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经过他的“指点”,工、农业也是蒸蒸日上,民间士气正盛。而历史上大明内部的倾轧也都被他一一消弥。

    现在的大明终于真正具备了和建虏掰手腕的资本!

    虽然在土地面积、人口、税收、兵力等方面仍是清廷占优绝对优势,但他手里却有后世的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差距。

    加上建虏正在蒙古、四川、湖广、浙江等地同时开战,大明甚至可以集中力量,在某一局部形成对清军的优势。

    可以说,眼下正是开始北伐的最佳时机!

    朱琳渼只觉胸中豪气充盈,方才的疲惫顿时消失无踪。

    他吩咐下人泡了杯浓茶来,探手捏起桌上的竹笔,摊开纸来,快速写下一个标题:《北伐战略概要》。

    而后便是“总纲”:军事部署与进军路线……

    军器生产与储备……

    兵力动员与后勤运输……

    西南方略……

    塞外对策……

    实则这些事情他早在去云南之前便已开始筹划,期间也记了不少零星的策略,此时又整体归纳总结一番,并加以细化。

    直到了寅时,他这才生出些倦意来,旋即想起今日还要早朝,只得放下笔来,就在书房里草草睡了一觉。

    本章完

第378章 浙江烽烟起() 
次日,阵阵鸟鸣传入王府书房。

    朱琳渼被丫鬟绘秋唤醒时天边才初现一丝晨光。

    “什么时辰了?”

    “回殿下,已近卯时。”

    绘秋带了两名丫鬟七手八脚帮他换好了衮龙袍,又将太王妃要办“秋社”之事对他说了。

    他随口应了一声便匆忙出府,却连早饭也来不及吃了,仅从小厮手里接过一包点心,便登上了石霖早已备在王府门前的马车。

    车子刚驶出二里来地,朱琳渼就见不远处有十多骑风尘仆仆地疾驰而过,为首那人一身墨绿色军服,看上去颇似余新。

    他忙令石霖将那队人唤住,待他们来到近前,果然正是余新。

    后者赶紧下马敬礼,“大人恕罪,属下一路屡遇暴雨,道路难行,今晨才得入天兴府,本欲直接去文华殿……”

    “创之一路辛劳,定还没吃早饭。”朱琳渼拉着他上了自己车驾,指着小几上的点心道,“便与我一起随便吃些。”

    “谢大人。”

    朱琳渼敲车厢吩咐车夫继续赶路,又望向余新道:“路上还要走一阵,你将兵部近来的情况大致说说吧。”

    余新放下手里的食物,面色凝重地拱手道:“大人,兵部之事皆依您吩咐而行,并无所差。却有一件大事需先禀予您知。”

    “哦?何事?”

    余新道:“属下昨日过闽清县时,正见到送往兵部的邸报,上言虏贼洪承畴遣伪镇江总兵马得功携杨承祖、胡茂祯等人,率军四万南渡钱塘,眼下正猛攻萧山。”

    清军已经南下?朱琳渼闻言心中也有些吃惊,此番建虏的动作可真够快的,足见清廷对东南战线的重视。

    要知道,建虏的旧式军队可不比少而精又接受过近现代军事训练的龙卫军。他们兵员冗杂,动员效率极低,想要调动七八万大军,光是粮草辎重的准备至少就得三四个月,而等各处征调的夫役到齐,士卒聚齐、开拔往往已是五个月以后了。

    历史上建虏作战节奏基本都遵循这个规律。即便是顺风顺水的一路连胜之时,两次大规模用兵之间的间隔时间至少也在半年以上。

    就如隆武元年时,阿济格大军“平定”河南、湖广、江西之后便返回北京修整,又小一年之后,博洛才又率兵攻打福京。

    而今年夏天博洛的七万人马才刚被龙卫军全歼,这才仅过了不到四个月,洪承畴便又聚起了十多万大军,而且竟然主动对浙江发起进攻。这可是在博洛“征南”时将南直隶附近的兵马、粮草征调一空的情况下做到的,简直可以称为奇迹般的效率了。

    当然,这个“奇迹”的背后,肯定少不了大量汉人百姓被充作苦役,在建虏的备战过程中受尽折磨甚至丧命。

    由此可知,多尔衮经过博洛之败,已开始正视大明的实力。其这番谨慎备战,便是准备在南直隶至浙江一线与大明拼死一战。

    朱琳渼不禁眉头紧皱,年初之时便是因为鲁王的钱塘守军一触即溃,致使建虏轻松夺取浙江,这次难保浙江不会又一次丢在他手里。

    而自己又不想与鲁王打内战,令建虏得利,眼下除非鲁王主动向泰征朝求助,否则自己也只能干着急使不上劲。

    他遂问余新道:“萧山那边战况如何?”

    “回大人,萧山现有浙兵七千余,方国安正率近三万人马前去增援。”

    朱琳渼奇道:“这七千浙军倒是有些战力。”

    余新点头道:“这却是建虏始料未及之事。方国安初时伪降,博洛便将其麾下浙军编为绿营,循惯例遣撤老弱仅留三万余精壮,配予军器并严加操练,使之战力大增。

    “后方国安复归大明,便以此军分御钱塘,兵马虽从十余万减至三万,反未如先前那般速败。

    “如今守御萧山的张煌言所部即是由此中选出,实为浙军精锐中的精锐。”

    原来是张苍水这般的军事天才在守萧山。历史上郑成功北伐南京时,张煌言便配合大军西攻徽州、定国一带。他凭借麾下仅有的六千余人,数月间连破清军,克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打得建虏闻风丧胆。

    朱琳渼暗自点头,有张煌言领军,又有建虏训练出来的人马,难怪萧山城未被虏军攻下。

    余新接道:“且虏贼知我破虏营一万三千精兵驻于衢州,是以其始终要分兵以备,无法倾力攻城。”

    衢州距萧山仅有三百多里,以破虏营的行军速度,数日间便能赶赴助战。洪承畴哪知道鲁王和泰征朝如今关系如何,只得时刻小心派兵防备。

    虽然眼下萧山暂时能守住,但朱琳渼却看到了其中的危险,皱眉道:“待建虏粮草辎重陆续囤于钱塘沿岸,其必会继续增兵萧山。少则半月,多则两旬,十多万虏军皆渡钱塘以南。届时纵张煌言再有能耐,众寡悬殊之下也撑不了太久。”

    余新亦忧虑道:“大人所言极是。萧山门户若失,绍兴旦夕即破,浙地恐又入贼手。”

    两人正商议军情,便闻石霖在车外提醒道:“大人,已至午门了。”

    余新闻言忙告一声罪,下了马车自己朝文华殿行去。

    待司职太监鸣鞭,朝中众文武齐列于殿前,一同跪伏山呼,“拜见辅政王殿下。”

    “诸位大人请起。”

    朝臣们站起身之后,先是依例对辅政王殿下西南大捷大肆赞扬一番,什么“功高寰宇”、“中兴之势已显”、“周公复生”之辞毫不吝惜。

    等几乎每人都说了几句之后,场面逐渐恢复平静,这才正式开始议正事。

    先是刑部尚书何楷第一个捧笏出班,语气激昂道:“殿下,下官得闻东虏于南京聚兵十四万,复欲南犯。如今其前锋已至萧山,绍兴府旦夕即破。

    “下官以为,以浙藩之力无以自保。朝廷当速调大军入衢州,至鲁王溃,即刻往金华御虏,或可图浙地!”

    他话音未落,就见一人迈步上前,高声道:“何大人所言谬矣!贼军锋芒正锐,怎可轻进?”

    本章完

第379章 进还是退?() 
“怎可助长虏贼气焰……”何楷没好气地转过头去,正要继续出言训斥,却见说话之人乃是内阁大学士、托孤三臣之一的路振飞。

    他皱眉收起愠意,揖道:“路阁部何出此言耶?”

    路振飞朝他拱手示意,又向朱琳渼礼道:“殿下,以下官所知,如今我泰征朝野战精兵未及两万。福京、江西驻军虽有三万之数,近来又多操练,但其战力终是有限,且需守御地方,不宜大批调动。

    “两广亦有三万人马,却多为旧时卫所或义军而来,更难堪大战。即至滇、黔两地,其皆为虏、寇所患,尚需朝廷派兵以援,断难分兵入浙。

    “复观东虏,前有洪承畴于豫、鲁、南直隶各地调集兵马十余万,后有勒克德浑又领三万建州兵而至。南京屯粮数十万石,兵甲齐整,虎视浙地,正是锋芒正锐之时。

    “下官料洪贼之意,正欲引我与之在衢州一带决战。

    “此地虽有坚城,周遭却一马平川。况且眼下虏已得舟船之利。”

    原来,自从张名振意外葬送了浙江水师之后,钱塘江已成清军水师的天下。其实纵使浙江水师没有因逆风自烧战船之事,待郑芝龙带去投降建虏的庞大舰队入杭州湾,鲁王的水师也定不是其对手。

    路振飞继续道:“诸多劣势下,若我以三四万兵力硬撼十四五万贼军,却正中虏之下怀,此殊为不智。”

    何楷瞪着眼睛正要反驳,却闻礼部朱继祚应声道:“依路阁部之意,难不成眼睁睁看着东虏南犯?”

    “非也。”路振飞显然也是做足了功课,不但对敌我双方情况非常清楚,方略也是早已想好,随即道,“当断则断,与其在衢州空耗兵力,不若弃之,以重兵屯江西广信府,固守府治上饶。

    “上饶城有玉溪、褚溪、上饶江、丰溪四水环绕,正宜处处临江设防。兼此水道不通钱塘,虏水师之功即废,江西驻军亦便于支援。而福京北侧仙霞雄关,只消数千将士把守,纵百万贼军不得入。”

    他话音刚落,立刻引来不少附和之声。

    “路阁部所言极是。”

    “路阁部此策最为稳妥。”

    “衢州四攻之地,上饶方宜设防。”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同样不小,何楷便是其中代表。他扫了众人一眼,高声道:“路阁部却太过小心了些。

    “衢州乃我朝北出要隘,不可轻弃!下官以为,当调大军入衢州,高筑城垒,广积粮草。复以兵驻衢州东侧遂昌、龙游两城,以之为犄角,拱卫衢州。

    “如此,贼军虽众,我亦可凭城阻之。日久,虏兵疲粮尽,必自去矣。我浙西根基终不至失。

    “而待我西南诸地修养已毕,再聚重兵收复浙东,大事可期。”

    同样有不少朝臣表示赞同。

    “对,正该如此!”

    “御虏大义,不可退让!”

    “衢州得之不易,当坚守之。”

    户部侍郎林尊宾轻咳一声,出班道:“进守衢州乃行险之举,万一有失,则十数万虏贼立涌入江西……”

    立刻有人反驳道:“衢州府人口众多,若为虏贼所得,必以此为据,时时西扰广信。”

    “故而更要加强广信防备。饶州、抚州、建昌皆在上饶左近,可随时调拨兵、粮,势比衢州易守!”

    “衢州就地亦可征粮,自仙霞关北上补给却也便宜……”

    “我看几位大人忘了贼军战船吧。若在衢州交战,虏水师即可日夜驰援……”

    “守住衢州便可保住处州府,浙江富饶之地,仅此两个州府便抵得上广东税赋……”

    “李大人此言差矣,交兵之地哪里还有什么赋税?即便能守住,待贼退去后也是糜烂千里。”

    很快,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加入了争论,朝堂立时吵吵嚷嚷,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实则早在上朝之前他们便已开始了争辩,此时不过是从午门外延续到了文华殿前。

    朱琳渼好一会儿才算是听明白了,当下是既好气又好笑,自己一心要北伐收复两京,而朝中大员们却在纠结是进守衢州还是退守上饶。

    他心中倒是有些纳闷,不是说明末的官员们都特别激进,军事上从来只进不退,只战不和,谁敢退缩就喷谁。崇祯朝就是在他们逼迫下,面对国力不济的局面仍死扛后金,最后被生生拖垮。

    但今日文华殿前,诸臣却皆极默契地一致要求固守,争得仅是守哪里的问题。这难不成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实则明末的官员并非都是“二逼”,他们自然知道量力而为、刚极必折才是正理。

    但崇祯这哥们为人毫无担当且疑心极重,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内阁,十四个兵部尚书,因大错小错杀了督抚二十多人,文官更是多达近百。

    是以彼时的官员们皆风声鹤唳,只敢说最“政治正确”的话——也就是慷慨激昂地叫喊杀灭虏寇——却从不实际出发提出可行方案。

    但泰征朝的官员们都知道,如今的辅政王殿下是个注重办实事且极有谋断之人,故而他们纷纷提出自认为应对时下局面最合理的建议——坚守御敌,以待刚收复的西南诸地缓过劲来。

    待众臣又吵吵了一阵,忽而意识到辅政王殿下还一言未发。两派的代表人物路振飞和何楷各自示意大家安静,而后齐朝阶上揖道:“还请殿下定夺。”

    朱琳渼微笑环视朝臣们,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鲁王虽有不臣,但浙地却不可轻落贼虏之手。我已决意,即日便启奏圣上,挥师北上援浙,以退贼军,而后……”

    他刚说到一半,路振飞与何楷等人竟“尽弃前嫌”,一同拱手急道:“殿下,不可……”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最后由路振飞做代表,禀道:“殿下,鲁藩盘踞浙地,自号监国,实与谋逆无异。先帝曾多次下诏令其退位归藩,但其始终不应,终为我朝大患。

    “此番贼军攻至,鲁藩一不退位,二不向我朝求援,若我以军援之,却与资逆无异……”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本章完

第380章 胸有成竹() 
朱琳渼闻言一愣,见朝堂上皆是点头赞同之态,猛然明白过来,原来朝臣们都抱着借刀杀人的心思,想以洪承畴之手铲除鲁王政权。

    他不禁心中叹道:历史上南明速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内部倾轧,这大概是大明这种“豪门大户”免不了的坏习惯吧,总觉得内忧甚于外患。

    众官员只看到了鲁王若灭则泰征朝便是大明唯一正朔,却不去想一旦浙江陷落,会有多少百姓被奴役、残杀,又会有多少粮草、白银落入虏手,而这些钱粮日后便是清军进攻大明的军费。

    至于鲁王那里,朱琳渼知道他其实并不是坚定的自立派。

    实际上早在隆武元年,鲁王就曾经短暂地宣布过退位归藩奉隆武为尊。但后来在浙江实权朝臣张国维、王之仁等人的坚持下,鲁王又不得已收回成命,重新回到绍兴续称监国。

    而眼下,张国维和王之仁这两名最激进的“鲁王自立派”已在上次浙江陷落时被杀。少了他们的掣肘,如果福京能派兵对浙江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鲁王很可能会低头向泰征朝称臣。

    至于如何在鲁王政权反对的情况下进兵浙江,朱琳渼却已胸有成策。说来还是浙江水师的覆灭,才让他寻到了一点突破口,否则很可能还会引发内战。

    但现在的情况下,只要他的计划能顺利实施,不但可以解除钱塘江一线的危机,还能对绍兴形成极大的压力。届时就算鲁王还要继续走分裂路线,朱琳渼也能在不对百姓造成伤亡的情况下迫使他就范。

    路振飞仍在进言,“我只需坐看虏、逆绞杀,即便鲁藩不敌,也将极大消耗东虏军力”

    朱琳渼瞥了路振飞一眼,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路阁部,你可想过,浙江若陷,会有多少百姓惨遭屠戮?

    “以虏之惯例,凡坚守不降、降而复反之地无一不被屠城。浙地正在博洛南侵时反正,驱诸州府伪官,擒、杀贼兵数千,虏岂能不怀恨于心?故此番浙江一旦落入敌手,必重现扬州、嘉定之惨剧!”

    路振飞忙道:“殿下明鉴,非下官弃民于不顾,只是即便我们发兵救浙,却定会为鲁藩所阻。彼时恐未见东虏,反先自戕矣。”

    朱琳渼微微一笑,摆手道:“这点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避开鲁王兵马,直捣贼军。”

    包括路振飞在内的大部分朝臣闻言便是一愣,心中皆道,看来辅政王殿下是早就准备插手浙江战事了。但纵使殿下有办法避免与浙军交战,这仗却仍是打不得的。

    林尊宾立刻谏道:“殿下,东虏十四万大军,我军至多可征发五六万人,加上鲁藩掣肘下官以为,不宜冒进啊!”

    又有人高声道:“禀殿下,虏众我寡之下,再劳师浙北求战,恐难全胜。”

    “殿下,守衢州尚有风险,北出钱塘更万万使不得啊”

    “殿下,一旦出师不利,必致来不及布置上饶防线”

    “殿下,不可”

    这些官员们大多经历过崇祯国破、弘光被俘、隆武殒命等一系列败局,更眼见数万建虏从塞外一路杀到江浙,甚至险些攻破江西和福京。

    在他们心中,东虏仍积威甚巨,明军没有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断难与敌。

    虽然当朝辅政王殿下曾俘毙博洛近七万大军,但在他们潜意识中,那次乃是因为博洛轻敌冒进,又被明军袭夺仙霞关,以至粮草断绝而败。却根本不信明军已具备正面硬撼建虏的战力。

    未等朱琳渼说什么,余新已黑着脸扫视众臣一圈,冷声道:“不过十多万贼军而已,诸位大人是吓破了胆吗?”

    他不等有人反驳,立刻接道:“如今我大明军制改革已见成效,龙南、建安两地的军事学堂已有万余新兵且操练已精,即便现在就令其临阵,亦可敌数倍建虏!

    “同时,我军之铳、炮、军马、器具各方面早已不是以往可比的。以我之数万精锐之师,如何不可北上一战?!”

    他言毕,顿时有不少武将,尤其是龙卫军或破虏营出身的将领出言表示支持。

    一旁始终没有发言的杨廷麟此时干咳一声,出班揖道:“殿下,下官素知您用兵如神,故而对出兵之事不敢有异。

    “只是,眼下府库已是出多入少,若要在浙地用兵,至少得暂停南安、永北里两处船厂拨银,赣、闽两地的军器局也要减少拨付。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