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当你途经我的盛放-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又遥远又高广
只要翻过海拔5000米的聂汝雄拉山口,离尼泊尔边境就不算太远了。在那个离天空如此接近的地方,我却第一次感到了如此的脚踏实地。我们一直以为只要放开手,就一定会跌入万丈深渊,但是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自己:真的放开手,你就会发现,落入到真实的大地,才是最深刻的安全。
  从一个山颠到另一个山颠,同样的高广,不一样的领悟。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有一座据说是在古佛时代,自生而出的香根大塔。香根大塔在一座山上,我总是愿意绕塔后静静地站在一个临风处,看山下那些密密匝匝、零乱而热闹的小房子、小街道、小人生。我猜想,眼前应该几乎是整个加德满都了吧,也许那只孤傲的黑鹰,稍一展翅,就能飞出了国土、遁入净土。其实只要我站得足够高,一切我无法企及的境地都将变小,一抬步便跨出去了,便从中解脱了。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看轻一点,轻到可以飞翔呢?然后我们便有了一个新高度,足以看到出离的方向。
  因为香根大塔的存在,我相信整个加德满都,从来没有离开过那双佛陀的眼睛,经年累月被注视着。印度教徒也好,佛教徒也好,伊斯兰教徒也好,佛陀悲悯他们不变的生、老、病、死;湿婆的子民也好,库玛丽的信徒也好,文殊师利的门徒也好,佛陀对其宣说一样的苦、集、灭、道。唐卡中的曼达拉坛城描绘的是宇宙的终极真相,真正的坛城其实没有边际,没有中央,加德满都领悟到了吗?所有疑问凝固成了佛眼下的那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其实没有要追寻的答案,只像是一次没有信号的漫游,脚步走走停停,念头明明灭灭。华丽皇宫被寻常巷陌肆意围绕,而曲折的巷道中蹲踞着的,可能是活女神的父亲,天上的神祗还有三亿个之多,被尼泊尔仅两千三百多万人口每天膜拜着,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十个以上的神所看顾,即便是如此,我没有疑问。奇幻的色彩源于纯白归于纯白,虚幻的显现源于空性归于空性,所有疑问都归于沉默。后来我听说,佛眼下的那个问号,其实是尼泊尔数字“一”,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所以,从哪里出离又要前往哪个远方呢?
  如同我无法对你形容那青天白日下的酷热,我也无法向你述说那芳草萋萋间的清凉,世间的狂躁与我内心的宁静,都超于笔墨了——当我置身于佛陀降生的蓝毗尼园。
  当我立于阿育王所建庙宇的废墟之上,我突然意识到在我的身体之内,那颗足够老的灵魂,已经老到可以蜕壳而出,入于尘土。
  是的,入于尘土,如同一颗蕴藏了所有岁月的种子,它已经具足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我只需要坐在树下,静静地等待它发芽。
  我向世界交出了我的老灵魂,只要我足够耐心,它一定会如同那个金色的婴孩,在天地间重新出生。
  唯一的远方就是那本自清静的你自己。
  直到回到蓝园,回到那个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婴孩降临的地方,我才知道,我们走了那么远、那么远,只是为了回到那个失散许久的心灵童年。
  (完)
  

活出来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不是为了实现你的期待而活在这个世界,
  你不是为了实现我的期待而活在这个世界。
  你是你,我是我。
  偶尔你我若相遇,
  那是件美好的事。
  若无法相遇也是件无可奈何的事。
  ——波尔斯
  我不了解波尔斯,他是完型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我也不了解完形心理学派。
  但当我看到这一段话,内在的某一些东西,被触动了。我甚至不愿意承认,被其触动了,因为它似乎颠覆着中国传统的所谓道义与兼天下的精神。
  中国人,几乎是从还没生下来,就开始背负起整个家族与邦国的期待——我们首先被期待是一个男孩,我们最好要学而优,然后仕途亨通,最后青史留名。当初“我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的单纯愿望,也始终要变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告。
  而当我们在现实层面已经屈服于家国的期待,在精神层面,他们还会期待,我们的忧乐与天下的忧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来自于整个种族文明的力量(分不清是驱动还是压迫),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已经由文化体系变成了价值体系,甚至变成了民族精神之内核,变成了我们彼此统治的权杖。
  如果在一个国度,个体的“利益”羞于被提及,那么个体的“权利”势必随之噤声。如果在一个国度,个人的义务与使命被无限放大成“兼济天下”的豪迈,那么个人的价值势必被模糊成“沧海一粟”的无奈。如果一个民族中的个体无法自我接纳、自我认同,那么整个民族势必缺乏自我认同,势必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到另一个更大的“天下”去寻求认可。
  波尔斯的话,冷静得透着冷漠,他不是在倡导什么、鼓吹什么,却是在陈述一个基本事实,它是所有忠、义、仁、勇、礼、智、信的基础。但我仍然能觉察到自己对它的抗拒,它一旦被道出,就是对我那被孝义廉耻、温良恭俭所包装的自我的致命打击。
  是的,即使我拼命地假装,假装温顺,假装乖巧,假装担当,假装大义,我也只是为了我自己而活罢了——我们屈从了社会的价值体系,是为了在这个强大的体系之下,活的更自如;我们舍弃了自己的立场,是为了在更强悍的立场面前,懒得费力对抗。那些看上去很软弱的决定,其实是更倔强的坚持。
  但我还是不得不接受波尔斯的话。当我认清:我只是在做我自己的事,我从来只为自己而活,我似乎就原谅了,原谅了别人的不回应,原谅了世界的不领情——我一直自以为是在为他人而活,然而根本不是,别人又能如何回应?世界又将如何领情?我对外部世界的任何索求,都是过分的。
  然而,然而啊,只要最后我能真正地活出我自己,我相信,世界一定会为之震动。我同样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勇敢而坚定地,完全活出他自己,一切的期待都将任运被达成,一切的美好,就此发生。
  

挺好的
如果能相信三世因果,挺好的。
  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就要去付出,那是种因;
  付出了之后却没有结果,那是偿还。
  如果能相信众缘和合,挺好的。
  凡事都尽一份力,因为众缘里总要有我这个小因缘,
  凡事都看三分淡,因为众缘里我只是一个小因缘。
  如果能相信诸法如幻,挺好的。
  过得凄风惨雨,不过是场梦而已;
  过得春风得意,也不过是场梦而已。
  真的不明白,那些既不信因果,又不知缘起,更不明如幻的人呵,
  怎么还能在这个奇怪的世界里活得这么坚强?
  换了是我,或许不是死亡,就是癫狂了。
  如果这些我都不能相信,我得活得多么刚强啊!
  我才不要那钢铁般的意志呢,
  我还是喜欢心地柔软。
   。。

坏消息,好消息
在观心的过程里,永远都有一个好消息伴随着一个坏消息。
  例如:
  坏消息是:我有嗔恨心;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有嗔恨心。
  坏消息是:我有分别心;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有分别心。坏消息是:我的自我很强硬、很狡猾;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的自我很强硬、很狡猾。不要以为多多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我想说的是,观心的重点不是心怎么样,是不是至美至善,是不是让自己满意;重点是“正念”与“觉知”,是“观”与“发现”。无论我们发现了什么,“发现”本身就是成就。修行就是去发现,然后才谈得上对治。宗萨仁波切在被问到:“禅修时,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在专注里?”的时候,仁波切说:“目前来说,我们唯一的参照点就是那个没有专注的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没有专注,就自然回到了专注。”发现就是觉照。
  其实,不仅仅是禅修、观心的时候,任何时候,发现事实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可以一起来想想看啊,例如:
  坏消息是:我很无知;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的无知。
  坏消失是:我错了;好消息是:我发现我错了。
  坏消息是:你不爱我;好消息是:我发现了你不爱我。
  ……总之,每一个坏消息后面,都一定跟着一个好消息。而最坏的坏消息可能是:好久都没有任何消息,你一直处在昏沉和愚痴里面
  

很苦很苦的时候啊……
很苦很苦的时候,深观那个苦,不带恐惧也不带厌恶,那怕只能维持一分钟,深观它。在深观的同时告诉自己:
  我不害怕你这个苦,也不憎恨你这个苦,我允许你在我身上发生。
  我知道这就是轮回相。
  感谢这个苦,提醒我,此时还在轮回里。
  我不愿意受苦,而且我是可以不再受苦的,苦也是无常的。
  感谢这个苦,提醒我,要迅速离开轮回,毫不留恋。
  然后,向我的苦祈请:苦啊,请给予我全速离开你的决心和力量!
  最后,对我的苦回向:愿你成为我理解和宽容别人的因,愿你成为我慈悲和勇敢的因,当我成功离开你,愿我具足智慧向众生宣说离开你的方法。
  这是我最近想到的办法。试了一下,好使的。
  

自导自演也没关系
你们见面、通电话、网上聊天、偶尔还发邮件。于是你认为你们的交往挺好的,有来有往,如礼如仪。
  直到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其实,他从来从来没有主动邀你见面,从来从来没有主动给你电话,从来从来没有主动在网上找你聊天,从来从来没有主动给你发邮件。他只是慈悲而礼貌地回应着你,貌似有来有往,如礼如仪。
  你是不是开始怀疑,也许应该推翻所有的判断,关于这段关系?因为那其实是一种孤单的关系啊,看似很主动,其实很被动,你一直“被逼”采取主动。那其实只是一个人的忧伤和愉悦啊,对方只是聆听,而绝不参与,你仅仅感动了你自己。
  你是不是开始觉得遇到这种仁慈的君子,真是倒霉透了!就像是芬妮摩尔遇到亨利·詹姆斯——“想象一个男人生来就少了一颗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礼,但就是没有那颗心。”
  也许他生来就没有那颗心,也许他有过,现在失却了,也许他能疗愈自己,也许不能。但是你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嗯,我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建议,不过幸好选择也不会太多,无外乎就是——
  继续原来的方式,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爱他,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不要等待他的回应。反正所有的爱情到了一定程度,都是孤单的,没有人能真的懂得你在其中的狂喜与辗转,没有。爱,其实感动自己就够了,难得还有个人愿意仁慈地陪你自导自演。
  或者停止所有主动的行为,好好看看,他到底有没有那颗心。如果有自然好,如果没有,你也要接受。也许没有那颗心,正是他保护自己的方式,是他赖以生存的方式。万一你硬给他一颗心,他死了,怎么办。我是说真的,有的人你可以带他去蹦极以治好他的畏高症,但有的人就直接吓死了。你真的确定他能承受太过热烈的爱恋吗?
  除此之外,大概也没有什么是可以做的了。我们迟早要学会,人生就是这样的——就算不会给你剧烈的苦,也多少要给你一些不如意。
  来,抱一下!
  

在你沉默的地方沉默
人总是要自洽才健康的。
  所谓的“自洽”就是自我融洽,自圆其说——
  自有一套内在逻辑,能解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自有一套说辞,能不断地说服自己。
  如果总是不自洽,那么就是拧巴,就是纠结,就是惶惑不安。
  近来,我竟开始发现,
  过分的自洽,也会让自己盲目继而置身于险地。
  通常,我们是基于某些理由而做出某些决定;
  然而高度的自洽能力,
  会让我们为自己基于习气或者业力的决定,或对或错的决定,
  迅速找到正当的理由,
  甚至努努力,还能找到颇为伟大的理由。
  这种自洽,能让我们在一个错误里面很安然。
  于是,几天前我开始要求自己停止这种自洽,
  让之前的小不安、小怀疑、小自责浮上来,浮上来。
  重新审视一个决定的来龙去脉,
  重新评价一个关系的前因后果。
  我发现,如果不是我自己一直在寻找,
  根本就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
  如果我现在放手,
  就再也没有执著的借口。
  也许应该停下来了,
  就在你说不要再靠近的地方停下。
  就在你沉默的地方沉默。
  我愿每一个人,
  都有足够的智慧,在一切的显现之中,看到实相。
  我愿每一个人,
  都有足够的勇气,结束自己所发现的错误。
  我愿每一个人,
  都有足够的慈悲,继续善待这个世界,善待自己。
  你看,
  我又为我的低头、我的驻足、我的自我保护,
  找到了一个自洽的理由。
  但无论如何,
  我会继续祝福你的。
  

嗯,做个好孩子
今天起床的时候,晚了,
  朝东的房间啊,很亮很亮。
  于是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小小的洞见。
  也许不能用“于是”吧,其实跟阳光也并不相关。
  反正就是有了一个小小的洞见,以及因为洞见而带来的,
  小小的放下。
  那么,是不是还有很多很多的放不下,
  是因为,更多更多的看不见呢?
  我觉得人类的大脑还没有完全进化好,
  所以总分不清“想象”和“看到”。
  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那些,其实啊,
  很有可能,甚至简直可以肯定,都是我们的“想象”。
  就好像,
  在我们真正爱上一个人之前,我们先爱上了对他的想象;
  在我们真正恨一个人之前,我们先恨上了对他的想象。
  所以我常常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惊叹:
  哇,想着想着,一辈子就过完了呢!一辈子就这么和自己对着干。
  一辈子和世界的相处,都是隔靴搔痒。
  哎呀,其实道理都懂啦,
  只是外境一现前,
  就又忘记了应有的卑微与谦逊了。
  忘记了我们感知到的,
  仅仅是从我们那小小的心投射出去的一点点有限回响。
  对世界的实相和全相,
  保有最大的好奇和尊重,
  应该是我们的本分,
  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天地之子的话。
  那么,
  就做个好孩子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日日省 之 懦弱
我必须承认,面对他人的错误,我是懦弱的。
  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不会去争辩。
  一方面,是不敢确信自己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不敢让自己的善意被否定。
  我总是会提醒自己:“你不见得真的了解别人的世界,别人的观点。”所以不愿意随意评论。
  但是,我为什么不敢让别人进入我的世界、了解我的观点呢?
  当我提醒自己的时候,我是不是其实是想提醒别人:“你不见得真的了解我的世界,我的观点”?
  所有的和谐背后,其实是深深的不信任。
  不信任他人的智慧与宽容,
  也不信任自己的立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日日省 之 多远
其实,就算走在同一条路上,
  我们要去的也可能不是同一个地方——
  因为这取决于我打算走多远。
  而能够走多远,
  又取决于愿意牺牲的有多少。
  所以上路了,也不代表能够到达,
  如果“放下”是有底线的,
  那么路就会在那个底线处停下。
  

日日省 之 用力与力用
我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我发现以往自以为虔诚、有力的祈请,
  那种力量感与存在感,全部来自于我的情绪。
  而那种情绪,全部来自于我的造作。
  我的“虔诚”是那么的用力,
  可我怎么知道,这不是另外一种虚荣?
  一种佛教徒式的自我证明
  有漏皆苦,一切情绪都是苦或苦因。
  因为一切情绪都试图在证明,真的有个“我”。
  偶尔,当情绪平息,我是如此的不习惯,我甚至开始担心:
  自己是不是不再虔诚了,不再信心坚定。
  现在我发现,那些让我自以为虔诚的,
  不过是关于自卑、关于依赖、关于贪执、关于傲慢——的情绪。
  为什么我不肯相信,那里有一杯纯净无色的水呢
  为什么一定要将水染上各种颜色,我才能确定杯子不是空的?
  竟然需要学着去习惯,一切的本来面貌。
  唉!
  然而,唯有真实,才具有力用,一切虚妄的,都不堪一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温柔的提醒
坦诚而真挚的自省,是对他人最温柔的提醒。
  我们总是太过轻易地对别人提出建议甚至命令,那是因为,建议与命令比理解容易。
  我们总是在了解别人到底想去哪里之前,就急着为他们指路。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地图对所有人都有用。
  可是要知道啊,他们虽然和我们在此刻相遇,但不一定,接下来大家要去的,是同一个地方。
  所以,不如自省,因为我们最了解的人只有自己。
  而且,人类本来就具有趋同与从众心理,
  我们真诚的自省会鼓励他人的自省,我们本来想要给予的建议,完全可能在他人自省的时候,被他自己所领悟出来。
  如果我们真的是为了对方好,只要他最后能明白那个道理,那就够了,
  至于这个道理是我们所给予的,还是他自己想明白的,根本不重要。
  事实上,道理也是无法被动接受的,只有是自己想明白的,才是真的明白。
  分享而不灌输,示范而不强迫,祝福而不要求,
  这,不就是上师三宝对待我们的方式吗?
  学佛,可能佛的慈悲、智慧和功德,我们现在还学不来,
  但是起码可以努力仿效,那一份从容态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