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说完便摔步进了达鲁花赤府。
汤和,李善长等六人也急忙跟上。
朱元璋进去先住处,把吴道还有蓝玉等人安顿好之后,便与汤和,李善长二人一起商讨接下来的事宜。
达鲁花赤府中有一个花园,花园的中间有一凉亭。
三人便在这里席地而坐。
只听朱元璋问道:“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整顿城内的秩序,你二人有何良方?”
汤和默然,让他打仗还行,至于整顿秩序,那还是算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
汤和将目光转向李善长。
李善长稍作沉吟,随后抬头道:“治理秩序有两法,一,张贴安民告示,在告示上面详细的叙述我们的来历,再减少一下税收,便可安抚人心,二,制定条文制约红巾将士!”
朱元璋闻言,疑道:“张贴安民告示还有理据,但制定条纹制约我们的士兵,这我就有颇有些理解不了了,还请先生详说!”
李善长叹道:“我们手中的士兵颇有些良莠不齐,来自濠州的一万士兵军纪较为严明,我们倒是不用担心,来自冯家庄的士兵有冯国用,冯国胜两兄弟在,也倒可以无忧,但来自于驴牌寨的士兵可就不好说了,毕竟在收服他们之前,这些人可是土匪贼寇一类,难保他们在这滁州城中不会做出欺压平民的恶事!”
朱元璋低头思虑片刻,过了稍会才说道:“先生所忧不无道理,但依先生来看,应怎样制定条文?”
李善长悠悠笑道:“将军可知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的境遇?”
朱元璋道:“据传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之时,遭到百姓声讨,最终与百姓约法三章方才抚下民心!”
朱元璋说道这里,突然明悟,急问道:“先生是要效仿汉高祖?”
李善长点头道:“自然,明日张贴告示,立下三法,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此三法,将军以为如何?”
朱元璋拍手笑道:“大善,就依先生所言!”
朱元璋又将目光转向汤和,道:“鼎臣兄,张贴告示的重任我就交给你了!”
汤和闻言,当即郑重的抱拳应道:“请将军放心,鼎臣定不复厚望!”
朱元璋点点头,起身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哈,随后便道:“既如此那就早点回去休息吧!”
李善长,汤和二人起身抱拳,齐声说道:“属下告退!”
朱元璋嗯上一声,随即率步离去。
第一百四十八章 亲人来投()
雨下了一夜,冲刷了白天的罪恶。
雨停了,滁州城也迎来了新生。
但城外还未来的及处理的尸体,在见证着曾经发生过的战事。
对于朱元璋来说,今天也是不同的一天。
因为他的在今天,将会遇到十几年都未见过的亲人。
……
本在熟睡中的朱元璋在太阳初生之际,便已整理好衣衫跨出了房门。
朱元璋去吴道所在的房间,发现吴道还在昏迷之中。
朱元璋轻叹一声走了出去。
去寻找汤和李善长二人,也找不到人影。
便是他昨晚人命的管家,还有三位百夫长,蓝玉,徐达,常遇春也不见了人影。
偌大的府中,除了他,便就只有尚在昏迷中的吴道了。
恰在这时,府外传来的一道人声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朱元璋觉得这道声音异常的亲切,心怀疑虑之下,便向府门走去。
朱元璋在府门外看到三个人,只见那三个人一个高些另两个矮些。
一个年龄稍长,另两个稍显年幼。
还未等朱元璋跨出府门,那两个矮些的人影开口说话了。
其中一人冲着朱元璋喊道:“叔叔”,另一个则冲着朱元璋喊道:“舅舅”。
朱元璋听到喊声,稍微一楞,但很快,他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朱元璋的眼中泛出了泪光,他心怀激荡之下,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两行眼泪便顺着脸颊滴落到了地上。
朱元璋猛地跨出三步,紧紧的抱住了这两个小子。
他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
十年前,淮河流域连遭旱灾蝗灾和瘟疫,他的家乡孤庄村几乎是十室九空。特别是那场瘟疫,给了他们一家以沉重的打击。
他的家人相继死去,当时只剩下他的二哥重六,及大哥重四的二儿子文正。
另外还有二姐夫李贞和李贞的儿子保儿。
十年来,朱元璋没有听到二哥重六等人的一点消息。
现在,喊他“叔叔”和“舅舅”的那两个人,只能是他的侄儿文正和外甥保儿了。
时隔十年,朱元璋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朱元璋放开二人,仔仔细细的瞧着二人的面貌。
他在走时二人尚且年幼,虽时隔十年,二人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朱元璋从二人的五官之中还是可以瞧出,站在他面前的的确是他的侄儿文正,和外甥保儿。
朱元璋又瞧了瞧令一个人,正是他的二姐夫李贞。
朱元璋激动的上前紧紧的抓着李贞的肩膀,急问道:“你们怎么会到这里来?我二哥呢?他怎么没来?”
李贞沉默了片刻,随即一脸悲切的说道:“二哥走了,刚走没几天!”
朱元璋悲道:“二哥,二哥怎么就这样去了呢?”
朱元璋说完,顿时就失魂落魄的瘫软在了地上。
这时,李贞又继续说道:“我听说你攻占定远之后,便带着保尔赶向定远,在半道上遇到了二哥和文正,我们相遇之后,由于二哥急于见你,便没日没夜的朝定远赶,路上赶得太急,加上天气太热,二哥身体又不大好,前几日二哥便中了暑,随后两天不到的工夫,二哥便带着不甘咽了气。咽气前,二哥紧紧抓住我的手,告诉我朱家就剩下文正这一支香火了,二哥让我无论如何也要把文正送到你的身边,我们昨晚到了滁州之时,只见城外是遍地尸体,走进了城内,听城里的人说,是一个叫做朱元璋的人占领了这里,我们便想来这里碰碰运气!”
朱元璋听着听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没想到,刚刚见到亲人,老天就又给了他一击晴天霹雳。
朱元璋的眼泪中有喜有悲。
喜的是,他朱元璋在这个世上毕竟还有亲人。
悲的是,他的二哥死的太过不值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就算把李贞和保儿也包括在内,他也没有几个亲人了。
过了许久,朱元璋终于止住了眼泪。
朱元璋从地上爬了起来,甩甩身上的灰尘,上前拍拍李贞的肩膀,又看看自己的侄儿文正和外甥保儿,道:“以后你们就留在我身边吧!”
朱元璋的侄儿文正一激动便紧紧的抱着他,还不停的在他的身上抹着眼泪。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侄儿这是还未从他二哥去世的事实中走出来。
朱元璋安抚道:“文正,以后你就跟着叔叔吧!”
朱文正抹着眼泪,重重的点头。
过了稍会,他也许是哭够了,朱文正止住了眼泪。
朱元璋便拉着朱文正,对李贞和保尔说道:“走吧,快随我进府!”
朱元璋将亲人迎到府中还未来得及叙旧,府外便又来了一批人。
朱元璋将文正和姐夫李贞以及外甥保儿安排好之后,便走出了府门。
……
此时,朱元璋的府门之外密密麻麻的聚集了好几百人。
这些人都是在昨天表明要入朱元璋靡下的百姓。
没想到这些百姓一大早便来到了这里。
人群之中吵吵闹闹的。
在朱元璋出来之后,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
几百人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朱元璋。
朱元璋还发现老兵还有蓝玉,徐达,常遇春几人也混在了其中。
他这时才明白为什么一大早就找不到四人的踪影了,原来是去为他组织人手去了。
朱元璋走到人前,朗声说道:“承蒙各位看的起元璋,元璋也自然不会让大家失望,入了军中,我们一起同甘苦,共富贵!”
做戏也要做全套,朱元璋说完便装模作样的指了四下,被指中的恰好是老兵,蓝玉,徐达,常遇春四人。
朱元璋道:“你们四个登记一下花名册,随后交给我!”
四人当即应道:“是!”
朱元璋又对着人群抱拳说道:“在下在军中还有诸多事物需要处理,对不住了各位,元璋就先行离去!”
老兵急忙接着话说道:“将军且去,此间交给老汉就可!”
朱元璋微一点头,便有跨步回到了府中。
朱元璋又去看了看吴道,却发现吴道还是昏迷当中,这时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
朱元璋当即便打算出去为吴道寻找一个郎中。
第一百四十九章 统计伤亡()
朱元璋走出了吴道所在的房间,准备走出府门之际。
朱元璋便看到冯国用,冯国胜两兄弟走进了府中。
朱元璋不由的停下了步子。
二人走到朱元璋的面前,先对朱元璋施了一礼。
只听冯国用开口说道:“禀将军,伤亡人数已经清点出来了!”
朱元璋问道:“伤亡多少?”
冯国用一脸悲痛的嘁声说道:“重伤一千三百六十四人,轻伤两千五百三十二人,五千六百八十三人战死!”
朱元璋听到伤亡数字,沉默了片刻,悲痛道:“这些士兵不愧是我汉家好儿郎!”朱元璋说完又问:“此战杀了多少敌军?”
冯国用道:“杀敌两万四千五百八十六人!”
朱元璋点头道:“基本上达到了一比三的战损,兄弟们都是好样的!”
朱元璋说完顿了一顿,又问道:“重伤的兄弟有多少残疾,又有多少能够再战的?”
冯国用闻言,不假思索道:“残疾六百六十三人,能够上战场的不足两百人!”
朱元璋急问道:“其余的五百多人呢?”
冯国用叹息一声,道:“只怕是熬不过去了!”
“熬不过去?”朱元璋低声呢喃,忽然朱元璋上前抓住了冯国用的衣领,大吼道:“你竟然说熬不过去!”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让一旁的冯国胜都措手不及。
冯国胜刚想上前劝告朱元璋章。
只见朱元璋又强自压下怒气,放开了冯国用。
朱元璋叹息一声,道:“快去找郎中吧,能救一个是一个!”
这时,冯国胜说道:“已经找过了,但那些兄弟们的伤势是在太重,郎中也无能为力!”
朱元璋你垂下头颅,叹气道:“这我又何尝不知,我只是不愿相信罢了!”
朱元璋说完又重重的叹息一声,道:“这些兄弟们好不容易在战场上活了下来,只是没想到他们最终还是熬不过去!”
冯国胜轻叹一声,劝诫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打仗哪有不流血的,身为一名军人就要做好这个准备,我相信那些兄弟们,也早就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在这时,李善长与汤和二人走了进来。
只听李善长接着道:“是啊,既然选择了参军就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冯国胜与李善长的话虽然冷血。
但朱元璋又不得不认同,二人说的是对的。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可纵然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朱元璋的心中还是不免有些难受。
朱元璋低头沉默,在场的三人也紧紧的盯着朱元璋。
过了稍会,朱元璋抬头道:“阵亡将士的遗体可掩埋了?”
冯国用道:“我兄弟二人与汤将军一起率军清理了阵亡将士的遗体,就埋在了城外!”
朱元璋闻言,将目光转向了汤和。
只见汤和点点头,又补充道:“我们在城外的山坡之上挖了五千六百八十三座墓穴,将士的遗体已经掩埋了!”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叹道:“你们做的不错!”
朱元璋刚说完,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问道:“那些元军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汤和冷声道:“堆积成山,暴尸荒野!”
还不等朱元璋发言,李善长急忙道:“不妥不妥!“
汤和道:“有何不妥?”
李善长叹道:“那两万多具尸体若不处理的话,恐会造成疫情!”
朱元璋你大惊道:“疫情?那不就是瘟疫吗?”
李善长点了点头。
朱元璋顿时沉默了。他可是知道瘟疫的可怕之处的。
毕竟在他十几岁时,他的家乡就发生了瘟疫,而瘟疫的造成的后果便是,他的家人基本死尽,而他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求活路。
再有就是,他脸上的麻子,也是因为染了瘟疫才留下来的,幸好,他鸿运齐天,得天地庇佑,这才没有死在瘟疫之下。
知道瘟疫可怕之处的朱元璋,是不愿见到滁州也发生瘟疫的。
朱元璋想了想了一想,便对汤和与冯氏兄弟三人说道:“你们几个带人挖一个大坑,将敌军的尸体抬到坑里,随后便烧了吧!”
朱元璋此法也算是断绝了瘟疫的源头。
三人抱拳,齐声应道:“是!”
朱元璋摆手道:“去吧!”
三人随即转身离去。
……
带三人走后,朱元璋才想起,自己还要出去为吴道寻一个郎中。
朱元璋想完,抬腿便走。
刚走几步,朱元璋的心中顿时想道:“何不让李善长瞧瞧!”
朱元璋止住了步子,转过身,眼睛紧紧的盯着李善长,随即郑重的对着李善长施了一礼,道:“请先生随我一同去瞧瞧我二弟的情况!”
李善长叹道:“不必了!”
朱元璋疑问:“为何?”
李善长轻叹一声,道:“合该醒的时候自然会醒!”
朱元璋又道:“还请先生告知在下,二弟至今昏迷不醒的原因!”
李善长沉默片刻,随后叹道:“吴兄弟在战场上杀敌过多,浑身血气太盛,加上心神疲惫,体内封印松动,一丝魔气侵入神魂,另有冤魂缠身,趁机索命……”
李善长话还没说完,朱元璋便质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合该醒的时候自然会醒?”
李善长点点头。
朱元璋冷哼道:“如先生方才所言,我二弟怕是醒不过来了吧!”
李善长道:“吴兄弟的一身功力蕴有龙气,与一道先天纯阴之气,若用龙气消磨魔气,先天纯阴之气吞噬冤魂,当可无忧!”
朱元璋忧心忡忡道:“我二弟尚在昏迷之中,又如何运转功力?如才说来岂不还是无法!”
李善长道:“吴兄弟的功力在体内自行运转,就算吴兄弟尚在昏迷之中,体内的功力也是运转不休,意义消磨之下,终有一天会醒过了的!”
朱元璋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又道:“可否借助外力,让我二弟尽早醒过来?”
李善长摇头道:“这次就只能靠吴兄弟自己了!”
朱元璋闻言,仰天长叹一声,随即便将目光转向吴道房间的方向。
第一百五十章 焚烧尸体复归山林()
朱元璋无奈的叹息一声,这次是真的需要吴道一个人去扛了。
此时朱元璋的心中有些后悔让吴道上战场了。
吴道若是不上战场,那便不会染上杀孽,体内的封印也不会松动。
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就算是想后悔也已经晚了。
朱元璋开始在心中为吴道祈祷。
但愿吴道能够早点醒来吧。
至于找郎中,在听到李善长的话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的懊悔不已的模样,上前劝诫道:“将军何必自扰,吴兄弟早晚会醒过来的!”
朱元璋叹息一声,道:“随我出去走走!”
李善长抱拳应道:“是!”
二人走出了府门。
府门外的百姓也不知在何时就已离去。
只有老兵,蓝玉,徐达,常遇春三人,还在府门前等候。
朱元璋走到四人身前。
老兵交给了朱元璋一叠厚厚的纸张。
朱元璋将纸张拿在手中,一张一张的翻看。
他发现纸张上记载着一个个人名,每个名字的后面还标注着年龄,住址,以及是否有妻室,子女,父母,姊妹几人。
朱元璋一看便知道这老兵是个极为细心的人。
这样的人也的确能胜任管家的角色。
朱元璋对老兵说道:“你做的不错!”
老兵急忙道:“这是属下应该做的!”
朱元璋又看了看手中的名单,名单上面只有五百人。
但是朱元璋可是知道,昨日参加起义的百姓足足有两千余人。
没道理只有区区五百人加入他的靡下。
朱元璋想罢,便直接问道:“昨日参加起义者足有两千余人,为何愿意参军的只有区区五百人?”
老兵悲戚道:“没来的兄弟们都死在了那次战斗中!”
“都死了?”朱元璋心神晃动了一下,又问:“他们可有家人?”
老兵沉默了片刻,抬头道:“有妻室子女者约有一千六百八十二人!”
朱元璋又问:“你可知哪家?”
老兵又从怀中掏出一物。
这时一本纸张合订城的书籍样式的本子,只是没有封皮。
朱元璋接过老兵手中的本子,一张一张的翻看,每翻一张朱元璋的眉头便皱一分,不大一会儿的时间,朱元璋的眉头便皱到了一块。
朱元璋叹了口气,闭上双眼,随后便合上本子,又将本子交还给老兵。
朱元璋也知道老兵这是早有准备了。
在起义之前,他便已经摸清了起义人员的情况,又将之记在本上。
两千余人记得详详细细。
其中记载的就有此次参军的五百人名字。
但是不知为何,在那五百人参军之时,老兵又重新记载了一遍。
也许这其中是有他的用意吧。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朱元璋也不打算追问。
朱元璋叹道:“我会命人善待他们的家人的,此事就交由你来做吧!”
老兵将本子又塞到怀中,躬身抱拳道:“老汉多谢将军!”
朱元璋又将目光转向可蓝玉等人。
朱元璋道:“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