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膀大腰圆,但看起来动真的就不行,后面那几百人到现在声音都没有,站的笔直,应该是精锐了。”李叔笑了笑,低声说道“三子,你小子还嫩了点,前面那几十人你说的没错,可是后面的,看着纪律不错,只能说有了精锐的潜质,但是没有杀气,没上过战场,算不得精锐。”三子又看了看下面的军队,点点头说道“好像是差了点什么,就像李叔你们几个,都不用发火,光光是直勾勾盯着我,我就就得怕,这些人还不成。”李叔听了,笑了笑“行了,好好盯着下面,家伙事儿拿稳了,这什么水陆营咱山西的地面上可没有,说不定是鞑子,万一要打起来,你小子可要小心了,你们家就剩你一根独苗了。”三子正色点头,握紧了手中的弓箭,紧张地盯着下面。

    这时武官旁边的中年人看完了文书,对着武官点点头,这时武官才开口道“行啦,开门。”城墙上的7;80个军士都松了口气,毕竟下面看着有差不多1000来人,真打起来,猫耳堡就要遭殃了。

    少顷,猫耳堡的大门一开,武官带着10来人走出城门,朝着董青海施了一礼道“董大人,我们这经常有鞑子来袭,所以小心了点,你别往心里去啊。”董青海笑了笑,回了一礼“没事儿,再怎么小心谨慎也不为过,我能理解。”武官继续道“那成,我现在去拜见一下钦差副使吧,然后带你们进堡。”董青海点点头“跟我来,你身后的几人就不用过来了。”武官皱了皱眉,但还是点点头,和后面的几人吩咐了一声,随着董青海向着马车走去。

    到了马车前,武官跪下施礼道“小人高山卫,猫耳堡百户郑可,叩见副使大人。”朱厚照兄弟从他们的豪华马车走出,朱厚照说了声“郑百户起来吧。”郑百户闻声一惊,然后蹦了起来,惊诧道“不对啊,这副使怎么是两个毛孩子。”周围的士兵都是面带怒色,“唰”地一下子抽出了腰刀,董青海也是皱了皱眉头。朱厚照伸出手向下按了按,众人把刀插回原处。朱厚照兄弟都看出来了,这个郑百户就是个愣头青,想到什么说什么的直肠子。朱厚照微笑着说道“兵部公文只写了我们两个是钦差副使,不过我两还有个身份,我是太子,这时我唯一的弟弟。”

    郑百户一下子愣住了,心里想着“这是唱的哪出,一下是副使,一下子是毛孩子,怎么又变成太子了?世界变化太快,我跟不上了啊”

    兄弟两平常穿的都是儒生袍,皇子的冕服很少穿,现在一身短打装扮,看着像是京城中的游侠儿,根本不像是皇子。朱厚照问道“郑百户可是不相信,需要我两证明下吗?”郑可这才回过神,连忙摇头道“不用了,不用了,这天底下还没有谁敢冒充太子,皇子的。”朱厚炜插了一句“让你一个人过来是因为我两的身份不想被别人知道,这个猫耳堡有你一人知道就行了。”郑可连忙点头“微臣知道了。”

    郑可准备叩头告退,被朱厚照拦住了“行了,快去前面引路,今天我们就在这里住下了。”郑可躬身一礼,跑向队伍前头,带领队伍进驻猫耳堡。

    队伍进了猫耳堡才发现,猫耳堡里的人不多。猫耳堡长2里,宽1里,可是里面确是十分空旷,不少地方只有残留的地基和不到半米的残墙,看起来猫耳堡以前人应该不少现在确是都搬走了。透过马车两边看了下,整个猫耳堡的堡民都跪在道路两边,估算了下,也就200人。屋子残破,百姓穿着破旧,士兵很少有披甲的,大部分都是穿着打着补丁,变得黑不溜秋的鸳鸯袄。

    由于猫耳帽房屋不多,没办法安置士兵,所以找了一块空地,然后扎营。队伍是下午2点左右进堡的,到了5点,帐篷什么的全部安置好,水陆营开饭了。

    队伍每50人一组,一起吃饭,所有人都是排队打饭,没有例外。50人中的总旗是在队伍最后面的,朱厚照兄弟和侍卫一个地方排队。几天下来,侍卫对于水陆营的规矩也是了解了,纷纷排队,没有争抢的。

    朱厚照兄弟打完饭,一手端着米饭,一手拿着菜碗,坐到了一张长桌旁,准备开吃。这时,董青海来报,说是郑可拎着个篮子说是要给兄弟两送饭菜。不一会儿,郑可过来了,一边看着水陆营的饭菜,一边咽口水,手里拎着的篮子也是握的更紧了。到了朱厚照兄弟两面前,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朱厚炜这时开口道“郑百户,你吃了么?”郑可立马回道“没呢。”朱厚照笑了笑“那就坐下一起吃吧。”郑百户眼睛瞪得老大,呆呆地看着兄弟两,周围的人看着他的样子都笑了起来。郑百户肤色很黑,不过朱厚照兄弟量还是看到了他的黑中带红。朱厚炜连忙说道“行了,别愣着了,快坐下吧,董青海,你去给他打一份饭菜。”

    小长桌长方形,基本可以做6个人,平时都是朱厚炜兄弟和董青海,还有三个随机普通士兵一起。朱厚照坐了长桌短的一侧,朱厚炜则是在他左边,郑可于是坐在右边,和朱厚炜面对面。

    董青海打来一份饭菜,放在郑可面前,然后在朱厚炜旁边坐了。郑可盯着饭菜发呆,过了一会儿开口问道“太子殿下,你们这军队每天都吃这个?”朱厚炜笑着说“差不多,基本都是米饭和青菜,咸菜,还有2块肉。”郑可嘴巴张的老大,然后来了句“着水陆营还真舒坦。”周围听见的人都笑了笑,这话说的不错。

    朱厚照开口道“郑百户,别看着了,快吃吧。”郑百户点点头,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饭就下肚了,菜却是没动多少,这时朱厚照等人才吃了小半碗,朱厚照问道“吃饱了没,没吃饱去那里的大桶自己盛。”郑百户又是一愣,今天可算是见识了,也把脸丢尽了,不过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便平静地打饭继续吃。吃了三碗,才算饱,这一碗至少也有半斤啊,菜碗更是舔的干干净净。

    吃完了的郑百户眼睛却是红了,朱厚炜不由问道“郑百户,怎么了?”郑百户用手背连忙擦擦眼睛,然后强笑道“没什么,就是想起了过去的事情。”朱厚照看了他一眼“你给我们说说,边关的生活我们还都不了解。”郑百户点了点头。

    这时大部分人都吃完了,听着郑百户要说过去的事情,都是安静了下来。郑百户这时平静地开口道“我们这个猫耳堡啊,是成祖爷那会儿建的,听我爹说,那时也算个中堡,一共有3个百户,将近1千户人家。可是后来北面的鞑子经常到这来打草谷,一来我们就进猫耳堡里,他们拿我们没办法,就把田里的粮食割走了,带不走的还要烧掉。开始都有一些汉子,骑马找那些鞑子拼命,可是一出这大门,却是再也回不来了。慢慢地,愿意出去拼命的汉子越来越少,每年打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不少人都搬走了,逃了,猫耳堡的人也少了。每次鞑子来抢粮食,堡里的2百来人只能站在墙上看着,田的烧着火,心里滴着血。5年前,鞑子又来抢粮食,堡里粮食本来就不多了,还要向卫里缴纳粮食。这粮食要是被抢了,堡里的也就没了活路。那时候这里的百户还是我爹,我和几个差不多大的气不过,就要骑马冲出去跟200来鞑子拼命,我爹还不许。我和他还吵了起来,后来我骂了一句‘这里的人都快饿死了,你还不敢带我们出去,我没你这个软骨头的爹’。他听了面无表情,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对我说了一句‘你也老大不小了,以后家里就靠你了’然后叫人把我绑了起来,打开城门,一个人冲了出去。”讲到这里郑百户已经泪流满面,声音哽咽,然后擦擦脸,继续说道“过了5天,高山卫的援军才来,到了猫耳堡后看到鞑子都走了,于是叫我们交今年的粮食。我那时候因为老是喊着要找鞑子报仇,还是被绑在柴房里。高山卫的来人是我娘接待的,她把家里的粮食都交了,不够的再到各家收集,交齐了粮食,高山卫的也走了。第二天我就被放出来,本来还要去找鞑子报仇,可是家里的长工告诉我,我娘去了。结果发现堡里36个年过50的老人一起在猫耳山上吊了。那年冬天还是有人饿死了。”郑百户停顿了下,脸上的泪水还没擦干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我做这个百户也已经5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吃饱饭,让殿下见笑了。”

    在周围的人,不是和鞑子有着血海深仇,就是以前过得苦日子,没吃饱过,都是心有感触,不少人都在擦泪。朱厚照兄弟看着正在擦眼泪鼻涕的郑百户,默默无语。过了一会儿,朱厚炜问董青海“青海,营里还有多少粮食?”董青海擦擦眼泪,回道“还有20天出头的。”朱厚炜看了朱厚照一眼,朱厚照点点头,于是朱厚炜对着郑百户说道“今后我们在这里,你就让堡里的人和我们一起吃,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就找一些人来帮我们烧饭烧菜。”郑可跪下激动地喊道“谢殿下,谢殿下。”声音嘶哑,还叫破音了,不过没人笑话他。朱厚照正想说什么,只听远处有人喊道“北面燃起烽烟了,有鞑子入寇。”众人都是站起身子,拿起了身边的武器。

    朱厚照对着郑百户道“你回去组织军士,我们上城墙防守。”整个大营开始高速地运作,每个人都知道鞑子,来了

    ;

第七十五章 鞑子有什么阴谋() 
烽烟燃起的地方是猫耳堡西北面20里处的猫儿庄,是高山卫管辖的最北面。如果鞑子从北而来,肯定是要经过猫耳堡的。

    20里对于骑兵来说不是很远的距离,基本30分钟就能跑完。烽烟燃起的10分钟后,水陆营的火枪兵已经来到了猫耳堡的城墙上。朱厚照兄弟看了一下,墙头大约5米宽,足以施展三段射击了。

    朱厚照兄弟站在破旧的城楼处,拿着望远镜观察者远处。朱厚照问道“朝廷不是每年都要拨款30万两给大同镇来抵消他们买粮食的钱吗?”

    大同镇地处山西最北,经常会受到北方的侵袭,特别是小王子,也就是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这几年打草谷的行动比以前规模更大了。大同镇的各个军堡,民堡粮食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不能自给自足,所以朝廷让商人运粮食到大同镇,让大同镇自己买粮食,而朝廷直接拨款给大同镇。

    朱厚炜听到朱厚照的问话,叹了口气“人心岂是区区30万两可以填满的。”兄弟两一阵沉默。

    大约过了20分钟,站在墙头的众人感到了城墙在微微震动,紧接着就看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几个黑影,然后后面出现了一排一排的黑影。在夕阳的照射下,这些黑影仿佛披上一层金光闪闪的盔甲,给水陆营的战士带来极大的震撼。

    无论哪个时代,几千骑兵一起行进给人带来的震撼都是极大的,大地在颤动,马蹄踏过的小草刚被水平地压在地上,才要慢慢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就被后面的马蹄再次踩在了地上,轰隆隆的马蹄声敲击在大地和敌人的心上,马上战士的吼叫,呼号,让人以为这是一群野兽,凶残嗜血的野兽。

    朱厚照面色还好,朱厚炜却是喉咙非常地干,只能不停吞咽口水来缓解这种不适,水陆营的战士也有一些人面色发白,情不自禁地死死握住兵器,身体僵硬。朱厚照大吼一声“鞑子离得还远,都紧张什么,难道他们还能飞到城上来?”水陆营的战士这才稍微好点。城墙一共就500米左右,水路营防守大约400米,还有100米交给了50多个猫耳堡的军士。

    站在水陆营战士旁边的猫耳堡老军看了一眼在城楼高出的朱厚照,问了句“这娃娃是你们大人?”水陆营的战士回头看看老军,然后点点头,没有说话,不过老军还是能看到这个大约18;9岁的少年握着火枪握到发白的指尖。

    老军笑了笑“看你们的样子,第一次打仗吧。”他的说话引起了周围10来个水陆营战士的注意。老军扫了他们一眼“娃娃们,这第一次上战场和第一次入洞房一样,不能紧张,一紧张啊,以后婆娘就能笑你一辈子。这些鞑子也没什么可拍,最多就是在城下放几箭,注意躲着点就成,你们看到这些鞑子没,都是骑兵,没有攻城的武器,就和你们的小将军说的一样,他们飞不上来。”

    周围一些水陆营的听到老军把上战场比作入洞房,有的笑了出来,有的憋红了脸,但是都缓解的紧张的气氛,身体没那么僵了。老军继续说道“要是哪个尿了裤子的也别不好意思,我们这些人当初打鞑子的时候,没几个不尿的。”话音刚落,猫耳堡其他几个老兵说道“老孟,你别啥都往外说,都几十年前的事了,你当初尿的跟发洪水似得很光荣吗?”周围听到的都笑了起来,这个老孟毫不在意,回道“说说也没什么,谁都有个第一次不是,我就看这些小伙都不错,才指点指点。”众人都露出了微笑,只是没人听到老孟的嘀咕“他奶奶的,怎么一下子来这么多?”

    朱厚照兄弟和董青海都有一个望远镜,董青海面色沉重地低声对朱厚照道“大人,应该有3000人。”朱厚照看了看远处烽烟的数量,点点头,转头问向站在旁边的郑百户“以前有这么多人吗?”郑百户脸色也不好看“回殿下,以前最多也就2,3百,这么多还是第一次见。”

    鞑子在草原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这些鞑子人是3000,可以都是一人三马,有的甚至5马。不一会儿,3000鞑子一万多马匹就到了猫耳堡近处,但是让人奇怪的是,田地还没有收割的粮食这些人没人去抢或者是烧,朱厚照兄弟都看到这些人的马上基本都有火把的,只是还没点燃而已,最奇怪的是到了猫耳堡近处,这些鞑子没有停留的迹象,继续往西南方向骑马而去,不一会儿消失在众人视线。

    士兵都是松了口气,朱厚照等人却是摸不着头脑。这些人不抢粮食直往大同腹地奔去是个什么意思,大同镇15万人,就算没这么多,10万人还是有的,战斗力不差,还有坚城,这3000人也不可能攻城拔寨啊,总不能是组团旅游来的吧。

    朱厚炜眉头微皱,他也想不出这些鞑子的打算。朱厚照队郑百户说“猫耳堡有没有夜不收?”郑百户立马回答“正规的夜不收倒是没有,不过有20来人都骑术不错,侦查敌情什么的也能胜任。”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你派一些人分成两路,一路往北打探,看鞑子还有没有后援,一路往南远远跟着这些鞑子,看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只要去打探的,每人先给5两银子,回来再给5两,有重要消息的另赏。”郑百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殿下,这。。。。。”但是看到朱厚照瞪了他一眼,于是施礼道“属下先行谢过。”然后就安排人手去了。不一会儿,猫耳堡那群人中响起了一阵欢呼,然后猫耳堡大门一开,20来人骑着马匹,分为两路,向南北而去。猫耳堡只有3匹马,所以马匹基本都是水陆营借的,这才勉强做到1人双马。

    朱厚炜还在皱着眉头想,朱厚照笑了笑“行了,别想了,不管他们去做什么,但是肯定要回来的。”朱厚炜听他这么一说,问道“3000人也比一定就会按原路返回,毕竟大同北线这么长,从哪里走都可以,而且对方3000人,咱们这里加起来才900,打还是不打。”朱厚照也郁闷到“本想来捉兔子,没想到是野猪,不好下嘴啊。”

    晚上了,城墙上有几个猫耳堡的军士,也有一些水陆营的战士在巡逻,火盆火把都点了,城下远处也点着火堆,要是有敌人靠近,可以短时间就能发现。

    猫耳堡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猫耳堡里的人基本都休息了,保持充足的踢离是必须的。中军大帐里,朱厚炜和朱厚照还没睡,朱厚炜坐在一边思考,朱厚照恨声道“这大同就像个筛子,鞑子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打得过就抢就烧,打不过就跑,真是气人。怀仁,朔州都有鞑子的爪牙,说不定往南的府县里也有,这该怎么防,这些文官武官都干什么去了,真是。。。。。”朱厚炜眼神一亮,有些兴奋道“你刚说怀仁?”朱厚照停了一下,问道“怀仁怎么啦?咱们不是就从怀仁来这的吗?”

    ;

第七十六章 大人物() 
第二天一大早,猫耳堡里的妇女大约80人来到水陆营的营地来帮水陆营做饭。做饭的地方是猫耳堡内的一处空地,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早饭就做好了,郑可把堡里的1百7;80人组织好,一起排队用饭。

    有着水陆营排队的榜样,场面倒也没出现什么乱子。不一会儿众人开吃,这些人的饭量吓了朱厚照兄弟一跳,基本没人的饭量是1斤以下的,最娇小的女子都吃了1斤多的米饭,还好今天特意多做了些,不然可能不够了。

    200不到的猫耳堡堡民吃了400水陆营战士的饭食,不过没人笑话他们,他们第一次吃饱饭不比这些堡民吃得少。整个吃饭过程中还有不少人嚎啕大哭,哭的让人心里发酸。刚吃完没多久,昨夜到北边侦查的军士回来了,然后向朱厚照兄弟报告了消息。原来同时受到北边侵袭的不止是猫儿庄猫耳堡一线,往西的各个军堡都有鞑子的打草谷队伍,探听到的最西面是土城,有鞑子大约300人,正在抢粮烧田,掠杀人口,猫耳堡附近的阳和卫以北的各个军堡也有少量鞑子。

    朱厚照兄弟让这几人先去吃饭休息,然后找来郑百户,问起了周围的地形。郑百户于是拿来他老爹留下的地图,开始跟朱厚照兄弟还有董青海讲解。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朱厚炜说了一句“组织所有人挖战壕。”挖战壕对于朱厚照和董青海来说并不陌生,郑百户就有些迷糊了。大明开国之后的战役基本没有挖战壕作战的,真正战壕的出现要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算形成制式。水陆营以前在京城营地训练过一段时间,所以都不陌生,这东西要**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吃过早饭后,朱厚炜兄弟和郑百户带着几十人出了猫耳堡,实地查看地形去了。路上朱厚照问道“你怎么确定他们就会从原路返回?要是不从这里走,咱们就算做了无用功了。”

    朱厚炜笑了笑“这跑进腹地的3000鞑子应该是去接应大人物的,而且还是小王子(达延汗)军中的大人物,要是返回草原,走猫耳堡猫儿庄一线最为安全,一旦过了集宁海子,他们就算脱离大明的势力范围了。”

    朱厚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