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商品在水平和垂直两方面都有延伸的可能,那么只要以某种商品吸引到了顾客,就可以不断地让其他商品走进顾客的视线中,甚至可以延伸到顾客身边的朋友身上,卖得越多就越轻松。所以对于资金薄弱的公司来说,有非常诱人的前景。
把刚才我提到的网上教学谈话的例子放在图3-5的商品延伸力分析图上,就会发现它的前景很有限。最致命的一点是,随着顾客对计算机越来越了解,访问量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你有多努力,顾客背离你的速度就有多快。和健康食品比起来,网上教学谈话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不管健康食品的疗效如何,顾客无一例外都要衰老,消费量当然会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能不能扩展到其他商品项目的问题。具体地说,网上电话教学的用户在购买与网络有关的商品时,会不会从“电脑大学”购买?当然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如果由负责教师定期的发送邮件,进行商品推荐的话,也能慢慢地卖出去。可问题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商品的毛利都极低。如果价格上没有竞争的话,根本不是以擅长低价竞争的量贩的对手。
其次,考虑一下水平延伸力。即能不能向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延伸。从图上看,现在它的定位处于左下方。如果要是在右上方的话,就应该有以下的对话。
“你在使用什么电脑谈话业务呢?”
“是电脑大学。”
或是:
“我在WORD上不会画破折号,怎么办呢?”
“问问电脑大学吧。”
可实际上,很难想像这种对话会发生。也许在公司中有慢慢发展的可能,可是具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公司,办公室里总会有一个电脑高手,所以水平的延伸也有先天性的障碍。
当然如果下功夫的话,也存在着向右上角世界移动的可能。毕竟这项业务曾让我很感兴趣。可是对我来说,业务的方针如果变得凌乱不堪的话,就达不到和主业相乘的效果,所以还是和它挥手告别了。
拒绝乘坐下降电梯的秘诀
像这样,从垂直延伸和水平延伸的观点出发对商品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出这种商品是一架上升的电梯,还是一架下降的电梯。上升还是下降是可以事先判断出来的,可惜的是许多人轻率地决定了销售何种商品,结果身陷下降的电梯中。
让我来介绍一下典型的错误。
许多人的商品选择标准是这样的。
“熟人介绍给我的,说是畅销的商品。”
“品质非常出众。”
“别人介绍的,我当时就觉得这商品挺好的。”
“先试试看,用一次就知道了。”
以上的选择标准就是让你身陷下降电梯的秘密。
第二篇 预测未来的经营者第14节 你明白它什么地方最致命吗?
无论品质有多好,不表现出来就不会畅销。卖出去就是好商品,卖不出去就是坏商品。
用一下就知道好的商品,反过来说就是在没有试用以前大家就不知道它是好商品。为了让顾客使用就要花去不少成本。
抱有这种商品选择标准的人是不幸的。因为销售人缘不好的商品的人就要和人缘不好的人打交道;人缘不好的人就会用这种没有人缘的商品。没有人缘的人之间、没有人缘的商品之间恶性循环,陷入了近亲繁殖、雪上加霜的境地。
不幸是会发生连锁反应的,就像现代版的《不幸的来信》。
更何况为了销售这种没有人缘的商品,还要交上很大一笔连锁店加盟金;为了回收加盟金,着急把商品推销出来,结果让顾客看出了破绽;错误地以为“便宜了会好卖”,就开始打折。结果,辛苦了一场,却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利润。
如果没有利润的话,就应该早点把这一切结束,可是却自我催眠,让自己相信“努力就能卖出去。”害怕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善于经营的人,终于陷入无法回头的境地。
乘上下降的电梯后,方向是无法改变的。而且,下降电梯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
用最快速度跑呀跑呀,也追不上去。连呼吸也变得困难。
真想大叫:“该怎么办呢?”
怎样才能解决呢?
读过本书的读者已经知道了吧。
对了。从下降的电梯中下来就行了
〖专栏COLUMN〗
让商品能被直观理解的命名秘诀
命名产生竞争力
想让商品被直观的理解,说来说去还是命名的问题。命名非常重要。可是在战略书,几乎从不提到它。
“名为体之表”,在许多时候,命名能带来竞争力。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安托”搬家公司就是靠着这个名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定单,走上了发展的轨道。因为在电话薄中,翻开搬家公司那一页,排在第一位(按音序排列)就是这个名字。
电话薄是已经有购买意向的顾客查询的媒体。顾客在翻电话薄时都在想“找哪家好呢?”平均来说顾客打三个电话后,就会开始询问:“这个多少钱?”所以,如果顾客拨打的三个公司中能包括自己的话,那就是竞争力的源泉啊。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在商品品质尚未个性化的情况下,这一点就更重要了。如果顾客不给你打电话,那你就根本谈不上和别人竞争。翻开电话薄,像“爱一牙科”、“爱一侦探社”这些的公司名出现极其频繁,这也是出于同一种创意。
像这样单纯的命名就能成为竞争力量。特别是最近,大家通过搜索引擎来检索主页域名,所以一定要获得一个能让顾客直观理解的域名。有一家美国的花店叫做“1-800鲜花”, 是一家上门送花的公司。这是一则以电话号码作为公司名的例子。道理是一样,在利用电话订花的时候,如果顾客记不起你的号码的话,生意就很难做得成了。于是能让顾客记住电话号码的公司名就会带来很强的竞争力(而且成本为零)。
说到命名,就不能不提到银座中药研究所斋藤一人先生,他在纳税排行榜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银座中药研究所的商品为什么那么畅销呢?
它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呢?
当然有品质方面的原因了,不过市场上高品质的产品多得是。说到底,还是如“窈窕清顺丸”之类的命名起了关键作用。利用星型战略构筑法进行分析后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那些主打产品,如减肥、便秘药品都非常出色,是“乘坐上升电梯”的商品。所以在这部分商品大获成功后,以后商品的推出也变得很顺利了。
可是,对健康食品而言,有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按药品法的规定,健康食品的宣传不能涉及到功效、疗效。“有减肥的疗效”或是“治疗便秘”“治疗肩酸腰痛”等等表达文字都不许标明。
许多公司就认为一切只能靠商品质量了。还有人这么问我:
“我公司的健康食品功效独一无二。可是药品法管的太宽了,我们没法做广告。有没有逃避药品法监督的方法啊?”
这句提问和“我想当强盗,请你教给我不让警察抓住的方法”没有任何区别。我不想让我的客户去当罪犯。而且你越是反复地说“这能治病、这能治病”,消费者的反应越淡漠。所以,不用明确强调效果、功效,暗示的方法——也就是说利用命名的方法——才是带来竞争力的源泉。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思考“窈窕清顺丸”这种商品。“窈窕”是瘦的意思,“清顺”能让人感到能治疗便秘。也就是说即便不明确强调功效,光听名字也能让人们对它的功效有深刻的印象。
单单是这个名字,就能为公司增加数百亿日元的销售额。
据说斋藤先生一年中有200天在旅游,手下一个员工也没有。
他是世间少有的富豪,更是起名字的天才。
如此重要的命名学问,MBA相关书籍和经营战略书大多没有提及。这也是学院派与现实商业脱节的一个标志性的话题吧。
实例
命名的战略公关术——受伤汽车的110
接下来,我们基于实例简单地说明一下命名的方法。
你知道“轻板材、轻涂装”这个行业吗?车出了事故之后,它可以提供一些简单修理服务,主要由一些汽车修配厂来完成。
“Good One”株式会社总部(福冈县福冈市)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叫做“Good One装饰公司”,并招募经营本公司“轻板材、轻涂装”产品的代理店。
我们为了吸引到新顾客,反复研究汽车相关服务中哪种业务最好。在利用成长曲线对“轻板材、轻涂装”进行分析后,我们预测到现在是加入的绝佳时机,而且发展势头将持续好几年。而它发展的大背景是:对于汽车修理厂来说,过去的主力商品——车检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有必要寻求替代商品。
不仅仅是生命周期处于最佳位置,通过对购买频度、重复购买率、需求与欲求、垂直展开与水平展开等各个切入点的观察,我们断定它是一种“处于上升电梯”中的商品。
这个行业中的最有实力的企业叫做“汽车便利俱乐部”,这个公司非常聪明,他们凭借着强有力的营销手段,使自己的代理店在全国遍地开花。从“便利”二字我们可以看出来,今后,它将采取那种囊括汽车所有相关商品的强者战略。
不过,“Good One装饰公司”是弱者(普通公司),必须采取弱者的战略。对于弱者来说,在狭窄的领域进行差异化、专门化是最关键的。所以“Good One”装饰公司放弃了综合力方面的竞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轻板材、轻涂装”这一特殊领域。
问题是如何将这种特殊商品的内涵简易明了地传达给顾客。“汽车便利俱乐部”这一命名给人一种囊括所有汽车相关商品的印象,所以我们的判断是:对于“Good One” 装饰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确的表达出自己将全部精力专注于经营一种产品上。
像“轻板材、轻涂装”这样的语言,顾客即使是听到了也不了解它指的是什么东西。在业界,它也被称为“快速喷涂”,可这还是不好懂。我们觉得不如干脆在名字里加上“划痕、凹陷、受伤”等字样。
而且这个市场已经成熟,所以我们预测在这种时候,速度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情。为了让消费者感受到快捷迅速,可以再加上“110”等文字。于是我们决定叫它“受伤汽车的110”。
听上去非常土气的一个名字。商标是一只打扮成警官模样的小狗。商标是请一位当设计师的朋友设计的,只花了3万日元。
虽然俗里俗气的,可是顾客的反应相当热烈。
后来,这家连锁店在一年之内,分店数由30家发展到了超过100家。越来越多的商家请求加盟,有的甚至说:“那怕只把你们的招牌借给我们也行啊。”
怎么做才能有效的命名呢?
解释如何命名并不是这本书的主旨,所以我也就不多说了。为了让大家都能做到有效命名,我下面举出几个重要的步骤。1。你想让顾客在听到名字时有什么样的印象?把它具体地写下来。同时,添加一些表达视觉、声音、感情的单词。2。要明确命名的目的。比如说想让通过电话号码被检索到;想让顾客直观了解所售商品。
3。一边进行上述的思考,一边把想到的单词全写下来。这些是关键词。用○将重要的关键词都圈起来。在关键词之间进行组合。
4。从上一步的关键词组合中找出命名的候补项。然后以下列观点进行校正。
能直观理解吗?
能接受吗?
合乎目标吗?
是大众熟知的语言吗?
顺口吗?
能留在记忆中吗?(听一遍就忘了?还是很想和别人提起?)
能很容易浮现出记忆的画面吗?
5。锁定候补命名之后,先搁置一晚。(在此期间,命名就会成熟)
6。要用直觉去感受自己是否很满意。
最好的方法是拿起听筒,将名字填满○○○○○,然后尝试着说:
“你好,感谢您打来电话。我是○○○○○公司的田中。”
如果你感觉很得体的话,那么这个就是能让商品畅销的名字了*2。
第三篇 经营并非难事,为什么大家却没有成功?第1节 顾客排长队的公司的秘诀
正如商品分为上升电梯和下降电梯两种,顾客也同样分为两种。所谓“下降电梯”的顾客就是那些不磨破了嘴皮子进行说服就决不会购买的顾客;就是那些为价格而心动的浮燥的顾客。与之相反,那些“上升电梯”的顾客,只要向他简单介绍完商品后,他就会痛快地说“请卖给我吧。”而且他自己还会充当义务推销员,向熟人推荐这种商品。
许多公司赚不到钱,就是因为它在和“乘着下降电梯”的顾客打交道。这是一项颇费钱财的浩大工程。每天都要抱着脑袋想“今天怎么才能找到顾客呢?”相反,如果聚集起一群“上升电梯”的顾客的话,等你走到公司时,队伍已经排得好长了。接下来的工作只要接受定单就OK了。
简单地说,下面就是让顾客排起长队的秘诀。
挑选顾客的公司才能被顾客挑选
不挑选顾客的公司,顾客也不会挑选它。
你也许会觉得这真是废话。
那我就举个实例来吧。前面说到L house(长野县茅野市),就是一个顾客排长队的工程公司。在住宅建筑业中,对顾客进行“早磕头晚烧香”式的市场推销是非常正常的,可是L house却是既不磕头也不烧香。
为什么不刻意经营,也能顾客盈门?
在独立之初,它在当地的地方性刊物上刊登了一条小小的广告,说要免费发放名为“注意!在盖每坪30万以下低成本住宅之前,请先读一下!”的小册子。看到这个广告后,正在谈30万/坪建筑住宅合同的人坐不住了。为什么呢?如果不读这个小册子就签了约,也许会吃亏的啊。
之后,顾客的反应简直让别的工程公司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对索取资料的顾客,推销员在电话里这样应对。
“想请你们送给我一本小册子。”
“对不起了,已经印好的50本已经全部送出去了。再等三周才能再送给你。”
“啊?没有办法了吗?“
“在事务所还剩一本留着公司自用。如果您来事务所的话,我可以为您复印。”
“我明白了。我现在马上去取。”
“我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可以呀,请说。”
“为什么你想读这本小册子呢?”
“我马上就要签约了,我想在签之前读一下。”
在大多数工程公司企图追到每一位顾客的时候,L house把目标锁定在想买低成本住宅的顾客身上。何止是低成本住宅,甚至具体到标明了“每坪30万”的金额。
顾客目标如此明确,当然会成为被顾客所选的公司了。
想想理由其实很简单。比如试着在路边做一下促销经营。
“有三岁以下孩子的妈妈们,告诉你们一个让您受益的好消息!”这样的表达会有什么效果呢?符合这个条件的妈妈们会想“正在说与我有关的事情呢”,然后会回头去看。
换一种做法呢?如果说“诸位,诸位,有好消息”,又会怎么样呢?它会让人觉得被缠着兜售,从而对之置若罔闻。
说到差距在哪儿,前者让人觉得是在说“自己”的事情,而与之相反,后者让人产生一种与“已”无关的感觉。也说是说,如果不明确设定顾客目标的话,就无法和顾客建立起感情的联系。当然也不会让顾客产生“这个公司和自己好接近啊”这样的认同意识。
为了让您的公司和顾客之间紧系一条感情的纽带并与之溶为一体,我主要从下面三点来探讨选择理想顾客的方法。
1。无需说服就购买你商品的理想顾客是谁?
2。想要降低获得顾客的成本,该怎么做?
3。有影响力且能带来更多买家的顾客是谁?
让我按顺序来介绍。
第三篇 经营并非难事,为什么大家却没有成功?第2节 MBA的目标客户设定误区
如果有人很聪明,又苦读过教科书,他就会向人提出下面的疑问。
“贵公司的客户target(目标)是哪些人呢?”
只要是以这种方式提出问题,讨论显然根本就无法向前推进。
他得到的答案大多像下面这样含含糊糊的。
“哦?target(目标)?嗯……所有的人吧。”
那样的提问只能得来这样的回答,就像是巴甫洛夫的小狗似的,回答只是出于条件反射。
没有读过教科书的普通员工突然之间听到“客户target(目标)”,往往会产生反感。不要忘了,当你说“target(目标)”之类的术语时,员工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顾客又不是靶子”的感觉(注:英语中target有靶子之义)。面对顾客的人与制定战略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而没有共通的感情立场就无法对话。要想在公司内找到制定战略所必需的信息,就要使用大家都懂的语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创意。
所以要像下面这样提问:
“哪种类型的客户是你绝对不想与之打交道的?”
这样就不会错了,他一定会把不想打交道的客人明确出来。
将不想交往的客人和想交往的客人明确区分开,只和想交往的客人做生意。
其实,和不想打交道的顾客做生意会使利润率降低。因为20%顾客带来80%利润的80/20法则同样也适用于不让人喜欢的顾客。也就是说,20%的问题顾客会给你带来80%的麻烦。除去这80%的麻烦事,就能把节省下来的能量用在模范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