无言的坚强;黄河吹响的唢呐,是中华民族豪情万里长。欢歌笑语飘荡,锣鼓敲响了好时光,兄弟欢聚一堂,祖国未来更加安康。”     

  在这块红土高原上,二十六个民族如一朵朵美丽的奇葩竞相绽放,唱着一曲曲和谐之歌。

(七)历史如烟看联大
(七)历史如烟看联大

  三十年代的人们一定对这个名词很熟悉,西南联大。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如一缕轻烟,也许对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它很陌生,但我执意写昆明印象的时候要把它写进来,是因为西南联大的成就,还有它的精神就如昆明这座城市的风光一样绚丽多彩。

  正好前几天,也就是10月27日,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更坚定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意志。

  西南联大旧址在如今昆明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今大门东侧墙有朱光亚先生题写的“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当时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和###长兼任西南联大筹委会主任王世杰,他们组成了西南联大的教学务管理,我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有了西南联大所具有的辉煌成就。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情况下,西南联大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对中国和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南联大在8年的沧桑风雨中,毕业生均学有成就。

  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出现了一大批突出人才,一大批政治家、革命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二人,他们都是从西南联大走出去的。

  西南联大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文科教授中,有国学根柢很深的学者,有学贯中西的大师,有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如陈寅恪、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张奚若、陈岱孙、潘光旦、钱端升、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等。在理工科方面,联大的几位年纪稍长的教授,称得上是中国近代若干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开创者、奠基人。如饶毓泰、吴有训、叶企孙、黄子卿、孙云铸、袁复礼、吴大猷、施嘉炀、李辑祥、顾毓琇等。

  一些在抗战前后回国的年轻教授,如华罗庚教授在1938年拒绝了访问苏联之后毅然归国加入了西南联大,在积极艰苦的条件下钻研数学,还有陈省身、王竹溪、周培源等人了解国际学术发展前沿,让西南联大与国际学识接轨。

  抗战结束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于是西南联大解散。

  如今联大旧址内主要有国立联合大学纪念碑,联大旧教室。国立联合大学纪念碑是由闻一多先生篆额,冯友兰撰文,罗庸书丹,被称为当代“三绝碑”。以下摘录一段: 

  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泽。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碑文记录西南联大始末,高度赞颂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之复兴的意义,文采飞扬。碑阴则列的是西南联大从军学生834人名单。

  “西南联大精神”兀立于那个年代风云的坐标点,它像昆明的风光一样绚丽多彩,西南联大的贡献也载入了史册,而西南联大的精神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在联大旧教室内静静回首历史这段历史,仿佛西南联大的那首激昂校歌还在唱响云霄: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史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檄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是的,我听见了他们激昂的歌唱。

(八)一茗清茶惬意在
(八)一茗清茶惬意在

  在自己很多的文章里面数次提到茶文化,说实话,来昆之后更对茶颇情有独钟。

  古语说“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追求藉茶以行道励志的操守,似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中的以茶修德,也似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中的以茶修性,又或似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中的以茶修心。

  茶烟一缕轻轻扬,一瓯佳味便侵诗梦。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样的品茗也能牵扯出一些诗意的思绪来。

  今年的10月12日至15日,昆明第二届茶博会开展,逛溜几圈,普洱飘香醉人,将昆明“普洱茶之都”尽显。

  一个朋友在昆明的翠湖畔开了一家茶堂,因为都喜欢品茶的缘故,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茶友去那儿喝茶。或围坐而倾谈,谈笑风生间品一茗细啜,齿颊余香;或静坐观茶艺,一掂一抖,碾末煮饮。氤氲的香气悠然挪腾,在一茗清茶的飘香浓郁里,一坐就是一下午的时光,而时光也在那一刻找到了归宿而停止不前,这番午后可谓不胜惬意,这就是生活,昆明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

  昆明大大小小的茶室有很多,但昆明人喝茶却没有一种像杭州人或是广州喝茶的习惯,往往在外人看来,茶室布局随意却有情调,他们喝茶的方式也是随便不拘束,却有着昆明地地道道所无形之中赋予的独有的味道,就如生活中慵懒相随一般,但他们从不在乎这些。

  昆明人喝茶是惬意自在的,随时随地。地道茶馆也好,幽雅茶室也好,清涓溪畔也好,他们手持茶盅,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两腋习习清风生。悠哉悠哉,晃晃荡荡,过着惬意的生活。     

  一杯茶,一怀香醇,便是一种享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温文尔雅”的昆明九道茶,饮茶要经过赏茶、温杯、投茶、冲泡、浸茶、匀茶、斟茶、敬茶、喝茶9道程序而得名。昆明九道茶也称迎客茶,是云南城镇书香门第佳宾的一种饮茶方式。     九道茶的具体程序是这样的。赏茶是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察色闻香,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温杯: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投茶: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品茶:先闻茶香清心,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或许从这精致温雅的九道茶中似乎也可略见昆明人是如此好客。

  现在普洱茶在全国现在已经炒得沸沸扬扬,在朋友的茶堂,陈年的普洱茶售的最好,仿佛很多人也是慕名前来想要一品它的浓郁醇香。

  然;对普洱茶,我仍保持原初的印象,它很安静的端坐在这儿,像一位举止优雅不凡的女子。

  明媚的午后,品茗的时光,一茗清茶里见惬意仍在。

(九)铜瓦金殿光璨烁
在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有一座殿宇,重檐殿阁,气势非凡,熠熠生辉,金光闪烁。是的,它就是金殿。

  清朝舒藻写过一碑记这样记载到: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金殿的整个殿宇外观宏伟庄严,美观大方。殿外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梁柱斗拱、瓦楞顶檐、匾楹旌旗、神像罗幔、桌案瓶器等都是用铜铸成,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又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大理石别致镶砌,连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

  金殿内主要有一、二、三天门、棂星门,太和宫、金殿、三丰殿、秋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