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射箭一样,不是一拉满弓,立刻松手放箭,而是拉满后,停一下,绷住了,再放箭。紧松之间还有一“绷”,动作再快,也有这一绷。是三下,不是两下。
紧有讲究,神龙缩骨是“抓”字诀,十指如抓球,十趾如抓地,然后以肘抓手,以肩抓肘,紧后面还有一个更紧的。象形术叫缩骨,形意拳叫“龙形搜骨”,每块骨头都搜到了,抓紧了,便是搜骨。后面紧了,前面的就自然放松,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层层抓,最后一把抓在胯上。
神龙缩骨的两手如满弓,撑得很饱满,缩的是胯,找到最紧张的点,其他点自然撑圆,并不是处处都紧——那不叫紧,叫僵了。
神龙抖甲,胳膊是从下往上撩的,像个大鞭子似的。龙有鳞甲,龙抖动叫抖甲。见不到龙,但我们杀过鱼。鱼一身鳞甲,把鱼放到案板上,鱼一抖,壮汉也按不住——这就是神龙抖甲。
鱼抖,用的是腰力。神龙缩骨真正做到紧胯,才会出来抖力,神龙抖甲不是抖胳膊,是抖腰。形意拳与拳击最大的不同,是实战时,上撩的动作特别多,撩打的隐蔽性强,可等到敌人极近时,再施展,此时敌人已不好后撤变招了,敌人的手肘一被撩起,我的拳就钻到敌人肋骨上了。
形意拳的一手往往护在另一手的肘下,是防着对方撩我。我的前手撩起了对方臂肘,后手就从敌人的肘下钻入,打敌人软肋。“肘下行”是进攻的秘道。
拳击架子高,两手在头部,形意拳两手多在胸部或腹部,空着上部,因为我们要向上打。李老讲形意实战时,是“无处不蛇形”,蛇形是上撩的,随时上撩。撩,不是单一的,像抡鞭子似的,鞭子是打着螺旋抽出去的,抡鞭子的马车夫的手,跟书法家写钩挑似的,腕子转着圈。
李存义留下一套“五行鞭”,将形意五行拳的转意发挥到极致。传五行鞭,就是传打法了。鞭是赶马车的软鞭或九节钢鞭,右手持鞭,左手握着把匕首,藏在袖子里——此为防身短刀,故意让敌人破了我的鞭法,引敌人近身,便是一刺。这是当年走镖时,从险恶生死里总结出的杀手。
形意拳首次授课仪式上,用米粒撤出的祖师形象,左手也是藏在袖子里的,对此有两种说法:一、左手伤残,象征立派最初几代形意人的命运;二、是藏着利器,利器不可示于人。右手指着身后,表示凡事皆有反面,习武处事不可被正面所欺瞒。
形意拳要劈崩钻炮横地练很久,师父才告知是要“无处不蛇形”的,薛颠的象形术以龙象的方式,预先说了,用心善极。
3、虎象
兑上缺,兑卦,泽象,得坤末阴,主消化,其性属金,故居正西金旺之方。取诸身,在脏为肺,属阳明燥金之气,又为肾,属坎水。形之于象,为虎(虎性阴含真阳)。道经云:虎向水中生。
虎之为物,动则御风,风从虎,虎炁六法,以拳象之有六势:一、伏虎法(又名虎桩);二、猛虎出林;三、猛虎摇首搏食(又名翻剪攫(jue,用爪子抓)食);四、猛虎奔坡(内藏扒心剖食,又名怒虎惊哨);五、猛虎摇首摆尾(又名虎坐抖威,又名单爪搏食);六、猛虎搜山(又名摇首返身)。以性情言之,虎性灵,精壮有生气,劲力起于臀尾(名督脉穴),头顶、爪抓、周身鼓荡,意相搏击,精炁催身,神发威严(神气精意目力也),进退猛烈,横冲竖撞,浩气勃勃,呼啸叱咤,谷应山摇,像犹虎贲三千,气若龙飞万里;与龙法之炁,联属升降,丹经谓之水火既济(演龙虎二法,非精神圆满内炁充足,不能得其要素)。
形容于拳法,刚柔相济,法象顺,则督脉通,督脉为百脉之源,仙佛成道之途径,督脉一通,百脉皆通,则肺金气合,先天炁足,习久自臻上乘;法象逆,则肺金气努,而百脉亦因之不贯通,诸化象亦无法身矣。
学者苟细心默悟,不难得龙虎二气之要素,以健身心,而性命双修焉。
法曰:兑虎命根五脏属金,动则脚风猛虎出林(丹经云:伏住真虎命永固)。灵气贯顶鼓荡周身,象取于拳神气催人。劲起臀尾动生风云,叱叱谷应勃勃精神。虎贲三千威力逼人,虎法心悟立即成真。
第一节 猛虎出林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左前进步;两手同足进时,掌心朝下,猛向前,平胸扑出,手要有摧搓抓按劲力,两大指相对,平心口,与鼻相顺;两肱曲伸抱撑,肩窝吐气,意达指心,身腰挺劲,两股形曲,足趾抓地,臀坐摇尾,头顶、怒目,眼顺两大指中间前视,谓之出林。
第二节 摇首搏食
(化象)左足,向右斜横进步;两手不拳回,掌心仍朝下(虎象之手心朝下,演法身永不朝上),同足进时,向右摇肩,晃肱,手往上起,至平顶,向下斜扑出,扑至两手平心口;身腰有拧、缩、伏力,右手肘顺左膝,向前曲伸,左手在右手腕后,两肱曲伸,两股剪子股势,怒目顺右手背前视,谓之搏食。
第三节 猛虎伏身攫(jue;用爪抓取)食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随往前大进步,着地;左右两手,俟右足着地时,极力猛向前推出,两肱曲伸撑抱,肩要松开,掌平,朝前,有摧搓抓按劲力,头欲冲人,足欲踏人,气欲催人,神欲逼人,威猛迫人,怒目顺两手中间前视。
第四节 猛虎摇首奔坡
(化象)右足稍进,右手不回拳,掌心向左平合,合至平顺左肩;左足随向前进步着地,左手亦同时顺右肱向前推出,平心口,右手俟左足着地时,手心合下向后回拉至左肘下脐上;两足蹬劲,头顶、腰挺、怒目,顺左手背前视。
第五节 摇手扒心剖食
(化象)两足同时提起换步,右足向右进步,左足向后稍退步,两足成斜丁势;两肱不拳回,右手心朝下,同足换步时,顺左肱向前伸开,至极处,用抓劲,下按力,高与心口相平,足尖鼻尖相顺;左手亦同时抓力,撕劲,回捋至右肘旁平脐;两肱曲伸撑抱,足趾抓地,挺劲、臀坐、胯坠、尾摇、晃身、抖肩、怒目,顺右手背前视。
第六节 跳溪扑食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斜横,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齐往前伸,出至极处,高平脐,右手稍向前,左手在右手腕下,两肱曲伸;腿剪子股势,身腰伏劲,臀向后坐力,腹放腿根上,气沉丹田,怒目,顺右手背前视。
第七节 猛虎纵身出洞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向怀中搂劲,至肘,对脐不停,仍极力猛向前抖劲扑出,掌出平心口,大指相对;头顶,足蹬,摇首,怒目,坐胯,挺膝,目顺大指中间前视。
第八节 猛虎伏身回首
(化象)左足在前,右回身,右足在前,左回身。回身时,前足微动,后足向后退进步;左右两手不拳回,向前仍存原势,身腰伏力,头顶,往回,后扭劲,神意,怒目,顺后腿向前远视。
第九节 回首返身搏食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大进步;左右两手,朝下随足进时,向左一同横劲斜行扑出,左手稍向前伸,右手在左手腕下,两肱曲伸;腿似剪子股势,身腰下伏,腹在腿根,臀部后坐,头顶,怒目,眼顺左手背前视;再进步,化象、劲力、神意、手足法身,均与猛虎出林一图同,左右化象,互相联络,演之均同,数勿拘。推演此合法,须连贯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收势无极休息。
虎象的说明文字有一句括号里的话——龙虎二法,非精神圆满内气充足,不能得其要素——有了内功的基础,龙象虎象才能练出效果。 米粒撒的祖师像右手向后指,提示看事看反面,前辈们写书,都留下了反意。上面这句话,从反意上理解,是龙象虎象是高级的内功,不只是打人之技。
第一章理论里提到了多种静修的功法,理解后,不必专练,在练拳时体认。练拳后,身体出现了某种情况,要明白“噢,是这个——”,然后依据静修的原理处理。
比如练拳练得口中出现甜唾液,小腹气沉,便知道与静功的“注意法”类似,属于练精化气的效果,此时练拳要柔缓下来,不要惊扰了体内的气化。
拳易刚猛,需以静功调化。拳本含有静功,静功之效出现后,不珍惜,拳就失去了一半,练偏了。
以往历史中,沉迷于刚猛的人,收场都不好,甚至越能打的人,收场越不好。刚极必折,刚久必自伤,有的前辈昨天生龙活虎,忽然就一病不起。眼见得多了,不得不害怕。
可怕的事情,避免也简单,多溜达两步,顺顺气,便保了命。拳中自然生起的静功效果,不要打击它,就是了。
龙虎在传统文化的概念里,等于阴阳。龙虎落实在男女上,龙是男人,虎是女人;落实在内功上,龙是意,虎是气;落实在肢体上,龙是脊椎,虎是骨盆。
骨盆的尾椎骨上有两排孔,气透过这两排孔,方能完成练精化气。两排孔之上覆盖着两条细小肌肉,是比武的秘宝。一块尾椎骨囊括了内功和外功。
道家有名为“跃山虎”的功法,强肾固精。双脚紧夹,向前跃出,落地也是双脚紧夹,要在闭气的情况下作。做跳之前的屈身动作时,呼气或者吸气均可,跳出去时闭气,落地后,要静一下,再吸气或者呼气。
“跃山虎”就是立定跳远,活动的是膝胯,落地震动的是尾椎。跃山虎的动作不在于一跃,在于跃前跃后的蓄力。
龙最美的姿态是旋腾,虎最美的姿态为蹲立,王羲之的书法被赞美为“虎踞龙盘”。龙盘在书法中容易做到,虎踞较难,动态中的变力好作,静态中的蓄力难为。婀娜多姿的行书容易搏得大名,反而楷书难,唐朝之后,便不再出楷书的大家了。
虎象在八象中,动作最为丰富,步径也是一种七星步。形意拳的虎形主要练扑力,名为虎扑,虎扑几乎与崩拳齐名,是形意拳的典型动作。象形术虎象的主要手法仍是虎扑,用意不在虎扑,而在虎踞,注重扑前扑后的蓄力,每一动都有只老虎蹲着。
猫科动物的灵敏,在于尾巴的灵敏,猫捕食时,尾巴灵敏地晃动,晃尾可精确找出抓捕的角度,猫尾跟鱼尾一样,尾巴与身子是相反的,尾巴向左晃,身子向右出。
猫是在空气中游泳。老虎的尾巴更胜猫一筹,不但调整方向,还调出了力度,虎尾一抡,身子的冲击力暴增。
虎象步法辗转,正是为了调尾。人没有尾巴,尾椎上的两条细小肌肉,就是人的尾巴。李老说西洋传来的沙发是伤身体的东西,人坐在沙发里,骨盆是歪的,脊椎是弯的,想偷懒求舒服,坐久了反而累。
中国式的八仙椅,人坐上,骨盆不得不端正,脊椎不得不笔挺,刚坐上去好像累,坐久了反而不累。他年轻时,去别人家做客,喜欢将尾椎抵在椅背上,在这种压紧的状态下,尾椎上的两条肌肉动起来,“啪啪”地打椅背,聊着天也练着功。
形意前辈们在民国时出的书,也将此秘诀用反写的方式写出来了,如说形意拳打斗时“全凭臀尾精灵气”,在整体上言“形意拳第一要领是提肛”。可惜天下少有肯照书老实修习的人,多是看看热闹,错过了这些紧俏字眼。
实施提肛之法,尾椎上的两条细小肌肉会绷紧,提肛便是在练尾。可怜有学了五六年的形意拳人,还在问师父:“提肛违反生理吧?有屁不放,把废气憋到脑子里,会得脑癌的。”
越不下功夫的人,越会异想天开,遇到这种徒弟,师父也不愿直说了。
虎象有多种扑法,正扑、侧扑、反身扑、高扑、平扑,用了“猛虎出洞”、“跳溪扑食”等词,有多少种扑法,就有多少种蓄力法,就像猫上树、下树、跳跃时尾巴的指向都不同。
虎象诸式两臂虽只是简单的一扑,但由于步法的多变,带来打法的不同,有的是正面破敌,有的是侧攻,有的是站到敌人侧面、手捋在敌人正面——
这些交手之法,后面诸象中也会讲到,大同小异。虎象精华在于尾椎,龙象精华在于腰肌,后面的诸象都带着虎尾龙腰,龙虎二象贯穿一切拳式。
李老总结龙虎二象时,伸出右手,说出掌击人,是掌背挺着劲,以掌根发力。老人指着掌根说“这是尾椎”,指着掌背说:“这是腰”,做了一个发力后,点着掌背:“我就是坏了这里。”
4、马象
坎卦,水象,坎陷也,坎得坤中阳,阳陷阴生,阳入而生潮,故有坎中满之象。取诸身内,则为意,意出心源,故道经名意马。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而意,通变万象。以性情言,谓之心猿,以象形言,谓之马象。
马是离宫火畜,而居于坎位,坎属水,故有坎离相交,水火既济之功。法象于拳,用言,有龙之天性,有抖毛之威、迹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外刚,内柔,具有丹田炁满之能力,中心虚空之妙象。
其法象和,心中虚灵,丹田炁足,阴火消减而清气上升;法象不合,则肾水虚弱,先天失调,心中邪火不降,反为阴邪所侵,各疾因此而生。学者,最宜细心研究,得其妙道,而体健身轻。
法曰:坎中水满意生心源,脾为后天肾为先天。意马心猿坎位中安,法象于拳抖毛跳涧。刚柔兼并炁满丹田,心中虚灵身轻体健。水火既济性命双练,得其妙道于佛有缘。
第一节 马象呼吸二机
(开始)无极,两足立正面微仰(练此象先宜调息),从鼻中吸气,绵绵不断,一直吸入丹田,微停(谓之后天深吸机)。此时两股下曲,左足直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掌心半朝下,指分开,平小腹一齐极力,猛向前伸,伸至与心口相平,两大指相对;吸机之气,俟手足前进发出时,一同呼出(呼机),两肱曲伸,右膝下跪力,左膝提劲,足蹬力,腹在腿根,臀部下坐,头顶劲,目顺两掌中间前视。
第二节 马象吸机
(化象)左右两足不动,两手心朝里合,向怀中抱劲,抱至脐腹,两手大指、食指、中指相对成三角形,两肱肘成阴阳鱼象,鼻子亦同时绵绵不断,向丹田内吸气,头上顶,腰身上挺;两股内意,似伸非伸,足趾蹬力,目向前平视,谓之坎中满(后天吸机)。
第三节 马象呼机
(化象)左足不进,右足向前直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手心半朝下,从脐向前极力猛劲发出,平心口,吸机之气,从丹田亦同时呼出。手足身法意,与一节一图同。向前接演,吸机手向回合抱,呼机手向外发出,数勿拘,自便。
第四节 马象回身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左足向右足傍进步,回扣成大斜八字,右足随提起并立,足尖着地;左右两手,同时亦向怀中合抱,掌心至脐,大指食指中指相对,两肱仍阴阳鱼象,气亦同时吸至丹田,头顶,身挺,股曲,目向前平视。
回演吸机手合抱,呼机手伸出,左右回身均同。练此法象,宜静不宜动,总宜深呼吸为佳,久练百日纯工,则丹田气足而坚凝,腹硬如石,有不思议之妙趣,《老子》云:“身轻腹实”,正是此意也。以后手足动作,皆依法规为之,收势原地休息。
龙、虎、马三象,有一句话贯穿下来,为“腹在腿根”,这句话还贯穿余下诸象,可见八象皆为暗劲。八象没有低俯身的动作,无法如形意拳龙形般“腹部在大腿上爬行”,八象里的“腹在腿根”,是个不到位的反应,腹部对腿根有爬行之意,即可。
龙练腰,虎练臀,马练腹。马的长途跋涉之能,在于它的小腹。马腹紧缩,奔跑跳跃而元气不散,所以能持久。马象以呼吸练腹,先长吸长呼,进入状态后,再在收手时练吸,出手时练呼,以动作引导呼吸。
呼吸与动作相配,可获得一种体感。吸时深长,动作自然带有粘力,呼时急劲,动作自然冷脆。
象形术的收手,不单是为了蓄力再出击,收手本身就是克敌之法。敌人击来,我伸臂挂住敌臂,向自己小腹回收,把敌人的力量引偏。以吸气之法练出两臂的粘力,在比武时有大用场,往往一个收手,便令敌人跌倒。
象形术与敌人相触,不是磕砸,而是粘引,这是内家拳的特点。“呼吸二机”动作要求后腿有跪劲,前膝盖有提劲,是收手之法,加大胳膊收回的粘引力。
“马象吸机”是细腻的收手,两手心朝里合,向怀中抱劲,抱至肚腹,两手大指、食指、中指相对成三角形,两肱肘成阴阳鱼象。阴阳鱼是太极图,一个圆形分为一黑一白两部分,交接处为S线条。两肱肘成阴阳鱼象,就是两臂肘整体成圆形,中间有绞力。
两臂成圆,中含绞力,把敌人的胳膊收回来,如果敌人的胳膊不老实,两臂以绞力反击,就像洗衣机旋动似的,可绞断敌臂,或甩开敌臂,击敌躯干。
另一个要点为“股似伸非伸”,股为大腿,“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便是说以锥子刺大腿。大腿似伸非伸,腿力为一种综合性的力量。 似伸,因为两臂牵引敌臂,敌臂的力量是由我的大腿挺住的,我的胳膊只起到接触的作用,我的大腿比敌人的胳膊力量大,所以能制服敌臂;非伸,伸是确定了一个发力方向,敌臂不老实,所以我不能确定一个方向,而要随机应变。
马跑急了,前腿几乎收到腹部再蹬出,名为“疾蹄”,蹬力极大。“马象呼机”为两手从腹部扬出,便是疾蹄。马象呼机和龙象抖甲相辅相成,龙抖甲是以腰来抖臂,马呼机是以腹部抖臂,力源深,因而力度透彻。
“马象吸机”绞开敌臂后,敌人小腹、胸口、面门一线暴露了,我以“马象呼机”击出,敌必受内伤。
作得幅度小一点,便慈悲了,以我臂收住敌臂,向回收一寸,再上扬一寸,敌人被我象扔个球般扔出去。动作略大,便不留命了。
马象的路线为直进,正面迎敌凶险,没有马象的收扬之功,不敢直进。
5、牛象
离中虚,离卦,火象,为阴中阳,阴借阳生明,故居正南火旺之方。取诸身,为性,性定为禅,性动为机,又为心,心中有虚空之象,象取于物则为牛象。
牛之为物,秉土气而生,有九宫之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