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明在电话中听了郭新杰的话,当即表态说:“郭部长,你放心,人事厅,孙中良,好,这件事我记下了,就包在我身上了。”

郭新杰回头同孙中良通了气,说他已经向省纪委的领导打过招呼,让孙中良安心工作,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要说。

孙中良在电话中感激地说:“郭部长,谢谢了啊。我知道,我什么也不会说的。”

孙中良做梦也不会想到,省政府督查室盯上他是为了揪到后面的的郭新杰。因为有郭新杰在背后撑腰,孙中良后来就没有把督查室的人员放在心上。督查室的刘金来副主任对这个孙副厅长很不满意,他回来直接向副省长袁海平做了汇报。

袁海平听罢也有些生气,他对刘金来说:“刘主任,咱们省政府督查的工作权威是不容挑战的。这一点,你必须坚定不移。否则,省政府的工作如何去落实?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你们也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该问责的问责,有经济问题的可以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你们可以大胆放手地开展工作,韩省长和我都坚决支持你们。”

刘金来一听,马上来了精神,他对袁海平说:“袁省长,这个孙中良我已经做了侧面的了解,在他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就被省纪委查过,有重大的贪污受贿嫌疑。后来不知因为何故不了了之。这一次,我们准备再挖一挖,如果有情况,就再一次把他交到省纪委去。”

袁海平给刘金来扔过去一盒雪茄说:“这烟是韩省长从古巴带回来的,你尝尝。”

刘金来看了看雪茄的牌子说:“袁省长,谢谢了。这雪茄劲儿大,我回去慢慢品尝吧。”他一边说,一边将雪茄装进了口袋。

袁海平说:“刘主任,你查办的思路是对头的。咱们能办的咱们办,咱们办不了的,只要有确实的证据,就交给纪检部门来办。”

刘金来说:“袁省长,有你这话,我心里就亮堂了。你放心,这一次我们非把这个孙中良扳掉不可,不管他的后台是谁。敢和我们省政府督查室对住干,我们就不能放过他。”

袁海平和蔼地看着刘金来说:“刘主任,干工作就需要你身上的这股精气神。”

受到了袁海平的表扬和鼓励,刘金来的身上似乎被注入了超级兴奋剂,他又带着人马杀回了省人事厅。这一次,他的态度强硬了许多,弄得孙中良有些招架不住了。

孙中良先是叫到省政府督查室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写了一份深刻的检查。接着,他又因为在县委书记任上的烂事儿被省纪委传过去问话了。

省纪委副书记夏明本想搪塞过去,不成想省政府那边追得很急,夏明就不敢轻易放手了。他连忙和省委组织部长郭新杰联系,说孙中良的事已经报到省纪委了,他准备按照郭新杰的意思放一放的,不料省政府办公厅那边一直在过问,这让他感到有些不好办了。

郭新杰一听,也感到事情开始变得严重了。这件事说明副省长袁海平已经插手了,而目标恐怕就是指向他郭新杰的。如果这个孙中良被攻破了,他郭新杰也就危险了。到时候,不要说省委副书记的位置轮不到他了,恐怕连现在省委组织部长的帽子也要被摘了。

不行,得想想办法。

省政府那边的工作肯定没办法做了,因为有袁海平站在那里。这个人目前是他在仕途上最大的政敌,他如果和那边打招呼等于是自取其辱。现在能做的大概只有求助于省纪委的一把手李大明了,但他仍对李大明心存畏惧,这家伙铁面无私,如果他直接在李大明跟前为省政府那边人事厅的一个副厅长求情,似乎在理论上有点说不通。这个孙中良和他非亲非故,论不到他一个省委组织部长来说情啊。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火上身,那就划不来了。

想来想去,竟没有合适的法子。他就想到了素有“官场教父”之称的王国庆来,这个王国庆目前和他的关系不错。不妨和他直说了,让他想些办法来。因为,王国庆的办法比他郭新杰多得多。

听了郭新杰的话,王国庆略略沉思了一下说:“郭部长,你的分析是正确的。这件事现在虽然还没有最后摊牌,但显然,这正是袁海平向你进攻的第一刀。弄不好,这一刀就会让你垮掉。”

郭新杰说:“是啊,我当初不知情,是你弟妹接了这个孙中良的钱。后来我退了几次,都没有退掉。现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过,我向你坦言,除了这一次,我再没有接过任何一个人的哪怕是一分钱。”

王国庆笑笑说:“老弟,你的为人我是了解的。否则,我俩也成不了兄弟。”

郭新杰问:“你看,眼下该怎么处理?”

王国庆说:“老弟,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可以组织一个考察团,到外地、也可以到国外去考察人家的干部体制改革工作。这是组织人事部门应有的业务,现在孙中良并没有被‘双规’,更没有定性,可以指名让他参加这次外出考察活动,等到你省委副书记的事弄成了。他就是回来,估计袁海平也不会再过问了。因为,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退一万步说,假如他袁海平当上了省委副书记,他更不会过问这件事了,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另外,他总要和你搞好关系吧。”

郭新杰听罢王国庆的话大为感慨:“老兄还是高明啊!就这么办!”

第二天,一份省委组织部的红头文件就发到了相关部门。这一次要组织有关人员赴日、韩、美、加等国考察公务员的任用与管理工作。与以往文件不同的是,这一次每个单位的参加人员都列出了名单。文件还特别要求人员不能替换,任何人如不能参加,必须向省委组织部说明原因。

当然,省人事厅的副厅长孙中良也名列其中。这不奇怪,孙中良在人事厅就是分管这一块儿工作的。

干部要出国考察,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因此,孙中良要出国还必须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准。因为,人事厅是省政府的组成单位。而这位审批的领导恰恰是常务副省长袁海平。

这次出国考察,省政府这边除了人事厅的孙中良等人,还有财政、审计、监查等几个部门的分管领导。其它几个部门的出国人员袁海平都一一签批通过了。只有孙中良的申请报告上被袁海平批上了这么一行字——中良同志正在接受纪检部门的调查,现在出国不甚妥当,可让其他同志代为参加。

得知这一消息,郭新杰的鼻子差一点没有被气歪。

这个袁海平也太阴险了,这一次充分暴露出了他的丑恶嘴脸。他个鬼孙子是准备要致我郭新杰于死地啊,如果孙中良不能出国,那这次兴师动众的出国考察活动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取消了,岂不要闹出天大的笑话。如果不取消,岂不又要让袁海平笑掉了大牙!?

不行,不行,为可不行!

想到这里,郭新杰又连忙给王国庆拨通了电话。

他哪里知道,王国庆正在家里偷着乐呢!

第四卷 风云突变 第350章 敲山震虎

K省的组织部长郭新杰自己心里很清楚,如果人事厅副厅长孙中良被“双规”,那他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完了。泡…书_吧()他现在已经不再奢望什么省委副书记了,只要能保住现在的位置就算是烧高香了。

他的这种想法正是省委常委、新州市委书记王国庆想要的。得知了郭新杰的担心和想法,王国庆装做出乎意料的样子,他对郭新杰说:“郭部长,以你的才华,不出任副书记一职实在是太可惜了。”

郭新杰愤愤不平地说:“王书记,我现在的心情很不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还是安安生生地做我的组织部长算了,争这争那,太累了。”

王国庆在电话那端轻声地问:“郭部长,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决定退出对省委副书记一职的竞争,作为条件,让省政府那边不再过问孙中良的事。而你的这一想法,让我代你向袁海平转达?”

郭新杰说:“知我者,国庆也。”

王国庆说:“郭部长,我为你退出这样的竞争感到很遗憾,但现在想想,也只能这样了。好在时间还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依我的看法,这个副书记你不当,他袁海平也够不上。他凭什么?就凭他在你身上动了一个歪脑筋,天理不容啊!”

郭新杰说:“王书记,你说的好。我退了来了,不等于说我就支持他袁海平,他这样一个阴谋家,有何德何能?老兄你如果有出任副书记这样一个想法,老弟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王国庆说:“多谢老弟的美意了,现在人家袁海平是志在必得,我还是把这种想法扼杀在摇篮里吧!”

郭新杰说:“老兄,你再考虑考虑,以你的资历和才干,完全可以担任这个省委副书记,我支持你。向你透漏一个小秘密,在13个常委中,截止目前,已经有7票铁定在我的身上。如果我退出了,这7票可不能让袁海平白白得了去。你如果有意,我保证这7票会落到你的身上。”

王国庆故做矫情地说:“这些票是为老弟你准备的,说明了老弟的能力和为人,就是你让出来了,票也不可能落到我王国庆的身上。这可是两码事啊!”

郭新杰说:“王书记,咱们弟兄之间,谁干都一样,是一码事。就是不能便宜了他袁海平。”

王国庆显出既惊异又感激的样子,他对郭新杰说:“既然老弟这样说,我得好好考虑考虑了。你知道,我压根就没有这种想法。这太突然了,我得想想,想想。”

王国庆强压着内心的喜悦,坐上小车到省政府面见了袁海平。

袁海平听说郭新杰已决定放弃对省委副书记一职的竞争了,高兴坏了。他没想到,一向目中无人、横行霸道的郭新杰这么快就缴械投降了。

他对王国庆说:“王书记,看来动一动这个孙中良,真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奇效。这说明,孙中良和郭新杰之间的事小不了。”

王国庆说:“是啊,看来,咱们的战略战术是对头的。袁省长,既然郭新杰要退出了,那他说的孙中良一事,你看……”

袁海平说:“这个孙中良,本来就不是什么大鱼,工作上也还说得过去。我一会儿给省纪委那边打个电话,因为工作需要,就让他们暂时放一放对孙中良的查办。你知道,这放一放,就是不再过问了。”

王国庆说:“也好,咱们的目已经达到。你以后出任了省委副书记,还要和白中杰书记、郭新杰部长整天打交道,就放他一马吧。”

袁海平说:“王书记,这件事要感谢你啊。没有你,这个郭新杰不会举手投降。”

王国庆说:“袁省长,话也不能这样说。还是他心里有鬼啊,否则神也动不了他。”

在随后的一次省委常委中心组学习活动中,组织部长郭新杰谈了很多。但中心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他通过再一次深入学习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事迹,深深感到自己身上的差距很大。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让他感到很惭愧,他决定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安心于目前这个岗位,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他明确表示,对一些领导推荐他出任省委副书记一职表示感谢,但他已经决定这一次不再参与对这一职务的竞争,而让更优秀的干部担当这一职务。

白中杰书记对郭新杰今天的表现很满意,他还在会上对郭新杰提出了表扬。

在这次中心组学习会上,郭新杰甚至还带着感情领读了几篇有关郑培民的学习材料。对于他今天的表现,王国庆也觉得很精彩。这个郭新杰不仅为自己的退出找到了一个台阶,而且还借此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郑培民的事迹大家本来早就学过了,今天郭新杰带着感情又重读了一遍,在座的常委们很多又再一次被触动了心弦。

因为,郑培民的官职和他们相近,郑培民所处的环境也和他们差不多。但在精神境界上呢?是不是都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差距呢?在座常委们将来的命运是正常地着陆,还是会像成克杰、胡长清那样呢?每一个人大概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郭新杰读完以后,白中杰书记还专门将相关的材料要了过去。他坐在会议室里翻看起来。一时间,常委们都不说话了。

白中杰看罢说:“郑培民的事迹需要我们大家经常地学习,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我们都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像郑培民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刚才新杰部长的发言就很好,他说他愿意继续担任现在的职务,近期不再追求职务上的升迁,而是要把手里的活干好。这种想法就很好,我们支持他的想法。另外,关于郑培民书记的一些材料,刚才新杰部长并没有读完。我看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来认真体会的,我也借此机会,再和同志们一道来重温一下。”

白中杰书记只是点了几个细节,却让大家都感到了其中的份量。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二〇〇二年三月,因突发心脏病在京逝世,年仅五十九岁。以三件遗物和一句遗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三件遗物是一个防腐账本、一本廉政纪录和几十本日记。他最后的遗言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不要闯红灯。有人说,这平平常常的五个字,正是郑培民一生官风人格最好的总结和诠释。他从来不搞特殊化,从来不做违规事,两袖清风做了几十年官,光明磊落做了一辈子人。他是一个高官,但他更像一介平民。他是一个深爱妻子和儿女的普通男人,他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

为官数十载,他从未用权力谋过半点私利,为官数十载,他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

郑培民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湘西是湖南最穷的地区之一,为了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郑培民在这进而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并且经常亲自下田示范。有一次连日劳作之后,郑培民体力不支,摔下了三米多高的田埂。这一年,郑培民添了一项病症,脑震荡。但也就是这一年,湘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实现了自给有余。

郑培民在湖南先后担任过湘潭市委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书记,有两个雅号始终跟随着他,一个是三不书记——说他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一个是三民书记——说他爱民、亲民、一心为民。

比起普通百姓,领导干部会更多地面对诱惑和考验。在领导岗位上真正做到固守*守,承受考验,比常人更难。

几年前,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家,蒙受了一次小偷的“考验”。两个小偷撬门进入没有装防盗门的郑家,把所有的抽屉全倒出来,连柜子里的衣服全都抖出来捏过了,也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翻腾到最后,他们只从郑家偷了4000元现钱和两条烟。

4000元钱,是郑培民女儿出差后尚未归还的公款。

几个月后,盗窃案告破,小偷的坦白与郑家报案的数字,完全吻合。

集邮,可说是郑培民惟一的爱好。就是这个爱好,他也绝对保密,生怕有人投其所好。

无论是调离湘潭还是调离湘西,不喜张扬的郑培民总是挑选在早晨未上班之时悄悄离去,而且事先不告诉周围人,他不想惊扰大家,也怕可能送来的人情礼。

郑培民记日记的习惯是大学时养成的。走上领导岗位,这个一日三省其身的习惯细分为备忘录、工作笔记和日记。他收到的每一笔稿费,数额、收到的时间及发放单位都在工作笔记上有详细记录,稿费的出路只有一个:交秘书登记收存。

这是郑培民在湘西州工作时的一段日记:“这次回湘潭度春节,我谢绝了办公室派车送我的盛情,同时谢绝了办公室要为我报销路费的好意。坚持自费返家,往返火车票近80元,自己掏腰包。有人讲我太板,我想,宁肯自己吃亏,对自己严格要求,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做到的。”

几十年中,郑培民的职位一直在变动,而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调到长沙后,杨力求上班要走上40多分钟。她不会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也不方便,多年来,她一直走路上下班。郑培民托人为妻子买鞋,指明买那种柔软的、平底粘胶的鞋子,他要让妻子在风吹雨打的路上,走得舒服一些。但这个有情有意的丈夫却从不让妻子搭他的顺路车。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郑培民的日记,折射出“后门”的坚固:“某某同志来家,我不在家,请我爱人转给我一封推荐信,并送了5000元,讲请力求旅游用。力求当即指出,这是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

郑培民的儿子曾经有过被爸爸从车上赶下来的经历。他在湘潭大学读书时,有一次爸爸从长沙去六七十公里外的湘潭开会,正在家中休假的孩子,便想搭便车去学校。谁知郑培民一上车,看到已坐在车里的儿子,立即严辞厉色、毫不留情地把孩子从车上轰了下来。

郑培民曾这样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上进,“与其我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读书,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白中杰书记最后说:“今天我只是读了郑培民书记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几个细节,用不上我来做什么进一步的诠释,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如保做官,如何做人,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四卷 风云突变 第351章 省委副书记

郭新杰嘴里说的比唱的都好听,但他的内心却极为酸楚。他正在进一步地搜集袁海平渎职失职、贪污受贿方面的相关材料。李他查来查去,感到有些沮丧,竟没有找到任何对他有帮助的东西。莫非这个袁海平真的和郑培民一样,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

王国庆私下对郭新杰说:“郭部长,郑培民书记的爱人杨力求思想境界同样很高,她为郑书记把好了后门。你就没有查一查袁海平爱人林依然的情况。据我的了解,这个女人可不简单,她表面上比谁都低调,其实她比谁都贪婪。听说她在几家公司参股的股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