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帝国-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人就是喜欢干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傻事。他顺着隆隆的发动机响声靠近铁丝网,迅速用钳子绞开一个洞,钻进去。日军守备并不严密,甚至没有探照灯,大概是为了防范盟军的空中侦察,可见他们自以为还很隐蔽。

    从动静判断,日军正在启动丘吉尔坦克的发动机。显然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拼凑出了一些可用的坦克,日本机修部队这么有本事,也是预料之外。这些步兵坦克能多大程度上给合成团构成麻烦,还不得而知,如果运用得当确实会是麻烦。

    他猫腰前进,在更近距离上观察日军修理细节,有两人正在蹲在车体上用铁板焊接车身和炮塔上被击穿后留下的孔洞,所有的击穿都在侧面,坦克正面只有穿甲弹击中留下凹陷,但是没有击穿。这些坦克使用43倍六磅炮,单从穿甲能力上,超过格兰特上75毫米榴弹炮。虽然总体上这是一种设计平庸的战车,但是合成团的格兰特也是一辆没什么优点的战车,仅在缅甸,这两种外形丑陋的战车就算是棋逢对手,巅峰对决了。

    后方200米,徐冲利用热像瞄准监视敌人,不断给马强提示。他看着马强从一堆木箱后面移动到一辆破损的火车后面。

    “火车头上有卫兵。”他提醒道。

    马强敲了敲麦克风以示听到。他从车头下匍匐通过,头上不时传来日军哨兵走动的声音,不过敌人没夜视仪,根本无从发现他。马强起身,悄悄过了第一辆坦克,到了仓库边上,里面灯火通明,他定睛细数了一下,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座天车,地面停着一共有9辆坦克,有3辆坦克后方发动机舱上网格栅栏被打开,另有一辆炮塔被吊起,显然日军在这里东拼西凑自己的装甲部队。看起来,最多可能有6辆可以组装起来,不算多。可惜里面亮着灯,他无法继续潜入。他顺着原路回来,路过外面那辆坦克时,看到几个日本修理工已经钻进了炮塔。他几下攀上坦克,顺手将一颗手榴弹扔进去。

    手榴弹咣当滚落在底盘里,可以听到里面日本技工还在询问:是谁的工具掉地上了。

    他跳下坦克迅速移动。前方废弃火车头上日军守卫掉落下来,当然不是失足跌落,而是吃了徐冲一枪。

    身后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里面几名修理工在密闭空间内挨了这么一下,死相应该好不了。

    瞭望塔上探照灯骤然亮起,但是两秒钟后随即熄灭,又是徐冲的一次精确射击。他这一枪,连卫兵连带探照灯一起干掉了。

    警报声响起,但是除了渐渐开始燃烧的坦克,营地里一片漆黑。日军开始喊叫并乱打枪。马强轻松顺原路跑出来。待马强脱离敌人基地,徐冲换一边反器材枪,用曳光弹射击基地内油罐,希望能引燃油料,可惜都是些空油罐,纵火没有成功。

    曳光弹暴露了他们位置,日军火力渐渐集中过来。他们完成任务,迅速撤离了这里。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监视这里坦克,并设法歼灭他们,尽量避免这些东西在公路附近,给远征军撤离造成麻烦。

    与此同时,在空中的日军轰炸机指挥官完全抓狂,他望向下面,完全是一片黑暗,按照计算,早该过曼德勒了,那里处于日占状态,阿瓦大桥和皇宫是有灯光的,但是完全看不到任何的一丝光亮,指挥官感觉自己完全被隔绝了,只能看到油表指针在不停地下降,掉落到最后百分之五的红色区域。

    他向上级报告了目前严重的情况,电台倒是可以呼叫到机场上的长官,那边也是万分焦急,可惜日军没有雷达可以看到这群飞机位置,自然也无从正确引导。

    编队中一架战机报告燃油告罄请求迫降。这种情况下跳伞的机会更大一些,但是日军飞行员似乎视轻易放弃飞机为羞耻,所有请求夜间迫降,长官竟然还同意了,第一架飞机减速降了下去,机头的灯光只能照射出很短距离,等到看到前面突出的山峰已经来不及了。飞机轰的撞了上去,变成一个火球滚落到山谷底部。

    借着这架飞机燃烧的火焰,天上飞行员可以看到他们竟然还在群山间打转,附近根本没有任何一块平地;他们往来这条航线也有过几次了,今天到底是谁施了法术,让他们如同鬼打墙一样,在缅北山区乱转?

    眼看没有其他选择,机群指挥官命令跳伞。当然,其实跳伞也不会增加多大活命机会,飞行员掉在深山里摔死或者被野兽吃掉的机会其实也不小。

    燃油用尽的飞机上的飞行员开始跳伞,失去控制的飞机,纷纷掉落在缅北山区炸成火球。这种情况是飞行师团参谋部制定计划是始料未及的。在日军半年前进入总体战前,这些飞机大约是三菱生产线上2个月的产量。这也是缅甸战役爆发以来,日军损失战斗机最多的一天(另有空战和地面火力击落了十余架飞机),第5飞行师团由此元气大伤,被迫重新检讨攻击方案,放弃了第二天对大桥的攻击计划。

    天亮时,林秀轩派出的一个反坦克连,骑着自行车赶到森林里指定位置与等候的马强会和,徐冲带着太多现代装备,仍然隐身暗处。这支部队是林派来协助马强消灭敌人坦克的,临时命名反坦克连,其实除了燃烧瓶和地雷,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合成团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是几门6磅炮,但是需要牵引不容易机动,只有靠步兵来解决。

    另外,褚亭长已经命令格兰特坦克加速向前,准备用来突破敌人防线,他希望尽量不要用坦克对抗坦克。不过考虑到敌人有5辆丘吉尔和一定数量的其他日式坦克,格兰特硬抗也是备选方案,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的几辆坦克吧公路切断了。

482坦克对抗() 
泥结碎石的路面被日本人挖的坑坑洼洼,用来埋他们的地雷。其实没有隐蔽性可言,尤其道路四周还有不少被炸死的大象和野牛的尸体,清楚显示雷区大致位置。日本人的目的也在于用雷区减慢远征军速度,倒是不在乎埋的深浅。最先赶到的机械化步兵下车,顺着公路两侧向日军防线发起进攻,中间步兵用匍匐前进,从刺刀和铁锹挖出敌人地雷。前方防守的为川口联队一个大队,之前隶属于18师团,战斗力较强,该部队依托前面地雷,后面火炮,展开阻击战。日军最大的难题在于,防守部队不再有空中支援,因为总部设在曼谷的第5飞行师团不敢再起飞战机进行山区作战。这无形中给予了褚亭长的最后5辆坦克,在公路上的行动自由。

    合成团并不想不惜代价一举攻破敌人防线,而是等待后方火力,以及最宝贵的坦克赶来。偶尔的,还有飞虎队的p40战斗机见缝插针赶来扫射日军,不过效果不大。

    最先赶到的两辆格兰特,沿着公路一侧前进,在步兵后方担任火力支援,随着前面步兵探雷进度,不断推进。它们没有立即进行一次迂回作战,只是作为移动炮台对当面日军进行射击。这是一种笨拙而又稳妥的步兵坦克战术,实际上格兰特也是在这种思路下设计的。

    整个推进作战以两辆装甲厚重坦克为核心展开,前方火力侦察诱使敌人火力暴露,再由格兰特进行射击。,进攻四平八稳,没有机动作战部分,日军的防线上部署了新式的47毫米反坦克炮,但是这种反坦克炮在1公里外对格兰特正面没什么效果。一旦格兰特进行长距离突进,倒是很可能掉进日军预设圈套,暴露出比较薄弱的侧面,被痛揍一顿,因为对这一地区的侦察是不充分的。林秀轩计划将敌人反坦克火力吸引过来,然后由另3辆坦克进行机动作战。

    马强带着人进行伏击,他们在敌人必经之路上布设地雷,因为从森林深处离开,只有一条烂泥路可以走,这是无人机空中侦察确认的,相信日军会将这些战车派出来支援,不过夜间受到袭击,他们一定会非常小心。

    徐冲利用无人机,观察到敌人5辆坦克上路了,每辆丘吉尔坦克上带着6名步兵,显得戒备很严,后面还跟着5辆95式坦克,整个坦克部队两侧,还有一支自行车的部队跟随,规模很大,有整整一个中队虽然表面上显得寒酸,但是可能是整个缅甸最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出动了,另外这种坦克和自行车混合的奇怪编成,马强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发现自行车的速度倒是可以跟上这些慢吞吞的坦克,竟然形成了不拖累坦克的人力摩托化行军,必须佩服日军参谋部在因陋就简方面的想象力。

    马强叮嘱士兵们,务必把地雷埋的干净些,不要让敌人看出破绽。又要求机枪阵地部署的隐蔽些,但是他也没有多少信心,因为这里的人都没有反坦克经验,尤其敌人步兵很多,原本的计划是利用敌人坦克视野死角接近消灭它,目前情况下,单单依靠燃烧瓶,将会变得非常困难的。

    远处林间飞鸟纷纷被惊起,随后传来隆隆的响声,估计敌人坦克快到了,士兵们躲藏到不远处森林里,等着地雷起作用,一鼓作气歼灭所有坦克。

    日军坦克慢慢靠近雷区,但是在1公里外突然停住了,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它们似乎怂了?

    一分钟后,日军坦克开始调整队形,将一辆丑陋的95调到前方,更丑陋额丘吉尔坦克则躲到其后方,徐冲向马强通报了情况,另外整个日军队形拖拖拉拉,有一里地长,要想全歼似乎不可能了。徐冲向林秀轩报告了他的以上判断,他建议立即调动3辆格兰特来进行一次声东击西。

    日军95坦克哐啷哐啷开过来,驾驶员开着窗,用力搬动操纵杆,控制坦克在土路上行驶。他们为什么突然调整队形不知道,不过看这辆95欢快的过来,似乎还真没什么堤防。

    合成团没有正经反坦克地雷,但是用几枚步兵雷达串联,临时攒了一种超大型地雷,当然是为了对付40吨丘吉尔而想到的点子,希望至少能炸断履带,把里面乘员炸死一半,而不是针对7吨多的小坦克。

    8辆日军自行车正从土路两侧超越坦克,大概希望为视野不良的坦克进行警戒。坦克履带压上了那枚地雷。

    巨大的爆炸,瞬间将坦克周围8辆自行车和人崩到天上。坦克倒是没有被抛起。但是可以看到之前站在炮塔内的车长被震断了脊椎,挂在了炮塔上,可见威力之大。躲藏在树林两侧的机枪开始射击日军自行车士兵,一时间形成交叉火力,将不知所措的日军扫倒一片。

    那些停在公路上丘吉尔,收到攻击后只是按次序停车,2分钟内没有任何反制措施,可见其视野有多差,使得内部成员无法判断战场形态。不过马强这支人马的火力还无法构对这种庞然大物成威胁,在来不及干掉步兵的情况下,他下令步兵行动,靠近甩汽油瓶。

    日军步兵丢弃了自行车,躲到土路两测沟壑里进行反击,有一些勇猛的步兵爬上坦克,敲打炮塔为里面人指示大致方向,那些丘吉尔的炮塔开始转动,终于从呆滞状态活了过来。

    随后其并列机枪开始射击,合成团士兵摸到边上,扔上一个燃烧瓶,但是距离太远,只点燃了坦克前一片荆棘。这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日军步兵开始注意掩护坦克,不让远征军士兵靠近。一名士兵冲锋时被日军击中,随即没扔出的燃烧瓶在自己脚下被点燃。

    马强观察战场,发现这支队伍缺乏反坦克经验,无法形成配合,而敌人的步坦掩护的配合很快形成了,眼看敌人火力获得压倒性优势,强攻只是增加伤亡,他下令吹哨收兵,用燃烧瓶点燃树林,为撤退做掩护。敌人没有追击,仍然能僵持在公路上乱打一气。

    他撤到1公里外,清点人数,竟然折了20几个,可能有一些在森林里跑散了,总之打的不顺利,可能歼灭了一个小队以上日军,但是只干掉一辆坦克。他通过电台向林秀轩报告攻击不利,希望按照第二方案,用己方坦克来调动敌人,并在有利地形上解决问题。

    林秀轩立即让随后赶到的3辆坦克下了公路,沿着无人机侦察到的一条英军废弃支线铁路进入森林,这些没入草丛的铁轨,通向敌人基地,那里是英国木材公司的旧址,很长一段时间,皇家海军都依赖缅甸的热带硬木制造军舰,但是随着柚木需求的减少,这里被殖民地军队接受,作为后方修理仓库。

    三辆格兰特希望沿着这些道路迅速靠突入敌人基地,然后再寻歼敌人坦克,在完成以上战斗后,再完成一次对敌人防线的突破。

    远征军已经在英多完成了主要部队集结,上了卡车的伤兵已经启程,希望在最快时间内抵挡印度。疲惫不堪的新38师也开始向向尾随日军发起牵制性进攻。整个缅北战场,中国军队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尽管松山的58师也发起了对腊戌的佯攻,但是日军指挥部,到了此时,还不至于看不出远征军将要去印度。日军为了挽救局面,疯狂调集部队试图围歼远征军主力,虽然大部分日军被甩在了后面,但是如果合成团前锋无法及时打通去路,敌人仍然可能完成迅速扑过来狠咬一口。

    3辆格兰特沿着铁路穿越森林,几个小时后,就出现在了处于丛林中的隐藏基地附近,基地内驻留的日军修理部队,正在赶着修理剩余英军装备,包括几门十七磅炮和昨天被马强炸毁的那辆坦克。他们听到坦克响声,以为是自己坦克中途掉链子又回来修理了,三辆格兰特以品字形冲出森林,后面跟随者一群远征军士兵。坦克一起向向留守日军射击,日军防守部队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赶到几座仓库内防守。

    格兰特一路推过铁丝网,将仍然抵抗的瞭望塔直接推倒,上面日军重重摔下来,再地上翻滚,随即被坦克碾到烂泥地里。步兵跟随脱节很大,三辆坦克不愿意多等,互相掩护驶向敌人据守的仓库,直接使用榴弹向仓库墙壁射击几炮,然后径直推过去,在墙上开了几个洞,闯进了仓库内,日军用手榴弹进行自杀反击,有一人突破火网,钻到坦克下面自爆,炸毁了第一辆格兰特的履带,但是格兰特上火力依旧猛烈,将其余日军消灭。此时,步兵才赶上,又进行了大约30分钟的战斗,将残敌肃清。

    徐冲通过无人机看到,堵在路上正在排雷的日军坦克开始掉头,显然收到后方被袭击的消息。他迅速回收了无人机,下了山头,踩着自行车飞快往回赶,不断停下,进行短促侦察通报日军坦克位置。这边合成团反坦克连开始抢修格兰特坦克,更换备用履带板。

    用格兰特硬抗丘吉尔似乎有一点点优势,但是不足以抵消对方数量,丘吉尔火力不足,但是正面装甲更厚。不过刚才马强观察到这种坦克反应很慢,如果用火力将敌人车长逼进炮塔内,其视野死角似乎很大,尤其是炮手的。所以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个刚刚被占领的基地为依托,以逸待劳与敌人作战,当然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隔断敌人坦克和步兵的联系。他爬上坦克与坦克,将自己的构想和步兵部署想法,与坦克排长进行了简单交流。

483坦克对抗2() 
日军坦克急匆匆赶回来,远远看到基地里浓烟滚滚。日军指挥官柳本少尉爬出炮塔仔细观察前方,看来突袭基地的中国军队放了一把火,把仓库烧毁了,他在中国打了4年,知道中国军队德行,他们仓皇撤退时通常会放火来隐藏行踪,连他们自己老百姓的房子都烧。他对中国军队的另一个认识是,士兵都是文盲,军官普遍指挥能力低,打起来乱成一团,很容易实施谋略。

    少尉刚从东北调来,作为第一装甲联队补充兵力投入到这里,由于海运不得力没有坦克,就指挥这些英国坦克。原本有些怨气,但是一开上丘吉尔坦克,就惊为天人。怎么内部空间这么大,悬挂如此出色,开的如此平稳,噪音也小很多,每一竟然辆都有电台,甚至内部成员都可以通过喉部通话器交流,至于火力,更是日军坦克无法比拟。

    柳本少尉突然觉得,用好了这些坦克一定是一件利器。所以刚才行驶到一半,他觉得不如让95去前面淌路,这种40吨的大家伙还是很宝贵的。

    此刻,他提醒自己需要仔细侦察战场,不过烟雾太浓,看不到更多细节,只能看到仓库外横七竖八地停着破损的卡车和牵引车,有些也在燃烧,烟雾挡住了他的视线。一切迹象表明,敌人一如既往的乱成一锅粥,即使他们刚刚侥幸偷袭得手。

    日军对俘获丘吉尔坦克评价有高有低,对机动性不甚满意,对火力和装甲比较认可。内部定义为一种机动堡垒。当然日军对使用这种重量的坦克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日军坦克战术也不是围绕任何一种笨拙坦克编写的。虽然日军堆坦克的理解,本质上也是支援步兵,但是主要任务范畴是攻坚和火力侦察任务,由于对手太渣,也没有什么反坦克战。表面上看,日军装甲部队倾向于轻型化,强调机动性,但是并没有大纵深使用坦克突击的理论。

    柳本少尉开始开始回忆习志野战车学校的反坦克战术,课程里没有使用15吨以上坦克的部分。但是有对付英美怕死鬼们厚重坦克的部分。一旦遭遇30吨级别坦克时,不能正面强攻,而必须进行一次果敢的侧翼迂回,绕到敌人侧面进行打击。

    早有机修连逃出去的报告,敌人来的是七八辆格兰特坦克,看来是一场硬仗。正面突击,怕是只能交换战损。在柳本的想法中,如果需要交换,必须以一当十才算合格,这种轻敌心态,当然是由于他与中国军队的历次交手经历造成的。他简单分析了目前的局面,从时间推算,那些格兰特还在仓库附近,这些坦克的弱点在于机动性很差,主炮射界很小,而且都在一侧。

    想到这些,他简直佩服自己的才华,日军中普遍有一种看法,日军知识水平要高于中国军队两个层级,通常少尉可以顶中国军队上尉。当然柳本认为,这种看法还是嫌谦虚了。计议已定,他决心让95坦克借着地形,在左侧行动,由于格兰特主炮射界在车体右侧,这会让他们感觉安心,而他们的注意力一定会被死死吸引过去。然后自己的主力从右翼(他的右翼)杀过去,用360射界的6磅炮强大火力给中国人上一课,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战术。

    虽然只是考虑了格兰特弱点而制定的简单战术,甚至没有充分侦察,只是想当然的判断,但是柳本觉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