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麟忙道:“下官遵命。”

    “还有,我前一阵令户部运粮输往云南,既然土豆、番薯丰收,那便尽量运这两样东西去,令滇地也尽快熟悉它们。”

    “下官遵命。”

    张沧海却似仍未尽兴,又道:“殿下,另有福京、广东两地的土豆、番薯虽种得较晚,却也将至成熟,尤其是闽南等地,播种甚多,下官估算或可打粮二百万石以上。只是今年怕是来不及两熟了。

    “至于广西那边,眼下才刚种上不久,且因种块不足,却并未播种太多。但下官保证,来年定使滇黔桂各地广种十万倾以上。”

    朱琳渼赞了这位“土豆大使”一番,又叮嘱道:“张大人推广土豆、番薯期间,还要将水利跟上,莫要怕花银子。”

    “下官谨记。”

    杨廷麟见耕种之事告一段落,一旁揖道:“殿下,时下江南大定,便多有先前流离失所之人返乡,更兼江北不堪建虏挞虐的百姓蜂拥南下,仅上月便有十余万人自九江、衢州来投。另还有不少人入归湖广。”

    这便是大明正朔的号召力!谁说明末时分百姓丧气、麻木,皆认虏为主?那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办法。

    只要看到大明还有希望,自有不愿与虏为奴之人,即使背井离乡也要重回大明怀抱!

    即使到了工业时代,人口也是极为宝贵的社会资源,更不用说明末之时了。这些人南下投明,此消彼长之下建虏便会损失这么多劳动力。

    杨廷麟接道:“只是如此多的人,清点造册却殊为不易”

    朱琳渼笑而摆手道:“这有何难,交给警察去办就是。”后世民警可是进行人口普查的主要力量。

    他说到这里,忽而想起明代用来登基户籍的黄册常年敷衍,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之事,于是又道:“正好朝廷取消军籍、匠籍,原先黄册已不堪用。索性便以此为契机,来一次‘人口普查’好了。”

    捋清户籍的准确情况,对大明的税、役、人口管理、劳动力清点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还能防止私自蓄奴、贩卖人口等。不过自大明中期开始,黄册就再也无法体现真实的社会情况了。

    杨廷麟虽没听过“人口普查”这个词,但立刻便猜出其中含义,却未曾想到可以让警察来帮忙清查。在他心中,这些大头兵怎能情愿干这种“杂事”。

    他忙拱手道:“殿下,这清点户口乃是户部之事,只怕兵部”

    “往后这便是警察所属职责之一。”朱琳渼立刻道,“我自会亲自知会兵部。

    “待江北百姓清点入册之后,户部还要为他们安顿住所,分田以耕。只有这些人日子过得好了,才会有更多人弃清归明。”

    “此外还得留意,这些江北来的百姓里定会混入不少细作,须仔细甄别才是。”

    “下官遵命。”

    至杨廷麟离开,早已等候多时的宋应星和徐尔路立刻入王府书房拜见。

    两人施礼起身后,却也同杨廷麟一样,先诉起苦来,问题竟也相同,都是一个字——钱。

    “殿下,如今福京军器局每月用工银便需两千两往上,赣州军器局虽少些,也得千三百多两。”

    朱琳渼闻言一愣,“怎会如此之多?”

    宋应星道:“殿下有所不知,自从以技能资格等级定工钱高低之后,工匠们无不精钻技艺,甚至秉烛习术。

    “上月技能资格考核,福京这边共评得大师两人、高级三十一人、中级一百六十人、初级三百八十六人。”

    朱琳渼大致一算,福京军器局一共七百多名工匠,这短短四五个月间竟有二百来人达到中级水准,初级更是几乎无人不及。

    “还有两个大师级?”朱琳渼惊讶道。要知道,大师级极难达到,光是掌握全套的工业制图技艺以及极高的算学要求这两点,就把绝大多数工匠挡在了门外。

    宋应星忙道:“确有两人。一是鲁宁,另一个却是郑都督自吕宋寻来,现在福京格致学府习读。”

第三百七十三章 约翰.本特() 
朱琳渼对于鲁宁能评过大师级倒不奇怪,毕竟他跟着自己学习时间最久,但这个来自吕宋的工匠却不一般。自己离开福京时还未听闻此人,故而他到福京当至多三个月,这么短的时间能掌握工业制图和算学技艺,定是个不得了的天才。

    “此人姓甚名谁,什么来历?”

    宋应星道:“回殿下,他叫约翰。本特,浙江籍,祖上因逃难去了吕宋,世为船匠。”

    朱琳渼点头记下这个名字,一旁宋应星却将话题重又拉回到银子上面,“殿下,这用工银加上伙食、衣物等却还不是重头,福京军器局上月采买铁、铜、炭、煤等物便花费十一万两。”

    朱琳渼眼皮一跳,本以为只有造船厂一个无底洞,没想到军器局也这么厉害!

    宋应星接道:“虽这些花销都是户部拨银,然或银钱迟到,或途中损耗,每月终有数千两差账。

    “学生便自作主张,令工匠闲时制些车轴、犁具之类售卖,以补缺口。”

    朱琳渼心中笑道,没想到宋先生竟还有这般经济头脑,明代就搞起“军民结合”了。不过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儿,还得打破眼下这种朝廷拨款,朝廷派任务的模式才行。

    他点头道:“我会吩咐户部先酌情添拨些给你。待兵部后勤司开始运作,所有军器皆以招标形式采买,实买实付,军器局那边便再无银钱之虞。”

    引入招标机制,除了可以使军器局资金流转更快捷、自由,还能避免军器局无度浪费。此外招标时几处军器局相互竞争,甚至可令民间工场参与竞标,有力地促进大家降低成本、提高工艺。

    朱琳渼又想起宋应星说那个约翰。本特还进了福京格致学府,转问他道:“宋先生方才提到福京格致学府,可是已建成授课了?”

    “回殿下,校舍仅建了四成,相辅的实验室更是刚开始筑基。

    “不过,朱夫子和李夫子已携浙地诸多大才抵达天兴府多时。学生见他们心热不已,便让他们就现有房舍授业。”宋应星面露喜色,望向徐尔路道,“全仗为远出力招员,仅是眼下条件,亦有三百多学子前来习读。待学府落成,必有更多读书人前来。”

    他所说的朱夫子和李夫子,便是明末西学东渐的大家朱宗元和李祖白。

    朱琳渼微笑赞道:“为远要负责督造火炮,再腾出精力为格致学府招生,确实辛苦了。”

    “殿下言重了。”徐尔路忙道,“下官任职礼部,此乃份内之事。”

    提起火炮,朱琳渼又转问道:“对了,这猎兵铳和大炮造得如何了?”

    宋应星一旁拱手道:“回殿下,现下苏记铁场和赣州军器局皆已完成工艺标准化改造,前者可月出猎兵铳九百支,后者月出二百支。”

    苏记铁场原本就受朱琳渼影响,工艺标准化进行得极快,工匠水平也更高些。至于赣州军器局,足用了两个多月才完成这一过程,工匠培养也相对较慢。

    宋应星继续道:“加上福京军器局,每月共能制成猎兵铳两千五百支,铳弹四万三千颗。现兵部库部司那里当存有此铳七千余支,弹十二万。”

    朱琳渼微微点头。

第376章 大明的生产力() 
朱琳渼微微点头。按照他的规划,龙卫军要扩至一万人的规模。这七千支猎兵铳,加上现有的一千四五百支,因骑兵和炮兵不需要步枪,已足够装备扩充之后的龙卫军了。

    只是这米尼弹的数量还是太少,平均一支铳才十四发子弹。不过以目前的精加工能力,这已是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他略做思索,若短时间内开始进行北伐,那么米尼弹至多也就能造出二十万颗。此次平定西南过程中,战事远不算激烈,是以每人二十颗铳弹还勉强够用。

    但如果同十几甚至几十万建虏作战,这点铳弹便肯定不够了。后期就只能以皮革包裹铅弹凑合使用,虽精度和威力都不及米尼弹,不过比滑膛铳还是要强出不少。

    若等到数月之后北伐,猎兵铳还能再产出六七千支,米尼弹近四十万颗的样子。可以给破虏营也换装一部分二型猎兵铳,但铳弹仍是严重不足。

    至于拖到年后再开始北伐,朱琳渼则是根本连考虑都不会考虑。眼下大明士气正盛,正是一鼓作气收复河山的良机。要是拖得久了,人心疲怠,对战斗力造成的影响远不是多装备一些新型武器所能弥补的。

    而且建虏据有南京、北京之后,其军器制造能力也不弱,虽然技术含量比不过大明,但战场上多出上百门红夷重炮,也会使明军的伤亡增加数倍。

    同时建虏的兵力仍具有明显优势,给他们更多时间,北方各地的清军会源源不断地聚于南京。每多耽搁一个月,南京守军便至少要多出两三万人。

    他心中叹了口气,看来想要在北伐之前给龙卫军及破虏营全部换装二型猎兵铳还是不大可能办到的。

    毕竟倾大明全力,线膛铳和米尼弹这种时代的高精尖武器产量也就这么多。要知道,放眼全世界,也就大明在量产这种极为费工费时的武器而已。

    看来作为补充,燧发铳还得再造一批才行。他想到此处,吩咐宋应星道:“宋先生,即日起苏记铁场便停造猎兵铳,转而全力打制两万支燧发铳出来。不过米尼弹仍要继续出产。”

    宋应星愣了愣,却没问缘由,殿下用兵之事他从不多置喙,当下拱手道:“学生明日便亲去龙南。”

    待制铳的事情叙毕,朱琳渼又望向徐尔路,“为远那边进展如何了?”

    徐尔路忙道:“殿下,学生令赣、闽两地分铸轻、重炮,又各添了工匠、器具。

    “如今苏记铁场和赣州军器局每月可制三到九磅炮四十尊,十二到十四磅炮二十尊。

    “福京军器局主造十八磅以上重炮,亦可月铸二十尊以上。

    “依殿下吩咐,近几个月共铸得九磅以下轻炮一百尊,九到十二磅炮三十九尊,十八磅炮三十尊,二十四磅炮十六尊。

    “合计小炮一百四十尊,重炮四十二尊。”

    朱琳渼闻言露出满意的微笑。三个月工夫便铸出轻重大炮近一百八十多门,而且还仅是江西、福京两地,这才是大明应有的实力。

    历史上由于工部这个贪腐黑洞,加上落后的匠籍制度打击工匠积极性,致使明末时分竟连一门像样的重炮都铸不出来。

    现在自己令锦衣卫进驻军器局监督,先堵住了贪污这块。而后又取消匠籍,大力推行工艺标准化,并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方案,大明工匠们的“恐怖”生产力终于得到释放。

    他心中暗道,难怪仅福京军器局买原料一个月便能花掉十一万两,这些银子可换来了上千支线膛铳、数万发米尼弹和二十门重炮,算下来已经很便宜了。

    不过这四十多门中型炮和四十多门重炮听起来挺多,但其实还不够装备水师所需的。

    盖伦式战船的特点就是载炮量极大,一条五百吨的战舰就要搭载三十门以上的中、重型火炮。其中包括二十四磅炮两门或十八磅炮六门,以及十二磅炮八到十门,九磅炮十门,四到六磅炮十门。至于露天甲板上的佛郎机炮还都没计算在内。

    以此算来,目前兵部库存的这些大炮即使全部拨给水师,也就能勉强装备两三条五百吨的战舰而已。

    另外即使是三百多吨的轻型盖伦船,也需要包括两门十八磅炮、四门十二磅炮、六门九磅炮、十门四磅炮在内的合计二十多门大炮。

    也就是说,目前三处能铸炮的所在全部开足马力,才能勉强供得上配备水师战船,这还没算龙卫军和破虏营要新增的炮营所需。

    他遂吩咐徐尔路道:“炮乃国之重器,为远还得再辛苦一阵,待水师初成方可稍歇。”

    “学生自当鞠躬尽瘁。”徐尔路顿了顿,又道,“殿下,只是先前存中的铜已耗费七成,照眼下铸炮的速度,恐再有一个多月便会用尽。”

    朱琳渼皱了皱眉,他回福京途中已看过广东布政使孙瑞奏报,言说自和兰人得知大明与佛郎机人签署了通商协议之后,已加大了对佛郎机商船的劫掠。

    尤其是运送矿石这种东西的商船,因为吃水太深导致航速缓慢,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看来到岸的铜矿确是越来越少了。

    又是和兰人!朱琳渼心中怒道,要来必须尽快解决这个盘踞大明旁侧的恶虎,这海上商路才能通畅。

    “铜的事情我会想办法。在这之前多铸些铁炮吧,”他吩咐徐尔路道,“用我教你的生熟铁双层铸法。”

    “学生遵命。”

    不过朱琳渼也知道,这种铸造方法对铁质要求很高,目前也就苏记铁场的脱硫预处理铁水能胜任。

    看来有必要在广东那边新建一座铁场了。他心中谋划,佛山乃是明末冶铁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大小铁场繁多,配套设施齐全,又有琼州的铁矿石源源不断供应,各种条件要比龙南好上不少。往后需要优质钢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是得提早谋划为宜。

    此外若北伐备战急需,临时从澳门卜加劳炮厂买些大炮也成,只是成本怕要比自己铸造高很多。

    本章完

第377章 北伐战略概要() 
洪思与田壮飞最后得入辅政王书房。

    他们也是今晚唯一没向朱琳渼诉苦缺钱的,而且正相反,他们手头似乎还极为宽裕。

    “殿下,如今宣部在广西已招员三百多人,上任前的训导也近尾声,现正在十五个州府的四十多个县同时兴建宣教府衙门。”

    “四十个县?”朱琳渼闻言一愣,打断洪思道,“这可得花不少银子,近来户部怕是难拨银给你。”

    洪思脸上闪过一抹得意之色,随即揖道:“禀殿下,十六七万两银子宣部尚能拿得出来,却不用劳动户部。”

    朱琳渼盯着他道:“你宣部账上有多少银子?”

    “回殿下,广东上月所入还未运抵,库中还余近三十万两。”

    朱琳渼心中倒吸一口凉气,好嘛,这宣部的收入竟比澳门海关司还要高出几倍!

    “你没有擅提广告价钱吧?”

    洪思忙道:“下官怎敢。只是前些个月得宣教府传扬的商户生意极隆,在他们口口相授之下,要来买广告者络绎不绝。

    “如今几乎所有宣教手里都有不下二十项广告。至于天兴府、赣州、广州等繁华之地,若非下官不允,每月怕能卖出数百广告去。”

    朱琳渼当初成立宣教府时还真没想到,这个宣传部门竟此赚钱!

    等宣部在广西和云南铺开,每月光是广告收入怕就有十多万两。不过他旋即也就释然了,后世的大型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哪个不得上亿,相比起来宣部算是很厚道了。

    他随即有些不“厚道”地对洪思笑道:“眼下户部紧张,你便拨些银子帮扶帮扶他们吧。”

    洪思想都没想,立刻道:“是,下官明日便运十四万两给杨阁部。”

    “这么多?”朱琳渼本想着能分出五六万两就不少了,“你宣部可还够用?”

    “回殿下,下月广告银很快便到,当无差池。”洪思道,“若非要预筹云南宣教以及江北花销甚巨,宣部还可再多拿出六七万两。”

    “江北?应策官?”朱琳渼疑惑道,“花销怎会如此之大?”

    “殿下有所不知,”洪思苦笑道,“锦衣卫北镇在江北广有耳目,与应策官常有往来。于是顾指挥便与下官商议,两家在江北一同设点布网,相互支援。

    “只是北镇颇拮据,说是同建消息网,这维持的银钱却多由宣部所出。”

    朱琳渼点头微笑道:“能者多劳,你便先替他担着。记账,都记账,往后还让顾大人还你。”

    宣部在洪思统筹之下运作得甚为顺畅,几乎没有需要朱琳渼操心的地方。

    待洪思将手中的事务讲述已毕,朱琳渼只在宏观方面做了些吩咐,“接下来这段时间,宣部的主要精力当放在对北伐的支持上,例如太祖皇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丰功伟绩要多加宣扬,要尽力让百姓有驱虏强国的参与感。”

    他忽而想起前世那句“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的宣传语,觉得正适用大明眼下的形势,于是便略做修改道:“对了,便以‘种好自己的田,读好自己的书,做好自己的工,卖好自己的货便是对伐虏最大的贡献’作为纲领。”

    洪思闻言细做品味,不由叹道:“殿下这番话看似简单直白,却殊为精深持重,正是强国安民的要旨。下官定使众宣教将此意传遍江南。”

    朱琳渼点头继续道:“至于江北,重点当是向百姓宣扬建虏正四面受敌,必难久持的观念。”

    其实他这属于偷换概念,眼下清军的确是四面作战,但皆是其主动出击,乃是战略攻势。

    不过流言这东西,只要散播得广了,人们根本不会去细想其中逻辑。百姓只会随着应策官的思路,产生建虏已四面楚歌的想法,从而极大动摇敌占区的民心稳定。

    “下官谨记!”

    待洪思离开王府,已近亥时。

    朱琳渼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看来自己去西南的这段时间里,大明的工、农、宣各方面都已逐渐步入了正轨。

    虽然因为余新在尤溪口一带遇到暴雨耽搁了行程,他还未得兵部改革方面的细节,但就余新之前上表所述,进展也是颇为顺利的。

    正思索兵部之事,他便闻书房外负责伺候自己的小丫鬟与人低声交谈,“殿下正忙,姐姐有何事啊?”

    “太王妃让我来知会殿下,后日立秋,她在府中使人摆了‘秋社’,请殿下前来热闹一下。”

    “姐姐先回吧,我明日便禀予殿下……”

    立秋了?朱琳渼心中不由感叹,自己去年被“贬”龙南时也是立秋,这转眼已是一年过去了。

    他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总算令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向。如今大明又复有六省之地,政令畅达,人口超过三千万。若算上四川和湖广,更是尽有大江以南。

    同时经过他的“指点”,工、农业也是蒸蒸日上,民间士气正盛。而历史上大明内部的倾轧也都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