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三国-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下风向对楚军有利,并不适于吴军进行火攻。此次吴军火油船突袭楚军旗舰的计划自然是蒋钦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给自己寻觅周瑜制造机会,如果有可能击损楚军旗舰自然是最好。

    虽然因此折损了一艘设备优良的火油船和数十名精锐水卒,但只要能换得射杀了周瑜那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的小人为孙伯符将军报仇,多十倍代价蒋钦都是愿意的。

    走舸没有覆棚等防护性措施,是最小型的船只,战斗力低,但机动性很好,在水上充当骚扰急袭的角色,一般也经常充当这个时代的救生船用,蒋钦方才便是从蒙冲换乘了走舸,来选择射杀位置的。

    战在船尾的蒋钦一直观察着楚军旗舰的动静,在看到楚军旗舰最上面令旗攒动,紧接着又施放了好几艘走舸,蒋钦心中当即是大定,便是继续催促水手加力划船,也不回方才那艘蒙冲了,赶紧往吴军战船的集中区撤退。

    楚军的旗舰自然是有护卫舰的,新近又被从边军调入张绣身边任八校尉之一的太史慈便是立身于其中一艘护卫舰之上。张绣给予他的职责和命令就是保护周瑜的安危并暂时归周瑜节制,方才那艘火船来袭,太史慈本欲命自己的战船靠前去阻挡,但周瑜却用旗舰的令旗令太史慈不得轻举妄动,太史慈没办法,只能在原地干看,不过好在看了一场二石砸船的表演,心中不能厮杀的郁闷稍减。

    身为这个时代最善射的猛将之一,太史慈对于各种材质的弓弦声响和箭矢破空声极为敏感。蒋钦松弦的刹那,太史慈的心弦也是紧了一下。紧接那声细不可查的箭矢破空声,则是拨动了太史慈的心弦。不过这一箭已然不可改命,纵使是太史慈,也是在那箭从那股黑烟中钻出来一刹那大脑才反应过来。

    再看旗舰之上,却是不见了周瑜的高大身材,而最上层的甲板上一群楚军水军将卒却是围在周瑜最后出现的那块儿成一团。

    惊怒之余更多的还是愤怒,暗箭伤人,实乃习箭之人最为不齿之事。由是太史慈却是猿臂一挥,直接下令让战船起速。

    起速的方向自然是直追吴军的那只小走舸,以太史慈的眼力,自然一瞬间便能从那支暗箭上判断出施箭者的方向。既然有放暗箭的勇气,那就必须要有随时被反杀的准备。

    ……

    楚军旗舰上,周瑜背肩上插着一支羽箭,箭深入骨,可见放箭之人抱得乃是一击必杀的心态。好在周瑜在击沉吴军火船之后没有过多在垛口滞留,而是返身准备上望楼。不然这一箭,必然射中的是周瑜的胸口正面,那可就……

    周瑜伏地咬牙怒目,整个上半身却是因为此箭撞骨的力道而暂时疼的失去了知觉,暂时起不来身,也不知箭头是否有毒,这贼厮,被某家逮住必定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随军的医官第一时间便是给周瑜做起了应急处理,周瑜憋着一口气,在一众将领中找到了吕蒙的面孔,当即是开口恨声道:“子明,汝暂且代某指挥调度,行都领督战之事!”

    吕蒙对于周瑜的吩咐第一反应却是愣了一下,刚二十岁的他虽然因为受张绣看重,现在的身份乃是楚军水师的副都督,但是楚国水师的副都督可不止他一个,还有许多老资格的原扬州水师将领也是周瑜手下的副都督。在挂名副都督的水军将领里面,他吕蒙能拿得出来的战绩不过是震泽水战平乱一事,比起那些经年累月在水上吃饭的副都督排名还是很靠后的,万万没想到周瑜在受伤的第一时间却是指定自己暂时接替都督之职。

    看见吕蒙第一反应是懵,周瑜更是发怒道:“吕子明,军令在此,还不受命待何?延误了战事本都督定斩汝头!”

    吕蒙当即一拱手:“末将谨从都督之命!”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 
蒋钦身中数箭掉落江中,太史慈当即系放下走舸派人去打捞蒋钦躯体。吴军那边也是拼了,战船上的弓弩手们顽强地与明显不在一个等级的楚军横江射手对射,同时也放下走舸去救蒋钦。

    楚军艨艟此时已经是很接近了蒋钦落水的地方,因而却是丝毫不用担心会被吴军的走舸救走蒋钦。太史慈一人拈弓搭箭,连射十余箭,弹无虚发,却是从容将两艘吴军走舸上的什长主副舵手悉数射死。楚军的走舸顺利抢到了蒋钦的躯体,并是安全折回。

    蒋钦此时早已没了呼吸,太史慈心里惋惜了一下,便是命令自家战船后撤,并让嗓门大的士卒向后传递蒋钦伏诛的消息。

    ……

    吕蒙临危受命,接替周瑜指挥水战,仍是延照着周瑜的战术,稳扎稳打的同时寻觅着吴军水师的破绽漏洞之处,找机会再发动全面进攻。找不着机会也不打紧,张绣还另有安排,等到陆上生变便是总攻的开始。

    只是等待了许久,南岸陆地仍然是没有任何的动静,但是水上却是传来了一条天大的好消息——蒋钦被太史慈杀了,其尸首也被太史慈抢到了手!

    确认了这一喜讯,吕蒙却是当机立断,命令楚军水军全线出击,并依照先前掌握的吴军战船之间的漏隙加派船只进行突击。自己也是令旗舰向前参战,太史慈领护卫艨艟在左右。一路上碰到吴军战船便是向其悬示蒋钦尸首,使得吴军军心大乱,不能作战。

    吴军中只是有一小部分人知道蒋钦不在旗舰指挥,而大多数的吴军都是以为他们的大都督乃是在后方坐镇的。所以不少吴军认为乃是楚军耍诈,不顾蒋钦尸身便是猛射狂攻楚军旗舰,但在吕蒙从容指挥、太史慈等左右战船奋战之下皆是被击退。

    此刻在吴军旗舰上指挥着数百战船的吴军水师副都督却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名无名将领临时顶一下缸还行,关键时刻却是想不出任何迎战楚军的法子。

    于是仅仅几刻钟之后,江面上已经是一副楚军压着吴军打的情势。旗舰上没有什么得力强硬的指挥,而楚军气势愈来愈咄咄逼人,愈来愈多的吴军却是相信了蒋钦战死的消息。

    终于,压垮吴军战斗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被点燃了,不知怎地回事,眨眼间吴军的水寨方向却是火烟四起,并且有喊杀声隐隐传来。

    却正是陈宫设的计策,明里吸引蒋钦水战,暗地里却安排了一支彪军趁着吴军水军尽出而偷袭了吴军水寨。

    这倒不能怪蒋钦不够警觉。事实上蒋钦也是防着兵马众多的楚军来釜底抽薪这一下,但是蒋钦只顾着派斥候细作盯着楚军高顺和张勋两部的兵马有没有暗渡过江,却是不曾料想得到,张绣会指派江东的兵马偷袭。

    张绣手下四大将,其中张辽、高顺和张勋三部的兵马都集中在江北和淮南,只有纪灵一部的兵马驻守江东。而纪灵的兵马虽然与孙氏控制的地盘接壤相邻,但是因为江东地广的缘故,纪灵的兵马乃是分散在江东五郡行守备之事的。其中驻防在豫章三郡边境的兵马更是为吴军一直所严密监视。因为江东仍有不少心里暗向孙氏的士民,有这些暗线配合吴军的斥候细作,纪灵军的任何的风吹草动却是根本不可能瞒得过吴军耳目的。

    纪灵部被看得死死的,蒋钦也沿长江一线特意提防了高顺和张勋派兵马偷渡过江,那么这支楚军却到底是哪部分的呢,其统兵大将又是哪位?

    答案很简单,这支楚军并不属于楚军四大将的战斗序列,乃是江东本地的“郡县乡兵”,是原张绣任命的新都郡都尉祖郎、丹阳郡都尉徐盛为正副主将统领的本郡部卒。

    祖郎虽然山贼出身名声不大好,但归张绣帐下后却因宛陵一战声名大噪,威名自丹阳远扬江东各地。但江东之战结束后张绣却调任祖郎为小小的新都都尉,这倒不是因为张绣对祖郎有什么偏薄之见,而是确实需要这位与江东山越各部族有千丝万缕关联的泾县大帅做些特殊的事情。

    比如——担任新都郡都尉镇抚当地盘根错节的山越诸族,而事实也证明张绣用对了人。山越之乱爆发之时,却是山越占人口比重最高的新都郡没有任何的暴乱,连带着慑服了不少周边地区郡县的山越人。

    除了安抚山越部族,张绣对这位历史上屡次能杀败孙策的所谓“山贼”“杂将”也是抱了很大的期望。在归化山越的过程中,张绣更是授予了祖郎更大的职权,使其可依靠自身在丹阳郡以及山越诸部族中的威望,自行择选精壮之士并编练。

    最后编练成军,其主要组成部分仍是丹阳人,张绣便仍称其为丹阳兵。战前楚军分制,丹阳兵编入张绣中军八校尉的长水校尉部,祖郎即为楚国的长水校尉。

    至于后来的东吴名将徐盛,张绣也是授其自行编练士卒之权。徐盛也是多挑选了归服的山越人为部卒,并加以正统的训练。使得这群体格力量等同蛮人的壮汉们习得阵列之法,战力发掘到极致。

    这支彪军,被张绣别出心裁的命名为——解烦兵!既解君王之烦之意。

    解烦兵同属长水校尉部,徐盛资历年纪尚轻,便为祖郎副手。

    由丹阳兵和解烦兵两支精锐组成的奇兵,按陈宫的计策,绕行江南山林密集少人烟之地,目的只有一个,便是从后直捣吴军水军大寨!

    无论是丹阳兵还是解烦兵基本都是山民山越出身,徒步跋涉于深山密林之间对于他们轻松的犹如家常便饭一般,路上的熊虎野兽对于这些人只是打牙祭一般的存在,各种奇虫毒蛇更是不可多得的药材珍宝……

    最关键的一点,这些山越人和丹阳人和一般的江东士民不一样,却一直因受孙氏政策之害而是孙氏最坚定的反对者,于是不仅行动的保密性得以保证,作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不用担心。

    破袭战毫无悬念,吴军水寨中一个能打的将领都没有,士卒也尽是老弱病残,不过两炷香的时间已经是被祖郎和徐盛两人领兵控制。

    老窝被端,主将战死,指挥不力,这场仗也只有老天爷能帮得上吴军了。可惜张绣的幕僚集团并没有预测错天气风向,直至战事结束也没有出现什么突如其来的大风大浪干扰了楚军的取胜。

    在吕蒙的周密指挥和身先士卒激励下,楚军水军完全将群龙无首的吴军战船逼压在了彭泽南湖水域,吴军被断了撤往柴桑水港的水路,前后又全是楚军,于是自相混乱。有奋力作战欲为蒋钦报仇者,这部分人多是江东籍,与张绣军国仇家恨。也有见势不妙请降者,这部分吴军多是新近招募的豫章籍人,又或者是原荆南水军,对于孙氏没有多少忠诚度。

    不论如何,胜负已定。彭泽一战,楚军斩首数千,生俘两万余吴军,缴获数百艘战船。吴军水军主力一战尽没……

    旗开得胜的张绣自然是对此役有功之臣大肆褒赏一番。太史慈虽然射杀了蒋钦,但因其擅自追击违反了军纪,功过相抵。陈宫运筹帷幄,当论首功。吕蒙临危受命,指挥得当,论为次功。因周瑜伤势略重,便暂代水师都督。再其次便是祖郎和徐盛二人的功劳,各自记下一笔,待战争结束再行封赏。

    二月初四,高顺部前军南渡过江。

    二月初七,楚军攻陷柴桑。

    二月十一,楚军征西将军高顺部八万部卒悉数南渡,开始进军豫章郡郡治——南昌。

    二月十五日,江夏黄祖不宣而战,渡江收复了先前被吴军攻占的鄂城沙羡等地,重新全据江夏郡。同时并向楚国开战,派兵袭略楚国蕲春郡属县。而正在南渡的楚军征东将军张勋部被迫留滞在江北。

    刘表集团派往长安的使者是最早返回的,但是刘表却比张绣还稍迟数日才承天受命。这其中有刘表身为汉室宗亲不能操之过急的缘故,也有刘表为登位韩王而进行了全套的准备的原因。

    刘表登位韩王,袭承旧汉制。拜蔡瑁为大将军,张允为大司马。荆州名将文聘为征北将军,原江夏太守黄祖为征东将军。

    黄祖的威望名位虽然不及蔡瑁张允文聘,但是因为素与刘表交好,黄祖身后的荆州黄氏亦是刘表的坚定拥趸,因而一直被委以江夏太守的重任,甚至自成一军,虽然对外作战胜少败多,但在却总是屹立不倒。

    黄祖的江夏军虽然在荆州势力集团内有着比较高的独立性,但是还没到可以不顾刘表意愿而任意发动战争的程度。所以黄祖的突然出兵,却是可能代表一场不曾预料的战争的全面爆发。因而张绣第一时间便是急令正在渡江的张勋部留驻原地,待下一步的动向。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张纮归来() 
豫章郡,南昌。

    如果说张绣的楚国封国大典太过简约行事的话,那孙权的吴国封国典礼就只能用草草了事来形容。

    大敌压境,孙氏集团在是否立即受命封国之事还存有争议。不过最后孙权还是决定进封吴王之位,以不落了张绣楚王的气势。

    毕竟如今张绣和孙权两方的实力差距很明显,若是气势上再输张绣一头,那么仅仅依靠长兄留下的那些老部下,孙权并不认为自己能对抗得了如今兵多将广粮足的张绣。

    于是并不顾元老重臣张昭的反对,孙权祭拜了亡兄亡父之后即刻宣布进位吴王之位,并复抄从长安带回的禅国封邦诏书并散发向豫章三郡和荆南地区,同时设置百官,宣布张绣之楚国为吴国不共戴天之仇国,并撰写张绣镇压淮南世族血屠江东士民等等罪行为檄文散布往各郡县,号召荆南豫章之军民一心抗敌。

    就在孙权焦头烂额于设置吴国文武百官诸制、从各郡县征调兵马、修葺南昌城防等事的时候,蒋钦于彭泽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却是给情势本就不乐观的吴国雪上加霜了一层。

    孙权听得蒋钦被太史慈射杀、吴国主力水师一役尽没的消息之后的当即是眼前一黑,差点是要昏厥过去。倒不是他承受能力太差,而是这些时日的压力实在太大。以前是父亲孙坚和长兄孙策拿事,现在担子全在他孙权一个人肩膀上撑着,而他孙权今年也不过是个十八岁的青年,这压力对于他不能不说是沉重。

    眼下孙权虽然控制着豫章和荆南地区,一共七个郡的地盘,论国土面积的话孙权的吴国还要比张绣的楚国大上一些,但是如果论地区的开发程度和人口数量的话,豫章和荆南却是差了淮南和江东不止一两个层次。

    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吴国的最大特征就是——地广人少!

    倒是不至于到地广人稀的程度,毕竟这些年因为中原战乱,不少北方人都是跑到了南方地区求生。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如今虽然仍是少于北方地区,但是人口数量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这些北方迁徙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了江东、巴蜀、荆北这三个方便到达且地理环境较好的地区,荆南和豫章已经交州这些多夷越蛮族的所谓瘴气之地乃是次等的选择。

    所以尽管当下孙权坐拥豫章和荆南七郡之地,但其人口数量连张绣的江东五郡比不过,更别逞兵马数量了。张绣的楚国如今近四十万带甲之士,从数量而言已经是仅次于袁绍的晋国的存在。而且因为张绣采取的休养生息、养民少战、归化山越等国策,这个数量未来定然将是持续增长的。

    而孙权呢,手下如今不过三万江东籍子弟兵、两三万豫章兵、一万多黄祖的江夏降军,五六万荆南兵、以及这一年来新招募的三万兵卒,满打满算加在一起不到十五万人马。

    而要知道的是,张绣此次征讨孙权所带的兵马,却是足有十六七万!

    如今彭泽一战,己方虽提前有所准备但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料到,而张绣军计划周密行动万全,自方折损了一员大将蒋钦不说,还搭进去了一万江东子弟一万荆南兵和豫章兵、新军各五千。

    如此一来,孙权手下如今不过十二万人马。去掉需要守备地方、驻防各地关隘的兵马,孙权手上的可用之兵不过八万之众。而且这八万有一半还在荆南各郡县赶来的路上。

    手头只有四万人马,孙权的选择只能龟缩在豫章郡治南昌城,固守待援。而对于周边城邑属县的纷纷起事和倒戈却是毫无办法。

    张绣亲自统领的九万多楚军在最短时间内便是直驱到了南昌城下。这其中最大的功劳还是要归功于如今的楚国大司徒——华歆。

    有这位深得民心的前豫章太守在前领军,楚军所过之处各县各城邑无不闻风而降。这些豫章郡各县的长官有很多都是华歆曾经的部属,也有不少孙氏安插的县令县尉,不过孙氏占据豫章郡的时间还是太短,根基根本谈不上稳固。吴楚力量对比的悬殊、加上华歆的招抚,民心士心共同所向之下,这些孙氏的县令县尉也只有被捆绑献降的命了。

    得到了充足的民夫作劳役和就近的粮草支援,张绣以及楚军的将领们自然懂得利用战机,便是迅速驱兵南下,直接是包围了南昌城。

    南昌之战即将打响的当口,却是有一行商贩打扮的人趁在楚军围城前进了南昌城。

    半个时辰后,仍旧是一身商人打扮的张纮快步走进了吴王宫——也就是原豫章郡太守府。

    此时吴王宫议事殿正吵作一团,以韩当周泰为首的主战派希望孙权趁楚军立足未稳之际即刻出城决战。而以张昭为首的保守派则要孙权暂避张绣锋芒,先舍弃南昌城,向西逃往荆南地区。而至于孙贲等人则是建言孙权固守城池待援。

    各方说的都有理,又都态度强硬,纵使孙权好谋多断,一时半会却也是被吵得脑袋嗡嗡作响。

    却是在众人争论不下之际,却是有门侍高呼唱声道:“东部先生到!”

    孙权年少,手下的文臣武将不论哪个论年龄都是孙权叔伯辈的,其中尤以张昭张纮两张的年纪最长,且名望为最,是故孙权乃称张昭为张公,张纮为东部,以显对两人之尊重。

    如今的孙权不像历史上那般,在兄长的庇护和磨练下养成王霸之气,还是像一般的将门豪强子弟比较轻礼教的,是故吴国的礼制很是轻松简化。若是主公亲近的文臣武将,都可以不经禀报只需唱名便可登堂入殿。

    张纮虽然因故离开孙权前往许昌一年多时间,而这段时间孙权也有了自己的宿卫亲侍,但是老江东人都是识得这位大才的,因而张纮能一路畅通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