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那一趟丢人至极的关中之行,王伯当也是印象深刻。杨玄感兵败、翟让退回瓦岗之后,除了惦记李密以外,整天念念不忘就是俩人,一个是安海,一个是当时还叫安霖的杨霖。

    翟让与其说惦记这俩人,还不如说惦记杨玄感遗留下来的宝藏。他之所以追随杨玄感谋反,所求的不过是功业权势、光宗耀祖,结果啥都没捞着不说,还落了个损兵折将,要说不上火闹心那肯定是说瞎话的。不过他败退之前总算把洛阳的府库搬了个精光,总算不虚此行,要是能把让整个天下都眼红的“杨门遗宝”再据为己有,那就更加完美了。

    要想搞到杨门遗宝,安海必然是最关键的人物,必须先下手为强。至于杨霖是杨玄感亲儿子这件事他也有所耳闻,所以要想私吞这笔财产,斩草除根也是必须的手段。所以他把办事最让他放心的王伯当派去了关中,任务很简单:活擒老安,弄死小安。

    没想到的是王伯当先是阴差阳错被屈突通坑了一把,活老安变成了死安海,必须干掉的小安倒是没了踪影。然后好不容易撞上了小安,又莫名其妙的被两个从天而降的道士打跑了,王伯当还打算卷土重来,结果又被宇文成乾派来抓翟弘的裴仁恭堵了个正着。王伯当虽有万夫难挡之勇,但是一来寡不敌众二来有个翟弘拖后腿,苦战半日才勉强逃生,还被人家砍了好几刀,回到瓦岗养了好几个月才恢复。

    王伯当虽然办砸了差事,但是知道杨霖的下落对于瓦岗非同小可,本来打算立刻情况上报的,可是一来养伤耽误了事,二来让他瞠目结舌的是,自从杨玄感有个儿子成了杨广刀下的落网之鱼的消息传开之后,仅是自称杨霖、跑到瓦岗找李密要钱要官的就不下十个,被气得半死的李密统统砍下脑袋示众这才消停。

    于是王伯当又有些拿不准了,毕竟他只是听说那个小子名叫安霖而已,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跟杨玄感有任何关系,于是他就没把这事告诉正在火头上的李密。时间一长,他几乎把这事淡忘了,就算后来杨霖公然出山,闹得天下皆知,他也没跟那个在朝邑遇见的毛头小子联系在一起。毕竟当时一个孤家寡人般的怂包小子,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拥兵数万,而且做出令天下震动的大事,对他来说根本无法想象。

    哪知此时二人相见他才发现,那个需要女人庇护的怂包小子,竟然真的就是楚王世子!

    杨霖心眼极小,从来吃不得亏,如今一见王伯当,自然会想起当初被那个猥琐男调戏的情景,一时间不由得火冒三丈。一时间他顾不得还吊着半边膀子,随手拽过雄阔海的板斧朝着王伯当劈头就砍。

    王伯当哪能让他砍着?别说杨霖现在就一只手好用,就算他手脚利索加武装到牙齿,王伯当也能赤手空拳的打得连他的老婆们都认不出他来。可是毕竟杨霖是李密极其重视、也是极其需要的人物,而王伯当又对李密极其敬重,所以他哪里敢对杨霖动手?

    王伯当尴尬的左躲右闪,柴孝和急得直蹦,口中大叫着“误会误会”,可是杨霖把斧子抡得跟泼风似的,他又哪敢上前阻拦?在场剩下的基本都是杨霖的人,虽然没搞懂这位主公为啥见人就打,但是帮亲不帮理乃是至理,他们当然不会拦着杨霖,要是杨霖吃亏了他们围上去群殴王伯当倒是很有可能。无奈之下,徐世绩就不能不出面了。

    本来以他的武艺,很轻松的一槊就能把杨霖的斧子挑飞,不过这样一来可就折了杨霖的面子,徐世绩哪能干这种傻事?于是他几乎拿出了看家的本事、使出了洪荒之力,只见大槊仿佛一条舞龙一般缠着杨霖的斧子一挑一推一托再一送,啪啪啪几声脆响之后,没等大惊失色的雄阔海等人反应过来,那把抡得满天乱飞的斧子像是被杨霖自己主动收回一般,稳稳当当的停在他面前,杨霖毫发无损不说,身子连晃都没晃一下。

    这架一拉开徐世绩立刻将大槊抛在地下以示并无恶意,然后下马施礼道:

    “世绩无礼,还望世子恕罪。不过世子与王将军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若是王将军确有得罪之处,还望世子讲明,世绩定会如实禀告我家主公,为世子讨回公道。”

    本来要一拥而上保护杨霖的众人见此情景,也停下了脚步,纷纷看向杨霖。他们也一向很奇怪,这家伙一向对外人很客气,倒是对自己人爱乱发脾气,这回是有多大仇多大怨才如此失态的?

    “他调戏我!还调戏我老婆!”杨霖依旧怒不可遏,指着王伯当大吼道。

    众人闻言大哗。俗话说得好,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更何况不但调戏了人家妻子,连老公都不放过的?这年头断袖之癖、龙阳之好虽不鲜见,可是但凡大好男儿别说承蒙胯下之辱了,就算被人言语戏弄都得不死不休。这下众人看王伯当的眼神可就不对了,所谓主辱臣死,这帮人倒不至于为杨霖去死,但是主公被辱至少也是面上无光,所以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就准备给王伯当点颜色看看。

    柴孝和简直如同五雷轰顶——这下仇可算结大了,魏公还如何收这小子为己所用?王勇这个王八蛋没听说有这个癖好啊?这是抽了什么疯非要招惹这小子?一边的徐世绩倒是很高兴,乐得嘴都咧开了——他出手帮王伯当解围是为了瓦岗大义不得已而为之,这小子要是跟杨霖结了仇他可是乐不得的,起码这样一来李密跟杨霖结盟的主意是注定要落空了。

    王伯当差点被气晕了,他一个超级大直男被诬蔑成了兔子,简直比杀了他还让他难以接受,眼见乌泱泱的一大群人气势汹汹的朝他冲过来,他赶紧大吼一声:

    “不是我,是翟弘!”

    众人闻言一愣,柴孝和简直如蒙大赦,大叫着“翟弘是许王的人”,徐世绩这下可傻眼了,刚咧开一半的嘴立马僵住了,跟中风了似的。

    “那你也是帮凶,不是什么好鸟,揍他!”

    杨霖这会儿也想起来搞错人了,但是这个错他是不会认的。主公有令岂能不从?雄阔海等人继续张牙舞爪的冲向王伯当,王伯当只得拨马就跑,柴孝和光顾着叫唤了,差点被李仲文一槊挑落马下,不得不也跟着落荒而逃。

    这下子两军是没法和睦相处了,连徐世绩也跟着遭了池鱼之殃——杨霖搞清楚了翟弘与翟让的关系之后,二话不说把他也撵出了大营。

    第二天杨霖继续护送右侯卫南下,徐世绩和王伯当各率本部人马尾随其后,还是赖着不走,不过各派信使快马去找主公报信那是免不了的了。

    大业十年二月十一,杨霖统率大军从垣县渡过了黄河,进入了河南境内。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河东,无论是被突厥人祸祸得不轻的北三郡,还是屡经匪患搞得百姓流离失所的上党、长平等郡,已经让杨霖感慨乱世如炉,战祸如火,人命贱如草芥了,这一路下来,经他收留的那些走投无路、只能坐等冻饿而死的百姓就有上万了,弄得他的队伍愈发的臃肿杂乱,跟逃难的难民似的。谁知道到了河南他才明白,为啥总有人把已经穷困成这个奶奶样的河东比作世外桃源了。

    他如今所在的河南郡,是大隋东都之所在,乃是天下除了京兆之外最为繁华兴盛之地。在人们的记忆里,这是一片由伊、洛、瀍、涧、黄五水环绕的黄金宝地,大河之上往来的舟楫能连到天边,遍地是良田,商旅不绝途,十里一邑百里一城。城镇之内商铺云集,百业兴旺,昼夜不宁,人多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富人遍地走,官员贱如狗,连要饭的乞丐都挑三拣四,牛气得跟二大爷似的

    可是他们一路从黄河边上走到了河南重镇渑池,连接济难民都成了奢望,为啥?所有的村镇都成了断壁残垣,跟鬼蜮一般的人影皆无,昔日的良田里除了残雪就是长得有半人多高的荒草,倒是不时可见的一具具残破的白骨,向人们诉说着这地狱般景象的由来。

    右侯卫大多来自与河南郡相邻的弘农、上洛、淅阳三郡,见此情景哪有不心急如焚的?杨霖的大队人马老弱掺杂,自然走不快,于是他们纷纷向杨霖告辞,打算先行离去。

    望着右侯卫大队人马远去的背影,好不容易终于劝说杨霖消了气、不再动辄喊打喊杀的柴孝和,忍不住叹道:

    “这等劲旅锐士如此轻易的便纵虎归山,世子就不觉得可惜?”

    杨霖轻蔑的白了他一眼,道:“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们没完没了的打打杀杀,把这膏腴之地弄得民不聊生,他们还用得着这么着急回家?”

    柴孝和还想分辩一下,就见有斥候来报,说是有故人求见杨霖。

    “故人故人,他奶奶的怎么全是故人?全他娘的不是好人!”

第一百三十六章宇文家奴的野望() 
杨霖一穿到这个世界,啥都没整明白就被追杀,要不是那位自号“宇文家奴”的宇文成乾带着一票世家子弟相救,恐怕早就和小七一起丧命于隋将王子通之手了。这帮纨绔对杨霖虽有救命之恩,但是却十分瞧不起他,碰了面也是鼻孔朝天牛气得很,所以杨霖也没跟他们打过什么交道,只记得一个叫独孤容学的对他还算客气,没想到这会儿找上门的偏偏就是这位老兄。

    独孤容学二十多岁,长得文质彬彬,一表人才,离着老远便向着杨霖遥遥一揖,大笑道:“昔日朝邑一别不过数月,安小兄就变成了杨世兄,世间事变幻无常莫过于此,某家当初有眼不识泰山,还望世兄莫要见怪才是!”

    不管独孤容学来意如何,单凭一场救命之恩,杨霖就必须承他的情,所以他虽然心中狐疑,却仍然满面热情的将独孤容学迎入大营,大排酒宴盛情款待。

    独孤容学也是个妙人,何况身为世家子弟这种应酬答对正是其所长,很快便与杨霖的一众手下混熟了。尤其是聊起当初在大河畔的杨霖与王子通那一战时,更是妙语连珠,将当时的场面描述得活灵活现,对杨霖一刀砍疯卫明成更是不吝溢美之词,说得快把这事忘光了的杨霖脸皮都有些发红,房杜等人更是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主公还有这么威武的时候。这话也就是独孤容学说的,要是换个人早被他们一顿大巴掌扇翻在地了,因为这些世家子弟尽管毛病一大堆,哪怕是敲寡妇门挖绝户坟这种缺德事可能都没少干,但是敢作敢为、不说瞎话可能是他们唯一的长处,哪怕他们这么做唯一的原因是丢不起这个人。

    不过他们还是难以置信。要说那卫明成也是小有名气,在年青一代中算是一员猛将,就算是李仲文、邱师利这样的成名武将也不敢说在几招之内就能将其拿下,更何况这个空有一身蛮力、就会轮着根棒子瞎划拉的杨霖?不过在生死一战中怀里还抱着一个大美妞这种事倒是非常符合杨霖那极度不靠谱的作风面对众人的质疑,独孤容学信誓旦旦,还说那卫明成如今整日疯疯癫癫,成了与“宇文疯子”并称的“卫傻子”,在大兴城几乎无人不知,一打听便知他所言不虚,又由不得众人不信。于是乎在大家伙眼里,杨霖这个行事总是出乎意表的家伙身上,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过杨霖此时却发现了一点异样:平日里跟他形影不离,就连他处理军机和接待外使都赖着不走的瓦岗众将,不管是徐世绩还是柴孝和,自从独孤容学一出现不见了踪影,似乎在躲着什么

    酒酣宴罢,独孤容学不出所料的要求与杨霖单独谈谈。待众人散尽,他便单刀直入的问道:

    “杨世兄可知容学此来何意?”

    杨霖斟酌了一下,试探的问道:

    “小弟在河东时曾听闻邗沟之变,不知宇文兄近来可好?”

    杨霖说的邗沟之变,便是指宇文化及的那场叛乱。这场叛乱把隋帝杨广祸害得不轻,妻子离散、损兵折将还算小事,二次东征也因此未曾发动便告夭折,更重要的是成了惊弓之鸟的杨广几乎就此放弃了对全国的统治,缩到东南一隅当起了守家之犬。不过曾权倾朝野的宇文世家也因此几乎毁家灭族:宇文述被斩,宇文化及据说逃到了东莱,宇文士及不知所踪,就剩下个留在京师的宇文智及,也不知道被砍了没有。按这个道理,身为宇文世家在关中一支的族长,宇文成乾应该也没什么好下场,所以杨霖才有此一问。

    “呵呵,让杨世兄费心了,云逢兄如今在京兆过得神清气爽,威风更胜当年啊!”

    “哦?此话怎讲?”

    “邗沟之变后,云逢兄自缚双手,面见代王殿下请罪。代王殿下感于云逢兄忠义,非但未予降罪,反而擢升其为金紫光禄大夫,继左翊卫大将军兼京兆尹,统御关中诸军。呵呵,现在云逢兄在关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哦?既然如此,那智及世兄应该也是无恙了?”

    “那是自然,子陵兄继许国公之位、开府仪同三司。不过子陵兄嘛,更愿意流连烟花柳巷之中,对于国事向来是不大理会的。”

    这下就全明白了。

    代王杨侑是已故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子、隋帝杨广的亲孙子。杨昭为杨广留下三个孙子,杨广最喜长孙燕王杨倓,走哪儿都带在身边,自从他东征起,就让另两个孙子分别坐镇京师和东都。杨侑是皇孙不假,坐镇京师掌控关中也不假,可无论是开释宇文兄弟还是让他们继承宇文述的爵位与官职,都只能是皇帝才有权一言而决之的事情,杨侑如此越俎代庖简直是形同谋逆,可是你觉得杨侑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就算再胆大包天、再能胡闹,他能干出来这种事吗?

    唯一的可能就是宇文成乾控制了代王杨侑这个小孩子,他自己反了!

    再想想宇文家一向的做派和宇文成乾那嚣张跋扈的性情,杨霖觉得这事一准是没个跑了。

    不过他并没有显得如何惊讶。现在大隋的天下简直是反贼遍地走、贱如狗,再多一个半点都不稀罕,更何况宇文成乾要是不想束手待毙,也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走。而且如今大隋在两京之地唯一的一支强军、也就是屈突通麾下的左骁卫陷在东都动弹不得,偌大个关中空虚无比,欺负一个小孩子也算不上什么本事。只是在这个关头宇文成乾来找他杨霖干吗?难道也是想招揽他?

    果不其然,杨霖刚一出言试探,独孤容学便立即代表宇文成乾盛邀其入关,而且又以代王杨侑的名义,把杨霖这个屁股还没坐热户的右备身府骁果军的果毅郎将再次连升三级,擢升为右领左右府大将军,继续统领本部人马。不仅如此,还许诺杨霖承爵楚国公、检校兵部尚书。

    杨霖上辈子就是个官迷,可惜除了上小学的时候当了一阵子小队长之外,就再也没摆脱过死老百姓这个身份。前阵子他莫名其妙的被升了官,虽然心知朝廷没安啥好心、这里边的水不知道有多深,但他还是美滋滋的到处得瑟了很长时间。不过就算他再虚荣、再官迷,可他毕竟不傻,大隋朝虽然日落西山了,但只要杨广一日不死,那就是道统的象征,就算他封给杨霖的官再小,也跟镶了金边一样值钱。除此以外,如今各地光是称王就能有十几号,可谁把他们当回事了?杨霖要是想自娱自乐一下,称个王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那个什么左右左的大将军又算什么事?还用得着别人来封?皇帝的亲孙子也不行,更何况那个宇文成乾论身份还不如他呢。

    所以杨霖拿出皇命——也就是那道让他去江都见驾的谕旨当借口婉拒,谁知独孤容学非但没有继续相劝,连点惊讶的样子都没有,反倒是提出了另一个建议:

    “杨世兄胸怀大志,其实早在云逢兄的意料之中。不过世兄此去江都路途遥远不说,其间又有各方势力阻隔,若是一意前往免不了要硬闯,有所折损怕是得不偿失。要不然这样,容学可以请代王殿下向陛下上书,让杨世兄率部进驻东都如何?”

    “东都?屈突老儿虽然让瓦岗军揍得满头是包,但是他要一心一意的当缩头乌龟,别人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小弟又有何德何能进得去东都?”

    “此事对别人是千难万难,对代王殿下而言却是举手之劳。想那屈突老儿至今还挂着关中捕盗大使的头衔,左骁卫更是理应常驻京师,长期在外征战导致关中空虚,一旦被心怀不轨之徒趁虚而入出了什么岔子,那屈突老儿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只要代王殿下召回左骁卫,别说屈突老儿不敢抗令不尊,就算是陛下和越王殿下,提出反对的理由不外乎东都的安危。如今杨世兄身为我大隋右备身府骁果军果毅郎将,又刚刚率所部兵马大破突厥,兵威正盛,正是坐镇东都、震慑不法,保我大隋两京之地平安的不二之选哪!”

    “呵呵,独孤兄这么一说,倒是让小弟心里也怪痒痒的。不过宇文兄既然如此神通广大,何不亲手取了东都?何必让小弟横插一杠子白捡了这么个大便宜?”

    “杨世兄误会了!云逢兄宁为大隋孤臣孽子也绝不肯行谋逆事,保荐杨世兄完全是出自一片公心。不过云逢兄也希望能与杨世兄遥相呼应、两京互保,若有急难倾力互援,为我大隋安然渡过此番大劫、保得一线生机不留余力。”

    “好吧,宇文兄的意思小弟明白了。不过事关重大,独孤兄且容小弟思量一二如何?”

    独孤容学走了,房杜长孙等刚刚步入大帐,就听杨霖冷笑道:

    “一个个的都像拿我当出头椽子使唤,难道老子长得像个傻子吗?”

第一百三十七章选择(上)() 
听杨霖说明了独孤容学的来意,房玄龄微微一笑道:“看来主公已有所得了?”

    “那还用说?那宇文家奴不过是袭曹孟德之故智,挟代王那个小娃子以令关中罢了。不过秦地虽然出精兵,却不是被皇帝调动得天南海北到处都是,就是被我那个老丈人羁留在河东还没回家,所以宇文家奴感到兵力空虚,就把主意打到了屈突老儿的那十几万兵马头上,至于我,不过是他诳屈突老儿回关中的一个借口罢了。”

    “其实也不尽然。”

    长孙无忌负责收集情报,所以对于天下大事比较熟悉,闻言接口道:

    “当今天下虽乱,却与令尊先楚公起兵之时的情形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