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平日最娇纵这个女儿,也最宠爱这个女儿。今日一见长平公主哭得可怜,真是又心痛又无奈,只说了一声: 
  “好孩子!你……为什么生在我的家里!” 
  突然他左手掩面,右手举剑便向女儿头上砍去。长平公主大吃一惊,叫了声“父皇”,一闪身,左臂已被齐肩砍下,顿时血流喷涌而出,她一下子扑倒在地。 
  崇祯咬牙举剑再砍时,却见长平公主脸色惨白,凄然一笑,颤声说道:“好父皇……”崇祯登时心如刀绞,泪眼模糊,长剑再也不忍砍下。 
  这时,王承恩正巧杀完了宫嫔,带着几名小太监赶来,见状大惊,奔上来跪在崇祯面前,哭道:“皇上,皇上!请放过公主殿下吧……” 
  另有两名太监已慌忙将昏倒在血泊中的长平公主救护下去。忽然,崇祯六岁的小女儿连哭带喊地跑来,叫道:“父皇!我怕,我伯——” 
  王承恩一见,忙喊:“小公主,你别过来……”话音未落,小公主已跑到近前,崇祯一咬牙,举剑便刺,小公主尚未明白怎么会事儿,便尖叫一声,结束了幼小的生命。崇祯也虚脱似地跌坐在地上。 
  王承恩见事不宜迟,忙起身与另外一名太监扶起崇祯,直奔宫外。早有马匹备好,几人上了马,手执三眼枪,直奔正阳门而来,企图突围逃跑。 
  到了正阳门,传令开门。门军道:“没有圣旨,任何人不能出城!” 
  王承恩又惊又怒又急,喊道:“皇上在此,还不能开?” 
  门军道:“胡说,这个时候,皇上怎么会到这里来?” 
  王承恩怒极,命人用刀砍开城门。门军大惊喊道:“城内有人叛乱,赶快架炮反击!” 
  崇祯等人大惊,慌忙离开正阳门,奔顺城门而来,情况依然如此。崇祯道:“还好,还好!这是巡城王章号令严肃,守门军还知法度!” 
  君臣数人无路可走。此时城内乱做一团,有几处火光冲天,李自成大军已从攻破的城门涌入。起义军都穿黑衣黑甲,犹如乌云蔽野,炮火羽箭,不住往城上射来,守军阵势早乱,哪里抵挡得住? 
  忽然间大风陡起,黄沙蔽天,日色昏暗,雷声震动,大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城上城下,众兵将衣履尽湿。 
  已冲入城的大顺将士,纷纷在城中四下里放火,截杀官兵。各处街巷中的流氓棍徒便乘机劫掠,哭声叫声,连成一片。 
  崇祯等人无路可走,所到之处,均被乱军拥回或被大顺军拦挡,百计无奈,只好仍回宫中。 
  此时,北京城九门均悬起白灯,标志京城已被全部攻占,城上不再有明军设防。 
  此时天交五鼓,应该是甲申年三月二十日了。 
  崇祯自知命必不保,便遣散众太监,只有王承恩至死不走。二人在宫中坐了片刻,听着紫禁城外到处是炮火声,喧闹声。 
  崇祯站起身来,向宫外走去。王承恩也紧跟着走了出来。君臣二人缓步向景山而来。此时,崇祯是很平静的。宫里的一切都处理完了,剩下的只有带不走的紫禁城和无穷无尽的珍宝了。 
  他脚步走得很稳重,很坦然,他似乎不是在走向死亡,走向毁灭,倒是像一步步走向朝堂,走向曾是万民景仰的宝座。雪花无声地飘着,粘在他的头上,肩上,钻进他的衣领,他却浑然不觉,仍慢慢地走着,走着,雪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履痕…… 
  崇祯、王承恩缓步走上煤山,回头遥望,眼见城里人马纷乱,喧嚣声远播数十里,似乎在准备欢迎大顺工入城。崇祯呆呆地望了一会儿,又收回视线,望了一眼紫禁城,他生于斯,长于斯,亦败于斯,这里有他童年的无忧无虑,也有他少年的发奋刻苦,为了中兴大明,他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那乾清宫,奉先殿,那张御案,那把龙椅,而今已远离了他。他长叹一声,解下白绫带。搭在一棵松树横枝上,自缢而死。 
  王承恩含泪向皇上尸体三拜九叩,又遵嘱将他衣襟上的遗诏翻出向外,便也自缢于旁边树上……这时候,阴云四合,白雪微飘,煤山上一片寂静。 
  崇祯遗诏曰: 
  “朕登极基七年,致敌入内地四次(此敌指清兵——笔者注),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披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遗诏下又有一页诏书曰:“百官俱赴东宫行在。”他的意思是让百官寻找太子,再图大业,这是崇祯死前最后的大梦。 
  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朝,就这样,在李自成起义军的迅猛进攻下,走完了漫漫旅途,而土崩瓦解了。 
  京城文武百官,偷生躲避者多,殉难死亡的少,然明朝忠臣还是比较多的,大学士范景文,十九日闻听城破,向紫禁城叩拜嚎啕,想自缢而死,被家人赵兰芳解救,作诗一首,有“谁言信国非男子,延息移时何所为”之句,又投井而死。 
  兵部戎政侍郎王家彦守得胜门,门破时,有起义军胁他投降,他却大骂不屈,投城而死。左都御史李邦华,听说城破,便沐浴更衣,在门上题诗道:“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矢死靡他。”然后徒步往文丞相祠叩首再拜,口中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日魂归天府去,子孙百世爷芳名。”立起身来,大笑三声,缢死祠中,三日后,脸色不变。他妻妾二人均缢死家中。 
  太常寺少卿吴麟征,十九日坐守西直门,忽然城破,急忙跑回衙署,将他原来所参驳的文书一一捡出,托付家人带走,却一句话不提家事。然后闭门作绝笔数语,道:“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而失,虽上有龙亢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徘徊不去,无所匡救,法应治罪。殓时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垫以布席足矣。棺宜速归,恐系先人之望。茫茫泉路,炯炯寸心,所以瞑予目者,又不在此也。崇祯十七年二十日酉刻,罪臣吴麟征绝笔。”正欲自缢,好友海宁孝廉祝渊来了,二人抱头大哭,吴麟征泣道:“我壬戊登第,尝梦一人叉手向背,口吟文信国‘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句,问路人,说是隐世刘宗周。我与刘同出,而刘先隐。今山河破碎,不死还等什么?我曾上疏整饬江南,有人不许;我也曾请身任危疆,又有人不许,我毫无办法,只有待后来之人图国家大事了,仔细想来,我一生所欠,只是上疏少了一些,还有《党鉴》一书还未编辑成功。”说完,自缢而死。祝渊流泪为他收尸,自始至终,面目如生。 
  十九日那天,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与王章并辔巡城。城破时,有义军喊道:“赶快投降吧!我们闯王自会重用你们的!” 
  光时亨心中害怕,忙下马跪地乞降,王章没想到这个一向反对南迁,力谏主战的光时亨竟然这么快便投降,不由大怒,破口大骂。农民军一箭射来,三章倒在地上,又有一名农民军赶上来砍了两刀,王章翻身抱住他,一同坠城而死,城上众人无不骇然。 
  像这种随着大明皇帝尽节靖忠者,那几日真是不计其数。他们,这些大明王朝的殉葬品,也随着大明王朝的毁灭而烟消云散了,一代曾经灿烂过,辉煌过,继而衰落,纷乱的大明王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划上一个悲怆的句号。 
                  
京都悲梦
……………………………………………………………………………………………………………………………………………………………………………………………………………………
  大明灭亡了,但甲申年的黑色却并没有消退。 
  甲申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就是崇祯自缢于煤山的同日中午,李自成大军举行入城仪式。 
  他命人挑选一千名精锐骑士,个个精神抖擞,黑衣黑甲,跨下棕色骏马,威风凛凛地从正阳门入城。 
  老百姓纷纷在门上贴了“永昌元年大顺王万万岁”的黄纸,在门口摆了香案,有的还在门口放了酒浆,以劳大军,孩子们又蹦又跳,唱道“早早开门迎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李自成随千名先导,纵马驰来。 
  他骑的那匹高大而又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骏马,浑身深灰,带着白色花斑,毛多卷曲,很像龙鳞,所以名叫乌龙驹,李自成身穿青布面羊皮长袍,头戴白毡斗笠,高个子,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鼻直口阔,深眼窝,浓眉毛,双眼神采飞扬,脸放红光。 
  他的身后,紧跟着大顺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权将军刘宗敏,制将军李岩等,个个雄姿勃发,豪情壮志,尽显于眉眼之间。 
  李自成走上城头,眼望城外,但见成千上万部将士卒正从各门入城,当此之时,他不由得志得意满,仰天大笑。闯军见到大王,四下里欢声雷动。 
  李自成兴奋异常,他看到京城居民长长的欢迎队列与“大顺永昌”香案,心情十分激动。他从箭袋中取出三支箭来,扳下了箭簇,弯弓搭箭,将三支箭射下城去,大声说道: 
  “众将官兵士听着,入城之后,有人妄自杀伤百姓,奸淫掳掠的,一概斩首!以此箭为令!” 
  众百姓及数十万兵将齐声大呼:“大顺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下得城头,在众人拥卫下走向承天门。他抬头一看,正看见“承天门”三字,回头对牛金星等人笑道: 
  “我若能为天下之主,当一箭射中天字!” 
  他的神箭善射是久富盛名的,谁也不会怀疑他射不中。左右一片欢呼。 
  然而,事情却奇怪得令人不可思议。 
  百发百中的李自成于百步之外拈弓搭箭时,他是势在必得的。但当一支利箭带着啸音飞向承天门的“天”字时,却牢牢地钉在了“天”字底下。他膂力强劲,这一箭直插入城墙。 
  众人一见,都一下子愣了,李自成的笑容也凝固在脸上,竟不知何以解脱了。 
  还是牛金星反应机敏,他只是稍微怔了怔,眼珠一转,马上拱手笑道: 
  “恭喜大王!这天下真是非您莫属啊!” 
  李自成疑惑地看了他一眼。牛金星笑道:“中天字之下,意为稳坐天下也。岂不可喜?” 
  众将士一听,又是一片欢呼,李自成这才重新放声大笑,率队进了承天门。 
  其实,在李自成内心深处,有一个脆弱的世界。这个脆弱的世界就是他迷信天命暗示,将自己的成败得失寄希望于天与神的暗示,这个脆弱的心理使他的坚强自觉受到极大侵蚀。 
  在李自成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刚从商洛山中杀出重围时,军队损失过半,将领也死了不少,李自成是消沉的。这时候,宋献策来投,为他献上一条“泄露天机”的谶语:“十八子,主神器”。 
  “十八子”,正是“李”字的折开,“主神器”,是执掌天子权威的意思。姓李的人当为天子了。这是神秘的纬学之士从古代预言典籍中考据出来的。据说极为灵验,李自成立即人心大震,部下军士亦群情昂扬。 
  甲申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举行称王建国大典。谁知这一天却是雨雪霏霏,令人好不扫兴。这时,牛金星又不知从哪里得了“天机”,送了一幅对联拆解这一天像。联云:“风云有会扶真主,日月无光灭大明”——大明当灭,真主当兴!李自成又是化愁闷为昂奋,断然誓师讨明。 
  今日入城,射“天”字而下,却被牛金星解为“当坐天下”——难道不对吗?天道玄远,谁说这不是一种神妙的暗示呢? 
  这种“成事在天”的脆弱,使李自成进北京后,再也没有艰苦时代的警惕性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也没有刘邦、朱元璋那种同样是农民起义军胜利后的整顿与纠偏精神。他从内心松懈了,这就导致了北京城甲申年的又一个大悲剧。 
  李自成进了皇宫,径直去坐到龙椅上。随行将官都是百姓出身,哪里见过皇宫模样?他们一路走,一路四下欣喜又好奇地张望着,不时对那巍峨的殿堂,富丽堂皇的陈设发出啧啧赞叹之声,纷纷笑道: 
  “原来崇祯老儿住这么好的地方!” 
  “这下好了,这皇宫可是咱们的了!” 
  李自成坐好后,众将官一齐跪下,三呼万岁,李自成踌躇满志,大笑道:“众位爱卿平身!” 
  众人站起,分立两旁。这时,有几人推推搡搡带进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孩子一脸惊恐,衣衫不整地在殿下站住。 
  李自成一见,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一名将官答道:“是崇祯的太子,藏在田府,被我们搜了出来。” 
  李自成“哦”了一声,问道:“崇祯呢?带他上来!”一名太监在旁哆哆嗦嗦地说道:“皇上……哦不不,崇……崇祯已在煤山自缢而死了。”说着,递上遗诏。原来这太监在大兵进城之前,没有逃出去,慌里慌张地到煤山躲藏,恰巧发现崇祯与王承恩的尸体。 
  李自成一听崇祯死了,不由一呆,接过遗诏观看。那太子一听父皇已死,忽然伏地大哭,几乎昏厥过去。 
  李自成问道:“你家为什么会失天下,你知道么?”太子哭道:“只因误用奸臣奸相。”李自成笑道:“原来小孩子倒也明白。”随即正色道:“我告诉你,你父皇又糊涂又残忍,害苦了百姓。你父皇今日吊死,固然很惨,但他在位十七年,天下被逼吊死的,又何上千万?那可更惨得多啊!”太子俯首不语,过了一会儿道:“那你快杀了我吧。” 
  李自成见他倔强,笑道:“你还是孩子,又没犯罪,我哪会乱杀人。”太子道:“那我也求你不要惊动我祖宗陵墓,好好葬我父皇母后。”李自成道:“好吧。”太子又道:“还求你别杀百姓。”李自成呵呵大笑,道:“孩子不懂事,我就是老百姓!是我们百姓攻破了你的京城,你懂了吗?” 
  太子默然低头。李自成又道:“你下去吧,念你是先皇的太子,我封你一个王,让你也知道,我们百姓不念旧恶,封你什么王?嗯,你父亲把江山送到我手上,就封你为宋王吧。” 
  太监曹化淳站在一旁,说道:“快向陛下叩头谢恩。”太子猛一回头,怒视曹化淳,忽地回手一掌,拍的一声,曹化淳脸颊登时起了五个指印。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好!这种不忠不义之徒,打得好。来呀,带下去砍了!”曹化淳吓得脸如土色,咕咚一声,跪在地上连磕响头,额角上血都碰了出来。李自成一脚把他踢了个跟头,喝道:“滚出去,以后再见到你,把你剐了!”太子也随后昂首而出。 
  李自成对李岩道:“这小子倒倔强,我喜欢有骨气的人。”李岩道:“是。” 
  丞相牛金星道:“主上大事已定,明朝人心尽失,但死灰复燃,也不可不防。这孩子十分倔强,决计不肯归顺圣朝。只怕有人会借用他的名头作乱。不如除了,以免后患。” 
  李自成踌躇了一会儿,说道:“这倒也是,这件事你去办了吧!”李岩在旁张了张口,却没说出话来。 
  李自成转头对身后的矮子军师宋献策道:“听说崇祯还有个公主,不知在哪里?”宋献策道:“听一名太监说,她被崇祯砍断一只胳膊,被人救出宫去了。” 
  李自成颇为失望地“哦”了一声。牛金星笑道:“崇祯的皇后、妃子们都已自尽,但是有许多宫娥美女,都还留在宫里。如果仔细筛选,也不是没有好的。” 
  刘宗敏在旁大声说道:“陛下,大家伙都出生入死,拼了一条性命才杀进北京京城,逼死崇祯老儿,现在天下太平,率土之民,莫非工臣。这宫里的美女,陛下一人哪里要得了?倒不如也分给兄弟们一些个。” 
  李自成听完,哈哈大笑,说道:“那个自然,宗敏,你劳苦功高,分给你三十个美女如何?” 
  刘宗敏一听,大喜过望,忙叩头谢恩。李自成又笑道:“其他将士,人各有份!”这一来,众将士大为高兴,纷纷趴在地上叩头。 
  李岩一直冷眼旁观,这时,实在忍不住,便躬身说道:“陛下,目今我们刚刚破城,在北京立脚未稳,明朝余孽,还未根除。陛下应当乘胜追击,清除祸患,更何况,吴三桂已带兵到了丰润,怎样对付,陛下还应早作决定。现今一切还都无头绪,陛下不能就此罢休,宫娥美女,消磨将士斗志,将来……” 
  他话未说完,刘宗敏便不耐烦地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有了红娘子嫂嫂,当然不用再要美女了。咱们可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又转头对李自成说道:“大明势败,成不了气候了。吴三桂更是小事一桩,不用放在心上,他若投降,那是识得好歹,否则的话,宗敏出马,还不手到擒来?吴三桂难道比孙传庭、周遇吉还厉害?” 
  李岩越听越气,刚要反驳,李自成笑道:“大家不必再争,到底该怎么办,我心中难道没数?”李岩一听,也不好再说什么,闷闷不乐地退回一旁。 
  李岩是李自成手下将领中最有政治头脑和战略才干的人。他出身官家,为人正直、热情,中过举,是文武全才。当年他为劝赈得罪富户,被下到狱中,后被百姓解救,投奔了闯王李自成。 
  他刚投奔李自成,颇受重用。他也很佩服李自成的领导才能。很敬佩他爱抚士卒,一心为民众着想的作风。他死心踏地地跟着李自成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就是想要与他一起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推翻明朝,建立一个处处为民谋利的大顺政权。 
  现在刚入北京,闯王不是着手进行政事的处理,却只是先给众壮士分起了宫娥美女,这十分令李岩吃惊、不解。但是,现在闯王正在兴头上,他不能太扫他的兴了啊。 
  三月二十日,大顺王朝出了安民榜,“誓不妄杀一人”,令百姓放心。大顺承相牛金星出告示曰: 
  “凡一应在京文武官员,俱于二十一日齐赴东华门,各报先朝职名,愿为官者,量才擢用;不愿为官者,听其回籍。隐匿不报者,全家诛戮。特示下。” 
  次日黎明,文武大小官员,谁敢不来投报职名?只见李自成上坐,牛金星、刘宗敏、李过、白广恩、官抚民、梁甫、董天成、马岱、姜襄等等,左右两班列坐。将报名的官员一个个唱过名去,牛金星执笔批点,用者送吏政府,不用者发与李过、刘宗敏,听候处理。这日共录用四品以下降官九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