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地黄本身就是凉血止血的药,在急救的时候,治疗热性的大
出血,可用生地黄捣汁大量内服,它既可以凉血,叉可以养
血.通过凉血来达列止血的目的。养血清热,大量的就可以泻
火,这样它就能止固太热引起的出血。但仅限于大出血的时
候,止血为第一要点,不考虑是否防瘀的问题。这就是中医治
病用药的特点。四生丸有时用丸药,有时捣汁服。
咳血旁
(《丹滇心法》)
    【组成】  青黛水屯(0g)瓜蒌仁±抽(0g)海浮石壬砂(0g
山栀子炒照(9g)诃子(6g)(原方未著分量)







匈_

为’




下篇各  论一
    l用法】  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丸,噙化(现代用法:水煎
服)。
    【功用】清火化痰,敛肺止咳。
    【主治】肝火l拒肺。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或心烦易
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苦黄,脉弦数。
    【方解】咳血方是专治咳血的,四生丸也可以治疗咳血,
十灰散可以作为止血的通用方。咳血方的特点比较清楚,就是
治疔肺热咳嗽、有血,吐血。从用药可以看出来,有青黛、瓜
萎仁、海浮石、栀子、诃子,这时赣有了一个脏腑关系配伍的
特点,它源于肺。海浮石是由珊瑚虫攘积而成的,就是生在海
边浅水里,质地轻而松,是成寒的,是清肺润肺而下气的,对
于热痰,肺中燥热,痰粘难出,是一个好药,但不如瓜蒌仁,
所呲用这两个药既清肺中之热来润燥化痰.还润肠通便以泄内
热。考虑到肺热、肺燥致肺气上逆,同时与肝和心相关,由于
肺的肃降功能不行,肺就不能制肝.由于肺热,也就影响了
肝…所以心肝俱热。所以方中用威寒清泄肝经火热的青黛为君
药,同时用栀予泻心肝之热,瓜萎仁清肺润燥为臣药,正是清
肺、泻火、清心、清肝,就可以凉血止血。联系到讲一贳煎时
为什么用北沙参,因它是肺经的药,和滥阴舒肝有什么关系
呢?还是从脏腑之问的相*联系而考虑用的。这里用了诃子,
是收敛药。它另有一个特点,敛肺、淫肠而下气,所以用于敛
脯止咳更好。它不是绝对的收涩,因为咳嗽都是肺气逆,直接
原因是肺气不降,造成不降的原因有好多,所以用敛肺而下气
的药。肺中燥热,影响了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转过来
心、肝之热又上灼于肺,所以咳血。不仅咳,而且痰牯难池,
胸胁疼痛,可以见到肺热阴伤而见的口鼻干燥,舌红,脉数苦
少t也可见咽干,咽痒。但咳血方制戚蜜丸服、嗨化,还是量
小效瑗了一些,如果作为汤药用,见效会快些。但方中青黛一
定要包煎,还可以和文蛤壳配成“黛蛤散”,能增加药效。另
k下篇各  论
外,咳血方作成丸药给病人含化咽下,不限时,特别是结核后
期阴虚咳血的八用了有好处。作为辅助剂,止咳、止血都有好
处。此外,对于一些身体壮实,在突然太怒,或受到很大委屈
却又不能发作,都可能突然咯血,此时用本方加点舒肝药,效
果都很好。
槐花敢
  (《本事方》)
    【组成】槐花#(10g)柏叶杵,镕(10g)荆芥穗(0g)  枳
壳麸妙黄(0g).各等分
    【用法】上药修事了,方称等分,细未,用清米饮调下二
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
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
    【附方】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槐角女技梗.#.
月(b00z)防风女≯地榆当归酉&宿,焙黄芩枳壳☆
瓤+麸炒,各半斤(各250g)。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大。每服三十
丸,米饮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研来为丸,每服9g,开
水进下;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清肠止血,
疏风利气。主治:肠风F血,痔疮,脱肛属风邪搀毒或湿热
者。
    【方解】槐花散和槐角丸都主治肠风下血。肠风是由外感
的风热人胂,不得从外解,因为肺与大脑相表里,于是肺遣邪
于大肠,是为肠风;也可以是脾、胃湿热郁久不解.蕴结成毒
人于大脑,是为脏毒。实际上,肠风下血也好,脏毒_F血也
好,只要大便血色鲜红,舌红脉数,这就说明了是大肠中的
血,就可以用这个方剂。当然,在太便出血的时候,先腹痛,


t






jr




下篇各  论一
后便血,严重的血还会喷出。因为严格地讲,肠风_F血是喷射
而出的,脏毒而大便出血,太多不会喷射而出。由于槐花散不
仅治肠风下血,也治脏毒出血,这种病主要是喜饮酒,嗜食肥
浓,积久成毒。所以先介绍出血的特点。还有,肠风的出血.
特别是小儿的肠风,不仅是大便出血,还常呈泡沫状、喷射状
的,这时可以用一点防风。图防风甘温,^太肠经,祛风胜
湿,这是我的经验。下血,可以用防风炭。那么这个方剂它用
的是剂芥,这也是去肠中风邪的,枳壳是宽肠利气的,这二者
使肠中的风热自己出来。治疗这个病主要还是柏叶和槐花。槐
花味苦性凉·炒了以后有种涩性。荆芥稿也应炒炭,它用在
这里并不是^血分,而是祛风。因为原病是肠风下血、风积人
肠。柏叶是肺与大肠的药,凉血清肺,清血分湿热。本方对于
痔疮出血也可以用,但是效果并不太大。
  槐角丸比槐花散少剂芥、柏叶,不用槐花而用槐角,并用
防风、地榆、黄芩,药教比槐花散优,特别是其中有当归、地
榆,更适宜于脏毒便血。若痔疮出血,经常发作,也可以服
用。
    小蓟绽子
    (《严氏济生方》)
    l蛆威】  生地黄&,日M(3。时  小蓟}目Ⅲg)  滑石}Ⅲ
(15g)  木通}目(。g)  蒲黄十两+#.(。g)  藕节半日(。g)  祓竹
叶}日(0g)  当归酉漫+毕M(0g)  山栀子半日【9∞  炙甘草半月
(6g)
  l用法】啦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津,
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水煎服)。
  l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下焦褒热,而致血淋,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
k下篇备  论
涩热痛,或尿血.而见舌红脉数等。
    【方解】小蓟饮子本身是治疗尿血的。尿血和血淋有不
同,一个是小便痛,一个小便不痛。小便通畅而有血是尿血,
小便频数、涩痛是血淋。总之,这个方剂是用来清下焦之热,
凉血止血。因为淋一般是湿热,愠郁在下焦阻滞了膀胱的气
化,所以小便通畅与否当注意,这个着重是热,所以主要是清
泄下焦血分之热,不但4重于利湿,这在将来讲八正散时还要谈
刘。这里用了地黄、小蓟、滑石、洒草、蒲黄炭、藕节、当
归、山栀、甘草,这个方剂实际上是导赤散加味而成的。导赤
散治疗心移热于小肠。可去小肠之火。小蓟傲子也是清泄下焦
血热,也去小肠之火,所以把导赤敬作为一个基本的方剂,加
上一些凉血止血药,叉加了滑石清热利窍而扬水道,这样使得
热还从膀胱而去。所以从理论E来讲,现在是有一点想不通
的,但是从临床效粜上来讲是有效的。这个问题还是回}日导赤
敏来讲,《灵枢经》虽已明确指出人死之后,“可解剖而视之”.
但那个时候毕竟不够细致,所以认为膀胱无上口,小便是由于
小肠分清泌浊,然后把水液渗进膀胱而成的,但也指出:“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掖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所队许多情况
在治疗下焦小便的时候,既讲到与小肠有关,但更多提到肾
气。所鼢这些药是有用的。而从临床来看,用小蓟饺子治疗效
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这里要总结一下,凡是用凉血止血药治疗
出血,血止了以后,要考虑血伤的程度和火热的起因,以便进
一步巩固治疗。例如咳血方t好了以后,要不要补肺’尿血治
疗以后,要考虑到阴血和肾气的损伤程度。刚才提到有急性的
出血、太量的出血,可有的时候是~种虚性的,或者出血过
多。过去我们讲过,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其中一个意义就是
气附于血,所以出血多的人必然也伤气,因此特殊出血的人有
时候要用补气的办法,因为有形之血无法迅速补起来,而到了
气伤血也伤的时候,用琼血的办法就投用了,所以这时候要益






_…}



奔。




下篇各  论一
气固脱。同时再回过柬指出本方治尿中带血,一旦见效血止
便当追究肾的情况。还要指出的是在使用本方时,不但脉数
而且两尺皆有力才是可靠的根据。
黄土汤
(《金匮要略》)
    【组戒】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
各jH(各。g)  灶心黄±半斤(3。z)
    【用法l上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现代
用法:先将灶心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大便下血,或吐血、衄
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包萎黄,舌淡蔷
白,脉沉细无力者。
    【方解】黄土汤温阳止血。黄土是君药,是灶心土,又名
伏龙肝。它经过火长期烧了以后。性质也变了,变成辛温之
性,已经不是土味的甘丁。主要用它的温涩之性,特别是温中
焦,例如胃寒呕吐常用它温建中阳。但是现在要注意,烧煤的
灶心土其作用就差了。当然,如果没有优龙肝,可以用其他温
脾收涩的药如白术炭来代替它。这个方剂的特点,不光是大便
出血,也可队见吐血、衄血,还可以治疗月经出血过多而中焦
虚寒的,但是它必须血色是淡的,血质比较稀,好像水分比较
多似的。这是从出血的形状来看的。另外从全身来看,既然是
一种虚寒性的出血,而且又是脾阳的问题,因脾主四肢,所以
四末不温;由于出血多、阳气虚,所以面色萎黄。气虚为主
的t是面色咣白,舌头是淡的,苔是白的,脉是沉细的。所以
用灶心黄土为主药,而且是大量的用,然后配上白术、附子,
温脾阳、暖中土,这样配合黄土补虚祛寒,温建中阳。中阳通
L下篇各  论
过温朴得到补充眦后,自然能统摄血行。这样.因阳气虚而离
经妄行之血,就可以自行归经,以迭到止血的目的。白术可以
守中土,有它可奠定中土基础,虽然它的作用不如参,也不如
芪,但是它的特点是专门健脾,能够起到奠基的作用。加上了
炮附子,就能更好的温脾阳。附子经过炮以后,辛散的作用就
差了,而温阳祛寒的作用增强了。这些配合起来就是针对病因
而治疗的。因为阳虚不能摄血,所以温阳健脾采统帅血行。但
是考虑到,一个是出血,血已经受伤了,而另一个是血本身就
不循经而行,用丁热药以后会影响血行,所以加了地黄、阿胶
和甘草。甘草一方面是补,一方面是缓,与白术、附子一起能
很好地补气,同时通过它的缓来缓解灶心黄土之辛、附子之
辛。另外用阿胶、地黄还补血,而且在方中辛燥、辛热之品偏
多时,有凉润之意。甘草和阿胶在《伤寒论》中是一对止血
药,而且阿胶本身能补阴和止血。黄芩在过里是作为反佐的
药,在这里先讲一下反佐。认定了病的寒热之后,在病没有寒
热夹杂的情况之下,用了相反的药,这才叫反佐。苦寒药很
多,为什幺用黄芩呢々因为它主证是治肠中出血、大便出血,
所以者重是用它清肠热。黄芩人夫肠、清肠热,这样可咀更好
地作用于太肠,起到一个反佐的作用。用它主要是防止辛热之
品动血。这里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四逆坜为什么要用猪胆什。
血止了以后,遭一类病证善后的方剂,可用归脾汤。
胶艾  .历
(《金匮要略》)
    i组成】  川芎=两(6g)  阿腔=w(。g)  艾叶=日(0g)  甘
草=日(0g)  当归=M(0g)  芍药口日(10g)  干地黄^两(10g)
    【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舍煮,取三升,去
滓,内肢夸消尽,温胆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现代用


l



法:水煎去渣,或加酒适量,人阿胶化
  【功用】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下篇各  论一
温服)。
    【主治】  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
    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F血,腹中疼痛者。
    【方解】还有一个胶艾畅,在这里着重提一下用量。地黄
    用量最大,芍药第二位,当归第三位,川芎最少,这可联系到
    讲四物汤时有黄灵活使用的内容。另外加了阿胶、艾叶和甘
    草。当初讲四物汤时,地黄和芍药是补血的阴药,当归和川芎
    是和血的阳药。地黄是阴中之阴,川芎是阳中之阳。补血为
    主,以地黄为主。在这个地方看一看它所治的证,以及这四个
    药用量的变化,反过来证明了我们在开始讲四物汤的时候作为
置    补血和血、治营血虚滞的问题。这里用艾叶,主要取其暖宫,
辅    合“四物”、弼胶以补冲任的虚损。






L下篇各  论
    凡是运用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
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概括地说,可分为
“外风”和“内风”两太类。外风是指风邪侵人人体,留于肌
表、经络、筋肉,骨节等所致。由于寒、湿、燥、热诸邪与风
邪结合为患,故其病证又有风热、风湿、风寒等区别。其他,
如风邪毒气从皮肤破伤处侵人人体而致的破伤风,亦属外风范
围。外风主要表现为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
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口日斜,甚则角弓反张等症。内风
大多是指内脏病变所致的风病,其病机有肝风上扰、热盛动
风、阴虚风动及血燥生风等。内风之证,常见眩晕、震颤、四
肢抽搐、足废不用、语言謇涩,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
咽斜、半身不遂等症。在治疗上,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因此.本类方剂可分为疏散卦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治风剂的运用,首先必须辨别风病的病因是内风还是外
风,并分别其寒、热、虚、实。若属外风则多实,治宜疏散,
而不宜平熄;属于内风则多虚,治宜平熄,而切忌辛教。如风
邪夹寒、夹热、爽湿、夹痰者,则应与祛寒、清热、化湿、化
痰等法配合。此外,外风与内风之间,亦可相互影响,外风可
以引动内风,而内风又可兼夹外风。这种错综复杂的证候,立
法用方,就得分清主次,全面照顾。
治风剂中的“疏散外风”,是治疗由外来之风而造成的病


t

m








稿
证,或中于经络
证的具体方剂。
    下篇备  论一
或中于脏腑。现在介绍一些治疗外风所致病
    夫暴苑呖
    (《素问捕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三自(9。g)  甘草=月(6蟾)  川芎=目(60g)
当归=两(6。g)  白芍二月(6。g)  细辛半M(1%)  羌活  防风
黄芩荐一月I晷30g)  石膏=w(6垤
(舯g)生地w(30g)  熟地一日(30g)
=g(∞g)
白芷一日(30g)白术口
白获苓一两(300独活
    【用法】上十六昧为末,每服一两t水煎去滓,温服无
时。如遇天阴,加生姜七八片。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饯同
煎(现代用法:为散,每次30g,水煎去滓服。或作汤刺,水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
不能运动,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I方解】疏散外风中人的第一个方剂是治疗中风的大秦艽
沥。中风在历史上,对于真中和类中,有截然不同的解释,基
本上在术以前讲外风为真中,这与宋以前的气候、自然环境、
生活条件有着较大改变有关。自从刘河间提出来中风非风,就
有真中、类中之争。大秦艽汤还是治疗外风所中的,是风中于
经络,中于经络而见口眼喁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语
言,但是不见六经之证,就是不见三阴三阳经特殊明显的症
状。在这以前,有一个小续命汤,那是以前纯粹用风药来治
的,以散风为主,邪是治疗外风中人的一个方剂。因为现在用
这样方剂的机会很少了,那幺可能在西北、东北风太寒重的地
方,有这样情况。除此以外.很少有真正由外风所致的中风。
L下篇各  论
关于大秦艽溺的主治证要注意一点,有一些人手脚自如,语言
自如.只是口眼喁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面神经麻痹、面瘫,
这不是大秦艽汤的适应证,这种证大多是因内风为外风所引动
而发病。大秦艽汤充分体现了治风先治血的意思,里边有四物
汤,而且用的是白芍和生地。白芍养血,生地兼有清热,但是
这里为什么用秦艽为主,而且量用得大,因为秦艽善于祛风除
湿、通经络,而且性平,没有特别的温凉,它是苦辛之昧,它
既人手足阳明经,叉兼人肝胆经,所以它人经络以散风,善治
手足不遂,所以用它是一个主药和方名。
    讲到这里,我们要考虑一下。从它的见证来看,与它的人
经有什么关系9四肢禀气于胃,所以这里用它作为君药,是根
据它的主要症状而来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散风的
药,有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在这里要注意,中医
往往讲痰,而中医所讲的痰,并不是专指肺里、气管里的痰,
而是脏腑、经络之间津液有所不通,津液有所凝聚,它就是
痰。所以说“液有余便是痰”,在这里由于经络之间受风,气
血不利,津液不得布散,所以用一些祛风的药,如羌活在上,
独活在下t白芷在头面,再加上防风、细辛,它把一身的经络
都照顾到了,包括了肌肉,因为阳明主肌肉。在这个基础上,
还加了益气药,用四君子去人参。换句话说,这个方剂是八珍
汤去人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