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把最重要的一件事给忘了?

    他赶紧派人把大舅哥长孙无忌又找回来。长孙本以为这个一肚子歪主意的准妹夫脑袋又开窍了,兴冲冲的赶来问计,没想到杨霖一开口就把他惊到了。

    为啥?因为杨霖要娶媳妇了。

    话说杨霖虽然算是大业初定,但是地盘未稳、军心未定,民事更是一锅粥,四周也是强敌环绕。这个时候这货不关心正经事一门心思想娶媳妇,无论怎么说都有荒淫无道之嫌。这事杨霖要是跟别人说,肯定会遭到大力反对,脾气爆的骂他一顿甚至揍他一顿都不奇怪,不过长孙无忌肯定是个例外。

    原因很简单,因为长孙的妹子被这货骗到手啦,而且被骗的心甘情愿,还如胶似漆的反正长孙无忌身上这个外戚的标签是怎么也扯不掉了。所以他现在最关心的不是杨霖这货荒淫无道、不务正业什么的,而是这货打算把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妹子长孙嫣儿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第一百九十五章娶老婆有大学问() 
大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曾娶两妻,其中续弦高氏生有一子一女,即长孙无忌和长孙嫣儿。长孙晟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兄妹被同父异母之兄长长孙无宪逐出家门,相依为命,将彼此视为唯一的亲人。

    不过长孙无忌可谓是为了这个亲妹子操碎了心,一者是嫣儿自幼体弱多病,二者就是她的婚事。嫣儿自幼与无忌的好友、唐公次子李世民定下婚约,本是一件好事,却因为李老二突发恶疾成了活死人而徒生波澜。本来按照李家的意思是不管李老二的死活这个婚事还要继续,这下子长孙无忌可不干了,他可不想让心爱的妹子在尚未及豆蔻之年便守了活寡,哪怕李渊退而求其次想让嫣儿改嫁他的四子元吉也不行,为此不惜逃出唐府,投奔了杨霖。

    没想到才出虎穴,又陷入了狼窝,杨霖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鸟,没几天工夫就把他妹子的魂给勾跑了。要说杨霖的家世、相貌、前程和学识这个还是算了吧,大体上还能让长孙无忌接受,就一样让他非常不满,那就是这货实在太花心了,还不到二十岁排队等着他娶的绯闻女友就有四个了。不过这事长孙无忌还很没法抱怨,因为要是杨霖不花心,还真就没他妹子啥事了。

    长孙无忌爱妹心切,所以危机感很强烈。长孙氏虽是鲜卑皇族宗室,但毕竟已经昔日黄花,尤其是他们兄妹更是落魄到要寄人篱下的地步。所以论身世嫣儿没法跟李秀宁和李蔓珞比,论青梅竹马患难与共更是比不得安琪(也就是小七啦,怕你们忘了——作者注),就算论年纪也是最小的一个四女当中,嫣儿最出众的除了样貌,就是礼仪教养、诗词歌赋了,可是杨霖那个一脑袋浆糊的蠢蛋会在意这个?长孙无忌压根就不抱任何指望。

    所以杨霖一提要娶媳妇,长孙无忌首先想到的不是劝谏这个不靠谱的主公关心点正经事,而是他妹子的排位。

    杨霖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目光炯炯紧盯着他不放的长孙无忌,完全不知道这家伙想干什么。这货不开窍,长孙无忌只好开门见山:

    “你打算怎么安排嫣儿?”

    “嫣儿?当然要娶啦!谁不让我娶我跟谁急,就算你是我大舅哥也不例外”

    “废话!你将嫣儿养在私宅,瓜田李下的你要是敢不娶,我就跟你拼命!我是问你排位!你要将嫣儿置于何位?”

    “排位?排啥位?”

    杨霖一脸诚恳的求教,长孙无忌对这个不学无术、连这点常识都捋不清的妹夫也算是死心了,只好耐心的给他解释。

    大隋崇尚周礼,所以婚姻制度也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就连皇帝也不例外,只不过花样多了一些而已。杨霖如今自称混事王,管他有多难听和别人认不认,但也算是个王爵,按例应有“正妃一人,超品;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正六品”。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杨霖可以娶一个且仅限于一个大老婆,为他的正室夫人,也就是他的王妃。在这个大老婆没有挂掉且没有离婚之前(跟大老婆离婚通常要冒很大的政治、经济以及舆论风险,几与后世无异——作者注),如果杨霖想再娶,那就只能算是小老婆,称为孺人(隋唐以此称王的妾,宋用于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作者注),也叫平妻。平妻的法律及社会地位等同于正式配偶,所生的子女被视为有遗产继承权的嫡生子女,而妾所生或非婚生子女则被视为“庶出”。平妻还拥有死后列名墓碑或祖宗牌位的权利,或在丈夫的第一配偶死亡后递补法定妻子地位,在迎娶过程中亦采取等同于正式配偶的明媒正娶仪式。如果杨霖娶了三个老婆还不满足,再想往家里勾搭,那就只能算是妾了。不过妾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比如说杨霖这个自封的王爵,如果按照朝廷给的编制他可以纳十个妾,称为媵,是有官品的,还有工资拿。如果杨霖一高兴纳过了头,妾的数量超过十人,那对不起了,他只能自己掏钱养活,而且还没了媵这个名分,更没有官品和工资。媵也好妾也罢,在男主人家里都毫无地位可言,等同于奴婢,相当于主家的财产,可以随意买卖或是送人,甚至打杀了一般都是民不举官不纠。

    这里多说两句,有人说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不正确的。我国是一个宗理社会,“一夫一妻”被视为婚姻的基本原则,春秋•隐公五年中云“诸侯无二嫡”,意思是即使是天子诸侯也不能同时娶两个妻子,班固编写的白虎通义也曾说过“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虽然在古代婚姻制度中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仅从名分而言,但从法律上规定一夫一妻制,始于西周,为其后的历代法律所继承。律法明文规定了一夫一妻、同时可以适当纳妾的制度。孟子有云“齐桓五禁,一曰无以妻为妾”,是关于乱妻妾位的最早记载,秦朝实行一夫一妻制,法经杂法规定“夫有一妻二妾,则刑聝,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汉九律中也规定“乱妻妾位”属于犯罪,其中恩泽侯表记载“孔乡侯傅晏,坐乱妻妾位,免。”从汉律开始已明显表露出婚姻身份化的趋势,所以在普遍意义上,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不过为上位者总有特权,比如周礼就明文规定,天子应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其中的三夫人就是侧室,相当于平妻。像杨霖这样的“王”,也有俩小老婆的名额,不过这好像也不够用哇!

    李蔓珞、李秀宁、小七、嫣儿怎么数都超员了呀!让谁当大老婆、谁当小老婆虽然也不是件轻松的活计,可也不是不能商量,可那个当“媵”的名额无论他交到哪个母老虎手里,估计杨霖的下场不是被揍死就是被挠死。他终于明白长孙无忌一直对他虎视眈眈是怎么一回事啦

    奶奶的,为毛是“三妻十妾”而不是“十妻三妾”,这可咋整啊?

    论身世、论出身、论娘家的背景势力,李蔓珞和李秀宁断没有给他做“媵”的道理,就算这俩妞深明大义不跟他计较这些,杨霖那俩位高权重的老丈人也不能饶了他,把闺女抢回家去不嫁他了那都是轻的,要是觉得蒙受了奇耻大辱发兵来把他腿打折的概率都绝对低不了。嫣儿的娘家虽然破落了,但也是鲜卑皇室宗亲,更何况这儿还杵着个长孙无忌呢,那可是他的左膀右臂,须臾离开不得。要是杨霖敢把他当作心肝宝贝的亲妹子弄成了“媵”,这货百分之百会一怒之下胖揍他一顿之后拐了他妹子逃之夭夭,那才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呢。要说他四个准老婆中唯一没依没靠的也就剩一个可怜巴巴的小七了,不过这丫头最早跟了他,一路相依为命走到现在,苦没少吃罪没少遭,杨霖要是再欺负人家,那就太没良心了,他也下不了这个手。

    前世他连一个老婆都没娶上,这回一下能娶四个,本来他还挺美,哪想到还有这么大的麻烦?他实在是没辙了,只好求助于长孙无忌。

    “我说大舅哥,你看这事咋办?”

    “你的破事我不管。”这论起家事来,长孙无忌也不跟他客套了,“我只想知道你想把嫣儿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我要知道怎么办还用问你?要不咱们不搞那套一正二侧十妾的封建糟粕了,大家不分大小、不搞排位,在我这个老公面前人人平等你觉得怎么样?”

    “胡闹!家事不清,国事不靖!你这等不分尊卑,且不提将来可能会后宅不宁,妻室争斗不休,只说你日后子嗣如何区分嫡庶、家业如何承继?”

    “那咱们按照年纪大小排排坐分果果不行,这样嫣儿排在最末,你肯定不干。那么按照与我相遇早晚排呃,嫣儿还是最末,要不咱们倒着排”

    “你就别胡诌八扯了!反正不管怎么说,嫣儿不能做媵,否则我要你好看!别的我不管,你自己看着办!”

    长孙无忌威胁恐吓了杨霖一顿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大舅哥不愿管他这堆破事,杨霖却不能不管,谁让他早就对老婆们夸下海口,一到东都就把她们全娶过门呢?而且现在凝晖这个新上任的内院管家正带着一大群宦官宫女在给他收拾新房呢,眼瞅着用不了几天就能大功告成,就等他娶新媳妇了。

    杨霖愁啊,愁得直薅头发。士族们跟他作对,王世充逼他出兵,皇帝三天两头给他出难题,瓦岗军的翟李两位大佬成天给他挖坑,东都并八郡之地诸事未定百废待兴,对这些事他都没啥好办法去解决。可是就算再难,也没有娶老婆这件事让他愁得慌。

    “妈蛋的,皇帝不是可以一后三妃吗?逼急了老子就称帝!”

第一百九十六章无米之炊() 
礼记•曾子问有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这个道理被华夏民族奉行不渝了几千年,至今皆然。大隋虽然完蛋了,可是杨广这位皇帝陛下一没辞职二没升天,所以各路诸侯无论多么野心勃勃都得憋着,顶天了给自己奉个王爵,哪怕那些口口声声要掀翻大隋江山、诛除无道昏君的家伙们也不例外。

    有人要问了,这是为毛啊?

    原因无他,就是事关一个道统的问题。

    道统这个玩意,摸不着看不见,寻常人大可以把它贬得一文不值而毫发无损。可是在权力这座金字塔上,越往上爬这玩意就越重要,等你爬上塔顶,就会发现这玩意简直如同泰山压顶一般,能把那些得位不正的家伙们折磨出神经病来。

    比如唐太宗李二为了上位杀兄弑弟囚父,又生怕被后人知道,所以在史上首开了篡改史书的恶例;比如宋太祖赵大欺负老柴家孤儿寡母给自己黄袍加身之后,害怕后人有样学样,所以大肆重文抑武,终至“弱宋”之名号横贯一朝;再比如明成祖朱老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然后一屁股坐上了龙椅,于是那个生死不知的大侄子就成了他的梦魇,为此不惜让郑和弄个舰队找到了天边

    所以如今的各路诸侯,不管是撕破了脸要反隋的翟让李密窦建德等等,还是半遮半掩的处于半独立状态的李渊罗艺屈突通,现在都在蒙头苦练内功,而不敢大肆扩张,其实都是在眼巴巴的等着皇帝杨广自己翘辫子或是被哪个傻蛋捅上几刀——等到皇帝没了,那才是下死手、较真章的时候。历史上也确实如此,直到大业十四年杨广被令狐行达勒死在江都,王世充和李渊等才纷纷称帝,大隋才算正式完蛋,诸侯间内争不休,直到大唐一统天下。

    所以杨霖要是在这个时候为了娶媳妇愤而称帝的话,必成诸侯间的一段佳话——都不用杨广发话,就会有无数人自告奋勇的替他讨逆平叛,然后占其地、夺其军,再把杨霖没娶成的媳妇娶回自己家去

    所以这话他也就是用来泄泄火,真要他这么干借他俩胆也不敢。

    四个萝卜三个坑,无论他怎么摆布都不够凑数的——这简直就是道送命题啊!与之相比来自皇帝、王世充、瓦岗军、士族的那些烦恼简直都不算事了。

    杨霖只得怏怏的把娶媳妇的事抛到一边,虽说这是早晚还得面对,不过暂且也只能混一日算一日了。

    东都新下,百废待兴,尽管最要命的几个问题杨霖还是束手无策。不过他手下的几个能臣干将不愧是在这个年代最顶尖的人物,根本不跟他废话,三下五除二便将整个局面整治得焕然一新。

    首先是整军。杜如晦和尧君素简单一商量,便一声令下将各军主将召回了东都。老杜和老尧把这帮骄兵悍将关进小黑屋任其吵吵嚷嚷了两天,然后也不管他们乐不乐意,一份整军方案就交到了杨霖的案头。

    在杨霖的这支保安军中,卫军府主守,五军都督府主攻,按理来说精兵强将和装备辎重应该优先向五军都督府倾斜,但是杜如晦和尧君素却一反常态,非要把这事颠倒着来。

    这支保安军本就是杨霖到处划拉过来的,军内将士来路各异、派系丛生。但是要讲战力最强的首推三万原右侯卫的府兵、一万东都勋贵的私兵和两万杨霖从磨坪山起兵时带出来的嫡系战兵,剩下的将近十万人要是上了战场除了添乱似乎起不了什么正面作用。眼下王世充和瓦岗军都有可能对东都动手,三两个月内弄不好就会爆发一场大战,按理说应该把那些最能打的摆在前线严阵以待,家里堆些歪瓜裂枣充充场面就行。可是老杜和老尧不但把三万府兵和两万嫡系战兵放在了卫军府,还把那一万私兵交给了左右羽林将军雄阔海和周大虎。而五军都督府则以东都郡兵为骨干,再从其他各军中划拉来一些青壮总算凑够了员额,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水平跟卫军府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不过老杜和老尧这么安排的理由倒是很充分。他们认为,卫军府实际上是杨霖亲自控制的军队,拱卫中枢,丝毫出不得差错。而且卫军府要时刻准备增援重要的战略方向,所以非最精锐的军队不足以担此重任。而且历代王朝无不是集重兵、强兵于中枢,外虚内实、强干弱枝乃是兵家通例,杜尧此举与之如出一辙,并不出奇。而五军都督府实际上属于外军,作战的区域位于外线甚至是敌方的地盘,便是小有挫折甚至战败对大局的影响也不大。而且五军都督府内集中了杨霖麾下最能打的一批战将,所以兵源暂时素质差点问题不大,强将手下哪有弱兵?再说再差劲的兵打上几仗就成了老兵,五军都督府对外征战的机会比卫军府多得多,只要几仗打下来,汰弱留强,弱兵也就成了强军。根据这个思路,老杜和老尧也不想让这些歪瓜裂枣继续混饭吃,打算马上就把他们派出去锻炼锻炼,目标就定在了总是看着他们的地盘流口水,而且本事稀松平常的破烂王萧铣身上。

    为此,他们调整了杨霖原来的部署。卫军府只在东都留下了一万羽林军,剩下的五万人中一万放在渑池防御关中,李仲文和邱师利在阳城和汜水各驻军一万盯住瓦岗军,顺便防着河东李渊前来捣乱,李君羡亲率两万大军坐镇偃师兼顾四方。

    而五军都督府辖下的五军,除了盛彦师率熊渠、鹰扬二军坐镇荥阳监视东线之外,其余三军全部南下,由李孝恭指挥向萧铣实施报复性的反击。而且新晋五军大都督的老尧胃口还不小,龙骧、虎贲、豹韬三路大军一字排开,兵锋直指舂陵、襄阳、房陵三郡,顿时把杨霖吓出了一头冷汗。

    本来按照杨霖的如意算盘,龙骧军为重骑兵部队,由前世大名鼎鼎的玄甲军大总管段志玄统领,亦称陷阵;侯君集用兵酷爱行险,所以他的虎贲军被设定为来去如风、机动性超强的轻骑兵部队,也称踏白;达奚莫熊勇猛无俦,打起仗来向来是有进无退,所以他的豹韬军是以长矛步槊为主要装备的攻击型步兵,也称先登;牛进达刚毅顽强,最擅硬仗恶战,所以他的熊渠军均为重装步兵,也称摧锋;张亮为人心狠手辣而且诡计多端,所以他的鹰扬军是以刀盾为主要装备的轻装步兵,也称跳荡。

    可惜杨霖想法是好的,名字起得也很酷,可问题是架不住穷啊

    比如说龙骧和虎贲两军,号称是骑兵好吧,战马还不算缺。虽然杨霖在河东把从突厥人那里缴获数万匹战马差不多都给败光了,但总算是还留下了万余匹。而且中原缺马那是唐末丢掉了河西养马之地以后的事,这年头战马还真不算什么太值钱的玩意,杜如晦这个兵部侍郎没费多大劲就从东都附近就给两军凑够了足额的战马。可问题是训练有素的骑兵和制造精良的重甲上哪找去?

    杨霖在跟咄吉交换俘虏的时候,曾经交待段志玄偷偷匿下两千没有血债的突厥兵作为日后组建骑兵部队的种子。不过小段子这家伙鬼精鬼精的,一回头就把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可就是这样,先不说骑射冲锋的本事如何,能一日奔袭百里不从马上掉下来的都凑不够两万,段志玄和侯君集跟斗鸡似的吵了半天,最后一家分了一半,结果两军都不满员而且龙骧号称重骑,骑兵只能拿双层皮甲凑合事就不说了,战马必备的具装干脆一件都欠奉,统统都是光屁股马,搞得脸皮薄的小段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兵是重骑。

    段志玄和侯君集就算建制不全,起码还不缺战马,骑兵也可以慢慢培养,牛进达就惨了。没有重铠长刀的步兵也敢叫重步兵?跟张亮和达奚压根就没区别嘛!所以他的熊渠压根就没有成军,只得暂时充作轻步兵跟着张亮的鹰扬军去盛彦师那里充数。

    这几员心腹爱将成天围着杨霖吵吵闹闹,要甲胄要军械要兵员,可是杨霖也很无奈啊,新晋工部侍郎何潘仁正在忙着组建匠作营,没个一年半载的压根别指望有什么产量。所以他只能把这几个家伙统统撵到了前线去,这才落得个耳根清净。

    杜如晦和尧君素快刀斩乱麻的搞定了整军这个烦,各路军马陆续开出了东都奔赴驻地,李孝恭也从襄城开进到了南阳,只待各军到位便要发兵南下找萧铣的晦气。

    新任国相房玄龄也没闲着,不过相比杜如晦,他的手段就圆滑多了。他先是恭恭敬敬将被杨霖扣押的三百多号东都大员们请出了大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