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高顺-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迅速投降;然后整编黄巾军,合两郡之力,围剿臧霸与各处的泰山贼。

    房良想象,这几年分别与卜己和黄龙进行贸易,建立起不错的关系,且此前分别放过他们一马,若是他们不识趣,先断绝了他们的物资供应,然后逐渐围剿。

    卜己这几年比较自在,地处泰山山脉的西部,背靠济南国,可以疯狂的劫掠兖州和豫州,然后与周飞做贸易,粮食、食盐不缺,武器、铠甲和战马等也交易了一些,建立起了一只五千人的骑兵部队,他可在中原地区来去如风,只要不被大军包围,他便是安全的;精锐步兵也发展到三万人,正规兵六万人,还有数量不等、亦农亦兵的辅兵近十万人,加上家属,总人口超过四十万人。

    接到赵管事的暗号,徐和不敢怠慢,立即秘密前往赵管事控制的庄园。

    “哈哈,和拜见赵管事。”徐和见了赵进立即笑着行礼。

    “行了,咱们都是几年的关系了,徐帅不用每次都这么客气,快请进。”庄园里的人都是安排的系统人,赵进不担心信息泄露。

    在庄园的书房内,徐和问道:“赵管事突然召见和,不知有何吩咐。”

    赵进早就思索多次,决定不饶弯子,直接说道:“徐帅,想必贵部已经得知,我家君侯已得皇命,兼任泰山郡和琅琊郡的太守。”

    徐和听赵进如此说,心中已有数,神情严肃的说道:“是的,赵管事,我们已有耳闻,不知房君侯有何示下?”

    “皇帝命令我家君侯扩建军队,平定两郡,绝不能有不受控制的势力继续存在;这对贵部来说是和机遇。”

    “请赵管事明言!”徐和心中一动。

    赵进接着说道:“我家君侯希望收编贵部,卜渠帅可担任别部司马一职,徐帅可担任军司马之职,其大小帅皆会根据能力有所安排,贵部军民可择优加入官兵,剩余之人可安排土地、分发粮食,安置为民。”

    徐和反问道:“别部司马之职是否过低?要知道我们现在有十万兵马。”

    赵进笑道:“呵呵,徐帅,若是我们断绝了对贵部的贸易,且派出精锐骑兵对贵部进行封锁,不知贵部能坚持多久呢?这可是让贵部改换门庭,获得官方身份的一大契机。”

    徐和被说的心动了,他们起事,就是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没想到黄巾军被朝廷轻松剿灭,若不是幽州军放他们一马,当初在历城县的时候便被消灭,只是现在他们兵强马壮,他们不甘心轻易投降朝廷,必须换得足够的好处。

    见徐和不说话,赵进继续说道:“呵呵,相信诸位不想世世代代为贼为匪,何不为子孙后代着想?”

    徐和抬起头说道:“赵管事,我也想投降朝廷,只是别部司马的位置过低了,与渠帅现在的身份偏差严重,估计渠帅不会轻易同意。”

    赵进道:“哈哈,希望卜渠帅不要固执己见、执迷不悟,且不说你们那些军队在青州军面前不堪一击,就算是早已投降的黄巾渠帅,现在能做到别部司马的位置已是不易,比如刚刚调来的渠帅张猛,在边疆与异族作战,打拼这么多年,也仅仅任别部司马一职,他们当初可是从军候级别逐渐提起的。”

    徐和想了一下,别部司马在朝廷中已是不小的军职了,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赵管事,我们是否能独立成军?”

    “哈哈,别部司马能独立领军,但是士兵统一训练成军后分配,军司马和军候由我家君侯统一任命,屯长以及以下级别的军职皆需要挑战,挑战成功者职位对换,此举是不想埋没人才,希望徐帅明白。”

    “百姓如何安置?”

    赵管事笑道:“哈哈,徐帅还不放心我们?历城县当初遗留下来的众多百姓,我们可曾亏待?”

    徐和脸色一红,尴尬道:“哈哈,和失言了,请赵管事莫怪。”

    “哈哈,好说,此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了,岂能计较如此小事?”

    徐和对赵进提出的诸多意见非常心动,这样的话几十万百姓将过上安稳的日子,这不就是他们当初的目标吗?且不用再提心吊胆的生活了,并为子孙后代谋个前程,于是说道:“赵管事,此事涉及到几十万人的命运前途,非和能做主,请容和几天,向渠帅汇报,商量之后和会尽快给赵管事一个答复。”

    此事逼迫不得,也不能操之过急,赵管事爽快的同意了徐和的请求。

第293章卜己投降() 
徐和返回茌县,向渠帅卜己详细汇报了与赵管事见面的内容。

    卜己内心非常矛盾,他极不愿意失去当前的权利;现在十万军队,几十万百姓,他有绝对的权利,若是投降朝廷,此后则没有这么自由了。

    若是不投降,仅仅断绝了与房良的贸易,几十万人的生活将难以保证;若是青州军派出精锐骑兵进行围剿,他只能落荒而逃,未来的命运就不好说了;况且,朝廷还会分化瓦解他的几位大将,若是他们一起反叛,他的下场便可想而知了。

    权利的诱惑力太大,尝过权利的美妙滋味,任何人都会舍命维护,谁都不会轻言放弃,卜己也不例外,独立为王与投降朝廷之后的落差太大了。

    现在他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权衡利弊得失。

    最终,卜己还是决定投降广平侯房良,他实在不愿意继续漂泊的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做一别部司马,也是不低的官职了,不仅能安享晚年,还能为子孙后代换个好的前程。

    于是他立即召集各大将前来议事,先分析当前局势,以及朝廷的处理办法,随后宣布了他的决定。

    众人非常支持渠帅的意见,此后他们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再说了,他们早就被广平侯打怕了,他们绝不敢与广平侯为敌。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只需徐和与广平侯的代表继续谈判,商定百姓安置、军队选拔、军职任命等事宜。

    房良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立即带领两千骑兵,并黄忠和张猛所辖的军队前去茌县,既可与张猛直接面谈,又可立即接收卜己所占三县。

    武安国留守东平陵城,于禁留守历城,并负责粮食辎重的调拨和运输。

    卜己相信房良的信誉,为表示他投降的决心,只带徐和一人,前去城外房良的军营会面;张绕留守县城,以防不测。

    以前他们远远的见过面了,卜己进帐后立即行礼:“拜见君侯!”

    “哈哈,渠帅何必如此客气,此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了,来,请坐。”房良非常客气的说道。

    “谢过君侯!”卜己在房良的对面坐下,徐和站在他的身后。

    房良对卜己的势力比较熟悉,直接说道:“渠帅可任别部司马一职,徐和、司马俱和张绕三人可任军司马一职;剩余军候和屯长皆由本侯任命,不过各小帅和现任军官,若是自信实力能胜任,可进行挑战,挑战成功者本侯会立即任命;至于以下级别的都伯、什长和伍长也需要挑战,挑战成功后皆由别部司马或军司马任命,只需每季度向本侯报备一次便可。”

    “是,君侯。”卜己爽快的应下,这都是提前谈好的问题,无需再议。

    房良继续说道:“按照本侯规定,别部司马最多可率领骑兵三千人,步兵三千人;军司马可率领骑兵两个部曲或者步兵五个部曲;三位军司马中,渠帅可选择一人担任你的副手,另外两人统一安排。”

    “谢过君侯信任!”对此卜己也无意见。

    “对于官兵的选拔,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标准来,既不会故意提高难度,也不会故意放松要求,能选择多少便是多少;剩余者皆安排为百姓,相信渠帅早已了解过了,本侯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是,君侯。”卜己表现的非常乖巧,他早就派人了解一遍,当初历城遗留下的老弱,全都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了,趁卜己与张猛叙旧的时候,房良已调度完毕,在三县安排三位中级文官做县令,三位中级武官做县尉,准备各带五百骑兵和五百步兵去上任。

    随后,与黄忠等人对军队进行选拔。

    首先对骑兵和精锐步兵进行选拔。

    这些人都是经历战争考验的人,体质非常好,从中选出三千五百骑兵,两万二千步兵。

    至于那些正规军,则合格者较少,四万人中仅有五百人适合做骑兵,三千五百人适合做步兵。另外还有两万正规军分别驻扎巨平县和成县,由大将司马俱率领,等处理完此处的事情后再去选拔。

    整个考核、改编过程持续了三天,骑兵军候、屯长和步兵军候皆由房良派遣。

    徐和被卜己选为副手,拨出三千骑兵和三千步兵归他们管辖,让他们独立成营,开始训练。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家属和百姓的安置。

    首先安置的是骑兵家属,四千骑兵家属就地安置;四千步兵的家属也被安置在茌县;不能远途跋涉的老弱也被就地安置。

    至于那些未成年的孤儿和寡妇等,则会安排在郡治奉高县。

    巨平县和成县守军的家属,随县长和县尉一起启程,这又分流走两万户。

    就近的梁甫县、博县和牟县各安置两千户,这几个县地处平原地区,加上动乱不止,人口流失严重,正好用来补充人口。

    还有一万五千户,十多万人口,无处安置,房良又重新恢复西汉时候的东平阳县和蒙阴县,将剩余人口平均分开,分别安置在这两县。

    东平阳县县治在后世的新泰。

    卜己所有的物资皆上缴房良,房良命令各户务必携带一月的口粮前往驻地。茌县、巨平、成县、博县等地都好说,难的是东平阳县和蒙阴,人口多,路程远,需要的粮食和物资更是海量。房良专门调拨五千步兵,组建辎重队,为各县运输粮食、食盐、农具等物资。

    房良承诺,今年由太守府供应每月每人一石的粮食,一直到九月,不分老弱,且每人可开垦十亩耕地,今年不收税,明年起收一成的税,后年两成,大后年三成,此后便固定征收三成的税收,此举让这些百姓倍受鼓舞,皆争取尽快赶到驻地,进行耕作。

    此后,泰山郡将是他的根基,税收皆归他用来养兵,而济南国的税收,除了养兵之外,大部分皆要归济南王支配,所以即便暂时有困难,为了长远的利益,房良要想办法把这些百姓安置在泰山郡范围内。

    现在为三月底,若是尽快稳定下来,立即耕种,还不误农时,若是种下粮食,多少还有一些收成。

    为了让这些人尽快稳定下有,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房良命令张绕为军司马,带领五百骑兵,两千步兵前往牟县驻扎,并择机收复盖县,防范东部的贼寇。

    命令卜己率领所辖官兵护送百姓前往东平阳县和蒙阴县,打击当地的贼寇,保护百姓的安全,随后收复南武阳县(后世的平邑县),并择机收复费县和南城县。

    卜己对房良的安排非常满意,便恢复了他的本名,范财,房良为其起表字为子安,希望其一生平安。

    房良命令郡丞诸葛珪留任,全力安置百姓,安排农事生产,稳定民心。

    诸葛珪便是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父亲,此时诸葛亮仅有七岁,诸葛瑾为十四岁。

    诸葛珪果然精于政务,水平高超,接手百姓安置事务后,所有事务皆处理的非常妥帖,安排的井井有条,不再需要房良烦心,让房良大为满意,立即推荐其长子诸葛瑾前往历山大学学习。

    随后,黄忠和张猛前往奉高县驻扎,稳定泰山郡各县局势。

    房良则带领剩余的步兵返回济南国,让于禁负责训练;接下来,他要策反琅琊郡的黄龙,对臧霸形成威逼之势。

第294章合围之势() 
巨平县和成县的驻军,由两位县尉负责选拔,选拔合格者被送到济南国,于禁负责进行训练,家属就地安置。

    黄巾大将司马俱被任命为军司马,一起前往济南国。

    房良安排给司马俱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派其前往琅琊郡东武县劝降黄龙,他们原来都是渠帅卜己的大将,且两人关系不错,由司马俱出面要比渠帅卜己出面要好,否则黄龙拒绝的话,连回环的余地都没有了。

    房良开出的条件是让黄龙担任军司马。

    对这项工作,司马俱信心十足,他相信,黄龙绝对不敢与广平侯对抗,现在投降,是做好的选择,至少能混个军司马的待遇,若是将来立下战功,还会继续提升,比做一没有未来的贼寇强多了。

    四月初,司马俱带领一屯骑兵护卫,经齐国和北海国到达东武县,黄龙的驻地,整个行程需要五天时间。

    黄龙对部队的管理可没卜己管的那么仔细,还是兵民不分,拖家带口,遇有战事,一哄而上,若是战事不顺,则会一哄而散,毫无章法可言。

    不过他所辖的官兵数量较少,只有他的直属卫队还算部队,剩余人员都已就地转化为民了,黄龙就是靠各县提供的微薄税收维持局面。

    当地原有的官吏和大族早已逃走,几个县的地盘归黄龙管理,可是他所率领的人,没几个识字的,更不要说管理,这对毫无管理经验的他们来说,真是太难了。

    好处是税收低,按家摊派,当地人多少还能温饱,比以前被官吏和大家族压迫的日子强多了。

    不过各小帅的家庭,却趁势占便宜,成为各地的管理者,有些人甚至成为当地一霸,这是黄龙不愿意看到的,他对此却无能为力。

    对司马俱的到来,黄龙非常高兴。

    司马俱也不墨迹,双方坐定,挥退下人,他直接告诉黄龙,黄巾军大势已去,已无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趁机投靠广平侯,获得一官方身份,为部属和家人换一个好的前程为上策。

    广平侯现在是帝婿,且身兼济南国国相以及琅琊郡和泰山郡的太守,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现在正积极扩充军事,正是用人之机,若是投降广平侯,肯定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黄龙非常心动,他早就盼望这一天了。

    司马俱又介绍了当初投靠冠军侯的几位渠帅,现在都已混到别部司马的位置了,就连几位大将,至少也是军司马,享受八百石的薪俸,若是有战功,提升的职位会更高。

    更重要的是冠军侯和光平侯等人,对黄巾军的投降人员没有歧视,更不会秋后算账,大家可尽管放心,这对出身底下的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良机,务必抓住。

    黄龙对此深有体会,若不是当初的幽州军放他们一马,他们早就被歼灭了,且被俘虏的教众,现在早已过上了稳定的日子,只有他们这些逃离青州的人,整天还生活在恐惧之中。

    现在连渠帅卜己都已投降广平侯,担任了别部司马,他现在投降广平侯,正好有台阶下,且能很容易的说服部下。

    现在黄龙担心的是他所辖的官兵太少,到时候选不出这么多兵,他如何就职?

    司马俱讲述了房良的整编办法,到时候会统一整编,毋须对此担忧。

    黄龙打消了一切顾虑,承诺向广平侯投降,可尽快派人前来接受地盘。

    司马俱立即返回济南国,向房良汇报。

    房良非常高兴,立即把别部司马张猛调回。

    从于禁训练的部队中抽取三千骑兵,三千步兵,由张猛率领,前去接受黄龙的地盘;司马俱和黄龙皆被任命为其手下的军司马。

    张猛对房良的安排非常高兴,他知道广平侯与主公冠军侯的关系非常亲密,采取的制度都是一样的,要想继续升迁,必须要立下战功;这次独自领兵,便是他立功的好机会。

    本来武安国和于禁皆申请去琅琊郡任职,好扫平各地山贼,建功立业;无奈现在房良还离不开他俩,武安国要负责镇守后方,于禁要忙于训练兵马,别人无法替代。

    更重要的是张猛乃黄巾降将,原来担任过黄巾渠帅,能比较顺利的收编黄龙势力,且由他与犯财(卜己)配合,更容易收编各处的山贼。

    为了平衡,于禁的薪俸被上调一级,与别部司马待遇持平,享受千石薪俸。

    武安国和于禁只好作罢。

    与张猛同行的,还有几县的县令和县尉以及配备的属吏。

    每位县尉带一屯的骑兵,等上任后再招募五屯步兵,用于县城的防守。

    由于携带大量的辎重,部队行程较慢,到四月底,张猛才到达东武县城。

    首先整编黄龙所辖的官兵,也就是他的直属卫队,总共两千多人,选拔出其中合格者,组建了两屯骑兵和两个部曲的步兵,剩余人员就地安置为民。

    张猛感觉司马俱和黄龙没有率领骑兵的经验,便让他们各率领两千步兵,每人配一屯的骑兵作为护卫和传令用,三千骑兵由他本人率领。

    其次,姑幕县、诸县、琅琊县、海曲县和东武县的县令和县尉相继上任,稳定当地局势,使得平稳过渡。为了争取民心,还对各地为非作歹的小帅、恶霸进行了打击,公开斩首一批民怨极大者。

    这些黄巾军成员,在此地耕种多年,生活平稳,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随后,张猛带领所辖部队前往莒县。

    莒县地处沭河东岸,与东莞县(后世的沂水县),臧霸的驻地,仅有六十里的距离。

    稳定莒县局势后,张猛一边在莒县招兵,一边派军司马司马俱率领两千步兵前往阳都县驻扎。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张猛感觉司马俱在统兵方面还算可以,不过武艺、谋略绝非臧霸对手,便命其严守县城,绝不能出城与之决战,并让阳都县县长和县尉做其副手,协助镇守县城。

    张猛的计划是利用骑兵的激动优势,迅速收复东安县和东莞县,把臧霸赶进西部山区。他确信,臧霸肯定缺少骑兵,而他张猛,在边疆锻炼一年多,最擅长使用骑兵作战,在东安县和东莞县的平原地区,臧霸的那些贼兵,绝非其对手。

    此时,别部司马范财(卜己)驻守蒙阴县,离阳都县不远,通过东汶河河谷,道路比较平坦,仅有一百四十多里的距离。

    张猛此举不仅打通了莒县与郡治开阳城的联系,避免贼匪对郡治开阳城的威胁,还对西部贼匪形成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