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她的声音太小,根本没人听见。

    “卖……卖字画!”小言又加大了些声音,这回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她的摊子。

    一个做富家公子打扮的人踱步过来,轻摇手中折扇问道:“这是何人的字画啊?”

    “我爹……啊……不对!是耕烟老人。”‘

    那富家公子放下折扇,挑一幅画卷,打开一看,这幅画画的是夕阳下的一处渡口,一个苍老的摆渡翁正在驾船,周围的环境一片萧瑟,树上的叶子都已掉光,露出突兀的枝丫,远处残阳将落,天边满是凄惨的霞光。

    在左上还题着一首诗“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入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戌楼。”落款为耕烟老人。

    “这画多少银子?”那富家子弟问道。

    “十两?”小言小心的说道,“要不,九两也行……”

    这是她一旁看书的哥哥开口了:“十两银子!少一两也不行。”

    那富家子弟气得把画往桌子上一摔,骂道:“什么屁画买这么贵?还少一两也不行,当爷稀罕?活该卖不出去!”

    说完就一甩袖子走了。小言把画重新卷好,气鼓鼓的盯着那男子。

    “哥!都像你这般卖画,就是苏东坡的字画也卖不出去啊!”

    “苏东坡的画作尚可,论字却不一定比的过咱爹。十两银子买的已经算少了。”依旧没有从书上抬头。

    小言小脸憋得通红,指着那男子道:“戴高!你知不知道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娘亲身体本就不好,还要天天跟着大哥二哥他们上山捡榛子,爹的字画要是再卖不出去,我们……我们一家人就要饿死了!”

    戴高把《诗经》放了下来,盯着小言:“我戴家人就算饿死了也是有气节的,你忘了咱们为什么被流放到盛京的吗?”

    小言眼中有泪光闪动,恨恨的道:“要饿死也是你饿死!”说完就转过身去,继续叫卖字画。

    然而来的人不是嫌字画太贵,就是觉得耕烟老人这个名号不响,一个上午一幅字画也没有卖出去。

    肚子传来一阵咕噜声,小言捂着肚子,一屁股坐在地上,眼泪又不争气的在眼眶里打转。

    这时旁边突然有人嚷嚷道:“德胜门边上有人发银子啊,大家快去看看啊!”话音一落周围的人流纷纷往北边涌去。

    小言闻言也疑惑的站起来,看着人流跑向的方向。德胜门乃是内城的南门,离他们这里不远,小言正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过去。

    “天下哪有这种凭白发银子的好事,不许去。”戴高似是看出了小言心中所想。

    小言听到这句话反而坚定了决心,瞪了戴高一眼道:“我一会就回来!你看好摊子!”说着就钻到人流里了。

    戴高见状叹口气,把字画和摊子收好,也往那边去了。

    德胜门周围已经围了厚厚一层人,小言虽瘦小但在人群中挤了半天,却也挤到了前面。

    之间人群之中搭了一处高台,高台上摆了几个托盘,托盘中都都是一钱左右的碎银子,差不多有上百块,加起来有几十两。

    在托盘前面站了个人,手上拿了个锣,敲了半天,然后拿出了个喇叭形的纸筒举到嘴边大声道:“诸位,诸位,今天是我百事行开业半周年庆典,感谢诸位莅临!”

    台下闻言响起一片恭喜之声。小言听到身后有人交头接耳。

    “百事行是啥?半周年庆典有什么好办的?京城里百年老字号都没这么张扬。”

    “管他是啥呢,一会给发银子不就行了。”

    “百事行都不知道?那可齐齐哈尔那边的大商号,去年的时候把咱们这所有的棉花都给收走了,现在是东北地界第一大财主呢。”

    “哦哦,这么厉害,看来发银子的事,跑不了了。”

    小言听到身后的人的窃窃私语,对发银子的事情又多了几分期待,垫着脚直往台上看。

    那台上的大嗓门喊道:“一会我们会散发银两,表达对诸位到场的感谢!”

    听到这话,人群顿时拥挤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的往前挤,争取能找到个接银子的好地方,小言身体瘦小,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勉强不被挤倒。

    “不过,”那台上的人话锋一转,“到场了这么多人,而我这只有八十两碎银子,显然不够发的。不如我们来猜灯谜吧,第一个猜出来的人就能拿一钱银子。”

    小言身后的人顿时抱怨不已,好在没那么挤了。

    “好,第一个灯谜!请问火药的配置需要用哪些材料?比例各为多少?”

    台下的众人愣住了,这是哪门子的灯谜?就算不会出灯谜,也不至于拿火药配方这种问题来顶替吧。这是诚信不想让别人拿银子啊。

    顿时台下骂声一片,不少人觉得上当,转身就走了,而有些人虽然知道答案,但是不清楚这伙计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也没开口。

    那伙计在台上等了半天,见无人作答,正准备提问下一个灯谜。这时候台边上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一硫二硝三木炭。”然后一个白白净净的小手伸了上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耕烟老人() 
    “什么?你竟然把你妹妹弄丢了?”已经年过五十的戴梓愤怒的一拍桌子。

    在下方老实站着的戴高吓得浑身一抖:“爹,儿子有错,请父亲责罚!”

    戴梓抄起手边的茶杯就想砸过去,想了想又不舍得的放下,指着戴高道:“滚出去找!找不到你妹妹,你也别回来了!”

    “是。”戴高应了一声,就转身出去了。他们家总共也不过一件破房,出了房门连个院子也没有,几步就走远了。

    戴梓坐下,喝了口茶,平复下心情,对身边的老友道:“让黄通判见笑了。”

    “什么通判不通判,今天我又没穿官服,这么叫就见外了啊。”戴梓的老友大约花甲年纪,须发灰白,满脸褶皱,眼睛眯缝成一条线,正是齐齐哈尔的老通判。

    在替胤祚推行了那些救治难民的法子之后,他就变的清闲了起来,通判一职,本就是为辅佐知府而设,而齐齐哈尔并无知府,所以他平时也乐得清闲,所幸和胤祚告了假,来盛京看望他的老友。

    现在戴梓的三个儿子和他的夫人都没有回来,是以虽然心急,但也只能等着。

    “文开放心,戴言这丫头机灵的很,不会出什么事情的。”黄通判安慰道。文开乃是戴梓的表字,能如此称呼,也是因为他们感情较好的缘故。

    他们本是同一届参加科举,因此有了同窗之谊,之后二人在朝为官时也都是因为刚正不阿,被小人陷害,才被贬到了东北,是以颇有同病相怜之感。

    不过黄通判比戴梓幸运一些,好歹落了一个养老的官身,而戴梓却被贬成平头百姓,终日要为衣食奔波。

    戴梓叹了口气,道:“我这四个儿子,也就老三有些出息,前两个庸庸碌碌也就罢了,最不成器的便是这老四,读书都读傻了,小小年纪迂腐不堪。”

    黄通判端起茶杯,品两口茶,赫然发现茶水淡而无味,低头一看,才发现杯子中竟是白水。以他这位老友要面子的性格,连茶叶都拿不出来了,可见家中困难到什么程度。

    “咳……我这次来其实是想求得文开的一副字画的,不知现在可还方便?”黄通判小心的道,他知道戴梓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直接给他接济,恐怕会伤了感情,所以就提出了想要买字画。

    戴梓一愣,道:“既然黄兄喜欢,我挑一幅送给黄兄便是。”说着就去里屋找画,不一会便抱着几卷字画走了出来。

    黄通判欣赏许久,不由感叹道:“文开此等才情,隐居山水之中实在是可惜了。”然后一看戴梓落寞的神情,突然意识到失言了,便转移话题道:“这幅浑河晚渡图,我非常喜欢,不如便将其赠与我吧。”

    从怀中取出十两银子,递给戴梓,同时道:“我俸禄不高,只出得起这点润笔,还望文开不要嫌弃啊。”

    戴梓把银子一把推回去道:“说了送你便是送你,拿什么润笔,快快收起来吧。”

    正当二人为这十两银子互相谦让的时候,门口走进来一个瘦小的身影。

    “爹,我今天挣了好多银子!哦,黄叔也来了。”

    戴梓和黄通判同时呆住,往门口看去,只见戴言俏生生站在那里,同时取出一个蓝色布包,看起来沉甸甸的。

    “言儿,你去哪了?”戴梓连忙关心的问道。

    戴言一五一十的把离开戴高之后的经历都讲了出来,并且把那个布包打开,里面足有近十几两银子。

    “本来还能答对更多的,可那台上的伙计非让我跟他去见他们掌柜的,我一害怕,就跑回来了。”戴言有些惋惜的说道。

    此时戴梓和黄通判全是一副见了鬼的神情,半晌戴梓才道:“你说的这是真的?有人大庭广众之下拿火器知识考你?”

    戴言点点头道:“对,而且答对一题就能得一钱银子,多亏爹平时总跟我们念叨这些。”

    黄通判问道:“他们说自己是百事行的人?”戴言点点头。

    “按理说一介商人,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戴梓皱着眉头望向黄通判,“黄兄,这百事行是你们齐齐哈尔的商铺,不知它背后是何人在支持啊?”

    黄通判也是托着下巴,想了半天,突然恍然大悟,激动地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真是好大的手笔。”

    看着戴梓那一脸的疑惑,黄通判也不卖关子,“我原以为这百事行也不过是一普通商贾,直到刚刚我才想明白,百事行背后的人乃是齐齐哈尔副都统,当今的六阿哥,胤祚!”

    “什么?”

    “这百事行,是六阿哥担任齐齐哈尔副都统之后,才开办起来的,每次的行事也总是暗中支持着六阿哥,就连这次也是,六阿哥为了找到精通火器的人才可谓是不遗余力了。”

    “六阿哥再找精于火器之人?”戴梓一脸震惊。

    “哎……这事情本来我也有些犹豫,不知告诉你了是福是祸,但你现在既然知道了,我也就不瞒了,六阿哥在找精于火器之人!而且十分急迫!”

    戴梓此时的表情已经有些惊恐:“他……他要造反?”

    “文开慎言!”黄通判提醒道,“以我对六阿哥的了解,他绝无反意。”

    “那他……为什么?”

    黄通判看了一眼戴言,小姑娘很懂事的去里屋了。

    他压低声音道:“有人传言,六阿哥得了一批俄国的火器。”

    戴梓顿时恍然大悟,继而叹息:“没想到东北之大,竟连通晓俄国火器的人都找不到一个了。”

    黄通判目光炯炯的看着他道:“我眼前不就有一个吗?”

    “我?”戴梓苦笑,“我是被圣上流放此地的,虽是一介布衣,但也不能离开盛京,更遑论去相助六阿哥了。”

    黄通判哈哈大笑道:“你去不了,六阿哥可以来嘛!若是连一顾茅庐都做不到的话,自也不配让你为之效命。”

    “六阿哥何等身份,岂会为了我这罪臣亲临盛京。”戴梓摇摇头。

    “别的阿哥我不知道,但六阿哥,他一定会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 士为知己者死() 
    “殿下,您别怪下官说,用百事行招揽民间火器人才的法子,绝对是一记臭招,容易落人口实不说,还容易……”一路上黄通判在胤祚的耳边喋喋不休,若不是念在黄通判举荐有功,加上又是那戴梓的朋友,胤祚早就让他打道回齐齐哈尔去了。

    此时胤祚一身富家公子的打扮,坐在马车上,黄通判和多合隆骑马护卫在两侧,几十名护卫打扮成了商人的样子,走在前后。

    混在了一支从齐齐哈尔到盛京的商队中,运送着几十车煤炭,这也是现阶段齐齐哈尔唯一能对外贸易的东西。

    十多天前,黄通判向胤祚举荐了戴梓之后,胤祚便把手上的全部事情都放下,亲自随着商队来了。

    毕竟戴梓的赫赫大名,胤祚还是有所耳闻的,称他为清代最杰出的火器专家也不为过,最著名的便是发明了连珠火枪和子母炮,而且多次成功仿制了外国的先进火器。

    可惜的是,戴梓才华引起了南怀仁的嫉妒,加上为人太过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四十多岁便被流放到了东北,终生未被复用,他在火器领域的无上造诣,也都埋没在了白山黑水间了。

    胤祚知道戴梓被贬在盛京之后,立刻就起草奏折,请求康熙赦免戴梓,并委婉的透露了自己得到了一批俄国火器的事情。

    “咱们不进城吗?”胤祚看着前进的方向疑惑道。

    “回殿下,戴梓住在城外。”黄通判面色有些尴尬。

    等几个时辰后,胤祚亲眼见到了戴梓的房子,才知道为什么黄通判露出那种表情。

    这间破烂瓦房还没齐齐哈尔的难民住的好,屋顶漏雨,墙壁漏风不说,屋内也格外的狭窄,总共就一个大厅和一间卧室,连做饭的灶台都垒在外面,看这架势遇上雨雪天,连顿热的都吃不上。

    此时他家大门紧闭,黄通判前去敲了敲门,半晌门开了条缝,一个苍老的脑袋探了出来:“谁啊?”

    然后那人看到了黄通判,又把目光移向胤祚,顿时激动的连忙赶了过来,跪在胤祚面前道:“草民戴梓,给六阿哥请安。”说完一个头就磕了下去。

    这激动劲差点把胤祚吓了一跳,连忙让他起身,又闲聊了两句,平复一下他的心情,顺便了解一下戴梓的生活状态。

    虽然他的小女儿得了十几两银子,但也只是勉强温饱,他的子女和妻子还是每天去捡榛子和买字画,毕竟除此以外,他们一家也没什么别的收入。

    戴梓邀请胤祚进屋说话,房间内倒是收拾的干净整洁。

    一番客套之后,胤祚将自己有一批俄国火器的事情告诉了戴梓,并邀请戴梓去齐齐哈尔进行火器研究。

    戴梓听完之后道:“草民戴罪之身若是能为六阿哥所用,定不推辞,只是……俄国火器却也不过尔尔。要研制火器,还当以泰西火器为主啊。”

    胤祚微微一笑,从马车上抽出一柄手枪,道:“先生还是先看看俄国火器再下定论吧。”

    一见那手枪,戴梓就呆住了,双手接过之后,把玩许久,然后研究了半天燧石点火的装置,哀叹道:“没想到俄国也超我大清甚多矣!殿下,此铳无论是钢材、做工还是机心、弹簧均远超前明的鲁密铳,更别说我大清的鸟铳了。”

    听完,胤祚又递给他一包定装火药,戴梓接过之后,从屋中取出一个小天平,将火药倒在其上,又将弹丸拿出来看了看道:“殿下,沙俄人火药用量精准,而且用的乃是颗粒状黑火药。据药量,我能断定,这把手铳射程可达三百步,五十步内可击穿棉甲。”

    戴梓说完,又拿起那枚子弹,银色的弹丸在他手中闪耀:“殿下,与大清用的铁弹不同,这一枚乃是铅弹,与铁弹比起来,铅弹击入人体,造成的创伤更大,而且弹丸在体内碎裂,如不取出,也会伤口化脓而死。可以说,一旦被击中,除非断臂锯腿,否则十死无生。”

    胤祚心中一阵狂喜,不愧是大清火器之神一般的人物,分析的果然头头是道,而且那个天平乃是通体铜制,做工极为考究,戴梓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没把它当掉换成银子,可见其对火器的痴迷了。

    于是,像所有人一样,胤祚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这个,能仿制出来吗?”同时心中暗自祈祷得到肯定答案。

    戴梓皱着眉头思量片刻道:“回殿下,这燧发枪防制不难,但要有上好的精铁和铁匠才可。”

    胤祚大喜道:“自然是有的!”

    点点头,看了一眼那手枪的枪管,戴梓又道:“这枪没有膛线,若是刻上膛线,准度,射程都能再上一筹。”

    胤祚这时都有些呆了:“你……你还会刻膛线?”

    戴梓刚想开口解释膛线为何物,没想到胤祚竟然懂得,有些诧异的道:“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草民曾奉圣上的命令,仿制过一批蟠肠鸟枪,那枪中膛线就是草民刻下的。”

    胤祚想起来,戴梓可谓是大清的仿制大师,康熙朝时,不论外国进贡多么高科技的武器,戴梓总能极快的仿制出来,那段时间外国使臣可谓是天天被打脸,戴梓也是因此与南怀仁结的仇。

    “先生大才!我大清火器未来之发展就要靠先生了!”胤祚听完,深深一拜。

    戴梓惊愕万分,连忙跪下,口称不敢,但眼中却已有些朦胧。本来以为自己会在这辽东了此残生了,甚至在家中最困难的时候,多次有了轻生之念,没成想居然会在关外遇到欣赏之人。

    六皇子身份何其尊贵,竟然向自己行如此大礼,这种感觉比当初仿制洋枪成功,得到圣上夸赞,更让他受用,不觉间已经要老泪纵横了。

    “士为知己者死!殿下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吧!”戴梓跪在地上道。

    胤祚将他扶起来,和颜悦色的道:“好,本阿哥让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情,跟我回齐齐哈尔!”

第一百五十九章 成立火器厂() 
    百事行中的铁匠行就位于齐齐哈尔城外不远,从外表上看就是五六个铁匠铺建在了一起,每间铁匠铺里都有铁炉、铁毡等必需品,铁匠们在自己的铁匠铺里敲敲打打。

    虽然成立百事行,是为了将各行各业统一起来,进而推进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但为了尽快的形成垄断地位,对各行各业的管理和约束都是表较轻微的。

    就像眼前的铁匠行,仅仅是把城中的铁匠铺搬到了一块,并换上了百事行的牌子,铁匠铺之间的联系也是极为松散的。

    胤祚知道,想要把这种作坊式的手工业,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还需要许多的时间以及银子。

    所幸跟胤祚一起来的戴梓并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反而兴致勃勃的逛了起来,仔细观察每个铁匠铺打制出的铁器,还会到铁匠的炉子前,眯着眼睛看锤子击打在炙热钢铁上。

    一路走来,戴梓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擅自离开盛京会受到皇上处罚,无论胤祚怎么劝解,都无法让他转忧为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