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养娃日常-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梁山和刘萱亲自登门,将昨日在刘府商定的团圆家宴的事告诉他们。

    “父亲的意思是,反正我们要在京城过年,不必急在一时,要留足时间去准备。具体的日期,还要看二妹妹和三妹妹两家什么时候得闲。”刘萱笑道,一脸的憧憬。

    彭瑾便笑道:“父亲想得很周到,可见心里还是一如既往地疼爱你的。”

    当然了,刘克竟此番体贴,不仅为了刘萱,也为了梁山。

    梁山这些年来政绩卓越,连连考评优秀,看太熙帝的意思,有意重用提拔于他,此番即使不能留任京城,至少也会是一府首官。

    如此佳婿,刘克竟怎会不热情款待呢。

    至于要等刘惠和刘荷的消息,外嫁的女儿怎比得在自家为姑娘时自在,总得顾虑婆家人的心情。

    尤其是刘惠直到现在都还在被冯征禁足在家。

    刘萱听彭瑾这么说,原本就欢快的笑容此时愈发灿烂了几分,能够父母疼爱,是每个为人子女者的渴盼,不论他们多大都是一样的,哪怕他们自己也做了父母。

    “对了,三哥,我昨日进京后,恰好遇到了红河县今年考中的两位进士,他们都说要和我一起来拜访你,以示答谢,也顺路告辞!”梁山笑道。

    刘识代天巡行大齐海域,一直到仲夏才回来,殿试已过,而红河县竟然破天荒考中了两名进士,一个四十有余,一个二十来岁,同样都是观政进士,入六部学习三个月,如今分别补任了红河和上河两县的知县,不日就将赴任了,赶得快了,还能回家过年。

    “哦,我知道,先前我完成使命抵京时,他们就曾来拜访过,询问过为政之事。不过,当时我刚回京,事情繁多,不过匆匆交谈几句。如今算来,他们在六部的观政参习也该结束了。”刘识笑道,“也不知道被分派到何处任职。”

    “他们在六部的参习观政考绩优秀,因此一个被授予红河知县,一个被授予上河知县。”梁山笑道,“倒像是接任我们一般。”

    “想来圣上是打算让他们回馈乡里,利用当地人的身份,大力发展边地吧。”刘识微笑揣度。

    梁山含笑点头附和。

    “依我看,他们干脆也别来拜访我了,还是我来设宴,为他们饯别吧。”刘识沉吟片刻,拿定主意。

    怎么说这两人也是他曾经的治下考出来的进士,而且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对周边及后代影响极大,他怎么着都该为他们庆祝一番才是。

    “三哥豪气!”梁山笑道,“只是,我担心他们会惶恐不敢接受啊。”

    是刘识大力发展红河县的文教事业,并且毫不藏私地将科考经验倾囊相授,才给了两人一跃龙门的机会,他们感激刘识还来不及呢,怎么好意思让刘识为他们设宴饯别。

    刘识也想到了这一点,却毫不在意,笑道:“我以诚相邀,不怕他们不答应。”

    事实确实如此。

    那两名从红河县考出来的进士,见刘识派人请他们去赴宴,顿时惶恐,连连挽婉辞道:“怎么好让伯爷为我们设宴饯别,还是我们亲自登门拜谢、辞别吧。”

    张大明微笑拱手,道:“这是我们家伯爷的一番心意,还请两位大人不要辜负。

    我们伯爷说了,为政一任,造福一方,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二位大人高中进士,如今又得补知县,完全是你们自己的努力所应得。

    此番我们伯爷为二位大人设宴饯别,一是恭贺,一饯行,一是勉励伯爷希望二位大人回乡之后,能够将百姓放在心头,励精图治,让红河和上河两县变得越发繁荣。

    两位大能若能完成他的心意,我们伯爷就感激不尽了。

    所以这次的饯别宴,还请两位大人不要再推拒。”

    那两位进士闻言,哪里还好再多推辞,便连连点头应道:“我们定然不负伯爷的教诲和期望。”

    张大明完成使命,拱手笑道:“那小人就先告辞了,恭候二位大人光临。”

    第二日,刘识和梁山一起在枫露斋为红河县出来的两位进士设宴饯别。

    彭瑾一路送刘识出府,登上马车,立在车下仔细地嘱咐道:“虽然你们相契,又有旧交情,此番离别难免借酒抒怀,但是也要留点量,喝得快意舒适就好了,别喝得醉醺醺的,以免伤身。”

    刘识丝毫都不觉得彭瑾絮叨嗦,反而很享受彭瑾这些日常琐碎的关心,扬唇笑道:“你放心,我省的。你和孩子们在家照顾自己,等我回来给你们带前门口的满口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85章 未来

    前门口的满口酥是一家老字号糕点的主打品牌,顾名思义,入口酥香,内里却又甜软香滑,极具特色,是彭瑾和暖暖、刘湛、刘澈三姐弟的最爱。

    “好。”彭瑾柔柔一笑,温声应道。

    她喜欢刘识时时刻刻都将他们娘几个放在心上,这样平淡而琐碎的温暖,总让人不由地生起一股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从容和幸福来。

    刘识和彭瑾夫妻二人相识一笑,挥手作别。

    待刘识的马车驶出了王府街巷,彭瑾才转身回了院中,径直去了学堂,看三个孩子读书去了。

    新辟出来的用作学堂的小院儿,刘识为其题名为“仰高”,出自《论语》中颜渊赞颂孔夫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寄寓了他对孩子们的期望才学品行各有建树,孜孜不倦,毕生追求。

    彭瑾进去的时候,正好有朗朗的读书声响起,均是《论语》中的名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

    只能清脆的童声,如檐间的风铃,在清风的吹拂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悦耳动听、节奏鲜明。

    彭瑾止住脚步,立在镂花的抄手游廊下聆听,嘴角微微上扬,一片快慰。

    暖暖尚好,毕竟是姑娘家,没有人要求她读书做学问,甚或是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只要她认得字、会读书,学过《女诫》等专类文着就行。

    当然了,彭瑾私心里还是希望暖暖能够接受和刘湛刘澈两兄弟一样的教育。

    书籍能够增广见闻,开拓眼界心胸,教人明理,催人奋进,多读好书于人的一生都有益。

    但是刘湛和刘澈如今也有六岁了,再大一些,家里的学堂就未必能够满足他们的读书求知了。

    毕竟张伦为人洒脱不羁,教学也幽默风趣不假,但是这样的夫子和教学风格,利于启蒙,却不利于孩子在读书做学问上的进一步发展。

    而刘识又有公务缠身,未必有那么多时间亲自教导刘湛和刘澈,所以等两个孩子再大一些,就要考虑送他们去书院的事了。

    当然国子监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国子监的教育一向是偏于成人化,刘识和彭瑾都担心刘湛和刘澈去了会吃不消。

    好在还有一段时间,他们可以慢慢选择。

    彭瑾驻足良久,脑海里转过这许多念头,最终转身离去,没有打扰孩子们读书进学。

    下晌刘识从枫露斋回来,果然给彭瑾和孩子们带了前门口的满口酥。

    彭瑾泡了一壶清茶,一家五口便坐在庭院里的藤萝花架下,品茗尝点心,闲话家常,好不自在舒适。

    “对了,他们打算过两日就启程回红河县,你准备一些贺仪,到时给他们送过去,也算是咱们的一点心意。”说要午宴的情况,刘识嘱咐道。

    彭瑾微笑点头应下,又问:“你觉得封多少合适?”

    “你看着封吧。”刘识笑道,“多少都是个心意。”

    这两人能有机会进学读书,还能参加科举考试,家里的条件都尚可,也不必靠着他们这点贺仪做盘缠。

    彭瑾点点头,心中自去盘算拿多少贺仪多少合适。

    “对了,关于湛儿和澈儿入学堂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彭瑾又问。

    刘识正轻呷一口清茶,眯眼回味,闻言睁开眼睛,思索片刻,道:“前两日去周府时,我特地和伯父讨论过这个问题。”

    周贺做了半辈子的国子监祭酒,于教育人才上颇有心得,刘识找他商量也在情理之中。

    彭瑾轻轻点头,静待下文。

    “伯父的看法和我们一样,认为国子监的教育偏于成人化,湛儿和澈儿都还太小,只怕会吃不消。”刘识沉吟道,“伯父觉得,考虑到湛儿和澈儿尚且年幼,可在家中再读两年,等到他们十岁上在去书院也不晚。”

    主要是张伦看起来洒脱不羁、自然风流,但是有时难免恃才傲物,对事物的看法也难免偏狭不得当,刘识和彭瑾都担心等刘湛和刘澈长大了,会深受其影响,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以融入这个社会。

    要不然,以张伦的才学,还可以再多教他们两年。

    “那伯父有没有说他觉得哪家书院更适合湛儿和澈儿?“彭瑾又问。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教育人才方面,刘识可不比周更有经验和远见。

    “考虑到湛儿和澈儿年纪还小,伯父觉得最好还是让他们留在京城或者是京城附近。”刘识回道,“我和伯父都觉得,京郊的栖霞书院就很不错。院长还是伯父的学生,教育孩子是讲求顺应自然天性,因材施教,合理引导,最适合湛儿和澈儿这样年纪孩子,你觉得怎么样?”

    彭瑾笑道:“栖霞书院我也曾经听说过,风评不错。既然你和伯父都觉得那里适合湛儿和澈儿,等再过两年,就让他们去吧。”

    说是这样说,然而一想到自打生下来起就一直围在她身边的刘湛和刘澈,很快就要离开她去书院求学,彭瑾现在心里就觉得苦涩不舍了,脸色也随之暗淡下来,不见先前的惬意轻快。

    刘识边笑着安慰她:“栖霞书院就建在京郊的栖霞山上,离城中并不算遥远,京城的学子都可以每旬休假回家探亲,你不用过于忧虑和不舍。”

    孩子们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总是要离开大人的,这是人生代代发展的常理。

    虽然他自己也舍不得刘湛和刘澈两兄弟离家求学。

    怕彭瑾忧心,刘识又笑着和她咬耳朵:“而且若是你想湛儿和澈儿他们兄弟俩了,也可以去栖霞书院探望他们。正好顺路去栖霞山看一看。想当初咱们就是因为在栖霞山偶然一见,才有了如今的姻缘,正好也可以趁机重温一下当初的情景心境。”

    刘识说这话原本是为了哄彭瑾开心,却不知此彭瑾并非彼彭瑾,好心却办了坏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86章 黯然

    彭瑾尽管心里也明白,在刘识眼里曾经的那个她和现在这个她就是同一个人,只不过在岁月的磨砺中慢慢地变了性情罢了,可是真听刘识这么说了,她心里还是觉得微微泛酸。

    并非是她有意和原主相比计较,事实上,彭瑾对于将幸福的机会让给她的原主一直怀有感激和歉疚的心情,只是爱一个人爱得深了,总是不希望他眼里心

    里有别人的影子。

    一旁的刘识见彭瑾面露惆怅,十分不解,不明白为何他越劝彭瑾越显得忧伤。

    好在忧伤惆怅不过是片刻之间的事,彭瑾很快就调整好心绪,笑道:“这么说起来的话,我也很久没有去过栖霞山游赏了,就连那边的庄子也没大去看过,不如过些时日,等你休沐,咱们带着孩子一块去踏秋吧,正好抓住秋天的尾巴。”

    刘识不知道彭瑾因何而忧伤,但是见彭瑾恢复如常便放了心,他想,左右不过是因为一颗慈母心。舍不得孩子离开她身边,去外头吃苦罢了。

    等到刘识休沐时,一家人正要按计划前往栖霞山游玩,却接到了三才巷刘府递来的帖子,说是要在刘府设家宴,一家团聚。

    刘识和彭瑾便只好取消了计划,收拾妥当之后,带着暖暖和刘湛刘澈三姐弟,登上马车,一路往三才巷驶去。

    到了三才巷刘府,早有刘诚王氏和刘让李氏两夫妇带着各自的儿女亲自相迎。

    刘府摆出这么大的迎接阵仗来,早在刘识和彭瑾的预料之中,既然对方对他们恭敬客气,他们自然也不会落了对方的面子。

    于是,大人迎接大人,小孩迎接小孩,双方说说笑笑的,相携进了院子,倒也勉强算得上是一派融洽。

    “就等你们了。”刘诚一面把人往里迎,一面笑道,“二妹妹三妹妹刚到不久,这会儿正和大妹妹一起,带着孩子们在荣安堂陪着母亲说话呢。妹婿们则在书房和父亲相谈。”

    或许是因为没了爵位可以承袭,刘诚比之先前,倒是少了一分自以为是的纨绔习气,面对刘识的时候,虽然难免有讨好,却也隐隐有了一分身为长兄的气度。

    刘识便笑道:“让大家久等了。本来是打算趁着休沐带孩子们去栖霞山赏景呢,突然间接到帖子,临时改变计划,这才耽搁了些功夫。”

    刘让不甘落后地往前挤了挤,将刘诚挤到外面,笑着道歉:“这怎么能怪你,都是我们临时决定今日设家宴,时间仓促,反而搅乱你们的计划。”

    李氏便在一旁帮腔道:“二妹妹和三妹妹一直没有定下时间,今日才说得空,所以这帖子便吓得急切了一些,还请三弟和弟妹不要介意才是。”

    三言两语便将责任推给了刘惠和刘荷,还讨好了刘识和彭瑾。

    到底是曾经做过世子和世子夫人的人,刘诚和王氏见刘让和李氏如此谄媚阿谀,丝毫不顾虑身为兄嫂的尊严,一味地讨好刘识和彭瑾,面上虽然不显,心里却难免讥讽、轻视。

    大人们表面上热络,暗地里却较着劲儿,各怀心思。

    倒是孩子们还好些,虽然看不出有多亲近,至少也没有明里暗里的讨好谄媚,这才像是堂兄弟姐妹嘛。

    一行人一路到了荣安堂,先和崔氏见了礼,刘诚、刘让和刘识三兄弟便先告了辞,去书房和刘克竟等人谈话,女眷和孩子们则留在荣安堂和崔氏说话。

    至于家宴,自有崔妈妈跑腿安排妥当。

    彭瑾如今是一屋子女眷中身份最为贵重的,其他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表现出尊敬甚至是恭维来,争相将彭瑾往尊位上让。

    “既然是家宴,那自然是不论官职,只按照长幼论座,三爷排行最幼,我又怎好僭越尊位。”彭瑾笑道,坚持在自己该坐的位置上坐下。

    若是以前,众人或许会觉得彭瑾这么做是惺惺作态、沽名钓誉,少不得要在心中腹诽几句。

    但是现在彭瑾身份尊贵,远非他们可比,众人便歇了这心思,只剩下敬佩了。

    宠辱不惊,也难怪彭瑾能陪着刘识从“阶下囚”的落魄,一步步走到今天太熙帝钦封的第一位伯爵宁安伯的风光尊荣。

    “三弟如今身为天子宠臣,风光无两,三弟妹却还如此谦虚,真是让人敬佩。”李氏适时地恭维道。

    虽是恭维,但说的也是实情,因此其他人虽然觉得李氏神情语气稍显谄媚,但也没有便露出不满和轻视来。

    “不过是随时处分罢了,当不得二嫂这句赞誉。”彭瑾微微一笑,得体谦逊。

    崔氏见李氏堆着一脸的笑,还要再说话,不想她巴结人巴结到丢人,便先一步截断她的话:“叔彦媳妇说的对,既是家宴,依然是按长幼来论,否则哪里还有家宴的味道。”

    崔氏这么说,也是不想今日备受冷落的刘惠再因为座次而愤怒伤怀。

    这一年多以来,被冯征拘在后院的刘惠吃了不少的苦头,心灵备受煎熬,崔氏是分外心疼。

    偏偏刘惠做的那些错事即便是身为母亲,崔氏也不好帮她狡辩开脱;而如今的刘府又远不是武威侯府的对手,崔氏就是想蛮不讲理,也没有底气和实力啊。

    可怜天下慈母心,哪怕刘惠利用过她,践踏过她一片慈母情怀,崔氏依然不忍心放着唯一的女儿不管。

    饶是崔氏如此维护刘惠,可是自打彭瑾进屋之后,刘惠除了初初相见时强颜欢笑地打了声招唿,便一直鲜少再开口,脸上也无多少笑意。

    这让彭瑾暗自惊讶。

    记得刘识代天巡行大齐海域回京以后,特地去武威侯府探望刘惠的时候,刘惠还在精神百倍地算计刘识帮她报仇,让刘识和冯征甚至是武威侯府对上呢。

    怎么这过了两三个月,刘惠就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呢,见了她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明着巴结,暗中利用了。

    如果说是被冯征拘禁得消磨了野心和精气神儿,为何之前一面都未显,偏偏这两三个月之间就有了这样大的变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87章 看戏

    彭瑾不知道,刘识从武威侯府离开之后,鲜少跨进刘惠房门的冯征,时隔许久之后,再次走了进来。

    不过冯征这次却不是来和刘惠续写夫妻之情的,而是满带嘲弄的说道:“你千方百计的想要见宁安伯,不就是想要他为你撑腰吗,如今怎么样?

    宁安伯从你这里出去之后,不过是和我道个别,说了两句让我好好照顾你的场面话,就告辞离去了。

    刘惠,你是不是觉得每个人都很傻,被你伤害之后还能再被你的花言巧语哄住,为你卖命?”

    就像曾经的他一样,为了冯程和冯忍了头上那顶绿油油的帽子,不还是没有让刘惠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刘惠给他的,不过是变本加厉的伤害。

    而这一切又不过是因为武威侯府的败落,他被调离战场,在兵部任一闲职罢了。

    说到底,刘惠就是一个自私自利、趋炎附势的女人。

    所以他才痛定思痛,将刘惠拘禁在内院,免得她犯下更大的错误,惹来更多的麻烦。

    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一年多下来,刘惠确实比以前乖觉了许多。

    可谁知刘识刚已回京,刘惠就自觉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