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像之前在吕宋群岛上的发展那样,洪门付出很小的代价,以及一定的利益,却能坐着赚钱,还有了一大片后勤补给基地,对于如今已经渐渐开始彰显地明朝粮荒,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整个崇祯七年的春节,李天养他们都是在忙碌当中度过,与家人伙伴之间的团聚时间少之又少,但是最后的收获却是,在正月结束之前,洪门一共接收到了来自其他五十九个商会成员所运输过来的银钱六百三十三万两之巨!

    其中尤为让李天养感到好笑的事,当时分红之时吕宋苏禄王国派出了他们的一个小王子前来拜会,正好也得到两艘这个消息事后他带着这个消息回去告诉他的父王的时候,苏禄国王随后久派遣出使者、以及五万两黄金找到李天养,死活要加入到这个计划当中来。

    而李天养在想到,日后南洋商会在吕宋群岛的产业发展起来,以及苏禄王国所在地的棉兰老岛上,丰富的黄金矿产终究会要运输回来,其间的经济贸易必然会很频繁,到时候南洋钱庄肯定会有仰仗苏禄王国这个地头蛇地时候,故而李天养也就点头同意了苏禄国王加入的请求。

    有了充足的银钱资源,那么南洋商会旗下的第一份产业……南洋钱庄的诞生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对于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的李天养他们来说,有了银钱以后,想要开设钱庄那还不就是几句话、一些不动产置办的事情罢了。

    崇祯七年二月二十五,基隆镇上的繁华贸易区中心,在一片喧哗至极地鞭炮轰鸣之声当中,南洋钱庄总号正式挂牌开始营业了。

    营业之时,钱庄所有股东们纷纷到场,就连之前德福轩地东主……已然六十余岁地徐成飞也第一次站立在洪门地土地上。

    甚至这件事情还惊动了福建巡抚朱一冯朱大人,为了继续拉拢李天养这个麾下地实力派人物,朱一冯大人还亲自前来为李天养他们撑场子,可谓给足了李天养他们面子,也让在场的商会股东们心里更是放心了很多。

    本章完

第1129章 杠杆下的支点() 
基隆镇的钱庄总号开业之时带来的热闹,一直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直到进入晚春时节以后,才渐渐归于平静。

    在此之间,月港、福州、杭州等五个重要的城市当中,南洋商号的分号也纷纷建立了起来,并逐渐开业。

    新颖地钱庄制度,让南洋钱庄从开业以后,就饱受当地百姓和商户们的关注,谁都不敢相信,原本不管是存钱、借钱和兑钱的钱庄,如今竟然会被南洋钱庄打破了这数百年的规矩,只要存钱在钱庄当中,就有银钱可拿。

    众多的老百姓和地主士绅们纷纷侧目,等待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试水,这个时代除了走南闯北的商人,因为需要在全国各地走动,采买商品物资,为了避免被人截杀的风险,他们更愿意花点钱去办理承兑业务。

    至于其他的地主士绅和普通人家手里的钱,人家更远离放在自家地窖里,或是埋在屋中角落,也不愿意拿出去放在钱庄里去,既要缴纳保管费用,而且你还担心这家钱庄会不会裹挟了资金逃走。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普遍都没有经济意识,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放在自己手里的钱,才是最安全的!

    因此,虽然月港等五个城市开设了钱庄地分号,但是除了南洋商会、或是那些有兑换业务需求,又对洪门等钱庄主要股东充满信心的商家,才会在南洋钱庄当中办理业务以外,少有其他的人来办理存兑业务,除了洪门大本营大元岛。

    大元岛上洪门在这片土地当中的影响力,直到这一刻才凸显出来,可以这么说吧,以前大家或许还知道有一个大明皇室的至高存在,可是在洪门如今多年经营之下,只要在大元岛上待过五年以上的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对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皇家少了太多敬畏之心,反而更加忠心与洪门李天养他们!

    这是由洪门带给大家的幸福生活所决定的,本身大明朝在大元岛中的影响力几乎可以说没有,虽然设了笨港县和基隆军镇,就连李天养都挂着福建水师提督的帽子,可是百姓们如今耕种的土地、享用的物资和他们的工作,却全都是洪门为他们提供争取到的。

    更别说洪门如今通过戏曲、话剧等形式,将高高在上、被神话了的皇权给拉到了现实中来,通过一个个昏庸的、懦弱的、无能的“前朝”皇帝角色,让大家明白,原来皇帝也就不过是一个人而已,哪里是什么天命之子啊!

    结合他们原本因为各种原因而流离失所地境地,最终被迫远走他乡来到大元岛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新生活,自然而然地,他们会将他们的悲惨遭遇与大明王朝的官场挂钩,更不难让他们开始升起以前从来不敢有地,对大明朝官场腐败无能地置疑之声!

    因此,当洪门自己的钱庄,被李天养换算做股本并入到南洋商会之后,他们所推出来的银钱储蓄业务,在洪门基础机构居委会地帮助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洪门掌控范围。

    首先吃螃蟹的人,不是看起来更加聪明一些的大明百姓,反而是哪些在打架看起来有些蠢笨蠢笨的土著人。

    土著人或许因为对华夏文化的了解哈卡不够深,至少在如今这一代正值壮年的中坚土著人当中,他们依然还保留了不少原生土著人的淳朴,以及对于看重的人报以极高的信任。

    当土著人从居委会工资卡人员的口中,详细了解到这钱庄存银手续的种种益处以后,在其他自认为很聪明的大明百姓们还在犹豫的时候,那些已经在洪门地盘定居、或是经常在洪门打工的土著人,回到家以后,就纷纷捧着自己辛辛苦苦转来的银元,来到南洋钱庄所在地,当场进行开户手续。

    反正对于土著人来说,货币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新兴事物,大家对于银钱的作用也是在跟洪门打交道以后才渐渐明白过来的,如今再继续接受一个货币储蓄体系,也不是什么难事。

    根号不用说,这样做还能带来额外的利息,虽然不算很高,可是这些银子放在家里也生不了崽儿,还不如相信伟大的李天养酋长,放在钱庄里继续生钱。

    而为了将储蓄体系打开局面,李天养他们实际上对于储蓄利率在一开始就定的较高,至少比后世银行来得高一些。

    活期储蓄的年利率在6%,定期储蓄更是达到了8%,对于新开业地南洋钱庄来说,这点付出一点都不算亏。

    要知道,早在钱庄开业没有多久的时候,钱庄地放贷业务就已经批量式地爆发了出来。

    其中南洋商会的成员们占了绝大多数,前面说过,为了能在钱庄一事上分一杯羹,很多中小商号海帮伤口借了高利贷来筹集股本本金的,如今钱庄成立了,他们自然需要从钱庄当中借钱出去,将高利贷隔空还掉。

    光是南洋商会成员们,从钱庄借出去的银钱,总计达到了将近四百万两,差不多是整个钱庄资本的2/3,而其年利息则是15%。

    别看这利息似乎在后世算是很高了,可是在这个九出十三归地高利贷行业通用法则时代,这简直就是一个大白菜价,不仅在南洋商会成员当真好得到了追捧,就连月港等其他五个钱庄分号当中,这也是唯一受到其他顾客追捧的项目。

    不过真的想要借贷到这比贷款,却并非一个容易点事情,之所以绝大部分的银钱被南洋商会成员给贷走了,自然是因为他们本身知根知底,又有钱庄、金矿等股份作为抵押,大家倒是不担心对方借了款项就此逃跑了。

    可是其他人想要借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这个交通不便、户籍政策有着致命缺陷地时代,你根本无法去追逐一个铁了心想要躲藏起来的逃窜分子。

    因此,这个时代九出十三归成为行规的高利贷利率,也是因为大家想要降低风险的一种强有力手段。

    不过南洋钱庄将贷款利率降得如此之低,他们自然得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低位上,这对外放贷的速度和规模也就因此显得小上很多。

    再加上此时储蓄业务还并未获得百姓们的认可,刚刚成立地南洋钱庄本钱着实不够丰厚,除了借出去的四百万两银子以外,剩下的两百多万两银子,钱庄总不能都借出去吧!!

    不过,随着大元岛上的百姓们,在土著人的带动下,渐渐摆脱了对于储蓄业务地担忧之后,钱庄的资金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真等到大元岛百姓们接受了储蓄的观念以后,李天养他们才明白,自己麾下的这群百姓们,是何等地有钱!

    钱庄开业以后四个月,钱庄在笨港、基隆镇等大元岛的储蓄业务,吸纳的资金总数疾苦达到了百万两之巨,甚至比南洋商会一些小商号海帮还要有钱。

    但是李天养他们细细一想,却又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些年来,洪门从外面赚取到的银钱,可以说是数以百万计,而其中半数以上地资金又通过雇佣工人、采收物资等方式,流落到了洪恩麾下的百姓没说你手中。

    开局百姓们就能够从洪门手中领取到十到二十亩之间的田地,虽然这些田地也是大家通过开垦更多点荒地、以后数年分批支付银钱等方式换取,可是实际上大家在田地上所需要花费的银钱,几近于无。

    洪门麾下的大元岛,除了官方以外,可是不允许私人出售或是开垦荒地的,每家每户地土地,都是按照人头数做着有序地分配。

    而日常地开销,对于大元岛上有房有地的百姓们来说,那还真的是很少很少:逢年过节置办几身新衣服、儿女婚嫁置办彩礼嫁妆等等等等,再是消耗金钱,可也架不住大元岛上的赚钱行当更多,大元岛上随便一个普通工作,其薪酬一年至少都是三十两计!

    别忘了,大元岛上如今作坊、工厂数不胜数,大明朝内陆绝大多数职业还只能是男丁抛头露面去赚钱,可是在大元岛上太多的工作都不再只限制于男丁了,给予了当今地位底下的女人们一个赚钱地平台。

    只要你手脚勤快、任劳任怨,在洪门麾下,一个正常的五口之家,至少会有两个人可以工作,也就是说他们每年光是工作收入就能超过六七十两。

    赶上技术要求高的工种,那薪酬更是翻倍计,如此之下,洪门麾下的百姓们缘何不能富裕起来。

    三四个月光景,光是从大元岛上吸纳的储蓄资金就达到了百万两,这是钱庄其他股东们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而当这些资金渐渐被转化出去,成为那只下蛋的鸡,都不用股东们自己出钱,就能坐着把钱给赚了,更是让大家对钱庄地未来充满了期待!

    异地会票业务也展开得如火如荼,托了基隆镇一直以来对外开放地福,前来大元岛上采购、出售货物的世界各地海商数不胜数,对于这异地兑换银钱的需求自然也是水长船高。

    虽然现在的钱庄,还达不到遍布大明朝的各大城市,也无法将触手伸到遥远地西方国度去,可是西至吕宋马尼拉城堡,东达江浙苏杭地分布范围,已经足够给海上行商们带来不错地体验,为他们减少不少的风险了。

    而且,不用将货仓里堆积沉甸甸地银钱,大家还能在返途之中采购一批货物回家,这样一来还能多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半年时间,钱庄地业务量就渐渐走入到了正轨,而随着一批批短期借贷渐渐收回,钱庄账面上的收入也从一开始的亏损,转化为了盈利。

    唯一美中不足地是,储蓄业务在明朝五个重要城市当中地发展依然不温不火,完全有别于大元岛上已经将其视做了稀松平常之事。

    没办法,老百姓们的固有观念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被扭转过来的,更别说华夏子弟从来都不是一个激进地民族,想要改变大众的观点,南洋钱庄地股东们,且有的忙呢!!

    “这次的事情,实在是有劳静琦兄了,日后小弟必有厚报!!”

    月港一家名为奉吉商号地内宅之中,一张面目熟悉的面孔,正坐在客座上,抱拳对主位上一位陌生人施礼道谢。

    月港,是南洋商会实力最强大到地盘之一,除了各商会在各自老巢府县中的影响力,也就数这个城市商会实力最大了。

    无他,谁让南洋商会成员都是靠跑海起家的,基本上都在月港这个大明朝少有的对外埠头中开设了商铺分号或是关系网。

    而洪门在福建官场的影响力、在海上的统治力,也都恰好覆盖在这个范围之内,多年的经营渗透,同样在月港当中有了一定影响力。

    “颍澄兄何必见外呢,咱们之间可是几十年的交情了,当初若不是你借给我三千两银子救急,又哪里还有我今日地地位呢!些许身外之物的帮助,只要颍澄兄你开口,我绝无二话!”

    被称作静琦兄的人,却是月港土生土长成长起来的一方商贾,在月港本地人心中,有着强烈的传奇味道,从赤手空拳的一介苦力,发展至如今有着三百多雇工地商号,可以说是发愤图强地鲜明代表。

    “那我久在这里先谢过静琦兄了,稍后有暇不妨来我那小店串串门,日后我扒手要常住在月港这边了呢!”

    被叫做颍澄兄的人,却是南洋商会当中成员之一,此番前来拜会虞静琦,却是身负了一个重要任务。

    “一定一定,看样子日后咱们两人终于能够多聚一聚了!!”

    虞静琦哈哈一笑,似乎由衷地位老友常住月港而高兴着!

    同样的场景,在月港的诸多地方上映着,只是其中主角多有变化,或是达官贵人、或是乡中士绅地主、亦或是当地名声显赫地一方巨霸,唯一的共同点仅在于拜访之人,全都是南洋商会地东主或是掌柜。

    本章完

第1130章 做戏() 
崇祯八年九月初九,这是南洋钱庄在月港开业半年的日子。

    半年时间,南洋钱庄月港分号的经营状况已经步入了正轨,较之其它老牌的钱庄当铺等行业,南洋钱庄在月港商业圈子里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他们推出的低利率贷款,让诸多商人是趋之若鹜,直到现在钱庄专门审核贷款发放的部门工作人员桌前,依然摆满了厚厚一大摞想要申请贷款的文书。

    不过相较于申请贷款人的文书,实际上南洋钱庄发放出去的贷款却是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没办法,不能像高利贷那样,通过高额的贷款利率来弥补呆坏死帐地损失,那么南洋钱庄就之能通过各种质押物、审核对方实际产业来进行放贷,其间所需时间、手续自然更加繁琐,因此而退缩的商人不再少数。

    不过即便是这样,就算是经过层层筛选发放出去的贷款,月港分号总数目就达到了一百余万两银子,逼得钱庄不得不从本部基隆镇那边运送过来大批银钱周转。

    若是再这么下去,钱庄里的备用金怕是就无法支撑得住这样的支出了,最后长久没有贷款下发的话,钱庄很可能会因失去信用等原因,被其他商人所质疑,最终等待大家的结果,不言而喻。

    因此,想要打破这个僵局,要么就是钱庄的股东继续投入大量金钱,要么就是要找到一个强大的现金流支柱,来维持正常的周转。

    最终,在和诸多股东讨论很久以后,李天养他们还是把目光聚焦在了吸纳普通百姓来储蓄这条道路上来。

    洪门地盘当中的储蓄业务展开良好,到如今钱庄所吸收的大元岛百姓储蓄金额已经达到了将近两百万两,随后钱庄又将这钱放贷出去赚取利息,而钱庄从中赚取到的利息差额,在两百万两银子本金面前,利润不可谓不丰厚!

    在大家亲身见识到了这种操作方法之后,对于这种借鸡生蛋的手段大家是举双手赞同的,此举不但让大家的风险变得更小,而且还能让大家赚到更多点银钱,他们又怎么会不喜欢呢!

    然而很可惜的一点,除了洪门掌控的大元岛以外,在月港等五个大明城市和马尼拉城堡共计六个钱庄分号当中,这项业务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没有什么起色。

    光靠大元岛上百姓们的储蓄来供给其他几个分号,自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大元岛上的百姓再是富有,可岛上的人口基数就那么大,除去一应开销和岛上流动资金以外,两百万两银子的储蓄差不多已经是大元岛上储蓄金的峰值了,再增长也涨不了多少了。

    而今天,趁着月港分号建立半年的好日子,李天养等一应股东们齐齐发力,为打开钱庄储蓄业务而准备了不少手段。

    “轰隆隆隆!!!”

    鞭炮的轰鸣声,一直持续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南洋钱庄月港分号的招牌重新悬挂了起来,崭新金丝楠木所制的牌匾之上,斗大地“南洋钱庄”四个鎏金大字被写的龙飞凤舞,在大字左下方,却是一印香光居士!

    或许噗通百姓不知香光居士是何等人物,可是稍有涉猎书画的文人无不知其大名,却是如今大明朝中最是有名的大书法家董其昌。

    为了说动董其昌这位书法大家为钱庄书写牌匾,作为小老乡的徐海滨愣是多次拜访董其昌的加重,用诚意打动了对方。

    而如今月港分号的大场面,也是借着悬挂对方所书牌匾的由头,这才大操大办了一场。

    当然,这些自然都是一个引子,钱庄股东们必然不会相信,凭着这么一个书法大家的牌匾就能让钱庄业务有天翻地覆地改变,接下来的事情才是他们此番大肆操办的缘由!

    提前好几日,钱庄就派出了伙计,拿着早早印刷好的传单,在月港当中到处散发,传单上面所印文字大致如下:南洋钱庄月港分号开业半年大酬宾,凡是在开业当天前往月港分号观礼之人士,将有机会获得小礼物一份!若办理业务则有机会中奖,最高中奖1888两银子!!

    这样的宣传口号,放在后世之中,恐怕基本就没有人会去理会,盖因这样的宣传口号实在太多、数不胜数了;可是放在这个时代,新颖而独特地宣传手法,加上有利可赚的想法之下,月港分号今日的挂牌典礼,愣是将整个月港给引爆了。

    天还没有亮,月港分号外的空地上就已经围满了密密麻麻从家中赶来凑热闹地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