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公!”

    皇甫方回拱手道:“明王已经渡过大江了。”

    陶侃募然一震,问道:“明军何时可至?”

    皇甫方回道:“明军已于江乘驻扎,大概后日可抵建康。”

    “哎”

    陶侃幽幽叹了口气:“该来的总是来了,你说这天下局势怎会如此?难不成刘石都是土鸡瓦狗?可若是如此,又何以搅得天下大乱?”

    “这”

    皇甫方回迟疑道:“某也时常考虑,看似强大的匈奴与羯人,在明军前面竟不堪一击,着实难以理解,因此只能说明王得了天眷。”

    “天眷?呵呵”

    陶侃摇头笑着,显然不认同,好一会儿,又问道:“老夫该何去何从?“

    皇甫方回反问道:“某先多嘴问一句,与明军作战,陶公可有胜算?”

    陶侃倒是爽快,苦涩的摇了摇头:“恐怕一成胜算都是强求。”

    皇甫方回深吸了口气道:“既如此,陶公立即出石头城,向明王请降。”

    “哦?为何如此急迫?”

    陶侃讶道。

    皇甫方回道:“陶公战不能胜,去路亦断,不降还能如何?某以为,晚降不如早降,明王从不杀主动来降者,降了尚能保全宗族,况且这几年来,与江东诸族久战不下,士气已怠,将士思乡心切,如今明军又来,军心颇有浮动,某就担心,拖延下去,只怕祸起不测,不如先与将士们说清楚,使其知晓陶公心意,故陶公应早降,迟则生变。”

    “咝”

    陶侃倒吸了口凉气,负着手,在城头来回走动起来。

    其实他清楚,皇甫方回言之在理,除了投降,他确实没别的路走了,但问题是,白白的降了他不甘心啊,他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就算不能再掌大权,也要位居三公九卿之列,遗泽后代。

    三公有太尉,司徒和司空,目前杨彦只任王敦为太尉,司徒与司空空缺,陶侃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履历和资格出任三公之一,因此他很不甘心无条件投降,至少要待杨彦来了,好好谈一谈,再出降也不为迟。

    至于皇甫方回所说的迟则生变,他完全没放在心上,自己与杨彦无怨无仇,哪来的变故?

    于是道:“明王渡江,万人相迎,老夫即便连夜赶去,也未必可与明王深谈,再等等罢,反正明王后日可至,不急这一两日。”

    “哎”

    皇甫方回叹了口气,没多劝,事实上他也觉得自己多心了,劝陶侃立即投降,主要是宫城安静的可怕,让他心里略有不安,不过转念一想,天下大势将定,晋主还能翻出什么浪花呢?

    “士光兄,士光兄,明王过江了!”

    深夜,顾和仗着私交,强行喝退婢仆,风急火燎的冲进了陆晔寝屋,把正在熟睡的陆晔唤醒。

    陆晔比荀崧还大两岁,正好七十,精力体力大不如前,好不容易睡着,就被叫醒,别提多恼火了,于是闷哼一声,翻了个身,屁股对着顾和。

    顾和也不着恼,继续道:“士光兄,你我两家如何面对明王,还得拿个说法啊!”

    与别家相比,顾陆两家是最为纠结的,陆晔的妹妹陆蕙芷与顾和的女儿顾燚双双私奔,一个嫁给了杨彦,另一个嫁给了杨彦的好友许杰,当时两家为了面子,宣布了二女的死讯,在他们眼里,杨彦充其量一方诸候罢了,陆家顾家犯不着高攀他。

    可是杨彦就要当皇帝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再看不起杨彦,再是敌视,也要正视现实,更何况作为屹立不倒的老牌士族,审时度势是基本功之一。

    当初孙吴亡国,江东士人不愿北上为官,这并不是有风骨,而是受人歧视,还不如不去,果然,陆机陆云兄弟没按耐住,自恃才华去了洛阳,结果双双死于非命。

    后晋室轰然垮塌,江东士人审时度势,暗中扶植陈敏作乱,不想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陈敏缺乏远略大才,刑律治政毫无章法,陈家子侄又多凶暴,祸害江东,故周圮、顾荣等审时度势,密联晋室,灭了陈敏。

    当时执政的东海王越意识到了江东不稳的问题,以司马睿坐镇建康,王导辅之,在王导和王敦的恩威兼施下,江东士人再次审时度势,选择了顺服。

    时至今日,选择又一次摆在了顾陆面前,起先被认为有辱门风的两个女人,竟然成了攀附杨彦的钥匙,如今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以体面的方式重新接纳陆蕙芷与顾燚回归家门。

    顾和深夜来访的用意正在于此。

    陆晔含糊不清的问道:“蕙芷与阿燚可曾过江?”

    顾和道:“据安插的人手回报,亲眼见着了令妹与我家阿燚。”

    陆晔向后挥了挥手:“既然来了,早晚要登门认亲,君孝你有何忧虑,耐心候着便是。”

    “这”

    顾和迟疑道:“明王最多后日可抵建康,而今已非昔比,你我还是主动出迎为好,免得被明王怪责。”

    “怕什么?”

    陆晔猛转过身,不满道:“难道顾燚不是你的女儿,蕙芷不是我陆家的人?老夫可不愿被人污为附炎趋势之徒。”

    顾和想想也是,主要是杨彦还有两天就到建康,时间不多了,又一时拿不定主意,故才连夜来找陆晔,此时经陆晔这么一说,心里算是有了底,不禁嘿嘿一笑:“以士光兄声望,一个司空怕是少不了,再有令妹相助,陆家怕是要一飞冲天喽!”

    “老夫年事已高,哪也不去,就在建康!”

    陆晔哼了声,不过看那神色,已是睡意全无,目中隐隐透出希翼。

第840章 哗变() 
“陛下,陛下,南顿王与西阳王有急事求见!”

    夜深了,司马绍也睡下了,庾文君睡在他身边,夫妻俩各裹着床薄被,背对着背,并很有默契的保持着一掌宽的距离。

    殿外,却突然有宦人低声唤道。

    这段日子以来,庾文君始终睡难安寝,往往一闭眼,就会迷迷糊糊梦到自己被司马绍亲手勒死,或者在其逼迫下,挂起三尺白绫,悬梁自尽。

    她对于身边男人生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也无比恐惧,本来好不容易就要睡着了,却被宦人一惊一乍,顿时发狂般的尖叫道:“滚,滚!”

    司马绍也醒了,眉头一皱,斥道:“两王深夜来访,必有要事,妇人家多什么嘴,睡你的觉,朕出去看看。”

    庾文君眼里嚼着泪花,又愤恨又委屈,那丰润的肩头微微颤动。

    司马绍厌恶的回头看了眼,便掀开被子下榻,也不叫庾文君给他穿衣,自己把衣物套上,又草草拢了拢头发,戴上冠帽,便猛的拉开门,大步离去。

    “咣当!”一下,门板重重拍上两边墙壁,庾文君心脏猛一抽搐,浑身一个哆嗦。

    宦人正要把门带上,司马绍却唤道:“走!”

    宦人略一迟疑,最终还是叹了口气,随司马绍而去。

    “啊!”

    庾文君这才凄厉的叫了起来,冲下床榻,重重把门关上,还如不解气般,拉开了又关,关上了又拉开,一时之间,咣当咣当不停!

    司马绍远远听着这声音,只是嘴角冷冷一笑,加快了步伐。

    很快的,来到了前殿,南顿王宗与西阳王羕立刻迎了上前。

    “臣参见陛下!”

    两王拱手施礼。

    “深夜入宫,何事?”

    司马绍摆了摆手,问道。

    南顿王宗肃容道:“明王过江了,大约后日可抵建康!”

    “什么?”

    虽然司马绍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但亲耳听到,仍是如遭雷击,刹那间头脑一片空白。

    “陛下,陛下!”

    两王连声唤道。

    司马绍晃了晃脑袋,深吸了口气道:“来了,终于来了,大晋要亡了,孤已决意不做亡国之君,请两位叔父速带家小离去,为我司马家留条血脉。”

    “陛下既决心赴死,臣等岂能不奋力一搏,我家并非没有机会!”

    南顿王宗急声道。

    “哦?”

    司马绍迟疑的看了过去。

    南顿王宗道:“陛下尚有精兵两万,加我等诸王招揽江湖豪客,合计锐卒三万,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啊!”

    司马绍还以为南顿王宗有什么奇谋妙策呢,一听这话,不禁现出了失望之色。

    西阳王羕连忙道:“臣与延祚(南顿王宗表字)商议了下,或有策可行险一搏,就看陛下敢不敢为。”

    司马绍哼道:“朕已抱了必死之心,将死之人,有何不敢?”

    西阳王羕道:“陶侃所部,多为俚僚,不通礼仪,不服管教,近些日子以来,已怨气暗生,军心浮动,臣等可使人于其军中密散流言,说陶侃已向明王投降,明王将调其部往漠北,围歼慕容部残余,想那俚僚皆为南方土人,怎肯去北方苦寒之地作战,再由有心人煽动,军中必生哗变。

    届时只要掌握住明王行程,待其接近建康时,突然发动,以俚僚之残暴,必洗劫全城,而明王好名,岂能不平乱,一旦平乱,他兵力必散,臣等则与大王合兵,集中全力,攻打于他,只要能斩得明王,明军将不战自溃,建康可保,大晋亦可保啊!”

    南顿王宗补充道:“甚至陶侃因制止兵变无力,自知罪孽深重,不容于明王,重投陛下亦非不可能,若有陶侃相助,陛下如虎添翼!”

    “好!”

    司马绍大叫了声好,声音都因激动而颤抖起来。

    这哪里是行险一搏,分明是奇谋妙计啊!

    陶侃军的情况他是清楚的,自陶侃入主建康以来,麾下军卒多有劫掠百姓,零零星星,禁之不绝,这还是陶侃极力弹压的结果,现今大势已去,人心慌乱,又有流言推波助澜,以俚僚的本性,必大索全城。

    这条计策可谓歹毒之极,以建康满城士庶的性命作为筹码,以求那一线生机,不过司马绍顾不得,正如一名行将溺死的人,看见一根稻草也要去抓,只要能保住大晋江山,纵使天下人陪葬又能如何?

    “拜托两位叔父了!”

    司马绍深深一躬。

    南顿王宗与西阳王羕生受了这一礼,各自拱手道:“此策若不成,无非一死而己,请陛下放心,臣等尽力为之,臣这就告退!”

    说完,二人大步离去。

    看着那渐渐遁入黑暗中的背影,司马绍的眼神明灭不定,既有希望,狞狰,又有不安,忐忑!

    天色渐渐亮了,明军继续渡江,直到中午才渡完,全军向建康行去。

    由江乘到建康,虽仅四十来里,但队伍太过于庞杂,行进速度无比缓慢,预计还要在幕府山扎一次营,次日正午才能抵达建康,而明军拨营的消息也随着各路探马被带回了建康。

    又是一天过去,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不眠夜,陶侃便是再度站上石头城,眺望着黑暗中的幕府山,仿佛他可以看到,幕府山脚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寨。

    ‘该何去何从?要不要在明王抵达前先一步投降?’

    陶侃心里委实难决。

    可就在这时,后方的山上传来了喧闹声和火光!

    “怎么回事?”

    陶侃猛的回头。

    “阿翁,阿翁,哗变,哗变了!”

    陶瞻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

    陶侃顿如五雷轰顶,皇甫方回那迟则生变的劝说,竟一语成谶,可这时也顾不得懊恼,急问道:“为何会哗变?”

    陶瞻急声道:“儿也不能确定,突然之间,各营俚僚纷纷鼓燥,好象有传言,阿翁已投降明王,将立功赎罪,率俚僚往漠北与鲜卑人作战,俚僚自然不愿,群起而闹事,有营中校尉弹压,结果被杀,因见了血,俚僚狂燥难制,于倾刻间便呈燎原之式。

    现在都在传,明军明日将来,今晚是唯一的逃生机会,俚僚欲夺门而逃。”

    “荒谬,老夫何曾降了明王?”

    陶侃大怒,快速走到城垛的另一方,探头下望。

    只见火光快速汇成了一片,数之不尽的向着城门冲来,但凡有拦阻者,立刻被杀,流言加上深夜,俚僚的凶性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第841章 连夜平乱() 
(谢谢好友书友160805224236513的月票)

    “开门,快开门!”

    “快点,否则别怪老子们不客气了!”

    城门后方,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俚僚,火把通明,把大地映的雪亮。

    陶侃双手一压,疾呼道:“弟兄们,大家安静,莫要听信谣言,老夫并未降了明国,更不可能去漠北与鲜卑作战,请大家放心,老夫会和明王陈情,为大家讨来一条活路,现在都回去罢。”

    底下立刻有声音尖叫道:“放屁,莫听这老匹夫胡言,他以缓兵之计拖住咱们,待得明军到来,想跑也跑不了,要想挣活路,只在今夜!”

    “陶士行,我等无意与你为敌,只想回到交广,望你速速开门,否则别怪弟兄们不给你面子!”

    “和他罗嗦什么,杀了他那么多人,他还会再放过咱们么?”

    底下的叫声明显带有煽动意味,陶侃也是老江湖,很容易就听出不对,由此可以判断,这场哗变是有预谋的,正待他怒视下方,准备找出是哪些人的时候,突然又是一阵骚动。

    “檑木来了,檑木来了!”

    “撞,快把门撞开!”

    人群哗啦啦的让开,数百人抬着根粗大的檑木猛冲向城门,守卒既不敢开门,又不敢阻拦,四散而逃,城头上的陶瞻目中厉色一闪,便道:“阿翁,俚僚已失了理智,多说无益,要不要放箭?”

    陶侃向左右看了看,弓箭手虽已张弓搭箭,可那手臂均是在微微颤抖,主要是这场面来的太突然,也太浩大,很多人没做好准备。

    一旦放箭,俚僚铁定会攻打关城,而城池的守备通常是对外不对内,石头城虽险,但从内部攻打不难,没人愿意陷入这样的死战。

    “哎”

    陶侃颓丧然叹了口气:“要走就让他走罢!”

    “轰隆!”

    “轰隆!”

    这话刚落,脚底下已是剧烈震动起来,随即咣当一声,厚木门板重重拍向两边,俚僚群中爆出了震天的欢呼,黑压压的人潮蜂拥而出!

    看着数不尽的俚僚消失在了黑暗的夜里,陶侃心里说不出的窝囊,毕竟他麾下的兵力大部分来自于俚僚,原还指望着挟俚僚势从,与杨彦好好谈谈呢,可是俚僚跑了,他只剩万卒不到,怎么谈?

    念及于此,陶侃简直是悔的肠子都青了,自己就该早点投降啊,而此时的局势已经不在他的控制当中,不过他更恨的还是在暗地里煽风点火的那人。

    闭着眼睛也能想出,必然出自司马绍的授意,不过他并不明白,司马绍这样做的目地是什么,把自己弄垮了,对司马绍有何好处?

    “不好!”

    却是突然之间,陶侃面色大变,就看到建康城里,燃起了星星点点的火光,还有哭喊声传来。

    这分明是俚僚在劫掠建康百姓啊!

    而俚僚是自己亲手放出去的!

    “阿翁,这该如何是好?”

    陶瞻也急声问道。

    “为父明白了,为父明白了,娘的,黄须儿竟算计到了老子头上!”

    陶侃愤恨道:“俚僚是为父的部下,劫掠百姓,为父有脱不开的责任,明王必饶不了为父,不曾想,黄须儿竟丧心病狂至此!”

    “那我们要不要派兵出城?”

    陶瞻吞吞吐吐问道。

    “怎么派?”

    陶侃苦涩道:“俚僚疯狂劫掠,怎肯听劝,且数倍于我,建康又地形复杂,与之作战,未必能胜啊,哎”说着,重重叹了口气,咒骂道:“黄须儿,你不得好死!”

    司马绍自然听不到陶侃的咒骂,此时正站在宫城城头,望着下方那迅速蔓延的火光,隐隐约约,火光中有人影闯入民居,也有人在挣扎逃跑,被追上的俚僚一枪槊死。

    南顿王宗看了眼司马绍,便道:“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真要怪责,应怪到杨彦之头上,若非他好好的洛阳不呆,建康怎会遭此浩劫?”

    西阳王羕也哼道:“自陈敏乱后,先帝以琅琊王坐镇建康,施仁政,轻徭赋,建康民众托庇于我司马家,也算是享受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现今我家有难,自当以生死报之。”

    司马绍并未接腔,而是望向幕府山的方向,幽幽道:“明王何时会来?”

    南顿王宗不确定道:“幕府山不远,轻骑半个时辰可至,算上来回奔波,明王最迟两个时辰赶来。”

    司马绍点点头道:“两个时辰,天还没亮,此战关乎我家生死存亡,多余的话,朕不说了,只是驻建康明军不得不防。”

    “诺!”

    南顿王宗与西阳王羕拱手应下。

    “大王,建康出事了,陶侃手下俚僚哗变,冲出石头城,四处劫掠百姓!”

    夜已经深了,杨彦刚刚与荀灌荀华大战方竭,柳兰子就在外唤道。

    说起来,杨彦本该好好陪陪荀华,但荀华怕冷落了荀灌,于是把荀灌哄来了杨彦帐中,既然来了,荀灌又怕动静太大惊动了别人,只得半推半就的依了下来。

    “什么?”

    杨彦腾的坐起,连声问道:“何事之时,俚僚有多少人?”

    柳兰子道:“刚刚不久,人数大约有数万,分散于建康各处,直接散入了街巷。”

    “砰!”的一声巨响,荀灌重重一掌击上床榻,大怒道:“该死,怎么临到头来还发生这种事?”

    这一掌真是怒极,连带胸前都是一阵颤抖,荀华连忙拿来衣服,给荀灌遮住。

    “杨彦之,咱们可不能袖手旁观,速速发兵去杀光那些贼子!”

    荀灌紧了紧衣衫,狠狠盯着杨彦。

    杨彦也没心情了,喝道:“传令,全军集结!”

    “诺!”

    柳兰子快步离去。

    “当当当!”

    营寨警钟长鸣,随行的公聊士庶纷纷被惊醒,探听出了何事,只见明军一队队的集结起来,当杨彦等人快步赶到之时,五万骑兵率先集结完毕。

    杨彦向于药道:“于将军,你于一个时辰后,率三万步卒与张访赶赴建康,再着蒋炎立即开往石头城,建康的变故,可向各家道明真相,但一定要劝阻住,至少今晚不能走,免得乱中生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