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梁高僧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典
  竺佛念,凉州①人,弱年出家,志业清坚,外和内朗,有通敏之鉴。讽习众经,麤涉外典。其苍雅②诂训,尤所明达。少好游方③,备贯风俗。家世西河,洞晓方语。华梵音义,莫不兼释。故义学之誉虽阙,洽闻④之声甚著。
  苻氏建元中,有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等入长安,赵正请出诸经。当时名德莫能传译,众咸推念,于是澄执梵文,念译为晋。质断疑义,音字方明。
  至建元二十年正月,复请昙摩难提出《增一阿含》及《中阿含》。于长安城内,集义学沙门,请念为译,敷析研覈 ,二载乃竟。二含之显,念宣译之功也。自世高、支谦已后,莫踰于念。自苻姚二代,为译人之宗。故关中僧众。咸共嘉焉。
  注释
  ①凉州:今甘肃武威。 
  ②苍雅,指《三苍》、《尔雅》等文字训诂之书。
  ③游方:指修行问道,周游四方。
  ④洽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晋长安鸠摩罗什
  译文
  鸠摩罗什,意译作童寿,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人,祖籍印度,其家世代为相国。祖父达多,独立不羁,卓越豪放,名重于国。父亲鸠摩炎,聪明有美德,当他即将继承相位之时,乃辞避相位而出家修道,东度葱岭,龟兹国王获悉他自动放弃高官司厚爵,十分敬重他,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并拜他为国师。
  国王有一位妹妹,年方二十,聪明颖悟,才华出众。读书过目即能理解,一听就能背诵,且身上有红痣,依法相言,正是必生贵子的象徵。邻近许多国家王公贵族都竞相来提亲,但都遭拒绝。自见到鸠摩炎后,很喜欢他,并决意嫁给他。龟兹王遂福他与其妹妹成亲,后来怀下了罗什。罗什在娘胎时,其母亲智慧、悟解较之平时倍增。听说当时的雀梨大寺名僧云集,又有得道之高僧,就与王族贵妇人及一些颇具德行的尼众,连日设供,斋请诸名僧大德,并聆听他们说法。有一天,罗什之母亲忽然自通印度语,平时一些难度颇大之言辞、术语,都能理解、辨析,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异。当时有一叫达摩瞿沙的罗汉说:「这必定身怀智子。以前舍利弗的母亲怀胎时,其母也智慧倍增,正是先例。」等到罗什出生之后,其母之印度语及以前所说的一些话又都忘却了。
  后来,其母很想出家,但其丈夫不同意,遂再生下一个小孩,名叫弗沙提婆。再后来,因为出城游玩,见墓地草丛中,尸骨纵横,散于各处,深深感悟到人生乃一苦海,就求离俗出家,立誓落发为尼,因为丈夫仍不同意,就饭食不思,滴水不进,一直到了第六天夜里,眼看她气若游丝,再也顶不过那天晚上了,其丈夫乃惊恐不安,终于答应了她。因为尚未剃发,她仍然不肯饮食,其丈夫连忙请人为她剃发。剃发之后,她才同意饮食,第二天早上,即受戒,仍然学习、钻研禅法,精勤专一,坚持不懈,终于证得须陀洹初果。
  罗什七岁时,也跟着出家,从师父学习经论,日诵上千偈。所读的偈颂每偈有三十二字,共三万二千言。读过论典之后,师父为他讲授义理后,即自通达。当时龟兹国之人,因其母乃是王女,所以各方面诸多照顾,供养甚丰,这使其母颇感不安,遂携罗什离开该国。
  罗什九岁时,随其母渡过印度河,到了罽宾,正好遇上名僧盘头达多,乃罽宾王之堂弟,学识渊博,独步于当时;三藏九部,莫不精通;从早上至中午,手写上千偈,从中午至傍晚,亦口诵千偈,闻名于各国,远近学人都争相拜他为师。
  罗什到罽宾之后,就拜他为师,跟从他学习杂藏、《中阿含》、《长阿含》,计四百余万言。达多常常称赞罗什聪明、俊逸,因此年纪虽小,已声名远扬,并传到当时国王的耳朵里。国王即请他入宫,集合了许多外道论师,一起向他发起诘难。刚开始时,众外道见他年纪轻轻的,多不把他放在眼里,出言亦多有不逊。罗什趁机一一挫败了他们,外道全都被折服,羞愧无言。国王见状,颇感惊异,对他更为敬重,每日供给鹅腊一双,粳米、麦面各三斗,酥六升,这乃是外国僧人之上等供养。所住寺院的僧人,则派大僧五人,小沙弥十人,负责洒扫侍候,有如他的弟子。其见尊崇,一至于此。
  到了十二岁时,其母把他带回龟兹。当时各国都争相以高位重爵聘请他,罗什都没有接受。后来,其母带罗什到月支国北山,有一罗汉见到罗什后甚是惊异,对其母说:「你应当好好守护此沙弥,如果他至三十五岁时还未破戒,定能大兴佛法,度脱无数人,与优波毱多差不多。若在此之前破了戒,则很难有太大的作为,充其量只能做一个才华出众之贤人学者。」
  罗什到了沙勒国后,头顶戴着佛钵,心里默默地说:看其形状甚大,怎么却这么轻?佛钵随即变成其重无比,即时失声放下。母亲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如实告诉母亲。母亲就说:「你的心有分别,故佛钵有轻重之分。」其后,母子在沙勒国住了一年。那一年冬天。读诵《阿毗昙》,对于其中之十门诸品无须请教于人,则能备达其妙。又对于六足诸问,十分精通。
  沙勒国原有三藏沙门名喜见,对其国王说:「此沙弥不可轻视他,应当请他开席说法。如此做有两个好处:一者国内沙门,会以自己连这样一个沙弥之学问、德行都比不上而感到羞耻,从而发奋治学、修道;二者此沙弥本是龟兹国人,龟兹国王看到我们如此尊重他,这无异尊重龟兹国,必定与我们交好。」国王准奏,遂开说法大会。请罗什升座说法。龟兹国王听到这消息后,果然派遣特使前来,与沙勒国交好。罗什在说法之暇,乃到处寻访外道经书,学习韦陀舍多论,通晓明了文辞制作问答等等。又博览四韦陀书,及五明诸论、阴阳星算等无不精通,故能预知吉凶,言之有徵。加之其人生性放达,不拘小节,修行者都颇感疑惑,但罗什自得于心,毫不介意。
  当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委任国事后请求出家。兄字须利耶跋陀,弟子须耶利苏摩。苏摩才技绝伦,专门研习、弘扬大乘佛法。其兄及诸学者,都以他为师。罗什亦奉其为师,与他关系颇密切。
  苏摩后来为罗什说《阿耨达经》,当罗什听苏摩讲到阴、界、入,皆空无相时,颇感诧异,就问苏摩:「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诸法?」苏摩曰:「眼等诸法,非真实有。」罗什既执有眼根,其又依赖于它因,故成无实。于是罗什比照大小二乘,反复探究,方知佛理有所归趣,遂专攻方等。乃叹道:「吾过去修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石头为妙。」因此广求要义,读诵《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等。不久,随母到了温宿国,即龟兹国北边之邻国。
  当时,温宿国有一道士,能言善辩,名扬各国。他常手击王鼓,并发誓说:「如果谁能辩倒他,即斩首以相谢。」罗什到温宿国后,以二义与之相论难,那个道士即迷惘自失,稽首归依,于是罗什的声名大振于葱岭以东及宣河之外。龟兹国王亲自往温宿国迎接罗什还国。回国之后,罗什广说诸经,四周的学者,没有一个与之相抗衡。
  当时国王有一女儿出家为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览群经,对禅学尤为精通,言已证第二果,喜乐听闻佛法,乃举办盛大佛法讲坐。请鸠摩罗什讲解大乘之义理。罗什遂为阐发空宗义理,广说诸法皆空无我,唯是假名,一切阴、界、入,都幻而不实。所有与会者听后都十分感叹,只恨自己听之太迟,悟之太晚。
  当罗什二十岁时,在王宫受具足戒,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过了一段时间,其母辞往印度,临走时对龟兹王白纯说:「你的国家不久将衰落,我们就要离开了。」到印度后,进一步断除烦恼得到三果。在离开龟兹国时,她还对罗什说:「大乘佛法,应该传之东土,在中国弘扬,此事只有靠你去努力,但做这件事,对你自身却有害而无利。如果这样,你愿不愿意去做?」
  罗什曰:「致力于弘扬佛法之菩萨,为利益他人,捐躯舍生都在所不辞,如果真能使佛法弘传,使凡夫俗子们都得到开悟,即便是赴汤蹈火,我也愿意去做。」
  于是就留在龟兹,住于新寺,后来于寺旁故宫中,首次得到《放光般若经》,就开始潜心研读。其时有一魔鬼使用魔术,把经文遮蔽住,使得罗什看不到经文。罗什知道此乃是魔鬼所为,心志更加坚固,魔鬼无奈,只好作罢,离开后字又重新显现,罗什才仍然继续读诵经典。不久,又听到空中有声音道:「你是有智慧之人,何必还读这种经典?」罗什道:「你是小鬼,应该速速离去,我学佛之心犹如大地一样不可动摇。」
  罗什在龟兹停住二年,广读大乘经典,洞察其深蕴义理,龟兹王为他造金狮子座,用中土之锦褥铺之,让罗什升座说法。罗什道:「我的师父至今尚未得悟大乘佛法,我必须亲自去度化他,因此,不能留在此地说法。」过了不久,其师父盘头达多突然来到龟兹,龟兹王问他:「大师怎么会光临敝国?」达多曰:「一者听说弟子罗什悟得非常之大乘佛法,二者听说大王盛弘佛法,所以不辞远途跋涉来到贵国。」罗什得知师父来到龟兹,终于了却心愿,十分高兴,就为其师父讲解《德女问经》。此经多明因缘空假,以前他与其师父都不相信这种义理,所以首先为他讲解此经。
  起初,达多对罗什说:「你认为大乘佛法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所以崇尚它?」
  罗什曰:「大乘佛法精湛深邃,明一切诸法皆无相;小乘偏狭,多执名相。」
  其师曰:「你说一切皆空,很是可怕。怎么能舍有而爱空呢?这有如过去的一个狂人,让织匠给他织布,要求他织得越细越好。织匠极其所能,把布织得细若微尘,但那个狂人还嫌其织得太粗。纺匠大怒,乃指着空中说道:『那就是最细之棉纱。』狂人道:『怎么我看不见?』纺匠道:『此棉纱极细,我算是很好织匠了,尚且看不见,何况其他人?』狂人听后大喜,就把工钱给织匠。很多织匠都效法他,结果,皆得到上等赏赐,而实际上并无一物。你所说的空法,也跟这差不多吧!」
  罗什听后,乃广徵博引,连类比喻反复为其师父讲说,经过一个多月讲解,其师父方才信服,并叹道:「为师的不能通达事理,当弟子的反而开导启发他,此说于今日得到印证也。」于是反拜罗什为师,并说:「罗什是我的大乘师,我是罗什的小乘师。」
  西域各国,全都佩服罗什之神明俊逸,每当他讲经时,各国国王都长跪于讲席旁边,让罗什升座说法。其受尊崇,一至于此。
  罗什既在西域盛弘佛法,声名逐渐传到中土来,当时苻坚占据关中,建立前秦,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之弟等来朝觐,苻坚于正殿接见他们。二王对苻坚说:「西域盛产各种珠宝,物产丰富,请求他派兵去征服西域,以使他们成为秦朝之附属国。」到苻坚建元十三年正月,太史奏道:「从星相看,当有大德入辅中国。」苻坚道:「我听说西域有一贤圣之士名叫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道安法师,大概就是他们吧!」遂遣使求之。
  到建元十七年二月,鄯善王、前部王等,又奏请苻坚,请他派兵西征。十八年九月,苻坚就派骁骑将军吕光及陵江将军姜飞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军队临出发时,苻坚在建章宫设宴为吕光等将士饯行,并对吕光说:「帝王应天而治,以爱护苍生百姓为本,此次西伐,并不是为了贪求、掠夺其土地,而是为了得到得道高人。我听说西域有鸠摩罗什,深谙佛法,善解阴阳,为学者之宗师,我很思念他。贤哲之士,乃国之大宝,若果攻克了龟兹,请迅即把罗什送回国内。」吕光之军队还未到达龟兹,罗什就对龟兹王白纯说:「国军衰矣,不日将有强敌从东方来,你应该顺从他,不要以硬碰硬。」白纯不听罗什之劝告,遂率军队与吕光作战,结果被吕光打败,白纯被杀,立其弟震为王。
  吕光得到罗什后,尚不知其智慧如何,只见他年纪尚少,就以凡人对待他,把龟兹王之女许配给他。罗什拒绝接受,苦苦推辞。吕光道:「道士之德操道行,不超越先父,为何执意推辞?」遂给他饮醇酒,把龟兹王女及他一起关进密室。罗什被逼至此,遂亏其节。后来,吕光又让他骑牛及劣性之马,欲让他从马上掉下来。罗什对这一切都坦然处之,脸不变色。吕光反而自感惭愧,因而停止对他之戏弄。
  在带罗什回国路上,有一次,吕光把军队安置在山下,罗什说:「不可把军队安置于此地,若然,必定会碰到麻烦,应该把军队安置在山坡之上。」吕光不采纳他的建议。到那天夜里,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水深数丈,被淹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吕光才暗地惊异罗什之才能。罗什又对吕光说:「现在军队所住的地方,实属凶地,不宜久留,推算时运和定数,你应该赶快率兵回国,中途必有吉祥之地,适合居住。」吕光采纳了罗什的意见。到了凉州,传闻苻坚已被姚苌所害,吕光令三军披麻带孝,把军队开到城南,于是占据关外,自立为王,年号为太安。
  太安二年正月,姑臧忽起大风罗什曰:「不祥之风,必有奸贼叛乱,但不成气候,无须兴师动众,自然能平定。」不久梁谦、彭晃相继谋反,但随即被歼灭。吕光在龙飞二年,张掖郡临松卢水一系匈奴沮渠男成及其堂弟蒙逊等反叛,推举建康太守段业为盟主。吕光派遣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领五万将士前去讨伐。当时舆论普遍认为段业等乃乌合之众,纂等很有威势,必定全歼叛军。吕光以此事问罗什,罗什曰:「我看此行未必吉利。」后来纂军大败于合梨。过了不久,郭馨又作乱,纂率大军返回征讨,又被郭馨所败,差点连自己也被俘虏。
  吕光之中书监张资,满腹经纶,很有才学,吕光很器重他。张资生病时,吕光想尽各种方法为他治病。当时有一外国道人罗叉,自称能治张资之病。吕光甚是高兴,给了他很多赏赐,罗什知道罗叉乃是欺诈吕光,就告诉张资曰:「罗叉不能治病,一切都将徒劳无功。人的命运幽隐难知,不妨以事试之。」就以五色丝结成绳子,用火烧成灰,然后投进水中,并说:「灰若出水又变成绳,则病不可治。」片刻时间,绳子之灰就浮到水面又现出绳之形来。后来,罗叉之治疗果然无效,过了几天,张资则告死亡。不久,吕光也相继死去,其子吕绍继位。过了几天,吕光之妾所生之子纂又杀吕绍自立为王,年号称为咸宁。
  咸宁二年,连连发生怪事:有猪生子,一身三头,夜里飞龙从东殿井中爬出,盘伏于殿前,第二天一早又不见了。吕纂把这作为好的预兆,把该殿命名为龙翔毁。不久有黑龙升于东阳九宫门,吕纂又改九宫门为龙兴门。罗什奏道:「连日来潜龙出游,猪妖现异相。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屡出现,这是灾祸的象征,必定有下人谋上作乱,你应该克己修德,以报答上天之谴告。」吕纂不听其言。后来,与罗什下棋,拿下棋开玩笑说:「砍胡奴头。」罗什曰:「不能砍胡奴头,胡奴将砍人头。」此语话中有话,而吕纂并不理解。吕光有一弟名保,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来果然杀吕纂,立其兄隆为王,正印证罗什所说的「胡奴将砍人头」一说。
  罗什在凉州逗留年余,吕光父子又不弘扬佛法,故其对于佛学之深刻见解,也无从宣说、弘传。苻坚已经故世,竟然不能见上一面,到了姚苌僭位,占据关中,听到罗什的高名,诚心请他去后秦。吕氏诸君因罗什智谋出众,恐怕为姚秦所用,就不许罗什到姚秦去。等到姚苌死后,其子姚兴即位,又派遣特使去请罗什。
  姚兴弘始三年(公元四0一年)三月,庙庭有异根树木,枝干连生;逍遥园中葱变为兰,大家都以为这是吉祥之兆,说有大贤之人将入后秦。到是年五月,姚兴派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大破吕军。至九月,吕隆上书归降,才得以把罗什迎入关内。当年十二月二十日到达长安,姚兴待之以国师之礼,极是宠信他。两人常常促膝长谈,一起探研佛理,终年乐而无倦。
  自从佛法东流,始于汉帝之时,历经魏晋,佛教经论渐渐增多,而支、竺诸公所译出的佛经,多滞文格义。姚兴自少崇信三宝,锐志于搜集、讲解佛经。罗什到长安后,就把他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罗什对于佛经本来就十分熟悉,后来又懂得汉语,翻译极是方便、顺畅。当他阅读旧译经典时,发现这些译典错误很多,不少翻译违背佛经本义,不与梵本相对应。于是姚兴请沙门僧*、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叡、僧肇等八百余人,向罗什请教,让他们重新译出《大品》。罗什手持梵本,姚兴执旧经相雠校,其新译异于旧译之处多,文字更顺畅,义理更圆通,大家都十分钦佩,极是赞叹。
  姚兴以为佛教宏博、深邃,尤重劝人为善,实是出离苦海之良津,治世之仪范,所以致力于九部经,留心于十二分教,乃著《通三世论》 ,以昭示因果之报应,王公以下,都钦赞其风。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将军安城侯嵩,都笃信因缘业报,屡请罗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经,续译出《小品》、《金刚般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 、《弥勒下生》 、《十诵律》、 《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成实论》、《十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各种经论三百余卷。并且畅说义理,阐发幽微。当时,四方义学,万里云集,规模宏大,至今令人景仰。

  龙光寺竺道生,擅长阐释义理,善悟言外之意,也常担心所译讹谬,故亲自至长安请教于罗什。庐山释慧远则致书罗什,提出很多问题请他解答、审定,此事在佛教界广为流传。沙门慧叡,才学识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