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敕子从师
  【世说】:太傅东海王越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以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刑;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白首从师
  【文中子】:繁师玄闻董常贤,问贾琼以齿,琼曰:“始冠矣,年二十。”师玄曰:“吁,其幼达也。”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夫子,谓文中子。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舍职从师
  【文中子】《魏相》篇:子之韩城,自龙门关先济,贾琼程元后。关吏仇璋止之,曰:“先济者为谁?吾视其籴页颓如也,重而不亢;目灿如也,澈而不瞬;口敦如也,阚而不张;凤颈龟背,须垂至腰,参如也。与之行,俯然而色卑;与之言,泛然而后应,浪惊拖旋而不惧。是必有异人者也。吾闻之,天下无道,圣人藏焉。鞠躬守默,斯人殆似也。”程元曰:“子知人矣,是王通者也。”贾琼曰:“吾二人师之,而不能去也。”仇璋曰:“夫杖一德,乘五常,扶三才,控六艺,吾安得后而不往哉?”遂舍职从于韩城。子谓贾琼曰:“君子哉,仇璋也!比董常则不足,方薛收则有余。”
  负笈从师
  【邴原别传】:原旧能饮酒,自行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行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躬,涿郡则庐子干,汝南则交范孟博,适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亲庞德公,入汝南则师黄公度。临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以一饮咽。”于是每坐饮终日不醉。
  负帙从师
  【魏书】《李业兴传》: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
  负卷从师
  【马明叟实宾录】:北齐张雕武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后为侍中加开府。
  蹑从师
  【宋史】《陆佃传》:佃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
  折节从师
  【南史】《未异传》:异年十余,好群聚扌莆博,颇为乡党所患。及长,乃折节从师。
  辞亲从师
  【宋史】:王存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十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自以为不及。
  辞母求师
  【北史】《雷绍传》:绍九岁而孤,十八给事镇府。使洛阳,见京都礼义之美。还谓同僚曰:“徒知边备尚武以图富贵,不谓文学身之宝也。生世不学,其犹穴处,何所见焉?”遂逃归,辞母求师。经年,通《孝经》、《论语》。尝读书至“人之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叹曰:“吾离违侍养,非人子之道。”即还乡里躬耕奉养。
  步檐求师
  【汉书】:杜乔少好学,常步担求师。
  赍金求师
  【马令南唐书】《儒者传》:夏宝松工诗。晚进儒生求为师事者,多赍金帛,不远数百里,辐辏其门。
  千里寻师
  【东汉书】《李固传》:固,司徒之子也。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
  【宋史】:王庠颍悟,七岁能属文。年十三,与其弟序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元中,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庠推以让宋朝杰。崇宁壬午岁,应能书为首选。
  千里追师
  【晋书】《董景道传》: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唯昼夜读诵,略不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
  千里迎师
  【仪真志】:孙锡,字昌,世为广陵巨室。父再荣,悉推田宅与诸兄弟,独携锡居建安军杨子县,遂为真州人。千里迎师,立学舍市书,至六七千卷。锡刻意诵习,年十九,举开封进士第二。
  孟尝迎师
  【韩诗外传】: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礼,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明日祛衣请受业。《诗》曰:“日就月将。”剑虽利不砺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旨酒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坏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子夏问《诗》,学一以知二。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诗》曰:“日就月将。”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故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尊师尚道也。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郡守不迎师
  【文选】《扬雄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
  天子不召师
  【孟子】: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多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
  敕朝臣举师
  【北齐书】《孙灵晖传》:后主时为潼郡太守。天统中,敕令朝臣推举可为南阳王师者。吏部尚书尉瑾表荐灵晖,徵为国子博士,授南阳王经。绰虽不好文学,亦甚相敬重,启除其府谘议参军。绰除定州刺史,仍随之镇。绰所为倡蹶,灵晖唯默默忧,不能谏正。绰欲以管记马子结为谘议参军,乃表请转灵晖为王师,以子结为谘议。朝廷以王师三品,启奏不合。后主于启下手答云,但用之。仍手敕南阳书,并依所请。儒者甚以为荣。
  筑宫亲师
  【史记】:邹子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往亲师之。
  聚徒往师
  【宋史】《安焘传》:焘,字厚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
  捧手问师
  【管子】《弟子职》篇:若有所疑,捧手而问之。师出皆起。
  【谢承后汉书】:董春,字纪阳。会稽余姚人。少好学,师事侍中祭酒王君仲,受《古文尚书》,后诣京房受《易》,究极经旨,条列科义。后还为师,立精舍,远方门徒学者常数百人。诸生每升讲堂,鸣鼓三通,下横经捧手请问者百人。
  下床拜师
  【海内先贤传】:仇览,字季智。郭泰赍刺从之,曰:“暮来留宿,明旦下床拜之。”曰:“君非泰友,乃泰师也。”
  省疾拜师
  【崔鸿后集】:初,姚泓之为太子,受经于太学博士淳于歧。歧病在家,泓以师者人之表范,传先圣之训,加在三之义,不可以不重,亲诣省疾,拜于床下。
  无钱资师
  【后汉书】:邴原年十一丧父,家贫,邻有书舍,原过之必泣。其师问之曰:“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学者必有父兄,羡其不孤而得学。”师感之,曰:“欲学何书?”原曰:“无钱资师”。师曰:“苟有志,徒相教,不求资。”遂从学也。
  半俸奉师
  【元一统志】:令狐再谪三衢,遇田敦为牧,乃门生也。方相见,敦曰:“吾今日方见坐主。”乃分半俸奉之。
  金紫加师
  【宋书】:武帝登祚,加颜延之金章紫绶,领湘东王师。
  重教尊师
  【颜先生百衲锦】:凡人之性,未有不善,亦未有不资于教也。自古迄今,无圣愚贤否,皆知师之可尊者,重教法也。
  尊礼儒师
  【元王恽秋涧集】《总管王公碑》:所至兴修庙学,尊礼师儒,崇礼让而抑豪强,务致差赋办集,尊礼儒师,民安俗阜。
  尽礼敬师
  【续后汉书】:荀攸,字公达。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当尽礼敬之。
  庾公不害师
  【孟子】: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云云。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赵希循会心录】:庾公之斯不欲以其师之道害其师,则当明告卫君,辞此行可也。今用兵于敌,而以私恩废君命,于子濯孺子则为端矣,于国事非端也。
  致尸于师
  【后汉书】:任末,蜀郡繁人。少习《齐诗》,为郡功曹。后奔师,丧于道物故。临命敕兄子造曰:“必致我尸于师门,使死而有知,魂灵不惭,如其无知得士而已。”造从之。
  触刃殡师
  【续后汉书】《牵招传》:招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俱与隐门生史路等,触蹈锋刃,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路等皆悉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
  弟子称师
  【韩诗外传】:齐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鲁仲尼。”曰:“贤乎?”曰:“圣人也。岂直贤哉!”景公嘻笑,曰:“其圣何如?”子贡曰:“不知也。”景公勃然作色,曰:“始言圣人,今言不知,何也?”子贡曰:“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臣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杓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所誉得无大甚乎?”子贡曰:“臣赐何敢直言,尚虑不及耳。臣誉仲尼,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亦明矣;不誉仲尼,譬犹两手把泰山,其无损亦明矣。”景公曰:“善,岂其然!岂其然!”
  【册府元龟】:汉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为郎,久次转为大夫。雄少从严君平游学,既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隋王通门弟子数百人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以来,未之有也。
  弟子不称师
  【儒学警语】《礼记》载曾子数子夏之罪云,吾昔与汝从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人疑汝于夫子,汝罪一也。注云:“言其不称师也。”盖古之君子,言必称师,示有所授,且不忘本也。故《子张》一篇,载群弟子之语。而子夏之言十,而未尝称师。曾子之言五,而三称曰吾闻诸夫子。则子夏为曾子所罪,固其宜矣。《礼记》:乐正子春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盖曾子称师,故子春亦称师也。又知古人注解各有所本,不若后人妄意穿凿也。
  【方仁声洎宅编】:王通,隋末隐白牛溪教授,学者常数百人。唐将相如王魏辈,皆其门人也。既显,绝口不道其师,此何理哉!
  弟子倍师
  【孟子】: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又曰: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赵善自警编】:或问无垢先生曰:“苏伯益从来气直,学问不在诸门弟子后,先生亦素喜之。今以小不至而怒之甚,何也?”先生曰:“直固可喜,不逊亦可恶。弟子于师,岂可悖慢,皆学问不进故耳。如汪圣锡,自幼登上第,急忙来就我学,遂磨砻涵养,更不少露圭角,便见他不凡。不知苏子在门墙几年,而狠气犹未退,吾所以怒之者,亦是与一服良药耳。孔子待子路,其理亦可推。子路每每来犯夫子,南子之见,既为之不说;佛之君,又欲其不往。将正名也,则鄙之以为迂;将之弗扰也,则疑其或非礼,故夫子每每怒之,既讥之以无所取材,又恶之以不得其死。以门人为臣,则谓其欺天;因率尔而对,则谓其不逊。或言其知德之鲜,或退其在于兼人。其所以怒之者,盖亦甚矣。故子路以此遂日加提省,卒为高弟。但恐苏子资质胜,这药力不得耳。”
  弟子嘲师
  【汉书】《儒林传》边韶,字孝先。文学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寐。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
  弟子刺师
  【类说】:方干师徐凝,干尝刺凝曰:“把得新诗草里论。”反语曰:“村里老李频师。”方干后频及第,诗僧清越赠干诗云:弟子已得位,先生犹灌园。怀怨杀师【太平广记】:会稽孔基有学,族人孔敞使二子礼基为师,而敞子并凶狠,基因言于敞,二儿常有忿志。敞寻亡,服制既除,基以宿旧,乃赍羊酒往看二子。二子犹怀宿怨,潜遣奴路侧杀基,奴还未至,乃见基来。张目攘袂厉声言曰:“平生有何怨恶,候道见害?反天忘父,人神不容,要当断汝家种。”从此之后,数日见刑,孔氏兄弟相继而夭。
  法行于师
  【史记】《秦纪》:孝公用商鞅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由于贵戚;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师。
  不劳于师
  【唐李文公集】《司空杨公墓志》:服习文学,不劳于师,爰始有名,既于永归。
  勤过父师
  【广州府南海志】:简克已,本州人。少习科举业,已而厌之,远游湖湘,师事南轩先生,数年讲性理学。既得其传,退归杜门,不妄与人交。尝燕坐门塾,里巷子弟肄业过其门者,必呼其前,历问所业,间举《语》《孟》要语为之讲解。有通习者,抚而奖之,不通者,辄加警诲,其勤过于父师,士无长少,咸称简先生。
  恩犹父师
  【鲁文忠公行状】:公之于肇,属则兄弟,恩犹父师。
  为世父师
  【范忠宣公集】《祭司马温公文》:天胙有邦,俾之元龟。笃生我公,为世父师。
  立为世师
  【冠子】: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子作革,百里官奴。海内荒乱,立为世师。
  著作世师
  【续后汉书】《秦宓传》:昭烈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称曰仲父。宓称疾卧在第舍,纂将功曹古朴,主簿王普,具厨膳即宓第宴谈,宓卧如故。纂问朴曰:“至于贵州养生之具,实绝余州矣。不知士人何如余州也?”朴对曰:“乃自先汉以来,其爵位者,或不如余州尔。至于著作为世师,不负于余州也。”
  文章世师
  【曾巩元丰类藁】《哀词》:麟凤出而旁午兮,犹氤氲而扶舆;笃生我公兮,以文章为世师。
  世以为师
  【宋陈舜俞集】《谢越州知府大卿启》:多闻博识,世以为师;清谈雅言,闻者成诵。为宗族师【宋晁无咎鸡肋集】《崔君墓志铭》:道不远人,出孝入弟,可以为宗族师。
  为士宗师
  【晁补之】《上李中书启》,赞天化育,为士宗师。
  一国宗师
  【金楼子】《杂记》下篇:诸葛、司马二相,诚一国之宗师,伯王之贤佐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省任刑法,整齐军伍,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河洛饮马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处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若此人不已,则拥梁败矣。方之司马,理大忧乎。
  乡邑宗师
  【东汉书】《谢弼传》:弼方直中正,为卿邑所宗师也。
  儒教宗师
  【元史列传】:张德辉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太宗师,世祖悦而受之。
  人文宗师
  【唐颜鲁公集】《赠孙逖序》:夫然公信可谓人文之示师,国风之哲匠者矣。
  儒宗文师
  【唐韩昌黎集】《进平淮西碑文表》:儒宗文师,磊落相望。
  度德而师
  【杨子】《修身》篇:度德而师,易子而教。
  【文中子】:度德而师,易子而教,今亡矣夫。
  至德可师
  【世说新语】: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学皆可师
  【晋书】《范粲传》:粲高亮贞正有丹风,博涉疆记,学皆可师,远近请益者甚众。性不矜庄,而见之皆肃如也。
  德学可师
  【前燕录】:刘赞,字彦贞,平原人也。经学博通,为世纯儒,约己贞清,非礼不动。慕容重其德学,使太子晃师事之。
  学行可师
  【唐书】:贺德仁,越州山阴人。少与从兄德基,俱事国子祭酒周弘正,咸以词学见称。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德仁仕陈。至吴兴王友。入隋,授豫章王府记室参军,王以师资礼之,恩遇甚厚。
  宿儒老师
  【程子】: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
  老成良师
  【续通鉴长编】:仁宗庆历七年,帝曰:朕昔在东宫,崔遵度、张士逊、冯元为师友。此三人者,皆老成人。至于遵度,尤良师也。
  君子良师
  【曹彦约吕谷集】《上封事》:法家拂士,君子之良师也,危言激论,朝家之恶石也。
  真学者师
  【名臣言行录】:程颢诔范祖禹曰:自孟子没,《中庸》之学不传,后世之士不循其本,而用心于末,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先生以独智自得,去圣人千有余岁,发其关键,直睹堂奥。一天地之理,尽事物之变,真学者之师也。
  学者当师
  【闻见善善录】:治平中,李公择数为朋友言:吕正献未尝闻其疾声,见其遽动,亦未尝草书,学者当师慕之。
  事是当师
  【程子训象新书】:彼之事是,则吾当师之;彼之事非,则吾又何校焉?是以君子未尝校也。
  自谓得师
  【伊洛渊源】:马涓巨济,状元及第,为秦州签判,初呼状元。吕进伯为师。谓之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