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自强再拜。次召从官同坐。胄徐曰:“陈先生老儒,汨没可念。”明日,从官皆荐其才。
  置五经师
  【东汉书】《明帝纪》:永平九年夏四月,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袁宏《汉纪》曰:永平中,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
  一字师
  【唐摭言】:李相读《春秋》,误以叔孙敕略,呼为敕晷。有小吏曰:“某缘师受,误呼文字。今闻相公呼为揣,方悟之耳。”公曰:“不然。因检释文,果敕略反。公大惭,号小吏为一字师。
  【戴埴鼠璞】《南堂野史》载《张迥寄远诗》:蝉鬓凋将尽,虬髭白也无。齐已改为“虬髭黑在无。”迥拜为一字师。陶岳《五代史补》:齐已携诗诣郑谷,《咏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巳拜谷为一字师。一谓张迥礼齐已,一谓齐已礼郑谷,岂一事讹为两人,将齐已以其师人者,还为人师耶?然改“白也”为“黑在”,则是两字师也。
  【建康志】:礼部尚书张咏知升州,召溧阳宰萧楚材食。楚材见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淮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字。公出视藁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望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第一字之师也。
  【随隐漫录】: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李泰伯易“德”为“风”。日斜奏罢长杨赋,半山易为“奏赋长杨罢。”巨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韩子苍易为“堂深宫冷。”晁无咎《试交趾进象表》云:“备法驾之前陈。”周益公易“陈”为“驱”。《古词》云:“春归也,只消戴一朵荼蘼。宇文无质易“戴”为“更”。皆一字师也。
  一世师
  【太平御览】:李元冲,一世之师也。见其貌者,肃如也,观其行者,穆如也。
  【宋王安石临川集】《祭范颍州文》呜呼!我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
  百世师
  【孟子】: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公孙丑篇集注》:程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亦可谓百世之师矣。
  【东汉书】《汉真传》:友人郭正称之曰:“法贞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宋苏东坡集】《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赵善自警编】《书濂溪书堂》:上继去圣,下开来哲,昭然如日月之明,亦足以见百世之师。
  【杨试斋集】《贺张丞相再相启》:巍然三代之佐,展也百世之师。
  【元程雪楼集】《陈先生墓碑》:呜呼!公之制行如此,岂惟当世之师,百世之师也。
  【谢上蔡语录】:子路百世之师拣难割舍底,要不做便不做。孟子将来与舜禹作一处举扬。
  万世师
  【宋綦崇礼北海集】《宋祭舜帝庙文》维帝以圣绍尧,以功传禹,道德之盛,万世所师。【元史】:加封孔子碑,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千里师
  【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回通判启》:循良千里之师,磊落万人之杰。伐柯取则,幸同声气之求;倾盖相从,尽索形髓之外。
  孔子师
  【史记】:甘罗答器不韦,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
  【吕原明杂记】: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愚之。《书》称尧之德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记》曰:明明德于天下。老子曰:报怨以德。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盖孔子未尝师老子也。
  【淮南鸿烈】《解修务训》:项托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之能明也。注,闾,里。敲,丈人,长老。年少为之说事,老人敲其头。自救不暇,何能明道也。
  孟子师
  【赵岐孟子序】:孟子长师孔子之孙子思。
  【韩昌黎文集】《送王埙秀才序》:孟柯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于曾子。
  穆公师
  【孔丛子】:子思居鲁,穆公师而尊之。
  文侯师
  【史记】《仲尼弟子传》子夏为魏文侯师。
  范蠡师
  【太史公素王妙论】: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当,南游越,范蠡师事之。
  列子师
  【列子】:列子既师壶丘子林,友伯昏瞀人。反居南郭,从之处者数百。
  遗三师
  【金杨弘道小亨集】:叔能题黄鲁直书:其父母安康大君行状墨迹后曰:以为子者尚其孝,以业文者尚其辞,以学书者尚其法,传之子孙为三师。
  更三师
  【元史】: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颍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渴。后果大显于世。
  置四师
  【东汉书】: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四人,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四师。
  置博闻师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少,未能听政,置博闻师三人。
  建学立师
  【小学】:惟圣斯恻,建学立师。
  【宋史】《范纯传》:纯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诸生随之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
  【元史】:《窦默传》:默又言:“三代所以风俗淳厚,历数长久者,皆建学立师所致。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族子弟教之,以示风俗之本。帝嘉纳之。
  讲学必立师
  【刘炎迩言】:或曰:“近世何师道之不立邪?”曰:“古者师道德;汉魏以来师经学;隋唐而降,所师者,场屋之文而已,宜乎师道之不立也。讲学必立师。尊师,尊其道也;不尊其道,非贤师何如焉?”
  立有若为师
  【史记】: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
  【吴箕常谈】:夫子殁,群弟子以有若似孔子,相与共立为师。他日有问而不能答,卒之避席。退之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岂有为而言欤?不然则非所以为训也。
  舍盖公为师
  【史记】:曹参为齐相,乃避正堂,舍盖公而师之,齐果大治。
  求宿士为师
  【职官分纪】:陈虞寄善属文,性冲静,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陈文帝谓到仲举曰:“衡阳王出阁,须得一人旦夕游处,兼掌书记,宜求宿士有行业者。”仲举未知所对,帝曰:“吾自得之矣。”乃以手敕用寄。寄入谢,帝曰:“所以暂居卿游藩,非止以文翰相烦。乃令以师表相事。”
  拜韦母为师
  【裴景仁前秦记】:符坚幸太学,问博士经典。博士庐壶对曰:“《周官礼》注未有其师。”韦逞母宋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自非此母,无可授。后坚于是就宋立讲室书堂,生徒百二十二人,隔绛纱幔而授业焉。拜宋爵号宣文君,赐侍婢十人。
  拜学官为师
  【唐】:李栖筠,字正一。为浙西观察使,增学庐,表宿儒,超拜学官为之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以刺史为师
  【唐韩昌黎集】《柳子厚墓志铭》:唐柳子厚为柳州刺史,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以圣贤为师
  【宋史】《孙固传》固尝曰:“人当以圣贤为师,一节之士不足学也。
  【名臣言行录】:蔡沉年仅三十,即屏去举子业,一以圣贤为师。平居仰观俯察,默坐终晷,然有见于天地之心,万物之情。反求诸躬,众理具备,信前圣之言不予欺也。
  以心为师
  【关尹子】: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魏书】《徐遵明传》: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
  【元程雪楼集】《慧敏公神道碑》:上问:“汝何所习?”对曰:“臣以心为师。”
  【里仁子】《父母篇》:或问师曰:或师人,或师古;师心,则为下矣。尧师君畴,舜师务成昭,禹师西王国,汤师成子伯,文王师驳时子思,武王师虢叔太公,孔子师老聃,郯子师襄苌弘,是师人也。读《论语》而师孔子,读《孟子》而师孟子,读《大学》、《中庸》而师曾子、子思,是师古也。若夫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是师心也。
  以苦为师
  【晏子】《内杂》篇:景公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苦为师也。今封易婴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
  万物为师
  【太平御览】:符子曰:玄真子谓由有子曰:“子有师乎?”由有子曰:“吾将以万物为师矣。”
  主善为师
  【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朱子语略】: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上两句,是教之以其所从师;下两句,是教之以其所择善而为之师。这四句极好。看南轩云。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数语外,惟此四句。但舜大圣人之言语泽沦,伊尹之言,较露锋芒得旦此。这说得也好。
  终善为师
  【晏子春秋】《内篇》:景公问晏子曰:“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曰:“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
  道德为师
  【文选】:杨雄《羽猎赋》:历五帝之廖廓,陟三皇之登闳;建道德以为师,友仁义以为朋。
  抗颜为师
  【儒学警悟】:韩退之抗颜为人师,尝曰:“籍辈虽屡指教,未知其果不叛去否。”之谕业曰:“韩吏部之文,如长江秋涨,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纡流不滞。然而施于灌溉,或爽于用。”推此言也,是殆未纯北面也。又翱之祭愈曰:“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视我无能待予以友。”是尝肯就弟子之列。
  坎为师
  【黄庭坚豫章集】《宋乔年真师赞》:士之坎,以其智多。因坎以为师,用智多以见已。
  教授为人师
  【王充论衡】: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敷畅壅闭,审定文义,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
  可为人师
  【东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文为人师
  【南史】:梁徐勉,字修仁。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宗人孝嗣尝谓诸子曰:此人师也,尔等则而行之。
  经为人师
  【唐杜工部诗】《荐伏湛疏》:经为人师,行为人表。
  【宋欧阳公集】《孙明复墓志铭》:翰林学士赵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直讲。
  俭为人师
  【宋齐丘子化书】《俭化篇》:乳童拱手,谁敢戏之,岂在乎黼黻也?牧竖折腰,谁敢背之,岂在乎刑政也?有宾主之敬,则鸡黍可以为大享,岂在乎箫韵也?有柔淑之态,则荆苎可以行妇道,岂在乎组绣也?而王者之制,设沟隍以御之,陈戟以卫之,蓄粟帛以养之,张栏槛以远之,盖有机于民,不得不藏;有私于己,不得不防。夫能张俭之机,民自不欺;用俭之私,我自不疑。夫俭者可以为大人之师。
  学为明师
  【韩非子】: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
  才为文师
  【宋苏颍滨集】《贺欧阳副枢密启》:位在枢府,才为文师。兼古人之所未全,尽天力之所难致。文人之美,夫复何加。
  心为严师
  【宋史】《列传》:黄裳进言于嘉王曰:“为学之道,当体之以心,王宜以心为严师。于心有一毫不安者,不可为也。”且引前代危亡之事,以为儆戒。王谓人曰:“黄翊善之言,人所难堪,惟我能受之。”
  正己为严师
  【许鲁斋语录】:正心之始,当以正己为严师。凡所动作,则知所惧。如此一二年间,守得牢固,则自然心正矣。
  训人如严师
  【后周书】:苏绰为文帝行台尚书常言为国之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
  善恶皆我师
  【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则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左传】《襄六年》,郑人游于乡校,乡人之学校以论执政,论政得失。然明谓子产:毁乡校如何?患人于中谤议国政。子产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何毁之?
  文王我师
  【孟子】: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
  天赐我师
  【新唐书】《则天传》高宗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血,头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耶!”医顿首请命。帝曰:“吾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后帘中再拜谢曰:“天赐我师。”身负缯宝以赐。
  疏广吾师
  【晋书】《羊传》:与弟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以曰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疏广是吾师也。详《本传》。
  叔度吾师
  【续后汉书】《高士传》:黄宁,字叔度。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陈蕃、周举尝相谓曰:“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杜陵吾师
  【宋吴总志】:黄,字济川。山谷老人犹子也。年十九岁,会山谷自涪归,寓荆州,教以诗律。济川曰:“为学当师古。吾叔源流实自杜陵,即吾师也。”余时尚幼,方参老人,侍立在傍。会有乞草堂诗者,山谷即试之。济川援笔立成,曰:“径入小庭迂,登登岂按图。主人缘雅趣,有客爱规模。鸥与邻翁狎,船从稚子呼。何当迎接汝,有梦隔江湖。”山谷大奇之,即别以所用研并手校注释杜诗以遗之,且铭研曰:“其重也,可以压险者之累卵;其坚也,可以当谤者之铄金;其圆也,可以消非意之横逆;其方也,可以行立心之直方。夫如是,则研为子师,亦为子友。善友在前,良规在后。”后三年,余与济川别,乃举以相赠,盖传衣也。呜呼!济川肉烂久矣,而二物悉罹于兵火,念之令人鼻酸。
  步兵吾师
  【北齐书】:齐李元忠为侍中,虽处要任,不以物务于怀。每言宁无食,不可使我无酒。阮步兵吾师也,孔少府岂如我哉!
  痛饮真吾师
  【唐杜工部集】《戏赠郑广文虔》: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对尔汝,痛饮真吾师。
  足为汝师
  【南史】《南到溉传》: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以溉为轻车长史,行府郡事。武帝敕绎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
  卫交愿师
  【韩诗外传】:卫公子交见于子思曰:“先生圣人之后,执清高之操。天下之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交虽不敏,窃慕下风,愿师先生之行,幸顾恤之。子思曰:“公子不宜也,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今公绍康叔之绪,处战伐之世,当务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否臧,立规捡,修匹夫之行之时也。”
  外国愿师
  【新唐书】《艺文列传》:萧颍士授河南府参军,倭国遣使入朝,自陈国人愿求萧夫子为师者。中书舍人张渐等谏不可而止。
  父子资师
  【唐】:肃宗即位,灵武李泌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帝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帝尝曰:“卿侍上皇,中为朕师。今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资卿道义云。”
  兄弟同师
  【北史】:贾思伯,字士休。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业成,无资酬之,凤质其衣。时人语曰:“北海阴生不免痴,不识双凤脱人衣。”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遣凤,因具车马迎凤。凤惭不往。
  为子求师
  【后魏书】:魏宗室钦为右仆射,托高僧寿为子求师。师至,未几逃去。钦让僧寿,僧寿曰:“凡人绝粒,七日乃死。始经五朝,便尔逃去。去食就信,实有所阙。”钦大惭,待客稍厚。
  为子延师
  【言行龟鉴】:吕原明,正献公之长子也。王献公通判颍州,欧阳文忠公适知州事,焦先生千之伯强客文忠公所,严毅方正,正献公招延之使教诸子。诸生小有过差,先生端坐召与相对,竟夕不与之语。诸生恐惧畏服,先生方略降词色。
  敕子从师
  【世说】:太傅东海王越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以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刑;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