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何疑焉?”
  伐罪吊人
  【南史】
  《檀道济传》: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附。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遗之。
  此上不欺人
  【南史】
  《王微传》:微妙解天文,知当有大故,独与从弟僧绰仰视,谓曰:“此上不欺人。非智者,其孰能免之?”
  平生不欺人
  【吕原明杂记】
  司马温公卒,门人或欲遗表中。入规谏语程正叔曰:“此公平生来,未尝欺人。可死后欺君乎?”
  文武兼资人
  【南史】
  《宋柳世隆传》:高帝与武帝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武兼资人,委以后事,世隆其人也。”武帝乃举世隆。
  【文中子】
  《中说》:子曰:昔者舜禹继轫,而天下朴;夏杰承之,而天下诈;成汤放杰,而天下平;商纣承之,而天下破;文武受命,而天下和;幽厉肆虐,而天下散;文景俭静,而天下大宁;桓灵失德,而天下大坏。故曰:治乱相易,浇淳有由。兴衰资人,得失在教。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曰:太古不可复,淳朴不可归。是未知先王之有化也。诗书礼乐复何为哉?
  赦囚度人
  【太宗建元宝录】
  六年夏壬申,文德皇后疾甚。皇子等赦囚度人祈,文后曰:“死生有命,非宜力所加。然赦者国之权事,非所切者也。佛者异方之教,而华修之不谄乎?不听,诚以玄鉴知命者也。”
  请除度人
  【宋续通鉴长编】
  仁宗天圣二年丙寅,权判都省马亮,言天下僧以数十万计,间或为盗,民颇若之。请除岁,合度人外,非时更不度人。
  化身度人
  【地藏菩萨经】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生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乐。
  勇可贾人
  【北史】
  《东平公神举传》:神举弟庆,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城叶与贼短兵接,中石乃坠,绝而秒苏。帝劳之曰:“卿勇可以贾人也。”
  屈己申人
  【北史】
  《成淹传》:淹与王肃行朝歌城,肃为淹论所屈。肃言于孝文,且言淹才宜叙进。帝曰:“若因此进淹,恐辱卿转甚。肃言臣屈己达人,正可显臣之美。淹既蒙进,臣得屈已申人。此所谓陛下惠而不费也。”帝遂赐淹龙厩,上马朝服转仆射。
  勇力兼人
  【北史】
  《杨纂传》:纂少慷慨有志略,肋力兼人。年二十,从齐神武,起兵于信都。
  饮啖兼人
  【旧唐书】
  《江王元祥传》:元祥体质洪大,腰带十园,饮啖亦兼数人。
  自行兼人
  【佛说统纪】
  《天台智者传》:有神僧为说法,师曰:“大圣所说,是何法门?”当云何学,弘答曰:“此名一实。谛学这以般若,宣之以大悲。从今已后,自行兼人。吾皆影响。”
  先发制人
  【资治能鉴】
  《隋纪》:刘文静谓裴寂曰:“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何不早劝唐公举兵,而推还不已。且公为宫监,而以宫人侍客,公死可尔。何误唐公也?”
  【三朝比盟会编】
  李良嗣云:“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顺伐逆。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愿陛下速行薄伐脱。或后时,恐为女真得志。盖先动则制人,后动则制于人。”上嘉纳之。
  不战屈人
  【新唐书】
  《王孝基传》:武德二年,刘武周冠太原,夏人吕崇茂以县应贼,诏孝基为行军总管攻之。时独孤怀恩挟异计,绐说孝基曰:“夏城坚,攻之引日。宋金刚在近内拒外疆,一败涂地。不如顿兵待秦王破贼,则夏自孤。此谓不战而屈人也。”孝基谓然,会尉迟敬德至,与崇茂夹攻,官师遂大败。
  当时屈人
  【唐书】
  《郑覃传》:文宗曰:“顺宗事不详实,韩愈岂当时屈人耶?”
  膝不屈人
  【唐】
  郭子仪,田承嗣傲很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滕谓使者曰:“兹滕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
  十夫是屈人
  【金华子】
  苗绅坐事贬南中,由是湮厄,不复振扬。既于晚岁,方罢江州牧,入参宰辅。崔相国彦昭,其故人也,见而悯焉。呼绅行第而慰勉曰:“苗十夫是屈人。”再三言之,绅叹久淹屈,既闻时宰之抚谕,莫胜其喜,及还家,其子迎于门。绅笑语其子曰:“今日见崔相国悯我如此。”遂坐于厅,高诵其言曰:“苗十夫是屈人。”喜笑一声而卒。悲夫!
  甘言啖人
  【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取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嘘枣啖人
  【仙传】
  张拱能方术,置药肆于宜春门后坊。有道士造肆中,拱掷一钱与之麾使。道士笑曰:“吾无求于人,汝道质,故来度汝。”拱即悟。拱谢曰:“拱鄙人眼凡心惑,仙君幸临,愿终教之。”道士曰:“汝何求?”曰:“家贫,粥不给,傥使不食可饱。上愿也。”适有鬻蒸枣者来,道士了一钱卖之得七枚,熟视枣而虚之,谓拱曰:“啖此终身不食。”
  不杀人以媚人
  【宋名臣言行录】
  周敦顺庆历中,为南安司理,时郡狱适有囚,法不当死。运使王逵,欲深治之。先生独力争不职,置手板,归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感悟,囚得不死。
  便僻媚人
  【省心杂言】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者,疆辩足以惑众;以无为有,以有为无者,便僻足以媚人。心可欺,天可欺乎?
  眼色媚人
  【开元天宝遗事】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版当席,顾盼左右。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转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竿嘈杂而不能遏,宫妓中帝所钟爱者也。
  工于料人
  【唐】
  李光弼谓韦陟曰:“夫辩朝廷之礼,我不如公。论军旅胜负,公不如我。”光弼策敌制胜不世出,及困于口舌,不能以忠自明。谋就全安而身益危,所谓工于料人,则拙于谋已。
  推诚遇人
  【新唐书】
  《张伯仪传》:伯仪为江陵节度使,朴厚不知书,然推诚遇人,军中畏肃,民亦便之。
  帷床伏人
  【资治通鉴】
  肃宗乾元元年,上以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赐阿史那承庆铁券。令共图思明,上从之。诸将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会承恩入京师。上使内侍李思敬与之俱至范阳,宣慰承恩既宣旨。思明留承恩馆于府中,帷其床,伏二人于床下。承恩少子在范阳,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谓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当以吾为节度使。”二人于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执承恩。
  受赂荐人
  【资治通鉴】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以常州刺史李钅蒙为浙西观察使、诸道监铁转运使。钅奇,国贞之子也。闲厩宫苑,使李齐运,受其赂数十万,荐之于上,故用之。钅奇刻剥以事进奉,上由是悦之。
  公座骂人
  【资治通鉴】
  唐德宗贞元九年,海州团练使张升,升云之弟,李纳之婿也,以父大祥归于定州。尝于公座骂王俊后,武俊奏之。夏四月丁丑,诏削其官,遣中使杖而囚之。定州富庶,武后欲之。因是遣兵袭取义丰,掠安喜。无极,万余口,徙之德。升云闭城自守,屡遣使谢之乃止。
  素口骂人
  【东谷所见】
  《茹素篇》:世人以茹素为斋戒,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况茹素之日,事至吾前。取趣利徇欲,损人害物。不知其召素何为也?古语云: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
  治和以人
  【文子】
  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
  丑状骇人
  【东汉书】
  周变敛顺折顿丑状骇人。
  佯睡斫人
  【三国志】
  魏武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觉。”左右宜深慎。后佯睡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莫敢近者。
  冠帻劫人
  【三国志】
  魏吉茂,冯翊人,同郡王琰数为郡守,不名清白。国家始制九品使,诸郡选置中正,冯翊以琰子嘉为中正,嘉叙茂曰:“德优能少。”茂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帜劫人耶?”以俭率人
  【晋书】
  毛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节俭自励。
  正己率人
  【宋史】
  绍兴十二年,宗君师闵讼,临安教授鲍同上曰:“为教授者,先正已,然后可以率人。”
  睹物思人
  【比史】
  王猛将行,造慕容垂饮酒,谓垂曰:“余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乎?”
  轻宝重人
  【唐张说集】
  太尉裴公平郅支,遮甸,大获珍异。首长将吏,请遍观焉。有马脑大盘,希代宝也。随军王休烈,捧盘跌倒,应时而碎。叩首流血,惶怖请死。公笑曰:“事有不可意,何至重玉,而轻人命乎?”
  轻货重人
  【仁宗宝录】
  胡千正提举江南,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哀重囚而纵,亡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命,止籍于羡余?”
  声色移人
  【龙川志】
  真宗临御岁久,中外无虞。与群臣燕语,或劝以声妓自乐。王文正性俭约,初无姬侍,上使内东门司呼二人,责限于相公买妾,仍赐银三千两。二人归以告公。公不举,然难逆上旨,遂听之。初沈沦家破,其子孙鬻银器,皆钱塘钱氏昔以遗中丞相者。花蓝火桶之类,家人所有,直省官与沈氏议,止以银易之。具白于人,公蹙然曰:“吾家安用此?”其后姬妾既具,乃问二人:“沈氏什物尚在可求否?”二人曰:“向私以银易之。”公喜,用之如素有者。声色之移人者,有如此乎?
  好恶移人
  【魏泰东轩笔录】
  范文正公仲淹,自知开封落侍制,以吏部员外郎知饶州。出都时,唯王待制质饯,宿于城外,水道之官,历十余州无一人出迎迓者。时陈恭公执中,以龙图馆直学士知杨州,迎送问,劳甚至。难时宰好恶能移众人,而方正之士,亦不可变也。
  风俗移人
  【宋吴泳鹤林集】
  《答蔡遵父》云:向来三数朋友,鸣一时之盛。弦绝响息,未有继者。荃蕙化而为茅兮,兰芷变而不芳。风俗移人,不可不强自树立。
  风俗驱人
  【陆象山语录】
  与济道言风俗驱人之甚,如人心不明,如何作得主宰,正当障百川而东之?
  赐药济人
  【仙传】
  赵抱一,凤州人,年十二。因牧羊遇一老人,问之曰:“子饥否?”先生但点头。老人探囊中取一物与之。状如罗而味甘。又与挂杖一条,瓢一枚,中有药,乃豌豆也。谕之。令人服食,于是沉疴新疾,得服者无不愈先生自食罗,不复思烟火食,久之。所遇老人,即张果老也。
  仙术济人
  【仙传】
  时荷少为道士入四明山,遇视人教以胎息众妙之术,能却寐绝粒,役使鬼神,驱除邪挽救,点化金玉。周济穷苦,民受其赐。
  弘法须人
  【佛祖统纪】
  唐太宗尝问裴法师曰:“法门之益何所宜?”先生对曰:“弘法须人,度僧为最。”帝大悦。
  护国护人
  【佛祖统纪】
  《若纳法师传》云:宋孝宗驾幸上,展敬大士。问光明忏法之旨,师答曰:“梵释天帝四大天王,下临土宇护国护人。故佛为说金光明三昧之道,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以资诸天之威德。故帝王士庶,皆可修持。”上悦。
  二戒劝人
  【佛祖统纪】
  惠照邻法师尝劝人以二戒:三十已前,未可念阿弥陀;七十已后,不得持消灾况。谓少不知进,老不知止也。
  三事调人
  【法句譬喻经】
  佛告呵提昙,吾有三事,用调一切人得至无为:一者至诚制御口业;二以慈贞伏身刚强;三以智慧灭意凝。盖持是三事,度既一切。
  像运寄人
  【梁高僧传】
  《宋释僧周传》:云求昌王,访求沙门无敢应者,僧周弟子僧亮曰:“像运寄人,正在今日。”随使至长安。王及民人,候迎联中。佛法大兴,亮之力也。
  怒气口巽人
  【禅林僧宝传】
  洪宽范替法云秀禅师曰:“余拜胆其像,面目严冷,怒气人。平生以骂为佛事,又自谓丛林一会,非虚言哉?”
  庆己庆人
  【四教仪注】
  五品初心知此玄少心,体具事理。三千境观之法,庆已有智慧,庆人有慈悲。屈己推人
  【五灯会元】
  投子同禅师,因僧问:“七佛是文殊弟子,还有师也无?”同曰:“适来恁么道也,大似屈己推人。”
  三路接人
  【人天眼目】
  僧到夹山,山问近离甚处僧,云洞山夹山云:“洞山有何言句?”僧云:“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夹山云:“有何三路?”僧云:“鸟道玄路,展手山云,实有此三路耶?”僧云:“是。”山云:“鬼持千里钞,林下道人悲。”后浮山圆鉴云:“不因黄叶落,争知是一秋。”
  三等接人
  【五灯会元】
  赵州从谂禅师,一日真定帅王公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曰:“不会。”师曰:“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尤加礼重。翊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禅床受之。侍者曰:“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甚么却下禅床。”师曰:“非汝所和,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
  无一法与人
  【五灯会元】
  德山因雪,问从上宗乘“学入还有分也无?”山打一捧曰:“道甚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山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
  夺境不夺人
  【禅林僧宝传】
  风穴沼禅师因南院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对曰:“萏草乍分头脑袭,乱云初绽影犹存。”
  贩佛眩人
  【唐刘宾客集】
  《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尚书李公在镇三闰,百为大备。尚理信古,儒玄交修。始下令禁,桑门贩佛以眩人者,而于真实相深达焉。
  尊主庇人
  【新唐书】
  《李晟传》:帝嘉晟等有戡乱之功,下诏曰:“功与时并,才与世生。苟蕴其才遇其时,尊主庇人,向代无之。”
  弛禁便人
  【新唐书】
  《崔沔传》:沔为魏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
  以权属人
  【新唐书】
  《陈夷行列传》:夷行开成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时怪问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元崇,宋,于时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言,玄宗自谓未尝杀一不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慕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
  宏辞选人
  【旧唐书】
  《懿宗纪》:咸通六年二月,制以吏部尚书崔慎由等,考宏辞选人。
  拔萃选人
  【旧唐书】
  《懿宗纪》:咸通六年二月,制以金部员外郎张义思,大理少卿董赓,试拔萃选人。
  白衣选人
  【续通鉴长编】
  太平兴国六年,太宗令内侍省细仗,内先衣黄者并衣碧吏部黄衣选人,改为白衣选人。
  令式人
  【唐书】
  《河间王传》:令式局人不可以成官政。
  冷语冰人
  【书林故事】
  柔论相嘲曰:“冷语冰人。”外史孟属,时番在庭,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曰:“非是求拔,不欲其以冷语冰人耳!”
  黄气触人
  【太平广记】
  广川王发哀王冢,以铁灌其上。穿三日乃开,黄气如霞,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中不累人
  【太平广记】
  河上公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至地!
  不以口腹累人
  【太和县志福唐蒲】
  尧仁乾道六年知县事,自奉尤薄朝夕饭一盂,蔬一盘,曰:“吾不以口腹累人。”居官三年,如一日也。
  损约则违人
  【唐李元宾集】
  《项籍碑》:飘锐气,耸利锋。抵秦联,怒汉公。因语曰:“损约则违人,固信则自违。恶取乎?”
  穴地生瘗人
  【南郡新书】
  有进士丘峰者,当为田季安从事,后与同府侯臧,相持争权。季安怒,斥纟丰攵摄下邑尉使人先路穴地以待,至则排入而瘗之。其暴如此,李钅奇杀崔善贞,亦同斯酷。
  书生误人
  【资治通鉴】
  《后汉隐帝纪》:乾三年,左中因帝厌为大臣所制,乘间谮宰相杨史弘肇于帝云:“等惠恣,终当为乱。”帝信之,遂与太后弟李业等谋诛等。议既定,入白太后,太后曰:“兹事何可轻发,更宜与宰相议之。”业时在傍曰:“先帝尝言朝廷大事,不可谋及书生,懦怯误人。”
  大信示人
  【五代史】
  《南平世家》:唐庄宗入洛,下诏慰谕季兴、司空薰等,皆劝季兴入朝京师,梁震以为不可,曰:“梁唐世为仇敌,夹河血战,垂二十年。今主上新灭梁,而大王梁室故臣,握疆兵居重镇。以身入朝,行为虏尔。”季兴不听,留其二子,以骑士三百为卫,朝于洛阳。庄宗果欲留之,郭崇韬谏曰:“唐新灭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诸侯相继入贡,不过遣子弟将吏,则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来者,而反系之。示天下以不广,且绝四方内向之意不可。”庄宗乃止,厚礼而遣之。
  罪己救人
  【李昌龄乐善录】
  周世宗性惨急,果于杀戮。有忤旨者,魏仁溥皆归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