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演义-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兵将本子又塞到怀中,躬身抱拳道:“老汉多谢将军!”

    朱元璋又将目光转向可蓝玉等人。

    朱元璋道:“你们三个也随老汉一同去吧!”

    三人毕竟和那一千六百八十二人也算是有过袍泽之情,对于朱元璋的下的任务当然不会有任何抵抗的情绪。

    三人当即抱拳应道:“属下领命!”

    朱元璋又扭头对李善长道:“李先生,元璋就拜托你到军中调拨一些物资银两,前去慰问一下那些兄弟的家属了!”

    李善长点头应了此事。

    朱元璋随即率步离去。

    李善长,老兵,蓝玉,徐达,常遇春五人对视一眼,便一同前去执行朱元璋分配的任务。

    ……

    朱元璋独自一人行走在街道上。

    本来他是准备让李善长陪着他的。

    但是方才的那件事情,朱元璋只能让李善长出面解决。

    不然单靠老兵几人是解决不了的。

    朱元璋一边想着事情,一边漫无目的的行走。

    不知不觉间朱元璋便走到城门。

    有一队士兵驻守在城门处。

    这队士兵看到朱元璋急忙见礼。

    朱元璋就像是没看到他们的似的,就这样走出了城门。

    朱元璋又走到了城外的山坡上。

    他远远的便看到,汤和正率领着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拿着耙子,铁锹等物,抛出了一个深达一丈,周圆宽达十数丈的巨坑。

    他还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尸体堆积成的小山。

    还有一千多名士兵正不停在搬运尸体,又将尸体扔到了坑中。

    朱元璋在这里驻足了越有一炷香的时间。

    搬运尸体的士兵也来回往返了二十余次。

    巨坑填满了,尸体也搬完了。

    汤和又率领这之前刨坑的士兵,搬出了一千多个木桶。

    朱元璋知道,那应该就是火油了。

    士兵们将火油倒在了坑中。

    一时间空气中满是火油的香味与鲜血的腥味。

    终于一千多个木桶空了。

    大批士兵随后便退的远远的。

    又有一队士兵拿出一只只火把,远远的便将火把抛到了坑中。

    火把遇油即燃,先前还是小火,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坑中便燃起了滔天火海。

    又过了一会,空气中便弥漫出一股浓重的肉香味儿。

    朱元璋皱着眉头,用双手紧紧的捂着鼻子。

    他知道这是那些敌军的尸体被烤焦了。

    大火已经足足烧了一个时辰,终于火海小了。

    滁州城中的百姓也被肉香味吸引到了滁州城外。

    他们脸色苍白的看着那团大火,又看看大火不远处的士兵。

    其中聪明的已经知道火中烧的是谁什么东西了。

    他们在暗叹朱元璋手段狠辣之时,他们脸上的快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大火了又烧了半刻时辰,终于,大货熄灭了。

    坑中的尸体已经化成了白粉。

    那事敌军尸体所化的骨灰。

    巨坑的边缘也被大火烧成了七彩缤纷的琉璃。

    天地间忽然吹来一阵大风,大风吹到巨坑之时,又化作了龙卷。

    坑中的骨灰被龙卷卷到了空中,一直向不远处的山林而去。

    龙卷到了山林处,又突然诡异消散,漫天的骨灰被洒到了山林之间。

    那些死去的两万余名元兵,在天地伟力之下,复归山林。

    但这其中究竟是不是有人在操控这一切,也不一定。

第一百五十一章誓言() 
刚才的龙卷虽然来的奇异,但汤和等人并未将龙卷当回事。

    想法正因为这道诡异的龙卷,还为汤和等人,省下了一番功夫。

    但那些百姓可就不一样,他们认为,这些元军定是造下了滔天罪孽,上天这才降下龙卷,卷走那些士兵的骨灰。

    对于这些元军的结局,这些百姓们很是满意,但是他们又有些畏惧汤和等人的手段。

    毕竟在这这个讲究入土为难,人死为大的年代,汤和等人的做法实在是有些不过了。

    但是没办法,这是朱元璋下的命令。

    汤和是一定要完成的。

    待汤和下令,将尸坑就地掩面之后。

    领军回城之时,他看到了不远处的朱元璋。

    汤和率领着军队便率领着军队,走向滁州城。

    城外的老百姓看到军队过来,皆是面色惊慌的逃到了城内。

    汤和,冯国用,冯国胜三人走到了朱元璋的身前。

    还未等三人施礼,朱元璋便说道:“看到刚才的百姓了吗?”

    汤和道:“自然是看到了!”

    朱元璋又道:“你们可知那些百姓为何要回到城内?”

    这次是冯国用说道:“应该是害怕我们吧!”

    朱元璋唏嘘道:“是啊,害怕我们!”

    朱元璋说完,又对汤和道:“鼎臣,你回去之后,要尽快张贴告示,消除百姓对我们的恐惧心理!”

    他很清楚那些百姓为何会畏惧他们,这很危险,所以他必须要从根本上消除百姓们畏惧他们的心理。

    不然的话,这件事情始终是个隐患。

    这下子汤和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

    汤和当即抱拳应道:“请将军放心,属下回去之后就准备此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摆手道:“行了,你们回城去吧!”

    三人当即就要离去,刚走几步,冯国胜又回头问道:“将军怎么不回?”

    汤和与冯国胜也停下了步子,一脸询问之色的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道:“我想一个人走走!”

    汤和惊道:“这怎么能行!”

    朱元璋皱眉道:“又怎么不行了?”

    这时,三人都知道,朱元璋只怕是遇到不开心的事儿了。

    汤和道:“元军刚退,我怕将军一人在外,遇到伏击!”

    朱元璋嗤笑道:“只怕他们还没那个胆子!”

    在汤和又要张口之时,朱元璋又道:“行了,你们三个率军回城吧!”

    三人无奈,对朱元璋施了一礼,就率军回了滁州城。

    ……

    待三人走后,朱元璋就走到了先前焚烧元军尸体的大坑之处。

    此时大坑已被填平。

    朱元璋蹲在大坑边伸手抓了一把泥土,黄色的泥土中还夹杂着一些白色的粉末。

    朱元璋知道,这些白色的粉末便就是元军尸体经过大火焚烧后剩下的骨灰了。

    朱元璋小心翼翼的将黄土捧在手心,站起身子,张口一吹,黄土和骨灰便被朱元璋吹散到空中。

    朱元璋看着夹杂着骨灰的尘土在空中飞扬,又扭头看向大都所在的方向,低声呢喃道:“终有一天,我会让你们元庭,就像这些尘土一样随风飘散!”

    朱元璋说完,又漫无目的的沿着南方走去。

    约走了有半盏茶的时间,朱元璋来到了一片山林之前。

    之前被龙卷风卷起的骨灰便被洒到了这片山林。

    朱元璋又看向了一个地方。

    随后他的眼睛就再也挪不开了。

    原来朱元璋目光所看之处的土地上,隆起一个个土堆上。

    密密麻麻,有几千座。

    朱元璋知道这小土堆就是他的弟兄们的埋骨之地。

    转而朱元璋又皱起了眉头。

    他发现这些新坟的坟头没有墓碑。

    朱元璋的心头有些不太高兴,但这些兄弟们已经入土了。

    现在就是想为他们立碑也晚了。

    朱元璋远远的便对着那一堆坟墓跪了下来。

    口中还不时的自语道:“兄弟们,是我朱元璋对不起你们,你门随我打仗,因战而死,我朱元璋却没能为你们立个墓碑!”

    朱元璋说完还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刚磕完,一阵微风迎面而来,微风轻轻的抚着朱元章的脸颊。

    朱元璋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这些弟兄们没有怪他。

    朱元璋站起了身子,对着那片坟墓大声吼道:“请各位兄弟放心,我朱元璋此生必定推翻暴元!”

    朱元璋话落,微风化作狂风,狂风的罡风直吹的朱元璋站立不稳。

    转而狂风又止,朱元璋知道,那些躺在土中的兄弟听到他的话了。

    朱元璋又道:“兄弟们走好!”

    朱元璋说完,便不带一丝留恋的转身离去。

    ……

    朱元璋又转头回了滁州。

    达鲁花赤府。

    不,已经是将军府了。

    朱元璋一回来便看到他的姐夫李贞正在指挥者一个工匠,把将军府的牌匾挂到了门楼之上。

    至于达鲁花赤府的牌匾已经被人扔到了路边。

    街上的百姓仿佛是商量好了似的,每次从达鲁花赤府的旁边走过之时,都会在牌匾上狠狠的踩上两脚。

    由此可知,滁州的百姓有多仇恨之前的达鲁花赤。

    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发泄出这种仇恨。

    但是他们在经过将军府之时,还是不敢多做停留。

    虽然昨晚朱元璋已经对百姓们保证过自己不会伤害他们。

    但又有谁知道,朱元璋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们不敢去赌,所以他们还在害怕,害怕这个新来的掌权者。

    朱元璋观的此景不由得叹息一声,转而就又放松了心情,他知道过了今天,百姓们便不会再将他们这些人视作毒蝎。

    只需要汤和尽快张贴好告示,还有李善长,老兵,蓝玉等人安抚好,那些起义百姓的家属之后,这一切就不会存在了。

    到了那个时候,也就是他扩充实力的好时机。

    他对于滁州城的青壮年可是垂诞不已,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好兵源。

    只要又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入到他的靡下,他的实力就会飞速增长。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又想起了他的家乡,钟离。

    那也是一个招兵的好地方。

    他相信,自己到了钟离只要表明身份,就一定能够招来兵员。

第一百五十二章吐气成剑() 
在工匠将牌匾换好之后,李贞也发现了朱元璋的身影。

    李贞笑嘻嘻的走到的朱元璋的身前,道:“重八,你何时回来的?”

    朱元璋笑道:“刚走到还没一会儿!”朱元璋说完就指了指牌匾,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贞笑道:“是这样的,这个老板拿着牌匾来到了府上,我便让老板将牌匾挂了上去!”

    朱元璋点了点头,走到那工匠的身前,也就是送牌匾的老板身前,抱拳问道:“还未请教先生是?”

    老板抱拳笑道:“先生不敢当,老夫金世生,是这滁州城的小店老板!”

    朱元璋抱拳笑道:“原来是金老板,失敬!”

    金世生连连摆手道:“当不得,当不得!”

    朱元璋闻言,笑着指了指牌匾。

    金世生笑道:“这牌匾是用来感谢将军的!”

    朱元璋疑道:“这又是为何?”

    金世生轻叹一声,道:“老夫本有一子,年已及冠,谁料在半年前,犬子因为在这滁州城中散步之时,无意之中撞到了一个人,就遭到了对方的报复,当天便惨死街头,这个人就是滁州城的达鲁花赤,老夫也由此绝了后,老夫至今还苟活于世,也不过是为了找机报仇罢了!”

    金世生说完,就郑重的对着朱元璋拜了一拜,道:“多谢将军为老夫报得大仇,以后若有机会,老夫会来偿还大恩,心事已了,老夫也该告辞了!”

    金世生说完,就转身离去。

    朱元璋看着金世生的背影,不由的有些同情起这个老人。

    看金世生满头华发,年纪显然已经不小了,起码有着五十来岁。

    而在五十多岁之时却还遭遇丧子之痛,并且绝了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由此可知,这金世生是有多痛恨之前的达鲁花赤了。

    朱元璋为他报了大仇也算是了结了他的心病。

    金世生回去之后,便关闭了店门,离开了滁州城,在一座山上出家当了一个道士。

    此时暂且不提,后文会有介绍。

    ……

    过了许久。李贞叹道:“这老板也是个可怜人啊!”

    朱元璋叹道:“生逢乱世,何人不苦,就连那高高在上的蒙元皇帝,不也天天为了义军之事而忧愁吗?”

    李贞冷声道:“百姓若是能吃的饱饭,且不遭受元人的欺压,又怎会造反!”

    朱元璋苦笑道:“是啊,想当初我的几位哥哥因吃不上饭而饿死,父亲又因为元兵抢了稻种而自绝,家中只余十三粒稻谷,无奈之下,才上了皇觉寺,做起了和尚!”

    朱元璋说完,又悠悠叹道:“当初若能吃的饱饭,我还会造反吗?”

    李贞安抚道:“现在说这些已是无用,至少我们现在就过的很好,不是吗?”

    李贞过得很好,是因为朱元璋。

    朱元璋如今以成了一个手握重兵的大人物,现今他已经投靠了朱元璋,对李贞来说,以后的日子是不用愁了。

    朱元璋却是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过的很好?”

    真的好吗?其实他也不知道。

    只是一想起吴道现今的境遇,他整个人就不好了。

    朱元璋道:“随我回府吧!”

    ……

    此时,滁州的街道上。

    汤和正带着一堆人开始满城贴告示。

    每张告示的旁边还站立着一个士兵,也是汤和在军中挑选出的识字的士兵。

    特意让这些士兵来为滁州的百姓们讲解告示的内容。

    墙上的告示引起了百姓的围观。

    在士兵解读之下,百姓们了解到了告示的内容。

    其中虽没有多好惠民的政策,但只凭一项就让百姓们高兴不已。

    那一项,正是仿自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三项约束士兵的条文,让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忧自己会受到来自于当兵的压迫了。

    对于朱元璋等人也有了一丝认同感。

    而那些在打着小心思的士兵,也顿时压下了心中的想法。

    士兵们吃饭和买东西也不敢赖账了,见了百姓也是要么客客气气的,要么就是不搭不理,免得惹上麻烦。

    战后的滁州,难的没有发生骚乱。

    这在乱世之非常的罕见。

    ……

    恰在这时。李善长,老兵,蓝玉,徐达,常遇春几人也在忙着朱元璋交代的事情。

    李善长负责物资,另外几人负责与那些在阵亡在起义中的百姓家属沟通。

    又是送粮,又是送面,每走到一家,李善长还会留下一些银钱。

    见到实惠,那些家属也就接受了自家男人阵亡的事实。

    而对于李善长等人的感官也好了起来。

    随后这些家庭在滁州城中见到熟人就开始宣扬新来的部队,如何如何的好。

    滁州的百姓也放下了心中的最后一丝抗拒心理。

    只是几天功夫,朱元璋便得到了滁州百姓的民心。

    ……

    朱元璋与李贞二人回到了将军府。

    经过花园之时,朱元璋发现有人在花园之内舞动。

    近看之下,才发觉是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在练武。

    朱元璋便拉着李贞当起了观众。

    朱文正舞动起来,拳脚之上虎虎生风,身子四周满是折断的花朵,还有空中飘散的树叶,也被朱文正的气劲催断。

    朱元璋细看之下,却发现自己的侄子武功当真不错,放在军中也是好手。

    骑马在他看来,朱文正的武功已经不次于李安平,当然二人若真是打起来,谁胜谁负,朱元璋也瞧不出道来,只有比过才知。

    他的心里顿时就升起了爱才之心。

    朱元璋以前若只是想让朱文正在军中谋个差事过活的话,那么现在就有了重点培养朱文正的心思。

    过了稍会,朱文正收功而立,嘴唇轻吐,口中顿时吐出一道三尺气剑。

    气剑正好打在凉亭的柱子上,将柱子打了个对穿。

    这一手吐气成剑的功夫,更是让朱元璋高看一分。

    朱元璋拍手鼓掌道:“好功夫!”

    朱文正闻言扭头一看,顿时化作狂喜,跑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朱元璋又问道:“你的功夫是怎么练的?”

    朱文正挠挠头道:“我也不知道,练着练着就会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迎客楼() 
什么叫练着练着就会了,对于朱文正的话,朱元璋自是不信的。

    但是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侄子既然不想说,应该是有所顾虑。

    但对于朱文正的实力,朱元璋还是非常垂诞的。

    朱元璋道:“你那吐气成剑的功夫不错,不如就在我身边当个护卫吧!”

    朱文正想了一想,道:“我想在阵前杀敌!”

    朱元璋笑问:“这又是为何?”

    朱文正叹道:“只有在阵前杀敌,经过磨练我的功夫才能够更进一步!”

    朱元璋思虑片刻,问道:“你如今的功夫到了什么地步?”

    朱文正傲然道:“千军之中任我纵横!”

    这下子朱元璋对于自己侄子的功夫也算是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之前刚好又招募了五百士兵,之前封了三个百户长,现在还缺两个。

    以朱文正的实力来看,当个百户长还是绰绰有些的。

    朱元璋想了一想,还是不愿埋没了自己的侄子,便说道:“既如此你就从百户长做起吧!”

    百户长这个职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关键是可以率兵打仗,朱文正也很满意朱元璋的安排。

    朱文正当即躬身抱拳道:“文正谢过叔父!”

    朱元璋见朱文正话刚落,就见李贞也是紧紧的盯着自己。

    朱元璋便知道,自己的姐夫也想要讨个职位了。

    但是对于李贞的能力他也不太了解。

    朱元璋想了一会儿,发现后勤还缺一个总管。

    其实说白了后勤总管不是他的人,而是郭子兴的亲信。

    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别人,朱元璋也颇有些不太放心。

    朱元璋道:“姐夫就在军中当个总管吧,管理后勤辎重!”

    粮草军饷,军粮都归后勤管辖,这个职位也称得上是位高权重,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到前线打仗。

    李贞想了一想,也知道朱元璋还是念旧的,没有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