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非常眼馋寇蒂斯公司和北美航空公司的军火合同,很多公司的代表,不约而同的找到了尼森公司差不多已经荒芜了的纽约办事处,卖力地向其推销其自己的各种商品。
很快,尼森公司纽约办事处接到了人在重庆的尼森伯姆指示,只要能够塞进货轮的东西,价格不是太离谱的话,都收下来。
打战并不仅是只有军火就可以完成的,军人需要吃饭,老百姓需要衣食住行,工厂也需要机床汽车等,各种消费品的生产也是必不可少的。
北方军政府的生产结构一直就是畸形的,完全向着军工产品倾斜,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到了民国二十九年,缓过劲来的北方军政府,开始日益重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问题了。
美国人放开销售禁令之后,显然除了军火进口之外,北方军政府更在意那些用于全社会大生产的民用品进口。
一时间,还没有结冻的白令海峡成了非常繁忙的海运线路,大量的船只穿梭往来,居然连一向穷困潦倒的远东共和国勘察加半岛顷刻间繁荣起来。
只是隐隐约约出现的日本潜艇踪迹,让行进在白令海峡的船只整日里提心吊胆,最后只好全部挂上美国的旗帜方才安心了一点。
北方军政府很快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万一日本人丝毫不顾及美国人的面子,对所有白令海峡的过往船只一律击沉是个大麻烦,另外还有冬季的冰冻时候是无法通航的也是一个大问题。
很快就闻到风声了,美国最大的运输机制造商道格拉斯公司非常体贴的找上门来,愿意提供一款优秀的重型运输机,比北方军自己装备的Ju…52运输机跑得更远、装得更多的DC…3运输机,也可以称为DC…3客机。
道格拉斯公司的DC…3飞机,本来就是作为新式客机而研发的,当然拆掉座椅之后当做运输机完全没有任何问题。DC…3能载客30人,只需在中途一次加油便能横越美国东西岸,再加上设置首次于飞机上出现的空中厨房,及能在机舱设置床位,为商业飞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DC…3客机的性能非常优秀,比前代的飞机更稳定,运作成本更低,维修保养容易。试飞成功不到三年,DC…3客机已经成为了美国所有大航空公司的主力飞机。甚至,美国军方点名要求道格拉斯公司在DC…3的基础上,抓紧研发一款专用的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要想出口非常麻烦,除非是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授权。但是作为客机型号的出口,政府的管制力度就宽松很多了,只要不被列入限制出口地区名单就行。
北方军政府恰好刚刚摆脱了这一个名单。
真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尼森公司马上代表北方集团一口气下了二十架DC…3运输机的大订单,让道格拉斯公司喜笑颜开。
不过也许知道北方集团的仿制能力实在是厉害,道格拉斯公司坚持要在生意的基础上附加生产许可证的内容。苏联老毛子的前例,曾让道格拉斯公司一不小心栽了大跟头,这回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手中的许可证费用消失了。
莫斯科曾经花巨资购买了几架DC…3客机,随后进行了仿制,居然还堂而皇之冠以里…2运输机的名称,宣布是其自行研制的。只是因为技术不过关,里…2运输机的运载量居然少了一半,让苏俄的大胡子着实丢了一次面子。
美国的DC…3运输机,机组成员3人,载客量28人或者载运2700千克物资,空重822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4000千克,采用两个1200马力引擎,最大时速360千米,最远航程2600千米。
尼森公司没过多久就爽快地同意了。
通用公司作为老客户了,也非常顺利地搞来一大批民用车辆,塞进从美国西海岸出发的货轮,漂洋过海到达勘察加半岛。
美国实际上就是大财团的国度,这一点尼森伯姆确实很赞同。在几家大财团的纵容之下,尼森公司的经办人员顺手将几大箱子的小物件也塞进了从西雅图出发绕阿拉斯加到勘察加半岛的DC…3运输机上。
实际上,为了这些小物件,尼森公司的代表付出了丝毫不小于购买DC…3运输机的货款。当然,你可以称这些款项为购买生产许可证,也可认为这是走私费用,反正大家都一清二楚,只不过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如同那些放行的海关人员一样。
一批直接从摩托罗拉公司车间里拉出来的通讯设备,连封箱都懒得做了,直接送上了这几个大木箱子中。
摩托罗拉公司是无线电通讯设备制造领域的大型公司,早在民国二十五年就研制出一款车载的移动无线电通信产品。民国二十九年,又为美国陆军研制出了第一款步兵手持式无线电双向对讲机。
这一款名为SCR536步话机的无线电通信产品,当尼森公司人员意外得知之后,几乎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军事价值。于是,趁着疯狂大采购的机会,打通了相关关节,赶紧走私出境了。
SCR536步话机,重2。2千克,通信距离1。6千米,当然如果阻碍物多的情况下通信距离就更差了。因为功率不足,通信距离过短,美国陆军并不满足,重新下达了研制任务,要求设计成背负式的步话机,可以适当增加重量到十几千克,但是要确保达到十五千米以上的通讯距离。
但是对于还在使用笨拙的有线电话呼叫后方援助的北方军来说,使用SCR536步话机和车载无线电台相互配合,已经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了。北方军中拥有大量的60型军车,安装一个车载无线电台到处乱窜完全没有问题。
葫芦岛大本营的那些高级军官们,看到这一批通讯器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生产和配备更多的榴弹炮弹、迫击炮弹以及坦克炮弹了,甚至航空炸弹都要翻着倍生产了。
呼叫后方火力支援,必然是SCR536步话机的最主要作用,当然在侦查上以及相互联络上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可是,在这个时候,即使邓宝珊军团的军火供应都是勉力维持而已,葫芦岛大本营几乎是在全力开工生产英国人的订单,没办法生产更多的自用军火。到美国买东西是要钱的,而不是刻意赊欠的,这笔钱最终还是要落在英国人的头上,只好拼命生产军火了。
兴许是受到了东北战事连胜几场的影响,民国二十九年秋,吴子玉指挥救世军主力对华北的正太、平汉、津浦等几条被日军占领的铁路干线,进行了大规模的破袭作战,力图彻底破坏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事先虽然得到通报的北方军,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华北大战难免有些尴尬。洛阳政府几乎是一天一个电报,向兰州机器局催要紧急加购的军火物资。而兰州机器局的产能,却只能苦笑着供应一半的需求而已,剩下的一半必须运往苏伊士运河。
德国人对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已经发动了,英国人同样是几天一个电报催要尼森公司答应的军火物资。只是这一回军火到了埃及之后,无需装船运回英伦三岛,直接就在北非用上了。
德国人的亲密盟友,也许是最坑爹的队友,意大利军队向北非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意大利军队,一共在北非投入了超过五十万兵力,主要沿着宽50…80千米的海岸沿线进行。而最初与之作战的英国军队,总兵力不过十万人罢了。
北非战役,从一开始就是喜剧般的。
意大利人连战连捷,长驱直入,但是始终没有抓到什么俘虏,也没有什么歼灭敌军的数字,欢歌畅舞挺进的同时,居然非常离谱的接连出现指挥失灵、补给中断、找不到地标等等问题。
苦闷的英国军队,虽然一开始因为补给缺乏,被迫狂奔撤退了老大远,但是始终没有伤筋动骨,除了士气差了一点,几乎可以看成是一次成功的远程奔袭演习了。
等到尼森公司的军火抵达,英国人毫不犹豫地使用完全处于劣势的兵力,开始了反攻作战。
于是,战争史非常罕见的十八相送情形在北非沙漠里上演了。
意大利人非常爽快地向西狂撤了一千六百里,顺手将大量根本没有拆封的军火物资送给了依然缺乏补给的英国军队。
甚至于有些来不及溜出去的意大利士兵,忙不迭的就向远远少于自身兵力的英国军队投降了,以至于出现了英国士兵稀里糊涂地向上级报告,“抓了一英亩军官,以及九英亩士兵”。实在是奇葩一个的意大利军队。
德国人坐不住了,猪一样的队友真是令人头疼呀。
眼看德国的非洲军团即将登陆北非参战,惶恐不安的英国军队已经做好再一次向西撤退的准备了。
民国三十年春,以德国非洲军团为首的德意联军开始反攻,缺乏重装备的英国军队华丽丽地向后撤退了,当然其中的意大利军队依然还是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也就是在这一年春,吴子玉的攻势,因为缺乏足够的军火补给,被迫停止了。虽然大规模的华北破袭战,将日本人的囚笼战略打得支离破碎,但是救世军的损失也是非常惊人,甚至主力部队全都要休整补充才能继续作战。
无论是远东战场,还是北非战场,都被法西斯军队的阴影所笼罩,唯一的一个不是坏消息的消息就是付出了重大代价之后,英国人惨淡守住了不列颠的天空。
民国三十年,法西斯黑色幽灵在全球的威势达到了最顶峰的时刻。
第一七四章 沙河阻击
硝烟尘土勾兑成的烟尘遮蔽了蓝天白云,带着尖利的啸声,无数颗炮弹四处乱窜,砸落到方圆十余里的阵地上不停地绽放出死亡的红光。现在已经没人关心密集如雨的流弹了,在更疯狂的炮击面前,躲进最近一个弹坑才是要命的事情。
河南东部的沙河防线,无论是进攻的日本华北方面军,还是死守的救世军部队,都憋足了劲向着对方反复炮击。
千疮百孔的防守阵地上战壕已经支离破碎,没有永备性工事的支撑,耳朵都被炮轰震麻了的救世军排长魏老三,缩在一个还冒着烟火的新弹坑里,对着前面隐隐约约的日军突击部队,狠狠地扣完了一弹仓的子弹。
满天神佛保佑。
从太和、界首一路边打边撤下来,一直到沙河这里接到上级死守的命令,魏老三居然没有挨到哪怕一颗子弹或是弹片,只是排里的弟兄伤亡大半,现在还跟着他的已经不足一个班十个人了。
飞快地打完李恩菲尔德步枪弹仓里的子弹,浑身是泥的魏老三,立马缩头转身,从弹袋里掏出弹夹,麻利地给李恩菲尔德步枪上弹。弹坑并不大,只能尽可能卷曲着身子。
后面的弟兄,突然从破损的战壕中探出身来,压着捷克轻机枪就是一梭子,对面突击的日本兵顿时一阵惨嚎,很快全部都趴了下来,拼命使用三八大盖还击了。
还没等魏老三上完子弹,一阵排枪就过来了,嗖嗖嗖,几颗子弹穿过魏老三上空,砸在了战壕一侧,溅起不少碎土。
眼看操作捷克轻机枪的弟兄还在射击,魏老三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大叫,“换阵位,换阵位。”小日本步兵的精准射击实在太狠毒了,机枪手打不了几梭子就会被盯上。
话音未落,捷克轻机枪阵位已经是一头栽倒了,鲜血顺着倒斜的通红机枪枪管流到了黑色的泥土里,阵位四周都是飞溅的泥土,小日本的排枪毫不留情覆盖了这里。
这几天阻击战下来,吴子玉部署在豫东的救世军部队,机枪手们差不多要伤亡殆尽了。不要说不便移动的维克斯重机枪,就是打几梭子就换地方的捷克轻机枪,都被日军步枪手们死死盯住了。
只要救世军这边的机枪阵位一开火,还没打完一弹匣,说不定对方的三八步枪就是一阵排枪过来了。
采用6。5毫米口径的日本三八式步枪,弹道平直,非常适合步枪手的精准射击。虽然子弹的威力,确实不如西方制式的子弹,但是打到要害部位,或是挨上几发子弹,同样是要死人的。
救世军的射击水准远远不如日军,无法发挥机枪的远射程压制作用,导致只能在小日本三八步枪的火力范围内拼斗,自然损失惨重了。
机枪火力一停,突击的日本步兵马上起身,交叉掩护着向前冲击。
刚装满弹仓的魏老三,嘴里不停地咒骂着,转身准备对着日军打上一梭子,扭头却见几个黑影从空中忽悠出现,顿时破口大骂,“狗日的,我们的空军跑哪里去了?”
日军飞机的机头似乎在变大,魏老三栗然一惊,见鬼了,日军攻击机的攻击方向正是自己这片区域,黑乎乎的脸上顿时硬生生涨出了一丝红色,抓起步枪,就连滚带爬向着一侧战壕残垣狂奔而去。
片刻之后,大口径的航空机枪子弹,就呼啸而至,直接穿透了薄薄的战壕防护土层,将整段不长的阵地打成了尘土飞扬,无数殷红的血色花朵在其中绽放开来。大口径机枪子弹打到人身上,简直就是擦着就伤,挨着即死。
大口地喘着粗气,侥幸逃得一劫的魏老三张着嘴巴,自己的弟兄还有没有剩下来的,只有天知道了。反正半响,都没有见到其他人钻出来。
日军的九九式攻击机扬长而去。
怒吼一声后,魏老三扔掉手中的李氏步枪,冲上前去,浑然不顾地抓起那挺沾满鲜血的捷克轻机枪,对着日军一阵猛扣。
才打了一下子,机枪又熄火了。弹匣里没有几发子弹了,红了眼的魏老三蹲下身子,用力翻开阵亡弟兄,很快抓起了一个装满子弹的新弹匣。
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在抓着弹匣的魏老三身后响起,仿佛整个地面都在摇晃。
“重炮?”瞳孔瞬间收缩,魏老三愕然,该死的日本人,他们终于将沉重的可怕的150毫米重炮,再一次移动到沙河防线前线了。
紧接着,再一声巨大爆炸声直接在魏老三的耳边轰鸣,恐怖的冲击波夹着着无尽的土石,将刚准备站起身来的魏老三砸出了十几米远。
无力地看着旋转的天空,一连吐出多口鲜血后,眼睛鼻子耳朵都冒出一股股细小血流的魏老三,全身上下依然奇迹般地找不出一丝外伤,终于一股脑晕厥过去了。
几分钟后,增援的救世军部队和突击的日军步兵小队,在魏老三的阵地上狠狠地撞在一起,亮闪闪的刺刀和黑乎乎的手榴弹,反反复复就是几个死亡回合。
艰难熬到入夜之后,奇迹般夺回了阵地的救世军,紧急组织人手收拾尸骸遍地的阵地,意外发现了还活着的魏老三。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去关心被送到后方医院的魏老三了。沙河防线一日数危,多处地段因为受到日军攻击机和重炮的轮番攻击而伤亡殆尽,导致阵地易手,要不是前线指挥官铁了心用人命填了上去,沙河防线已经失守了。
尽管向西突击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兵力并不多,但是得到了北平方面日军空军的支援,甚至还被临时加强了两门威力巨大的九六式150毫米重加农炮。
正是这两门沉重的可以,但是威力也极为可怕的重加农炮,一炮之下百米方圆几成齑粉,救世军在太和、界首两县城的防守几乎是一击就溃,被迫接连后撤,直到沙河防线最后据点。
重加农炮运输实在是太艰难了,等到运到沙河前线,已经是多日之后,总算给了救世军一个喘息之机。但是完全出乎玉帅吴子玉预料,同样焦灼不安的日本人,居然想尽办法,赶在豫南前线救世军即将合围北上的日军华中派遣军进攻部队之前,将重加农炮运抵了沙河前线。
沙河防线一旦再丢失的话,西进的华北方面军部队,就会完成和北进的华中派遣军会合的战役任务,彻底占领豫南地区。
豫东的沙河防线一定要死守,人在阵地在,是吴子玉得知先后丢失太和、界首两地后发出的军令。
前段时间,豫南战场正打得如火如荼,救世军主力部队在吴子玉的指挥下,以小股部队节节阻击北上的华中派遣军中路主力,然后集中力量连续突击力量偏弱的日军左右两翼。虽然中路对战救世军损兵失地,但是左右翼的日军更是遭到惨重打击,极其难得的出现了一个左右包抄围歼的战役优势。
豫南战场华中派遣军的后路,被大胆的救世军第二集团军切断了。
千载难逢的战役机会,号称北洋杰出指挥官的吴子玉敏锐地抓住了。
豫南会战,中国军队居然出现了反攻的态势,华中派遣军顿时急了,接连发出电报急令北进的部队掉头转进撤出豫南战场,同时向华北方面军请求予以配合。
只要从豫东进攻的华北方面军同豫南作战的华中派遣军会合,不仅就破解了救世军的围歼态势,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咬掉一口位于豫南东翼的救世军部队,从而反败为胜。
关键就是沙河防线能不能顶住华北方面军的进攻,或者拖到豫南会战击溃日军华中派遣军部队为止。
吴子玉也知道单薄的沙河防线依然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势头,但是只要拖住时间就够了。只是重加农炮的提前到达,让救世军的谋划顿时付诸东流。谁也不知道,第二天继续遭受重炮轰击的阵地,还能不能留存下来,前线已经没有一兵一卒的预备队,甚至伙夫都拿起了李氏步枪上前线了。
相比于日军飞机大炮齐上阵,救世军的火力就弱了不少,反倒是单兵武器并不逊于日本步兵,只是作战素质又不如对方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武器性能罢了。
救世军的部队,大多换装了李氏步枪,十发弹仓的容量,使得即使只用步枪火力,只要搭配得当,依然可以抗衡只要五发弹仓的三八式步枪。维克斯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都不会弱于日本装备的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和九六式轻机枪。
说句实在话,日军装备的九六式轻机枪,不过就是捷克式轻机枪的日本抄袭版本而已,之所以称为抄袭,而不是仿制,是因为所谓九六式轻机枪,除了学英国佬使用了三十发弯弹匣,还十分顽固的保留了很多歪把子机枪的设计特点,结果还是没有解决容易卡壳的弊端。
九六式轻机枪,也许称为歪把子加捷克式更为鲜明。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关内战场,唯一的三方共同使用的武器,就是捷克式轻机枪了。汉阳造、驳壳枪、捷克式,几乎就代表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民国步兵武器主流,其中捷克式就是指捷克ZB…26式轻机枪。
耐用易仿制就是捷克式轻机枪的最大特点。救世军使用的是7。7毫米口径的捷克式轻机枪,黄埔军使用的是7。92毫米口径的。
事实上,就是傲慢的英国佬也为捷克式轻机枪所青睐,仿制成了7。7毫米的布伦轻机枪。布伦轻机枪不过是使用三十发弯弹匣的捷克式轻机枪罢了。
于是,在关内战场上,进攻的用捷克式,防守的也用捷克式,简直就是一个奇葩现象了。
但是救世军的远程压制部队,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