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贬低型。这个类型很常见,当一个孩子取得了成绩,这些家长在第一时间往往不是 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而是吹毛求疵地为孩子的进步挑刺,甚至贬低孩子的进步,伤害孩子 的自尊心。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和主见。
四、抹煞型。孩子总是常常犯错误的,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从不在错误本身上 去教育孩子,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孩子过去的一切,甚至孩子 的成绩,并批评责骂孩子。这样长大的孩子一般来说都会很消极、悲观。
生活实例
一个叫夏斐的小女孩,聪明文静,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在学校是班长。她的妈妈和丈夫离异 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夏斐身上,尽力为夏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夏 斐的妈妈是很爱她的,但是她也是一个粗暴的母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甚至到了苛刻 的程度,孩子做功课的速度慢了一点,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和小朋友出去玩的时间久了一点 都会招来一顿暴打,所以小夏斐的身上常常伤痕累累。
在某年的12月里,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试题特别难,所有功课都及格的全班只有13个同学 。夏斐的语文79分、算术82分应该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妈妈却因为孩子的分数没有到90 分而愤怒异常,她动用了巴掌、拳头以及竹棍、木板等东西来“教训”孩子,在这持续了一 个小时的暴打中,一块木头砸中了夏斐的头部,一个孩子就这样被自己的母亲亲手打死。
像夏斐妈妈这样的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简单粗暴,任何事情不问原因,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心, 碰到孩子有过失时一顿责打了事,对孩子教育缺少耐心,对孩子过分束缚,会让孩子变得 消极顺从、缺少主见,严重的甚至会有强迫性人格。
实例TIPS
放下对孩子的束缚
放下架子。家长的人生经验固然比孩子更丰富,但是家长的经验教训只适应当时 的社会和时代,世界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家长不能总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判断现 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变,孩子才是引领未来的主角。所以要平等,你首先要放下架子 ,承认自己的经验也有可能和时代脱节,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如果说家长 的人生经验有用处的话,最大的用处应该体现在考虑问题更全面更周到,而不是总应用旧 的惯用的模式。
第60节: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不做定论。孩子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当他向你倾诉时,你千万不要随意给他下结论 、做评判。任何事情孩子都有能力去自己判断是非功过,家长没有必要在孩子自己想清楚之 前做出定论,何况这种定论常常都不见得是公正的。
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父母不听我的倾诉,我是否也有怒火换个角度想想,我渴望 孩子去这样做,但是孩子愿意这样吗?如果不愿意是为什么 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惰性还是因为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我还不了解这样想一想,就尊重了孩子 ,即使他犯了错误,你也能知道他犯的错误往往不是故意的。
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父亲
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 》》》》
列奥纳多·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父亲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亲是农妇 。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 人风格 已趋成熟。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 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研究自然科学。最终他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 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 、音乐家和发明家。
成长故事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 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 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 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 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 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 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并没有责备儿子 。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 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理论点拨
许多儿童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因素。一位著名的教育 家多 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 作用对教育孩子多么重要。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往往不重视鼓励,更关 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反映出怎样的心 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这种不对症下药的做法,往往是导致 鼓励法失败的原因。
人们往往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就是给孩 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当你鼓励孩 子时,应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他做的某件事进行鼓励, 那么接受鼓励之后,他会干得更好更多。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我们老师应时 刻关注的步骤。没有自信的孩子很容易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 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 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不问青 红皂白地随意训斥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 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第61节: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1)
生活实例
伟哲两岁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对伟哲的爷爷说:“伟哲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 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到家里,爷爷却对伟哲说:“你表现得不错,过去你 在板凳上只能坐一分钟,现在却可以待三分钟了,爷爷很为你骄傲,你要加油。”其实爷 爷心里很清楚,整个幼儿园就伟哲一个人坐不住,老师们都说他表现最差,但是爷爷也 很清楚,伟哲在努力。
那天晚上,伟哲高兴地为爷爷和老师分别画了一幅画,因为他们都表扬了自己,爷爷把画贴 在了墙上。爷爷发现伟哲一高兴就会画画,于是他把伟哲所有的画都看得像个宝贝,每个第 一 次去伟哲家的人都会吓一跳,因为伟哲的爷爷把伟哲的作品贴满了所有的墙,那些作品也都 还很稚嫩,有的甚至看不出来画的是什么。但是伟哲的爷爷深感骄傲,他对所有的人说,这 些都是自己的孙子很认真画的。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爷爷还让伟哲给客人介绍自己 的画,于是伟哲踩着沙发或是桌子指着画给客人们介绍这个是坦克,这个是小白兔……
一放学回到家里,伟哲就练习画画,他已经爱上了画画,原来三分钟都坐不住的他每天都不 用爷爷督促就自己练习,还获得了少儿书画比赛的优秀奖。
伟哲上小学了,爷爷去参加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伟哲是排第 49名。他是不是有点笨”爷爷却对伟哲说:“你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 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你画画比他强,所以你不比他笨,你一定可以的。”伟 哲很开心,开始很努力地学习数学。
伟哲高中毕业的时候,收到了美术大学的录取通知,爷爷高兴得跳了起来,伟哲却哭了,他 知道自己本来是一个有多动症的笨孩子,老师当年很嫌弃自己,但是是爷爷一直把自己当 成了宝贝,所以自己才坚持下来。
伟哲有一位伟大的爷爷,十几年如一日地鼓励孩子。鼓励是一种无穷的力量,能激励胜利者 昂扬的斗志,安抚失败者受伤的心灵,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实例TIPS
鼓励一定要明确。家长对孩子进行鼓励时,不要笼统地说“你很棒”或“你真行”之类的 话,而应该对他的行为有明确的激励作用,好在什么地方要孩子清楚地指出来。
鼓励强调过程,不强调结果。一句“好棒啊”或“好漂亮呀”的话,丝毫没有点出孩子努 力的过程,若能换句话,例如:“全部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啊,真厉害!”不但肯定了孩子的 努力过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也会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鼓励应侧重于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有些父母不明白为什么不要总是用“好”、“乖”来 表扬孩子的性格进行鼓励,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会从不同的方面体会父母的夸奖。“ 你这样做很好,你如果改掉这个毛病会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对事不对人更能鼓励孩子。
鼓励要及时。父母如果喜欢孩子的某种态度和行为,那就要及时鼓励,鼓励得越及时效果 就越好。
鼓励要真实。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他做得很好,而他知道这不是真的,父母的可信度就打 了折扣。以后即使是真诚的鼓励也会让孩子怀疑。
鼓励要具体。通过具体的正面反馈让孩子知道以后该怎么做。这也可促进其自觉性和改进 。例如,孩子正在作画,父母可以说:“你用灰色来描绘天空挺恰当的,这使得古堡显得更 神秘。”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
泊桑的家长
关于莫泊桑 》》》》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几百部中 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 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 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独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 均有独到之处,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 的天才”;托尔斯泰认为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能获得成功的 重要原因之一是“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 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第62节: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2)
成长故事
莫泊桑的家庭不和睦,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父亲是一个商人,而母亲却是一个书香门 第的大家闺秀。可怜的莫泊桑出生后不久,他的父母便分居了。莫泊桑跟着母亲生活,住 在海边的一座别墅里。幼年的莫泊桑还体会不到家庭不幸的痛苦,整日无忧无虑,聪明又 活泼,母亲看在眼里,非常欣慰。
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她亲自教他读拉丁文,启发和鼓励他写诗 。但是,她常常看着儿子出神地想,仅仅靠自己教育儿子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儿子成才,必 须给他找一个好老师,以该弥补他没有给儿子一个幸福家庭的愧疚。
于是,母亲开始到处打听,给儿子寻找一个好老师。莫泊桑的舅舅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和 当时的大文豪福楼拜曾是好朋友。由于这层关系,莫泊桑的母亲也和福楼拜比较熟。他有一 天忽然想,如果让福楼拜来做儿子的老师该多好啊!但是,他哪能轻易就给一个普通孩子做 老 师呢母亲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决心尽最大努力,争取让福楼拜教导儿子。于是,她开始加 紧指导儿子学习,培养他对文学更深的爱好。她不失时机地鼓励儿子多写东西,而儿子 一旦写了,她就仔细地保存下来,哪怕有时只是一些散乱的片断,因为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 拿给福楼拜看,得到他的指点。莫泊桑看到母亲如此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不好意思 写一些敷衍了事的诗歌或文章给母亲留着——那样实在太丢脸了!因此,他常常独自在房间 里苦苦思索,或者去海边散步寻找灵感,或者读一些大家的作品充实自己。就这样,他的写 作进步越来越大。
找到福楼拜做老师之前,母亲为儿子找的老师叫布耶,也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人物,并且,他 和福楼拜也是好朋友。莫泊桑母亲的一番苦心,老师布耶时常看在眼里,非常为之感动。他 有 一次正好要去拜访福楼拜,想到莫泊桑母亲的心愿,他就带上了孩子一起去。临行前,母亲 把莫 泊桑的作品挑出一些让他们带上,希望得到大师的指点。果然,到了福楼拜家以后,福 楼拜 很认真地看了这些诗作,和他们一起分析,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他还爽快地答 应收莫泊桑做自己的学生。
莫泊桑欢快地跑回家,兴奋地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母亲一边在胸前划着十字,一边忍不 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是啊,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后来,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点下,莫泊桑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
理论点拨
遇到好老师不仅仅靠运气,有时候还需要像福楼拜的母亲那样努力争取。如今教育孩子,主 要是依靠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协调和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读 书就撒手不管不顾的做法,实在是很落后、很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很多父母非常 重视为孩子选择老师,比如让孩子去重点学校,有时候甚至想尽一切办法,花再多钱也不心 疼。这种心情,和莫泊桑的母亲如出一辙。但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还需要 有冷静理智的眼光,不是仅仅追求“重点”那么简单!结合孩子自己的特点,为他选择合适 的老 师和环境,才是明智之举。
现在有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请家教,这就更要慎重了。建议家 长朋友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基本的分析,考虑是否需要一个合适的家教。当学校的教育不 能完全满足孩子或是孩 子明显不适应学校教育的时候,家教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若是孩子在学校已经可以学得很好 ,家教则没有必要。如果为孩子选择了家教,就更要注意,家教是单独为一个孩子服务 的,这个老师的性格、风格一定要和你的孩子比较匹配。目前,绝大多数家教老师都提 供试讲课程,这时一方面你要看看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有清晰的教学计划,语言感染 力和亲和力如何,教学经验、气质、性格等方面如何;另一方面要多和孩子沟通,听听他喜 欢什么授课方式,试讲时是否喜欢这个老师等。如果孩子明确提出不喜欢这位老师的 合理理由,最好不要勉强他。否则,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第63节:不要抹杀孩子自由的天性(1)
生活实例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一位叫吴铜江的孩子,在7个月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脚严重变形,从 他记事起就没怎么出过家门。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亲背着小吴找过附近的几所小学,都被学校拒绝了,理由是孩子残疾 学 校难以照顾。焦急的父亲背着孩子四处寻找学校,临到开学的一天再次来到一个学校的时候 校长还是一口回绝。恰巧那个时候,校长身边一位年轻的朱老师对小吴说:“只要你能走 着进学校,我就收你做学生。”生性好强的吴铜江当即表示:“我一定会自己走进学校。”
小吴在家待了七年,从未出门,更别说走路了。但从学校回来后,小吴找来两根棍子硬是练 起了走路。开学那天下着小雨,小吴为了读书,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学校走去,自己都不知道 摔了多少跤。快到校门口的时候,小吴远远地看见朱老师正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她微笑 着鼓励小吴,小吴在老师的注视中高兴的也是艰难的向校门前进。就在快到校门的时候,小 吴又摔倒了,他挣扎着爬了起来,满脸是血,这时朱老师背起小吴走进了教室,血水、 泥水弄脏了朱老师的连衣裙,她却打来一盆清水给小吴擦洗。
朱老师收下了这个特殊的孩子做学生,每天她都在校门口迎送小吴,背他上厕所,还嘱 咐同学们帮助小吴,直到后来小吴因故转学离开。是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改变了一个残疾孩 子的命运,也让他感受到了爱,老师用他的行动保护了他作为一个残疾孩子的尊严。
如今事业有成的小吴依然记得那个善良的老师,“走上社会后,我看到很多残疾人因残疾 而没能上学,因此特别感谢、特别怀念朱老师。如果没有朱老师,我这辈子可能就是文盲, 更不可能成为公司的高层。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是我最大的幸运”。
实例TIPS
好教师的标准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好的老师除了精于学科,还会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具备人格魅力。优秀的教师还会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让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