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开战了?”

    “不开,不开……”沙俄一应使节全都猛摇头。

    胤祚轻笑道:“那好,接下来可以谈谈赔偿问题了。你们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我国的侨民死在贵国手里,理应作出赔偿。”

    尼古拉咬着牙道:“他们是强盗!我国绝对不会为了强盗而进行赔偿!”

    胤祚点点头:“那好,就为你这个俘虏进行赔偿,你要么自己掏赎金,要么我寄信给沙皇,让他给你出赎金。”

    尼古拉恶狠狠道:“你要多少?”万一让沙皇知道他如此愚蠢的被人俘虏了,将军恐怕也就做不成了。

    胤祚伸出一根手指:“一万银卢布!”

    “你在做梦!”尼古拉大喊,“别说我拿不出这么多钱,就算我有,也不会把他们交给你这个贪婪之人,该死的!”

    “没银子,可以拿东西来换嘛。”胤祚早就料到尼古拉会这么说,“粮食、毛皮、衣服等等,有什么就换什么。”

    “该死的,你以为我是商队吗?我指挥的是沙皇陛下的近卫军!伟大的谢苗诺夫斯基兵团!”

    近卫军?胤祚一听到这个词,突然想起了这是彼得大帝在孩童时代组建的游戏兵团,换句话说最开始就是陪着小彼得玩军事游戏的,别人的军事游戏都像过家家一样,但彼得大帝的军事游戏越玩越真实,最后真的打造出一支军队来。

    这支军队可以说是俄国近代陆军的雏形,也是这一时期俄国战斗力最强,装备最精良,也是最忠心的军队。这支“游戏军队”分为两个兵团,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就是其中之一。

    胤祚后世玩过《帝国·全面战争》这游戏,里面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军属性强到变态,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哦,近卫军,那就把武器装备留下一批吧。”胤祚抑制着心中的喜悦,“放心,不用太多,每个兵种的装备留下两三套就行,沙皇问起来,你也可以说是战损丢失了,怎么样?”

    “呵呵,皇子阁下,我就算死在您的监狱里,也不会出卖国家的军事情报的,”尼古拉将军很硬气的说道。

    胤祚点点头:“我欣赏您的军人气节,”然后指着他身后那些使节道,“但我可以去审问他们,一样可以获得我想要的情报,我甚至可以派兵去仅供你的兵团,我相信它一定就驻扎在国境附近,没有了指挥官,就算是再精良的部队,也难逃溃败的下场,这样,我依旧可以得到想要的武器装备。”

    尼古拉闻言脸上神色变了几变,终于叹了口气道:“我同意了,每个兵种三套制式装备。但是你记住我会记得这个耻辱,总有一天会讨回来的!”

    胤祚大喜过望,笑着道:“哈哈哈……好说,好说,那个疤脸,把尼古拉将军的意思传达给兵团里的人,将军阁下这几天就待在齐齐哈尔,享受一下大清的美食吧。”

    半个月后,胤祚终于送走了扣留的尼古拉一行人。同时,都统府的院子中,堆满了各色武器装备。

    “禀大人,末将此去,换得各色枪支十余支,各色刀剑二十多把,各色斧头十余把,各色军服十余件,巨盾三面,各式火药、炸弹二十多斤,火炮一门及十发炮弹,此外还有军营、军粮、马匹、乐器等等。”巴海站在院子中汇报道。

    胤祚看着满院子的装备,微笑着点点头,又问道:“你对那支谢苗诺夫斯基兵团有什么看法?”

    巴海想了想道:“但从军容风貌来看,当属精锐,但是火器配置过多,骑兵过少,盔甲不全,绝大多数士兵甚至无甲,看来应不善近战。”

    胤祚点点头,没说什么,虽然巴海和他的父亲和沙俄人斗了大半辈子,但是遇到的敌人基本都是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哥萨克人,自然不太看好这种全火器的新式部队。

    巴海的这种观点,放到大清的火器发展水平上自然没错,全火器部队那极低的射速就是在给骑兵当菜砍。

    但是随着枪支火炮的进步,战争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欧洲国家已经普遍使用纯火器部队了,还演化出了线列兵战术、龙骑兵战术等一系列新式作战方法。

    不过这些话胤祚不会讲出来,自己的摸索感悟,远比别人直接告知,深刻的多。

第一百五十三章 如入宝山空手回(上)() 
    胤祚在院中踱步观看起那些装备来,胤祚之所以向尼古拉讨要这些装备,是希望通过这些武器装备了解这个时代大清与西方的差距有多大。

    众多的武器中,看起来最凶悍的非那十几柄大斧头了,这种斧头有半人高,单面开刃,刃口呈半月形,如同《魔戒》里矮人族的战俘一般,看起来十分霸气。

    胤祚伸手掂量了一下,这斧头足有三十斤,别说用来作战了,就是背在身上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这种凶悍的兵器,也只有战斗民族才能用的惯吧。

    相比斧头,那十几柄军刀,就显得轻巧多了,鞘口平齐,刀身细长,呈柳叶行,胤祚知道这是有“鹰之利爪”之称的恰克西刀,也称哥萨克刀,虽然也是后世的名刀,但是胤祚觉得还是蒙古弯刀用的更顺手一点。

    接着胤祚走到那几杆枪前,随手抄起一把,细细打量,这支枪长约四五尺,重十斤左右,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形状上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步枪,对着枪管看了看,还没有膛线。

    让胤祚有些诧异的是,这把枪是燧发式点火的,也就是燧发枪。虽然燧发枪早在十六世纪就被发明了,但是由于激发率太低,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看来这年代燧发枪的结构已经改进了。

    大清士兵现在所使用的火枪多为鸟铳,比这把燧发枪略长,采用的是火绳点火,虽然精准度和威力都还可以,但是射速较慢,而且火绳点火受天气影响极大,一遇到冰雪大风天气,就会大规模哑火。

    与燧发枪相配套乃是定装火药,这是一种小纸包,内装有子弹和定量的火药,咬开后将火药倒入抢中,再将子弹放入,最后将纸塞入固定,就完成了装填。

    这种装填方式,不仅保证了火药用量固定,威力稳定,而且加快了填弹的过程。

    纸包中的火药都是颗粒状的黑火药,这种火药比粉末状的威力更大。

    如果现在让清军与拿着这种火枪的俄军对战,毫无疑问是必败无疑,装背上的差距太大了。

    胤祚想到这里不由叹息一声,翻看了一番那些枪支,毫无例外都是燧发枪,从长枪到手枪应有尽有,胤祚想了想拿了一把手枪插在腰上,又拿了几个小纸包。

    那些军服大多以墨绿色为主,上身是墨绿色长襟服,内衬红色坎肩,下身配套裤、长筒袜和矮腰皮鞋,帽子是一顶细毛呢制的三角帽,步兵、骑兵、炮兵的军装都有细微差别。

    不过总的来讲和十八世纪欧洲战场上,那些士兵的着装区别不大。

    除却军装之外每个士兵还配置了皮质水壶和几块肉干或者黑面包作为干粮,另外还有割肉的匕首。

    军需品的种类,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军队的现代化程度,也能侧面反映出军队的战斗力,从这装备上来看,这支所谓的谢苗诺夫斯基兵团比八旗军是不知道强到哪去了了。

    刚想去看看火炮,一面巨盾就吸引了胤祚的目光,这些巨盾大多是木质,外面裹着一层兽皮,兽皮上画着黑色的双头鹰标记,盾牌足有大半个人那么高,到胤祚的下巴。

    与盾牌放在一起的是一堆像是小型炮弹的圆球,圆球上面延伸出来一根引火线。

    看到这些装备胤祚的心中就闪现出“掷弹兵”的名字,这些是早期掷弹兵的制式装备,利用大盾的掩护靠近敌人,靠近之后用小炮弹般的手榴弹炸伤对方的线列兵。

    胤祚在心中不禁为这支游戏兵的兵种细分程度暗暗咋舌。

    在院子逛了一圈之后,胤祚最后开始查看那门火炮。此时,大清的制式火炮为红衣大炮,长约一丈,重达两三千斤,炮口粗大,管壁厚实,有照门和准星,可以调节射角度,配合加减火药的用量,精确度很高,射程极远,可达七八里。

    红衣大炮配合实心弹和开花弹两种弹药,威力极大,连努尔哈赤都是被红衣大炮一炮炸死的。

    而这门俄国的大炮大体上和清军红衣大炮相仿,但是炮管更薄一些,炮身也更短一些,安置在一个两轮的炮架上,炮身颜色趋近于银色,但是又有一些发暗。

    这门大炮共配两种炮弹,一种是常见的铁质实心圆弹,另一种则近似于小圆桶,表面有圆形凸起,小圆筒内是一枚枚的小圆珠。这种炮弹就是葡萄弹了,类似于后世的散弹。

    按照后世西方对于火炮的划分,胤祚认为这门炮应当属于十二磅炮,这是在之后几百年欧洲战场上的火炮经典尺寸。

    机动性强,操作简便,射程远,威力大都是这种火炮的优点。

    虽然俄军的十二磅炮比红衣大炮更短更薄,但并不意味着其性能更差。

    因为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追求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火力,对之前源自荷兰人的红衣大炮做了改动,盲目增加了炮管厚度和长度,改到最后甚至还有所退步。

    胤祚摸着这门大炮,冰凉的感觉从炮身上传来,他感慨的道:“好东西啊!这尼古拉是个败家子啊。”

    巴海不屑的道:“殿下,红衣大炮我也见过,那个头比这个大多了,老毛子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胤祚笑笑,问道:“军中可有研制火器的高手?”

    “呃……没有……”巴海挠挠头。

    “什么?八旗连个火器营都没有?”胤祚有些不可思议。

    巴海有些尴尬的道:“殿下,齐齐哈尔八旗军您也见过了,全是骑兵啊……对了,李庆是汉人,他的绿营军里说不定有懂火器的。”

    “好,把他叫来。”

    绿营军乃是由汉族人组成的军队,建制分为标、协、营、汛,李庆作为百总,统领的就是一汛人马,本有三百人,经黑风口一战,仅剩百余人,得兵部命令,在齐齐哈尔驻防,顺便补足兵员。

    片刻之后,李庆就被叫了过来,见到胤祚之后,连忙跪下道:“拜见六阿哥。”

    李庆官职为百总,正七品,军队中也只算是小官,在胤祚面前也不敢想巴海那样无拘束。

    “起来吧,咱们私下里用不着这么正式。”胤祚随和的道。

第一百五十四章 如入宝山空手回(下)() 


第一百五十五章 管仲治鲁梁() 
    百事行离都统府很近,出了府门,在景阳街上走片刻便到了。

    百事行的总部和银座银行一样,是一座占地颇大的大楼,一楼也是开了许多窗口,用以接待前来加盟的手工匠人。

    找个伙计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吴泽这几天都在棉纺厂中。

    这棉纺厂在齐齐哈尔城外,是一处由十多栋砖瓦房组成的厂区。棉纺行当是百事行最早组建的行当,也是百事行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行当。

    走到棉纺厂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想象中一片忙的景象,相反厂区中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屋子里也只听得到寥寥几台织机的声音。

    “哎呦!殿……咳……龙公子,今日怎么有空莅临了?”见到胤祚到来,吴泽赶紧跑了过来,脸上挂面笑容,周围几个织工都诧异的看着他,这百事行大掌柜都要巴结的人得有多尊贵的身份啊。

    “回齐齐哈尔也有半个月了,今天抽空来看看。”胤祚指着那些空下的房间道,“这些厂房怎么都空着呢?我从报表上看,棉纺行的规模远不止如此啊!”

    吴泽叹口气道:“龙公子,要是你早来半个月,那这片绝对是人身鼎沸、织机不停,每月出布上万尺,可惜这盛况最近几日延续不下去了。”

    胤祚停下脚步,严肃道:“别卖关子,快说!”

    “哎……没棉花了……”吴泽苦着脸道,“龙公子,这东北产棉量本就低,棉纺行又三班倒的猛织,前几日把库里的棉花全都用完了,这才使得棉纺厂这么萧条的。”

    东北因为日照、降水等自然原因,只有辽东等地能产棉。百事行建立之后用大把银子把辽东棉花全收购了过来,让整个东北的织户都面临无棉可织的境地,许多织户迫不得已才加入了棉纺行。

    虽然具有强迫性,但却有效的打破了原先那种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可胤祚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采用了三班倒、计件工资、细化分工等一系列加快生产的措施,棉纺行织布速度大增,相对应的,棉花却不够用了。

    而下一季的棉花要到七八月份才能成熟,这期间棉纺厂就面临着停产的尴尬。

    胤祚也有些头疼,此时日头也高,站在太阳底下热得直冒汗,拽着吴泽就近了就近的屋子,躲到阴凉下,闷热的感觉终于好了点。

    “没棉花了就派人去买嘛,咱们大清哪里产棉比较多啊?”胤祚一边用手扇着风一边问道。

    “要说产棉,首推自然是黄河下游各省府了,诸如直隶、山东、河南等地,都是产棉大区……呃……不过因为去年的饥荒,这些省府棉花产量锐减,今年许多棉地也改种了小麦等粮食。”吴泽说着递给胤祚一个蒲扇。

    “另外一处,就是长江各地了,可惜离咱们太远,一路运来的话棉价都要高过布价了……”

    胤祚搬了个椅子,一边扇着风,问道:“不对吧,我怎么记得新疆也产棉来着?”

    吴泽闻言一愣:“呃……呃……请恕在下孤陋寡闻,敢问新疆是何处?”

    胤祚这才想到,现在新疆还被准格尔占据着,直到乾隆朝灭了准格尔,才改名成了新疆。

    “咳……那什么,我给准格尔起的昵称……”

    吴泽念叨了两遍这个名字,笑嘻嘻道:“龙公子志向远大,吴某敬佩万分!”在他看来,给敌人的土地起好了省份名字,这不是要吞并人家是什么,赶紧马屁跟上。

    “低调,低调……”胤祚摆摆手,“新……准格尔不是也产棉来着吗?派人去那边收棉花啊。”

    吴泽想了想道:“准格尔与咱们大清征战不休,虽然自上次乌兰布通之战后,安稳了些,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打起来,行商们都不敢去啊,而且从东北到准格尔还要穿过喀尔喀草原,道路难行,成本也是不低啊。”喀尔喀草原就是后世的外蒙地区,现在归属于大清。

    这时外面进来了个侍女,给胤祚和吴泽上了一杯凉茶。

    胤祚接过茶杯,却陷入了沉思,放眼齐齐哈尔东南西北,能想到的地方全都想到了,居然连点棉花也买不到。

    “银子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再次体现了其正确性。

    这时屋子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胤祚从门口往外一看,之间一辆马车运着一车货物驶进了厂区,几个小伙子将车上的货物卸下,长方形的一大捆,用草纸包着,看不清是什么的。

    吴泽看到这一幕,精神一震高声问道:“老王,这一车棉花哪里买的?”

    那拉车的人擦擦汗,见吴泽问话,连忙笑着道:“回大掌柜的,城外有个朝鲜商队运来的,价钱也就比辽东的贵几文,我看厂里缺棉花,就全买来了。”

    吴泽赞许道:“好!老王,你这事办的不做,年末给你加工钱!”

    胤祚这时也反应过来那一条条的货物是什么了,因为棉花体积大,所以一般都是压成这种长方形运输的。

    “朝鲜也产棉花?”胤祚赶忙问道。

    吴泽想了想道:“产!但是量不多,毕竟还有数百万的百姓要粮食养活!”

    “朝鲜自然气候怎么样?适不适合种棉花?”胤祚有些急切的问道。

    吴泽在朝鲜经商多年,这种问题自然是张口既来:“朝鲜京畿道以南,无论是日照还是降水都适合产绵。”

    京畿道以南?那几乎是半个朝鲜了。胤祚心中一阵狂喜,道:“马上派人去朝鲜采购棉花,以后各年也优先选用朝鲜的棉花。”

    “是。”吴泽顿了顿道,“龙公子,为何优先朝鲜呢?直隶等地的棉花也不比朝鲜差啊。莫非是想效法管仲治鲁梁?”

    胤祚摇摇头道:“我有一个更科学一点的说法,调整经济结构,转移落后产能。另外管仲治鲁梁这故事,都是管仲自己瞎吹的,骗骗普通人也就罢了,你一个商人可不能上当啊。”

    吴泽连忙点头应是。

    解决了棉花的事情,胤祚的心情也轻松了一些,喝了一口手中的凉茶,压低声音道:“我今天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 
    盛京城,对大清来说意义非凡,其格局也很有特色,内城是正方形,内设井字形街道,外城呈圆形,暗合天圆地方之意。

    在南顺城路上,许多商贩正沿街叫卖,大街上人流如织,茶楼酒肆热闹非凡,很难想象这是关外能看到的景象。

    在城门边上一处不起眼的位置,一男一女支起了自己的小摊子。

    那男子弱冠年纪,面白无须,长得倒也周正,身着一件藏青色长袍,虽然满是补丁,但也难以他一身儒雅之气。

    那女子不过十六,长得眉清目秀,气度谈吐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但一身鹅黄色襦裙也满是补丁,身材也显得瘦小。

    不一会,二人就搭好了摊子,从包裹中拿出几幅字画放在摊子上售卖,只是这二人既不吆喝,商品也不吸引人,是以摊前没什么人光顾。

    那男子倒也气定神闲,找了块青石,拂去上面灰尘后,坐了下来,从怀中拿出本《诗经》读了起来,偶尔读到妙处还微微一笑,若不是身上穿的破旧,这一幕倒也颇让人赏心悦目。

    那女子则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面露焦急之色,半天后又转身看着那男子道:“哥,别看了,咱爹的字画卖不出去啊。”

    那男子头都没抬淡然道:“小言,看得出这字画妙处的自然会来的,放心。”

    被称作小言的女子“哦”了一声,然后又转过身去,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片刻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小声的喊道:“卖……卖字画了!”

    然而她的声音太小,根本没人听见。

    “卖……卖字画!”小言又加大了些声音,这回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