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括苍山恩仇记-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奔洌贾彰挥屑健

城里的学宫、贡院、佛殿、庵堂、城隍、社坛、庙宇,不论大小,统统都拆掉了。木料砖瓦,拿去盖首领的宅第,也有就原址翻盖的。知府衙门和县衙门倒是没有烧掉,暂时成了侍王的行辕和将领们的府第。我听说太平军是拜上帝的,很想看看他们怎样做礼拜,找了很久,连礼拜堂也没有找着。后来干脆去问一位太平军,才知道做礼拜有一定的日子:每逢礼拜六才做礼拜诵读圣经①,那天不是礼拜六,当然也就没地方看去。

……………………

①  拜上帝会的礼拜仪式,定在每星期六,以别于基督教。

我们在城里转了一圈儿,时候也不早了,还要赶三十里路回罗店去,就匆匆出城,到集上买了要买的东西,一路上议论着太平军和一天来看到的、听到的新闻,回到罗店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我们少东家见我原样儿从城里回来,一点儿也没少去什么,又听我详细地讲述了金华城里的情景,这才放下心来,几天之后,就从山上搬回罗店来了。

我进了一趟城,身子虽然回来,一颗心却好像掉在城里,挂在太平军身上一样,不论是吃饭、走路、干活儿,聊天儿,心里想的,嘴里说的,总也离不开“太平军”三个字。我自己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太平军的所言所行,处处都为我们受苦受罪的老百姓打算,跟官府和有钱有势的豪绅作对,古人所说的仁义之师,不也就是如此而已吗?要是太平军早二十几年打过来,我娘也就绝不会含冤受屈死得这样惨;哪怕早来一年半载呢,小玉她娘不是也就不会在南马受辱,惨死在望夫岭背的凉亭里了么?

我越琢磨越觉得太平军可亲,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深仇大恨虽说已经报了,可是天下正在汤锅里受熬煎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多少少。有的已经像我的爹娘老婆那样含冤死去,有的还在忍辱偷生。太平军跟咱们浙江人无亲无故,尚且抛弃爹娘妻子,远离故乡,好几千里地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打到浙江来解救咱们,为什么我就不能投入太平军,去解救跟我一样的受苦弟兄呢?

想来想去,难办的是小玉。她才那么大一点儿,从小就没娘,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亲人了。好几次我抱起她来要把她送给人家去做童养媳,可是每次我总是依旧把她又抱回来了。不是选不中可心的人家,就是不好意思开口。说来说去,还是我自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我自己给自己商量说:再过两年,等小玉稍为长大一点儿了再去吧。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不及,哭也没有用了。

还是在头一年的七月,也就是我们在南马唱戏的那时候,英法联军攻入天津,进逼通州,协办大学士兼步军统领肃顺和怡亲王载垣劝咸丰皇帝“北狩”,“巡幸”热河。咸丰皇帝一面下旨谕令僧格林沁“坚守”通州,一面带上后妃宠臣逃到热河去了。镇守京师的八旗兵,一向是“将骄兵惰,终日酣嬉,或乐桑中之喜,或恋家室之私,或群马纵酒酣歌,或日在赌场烟馆,淫心荡志,极乐忘疲”①的一帮流氓地痞、纨绔子弟。别看他们在老百姓面前如狼似虎,一遇上洋兵的洋枪洋炮,一个个不是成了缩头乌龟,就是成了惊弓之兔,还没有接仗就溃退逃散了。就在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奸杀抢劫,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肃顺却在热河挖空心思变着法儿地陪咸丰皇帝寻欢作乐:给皇上办三十整寿,天天喝酒唱戏,艳舞轻歌,纵情声色。皇上本是个管儿痨的底子,多近女色就要吐血,在宫里的时候每天都要喝鹿血止咯。到了热河,酒色无度,不知节制,渐渐不支,拖到第二年七月,大口吐血,又加暑泻,到处找鹿又找不到,自知活不久长了,就在七月十六日召见怡亲王载垣和军机大臣,写硃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那皇长子是咸丰六年丙辰三月二十三日生的,那时候才五周岁零三个多月。第二天,皇上就“驾崩”了。他从二十一岁登基,在位十一年,三十一岁就死了。?

……………………

①  这是胡林翼《饬各统带查办各营》中的一段话。

咸丰皇帝“宾天”,五岁半的皇太子载淳登基,这就是咱们今天的同治皇帝。当时仿万历故事尊二十五岁的皇后钮祜禄为慈安端裕康庆母后皇太后,尊二十七岁的生母懿贵妃那拉氏为慈禧端佑康颐圣母皇太后,通常称为西太后或孝钦太后,两后同时垂帘听政。

咸丰皇帝在世的时候,只知沉溺酒色,一应奏章,大都由那拉氏批阅;如今皇上既然是西太后所生,西太后临朝,用不着说,权力从一开始就落到西太后手里去了。正好那时候的浙江巡抚何桂清因为“坐视江南大营再陷不救”革职查办①,曾国藩、胡林翼②保荐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西太后采纳了,同时还耀升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苏皖赣浙四省。那时候,整个浙江都在太平军的手中,只有一个衢州还有清军盘踞。同治元年正月,左宗棠从安徽进军衢州,侍王李世贤领兵迎击,双方激战了半年多。左宗棠尽管有洋兵洋枪洋炮打头阵,到底也不能越过衢州一步。一直到了闰八月,天京吃紧,侍王带兵去救,浙江兵力减少,这才不得不陆续从温州、台州、处州、严州、金华一路撤退,屯守富阳。

……………………

①  何桂请──云南昆明人,十七岁中进士,弱冠入翰林,循资八迁至侍郎。咸丰中督学江苏。太平军起,屡次上书献策,取得咸丰的欢心,得任浙江巡抚。因为“坐视江南大营再陷不救”而革职查办的时候,已经升任两江总督。同治元年夏入狱,同年冬问斩弃市。

②  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湖北巡抚,是仅次于曾国藩的湘军头日。

左宗棠跟在太平军后面收空城,倒是没有花费很多的力气,就又把浙南大部分地区占回去了。当然,在呈给西太后的奏折里,他会把自己的战绩描绘得天花乱坠,把他的湘军说得如何英勇善战、奋勇杀敌。其实,不过是跟在外国洋枪队后面,等外国人杀够了老百姓、抢够了金银财宝之后,他们更多地杀人,更多地奸淫掳掠罢了。金华城破之前,太平军在城里只不过跟有钱的财主家过不去,对老百姓并没有怎么为难过;等到城破之后,来了官军,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左宗棠跟曾国藩一样,为了做到让太平军“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马居无木之山”③,每攻下一城:大烧大杀,“大索三天”,名义上是搜查太平军,实际上是纵容士兵随意进入民宅,翻箱倒柜,稍为值几个钱的东西,就统统卷走了。

……………………

③  见曾国藩同治二年《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

太平军来的时候,见我们还拖着辫子,只是给我们说明这是做满奴的标记,劝我们蓄发,并没有为此砍过谁的脑袋;官军来了,只要抓到留头发的老百姓,就说是“长毛”,不分青红皂白,当时手起刀落,人头下地。城里城外,凡是走得动的,谁敢留在家里?当时流行着一句话说:“太平军如篦,左家军如剃。”说的就是太平军来了只是篦了一篦,单取财主富户们的财物;左宗棠来了,不论贫富,就跟剃头一样一扫而光。一直到了两三个月之后,还是十室九空,路上只见死尸,不见行人。原先逃得连影子也不见的知府、知县,这会儿不知道又从什么地方钻出来了。头一件事情,就是到处逮人。凡是家里有人当了太平军的,就是“附逆”的“匪属”,不论男妇老幼,统统地一根铁链儿锁了去,拿不出银子来买放的,关不上三天就押出去砍了。刑场上到处都是污黑一片的人血,没有脑袋的死尸堆成一堆,烂得长蛆了也没人埋。那世界,真是活地狱一般,恐怕连阴曹地府里也不会有这样惨的场面哪!

这一回,我又跟我们少东家进山去躲了好几个月,一直到大体上平静之后才回到罗店来。我自己不能当机立断去投太平军,到了这时候,我就是还想去,也去不成啦!

太平军走了以后,我还在罗家扛活儿。庄稼活儿我本来就不外行,只是手生些,插秧耪地什么的,一时间赶不上人家那么快罢了。

两年过去,这些活路我都已经熟手起来了,可是少东家给我开的还是“半拉子”的工钱。反正我爷儿俩在罗家为的是暂且藏身,不打算在这里成家立业,只要冻不着饿不着,也不去计较这些。

金华北山,也是道家所谓的三十六洞天之一,山水风景,比起你们缙云县的仙都山来,有人说不相上下,有人说略胜一筹,依我看是各有千秋。你要是不相信,我不妨跟你讲讲北山的双龙洞,你听我说得太神了,准会说我是吃铁丝拉笊篱──肚子里编的。其实,我的这张嘴,哪儿能说出北山风景的离奇古怪于万一呢!

离罗店几里路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石洞,洞口上面的石崖上刻着“双龙洞”三个大字。洞前是一块不太大的平地,从洞里涌出一股清水,流过平地,成了一条小河。这样的地方,要是在小河夹岸种上两行桃树,到了春打花开、芳草鲜美的季节,谁不相信这里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呢?

这里风景优美,有个石洞里面往外流水,这都不算稀奇,更稀罕的是山洞里面别有一番天地。不过那山洞的洞口很小,又是地下暗河的出口,要想进洞,非坐船不可。我说坐船,也许还不太贴谱儿,因为洞口又低又长,要真是“坐”在船上,保不齐什么地方凸出来的一块石头会把你的脑袋瓜儿撞个窟窿。想进洞的人,只能仰面朝天躺在船上,不用桨,不用篙,双字拉住一根不知何年何人设下的挺粗的竹缆,自己把小船逆流拉进洞里去。当然啰,还不能忘了带灯笼火把儿,要不然,洞里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到了洞里面,却是又高又宽,方圆足有五亩地光景。这时候,你回过身来举起火把儿再看看洞口,就可以看见洞口两边各有青龙黄龙一条左右飞腾而来,张牙舞爪,摆出一副要为抢先出洞而决一死战的架势,真叫活龙活现。我走遍了半个浙江,也没看见过有比这个山洞更离奇更古怪的了。除了这两条龙之外,洞壁上还有一条大娱蚣、一条大青蛇,也是一轰就要窜下来的样子。洞底平地上蹲着一只大石蛙,瞪着两只大眼睛,好像马上就要蹦过来把你当作蚂蚱一口吞下肚去。还有一只横行霸道的大石蟹,几条东逃四窜的石鱼石虾,也都是越看越相似,越看越逼真。

说起这个双龙洞来,当地的乡亲们家家户户都会告诉你这样一个动人的民间神话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北山前后总是大雾弥漫,烟云缭绕,影影绰绰中好像有两条飞龙来来往往。每到夏天骤雨将至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神龙上天,飞舞奔驰,接着就是乌云滚滚,飞砂走石,狂风过处,小树弯腰低头,大树连根儿拔起,鸡蛋大小的冰雹,打得地里的玉米棉花什么的只剩下一根光杆儿。有人说,这是双龙争洞,只要有人敢于进洞去用火光一照,神龙就会现出原形,再也不会祸害附近的村庄了。可是有谁敢进洞去跟神龙较量一番呢?

一直到了南宋末年,蒙古兵打到金华来,奸淫烧杀,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日子再也过不下去啦。就有那一班有血性的小伙子拿起锄头扁担上了山,瞅冷子出来收拾那小股子蒙古兵。那么多人,总得有个地方躲风避雨呀!这就有人想起双龙洞来了。大家到了洞前,挑出十个胆大有力的小伙子,带上刀枪棍棒、灯笼火把,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蹚进洞去。当时正好两条神龙都在洞里。据说神龙这东西怕火不怕水,因此一见火光,就都飞上了洞壁,现了原形,再也下不来了。从此,这一伙儿抵抗蒙古兵的义军有了藏身之所,两条神龙也不再飞出来作践庄稼、祸害百姓啦!

不知道哪朝哪代,有人在洞前建起了一座双龙禅寺。这寺离城四十多里,又在山上,太平军烧寺院的时候,没有光顾这里;太平军走了以后,又有十几二十个大小当家的到这里来出家修行。他们在洞前的空地上种了一些蔬菜庄稼,还栽了一些茶树、佛手、茉莉花之类。有那远地慕名而来的客人,倦游归来,到寺里随喜,知客僧沏出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来,外加两朵芬芳可口的茉莉花,确实是解渴去暑的妙品。临行再买上几只异香扑鼻的佛手柑,带回家去供在案上,满室幽香,保管好了,可以经年不坏。久而久之,双龙寺的茶叶、茉莉花和佛手柑,不单远近驰名,而是供不应求了。

我回到罗店以后,我小时候见过的那个老当家已经圆寂,不知从哪儿来了个游方和尚在寺里挂单驻锡①,就继承了方丈的衣钵,当地的老百姓都管他叫正觉上人。这位上人五十多岁,不单耳不聋,眼不花,却是虎背熊腰,两臂有上千斤力气。别的不提,单说一件事情给你听听,就会吓你一跳:他门口有一个大石盆,少说也有三四百斤重。每逢他洗澡的时候,就双手端进屋去,洗完以后,再连水一起端出来,倒掉脏水,靠在墙上。

……………………

①  挂单驻锡──挂单也叫挂褡,锡即禅杖。指游方和尚到客寺暂住。

大家都说这位上人有些来历,却又从不见他刺枪弄棒踢打拳脚。更有一层奇怪:说是个出家人,却从不念经拜忏,更不吃素持斋,一早一晚,不是挑水扫地,就是下地干活儿,一点儿当家和尚的架子也没有。方丈里堆着的经书,他也天天揣摩,遇上刮风下雨的日子,这才穿起离尘服无垢衣②,手持百八牟尼③,升座给小当家的讲道布法。

……………………

②  离尘服、无垢衣──指袈裟、僧袍。

③  百八牟尼──指念珠。

他讲的道理,都是谁也没有听见过的奇谈怪论。照他的讲法,当和尚不单可以吃肉,还可以娶老婆,名称叫做什么“梵嫂④”呢!这些道理,他全有根有据,可不是他自个儿编出来的。

……………………

④  梵嫂──见《辍耕录》:京师大相国寺僧有妻曰梵嫂。

我听说寺里有这么一位奇人,就抽空去拜谒过他几次,一见面就谈得十分投机,再谈几次,我们就交上了朋友了。北山一带,晴天早晚多雾,是种茶树的好地方。上人计划多种一些茶树、佛手、茉莉花,可是寺里拢共就十几个和尚,各管一摊儿,人手实在不够。他知道我是个帮工的,有意思要我到寺里去管园子,只管种茶果蔬菜,却照长工给我工钱。我因为不愿意小玉学唱戏,从小就不教她唱曲儿,却想教她学点儿不受人欺侮的本事,刚刚三岁多点儿的一个小丫头,每天晚上在床上把她拨弄倒了又扶起来,拨弄来拨弄去的,性子特别野,手脚也透着厉害:常常把少东家的一个六岁小男孩儿给打哭了。为这件事情,秀才娘子跟我有过几次口舌,还放出话儿来说:要是我闺女再打人,就叫我另找好主儿去。所以上人一提叫我去管园子,我就满口答应。等到年底结了账,没等过年,我就带着小玉搬到山上去了。

正觉上人是个年高有德、道行高深、不同凡俗的高僧。自进觉海①以来,得到禅宗南宗伪仰②的心印嫡传,再加上他自己晓夜研摩佛经,终于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说他已经深知个中三昧③,绝不为过。我进寺以后,与其说是个长工,不如说是个园圃行者,我跟寺里的小当家的一样,穿一领海青,戴一顶僧帽,僧鞋僧袜,从头到脚都是出家人打扮,连我们的小玉都打扮成小沙弥的样子。每逢粥鱼茶鼓④,我就带着小玉到斋堂喝两碗双弓米⑤。刮风下雨,上人升座讲道,我也一样在蒲团上盘腿而坐,静听上人用明白易懂的大白话来讲解佛家的奥秘。

……………………

①  觉海──即空门、沙门。佛家以人世为苦海家狱,因此称出家为觉海。

②  禅宗南宗伪仰──禅宗是一个掺杂了中国庄周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佛教流派,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衣钵相传,不立文字。禅宗后分南北二宗,南宗一派不读经、不拜佛,认为“佛不在外,在我心中,我即是佛”。其后又有五宗,伪仰宗是其一。

③  三昧──佛经中梵语译音,意思是“正定”。通常借用来指“正确、奥妙的道理”。

④  粥鱼茶鼓──也作粥鱼茶板,僧院用斋,以击鱼鼓为号。

⑤  双弓米──“粥”的隐语。

我在上人座下听了四年讲,不能说已经大彻大悟,也已经从上人的言语中,渐渐地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一时半会儿的,跟你也说不清楚。你年纪还小,有些道理也许你还闹不明白。就说佛吧,所有佛经中,除了释迦、迦叶、阿难等实有其人之外,其余的什么文殊、普贤、弥勒、观音以及许许多多的金刚、罗汉、菩萨等等,都是只凭释迦牟尼“金口”一说,有谁看见过?说来说去,也和十殿阎王一样,只不过一个是中国人造出来骗中国人的,一个是天竺人造出来骗天竺人同时还骗了中国人罢了。这些道理,也不是上人独出心裁自个儿想出来的。他举唐朝末年一个叫宣鉴禅师①的话说:“我这里佛也无,祖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②是担屎汉,等妙二觉③是破戒凡夫,菩萨涅槃是系驴撅,十二分教④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初心十地是守古塚鬼,自救得也无。”“老胡⑤自称经历了三大阿僧祗劫⑥,如今到哪里去了?他只活了八十年便死去,与你有什么分别?你们不要发疯受骗!”

……………………

①  宣鉴禅师──禅宗南宗慧能的六世法孙。

②  十地菩萨──菩萨是有等级的。大乘菩萨分为十地,初地即一级,十地菩萨即十级菩萨。

③  等妙二觉──等觉妙觉为二觉,即佛。

④  十二分教──指佛教的十二部大经。

⑤  老胡──这里指释迦牟尼。

⑥  阿僧祗劫──世界成坏一次称为一劫。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佛家称一个大阿僧祗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劫。三大阿僧祗动,实际上就是无穷大、无限量的意思。每逢上人升座讲道,我也一样在蒲团上盘腿而坐,静听上人用明白易懂的大白话来讲解佛家的奥秘。

另一个与宣鉴同时的义玄禅师⑦说得更透彻,他说:“求佛求法,看经看教,皆是造孽。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摄你;你若求祖,即被祖魔缚你。”“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