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历史走了一次轮回,中央帝国再次崛起,而且狭无边之威势,君临天下。

    而匈奴的精气神,已经尽丧。

    不仅仅牧马和下层的奴隶在供奉和敬拜着汉朝神骑、汉朝皇帝。

    即使是高层的贵族,也会有事没事拜一拜,祷告一二。

    部族之间,打着‘汉朝打过来,我就投降’的想法的人,如同过江之鲫。

    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人哪来的勇气和意志与汉军主力对决?

    “可恨!可恨!可恨!”亦石握紧了拳头,指甲嵌入肉里,抠的鲜血直流。

    疼痛让亦石清醒了过来,他知道现在自己与自己的部族和军队,都已经踏在悬崖边上。

    假如不能拿出对策来,那么,很可能今天以后,匈奴右谷蠡王和他的本部,就将不复存在!

    但,亦石举目四望。

    内心满满的俱是绝望。

    须卜氏族跑了,兰氏的万骑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瓯脱人虽然勉勉强强组织了起来,但亦石相信,一旦汉朝人开始攻击,那么瓯脱人肯定要崩溃。

    也就是他的本部万骑,还能稍微像一点点样子。

    但,这其实只是萨满们安抚的结果。

    一旦汉朝神骑出动,而先前用的法子没有效果。

    那么,整个部族立刻就会崩溃!

    但汉军可不会给亦石思考和考虑的时间,随着中军的将旗挥舞,一个个旗令被传达到了细柳营各部司马。

    刹那间,万马奔腾,如同洪水,席卷天地。(未完待续。)

第一千两百九十七节 帝国的毁灭(6)

    “汉朝人进攻了!”当汉军骑兵出击时,匈奴人立刻就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声。

    亦石也站直了身体,看向了汉军骑兵的来犯方向。

    只见,从汉军中军的两翼,各自分出了一支大约五百左右的骑兵,沿着崎岖的山陵,展开一个雁形,扑向己方。

    这是骑兵作战的教科书式的试探。

    也是一种两军交战的礼仪。

    这是对手在告诉自己:来比比?

    若在七年前,匈奴人肯定会毫不畏惧,并且果断的接受任何挑战。

    但现在……

    亦石只能苦笑着下令:“派人告诉兰翊野,这两股汉军他去对付!”

    用一个万骑来对付汉军的试探?

    这确实很夸张。

    但,却是如今匈奴人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在正面,那支可怕的汉朝神骑,已经在缓缓逼近了。

    此刻的汉匈战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地域。

    它从沮阳城下一直延伸了数十里,一直抵达匈奴人在直道附近的一个营地,而且战场的宽度也很大,最狭窄的地方,估计也有七八里宽。

    这也很正常。

    匈奴人曾经拥有三万骑兵和上万的牧民、奴隶。

    这些人需要生活空间,也需要活动的场所。

    同样的道理,汉军的士兵,也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来展开自己的队形。

    但,如此广阔的战场上,汉军的胸甲集群,就像烈日一般,吸引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们是如此的高调。

    高高挺立的头樱,明亮如镜的甲胄,长而锋利的骑枪,每一样东西,都仿佛沾染着魔力,让人恐惧、窒息和紧张不安。

    ………………………

    “距敌一百五十步……”在胸甲队列之中,引导全军的骑手高声喊道:“全军进入预备状态!”

    整个集群立刻就更紧凑的聚在一起,甚至有时候,骑手与骑手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

    骑枪全都被拿在了手里,紧紧的握住。

    三菱式的枪头,在阳光下寒光闪烁。

    “距敌一百步!”队率大声提醒着左右的同袍。

    战马的速度,开始慢慢增加,不过三个呼吸,胸甲集群的速度就被加速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在这刹那,他们成为了飓风!

    在下一秒,飞狐军的胸甲士兵们集体从喉咙里喊道:“万胜!”

    然后,整个集群就向闪电一样的扑向了敌人。

    ……………………

    亦石亲眼目睹了汉军胸甲冲锋的那一刹那的场景。

    在他的瞳孔里,倒映出了此刻的胸甲队形。

    他们就像一座大山一般,直愣愣的压向了匈奴的军阵。

    在这刹那,亦石甚至感觉仿佛天都要塌了!

    汉朝神骑的马蹄声,密集、整齐,其声如雷,其势如电。

    与其接触的匈奴骑兵,甚至连抵抗都做不到,就被那些可怕的骑枪直接捅穿了身体。

    “这就是神骑……”亦石喃喃自语起来:“怎么会有如此可怕的骑兵?”

    亦石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折兰人会败的那么惨。

    为什么高阙之战时,那些万骑和部族,见到汉朝神骑就要跑。

    原来……

    汉朝的神骑,竟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

    面对这样的骑兵,这样的对手,亦石很清楚,不要说他或者军臣了。

    就是老上大单于复生,冒顿大单于从黄泉归来,恐怕也会拿这种可怕的骑兵毫无办法!

    神骑,对现在的匈奴来说,确实是神骑!

    因为……

    它是无解的!

    至少,亦石想不到任何办法来击败或者阻止这种可怕的骑兵的攻击!

    想到这里,亦石就有觉悟了。

    事实上,此刻的匈奴,已经全面慌乱了。

    尤其是在前方的骑兵,在胸甲撞了进去后,无数人哭爹喊娘,扔下武器就跑。

    因为在刚刚,他们发现,萨满祭司的法术,对汉朝神骑无用。

    不管是浸泡了胎盘的武器还是抹了月事血的弓箭,对汉朝神骑都造不成任何伤害。

    而他们的溃散,直接导致了整个军队的崩盘。

    看到这样的情况,亦石苦笑一声,脱掉自己的衣服,光着膀子,拿起武器,高声喊道:“我,右谷蠡王亦石,今日将在此战死!勇士们!愿与我赴死者都来!”

    ………………………………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浸染山峦。

    战后的大地,满目苍夷。

    到处都是倒毙的马匹和士兵,整个世界仿佛被烈火炙烤过一般。

    赵蒙骑着战马,小心翼翼的走过一段堆满了尸骸的战场。

    这里是匈奴人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在数个时辰前,大约有一千多名匈奴骑兵在这里负隅顽抗。

    但结果……

    看着地上的残肢断体和那些被整个串成了一团的尸体。

    赵蒙就有些想要反胃。

    “这就是对抗圣天子的下场!”赵蒙对着这些尸体说道。

    他的脑子里,也忍不住回忆起曾经在此地发生过的那一幕。

    这是他和很多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看到大汉胸甲集群的冲击。

    那整体如一,层层叠叠的墙式冲锋,就像飓风,从匈奴的中军正中心撞进去。

    一路所向睥睨,匈奴人的所有抵抗和反抗,都被轻而易举的摧毁。

    长长的骑枪,挑起了一个又一个贵族的脑袋,锋利的马刀,斩碎了一个又一个匈奴士兵的身体。

    不过一千五百骑的胸甲,就直接在交战接触的刹那,从匈奴人的核心军阵中撞开一个大缺口。

    然后,匈奴人就没有然后了。

    他们失去了组织,失去了纪律。

    数不清的人投降,数不清的人逃跑,甚至还有人自相残杀,相互践踏。

    在一天前,还曾经是上谷郡的心腹大患的匈奴右谷蠡王所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找到了!”赵蒙的眼睛从尸骸之中掠过,忽然一个熟悉的铜环映入眼帘,他立刻兴奋的跑过来,拿出腰间的佩刀,将那个脑袋割下来,高高举起:“匈奴右谷蠡王首级在此!”

    虽然,杀死这个贼子的人不是自己。

    但赵蒙依然欢喜无比。

    贼酋已然授首,自己的家园,就可以开始重建了。

    ……………………………………

    “纣曾贵为天子,其死不若匹夫……”

    望着摆在自己面前的数十个头颅,义纵也是轻声叹着,惋惜着。

    这些人头,全部都是匈奴的高级贵族,特别是本部的贵族。

    仅仅是王族的脑袋,就有三颗!

    甚至包括了其四柱之一的右谷蠡王。

    除此之外,什么骨都侯啊渠帅啊的脑袋,多的数不完。

    “传令全军,加紧打扫战场……”义纵下令:“我们还得赶去渔阳赴宴呢!”

    此处,只是一道开胃菜。

    渔阳那边才是正餐!

    匈奴单于……

    只要想到,自己有机会生擒或者斩下这个敌人的脑袋,义纵就兴奋的浑身颤抖。

    …………………………

    今天身体很不舒服~~~~啊啊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两百九十八节 武贵文轻

    长安,人声鼎沸。

    一年一度的考举在即,成千上万的士子,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帝都,追寻自己与家族的梦想和抱负。

    但,今年考举出现了意外情况。

    南方士子在数量上,呈现了压倒性优势。

    北方地区的士子来参考者寥寥无几。

    特别是广大的燕赵代北地区,所有报名的士子加起来,居然不足五十之数。

    诸子百家,纷纷侧目、震惊。

    要知道,燕赵代北,自元德考举以来,就一直是考举士子来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与齐鲁、梁周,并列三甲之中。

    但现在,燕赵代北的年轻人,在整个长安都难觅踪影。

    那些曾经酷爱对酒当歌,慷慨激昂,佩剑执弓的英武大丈夫,全都消失了。

    连太学里也找不到几人。

    “文风乱丧至斯,实乃我辈之耻……”有儒生垂头叹息着,却又悄悄的心里羡慕不已。

    任谁都知道,这些消失了的年轻人去哪里了?

    答案是军队!

    自从匈奴入寇后,大批大批的年轻人,将手里的诗书一丢,拿起刀剑,骑跨战马,就跑回家入伍去了。

    更有公羊派的学生,在长安街头振臂一呼,曰:“今夷狄被寇,桑梓有急,诸君还有心思读书?”

    立刻从者如云,短短半天内,这个家伙就拉起了一支三百人的骑兵,然后回家乡‘抵御外侮’去了。

    至于考举???

    谁不知道,当今天子喜武夫。

    是故,万般皆下品,唯有武勋高!

    民间有童谣传唱: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

    天下闻名的大诗赋家兼当今天子的头号鼓吹手司马相如,也恬不知耻的写诗称赞从军的年轻文人,说什么‘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山,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这种全新的诗歌体裁,让许多人破口大骂,说他败坏文风,其心可诛。

    但实则,却是恨透了司马相如鼓吹的这种武贵文轻,将文人置于武人之下的心态。

    什么一万年来谁著史?

    这岂非就是在用文字告诉天下人——书写历史的,从来都是武人,文人什么的,最多是个记录者!

    而那三千里外觅封侯之语,更是**裸的引诱和蛊惑年轻人都去参军!

    但偏偏,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士大夫官僚阶级,对于现在的局面,都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国家的现实就是——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全部是武臣!

    当朝三公九卿之中,除了晁错和廷尉卿以及少府卿,几乎人人都有从军经历!

    而控制和执行政策的人,也泰半是武臣。

    不管是中上层的官僚,还是基层的亭长、里正、游徼,退伍军人和军官多如牛麻。

    自天子当年以退伍伤残士卒优先录为亭长、里正以来,汉家基层的村亭行政力量,几乎全部被军队控制了。

    而随后,根据这个政策,补充推出的军官退伍政策,更是让军队的力量,牢牢的扎根到了地方基层。

    如今的天下,官僚阶级的构成,已经正在转向由考举士子和退伍军人为主。

    旧有的士大夫阶级和地方豪强的力量,正在消退。

    而在这个局面下,曾经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无奈和无力。

    尤其是那些纯粹靠读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更是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

    年轻人,更喜欢参军!

    入伍是汉室最优秀的人才的第一选择,其次才是读书当官。

    这一次燕赵代北的年轻士子,干脆就用脚投票,告诉了老辈的文人士大夫——假如有选择,我们肯定当兵啊!

    当兵多好!

    与考举一样,同样是靠本事挣地位和权势以及财富。

    而且与考举不同的是,军队里的竞争要少的多!

    因为,穷文富武。

    如今,哪怕是一个泥腿子,佃农,甚至是奴仆,只要他有毅力和恒心以及机缘,就可以拜得名师。

    历次考举也经常出现几个从最底层爬出来的典型。

    而军队就不一样了。

    你想入伍?

    身体素质要过关。

    身高要求最低七尺三寸,体重不得少于两百二十五汉斤,臂展不得低于七尺,然后,还要考校射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技术。

    仅此一条,就可以刷掉很多竞争者。

    然后就是家世和背景了。

    投军入伍,自然是满足了条件,人人都可以。

    但问题是,当大头兵,显然是没前途的,唯有军官,才能出人头地。

    而且,至少得从队率做起。

    而一个泥腿子是不可能一入伍就当队率的。

    唯有那些家资深厚,底蕴充足,家里面养了家兵,可以带兵来投,同时还有关系和人脉的人,才有机会从队率做起。

    特别是现在,国家收紧了对中低级军官的任命。

    哪怕是战争时期,想要一入伍就获得队率以上的任命,也颇为艰难。

    至于在平时——根本就没有可能!

    军队里面的军官,特别是主力军团里的军官,任何一个拿出来,放在外面,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去年冬天,羽林卫和虎贲卫招收材官军官。

    本来只要五十人,结果报名者超过三千……

    整个上林苑人山人海,挤得满满当当,其场面比考举还激烈!

    由此可见,现在的年轻人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过,这也正常。

    这才是中国!

    不用看别的时候,只看天朝鼎立之后的那几十年的变迁,你就会知道,只要引导得当,中国人的喜好,其实完全是可以变化的。

    所以,刘彻也就无视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哀嚎。

    “陛下,这是今年考举的初卷……”汲黯捧着一份崭新的试卷,呈递给刘彻:“请陛下过目……”

    刘彻接过卷子看了看,然后就微微皱起了眉头,问道:“今年的题目,何以要比往年更难?”

    “这是太常以及宗正的意见……”汲黯小心的伺候着,笑着道:“坊间也一直在议论,说:考举,国之大典,为国典才,应该要艰深一些,以方便选出更多的人才来辅佐陛下……”

    “况且,历年来,考举士子,太常也担心恐怕没有地方安置……”

    “哦……”刘彻拿着卷子,冷笑一声。

    这些士大夫还真是记吃不记打!

    “人才是练出来的,磨砺出来的!”刘彻将那张卷子揉成一团,丢在地上,道:“管夷吾,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大贤,孔仲尼,也非是出生就知道周礼!”

    “今年的卷子,太常就不必负责了,卿带人去做罢……”刘彻淡淡的吩咐道。

    汲黯听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

    他知道,天子已然动怒了,太常恐怕要吃挂落了。

    刘彻却是负着手,走到墙壁前,望着那副巨大的地图,冷笑道:“至于安置?”

    “天下这么大,还怕没有地方安置吗?”

    单单是今日的大汉帝国,就已经拥有六十九郡,三个藩国,幅员万里的广阔领土。

    未来,更是可能会地跨两洋,幅员以十万里计算。

    区区每年几千个官员的位置,在以前,刘彻还会头疼。

    但现在不会了。

    只要打赢这一仗,大汉帝国就将彻底挣脱匈奴人的钳制。

    从此海阔天空任鸟飞。

    旁的不说,军臣败了这一仗,幕南地区他是舍得也要放弃,不舍得也得放弃!

    历史将提前将近四十年,让幕南无王庭变成现实。

    幕南地区虽然不适合耕作,但是,富饶的牧场和广阔的草原,却是足以发展出数十个类似楼烦那样的定居点。

    而要将这一计划变成现实,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需要大量的年轻的技术官僚来指导和监督。

    更不提未来的河西走廊以及西域,还有广阔的印度次大陆。

    需要的官吏,何止数千?

    当然,前提条件是,汉军能够打赢这很可能是发生在长城境内的最后一战!

    想到这里,刘彻就问道:“前线可有消息传回来?”

    “回禀陛下,暂时还没有……”汲黯说道:“臣这里只有三日前,车骑将军抵达上谷郡后发回来的报告,以及渔阳郡守李广和安东都督薄世发回来的急报……”

    “派人去催一下……”刘彻闭着眼睛吩咐道。

    义纵的速度,已经很快很快了。

    他提前了好几天,抵达上谷郡。

    但是,渔阳方面吃紧,也让他有些紧张。

    毕竟,渔阳方面,除了护濊军和一部分楼船水手外,剩下的全部是郡兵。

    郡兵就意味着训练、装备和战斗力全都不如野战部队。

    毕竟,郡兵要负责的只是维持地方秩序和防御,他们并没有什么野战能力。

    能不能守住防线,这无疑是一个对李广和薄世的考验!

    至于护濊军和楼船水手?

    刘彻也没有怎么指望他们能够发挥奇迹,毕竟,这两者都是千里舟船劳顿,驰援的燕蓟。

    就是后世的军人,即使是乘坐着两栖登陆舰登陆,在登陆后,都会有所不适应。

    至于如今的舟船情况,这一路颠簸下来,刘彻估计,护濊军的战斗力只能剩下不到三成了。

    想要恢复到其全盛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