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咏萑氩荒苷剑荒芡耍稳嗽赘畹木车亍H站母鍪ν耪恿讲喙チ耍淙坏腥酥饕ǖ溃嗬�202师和200师埋伏的地方相距4至5公里,但是敌人师团配属部队会寻找与主力不同的前进道路,有可能会误打误撞到这里,撞见藏在中间的大约200辆坦克和同样数量的半履带车,这应该是整个亚洲最大规模的装甲集群。
制高点上埋伏的侦察部队,不断观察到敌人的骑兵和步兵在附近林子里乱窜,可能是迷路或者侦察。只能冒险,派出小股步兵与之交战,如果战斗规模控制得当,可以将其引导开。矶谷廉洁自恃追击迅猛,并不太在意林子里的小规模战斗,他判断有不少散兵游勇被甩到后面,来不及消灭,这是正常情况。
周有福坐在指挥部,插香祷告,希望神灵护佑他继承褚亭长遗志,痛杀日寇。他将几个纸卷塞进香灰里,口中念念有词一番,然后从香灰里抠出一个,打开,上面写着:此战必胜,不由得心中暗喜。实际上,他藏进香灰里的所有纸卷,分别写着:敌溃千里、直捣敌巢、逢凶化吉、诛杀敌酋。并没有不吉利的选项。
果然,一直等到夜间,才有一支中队规模的日军骑兵靠近山谷,企图接管一侧山梁上,废弃的美军雷达站。正赶上周有福下令部队开始行动,一时间山谷里轰鸣声骤起。靠近的日军还纳闷儿,只感觉前面山里有什么东西活了过来。
整支蛰伏的机械化部队苏醒过来,带着一个基数的燃油,开始了这次多路迂回的作战。由于没有后方,攻击不能深入太远,但是周有福的战役目的,就是消灭敌人软肋部分的有生力量,瘫痪其指挥能力。然后,在敌人可能使用核武器反击前,迅速向西而去。
日军骑兵中队以为遇见友邻了,挡在路口试图进行联络。他们用手电发来信号,为首的坦克也看不懂,车长用手电胡乱回应日本人。同时联络后方战车展开。
希尔曼坦克突然加速,挡在前面的战马受惊想跑,却来不及了,被连人带马碾压成肉饼。短暂的枪声过后,战斗结束。部队隆隆驶出了山谷,分几路向两侧日军行进。目标是那些拉在后面的后勤部队。周有福要求步兵,非必要情况,不要下车作战,必须保持速度和队形。
美国人大致测到了矶谷廉洁的指挥部位置,矶谷对无线电的使用,没有他的那些同僚那么谨慎,周有福带着美国测向小组,直奔目标去了。
战斗在黎明时分,在相隔几十公里的不同地域展开,完全出乎敌人预料。
前锋的谢尔曼连,直接扑向敌人指挥部,周有福并不知道会遭遇什么,夜间美国飞机也看不到敌人指挥部附近兵力规模,他预料敌人指挥附近不会有什么硬茬儿。不过这个猜想,有些失误,矶谷指挥部,一直与第二装甲旅团一起行动。他一直将这个装甲旅团当做预备队藏在身边,等着敌人停下来反击时才用。
第二旅团装备了两种新式反坦克武器,首先是那些由老式的95坦克改装的导弹发射车,这些战车被去掉了炮塔,安装了三联装的导弹发射架,作为反坦克以及反要塞的支援武器使用。
这些战车使用一种新式线导导弹,将速度提升到了200米/秒,远超过之前的所有反坦克导弹,重量也更轻,每一枚只有25公斤,距离单兵携带只有一步之遥。
这种导弹被命名为“吹矢”,吹矢是古代忍者的暗器,大概陆军兵器研究所觉得能将一枚制导武器做到25公斤,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所以用暗器命名。
与以往缩小反舰导弹而制造的笨重武器不同,吹矢使用新的飞行方式。导弹在空中旋转飞行,这减低了姿态控制难度,也解决了导弹导线容易被尾焰烧灼损毁的难题,不过也增加了操纵难度,因为导弹在不停地旋转,并不具备固定的姿态,也没有以往的高低和方向操纵面。操作手,必须紧盯一侧尾翼上的曳光管,确定操纵面此刻位置,进行细调。同以往型号一样,这种导弹在靶场上打固定目标的成绩还算优异。
第二种秘密你武器,是通过牧野提供的思路开发的新式穿甲炮弹。炮弹使用次口径的钨合金弹芯,包裹轻质的,出膛脱落的弹托。这种概念武器的有点在于,能将所有动能集中于弹芯,以最大程度增加初速,而不旋转的弹芯由尾翼提供稳定。
当然,由于97坦克使用的47毫米炮,本身口径太小,赋予的动能先天不足,且负收益十分明显,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不旋转的炮弹具有不可预测的弹道。有时候是因为加工不够及精密,有时候是因为横风,总之,炮弹很少有稳定飞行500米的情况。这使得700米击穿谢尔曼前装甲的理论穿深,变得没有意义。
当周有福的坦克突然出现在敌人侧翼时,第二装甲旅团只能仓促将这两种武器拿出来抵挡,当然指挥官心里还颇有些期待,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是敌人这次可是自己撞到杀手锏了。
986 发射卫星()
第二装甲旅团旅团长菅野正义少将,不算庸手,立即调整队形。他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理想的接敌作战阵型。
这种陆军大学通过最新几次遭遇战失败后,琢磨出来的阵型,颇为简单,吹矢将发射车靠后,97坦克形靠前,由此成远近搭配的完美配合。
理想状态下,吹矢将在较远距离歼灭敌人主力(尽可能射击皮糙肉厚的谢尔曼),然后再由97坦克的新式炮弹解决剩下的敌人,两种利器相得益彰,几乎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机会。
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这两种武器,他的部队都没有充分练习过,对于陆军兵器行政本部寄予厚望的吹矢导弹,在今天之前,一共进行了几次模拟射击和一发实弹射击,射击击中了固定目标。而对次口径钨芯弹,每辆车只配发5发,每个车组进行了一发试射,并且观察到了弹道不稳定的情况。
由于陆军必须考虑缅甸丢失后,库存的钨合金越来越少,其中一部分还得留着和德国进行交换。所以技术本部,偷偷在牧野绘制的新式炮弹图纸上,加入了修改,只在穿甲弹前部使用了钨,后部使用了铅和钢。
这很符合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古代智慧,但是却减低了炮弹的初速,使得其更容易受横风影响,当然穿甲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些偷工减料,很快会在战场上显现出来。
周有福的部队冲向敌人,远远看到升起的火光。他们不是第一次面对反坦克导弹,已然总结出一套可行办法。
炮手向行前方地面发射白磷弹,用烟雾破坏敌人瞄准。通常敌人会优先攻击巨大的谢尔曼坦克,轻巧的斯图尔特坦克会在前方乱晃,使敌人瞄准手分心。大部分情况下,坦克突然的横向移动,可以晃开笨拙的反坦克导弹。
这一招再次起了作用,为了减轻重量,吹矢导弹只设计了一个操纵面,要完成各个方向的操控,必须等待导弹弹体自旋。也就是说,每一个自旋周期,每个方向只能进行一次控制,错过了就必须等待下一个周期。这不是一种很容易控制的武器,对于生手尤其如此。
烟雾以及缺乏大倍率光学瞄准镜加剧了瞄准难度。
最先射出的导弹错过了目标,这种200米/秒的导弹速度太快,在瞄准镜中,如同一个乱飘的萤火虫,导弹自旋造成的大回旋,使得射手必须将其控制在较高区域,避免撞到地上,而接近目标时,则很容易错过下降的窗口。在以往的射击中,蠢笨低速的龙式在错过一个目标后,仍然有机会修正向第二个目标,对于高亚音速的吹矢则完全没有机会。
周有福的坦克迅速冲锋,到目前为止,他们见识过的日本人的各种反坦克导弹,还没有一种很出色的。驾驶员把头探在外面,边观察边躲闪。车长和炮手则用机枪对敌人发射阵地进行压制射击,有时候会干扰到敌人。
吹矢的远距离攻击中,只有一辆坦克被导弹擦中,唯一的伤害是导线刮伤了头伸在外面的车长。
周有福在后方观察,发现日本人有玩砸了,他不清楚日本人最近半年来搞的这堆奇奇怪怪的新式玩具,到底是怎么想的,正经把坦克炮口径加大,岂非比这些歪门邪道管用?
他哪里知道,日本穿越者带去的新技术,正在经历痛苦的早期探索,大量的资源被消耗其中,然而仅就反坦克导弹而言,至今仍然看不到出路在哪里。
虽然中国坦克靠近,97坦克开始射击,炮手们在远距离上没有准头,旧有的射击经验,基于初速较低的炮弹,而新式炮弹的提前量和弹道弯曲度完全不同。
菅野看出苗头不对。但是已然来不及调整了,他故作镇定地开始向矶谷廉介求援,当然司令员远在100公里外,而这里的胜负,几分钟内,就要分出了。
乱窜的斯图尔特坦克,突然开始横向移动,迅速离开了战场,如同一场华丽的分列式。这些坦克只是远距离担任掩护,然后实施两翼包抄。并不担负正面硬抗的任务。
这是周有福新琢磨出的战术,目的在于将轻坦和重坦(谢尔曼姑且算重坦),的优势区分开来,当然老周并不知道,自己的新战术,可能与汉尼拔的战术暗合。
97坦克被迫转动炮塔瞄准1。5公里外,向两侧包抄过去的两路敌人。他们仓促集结,正面很小,很容易就被敌人溜到两侧去了,但是正面的谢尔曼正稳稳压过来。旅团长的命令迟迟没到,所有坦克继续正面迎敌。
这种次口径无装药的,三倍音速的炮弹,对装甲的考验渐渐开始。
每一次命中,坦克成员,都可以听到与以往一公里左右被击中,完全不同的尖锐的钝挫声。通常炮弹射中倾斜装甲后,那种清脆的弹开声没有了。
一些谢尔曼坦克在大约800米外停下,开始射击,另一些则继续向前,按照以往经验,在五六百米处停下射击。
钨芯弹终于干掉了几辆冲的太靠近的坦克。在连续被钨芯弹击中几次后,谢尔曼的正面装甲,开始出现塌陷,进而被洞穿,但是这种手指粗的实心弹药并没有很强的杀伤威力,通常无法一次击穿报销一个车组。
800外谢尔曼坦克用穿甲弹射击敌人,优先射击敌人的吹矢发射车,在这个距离上,敌人的新式穿甲弹击穿率不高。
与此同时,两侧包抄的轻型坦克,越过了混乱的敌人步兵纵队,开始向敌人坦克坦克阵地后方集结,由于电台协调,两路几乎同时到达。敌人完全没有做出应变,因为正面谢尔曼坦克给他们施加巨大压力。
菅野旅团长知道,无论如何应变,今天难逃一死,此刻越动越乱,不如不动。
他对德军闪电战有所研究,但是只注意到战役级别的包抄,他没料到,对手就在自己眼前快速变化队形。
周有福从望远镜里看着远处敌人主力被围住,他知道这个软柿子捏到了。可惜不能乘胜追击,必须趁着矶谷被打瘸腿的机会,立即返回泰北。自己必须赶到褚军座身边,说不定,军座还有什么话要托付。
同一时间,419号潜艇通过了苏卡达纳湾,进入爪哇海。现在,是发射第一枚短期通讯卫星的时候了。
从声呐捕捉到的信号看,这一带日本船只和盟国潜艇很多,最近的,就在西面60公里外的一艘日本运输船和75公里的一艘荷兰潜艇,现在发射,仍然可能被海上的船员看到。但是他不能错过时机。太阳东升的机会,正好可以掩盖发射时的火焰,要不然靠近新几内亚,各方船只更多。
他与政委,各自在自己的终端上输入一组密码,11号发射管打开(419穿越后,只剩下11和12号发射管未锁死)。政委用潜望镜等待着黎明,第一丝耀眼光芒闪现时,程大洋按下了按钮。
平静漆黑的海面上,突然涌起滔天巨浪,一枚火箭拖着白色的蒸汽,冲天而起,这枚火箭将把一颗通信卫星送到近地轨道。接下来2个星期,这颗卫星将担任419与褚副艇长,以及延安之间的通讯中继任务,直到燃料耗尽坠毁。
这种潜艇携带的小卫星,原本为核战争准备的,没想到现在用上了,当然在极限距离上,发射一枚还不够,必须在一两天后,发射第二枚。这样就可以避免单颗卫星飞离通讯区域后的时间过长,贻误战机。
远处的日本货船上,驾驶舱值班的二副,看到正东方,有一道细细的白色烟,径直向天际延伸。他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竟然可以直冲天穹。
“也许是海军新开发的什么神秘兵器吧?”他觉得可以在日志上记下一笔,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记录。
周有福的坦克,将敌人坦克旅团冲的七零八落,两边前后一夹击,菅野的防御就崩溃了。
日本帝国两个月的坦克产量,被他一个早上消灭了。现在得赶紧往回收,根据美军情报,日军昨天刚刚在金瓯半岛部署了新式的ki45屠龙轰炸机,这种飞机安装一门机腹37毫米炮,任务颇为多样化,有时候用这门炮来对付盟军坦克,用时候也用来对抗盟军重型轰炸机,可谓天上一脚地上一脚。
当然周有福的部队里,已经有一些以半履带车为底盘的安装高射炮的战车,用来伴随坦克防空,这也是褚亭长在东南亚的首创。
在苏军部队中,有了一些安装在卡车上的四联装水冷机枪,而褚的部队已经开始尝试使用4联的20毫米高炮,比德军中的同类装备,早出现了几个月。这些高射炮对低空飞机,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刚刚从文莱转场到越南的陆航87战队,接到命令起飞。这支部队隶属于第9飞行师团,在参加对澳洲的进攻中,尝试用37毫米机关炮对付坦克,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澳洲是大片的荒漠,坦克部队很容易被空中搜索到,东南亚的情况可远不一样。
飞机起飞后,迅速向大致方向飞行。由于起飞仓促,与第二旅团的沟通没有完成,无法接受到地面部队的无线电指示,所幸,他们还是很快找到了浓烟滚滚的战场。
编队飞过战场时,可以看到地面上横七竖八的坦克残骸,密集地堆积在一起。飞行员用望远镜向下观察,几乎所有的残骸都是己方的。看起来,敌人坦克占据了上风,必须赶紧追上去,给敌人一点儿颜色。
987()
ki45携带的37毫米炮备弹为10发,如果飞的足够近射击,可以摧毁两辆以上谢尔曼。在澳洲,与号称褚亭长恩师的蒋纬国指导的装甲部队作战时,这种飞机发挥了很大作用,得到了开罐器的称号。
而驾驶轰炸机的87战队得到了乌鸦战队荣誉,部队当然更欢迎鹰、隼、鹫这样的名称,对乌鸦战队这个名字,颇有微词,不过据说这个称号是军务局的若松次官想出来的,次官不知道从那里听说,乌鸦很善于对付乌龟,经常把乌龟抓到空中扔下,以此摔碎硬壳。
实战中,要对付谢尔曼这样的坦克仍然颇有难度,因为即使加长了炮管的37毫米机炮,火炮900米的初速仍然嫌不够,击中炮塔也未必能击穿,而ki45并非俯冲轰炸机,很难用较大角度射击更加薄弱的顶部。
不过飞行员们通过摸索,实践除了一些办法。包括射击坦克的底盘,摧毁发动机,以及从侧面射击车体。这些方案无一例外,需要很精准的射术,以及很稳很慢的速度,不过这种飞机正面特别加强了装甲,可以抵挡几发坦克的高射机枪,通常攻击有惊无险。
今天他们就要用这种非专业的攻击机,来替第二旅团报仇。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搜索,好在起飞距离很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盘旋。一旦找到敌人坦克,剩下的问题,就手拿把掐了。
周有福的部队正以丛林为掩护向西北行军,老挝原始丛林的巨大阴影可以有效隐藏他的部队。他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脱离森林渡河,这里河流纵横,大部分桥梁无法通过坦克,可泅渡的地带全都由美国工程兵顾问测量而来,并没有太多选择,而日金瓯半岛赶来的本飞机一直在附近盘旋。他不想错过白天的时间,那样黄天仰可能先自己赶回去,黄天仰不似陶明章那样的呆子,也许会制造一份假遗嘱之类的东西。周有福总是用自己的花花肠子,来揣度别人。他越来越相信,褚亭长可能受了辐射,快不成了,他派去的老中医甚至没见到司令的面,要是还有救,总该试一试的。
来不及等美国人调飞机过来了,他决心先用自己的机动高射炮,给敌人飞机一个下马威。
他的坦克开始从湄公河的一条支流渡河,水深不大,但是湍急,来不得半点闪失。四辆防空车辆被部署到渡河点一侧的丛林边缘,一字排开。
他没有按照美国顾问的意见,将高射炮按不同角度部署,形成交叉火力。他的经验告诉他,这种武器对着天空乱扫,弹药落下时,有很高的误伤率。他希望足够的火力编织火网,把敌人揍下来。
稳妥起见,他通过电台许诺,击落一架日本飞机,赏黄金四两。这项赏格,比摧毁一辆敌人坦克的高出一倍。由于日本装甲兵太过孱弱,最近他还偷偷修改了奖励规则,将95坦克的赏金降低到了装甲车一档的一两二钱,为此,基层颇有些怨言。
没有太精妙的部署,坦克营就开始急匆匆地渡河,很快就被空中敌机看到了。第一架发现目标的敌机,没有迅速下来,而是留在空中盘旋,由后座飞行员向空中发射了几发信号弹,招呼其余同类赶来。十分钟后,大约20架敌机云集渡河点上空。
渡河的坦克上站满了乘员,由于担心坦克沉没,除了驾驶员,其余人都站在炮塔四周。第一批坦克已经过河,还在河里的人,则开始担忧那些敌机,敌机一直没下俩,显然在等待时机。
日军飞机在空中观察了一会儿,转到了河流上游,开始沿着河流降低高度,显然他们知道怎么对付谢尔曼,必须从侧面攻击,可以使得目标截面变大。且侧面装甲较薄弱,更重要的是,这个方向下来,会使得谢尔曼的12。7毫米机枪很难发挥威力,这种机枪射击时,射手必须站在发动机盖上,实际上并不具备360火力,如果愣头愣脑从正面俯冲,反而容易被击中。
飞机下来角度不大,这样弹道较容易预测。800米外射击行进中的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