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那张空白的。必然是周二的,永徽帝心里有点小失望,还以为能看到周二的愿望,说不定还能帮她实现。
不过。永徽帝没失望多久便释然了,多年相处早已了解周二的脾气,像周二这么强势的人,怎么会去相信许愿这样的事情。。。
她想要的东西,总是会自己挣到手,根本不需要老天爷来帮她。
这一刻。永徽帝忽然感觉轻松下来,之前因为跟长孙争吵而引起的不快都消散了,还有对立后的那一点迟疑也不见了。
关于立后,周二从未在永徽帝面前主动提起过,不过旁敲侧击却是免不了。
永徽帝心里明白,周二是想做皇后的,后宫里哪个女人不想呢,只是周二性格要强也倔强,始终拉不下脸来求永徽帝。
而且,这一次想立周二为后的人是永徽帝自己,正如他当年许下的愿望一样,他心里想要的妻子始终只有周二一个人。
周二当年有没有许下愿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许了愿,如果他连自己的愿望都实现不了,这个皇帝就真是不做也罢了。
想通了这一点,永徽帝感觉心里豁然开朗,没有了心理负担,整个人都洒脱起来。
临到要告辞离去,永徽帝提出想去给王克己扫墓,白云便带着他去了。
离别的时候,白云让他一个人保重,永徽帝郑重地点头。
分身回宫不过眨眼之间,永徽帝的本体还坐在御案后,他睁开了眼睛,换了伺候笔墨的太监近前。
不再同臣子们商议,永徽帝亲笔拟定诏书,册封周二为后,册封仪式择吉日举行。
周二收到了诏书,心里有些惊讶却不意外,皇后之外早在她的掌控之中,只是没想到永徽帝这次这么果断,旨意来得这么快。
同在后宫的萧淑妃也知道了,当即关了宫门,没人知道萧淑妃宫里生了什么事情,只是有人说听到里面传出了小孩子的哭声。
这一次,永徽帝铁了心,直接让人将立后诏书布出去,不用经由议事阁审核,也就是跳过了长孙大人这一步。
所以,当长孙大人知道消息的时候,诏书已经颁布天下,再无回转的余地了。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ps: 谢谢书友j1y69的打赏~
第139章 周暖暖出关()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周二封后,长安城风云再起。
城外的桃花山上,却犹如一片世外桃源,不受这些纷扰的干扰。
白云观中,此时只有周暖暖一人,她还在闭关中。
白云外出采药,今日正是归期。
在桃花谷外,有一个人在等待,白云认得他,他是宫里的侍卫,是周二的人,是来替周二送信的。
为什么不是吹吹来?
因为周二知道周暖暖在闭关,吹吹来了也是一样吃闭门羹,倒不如换个人到这边儿来混个脸熟,也省得传信只能靠吹吹。
身为周二的血契宠物,吹吹的用途可不只有传个信儿。
周二本是好意,只是白云却不太领情。
之前,白云对周二的印象还可以,不见得会欣赏,至少不会反感。
然而,自从周二登上了皇后之位,白云对周二的评价就变了。
如今的大唐皇室,皇帝弱皇后强,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白云也是其中之一。
白云终究是永徽帝的叔叔,看到皇帝被皇后压了一头,心里自然是不痛快。
虽说有了周二的辅助,永徽帝在面对长孙时不再懦弱,可周二毕竟是女人,再能干也让人觉得别扭。
这大概就是男人的通病了,即使在修真世界也不例外。
周二派来的侍卫很会看眼色,现白云有些不耐烦,把信交给白云后,一句废话没有转身就走了。
周二的信没有封口,这意思是不避讳白云,代表白云也可以看信。
白云手里捏着信,心中暗道,“周二如此作为。定是故意为之,好让我能光明正大地看到信。”
没错,周二就是料定了白云想知道信的内容,于是便摆明了态度。大大方方让他看。
周二做事有分磊落的气质,虽然也有用心计的时候,算计中却还是带着一股霸气。
周二的信里没有什么重要事情,主要就是讲了一下后宫和朝廷里生的事情。
因民间屡有天灾生,为求天和。永徽帝决定改元显庆。
大唐这几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朝政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天灾不断,几乎是一年接一年,搞得民不聊生。
朝廷只能连年大笔的赈灾款散出去,如今国库都快空虚了。
为了这事儿,司天台还特意卜了卦。
话说司天台,就不得不提起李淳风。
当年周暖暖的事情,李淳风被贞观帝配去了翰林院,后来王平安迎周二入宫。周二便让王平安又把李淳风调回了司天台。
李淳风原是司天监,在他离开的这几年,贞观帝任命了新的司天监。
而新的司天监上任后没有犯过错,王平安不好直接革了人家,所以李淳风重回司天台,却不再是司天监,而是少监之一。
按理说,司天台只能由两位少监,不过好在不是最重要的职位,皇帝硬要多塞一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
于是,如今的司天台,成了一司天监三司天少监的局面。
而司天台这四位最有实权的人,也分成了两派。
司天监自成一派。没办法他是长孙大人的人,自然无法和李淳风之流合污。
剩下三位少监成了一派,因为另外两位少监原就是李淳风的徒弟,现在李淳风回来了,他们自然是站在李淳风一边。
于是,这次卜卦诡异地出现了两个结果。
司天监上折子称。天灾因**而起,妖星袭月祸起中宫,虽没有指名周皇后,却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周二。
而三位司天少监也上了折子称,天灾因**而起,权臣当道为祸社稷,窃弄威权构陷良善,天灾**皆天之报也。
三位少监胆子比司天监还大,就差没有指名道姓了,人人都看的出他们说的这位权臣是谁。
司天监官位比少监高,他本应占了上风,可少监有三个人,人数上又占了优势。
是一个人犯错的可能性大,还是三个人犯错的可能性大?一旦人们有了这个疑问,司天监就占了下风。
此事谁对谁错,暂无定论,况且这只是司天台的卜卦,不能当做证据来看,只是一份参考罢了。
不过,这一次司天台的争论,却是将长孙大人与周皇后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是的,现在朝臣们担心的,已经不是皇帝和长孙大人的矛盾,而是皇后和长孙大人的矛盾,而皇帝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在皇后一边的。
周二的信上,主要就是说了这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白云是这样认为的。
他把信重新收起来放好,就放在周暖暖卧房的桌子上,等她出关了可以随手翻看。
白云不关心朝廷的事,也不关心周二和王平安,一心只想着周暖暖的事情。
取出刚采回来的药材,白云去了炼丹房,开炉炼丹。
这次炼的丹药适合圣人境界服用,等周暖暖出来了给她,帮她稳定境界。
数日后,白云揣着炼好的丹药,站在周暖暖闭关的门外。
今日一早心有感应,白云便来等着她出关了。
屋里面,周暖暖似乎也是心有感应,睁开了眼睛,从入定中苏醒过来。
这一次闭关,用去了四年多的时间,对于周暖暖来说,却只是眼睛一闭一睁的眨眼之间。
站起身,抖擞精神,周暖暖身周的气息微微一变,随即便又收敛起来。
圣人了,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了,气质变地沉稳了。
推开门,一眼便看到白云对着她微笑,周暖暖也笑了。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始终有一个人在等你。这种感觉真好。
“我出来了,”周暖暖笑着说。
白云笑着点头,把手里的瓷瓶递过去,“刚出炉的。帮你稳定境界。”
周暖暖接过瓷瓶,二话不说倒出一粒药丸服下,腹中顿时感觉一股温和的暖流氤氲开。
稳定境界的丹药需慢慢吸收,所以不用运功辅助吸收,当成普通的药丸服用就好。
惯例。两个人一起坐下来吃饭,饭菜依旧是白云亲手做的。
两个早就不用吃饭的人,吃得津津有味,周暖暖笑言,白云愈有煮夫的潜质了。
一切看似都很好,直到周暖暖回到自己的卧房,关上门,拿起桌子上的书信。
信件积了不少,大部分都是周二的信,只有两封来自南疆。是五毒教的小伙伴寄来的问候信。
看完这些信,周暖暖的心情还算平静,因为她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
周二成为皇后,原就是她预料中的事情。
只有除掉了长孙,除去这个朝堂上的绊脚石,周二的政治生涯才会真正开始。
可惜她错过了周二的立后大典,仪式一定非常隆重。
而对于长孙,周暖暖已然也是神隐第二变的圣人境界,如今是不是有了一战之力呢?
周暖暖给周二回了信,只有一句话表明她的态度:静待佳音。
然后。这一天来了。
显庆四年,朝廷再次举办演武会。
这次演武会的奖励,前五十名可入凌烟阁参悟三日,前二十名进入皇室藏宝库挑选一件宝物。前十名直入天书学院后山,成为学院教授的亲传弟子。
这次演武大会的规模不如贞观帝时期那一次,很多修真名门世家并未参与,离山剑宗也没有来,就连南疆的五毒教也没来。
周二写了信告诉周暖暖,这些名门定是不想掺和朝廷的纷争。这才避开了这次的演武大会。
她还说,要尽快结束这种对立不和的局面,否则对大唐的展和修真界的和平不利。
周暖暖明白,这些流传了千年的名门,自有一套明哲保身的法则,正所谓“流水的朝廷,铁打的名门”。
朝廷换了一代又一代,那些名门世家依然屹立不倒,便是这个道理。
缺少名门参与,这次的演武大会应该平平淡淡结束,然而却在最后出了问题。
最后决赛评出来的前十名中,有三人突然在住处暴毙,官方后补了三个人上去。
这后补的三个人不是按照名次顺延,是某位官员亲笔点名填上去的,是从前五十名之外挑出来的。
本来这事儿官方低调处理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在京城街头巷尾传开了,结果可想而知。
各种猜测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
那三个暴毙的人是怎么死的?是被人害死的吗?
那后补的三人跟那位大人什么关系?凭什么由他们后补?他们跟暴毙三人的死亡有关系吗?
那位亲笔点名的大人又是谁?
事情变得麻烦起来。
虽然没有名门出现,可这件事明显触动了散修的安全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散修们也会联合起来。
而且私下里,似乎有人在故意将散修们联合起来,他们成了一个临时的散修联盟,目的就是督促官方给个说法。
散修人数庞大,一旦他们联合起来,破坏力并不弱于名门世家,朝廷不得不重视起这件事。
王平安特意派了亲信调查这件事。
最终,事情有了结果,那位所谓的大人竟是监察御史李巢,为了将几个自己人插进天书学院,做下了这件事。
那三名暴毙的散修,正是李巢派人杀死的,此事有李巢的亲笔口供。
至于那三名安插进去的人,李巢却是咬死了口不肯吐露他们的身份。
周二提出与王平安殿审李巢。
但是,就在殿审的前一天,李巢突然在狱中散功自尽了。
据说,在李巢死前,长孙大人曾去见过他。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140章 长孙之死()
演武大会一事,牵涉到了长孙大人,形势变得微妙了。?
李巢死了,死无对证,无人能证明长孙大人跟他的死真正有关,流言蜚语止于街头巷尾。
人虽然死了,罪还是要审的,家也还是要抄的。
然后,事情有了进展,在李家抄出了一本账本和一本名册。
账本上记录了卖官鬻爵的人员,每一笔钱、每一个买官的人以及每一个经手的官员。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能是伪造陷害的。
名册上,是一群官员的签名,这些人要干什么?
暂时没人知道,因为他们没有蠢到写在名册上。
一群官员签名的名册,朋党一向为每一个帝王忌讳,王平安也不例外。
王平安在朝堂上大怒,难得地当众辱骂了李巢,李巢死了,但名册上的人要继续调查,要查清楚他们想干什么。
名册和账本都交到了大理寺,王平安特许大理寺提审名册上的官员,不论官阶不论功过,一个都不能漏,一个也都不能放过。
然后,在某天夜里,高阳郡公许敬宗携密折面圣。
这场秘密会面,其实有三个人参与了,因为王平安当时正在皇后宫里就寝,周二自然也参与了商议。
过程不必详说,王平安自是先不信的,可是舅甥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必须画上一个句号,否则对朝廷和国家都不是好事。
王平安自然不想这个句号画在自己身上,那么便只能是舅舅大人了。
其实,许敬宗说了什么并不重要,他拿出证据真不真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时机已经到了。
王平安挥泪亲笔写下诏书。
倒是周二问,“毕竟甥舅一场,要不要把长孙大人召来对质?”
王平安一边抹泪一边道,“不用了,朕以痛彻心扉。不忍再看舅舅的面容,就这样罢。。。”
王平安始终还是胆子小,虽然已经决定削去长孙的爵位并流放,却连见他最后一面的胆子都没有。
周二心里暗叹了一句。拿过诏书递给了许敬宗。
于是,就这样,在这个平淡的夜里,长孙家被连夜抄没。
王平安和周二没有给长孙大人一点反抗质疑的机会,皇帝甚至派出了御林军。帮助大理寺抄家。
所有长孙家的人,包括长孙大人在内,几乎还在睡梦中就被御林军制住了。
功力被封印,身上加诸捆仙索,长孙家的人连夜被下了大牢。
没有再继续审问,因为皇帝的定罪诏书已经了。
第二天一早,长孙大人就被带走了,官差压着他流放去了。
王平安倒也没有做绝,削了长孙大人的官职和封邑,却准许给他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舅舅最后的照顾,也是对这些年来长孙大人为朝廷付出的报答。
只是,长孙大人的儿子以及宗族,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被全部株连,或流或杀,大部分人都死了。
长孙大人的流放地是黔州。
周暖暖接到了周二的信。
她很激动,因为终于可以不用忍耐了。
当日,周暖暖和白云便启程前往黔州。
一路上,他们不着急赶路。因为他们总能比长孙提前到那里。
游山玩水,看尽风景。
即使是去杀人,也要保持美好的憧憬,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周暖暖和白云到了黔州。在一处村庄的道观里暂时住了下来,这里距离长孙流放的营地不是很远。
因为被封印了功力,一路上不能使用法术,长孙大人一步一步从长安走到了黔州。
这大概是他这辈子走过的最长的一段路了。
到了军营里,虽然是因谋逆罪而流放的犯人,但是没有人敢对长孙无理。
不是因为他品格高尚令人敬服。也不是因为他为人好懂得与人相处,一切皆是因为他留给人们的印象。
百姓以及军营的官兵,都畏惧长孙。
虽然无官无爵,已是阶下囚,但在人们的心里,长孙大人余威犹在。
尤其是皇帝准备他享受一品官的饮食,好似预示着来日他还可东山再起,周围的百姓和官兵,依旧尊称他为长孙大人。
而长孙大人也跟其他犯人不一样,他不用劳作,身边还有一名小童伺候着,每日出营看看风景,偶尔品个茶喝个酒,好似日子过地比在京城还要惬意。
这样周暖暖在远处看得很不爽。
长孙已经到了,为什么她还不动手?
因为她在等周二的消息,一个动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消息。
周二并未让她等太久。
才过了三个月,许敬宗就携着皇帝密旨来了黔州。
不知是周二提醒了王平安,还是王平安心里一直惦记着长孙舅舅,他忽然提出让许敬宗复审长孙大人谋逆一案。
王平安突然想听听长孙舅舅对此案有什么辩解了,当然他依旧不敢亲自听,所以派了许敬宗过去。
许敬宗心里琢磨着,长孙大人的辩解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想听他怎么辩解?
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是想放了长孙大人,还是灭了他永绝后患?
许敬宗正琢磨这些问题呢,周皇后派人给他送了东西来。
东西只有一个瓷瓶,里面装的是回魂散,大理寺特制品。
专门用来恢复犯人被封印的功力,只是效果只有三日,三日后犯人全身的功力都会无法挽回地散去。
回魂散,自是周二特意为长孙大人准备的,不是她不信任周暖暖,只是不能让事情出现岔子,长孙的死必须万无一失。
许敬宗瞧着回魂散,面色疑惑地沉吟了一会,随即面色一变。
许敬宗在心里暗叹了一句,果然这世上最毒是妇人心呐。
于是,许敬宗携着王平安的密旨,和周二的回魂散,去了黔州。
许敬宗要来的消息,周暖暖收到了。
回魂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