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见大顺军连败,就于初五、初六两日晚间,向潼关连连发动攻势,但均被大顺军击退,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被运来了,这种大炮威力其大,李自成对此素有忌惮,所以半夜时,他率军冲出城来,在城外挖了许多深深的壕沟,立了很多障碍,以阻止红衣大炮的通过。 
  十一日时,红衣大炮全被运到,炮口都遥遥指向了潼关城墙,多铎一声令下,数炮齐发,墙被炸开了几个缺口,清军呐喊一声,冲了进去。 
  刘宗敏见状不妙,忙率三千精骑横冲清军,但却被贝勒尼堪等击败了,刘芳亮率军攻清军的后路,但也被蒙古固山额真恩格图的殿后军阻住了。 
  李自成见状,只好放弃了潼关,退回了西安。 
  而此时,北路的吴三桂会同阿济格大军也已沿山西一路冲杀过来。 
  对于吴三桂来说,他和陈圆圆并没有在北京过上几天甜蜜的日子。当多尔衮发动山陕战役并敦促吴三桂出征的时候,他是那样的矛盾,他多想在北京多呆些时日,多想和他那心爱的女人厮守在一起。 
  不仅于此,他那灵魂中不时震撼着他的复明之念也似乎在召唤着他留在北京。 
  他无时不在审视着时局的发展。 
  他无日不在和心腹要将们商讨着对策。 
  于是,吴三桂也就无时不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是的,吴三桂是矛盾的。 
  他的一生都是矛盾的。 
  矛盾使他错过了不少政治机遇。 
  矛盾也导致了他终生的悲剧。 
  因此,当多尔衮又一次敦请他去为其攻城掠地时,他是痛苦的。 
  他想留在北京,伺机恢复大明王朝,然而那却绝无可能。 
  他想和清廷翻脸,然而,他又不敢,他只有区区四万多军队,而且还没有粮草等后勤基地。如果他还想让大明皇朝死灰复燃,那他就还得为其保存这一支力量,自然,他也就还得听从多尔衮的命令。他为清廷攻城掠地的征战生涯也就还得继续下去。 
  吴三桂是聪明的。 
  他也是清醒的。 
  他十分清楚,清朝倚重他那能征惯战的关宁铁骑去对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是自然的,因为他绝不会和李自成妥协,因为他和李自成有着血海深仇。 
  于是,吴三桂只拔营而起,挥师西下,开拔前,顺治、多尔衮接见了他,而且还赏银一万两,赐御马三匹,对其款待有加。 
  吴三桂大军自山西绕渡黄河,进逼绥德。 
  李自成部下大将李锦迎战,力不能支,放弃绥德,向南撤退。 
  李自成立即派大将李过与高一功率大军增援,与吴三桂周旋。 
  此时,阿济格也已率军渡过黄河,与吴三桂一起作战。 
  十一月十四日,吴三桂的关宁军攻占了米脂县城。 
  这晚,吴三桂围着火炉饮茶,忽有人报,说边大绶求见,边大绶曾是米脂县县令,他见吴三桂赶跑了大顺军,忙跑来求见吴三桂,好博个一官半职的。 
  边大缓见了吴三桂,忙上前行礼,吴三桂给他让了个座。 
  边大绶陪着笑,说道: 
  “王爷神勇善战,此番入陕,定能击败闯贼,以快民心。” 
  “我是为解民于水火才出兵来此,今后的治安,还有待你等去维持。” 
  边大绶听此,喜出望外,谢道: 
  “多谢王爷,我一定尽心职守,除尽闯贼余孽。” 
  边大绶转了转眼珠,心心翼翼地道: 
  “我还有件事想禀明王爷。” 
  “说吧。” 
  “是这样,闯贼的故里就在此境内,如果王爷能到了李继迁寨,寻得闯贼的祖坟,挖了他的祖坟,断了他的龙脉,那么闯贼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这古代之人很是迷信,认为有王气的人,只要将他的祖坟掘了,那么他就做不成皇帝了。 
  吴三桂听罢,沉默半晌,道: 
  “只怕年代已久,不好寻了。” 
  “不妨,卑下认识其村的李成,李自成的祖父李海去世时,他曾跟随送过葬。” 
  吴三桂早就想掘了李自成的祖坟,烧了这些亡灵们的骨骸,因为在那时,掘祖坟被人认为奇耻大辱,于是他点点头,说道:“好吧,明日你就领我们去李继迁寨吧。” 
  “卑职愿为王爷效劳。” 
  边大绶答应一声,辞别了吴三桂,走了出去。 
  第二日,边大绶领了吴三桂,队伍透迤着向李继迁寨行去。 
  天刚下过大雪,积雪有二尺多深,关宁军在雪中艰难地跋涉着,一昼夜间,行了一百二十里路,终于到了李继迁寨。 
  关宁军迅速包围了村子,村中老少都还睡在梦中,没来得及离去。 
  关宁军点燃火把,挨家挨户地搜人,不多时,全村的人都聚在了村中祠堂中,乡民们刚从热被窝出来,衣扣也没系牢,在寒风中都缩紧了脖子,挤成了一团。 
  这时,天已渐渐亮了。 
  乡民们这才看清,周围站的尽是些穿着清军衣衫的汉人,待他们看到飘扬的大旗上,有平西王“吴”几个字时,他们一切都明白了,这是吴三桂的军队,他们清楚,这一次,定是在劫难逃了。 
  边大绶在人群里转了一圈,拉出来一个老头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扶着老者的衣角也跟了出来。 
  吴三桂见老者长须飘飘,满脸的镇定,目光望着吴三桂身后的群山默不作声。 
  吴三桂见他这不理不睬的样子,十分生气,但他压了压火气,问道: 
  “你是李成?” 
  老者仍巍然不动。 
  边大绶忙道:“这是我们平西王爷,还不上前行礼。” 
  说罢,举起鞭子要打老者。 
  吴三桂忙止住他,他走上去,替老人的衣领紧了紧,道: 
  “李成,我只想让你带我们去找李自成的祖坟。” 
  老者“哼”了一声,道: 
  “我从不给畜牲办事。” 
  郭云龙在一旁拔出腰刀,要杀了那老头,那女孩吓得大叫一声“爷爷”扑进了老头的怀里,老汉把眼一闭,搂紧了孙女。 
  吴三桂摆摆手,郭云龙愤愤地撤了刀,退到了一旁,吴三桂从李成的怀里把那小女孩拉了出来,细细端详,见女孩一双黑亮的眼睛,满是惊恐之色,吴三桂点点头,道: 
  “这小姑娘,倒也可爱。” 
  李成大惊,忙呼叫: 
  “别动我的孙女。” 
  郭云龙挡在李成身前,把他推了一个踉跄。 
  吴三桂摸了摸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笑了笑,说道:“李成,你信不信我把她剁成肉酱呢?” 
  “孙女!” 
  “爷爷!” 
  边大绶也说道: 
  “老东西,不要为了你一人,让全村人都遭殃!” 
  李成低下头,考虑了片刻,复又抬头,说道:“我跟你们去找李自成的祖坟可以,但你们应保证不杀一个生灵。” 
  “好吧,我答应你。”吴三桂点点头。 
  于是,李继迁寨的村民们又都扶老携幼地回到了家中,他们把门闩得死死的,可他们总摆脱不了死亡的阴影,好多人都暗暗祷告上苍,希望有神来助他们逃离灾难。 
  李成的几个儿孙也要随他同去,吴三桂想了想,便让他们带上各种工具,随他们上山。 
  山路又陡又滑,马不能上去,吴三桂等人只好弃马而行,他们跟在李成的身后,跌跌撞撞地往山上爬。 
  翻过一山,他们来到一个山谷之中,李成停下脚步,喘着粗气,道: 
  “到了。” 
  吴三桂举目四望,见此地群山环绕,气概雄奇,周围林木丛杂,环境很是幽雅,林中空地上,有大大小小的坟冢二十来座,都被积雪掩着。 
  因年代已久,再加上有雪,李成也辨不出李自成之祖李海的坟墓了。 
  他拍着脑门,转着圈总也确定不了,吴三桂已是不耐,说道: 
  “既然找不着,那就挨个挖。” 
  吴三桂的部将都袖手围成了一圈儿,只李成的几个子孙拿着镐鍬在干,天气寒冷,人们都冻得直跺脚,而挖坟的这几个人却都是汗流泱背,他们连挖了几个,李成都摇头说不是。 
  杨坤不由得问道: 
  “你怎能断定它是与不是?” 
  “李海的棺木下土之时,我亲眼见了,他的坟中埋着一只黑碗。” 
  在挖至第七个坟时,忽然其中一人叫道: 
  “这里有只黑碗!” 
  吴三桂见状忙围上来,果然见一只黑色老碗露了出来。 
  一人轮镐将棺木劈开,见里面有一具尸骨,这骨头其黑如墨,头盖骨上却生着白毛,有六七寸长,人们都是惊讶不已。 
  李成指着这座坟的左侧靠下的一墓,说道: 
  “这肯定是李自成的父亲李守忠的棺木。” 
  吴三桂顺着李成的手指看去,只见一棵榆树长在了坟顶之上。 
  吴三桂走上前去,拔出刀来,用足力气,竟将这棵榆树挡腰砍断。 
  李成的子孙不敢怠慢,往手上哈了口气,又继续干了下去。 
  打开了棺木,见李守忠的衣衫仍很鲜艳,但一经风吹,这衣衫倾刻问便化成了灰,忽然,人们看见一条小白蛇盘在了骨架之上,吴三桂忙命人将这条蛇打死了,而李守忠的骨骸也都散落在了一旁。 
  吴三桂命人将李海、李守忠的尸骨聚在一起,又取来许多枯枝,将这些人骨架在了枯枝之上,吴三桂点燃火,引着了枯枝,看着火苗欢快地升腾起来了。 
  枯枝源源不断地盖了上去,枯骨在火中发出了滋滋的声响。 
  吴三桂望着这通红的火焰,想起了李自成惨杀自己亲人的情景,他仰起头,默默向上天祷告着,好让他亲手抓住李自成,将其碎尸万段。 
  一颗泪悄悄顺着吴三桂的面颊滑了下来,他恨恨地道: 
  “将这几人都给我杀掉!” 
  说罢,一转身,便向山下走去。 
  身后,有几声惨叫传来,不久,脚步声传来,众将已追了上来。 
  进得村子,方献廷等人忙迎上来,方献廷见吴三桂身后没有李成,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他忙把吴三桂引向一家窑洞。 
  从屋中的摆设上看,这家人还算殷足,侍卫们将火炉搬过来,供吴三桂取暖。 
  吴三桂看屋中蜷缩着三个村民模样的人,估计是这家窑洞的主人。 
  吴三桂收回了目光,忽然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注意地看了看这三个人。 
  这是夫妻二人与一个十六八岁的大姑娘,这姑娘虽衣衫不是那么华丽,却也清秀可人,而且这女子的眉目间总有着圆圆的影子。 
  郭云龙见主帅愣愣地盯着那姑娘,他向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众人都明白了,忙上前抓住了夫妻二人给带出了门外。 
  屋中只剩下吴三桂和那女子。 
  那女子惊慌向外逃,但门却被从外闩住了,女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顺着门蹲了下来,双手抱住了膝,怯怯地望定了吴三桂。 
  吴三桂走上前,想要扶她起来时,不想这姑娘的性子烈得很,她一耸肩,脱了三桂的手,她趁三桂一愣之机,一头撞在三桂的肚子上,吴三桂没有防备,被她顶个正着,他倒退了几步,险些摔倒。 
  那女子又向墙上撞去,想要自尽,三桂忙抢上去抱住了她,那女子被三桂抱住不放,更是气恼,她反手一抓,摸到了三桂的刀柄,想要拔出刀来,此时的三桂,被她的一番折腾,弄得很是气恼,其实,三桂本无意非礼于她,只是因她长得像圆圆,才心有爱怜,再者说,任何女子见了吴三桂无不温情脉脉,百依百从,哪像今日这女子如此暴烈,吴三桂心中大气,飞起一脚,将那女子踢倒一边,她捂着肚子缩成了一团,吴三桂拔出刀来,赶到近前,把那女子砍死了。 
  众将们听得屋中响声,忙推门而入,只见那女子已横尸屋中,自己的主帅手提大刀,刀上血迹斑斑。 
  众人忙上前问安,吴三桂将手中的血刀扔向一旁,怒道: 
  “杀!杀!将这村的人统统给我杀掉,一个也不许留。” 
  众人满脸狐疑,答应一声,召集兵丁,分头行事去了。 
  顷刻间,这村中的男女老少都死于非命。 
                  
闯王兵败
  李自成撤回西安后,鉴于潼关失守,陕北的吴三桂又疾驰而进,知道西安定是守不住了,于是他召集众人商议该撤向哪里。 
  牛金星说道: 
  “陛下,潼关已失守,多铎不久便会兵至西安,我们应早日移师西行,李过、高一功现在还据守着榆林、延安,宁夏、甘肃、西宁也都有我们的驻军,我们向西而行,可与他们互相照应。” 
  李自成摇摇头,道: 
  “在多铎和吴三桂的夹击之下,陕西也定是难以支持,再说,要是向西撤退,清军一定会切断我们同河南、湖北等地军队的联系,况且,西北一隅荒凉偏僻,我们粮草、兵源接济不上,也不会有什么前途。” 
  宋献策沉思片刻,说道: 
  “陛下,我们也不便向南发展,否则会与张献忠有冲突。” 
  刘宗敏一旁说道: 
  “冲突又怎么的?难道我们还怕了他不成?” 
  “我们现时的境地,不允许我们再与张献忠争高低了,我们还是避开他为好。” 
  刘宗敏还要再说什么,被李自成用目光制止了。 
  “陛下,我们可以向河南、湖广转移,南明所控之地,资源丰饶,我们将其夺下,正可养精蓄锐,以图日后的发展。” 
  李自成觉得军师的话有理,便同意了,他同时命令权将军刘宗敏、泽侯田见秀率军殿后。 
  正月十三日,李自成携带着家眷和大量物资,离开了西安。 
  殿后的田见秀来到了官府的仓房,奉闯王之命来焚烧粮食,他命人打开仓门,见里面填满了黄澄澄的粮食,田见秀有些舍不得了,他知道西安城里倒处是忍饥挨饿的百姓,我何不将其赈济给饥民呢。 
  于是,田见秀命人召百姓来仓中取粮食,他只把夺城楼和南月城楼点燃,然后便离开西安去追赶李自成的大部队去了。 
  李自成回头见城里火焰冲天,浓烟滚滚,也没细问,便又催部下们向前行去。 
  吴三桂率军赶至西安后,将粮食又从百姓手中追回了大部分,因此,关宁军迅速得到了补给,他们稍作休整,便尾随大顺军追去。 
  得知李自成南下的消息后,多尔衮又重新作了部署,他命多铎由西安南下征讨江南,令吴三桂尾随李自成追而歼之,使其无喘息之机。 
  李自成本想取南京而立都,但出于两个原因却未实施:一个是豫亲王多铎进师迅速,先他李自成一步而进兵了;另一个原因是吴三桂紧追不舍。 
  李自成想自己要是再进兵南京,只怕长江天堑便是他自己的葬身之地了,于是,他命大军转向黄州进发。 
  然李自成这二十万大军在黄州还立足未稳,吴三桂辖阿济格军已向黄州追逼而来。 
  李自成忙又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然而丞相牛金星却迟迟不到,李自成等得不耐烦,便让人去牛金星大营中找。 
  过得片刻,忽有人报,说丞相带几名心腹今日清晨,出得大营,奔黄州城方向走了。 
  宋献策忙道: 
  “陛下,这牛金星定是投降了清朝,他的儿子牛佺自降了清廷后,已被委任为黄州知府,牛金星此番向黄州城而去,肯定是找他儿子去了。” 
  牛金星帐下几名偏将也赶来,向李自成报告,说丞相这几天鬼鬼祟祟,常同几个心腹密密商议至深夜,现在他的大帐中已是空无一物。 
  李自成听罢,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恨恨地道: 
  “那日他杀了我李岩兄弟,我本爱惜于他,才没让红娘子杀他,嘿!我真不该放过这个猪狗不如的败类。” 
  刘宗敏拔出刀来,要去追赶于他,宋献策忙拦住了他。 
  “权将军,他们已走多时了,追也无用。” 
  刘宗敏将刀扔在地上,一跺脚,愤愤他说道:“等我见了那老儿,我非一刀劈了他不可。” 
  原来,这牛金星自除了李岩后,许多将士都疏远了他,他自觉在大顺朝中已没什么意思了,早就产生了溜走的念头了,现在,他见大顺军节节败退,于是趁大伙不留意,便带着几个心腹投奔到了牛佺那里。 
  李自成观此形势,知道黄州不宜守,便命刘宗敏断后,掩护自己撤退。 
  但是,刘宗敏的阻击阵势尚未布好,吴三桂却已统率关宁军掩杀而来,包围了刘宗敏部,刘宗敏所率之军,连日征战,自知不敌吴三桂的关宁军,便只好设阵依山而守。 
  吴三桂见地势不利于已,便没让部下强攻刘宗敏,他只是摆下重兵,挡住了刘宗敏的退路。 
  刘宗敏率军几次突围,伤亡惨重,却也没能冲出。 
  李自成闻知刘宗敏大军被困,立即率军回援,企图接应刘宗敏,但他还未至黄州,被英亲王阿济格所率的清兵伏击于城外,李自成没防备,这一战他差点全军覆没,众人护着李自成突围而去,却再也无力回援黄州了。 
  刘宗敏见李自成迟迟不来接应,便决定破釜沉舟,杀出重围。 
  刘宗敏头系白布条,手提滚龙双刀,冲在了第一个,将士们也瞪起了眼,跟在他后面,手舞兵刃,杀进关宁军中。 
  刘宗敏杀红了眼,他舞动双刀,见人就杀,周围的关宁军兵碰到他就会立时没命,不多时,他的战袍便被血染红了。 
  关宁军见他势猛,都不敢前来阻拦,纷纷让开条血路,刘宗敏的部将们也尾随他冲了出来。 
  吴三桂待要调集精兵阻截时,刘宗敏已杀出了包围圈。 
  逃至江上的刘宗敏,见后面没有追兵,就停下马来,哈哈一笑,道: 
  “关宁军神勇无敌,却也拦不住本大将军,哈哈!” 
  他望着滔滔江水,不觉昏昏然起来,他本想统领突围出的这些兵马去追李自成的部队,可他在江边转来转去,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了。 
  然而这时,吴三桂已调集人马追了上来。 
  刘宗敏见状,忙提马而逃,可此时他们已人马困乏,行而不远他们便被吴三桂包围了。 
  经过一番激战,刘宗敏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擒了,吴三桂将这些俘虏带回了大营。 
  吴三桂擒得了刘宗敏,兴奋异常,他进大帐,坐在当中,缓了口气,定了定神,吩咐道: 
  “将这批反贼都给我带进来。” 
  不多时,刘宗敏等人都被押了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