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草原,走猫耳堡猫儿庄一线最为安全,一旦过了集宁海子,他们就算脱离大明的势力范围了。”

    朱厚照想了想,点点头。董青海却是问道“二殿下,小王子不是刚刚把大明长城以北的部落都降服了吗?就算要出大明,路线有很多啊。”

    朱厚炜微闭着眼睛,缓缓说道“小王子刚刚打败比较强大的土默特部,但是时间太短,还不能稳定人心,土默特部当中有不少人都心怀不满,所以大肆侵略大明边堡以此来补充物资。前几天那个锦衣卫不是说了吗,东胜卫,玉林卫,镇虏卫等地这两年田地里的粮食遭到鞑子抢夺,但是却没有放火烧田,打破一些小的军堡或是民堡杀人也比较少,大多都是掳到北面去了。而靠近这些地方最近的鞑子就是土默特部,他们这是在补充物资,而且不敢过度挑衅大明,跟以往他们的所做所为已经算是收敛一些了。但是东线的情况基本还是老样子,杀人,夺粮,烧田,主要是为了减弱大明在北方的力量。就因为这个,所以潜伏在大同的大人物不敢从西线北上,回到北边,只能从东线他们的势力范围派兵来援,回去也只能走东线了。”

    朱,董,郑三人都是点点头,十分赞同。说着话,已经到了这次主要观察的地点。放眼望去,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这地方离着猫耳堡大约10里不到,算是在猫耳堡和猫儿庄的中间位置。由于到了这里,平原有了三条路,被当地人叫做丁字坡。

    说是坡,因为这片地看着是平的,但是细心点还是能发现北边的地势要比南面的缓缓高出一些。三个路口分别是正北,正南和东南。正北正南分别是猫儿庄和猫耳堡,而东南方向的路要跑大约20多里,然后就是晾马台,晾马台是个千户所,里面的兵丁比较多,往北还有许多小军堡。

    正北的路西边是小苍山,东面是大苍山,路就在两山之间。山不高,但是车马难登。这些返北的鞑子不可能会去登山,往东南那条路周围还有许多军堡,所以这些鞑子也不会走那里,因此,正北的那条路基本就是战斗地点了。

    朱厚炜兄弟看了下,不禁有点挠头,太平坦,太宽了。对于骑兵非常有利,但是对于防守方那就不利了。周围查看了下,最宽的地方大约有2公里,最窄的也有500米。鞑子都是骑兵,速度很快,也不知道能不能来得及挖好战壕。时间不等人,朱厚照兄弟决定在500处挖战壕,于是下令让猫耳堡和水陆营所有人把物资全带到这里来,然后开始挖土。

    只用了2个小时,猫耳堡里所有人和物资都被运到开工地点了。战斗时,猫耳堡的军士也要参加战斗,如果把老弱继续安置在猫耳堡那就不安全了,所以才全部送到这里,等战斗的时候,把老弱送上山就行了。在水陆营的指挥下工程开始了。

    这次要挖的战壕一共是两条,南边的一条深1米2,宽3米,北边的一条深1米宽2米,南北两条战壕只相隔一米。

    在偏厢车上有水陆营带来的300把铲子,铲子的形状是根据后世的工兵铲制造的,但是只有铲土的作用,由于材料的问题,质量也和后世有名的工兵铲差了很多。有了这些铲子再加上猫耳堡的几把,这里的土质也并不坚硬,工程的速度还算快。

    人员物资都在这里,饭食也直接在这里烧好就行了。充足的伙食让猫耳堡的200来人爆发了巨大的工作热情。堡中很少有年过50的老人,所以除了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基本上所有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等到傍晚的时候,南边的一条大战壕已经完成大半了。

    挖出来的土也没有浪费,全部装在麻袋里然后加强工事。在南边战壕30米处,用麻袋堆出了一层高约1米多,宽约1米的墙。在朱厚炜的提议下,中间靠上的麻袋中都装了尖锐的东西,有的是枪头,有的是短刀,还有一些箭头,这些东西的特点就是都生锈了,一旦被这些东西刮伤,非常容易出现破伤风等伤势。这些东西都是猫耳堡的仓库里拿出来的,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也算废物利用了。

    第二天工程依旧在进行着,到了下午,南边的战壕已经完成,北边的那条小战壕也已经挖了一半,如果不停的话,估计到了晚上7点左右就能完成。

    下午4点的时候,猫耳堡往南侦查的10人被早在那里等着接应的2人引到了战壕处,然后汇报了调查情况。

    情况跟朱厚照兄弟猜想的差不多,这3000人往南不是攻城拔寨而是去接应的。这10人连夜跟踪,跟着这3000人到了阳和卫附近,然后看到大明的一支马军大约500人,正在追杀100不到的人。这些人也是骑马,而且马速明显要比大明的快一些,从衣服上无法辨别他们的身份,不过这些人骑射功夫了得,一边快速行进,一边转身弯弓射箭,这是蒙古人最有名的攻击方法——曼古歹(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明军追不上,还不停损失人手,所以只好远远跟着,这一策略也救了他们自己。3000北来的鞑子已经和那100人碰头了,若是明军当时和这100来人纠缠在一起,估计就凶多吉少了。

    不管什么样的原因,这500来明军依然远远跟着3000多鞑子,看来是要送他们出境了。回来报信的猫耳堡军士说,现在3000多鞑子的领头人变成了那100多人中的一个,但是离得远看不清,不过这人的马匹纯白,高度也要比周围的鞑子高出一截。朱厚照兄弟两对视一眼,想到了在怀仁捕获到的西方马。

    最重要的消息就是那些鞑子基本是按照原路返回,到这里估计就是明天早上的事情了,战斗就要开始了。

第七十七章 战斗()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地平线,天刚蒙蒙亮,山上树林里的小鸟开始鸣叫,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不管是水陆营的战士还是猫耳堡的堡民都陆续起床,开始重复以前的生活。

    首先是烧饭,这两天对于猫耳堡的人来说,无疑是进入了天堂。每顿都能吃饱,中饭和晚饭都是香喷喷的大米,还有一些肉食,蔬菜,水陆营良好的军纪和军容也该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封建王朝对于军队一向都是“饿着”,这个饿不是说不让吃饱,而是吃的比较差,特别是出征在外,月钱也给的很少,想要赚取银钱只能在战斗中立功,获取赏银。所以一般的时候军士基本都处于饿不死的状态,想要家人过上好生活,必须在战争中卖命,因此古往今来,军纪良好的部队总是占少数,而这么战斗力强的,军纪良好的部队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迸发出兽性,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不是想象出来的。

    水陆营不同,平时月钱就有3两银子,基本足够一家的开销了,在军营里也吃的好,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训练,做到教官所要求的,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这支部队已经成为军纪良好,不扰民的军队,至于战斗力就需要实战来说话了。

    仅仅两天时间,水陆营战士和猫耳堡的人已经打成一片,相处融洽,猫耳堡的老兵也愿意和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吹嘘当年的战斗经历,而那些大娘则是经常问问这些小伙子成家没有,准备把堡里的姑娘给他们撮合撮合。早饭所有人都吃的很高兴,刚吃完饭,负责在南5里处盯梢的猫耳堡老兵回来报告,南边的鞑子要过来了,最多还有1个时辰就到,朱厚照立马下令,让猫耳堡那些不满20岁的小战士带着老幼妇孺到山上躲避,其他人准备战斗。

    朱厚炜兄弟查看这些工事,看看有没有不足之处,这是战争,一个小疏漏可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在战壕的众人都感到了大地在微微颤动,碗里的水接连不断地形成波纹,朱厚照兄弟拿着望远镜远眺,看见大约3里处,鞑子以锥形阵快速地向这里奔驰而来。

    不久,已经在战壕各就各位的众人看到了远处的地平线,慢慢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黑点,这些黑点后面,烟尘漫天。

    猫耳堡的老军还好点,水陆营的战士还是有很多人开始紧张地僵硬起来,说到底,这毕竟还是一支新军,没有真正打过仗的军队面对战争总是会有不尽人意的表现。最重要的一点,这3000鞑子,1万匹马,4万多只马蹄给人带来的心里压力真的很大,朱厚照兄弟的面色也不是很好,不过两人强压下心头巨大的压力,努力让自己变得平静。

    突然,董青海大声喊道“都给我听着,平时怎么训练你们的,今天就给我好好用出来,只要用好了,这些鞑子不算什么,给我小心点,别在战场上犯楞,最后,输了,关小黑屋,赢了,加肉。”

    后面的战士不由身子一松,齐声喊道“加肉,加肉,加肉。”那些跟来的护卫和猫耳堡的老军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小黑屋,但是输了,这里的人基本都要死,小黑屋是什么也不重要了,所以都激动地喊着朴实的口号“加肉”。朱厚照兄弟相视一笑,对董青海的表现很满意。

    没过多久,鞑子就到了跟前,离着麻袋堆成的墙大约200米处,为首那人向后一挥手,马匹速度一降,向前走了3步,停止了,后面的鞑子也听了下来,3000多鞑子依然保持了锥形阵。

    大明可能在其他方面都要超过鞑子许多,但说到骑术,还真找不出几支向这样骑术惊人的军队。朱厚照兄弟通过望远镜看清了为首的鞑子,很年轻,大约23;4岁,穿着和后面的鞑子基本没什么不同,一身皮甲,衣服比较贴身,基本不限制动作,面色微黑,也是个经常奔波的人,长相普通却透着彪悍的气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双眼睛,像狼一样嗜血,阴狠。战场上除了马匹发出的声音没有一人出声,鞑子都平静中带着嗜血的煞气,朱厚照这边则是有些紧张。

    双方都在大量对方,隔着200米,也能大致地看清对方。突然,为首的那个年轻鞑子喊道“对面的明军听着,现在把路让开,我给你们银票,若是不听我的,你们这里的人一个也别想活。”水陆营的军官和猫耳堡都与鞑子有着血海深仇,其他人对于鞑子印象也都很不好,所以这个鞑子首领不标准的大明官话没有吓到众人,反而使得众人士气更高。

    朱厚照此时用他的公鸭嗓子大声吼道“别废话,战吧。”水陆营战士和护卫,老军都不由自主地紧了紧手中的兵器,虽然声音不好听,但是话很提士气。

    鞑子听了都是笑了起来,很明显这支明军的主帅太年轻了,应该还是个毛孩子。鞑子首领也是不屑地笑了笑,向着后面的人用蒙古语说了几句话,然后鞑子的阵里出来300余鞑子,每人只骑一匹马,准备冲破看起来有些可笑的防御设施。

    如果从空中往下看,朱厚照的防御设施主要就是三层,第一层就是麻袋堆成的墙,高约1米出头,即使比较矮的蒙古马也能从容跳过,宽约1米多,也就是3个麻袋的样子,不过马匹是踢不开这简陋的土墙的。在麻袋后面30米又是一层麻袋,大约2,30公分高,这个麻袋不是阻敌用的,而是可以让火枪手把枪放在上面稳定射击。麻袋后面就是第一战壕,1米2的深度再加上一层麻袋正好可以让战士站着从脑袋的高度射击。战壕里大约有500水陆营战士,还有50猫耳堡老军,30护卫,水陆营的都是火枪手,老军和护卫手里拿着藤牌,准备防御鞑子的箭矢,靠近他们的地方还有崭新的,质量上乘的冷兵器,都是水陆营带来的。第一条战壕和第二条只隔了1米多,而在这一米多的地方大部分都是30厘米高的尖锐木棒斜插在土里,就算鞑子跳过了第一层战壕,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惊喜。第二层战壕人数就要少一些,大约200多人,主要是水陆营战士,这条战壕比较深,有1米四的样子。朱厚照兄弟两就在这条战壕里,负责指挥,第一条则是董青海指挥。在第二条战壕的后面是30多辆偏厢车,去除了马匹首尾相连,组成了一条钢铁长城,车厢里都有4名水陆营的火枪手,把枪架在射击孔准备随时射击。所有战壕里的火枪兵都编了号,分别为1;2;3号,每次叫道号码时,这些火枪兵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时候开枪。

    很快,鞑子派出的300余人排成了一排,他们对于明朝的火器有一定了解。火器虽然射程远,但是准确率比较差,一旦被近身,那就基本会被全军覆没了,刚刚鞑子首领观察了一下,就发现这支明军基本都是拿着奇怪的“火铳”,因此才这样派出阵型。

    300余人站定,准备随时发起攻击,后面的鞑子也基本300人一排,准备着,要是前锋能死开防线,后军会随时扑上去。战场上一片安静,只有微风拂过,山上的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这时300鞑子中间的一人举起弯刀,大声喊了一句,然后刀向前一挥,带着其他人一齐冲向了土墙。

    董青海大声吼道“都给我瞄准了,没我的命令不许开枪,稳住,稳住。”500人都把枪放在面前的麻袋上瞄准着,调节着自己的呼吸。战前,董青海就和朱厚照兄弟商量过,现在的燧发枪的确可以在70米开枪,不过命中率基本职能在百分之10左右,也就是开10枪才可能打中70米处的人形靶,所以这次战斗要在50米处开火,这样,百分之30到40左右的命中率才能给敌人造成很大杀伤,缺点是同样进入了鞑子的射程,会形成对射,这也是没办法的。

    很快,300名排成一排的鞑子冲到了土墙的50米处,纷纷弯弓,搭箭,准备射击。董青海大吼“稳住,稳住,1号,开枪。”30米的距离对于冲刺的骑兵来说不过是3;4秒的事情,喊完两个稳住,鞑子就到了射程内,在董青海的一声令下,“砰砰”声大作,第一条战壕上燃起了阵阵白雾,一股火药味弥漫开来。

    30多个鞑子身躯一震,跌下马来,继续在地上滚了5;6圈,一动不动了,10多匹马凄厉地长嘶一声,跌倒在地,马上的鞑子除了2;3个安全着陆,其他的都是扑倒在地,受了重伤。

    董青海没有细点战况,继续喊道“2号,开枪”砰砰声又响起了,这时鞑子的弓箭也射向了战壕。鞑子又是一批人马倒下,战壕中也传来几声闷哼,不过战士在麻袋上方只露出了2;30公分的脸,即使是鞑子抛射,平射同时来,有了藤牌手的护卫,只有5人受伤。

    土墙的位置及其猥琐,因为鞑子要是在50米射箭,也就是离着土墙20米处,刚射完就要准备跳过土墙了,20米只有2;3秒的时间而已。马上射箭,无论你的骑术,弓术多厉害,总是要两只手的,那么来不及拉缰绳的鞑子只能双手脱缰,靠着马匹自己跳了。在董青海的“3号,开枪。”的吼叫声中,先是有30多个鞑子撞上了土墙,摔倒在地,然后在枪声中又是倒下了4,50人。此时在后方第二条战壕,离着鞑子不到40米300来人也分成3个批次开枪了,第一声枪响,鞑子再次到了4,50人马。此时,顺利冲过土墙,快要到达第一战壕的鞑子不到一半,而且在这个重要的时刻,鞑子基本都是放好或是直接扔了弓箭,要拿冷兵器了,虽然不到30米,但是冲过去还是要被再打一轮的,这时可以攻击到他们的是800人了。

    对于这些作为前锋的鞑子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后队有人跟上了,鞑子首领一声令下,在第一战壕开第二枪的时候就下令1000人跟着前锋发起攻击。

    “1号,开火”董青海继续喊道,后方的第二战壕的2号也同时开火,由于距离很近,这次射击的250人让剩余的鞑子直接变成了20来人,而且他们中间发号施令的应该是百夫长也已经被消灭了,剩余的20余人继续冲向战壕,不过眼神里已经开始有了一丝惧怕。有的是更加疯狂,有的是硬着头皮,这20来人,稀稀拉拉地冲向了战壕,突然,就在这20人准备跳过战壕时,一阵“咔嚓咔嚓”的声音传来,离着鞑子最近的地方,都有2个水陆营战士放下火枪,拿起近射利器——诸葛连弩,迅速射向敌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距离双方交战不过1分钟,鞑子的300前锋除了受伤倒地的全部被歼灭,第一战壕受伤不到10人,此时无论是第一战壕还是第二战壕都在加紧装填弹药。此时,新的1000敌人已经离着土墙不足50米了。

第七十八章 冲进战壕() 
朱厚照阵地上方被烟雾笼罩,远处的鞑子基本都看不清具体情况了,不过他们都知道前面的300人应该是凶多吉少了,要想有所进展,只能靠现在的1000人了。

    虽然把前锋消灭掉了,但是水陆营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体现了出来。不少战士装填弹药的时候都出现了问题,要不就是手抖,火药加不好,不少都掉到了地上,有的是通条没有插到枪管里,旁边的猫耳堡老军看到这些情况纷纷开口“小伙子,别急,越急越弄不好,我这里有藤牌帮你挡着,你好好弄,别慌。”有了这些老军的安慰以及时间的流逝,这些人才把火枪装填好,但是已经赶不上第二轮射击了,只能在第三轮继续上场。

    1000鞑子已经射出箭矢,准备跳墙,他们也受到了2次火枪射击,虽然不是满员,但也有300人朝他们射击了,造成100人的伤亡。1000鞑子射出的箭矢形成了一大片箭雨,向战壕飞来,不光是第一战壕,相隔不远的第二战壕也遭受了攻击。

    朱厚炜才12岁,身高不满1米4,为了观察战场,他拿了个小板凳垫在下面,这才从地平线露出一个头来,在这次的箭雨袭击中,他看到了有几支箭射向他的脑袋,当即跳下板凳,结果没站稳眼看着要摔倒,要是躺在战壕里还是很危险的,只要是对着这个方位抛射出的箭矢都有可能射到他身上,到时不死也要受重伤。说时迟那时快,站在他身边的朱厚照微微弯腰,贴着战壕的墙壁站着,突然伸手一把拉住朱厚炜的手臂,用力一拽,朱厚炜只觉得一阵大力传来,整个人一下子扑在了战壕的墙壁上,虽然很疼,但是朱厚炜依然向一只壁虎紧紧贴着墙壁,然后转动脑袋有些惊恐地看向朱厚照。朱厚照只是面色平静地点点头,没有说话,朱厚炜感到在战场上的朱厚照和平时生活中截然不同,没有嘻嘻哈哈,有的只是严肃,甚至让自己这个一起长大的弟弟都感到威严。

    “呲呲呲”箭支插到了阵地上,刚才朱厚炜要摔下去的地方也插了3支箭,这三支箭箭头是铁质的,一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