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京城各方面人脉的拓展还没有见到明显的效果,方方面面都捉襟见肘,离你所说的快速反应的准备还差的远呢!即便咱们忧心如焚也是无济于事呀!”

    “我看啊!咱们只能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要做好将来面对险恶环境的心理准备。现在最怕的就是,朝廷定下储君之后,就有可能给咱们来个釜底抽薪,把我等发配到边远贫穷之地,要资源没资源,要人手没人手,然后给我们来个各个击破。到时候我们有力使不出,那才是最致命的啊!”

    林易听李翊说完,苦笑道:“说起来这样不过是咱们的猜测罢了。七弟也不必太过担心,形势还不到最坏的时候,我看短时间内也到不了那一步。目前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猜测,咱们也只能像你说的那样,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了。”

    和林易分手之后,李翊带着连骏闷闷不乐的向着后宅走去。刚步入后宅的院子,就见宛如急火火的向李翊走来,后面紧跟着郭小双。

    快走到近前时,宛如满脸焦急之色的大声对李翊道:“官人,你可回来了,我正要去找你呢!”

    “妾身听小双说,正元大师明日就要启程返回端州了,他来到云南都大半个月的时间了,你这位云南的大帅,宁州的地主,又和他是多年的老友,却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人家,说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像话了。”

    “不管怎么说,你们以前也曾相交莫逆,把酒谈天,现在近在咫尺却不去相见,岂不是让人心寒齿冷吗?”

    宛如连珠炮般的一番诘问,说的李翊是哑口无言。嘿嘿!所谓的公务繁忙那都是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而自己却无视好友的来访,明明可以做到的却没有去做,连见一面都不可得,徒让好朋友感叹人性凉薄啊!现在想起来,这么不近人情的做派,自己都觉得有些无地自容了。

    这时候,宛如仍然一叠连声的催促道:“趁着今天还有些时间,你赶紧过去看看,省的明天人家走了,空留一番遗憾。唉!真不知道你这心里是怎么想呢!”

    李翊连忙点了点头,转头对郭小双说道:“正元大师明日启程的消息确切吗?”

    郭小双连忙点头道:“应该是确定无疑了,这也是我亲耳听到的。本来知性大师还强要挽留,说是等和你会上一面再走不迟。但是正元大师好像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若是再不走的话,时间上就来不及了,所以坚执明日启程,看来知性大师也没有办法挽留了。”

    李翊歉然点头道:“既是如此,我也只能尽快赶过去与他话别了。这样吧!小双你马上去‘尚品轩’准备些酒菜,齐备后立刻送到知性大师的住处去。我和连骏先过去,对了,再叫上林主簿一起去,让他们也认识认识。”

    宛如笑着接口道:“既然正元大师确定明日就走,咱们也要多少表示个心意才是。你们先过去拜访一下,倾心晤谈一番,我去为他准备些盘缠和路上吃用的东西,等你们见面谈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再派人送过去。”

    李翊暗赞宛如细心地同时,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接着就安排人把林易叫了过来,一行三人向着知性和尚暂住的地方赶去。

    虽然现在已是下午时分,而且离知性的住地也只有不到千米的距离,但是由于初夏的天气闷热潮湿,只要稍微一动,身上的汗水就淋漓而出,和衣服粘连在一起,湿漉漉的极不舒服。

    而李翊三人虽然都身着丝质轻袍,相比厚重袍服要凉快一些,但是也架不住这热的人要发疯的鬼天气。好不容易赶到般若寺后面的精舍前时,三人的袍服都已经湿透了。

    这个地方李翊曾经来过一趟,所以轻车熟路的就找到了知性和尚的住所门前。

    精舍的门虚掩着,里面不时传来知性和一个陌生男子开怀的笑声。李翊立即毫不客气的推门而入,只见靠里的地席上坐着两个坦露着上身的僧人,除了知性和尚以外,另一名僧人与知性相对盘膝而坐,手中挥舞着一把敝旧的葵扇,年纪也就在三十来岁的样子。

    此人额头高阔、眉宇凝重,眼光深邃而有神,气度上也有不同凡响之处。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鼻头过于硕大,因而显得与整张脸极不协调。而且由于他上身精赤,微胖的身材更显得皮肤白腻,李翊知道眼前的这位极有气度的僧人,应该就是正元大师了。

    见到三人贸然闯入,两个人都是微微一怔,知性和尚见到是李翊,不由得唇角边露出一抹笑意,但却仍然端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而那位正元大师已经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合什见礼道:“大帅别来无恙啊!呵呵!只是小僧衣冠不整,唐突之处还请见谅啊!”

    李翊的脸上微微一红,知道正元大师相候已久,却始终不得与自己相见,已经是颇有微词了,连忙谦恭执礼道:“李翊分身乏术,多年老友迟迟不得相见,心下早已愧疚不安,应该致歉的应该是我李翊才是!呵呵!大师还是叫我润之顺耳一些。”

第543章 心怀坦荡() 
正元和尚点头笑道:“那我还是叫你润之好了,呵呵!这么多年未见,润之还是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啊!咱们之间哪有什么见谅之说。”

    “这么多年不见,依我看来,润之不但风采更胜往昔,而且气态端凝、谦恭有礼,想来是把我等凡夫俗子丢抛的更加远了。”

    “我虽然已经多年不见润之,但是今日一看,就知道润之这几年肯定是大受锤炼,更何况京城内外、朝廷上下都对你交口称赞,真不愧是我大汉国的栋梁之才啊!”

    李翊听着正元大师改口叫自己润之,知道此人心怀宽广,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小人,与时常对自己冷嘲热讽的知性和尚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做人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李翊呵呵一笑道:“咱们又不是外人,大师何必谬赞呢。唉!润之受国之重托、民之所望,岂敢稍有懈怠,这只不过是尽我自己的本份罢了。大师乃是世之高僧,向来忧国忧民的散布佛祖光辉,其境界又岂是我等敢望项背的。”

    “只不过,我在边鄙之地日久,遣惓消磨时光,早已是志大才疏了,哪能称得上什么栋梁之才!唉!髀生赘肉、徒有感伤罢了。”

    正元大师别有意味的笑了笑,却没有说话,望了望李翊身后的林易和连骏,这才正容道:“别后之情待会再叙,润之还没有介绍一下这两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呢!”

    李翊失笑道:“大师真是可人儿,呵呵!风度翩翩?亏你想得出来,来,我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宣抚使府的主簿林易林公子,也是宁州林家堡林宗义林老堡主的嫡长孙,你们认识认识。”

    林易近前一步,深深施礼道:“早就听闻正元大师的令名,乃是咱们大汉的得道高僧,不想得能在云南相见,令我林易幸何如之啊!”

    正元大师哈哈大笑道:“林公子这是说的哪里话,我正元只不过是端州法门寺里的一个小小的监寺而已,小庙里的无知和尚,哪里是什么得道高僧了,林公子实在是太抬举小僧了,呵呵!”

    林易微微一笑道:“大师此言差矣!想当年在法门寺的时候,您就是知性大师的师兄了。现如今知性大师誉满全国、声誉日隆,这和您当年的帮助指点是分不开的,说您是大汉高僧可是一点也不过誉啊!”

    听到这里,一直没有说话的知性和尚冷哼了一声道:“哼!狗屁,不要再说这些言不由衷的话了吧,夸赞人也没有这么露骨的。”

    “嘿嘿!不说别的,在端州法门寺的时候,他尽欺负我来着,还什么帮助指点?要不然我怎么会忙不迭的逃离法门寺呢!要我说啊!我们两个都是狗屁高僧还差不多。”

    正元大师呵呵笑道:“呵呵!还是知性老弟说得对,我们就是一对狗屁高僧而已!呵呵!不知道这位公子怎么称呼?”

    李翊连忙指着连骏道:“这位是连骏连公子,我的好兄弟,也是我们宣抚使府的前衙校尉。您在端州法门寺出家,想必听说过连承信连通判,连大人可就是连骏的父亲啊!”

    正元和尚微微一愣,不由得点头赞道:“怪不得我一见连公子就心生亲近之感,却原来是连大人的公子。唉!连大人在端州爱民如子、官声显著,赢得当地百姓们的交口称赞,端的是人心所向。唉!却不幸被奸人所害,实在是天理难容啊!”

    连骏黯然道:“家父蒙冤受难,多得父老乡亲看顾,实在是令在下感激不尽。家父虽然仙逝多年,但能得大师如此称誉,想来也可含笑九泉了。”

    众人唏嘘不已时,知性和尚却道:“好了,这天下之大,冤死的何其众多,又没见几人能沉冤得雪。咱们几个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这伤心往事多聊无益,还是坐下来说一些得意之事吧!”

    众人大都知道知性和尚的脾性,也不和他计较,相互谦让了一下,就都纷纷的坐往地席。

    李翊紧挨着正元坐下后说道:“京城一别数年,少了很多与大师晤谈的机会,心里常记挂着各位。唉,现如今身不由己,独处云南这边鄙之地,遥想当年把酒诗书唱和的情景,实在是别有感触啊!”

    正元还未说话,知性和尚哧然冷笑道:“你一个人寂寞孤独也就罢了,偏要把我千里迢迢的扯到这里来,让我这两年来少了多少乐趣,可见你这人心理有多阴暗。人家正元兄辛辛苦苦的奔波千里,不就是惦挂咱们几位好兄弟吗?”

    “但是来了又怎样了呢!还不是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吗!依我看来,也只能说正元兄遇人不淑了。”

    正元呵呵一笑道:“知性老弟,你怎么想不关我事,我可是有啥说啥。咱们几位老友,在我心中都是不分彼此。”

    “我虽为法门寺监寺,但是出游机会多多,不像你们二人,一个执掌云南大小事务,为民谋利、分身乏术,一位主持修建宝泉寺,致力于在云南弘扬佛法,想要离开一会都不可得,哪像我这个酒肉和尚这般无所事事呢?说起来,我还有些羡慕你们呢!”

    李翊欣然一笑道:“这么说来,我可真有点羡慕正元兄了,像你这样,不羡皇帝不羡仙,逍遥自在的日子,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

    “唉!有时候公务闲暇之时,我也会扪心自问,似我这般朝夕忙碌于案牍之间,穷究于民政,隳突乎军旅,又有什么人生乐趣何言呢?”

    “只不过,这只能是没奈何的事罢了!谁叫咱选择了官场这条路呢!既然做此选择,就要做出个样子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怎也不能让朝廷和百姓失望才是,欲要清静无为而不可得啊!”

    知性和尚闻言哈哈大笑道:“哈哈!真是笑死我了,没想到你身为云南的大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竟然还如此怨气不小啊!哈哈!”

第544章 口不对心() 
看着闻言已经羞恼不已的李翊,知性和尚更是乐不可支的继续道:“你也不用恼我,我笑你可是有充分理由的。你也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你这种循规蹈矩、不懂变通之人,也就是在云南才能得心应手的任你施为。”

    “若是到了京城那藏龙卧虎之地,就你那个直来直去,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脾性,不四处碰壁,撞得头破血流才怪。也不是我存心贬低你,你这样的主儿到了京城,也就只能是寸步难行了。”

    李翊闻言心下暗赞,这知性和尚对以前的李翊可是知之甚深的,虽然自己接收了以前的李翊的部分意识,但其秉性脾气却已大体了然,以他那耿直冲动的性格,在关系错综复杂的京城,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自己却自信与他大大不同。自己这个来自于一千年后的人,无论社交能力还是见识方面,无疑都比他高上一筹。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未来走向已经心中有数,不该犯的错误还是坚决不会犯滴。

    李翊没有与知性和尚继续争执下去,而是转对正元笑道:“正元兄远来云南,路上想必应该经过京城了,我这两年多没有回去过,也不知道京城里的变化大不大?”

    正元和尚微微苦笑道:“京城那是必经之路,我还因此特地去拜访了令舅柳先生,盘桓了十几日。唉!说起来,润之离京日久,想必也是有所不知啊!现在的京城可是与前大大不同了!”

    “我听说,皇城之内这两年大兴土木,殿宇楼阁可是建了不少,连白云山南麓的林木都砍伐一空,可见其规模的确是不小了。当然了,这都是小僧的道听途说罢了。”

    “而我所了解的是,现在的京城依据当年长安的规制,已经扩建到了五十四坊之多,居内人口怕也有五十万了,要知道,咱们大汉统共不过二百多万人口,竟有近四成都居住在京师之地,其繁华鼎盛可见一斑了。”

    正元的三言两语,李翊已经听的出来,他对京城大兴土木也是颇有微词,因而点头笑道:“京师乃是枢机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是我大汉对外的窗口和门面,怎也要有些端严气势的。”

    “想当年黄巢贼众劫掠、涂炭岭南,致使广、封、端、惠等州十室九空,百姓奔走躲藏、流离失所,从那以后,岭南两广之地元气大伤,非有数十年之功而不能回复旧貌。”

    “现今兴王府乃是前广州故地,又是我大汉的京城,皇上向来追慕大唐长安的昔日辉煌,因此致力于模仿长安的旧貌,此举不仅仅是大兴土木使然,更重要的恐怕是想要重现长安的辉煌和鼎盛。他老人家迫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正元微微一愣,继而展颜笑道:“‘窗口和门面’?呵呵!润之用词的确有趣的紧,怪不得人们都说润之乃是皇上最器重之人,这大汉状元的名头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润之对皇上的心思体察入微,想必应该就是这样的了。”

    “呵呵!最可喜的是,皇上崇尚佛道,现如今在兴王府周围规划了二十八座寺院、十二座道观,大多数都已经开始动工,若是真能建成的话,想必应该是蔚为壮观了,这可是我们佛门中人的一大盛事啊。”

    知性和尚不无揶揄的道:“皇上在京城里大建寺院,咱们云南也没有闲着啊!我来到云南不到两年的时间,这里已经兴建了两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真是可以与京城遥相呼应了!呵呵!我看,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体察入微吧!”

    听到知性和尚的讥讽之言,李翊也丝毫不以为意,淡然笑道:“我之所以大建寺院,倒不是全为了迎合上意。要知道现在北方中原各国毁佛之举甚嚣尘上,佛事颓败、佛祖蒙羞。咱们南方相对安定的多,要不趁此机会多建几座寺庙,岂不使我中国再无佛门净地了吗?”

    “再者说了,佛门宗旨本就是度人心向善,这些年来暴行肆虐、戾气过重,正需要光大佛事,消弭无处不在的杀气,还世界一个朗朗乾坤,这不正是佛祖毕生所追求的吗?二位都是佛门中人,乃是大有德行的高僧,更该对此心有感触才是啊!”

    知性和正元闻言,都面露凝重之色,稍微沉默了一会儿,知性和尚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懒洋洋的道:“我来到云南这两年,足可用战事不断来形容了。这两年间,润之老弟可是没有闲着啊!与大义宁国、牂牁国连番征战,可说是死人无数、伤人无算,毁坏田园更是不计其数。”

    “你前一刻口喧佛号弘扬佛法,后一刻征战以地,杀人盈野,是不是有点口不对心啊!虽然我也知道有迫不得已之举,但是以暴易暴就这能解决问题吗?”

    李翊嗤之以鼻的道:“依你看来,敌人打到你的家门口,准备大开杀戮的时候,你就要伸着脖子等人家宰杀吗?佛祖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即便牺牲了我一个人,云南百姓们就真能求得平安喜乐吗?”

    “身为一方官员,若是百姓们深受屠戮之苦,家园不得宁静,子女不得善保,我又如何能够心安理得呢?身为云南主官,因为毫不作为而使民众遭受这般沉重的苦难,这应该也不符合佛家的宗旨吧?”

    知性和尚冷然道:“你这样说岂不是混肴是非吗?我可没有说过让你任人宰割。我只是说,若能不动刀兵而达致天下太平,才是你们这些为官之人最大的善政。而你胡搅蛮缠,整出这么一番所谓的大道理来,无非就是想要证明我所说的都是歪理邪说,而你却一贯都是正确的。”

    “诚然,云南通过大乱而大治,现在人们安居乐业,的确有你的功劳在内,这我没有否认。但但我要说的是,消弭刀兵之祸总是有办法的,只是你不得其法而已,希望你不要始终抱着以暴制暴的理念,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

第545章 别有深意() 
李翊失声而笑,正要趁热打铁的再敲打他几句的时候,郭小双已经带着人把酒菜送过来了。

    正元和尚趁机转移话题,开怀大笑道:“这酒菜来的正是时候,说了这半天正好感觉有些饿了。呵呵!正所谓无酒不欢啊!咱们喝着酒继续聊,我看,那些无聊之事就不要再说了,还是聊些当年的趣事才更对胃口。”

    知性和尚悻悻的说道:“当年的事更不要提起才是,要知道以前那个拙嘴笨舌的家伙,现在跑到边疆历练了两年,都已经口若悬河了,与这种无理争三分之人理论,多好的脾气也要被气疯了。”

    正元和尚哈哈大笑道:“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年的润之就是能言善辩之人,谈起诗书子集和为政之道来侃侃而谈、无人能及,不愧是咱们岭南的四大才子之一。看来看去,拙嘴笨舌的也只是老兄我一人而已了。”

    这时候,酒菜已经布置妥当,连骏连忙为众人满上酒,李翊举起酒杯来笑道:“人都说此一时彼一时也,知性大师说得对,我已经不是当年的李翊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我在云南经历了太多太多,有时候忙的连喘口气都不可得,甚至已经忙的怀疑人生了。”

    “唉!我现在满腹的心思,只想着有那么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地方,让我无忧无虑的逍遥自在,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只能说还是身不由己啊!”

    正元和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