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1].03-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作家知道,自己能从农场回来多亏了范业;就连女儿的进步也多亏了他,他从心里感激他。 
  毕竟一同放过牛,毕竟是战友,也毕竟是亲家,放下电话的胡作家感情丰富地想着。 
  胡作家回来没多久,女儿改姓的事,还有断绝父女关系的事,他都知道了。他知道这些事情后,最初显得很激动,在屋里一圈圈地走。小金小心地看着他,然后就替女儿解释着:孩子小,不懂事,怕影响了自己的前程。老胡啊,你要是心里难受就摔点东西吧,拣那不值钱的摔。 
  胡作家没摔,也没砸,他走了几圈后就停下了。他冷静了下来,孩子为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所做的一切,他理解。做父亲的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往火坑里跳呢?由此,他又想到女儿这么多年的不容易,一个女孩,孤身在部队基层奋斗,自己没帮上孩子,还差点连累了她。这么一想,就觉得对不住女儿了。于是,他开始撕心裂肺地思念起女儿。接下来,他给女儿写了信,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 
  可女儿似乎并不思念他,也没有马上回来。过了些日子,来了一封信。信也写得很冷静,收信人仍是母亲小金。女儿在信里和母亲先说了一些家长里短,最后才提到父亲,她在信里说:请转告父亲,回来就好。以后就别写了,多注意身体。落款的时候没写名字,只写了“女儿”两个字。 
  老胡看了女儿的信很失望,也很落寞。小金就说:老胡,慢慢来吧。女儿还没转过弯来,她拉不开脸,慢慢就会好的。 
  老胡是不会计较女儿的冷与热的。倒是女儿仍在计较着他,虽然他现在不是右派了,可毕竟曾经是过。如果这时承认了父亲,和父亲恢复了关系,在她干部的履历表上就会写上父亲的职务,还有曾经受过的处分等内容。况且,这么快就让她从心里到精神上接受父亲,她很难做到。 
  老胡对女儿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热情洋溢地写信、寄信。信不再被退回来,但女儿的回信异常冷静,仍只给母亲写信,捎带着说上一两句问候父亲的话。 
  那些日子里,老胡异常苦闷。 
   
  十一 
   
  昔日的小岳,已经是军区歌舞团的团长了。她很忙碌,走起路来脚步匆匆,目不斜视。小金偶尔碰到小岳,也都是主动向小岳打招呼,她才把目光飘移过来,然后惊呼道:亲家母呀,咋老长时间见不到了。啥时候有空,去家里坐坐。 
  小金脸上是笑着的,心里却想:你和老范都那么忙,哪有工夫陪我们呀。 
  俩人站在空地上,说上几句客套话,小岳就很团长式地走了,留给小金一个背影。小金心里阴晴雨雪地回到家里,冲老胡感叹:你瞅瞅人家小岳,如今都是团长了,忙得跟什么似的;我呢,当初转业去了工会,现在还是在工会,快退休了,才是个股级待遇。 
  老胡从书上抬起头,费力地说:人家是人家,咱们是咱们。 
  老胡从农场回来后,果然很少写东西了。他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家里看书,把毛泽东当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找出来,看了好几遍。然后就站在窗前,望着草青草黄的世界,长时间地思考。 
  平平淡淡的日子过得很快。先是范幸福和金怡有了孩子;转眼孩子会走,又会跑了。孩子是男孩,叫范小金,调皮又聪明。一家三口,每年都会从部队回来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自然是先去范副司令家。范副司令的车把一家人从车站接回来,安顿好后,他们才到老胡这里坐一坐。老胡很喜欢自己的外孙,把小家伙抱在怀里又亲又叫的,然后他就问孙子:告诉姥爷,你叫什么? 
  孩子清楚地说:范小金。 
  老胡听了,心里就动一动。心想:孩子该叫范小胡才对啊。在这之前,小金看出了老胡的落寞,曾对他说:要不,我给女儿写信,让她把姓再改过来。 
  老胡想想说:改个名字怪麻烦的,别难为孩子了。叫啥不一样呢,不就是个名字嘛。 
  说是这么说,但老胡的心里仍沉沉的,像压了厚厚的云。 
  如今的女儿进了家门,跟客人似的,很拘谨的样了。一双目光也不和他对视,躲躲藏藏的。老胡就想:女儿还生分呢。他的心就疼了一下,又疼了一下。 
  一家三口人来礼节性地坐一坐,拿来一些当地的土特产,然后就客气地告辞了。 
  老胡见女儿、女婿真的要走,就恋恋不舍地抱起范小金说:小金哪,跟姥爷姥姥再玩会儿吧,姥爷喜欢你。 
  范小金直言不讳地说:爷爷家的房子大,我要去爷爷家。 
  老胡就把范小金放下了,冲他们挥挥手。等一家三口的背影消失了,才发觉脸上一片湿湿的。 
  老胡和小金面对着又空下来的家,呆呆地望着。小金毕竟是女人,泪水多,她一边抹眼泪,一边说:老胡哇,别伤心,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老胡挥着手,像赶什么东西似的说:我不难过,难过啥啊?说话的时候,眼睛又一次湿了起来。 
  女儿是女儿,女婿是女婿,胡作家不计较这些。不住在这里,就住在那里,住哪儿都一样,谁让人家范副司令住的是小楼呢。那里宽敞,也舒服,只要孩子们高兴,怎么着都行。可他实在忍不住想外孙时,就给老范家打电话。电话有时是老范接的,老范就朗声说:胡哇,咱们一个院住着,还打啥电话?就这么几步路,过来吧,咱哥儿俩整几杯。 
  老胡就说:年纪大了,整不动了,就是想听听外孙的声音。 
  老范楼上楼下地喊着孙子,让他来接姥爷的电话。最后,不知是谁强行把范小金拽到电话旁,孩子显得很不耐烦,叫了声“姥爷”,还没说上一句话,就又疯跑去了。老胡就冲电话里说:这小东西! 
  接下来,又和老范扯了几句,电话就挂上了。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范幸福他们休完假就回部队了。他们一走,两家就都空了。接着,又剩下长长的思念和牵挂。老胡又开始给女儿写信,说父女关系,说自己早就理解了女儿。女儿仍偶尔有信来,仍寄给母亲小金;对父亲的问候也是三言两语。女儿一直不愿意和父亲沟通,仿佛有着深仇大恨似的。每次女儿来信,都弄得老胡心里很郁闷。 
  老胡有时也能和老范不期而遇。每次碰到范副司令,他身边都有许多人,前呼后拥,匆匆忙忙的。他隔着人群冲老胡挥手,然后“胡哇胡哇”地喊上两声,算是打过招呼了。老胡这时会停下脚步,恭敬地望着首长一行匆匆离去。 
  老胡几年没登过范副司令的家门,不是因为外孙,他都没主动给他家打过电话。虽然他在内心里感激老范,没有老范的相助,自己和女儿也不会有今天。但感激归感激,随着老范的官当得越大,老胡心里的那堵墙就越厚。他自己也说不清怎么就有了那堵墙,看不见、摸不着。想外孙想得忍不住了,就拿起电话想和老范聊一聊小家伙,可几次拿起电话后,又放下了。 
  晚上有时睡不着觉,老胡会想起从前的日子——放牛,行军打仗,战地采访。想到这些,老胡就湿了一双眼睛,他怀念那些逝去的美好岁月。 
  他想念着老范的时候,老范也在想着他。 
  一个周末,范副司令给老胡打来电话,邀请老胡在周末时陪他出去转一转。老胡本想推托,况且他现在也没有转一转的心情,但考虑到横在俩人之间的“墙”,他还是犹豫着答应了。他从内心想拆掉这堵墙,让俩人重回到以前的岁月。 
  老范这两年不打猎了,也没有猎物可打了。他最近又迷上了钓鱼。 
  范副司令一行,乘两辆车出了城。前面是开道的车,车里坐着秘书、警卫员等人,他和老胡坐在专车里,很快就来到了一个池塘前。 
  那里已经有党政军的领导恭候着。握手后,范副司令隆重地把老胡介绍给众人,最后又补充了一句:我们可是亲家哟。 
  众人上前和老胡热情地握手,嘘寒问暖,接下来就是钓鱼。钓鱼的时候,众领导仍不离范副司令左右。他们为范副司令钓上的每一条鱼欢呼,也为脱钩的鱼而惋惜,一干人惊惊乍乍,情绪也是跌宕起伏。 
  老胡想和范副司令说说话的幻想也成了泡影。他隔着众人望着范副司令,觉得陌生又遥远。他想:这大概就是和范副司令之间的那堵墙吧。这么一想,心里就没滋没味的。 
  回来的路上,夕阳西下。俩人坐在车上,范副司令拍着大腿说:胡哇,你看你多好。我是身不由己呀,想钓个鱼都不得清静。 
  老胡似乎找到了和范副司令沟通的契机,想冲他说点什么,侧过头,却发现范副司令已经睡着了,还打起酣。他的心境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范副司令再邀他时,他就找出各种理由婉拒。他知道,范副司令是诚心实意的,而自己的推托也是真心真意的。 
   
  十二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又是几年。 
  范小金上小学那一年,范幸福和金怡双双转业了。他们一家三口回到了这个城市,那时他们还没有自己的住房,就住在范副司令家里。 
  这些年,一家人每次回来都住在那里。偶尔回到老胡家也只是吃顿饭。吃饭的气氛总是很压抑,老胡就努力着想把气氛弄得热烈一点儿,说金怡小时候的一些事。金怡不搭腔,埋着头,完成任务似的吃饭。吃完饭,金怡望一眼范幸福,范幸福也看一眼金怡,不知谁先说了一声:咱们走吧。 
  于是,一家三口在老胡和小金殷切的目光中,走了。这么一来一往的,老胡的心里就会难过好几天,然后背着手在屋里转来转去。这个房间看看,那个房间瞅瞅,冲小金说:咱们家有那么小吗?就住不下女儿和外孙了? 
  小金理解老胡的心情,她心里也不好受,觉得女儿这么做有些过分了。自从结婚到现在,就没在家里住过一回,哪怕是有一回呢,她心里也能好受一些。小金就找了个机会,把女儿从范副司令家叫了回来,关起门,母女俩谈了一次。 
  母亲面对的是女儿,说话也不用顾忌什么,她说:你在这个家里生活了十几年才离开,难道对这个家就一点感情也没有?是谁对不住你了,你爸当年是当了右派,但你说改名也就改了,说不理你爸就不理你爸,你以为他心里好受吗? 
  金怡低着头,不说话。 
  母亲又说:你爸早就不是右派了,他都平反好几年了,你干吗还这么对待他? 
  金怡抬起头,眼里含了泪:妈,你别说了,我啥也不为,就是心里转不过弯来。 
  最后,女儿是哭着跑出了家。母亲叹口气,老胡对小金说:算了,算了,让时间告诉她一切吧。 
  外孙上初中那年,范幸福当上了公司的总经理,金怡在一家电信公司上班。一家人仍住在范副司令家里。 
  也就是外孙上初中那年,范副司令离休了,老胡也离休了。离休那年,范副司令享受中将待遇,老胡是文职副军级,俩人差着好几个台阶。 
  一天,金怡神情落寞,脸色灰暗地回来了。对女儿的突然而至,老胡和小金都有些喜出望外,热情得有些夸张。女儿坐在那里,失魂落魄地说;你们别忙了,我就是告诉你们,我今天离婚了。 
  离婚?这条消息对老胡和小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们张口结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以为是在梦中。 
  女儿突然给两位老人跪下了:爸、妈,女儿以前对不住你们,都怪我不懂事,请你们原谅我吧。 
  孩子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当父母的还有啥说的,当下母亲就抱住了女儿。离婚就是离婚了,再问为什么,怎么离的?已经不重要了。母女俩似久别重逢般地拥在一起,老胡也在一旁湿了眼睛。 
  金怡站起来,冲老胡深鞠一躬,泪流满面地说:爸,这么多年,我最对不住的是您。我把姓改了,还和您划清了界限,都是我不好。爸,您骂我吧。 
  老胡听了女儿的话,拥住女儿泪雨滂沱。他们就这么一个女儿,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她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这些年来,女儿的做法是有些过分,他伤心,但他能理解女儿。此时,女儿这么一说,他心里所有的伤心和抱怨都烟消云散,心里又只剩下女儿了。 
  以后,女儿就住回到了家里。 
  女儿后来又想把姓改回来,遭到了父亲的反对。老胡说:闺女,叫金怡也一样。你本来就是我们的孩子,改来改去的多麻烦,别人叫着也不顺口。只要你心里承认我这个爸,我就高兴。 
  老胡哭了,一家人都哭了。 
  老胡弄不明白,怎么老了,反而变得脆弱了,动不动就跟个女人似的哭哭啼啼。 
  后来,他才知道范幸福和女儿离婚后,去了南方。那时候的南方似乎是花花世界,梦一样诱惑着他。范幸福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离了婚,义无反顾地去了南方。 
  老胡还知道,老范是不同意范幸福离婚的。他把范幸福关在屋子里,骂了,也用皮带抽了,但一切无济于事。最后,范幸福干脆就不回家了,一扭头去了南方。老范英雄了一生,而晚年时对儿子,却无能为力,英雄气短。 
  孩子离婚不久,老范和小岳双双来到老胡家,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老范一进门就朗声说:胡哇,金哪,对不住你们了啊。我那个败家子,他临阵脱逃了,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啥都不用说了,说啥也没用了。老范的登门,让老胡和小金乱了方寸。他们一边招待着老范和小岳,一边感叹岁月。回忆过去的时候,几个人的眼里就都有了泪水,动了感情。最后,老范挥挥手,总结似的说:不说了,不说了,现在说啥都没用了。 
  话锋一转,他们的话题就落在范小金的身上。孩子已经上中学了,从目前看孩子是听话的,学习也好,将来考个名牌大学是没问题的。 
  老胡曾经想过,女儿离了婚,范幸福又去了南方,外孙应该过来和母亲在一起。自己退休了,无事可干,孩子就成了老人的盼头。他是这么想的,没想到老范一张嘴,就把他的想法给否定了。老范声音洪亮地说:胡哇,年轻人的事咱们就别跟着瞎操心了,咱们的感情比亲家还亲,啥也别说了。咱们的孙子,是咱们共同的,跟谁都一样。他在我那里习惯了,就别让孩子搬来搬去的。等他长大了,说不定又飞了。就这样吧,你也别老脑筋了,孩子跟谁不是跟呢,就让他还住我那儿吧。你说呢? 
  老范这么一说,就定了调子。 
  老胡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他不置可否地冲老范笑了笑。 
  以后,外孙就经常到老胡这里,看看妈,也看看姥爷、姥姥。范小金面色苍白,话语不多,很内向的一个孩子。来了也就来了,走了也就走了,一切都是静静的。 
  老胡和小金已经知足了。有女儿在身边,还能看到外孙,家里一时间就多了笑声。 
  高兴之余,老胡和小金就惦念起女儿未来的事了。女儿才四十多岁,以后的路还很长,总不能一个人过下去吧。每次和女儿提起这事,女儿就伤心地说:爸、妈,你们是不是不想收留我了? 
  女儿这么说,老胡和小金就噤了声。但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女儿成了他们心里最大的事。 
   
  十三 
   
  一天,老范给老胡打了一个电话,这是俩人离休后第一次通话。在老胡听来,老范的声音远没有以前那么洪亮了。老范说:胡哇,忙啥呢? 
   
2007…5…21 15:43:16 苹果树下 


等级:版主
文章:3626
积分:1977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8日第 6 楼  


  老胡正在忙着写一部书稿,但他口是心非地说:没忙啥,都退了,还能忙啥? 
  老范就说:别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咱们都离了,应该有工夫在一起扯扯了。胡哇,我真想回到以前,咱俩一壶酒坐到天明,畅快地扯,那才是日子。 
  老范这么说,老胡的心里也有了感触。不为了外孙的归属,也不为女儿的离婚,就为了老范的这句话。他又何尝不想回到从前呢,让时光倒流——俩人坐在烟熏火燎的阵地上,嗅着空气中的硝烟,一壶酒在俩人中间传递着。 
  老胡想到这儿,声音就有了些潮润。 
  老范接着说:那啥,周末跟我出去,咱们散散心,找个地方好好扯一扯。 
  老胡的内心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往事又一幕幕地在眼前闪过。 
  周末那天,老范的专车早早就来到老胡的楼下,又是鸣喇叭,又是喊的:胡哇,快下来,你在家抱窝呢。 
  老胡急三火四地从楼上走下来,待坐到车里才发现,老范是一副钓鱼的行头,还带着公务员。老范虽然离休了,但待遇没变,仍有专车和公务员。老胡坐在老范身边,心里动了动。他没说什么,车就向城外驶去。 
  一路上,老范都在说:胡哇,咱们离休了,日子不比从前了,人不服老不行啊。 
  不一会儿,车就停在了一家部队池塘前。接待的人仍很热情,司令司令地叫着。老范一到池塘边,见到昔日的下属,声音又洪亮了,威风八面的样子。 
  陪钓的领导坐了一会儿,看了一会儿,就不停地接电话。接完电话,就苦着脸说:老首长,我还有件急事要去办,就不能陪了。中午吃饭时,我会过来。 
  老范挥挥手说:你忙去吧,我就是散散心,不用陪。 
  过一会儿,另外几个领导也过来,跟老范解释着什么。 
  老范看了眼池塘边本来就不多的几个人道:你们都忙去吧,去吧。 
  那些昔日的下级们,早就等着这句话了,然后满脸“不情愿”地离开了。 
  池塘边一下子就清静下来,老胡顿时神清气爽起来。这正是两个老战友好好扯一扯的机会,就说:他们走了倒好,剩下咱俩,清静。 
  老范“哼”了一声,似乎生出了许多不耐烦,把一根鱼竿抡得“呼呼”响。然后又抱怨鱼不咬钩,屁股挪来挪去的。终于,老范忍不住了,怪下属们太势利,人走茶凉;还说新上任的副司令不够交情,自己在位的时候没少关照他,可自己走后,交代的事一件也没办。 
  老范有许多的不满要发泄,有许多的牢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