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披法服,已堕僧数, 
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 
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 
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 
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论之:求 
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 
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 
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 
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禳佉之国,则有自然稻 

… 页面 61…

颜氏家训                                                             ·59· 

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 
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 
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征须福佑,亦为不少 
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论,安可 
不为之作地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 
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 
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 
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 
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 
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 
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 
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但当兼修戒行, 
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 
高柴、折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 
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 
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 

      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 
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 

      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以下, 
方为人耳。 

… 页面 62…

颜氏家训                                                             ·60· 

      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燕。而羊绳解,来投 
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 
宰羊为羹,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 
号叫;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 
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旛柱,屏除形像, 
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 
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噉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 
爬搔隐疹,因尔成癞,十许年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 
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部曲 
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噉之不美。年三十 
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 
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 
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 
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 
不爱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 
邻,何况交结乎?避之哉! 

… 页面 63…

颜氏家训                                                             ·61· 

                           卷第六 书证 

                              书证第十七 

      诗云 :“参差荇菜。”尔雅云:“荇,接余也。”字或为 
莕。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悉有 
之,黄花似莼,江南俗亦呼为猪莼,或呼为荇菜。刘芳具有注 
释。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 
人荇,亦可笑之甚。 

      诗云 :“谁谓荼苦?”尔雅、毛诗传并以荼,苦菜也。又 
礼云 :“苦菜秀。案:易统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 
更冬历春,得夏乃成 。”今中原苦菜则如此也。一名游冬,叶 
似苦苣而细,摘断有白汁,花黄似菊。江南别有苦菜,叶似酸 
浆,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时或赤或黑,此菜可以释劳。 
案:郭璞注尔雅,此乃蘵黄蒢也。今河北谓之龙葵。梁世讲礼 
者,以此当苦菜;既无宿根,至春方生耳,亦大误也。又高诱 
注吕氏春秋曰 :“荣而不实曰英。”苦菜当言英,益知非龙葵 
也。 

… 页面 64…

颜氏家训                                                            ·62· 

      诗云 :“有杕之杜 。”江南本并木傍施大,传曰:“杕, 
独貌也 。”徐仙民音徒计反。说文曰:“杕,树貌也。”在木 
部。韵集音次第之第,而河北本皆为夷狄之狄,读亦如字,此 
大误也。 

      诗云 :“駉駉牡马。”江南书皆作牝牡之牡,河北本悉为 
放牧之牧。邺下博士见难云 :“駉颂既美僖公牧于垧野之事, 
何限騲骘乎?”余答曰 :“案:毛传云:‘駉駉,良马腹干肥 
张也 。’其下又云:‘诸侯六闲四种:有良马,戎马,田马, 
驽马 。’若作放牧之意,通于牝牡,则不容限在良马独得駉駉 
之称。良马,天子以驾玉辂,诸侯以充朝聘郊祀,必无騲也。 
周礼圉人职 :‘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圉人所养, 
亦非騲也;颂人举其强骏者言之,于义为得也。易曰 :‘良马 
逐逐 。’左传云:‘以其良马二。’亦精骏之称,非通语也。 
今以诗传良马 ,通于牧騲,恐失毛生之意,且不见刘芳义证 
乎?” 

      月令云 :“荔挺出。”郑玄注云:“荔挺,马薤也。”说 
文云 :“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广雅云:“马薤,荔也。 
 “通俗文亦云马蔺。易统通卦验玄图云:“荔挺不出,则国多 
火灾 。”蔡邕月令章句云:“荔似挺。”高诱注吕氏春秋云: 
 “荔草挺出也。”然则月令注荔挺为草名,误矣。河北平泽率 
生之。江东颇有此物,人或种于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马 
薤。讲礼者乃以为马苋;马苋堪食,亦名豚耳,俗名马齿。江 
陵尝有一僧,面形上广下狭;刘缓幼子民誉,年始数岁,俊晤 
善体物,见此僧云 :“面似马苋。”其伯父绦因呼为荔挺法师。 
绦亲讲礼名儒,尚误如此。 

… 页面 65…

颜氏家训                                                            ·63· 

      诗云 :“将其来施施。”毛传云:“施施,难进之意。” 
郑笺云 :“施施,舒行貌也。”韩诗亦重为施施。河北毛诗皆 
云施施。江南旧本,悉单为施,俗遂是之,恐为少误。 

      诗云 :“有湥螺拢嗽破钇睢!泵疲骸皽{,阴云貌。 
萋萋,云行貌。祁祁,徐貌也 。”笺云:“古者,阴阳和,风 
雨时,其来祁祁然,不暴疾也 。”案:湥咽且踉疲卫透丛啤
 “兴云祁祁”耶?“云”当为“雨”,俗写误耳 。班固灵台诗 
云 :“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此其证 
也。 

      礼云 :“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豫而狐疑。 
 “先儒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 
陇西谓犬子为犹 。”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 
得,又来迎候,如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 
故称犹豫。或以尔雅曰 :“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 
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狐之为兽,又多 
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今俗云 :“狐疑,虎卜。 
 “则其义也。 

      左传曰 :“齐侯痎,遂痁。”说文云:“痎,二日一发之 
疟。痁,有热疟也 。”案:齐侯之病,本是间日一发,渐加重 
乎故,为诸侯忧也。今北方犹呼痎疟,音皆。而世间传本多以 
痎为疥,杜征南亦无解释,徐仙民音介,俗儒就为通云 :“病 
疥,令人恶寒,变而成疟 。”此臆说也。疥癣小疾,何足可论, 
宁有患疥转作疟乎? 

… 页面 66…

颜氏家训                                                            ·64· 

      尚书曰:“惟影响。”周礼云:“土圭测影,影朝影夕。 
 “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字, 
皆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 
呼为景柱,广雅云 :“晷柱挂景。”并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 
傍始加影(去掉景),音于景反。而世间辄改治尚书、周礼、庄、 
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 

      太公六韬,有天陈、地陈 、人陈、云鸟之陈。论语曰 :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 
傍车乘之车。案诸陈队,并作陈、郑之陈。夫行陈之义,取于 
陈列耳,此六书为假借也,苍、雅及近世字书,皆无别字;唯 
王羲之小学章,独阜傍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改六韬、论语、 
左传也。 

      诗云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传云:“灌木,丛木也。 
 “此乃尔雅之文,故李巡注曰:“木丛生曰灌。”尔雅末章又 
云 :“木族生为灌。”族亦丛聚也。所以江南诗古本皆为丛聚 
之丛,而古丛字似最字,近世儒生,因改为最,解云 :“木之 
最高长者 。”案:众家尔雅及解诗无言此者,唯周续之毛诗注, 
音为徂会反,刘昌宗诗注,音为在公反,又祖会反:皆为穿凿, 
失尔雅训也。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 
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 ,至如 “伯也执殳”,“于旅也 
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 :“不戢, 
戢也;不傩,傩也 。”“不多,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 
颇成废阙。诗言 :“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 

… 页面 67…

颜氏家训                                                              ·65· 

子之服 。”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 
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 :“衿,交领也。”邺下诗 
本,既无“也”字,群儒因谬说云 :“青衿、青领,是衣两处 
之名,皆以青为饰 。”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 
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易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王俭四部目录, 
不言姓名,题云 :“王弼后人。”谢炅、夏侯该,并读数千卷 
书,皆疑是谯周;而李蜀书一名汉之书,云 :“姓范名长生, 
 自称蜀才。”南方以晋家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 
贵省读,故不见也。 

      礼王制云 :“臝股肱。”郑注云:“谓揎衣出其臂胫。” 
今书皆作擐甲之擐。国子博士萧该云 :“擐当作揎,音宣,擐 
是穿著之名,非出臂之义 。”案字林,萧读是,徐爰音患,非 
也。 

      汉书 :“田肯贺上。”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国刘显, 
博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显子臻,不坠家业。读 
班史,呼为田肯。梁元帝尝问之,答曰 :“此无义可求,但臣 
家旧本,以雌黄改‘宵’为‘肯’ 。”元帝无以难之。吾至江 
北,见本为“肯”。 

      汉书王莽赞云 :“紫色蛙声,余分闰位。”盖谓非玄黄之 
色,不中律吕之音也。近有学士,名问甚高,遂云 :“王莽非 
直鸢髆虎视,而复紫色蛙声 。”亦为误矣。 

… 页面 68…

颜氏家训                                                            ·66· 

      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 
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朿,今亦作夹。徐仙民春秋、礼 
音,遂以筴为正字,以策为音,殊为颠倒。史记又作悉字,误 
而为述,作妒字,误而为姤,裴、徐、邹皆以悉字音述,以妒 
字音姤。既尔,则亦可以亥为豕字音,以帝为虎字音乎? 

      张揖云 :“虙,今伏羲氏也 。”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 
 “虙,今伏。”而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 
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宓(去掉必),下俱为 
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更立名耳。何以 
验之?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 
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 
世所立,乃曰 :“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知虙之与伏, 
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 

      太史公记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此是删战国策耳。 
案:延笃战国策音义曰 :“尸,鸡中之主。从,牛子。”然则 
,“口”当为“尸”,“后”当为“从”,俗写误也。 

      应劭风俗通云 :“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 
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痒,不 
能无出言 。’”案:伎痒者,怀其伎而腹痒也 。是以潘岳射雉 
赋亦云 :“徒心烦而伎痒。”今史记并作“徘徊”,或作“彷 
徨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耳。 

      太史公论英布曰 :“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妒媚,以至灭国。 
 “又汉书外戚传亦云:“成结宠妾妒媚之诛 。”此二“媚”并 

… 页面 69…

颜氏家训                                                             ·67· 

当作“媢”,媢亦妒也,义见礼记、三苍 。且五宗世家亦云: 
 “常山宪王后妒媢。”王充论衡云:“妒夫媢妇生,则忿怒斗 
讼 。”益知媢是妒之别名。原英布之诛为意贲赫耳,不得言媚。 

      史记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 
于海上 。”诸本皆作山林之“林 。”。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 
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 :“廿六年, 
皇帝尽幷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 
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 
 “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 
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 
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使毋疑 。”凡五十八字,一 
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余被敕写 
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 
 “字,乃为状貌之“状”,丬旁作犬 ;则知俗作“隗林”,非 
也,当为“隗状”耳。 

      汉书云 :“中外禔福。”字当从示。禔,安也,音匙匕之 
匙,义见苍雅、方言。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书本,多误 
从手,属文者对耦,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也。 

      或问 :“汉书注:‘为元后父名禁,故禁中为省中。’何 
故以‘省’代‘禁’?”答曰 :“案:周礼宫正:‘掌王宫之 
戒令纠禁 。’郑注云:‘纠,犹割也,察也。’李登云:‘省, 
察也 。’张揖云:‘省,今省祭(示改言)也 。’然则小井、所 
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省察;故以‘省’代‘禁’。 
祭(示改言),古察字也 。” 

… 页面 70…

颜氏家训                                                            ·68· 

      汉明帝纪 :“为四姓小侯立学。”按:桓帝加元服,又赐 
四姓及梁、邓小侯帛,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时,外戚有樊氏、 
郭氏、阴氏、马氏为四姓。谓之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故须 
立学耳。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礼云 :“庶方 
小侯 。”则其义也。 

      后汉书云 :“鹳雀衔三鳝鱼。”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俗之 
学士,因谓之为鳣鱼。案:魏武四时食制 :“鳣鱼大如五斗奁, 
长一丈 。”郭璞注尔雅:“鳣长二三丈。”安有鹳雀能胜一者, 
况三乎?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鳝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 
过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讲云 :“蛇鳝,卿大夫服之象也。” 
续汉书及搜神记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 :“鱼鳖鳅 
鳣 。”及韩非、说苑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 
字。假“鳣”为“鳝”,其来久矣。 

      后汉书 :“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 
乳虎穴,不入冀府寺 。’”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 
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居 ,事之较者 ;所以班超云: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六七耶? 

      后汉书杨由传云 :“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牍之柿耳。古 
者,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 
王褒童约曰 :“书削代牍 。”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 
才 。”皆其证也。诗云:“伐木浒浒。”毛传云:“浒浒,柿 
貌也 。”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俗本因是悉作脯腊之脯,或为反 
哺之哺。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