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碎步挪移到朱蕴洄身后几步的李三猛地窜上前来,寒光一闪之间,锋利的短刃插入朱华奎的心窝后闪身避开,朱蕴洄松开抱紧父亲的双臂后迅速爬起,朱华奎怒目圆睁,脸上带着不可思议的神情直挺挺的倒地身亡。

    殿内陡然变得安静下来,除了朱蕴洄与李三,其余诸人都是呆立当场,谁都没想到弑父这种惨剧就发生在自己面前,并且是楚王府这种高高在上的人家。

    “哈哈哈哈!自今日起,孤就是楚王了!从此再无与孤作对之人了!!哈哈哈哈!”

    朱蕴洄状如疯魔般的手舞足蹈起来。

    “王爷!李郎中!快救王爷!”

    刘富贵绝望的喊叫着冲了过来,不顾正在狂喜之中的朱蕴洄,双膝跪地一把将朱华奎的上身扶起搂在怀中,热泪滚滚而下,落在了朱华奎慢慢变凉的脸上。

    他自八岁便跟在当时还是楚王世子的朱华奎身边,这三十余年的朝夕相处之下,两人之间已是宛如亲人一般,今日骤遇此等惨事,刘富贵已是心丧若死。

    正在给朱蕴泷诊治的李郎中提着药箱奔了过来,放下药箱后抓起朱华奎的手腕,双指一搭后便对刘富贵摇了摇头,随即叹息了一声:“王爷已薨了!”

    刘富贵抱着朱华奎的尸身放声痛哭。朱蕴洄终于从狂喜中清醒过来,他扬手指点着殿内诸人喝道:“你等还不跪下!自今日起孤便是楚王!父王突发急症暴卒,孤自会上表宗人府言明!从今往后只要你等对孤忠心,孤定会善待你等!今日殿内诸人,每人赏银一百两!”

    他不是不想将除了李三等人以外的人全部杀掉,但眼见朱华奎带来的侍卫足有七八人之多,殿外还有数个太监,并且个个脸上都带着愤怒、惊讶、不服的神色,若是自己想要灭口,单凭李三和另外一人根本不是对手。当务之急只能先稳住众人,把王府各个门户封闭住,再寻机将其他人等一个个清除掉。

    “小人恭贺世子顺继楚王之位!小人誓死效忠殿下!”

    李三和另一名侍卫先行跪倒在地,向朱蕴洄行了大礼;朱华奎带来的侍卫虽然心有不甘,但始终没有以下犯上的勇气,在相互对视之后,犹犹豫豫的跪了下来,但个个都是低头不语。

    李郎中则回到朱蕴泷身边,装作继续替汉阳王诊治的样子,内里却是心思电转。

    殿外的数名大小太监也都相继跪倒,那名去千佛殿报信的小太监则是蹑手蹑脚的顺着长廊向前殿行去,跪倒在地的太监们心思烦乱之下并无人注意与他。

    朱蕴洄眼见众人明面上虽无抗拒之意,但谁知道暗地里会发生何事?最要紧的就是今日之事万万不能让更多人知晓,更不能传到府外,一旦自己弑父之举让外人知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他眼珠一转,大声吩咐道:“尔等平身吧!今日父王不幸薨于此处,孤决意便在此为父王守灵七日!七日之内,殿内所有人等皆不得离开!李三,你去奉祠所叫人准备丧葬事宜,招呼些人前来帮忙料理父王后事!”

    说到最后,朱蕴洄看向李三,冲他使了个眼色,李三会意后起身疾步出了偏殿。

    他知道朱蕴洄是让他去武昌城内招呼人手,回来后将殿内这些人全部杀掉灭口,把朱华奎身死的真相彻底掩盖住。

    “世子殿下,汉阳王怕是不行了!”

    李郎中缓缓起身禀道。

第219章 义阉() 
“弑父?你所言可是当真?!”

    本来安坐如山的武昌知府李骥腾地从座椅上站起,脸上满是骇异之色,在他面前跪着的正是朱蕴洄弑父时,那名从殿外溜走的小太监赵信。

    十四岁的赵信是江夏人氏,八岁时便因家贫入楚王府做了杂役,后被分派到汉阳郡王府,因为机灵懂事被朱蕴泷看中后选在了身边服侍。

    因为悯其年幼不易,朱蕴泷和王妃秦氏待他倒也不错,时常有打赏给他,闲暇时也教他读书识字,赵信在感激之余,慢慢对两个主人也产生了浓重的依赖之情。

    当赵信在殿外亲眼目睹朱蕴洄弑父之后,在惊骇之余,赵信马上意识到自家主子的性命怕是难保了,自己作为朱蕴泷的跟班更是绝难逃过一劫。

    反应迅速的他立刻避到一边,趁着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从偏殿的侧门溜了出去。

    脱离了危险境地的赵信首先想到的是逃走。楚王府已经不能再待下去,至于离开王府后去往何处他还没想那么多,先保住小命要紧。

    赵信怕朱蕴洄反应过来后会派人封闭王府大门,便一路狂奔至王府西侧的角门,然后对守门的侍卫谎称奉世子之命出府办差,最后终于顺利的出了王府。

    出府之后的赵信松了一口气,内心的恐惧感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汉阳王夫妇深深的忧虑,以及对朱蕴洄刻骨的仇恨。

    作为朱蕴泷身边跟班跑腿伺候的太监,他很清楚自家主人的身体,在殿外他看到爬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朱蕴泷时,心内的直觉便告诉他,自家主人怕是过不了这一关。

    是朱蕴洄害死了待自己亲善的主人,并且还侮辱了自己视若仙子的王妃,这个人面兽心之人居然还弑父!郡王就这么冤死,连个后代也没留下!

    不行!这个仇一定要报!要不然我赵信枉自为人!

    可惜自己不是身负绝技的大侠,无法亲手杀了这个恶贼,难道就让这个禽兽留在人间继续为恶不成?等这个恶贼做了楚王,不管自己回不回到家中,家里的爹娘兄妹都保不准会遭了毒手!

    决不能教这个恶贼得逞!可是找谁才能制得住他?那可是楚王世子!除非京师的宗人府,可自己身上仅有几两碎银,想去数千里之外的京师难如登天!

    在街上漫无目的行走的赵信苦苦思索着,突然他眼前一亮:自己不能去京师告状,但官府能啊!只要将此事告知官府的大官,他们肯定会上奏朝廷!

    在打着楚王有事要知会知府的旗号见到府衙通判程松后,赵信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惊骇莫名的程松立刻将赵信带到了李骥面前。

    “此乃小人亲眼所见,知府老爷可亲去楚王府查看便知!”

    跪在地上的赵信扬声道。

    李骥和程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震惊、愤怒和一丝窃喜的味道:如果此事当真,那就意味着压在自己头上的一座大山很快就要被移除了。

    冷静下来的李骥坐回椅子上,清咳一声道:“程通判,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置?你我虽执掌武昌府,但对于宗室之事也是无权左右啊!现下只有先确认事情真伪之后方能上奏朝廷,可如何确定却是有些棘手,官府捕头衙役皆无权进入王府查验啊!要不你我行文上奏圣上,请京师遣员前来验看如何?”

    程松拱手道:“知府所言甚是,不能单凭此人一面之词就要妄下推断!若是事情有变,知府与下官会徒留笑柄!现下须得找到有权进出王府之人前往验看才可。知府可是忘了月前悄无声息进驻武昌府之锦衣的存在?”

    由于职务的关系,程松对于锦衣卫前番与崇阳郡王府相斗一事知之甚详。虽然并不喜锦衣卫的存在,但对于锦衣卫维护良善之举,程松心内还是比较认可的。若是没有锦衣卫插手,那几十户百姓不但挨了打,并且还得被人家给强拆,最后只能得到可怜的一点赔偿,自己身为朝廷官员对此却毫无办法。

    锦衣卫和崇阳郡王的冲突,对于程松来讲是喜闻乐见之事。所谓恶人还需恶人磨,也只有更加跋扈的锦衣卫才能制得住无法无天的朱家子孙,并且人家还是带着念紧箍咒的宗人府来的,这对于楚王一系的宗室来讲,锦衣卫具有天然的克制属性。

    李骥对于新建的锦衣卫百户所并未太在意,所以也不曾关注前几日发生的事件。此时听到程松的言语之后马上醒悟,他立刻扬声吩咐道:“来人!请锦衣卫百户前来府衙议事!就说事关重大,务必请其尽快赶来!”

    当李骥、程松、董成带着两百余名锦衣校尉、武昌府捕快衙役来到楚王府大门外时,大门早已闭紧。董成立即命人上前喊话叫门,捕快衙役们则是沿着两边分散开来,从外面守住每一个可供出入的角门和侧门。

    在一番威逼利诱下,紧闭的王府大门从里面缓缓打开,数名不知内情,只是奉命关闭大门的王府侍卫闪到一旁,赵信在前引路,董成当先大步向王府中行去,李骥与程松则是跟在大股校尉身后迈步而入。

    “李三,做的不错!从今往后,你便是楚王府侍卫司首领!这些人全部入职王府侍卫!孤另外赏银每人五十两!你等往后好生去做,只要对孤忠心,孤绝不吝升赏之事!现下先将殿内尸首搬到隐秘之处,入夜后全部沉入歌笛湖中!”

    朱蕴洄端坐于殿内的锦榻之上,神态威严的扬声道。

    “谢王爷恩赏!属下此生定会尽忠职守,不使王爷失望!”

    在李三的带领下,二十余名从武昌城内召集来的江湖中人全部跪倒谢恩。

    朱蕴洄在把李三遣走之后,以父王新逝,殿内不得见刀兵为借口,将殿内侍卫们的兵刃全部收缴起来。当武昌知府李骥与董成等人调集兵力之时,李三已带着几十人从角门秘密进入王府,赶至偏殿后将侍卫和太监全部斩杀,刘富贵与李郎中也未能幸免,而朱蕴泷早已气绝身亡。

    朱蕴洄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从今日起,他终于成为偌大的楚王府唯一的主人了,再也无人可以约束的了他,不管是秦氏还是茅氏也都会成为他的新宠。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听动静似是不少人进入偏殿的院中。朱蕴洄心内有些不喜,他威严的吩咐道:“何人敢在府内胡乱走动!李三,去将来人拿下重责!”

    李三站起身来,招呼一声便带着人向殿外行去,刚走到门口时突然脸色大变,转身朝着朱蕴洄奔来:“殿下!似是官差入府!”

    他并不识得锦衣卫的装束,看见穿着色彩鲜艳罩甲的校尉,知道不是官军,还以为是哪个衙门的差人。

    “给孤打将出去!谁放他们进府的!稍后查出一律打杀!”

    朱蕴洄勃然大怒,站起身来戟指殿外大喝。

    别说什么官差,就连巡抚、知府,乃至钦差都不敢擅闯楚王这等亲王府,这是谁活的不耐烦了?

    说话间,赵信带着董成等人已至殿们之外,前面的数人一眼便看到殿内尸体横陈、血流满地,赵信心系汉阳王夫妇的安危,挺身便要往殿内闯去,董成一把将他拽住后扯到了身后。对于这名忠心为主的小太监,董成心里颇为看重,不希望他受到伤害。

    “除却楚王世子,殿内手持兵刃者皆可斩杀!刘士安!带人绕至殿后,以防有人走脱!进!”

    随着董成的喝令,几名持着手铳的校尉当先行至殿门处,不管不顾的朝着殿内两侧正在探头探脑向外张望的人群打响了手铳。

    几声轰然大响过后,随着殿内传来的几声惨叫,大团烟雾将整个殿门处遮蔽住,十几名武技高强的校尉手持长刀越过高高的门槛闯入了殿内。

    “锦衣卫办差!跪下免死!”

第220章 忧虑() 
“靖海伯请起吧!还请伯爷安排人手,将皇爷御笔亲书之牌匾悬挂于府邸大门上!”

    前来福建宣旨的李玉书强打精神轻声道。

    连续坐了十几天的船才到达泉州,中间虽未遇到大风大浪,但几乎所有人员都晕船了,那种感觉着实让人难受,开始几日李玉书一行人都是狂吐不止,后面才慢慢适应下来。

    郑芝龙恭恭敬敬的再次北向磕头后起身,弯腰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李玉书递过来的铁券和圣旨。

    “请天使回禀圣上,臣会尽快收拾行装,早日搬去京城于圣上膝下尽忠!”

    郑芝龙拱手施礼道。

    这句话就是试探之意,皇帝看在郑家掌控海上的缘故给他封爵,那肯定就想让他全家弄到京城做人质,若真有此意,郑芝龙就要另做打算了。

    “皇爷并无要靖海伯前往京城之说,只说靖海伯威震南洋,若遇外夷犯我大明海疆,定要教它有来无回才好!”

    李玉书回礼道。

    郑芝龙心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是对皇帝的宽宏大度心生感激;若双方互换位置,他相信自己做不到这样子。

    “老四,你亲自将铁券供奉与敦仁阁中,吩咐下去,往后任何人不得靠近此阁!老三,你招呼人手悬挂御赐匾额!不,你亲自上去悬挂!”

    郑芝龙神情严肃的吩咐道。

    郑芝凤接过铁券和圣旨后向李玉书以及福建巡抚邹维琏点头示意,捧着铁券向一侧的敦仁阁行去。

    郑芝豹则是转身向门外行去,几名郑府家人抬着金光闪闪的匾额紧随其后。

    “当心一些!别污了圣物!”

    郑芝龙不放心的喊道。

    自己竟然拥有了传说中的丹书铁券,并且成了与国同休的勋贵,打今日起,郑家便是有身份的人了!

    郑芝龙心痒难搔,一直望着郑芝凤的背影,恨不得将铁券夜夜搂在怀中方才安心。

    “恭喜靖海伯!从今往后郑氏已迈入大明顶尖勋贵之列!这等恩荣实是令老夫艳羡不已啊!呵呵呵!”

    邹维琏朝着郑芝龙拱手贺道。

    天子真是大方啊,大明已经有多少年未曾封爵了?此次授封的还是这等草莽之人,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谢过中丞之贺!郑某深感天恩!天使、中丞快请入内喝茶!”

    红光满面的郑芝龙大笑着向邹维琏拱手还礼,然后肃手请李玉书等人入孝思堂歇息。

    随同李玉书前来宣旨的太监、锦衣校尉自有郑七招呼。

    几人进入堂中分宾主落座,郑府婢女奉上热茶糕点,郑芝龙笑道:“天使此次乘船可否习惯?本伯适才见天使气色差了些许,故而猜测或许是走海路所致!”

    李玉书端起茶杯啜饮一口,热茶下肚之后方觉胸口的烦闷稍减,他放下茶杯拱手笑道:“有劳伯爷挂心,北人多不耐海路,这十几日来把咱家折腾的够呛,开始数日茶饭直是难以下咽,最后竟把胆汁都吐了出来!呵呵呵!”

    “那便请天使多留些时日,待把身体将养好之后再行返京可好?”

    郑芝龙热情的招呼道。

    “恭敬不如从命!不光是咱家,那些太监、校尉大都如此,确实得留在福建恢复些许时日再行返京!怕是要给伯爷添麻烦了!”

    “咦!天使着实见外!本伯巴不得天使多留些时日才好!靖海伯府虽逼仄狭小,但还能容得下天使一行暂歇!本伯就不说客气话了,京师诸位尽皆留在伯府便可!正好容本伯尽一下地主之谊!”

    郑芝龙年轻时便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极善于拉拢人心,几句话说的李玉书心里热乎乎的。

    寒暄一番后,李玉书推说身体不适,郑芝龙遂赶紧命人带着李玉书前往客房歇息,一再叮嘱下人,一定要照顾好天使,并亲自将李玉书送到大堂的门口处。

    待郑芝龙回到座位上后,邹维琏拱手道:“郑伯爷对此次圣上欲移民一事有何见教?此事事关重大,望伯爷与老夫不负圣望,同心协力将此事办好!”

    “邹中丞放心,本伯既受皇恩,定会全力完成圣上之托!只是移民之事中间有些计较,还需中丞与本伯好生计议一番才好!”

    郑芝龙回礼道。

    他当然知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的道理了,既然皇帝给了偌大的荣耀,那背后的责任也不是一般的沉重。

    邹维琏点头道:“老夫明白伯爷之虑,内阁诸位许是将此事想的过于简单了,岂不知大规模移民台湾,中间尚需大量繁琐之事要处置,谈何容易啊!”

    邹维琏没直接说皇帝想的太简单,而是把锅甩给了内阁。你们既是在皇帝身边,怎么不对皇帝的意思提出意见和建议呢?

    “中丞不愧是国之干城!适才之言虽未言明,但本伯已知中丞之意!只是本伯初封之时,便要上本言及此间之难,怕是会使得圣上心生不满啊!”

    郑芝龙数年之间已从福建向台湾移民两千余人,深知此事的艰难之处。他理解皇帝的焦虑,但同时也知道皇帝有些想当然了。

    如果按照皇帝的意图,郑家就算舍弃海贸的利益,一次性投入大批的船只人手,每次能将运数万灾民运到台湾,可这数万人落地之后住在哪里?粮食如何解决?与原住民发生冲突谁来保护?发生大规模的疫病如何医治?种地的耕牛怎么解决?况且荷兰人也已在台湾建城住兵,虽然暂时未与移民发生冲突,但如果大明移民数量猛增,双方之间的战争是早晚的事。

    此类琐碎之事太多了,并且每一件都非常重要,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和相关人手来完成,所以大规模移民台湾根本是不现实的。

    但他有苦难言,总不能刚接了爵位,立刻就上本诉苦喊冤吧?那样做他自己都觉着不地道,虽然理由很正当。

    邹维琏在福建巡抚之位已经五年,对郑芝龙往台湾移民之事自是知晓,并且他非常赞同郑家的这一举动。

    在多山少田的福建,由于土地兼并、赋税佃租日重的原因,很多农户已经面临着食不果腹的境况,这些人就是正是移民的主力。

    能让百姓有一口吃的,移就移吧;虽然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土地,但至少能有一个可以活下去的地方可以落脚,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这样吧,现下伯爷与老夫需做两手准备:老夫会遣福州卫五百人先行渡海到台湾,然后雇佣各种匠人去修建村社房屋,郎中也由官府征召雇请;伯爷只需将粮食之难解决便可!老夫会与伯爷联名上本圣上,将此间难处详细言明,并建言移民数量需循序渐进,相信圣上自会体谅我等之难处!”

    福建有水师的存在,只是船只数量少,而且久疏战阵,被郑家庞大的船队压的死死的。

    郑芝龙赞道:“老中丞实乃谋国之材!粮食之事好说,只是本伯尚有一虑要与老中丞计议!”

    邹维琏道:“伯爷担忧的可是岛上的荷兰人一事?”

    郑芝龙点头道:“正是!现下台湾岛上南有荷兰人修筑的热兰遮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