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奸臣-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字,都是如此;而像“皇甫嵩”、“诸葛亮”等,则属于复姓。

    而具体到段家,又有行辈的分别,比如段颎这一辈的人,取名都从火,像段颎的“颎”字里就带了火,而段增堂叔段煨,同样是带火。

    到了段增这一辈取名则从土,比如段增的“增”,段坤的“坤”,都是如此。

    当然,这十八个孩子毕竟不是段家的人,取名的时候不需要讲究这些;不过为了方便,最后段增给他们取名时还是给他们取了带土的名字。

    除了名字以外,这些孩子遇到的问题还很多,受限于以前生活的环境,他们不仅没有半点基础,更是连学习的意识都没有。

    负责教导他们的管事每天都会向段增抱怨,说他们脑子太笨,不堪教化,每当这个时候,段增都不得不努力劝解,这才让他没有“罢工”。

    好在,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都知道,若不是段增收留他们,并让管事来教导他们,那他们别说是坐在舒适的屋子里安心读书了,就是每天肚子都填不饱。

    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珍惜机会,知道要努力读书;而且他们对段增也非常感激,每次见到段增后都会发自内心的对他行礼问好。

    段增也没指望将这些孩子都培养成饱学鸿儒,只要他们能读懂和书写常用的字就行。

    毕竟将来是个乱世,段增更希望将他们培养成能带兵打仗的人,若是他们中能出一两个将军那就最好,就算出不了将军,但只要他们能成为合格的军官,那同样不错。

    至于其他方面的事,灾民那边,或许是有段增带头,在接下来洛阳城里的大户人家有不少都开始设棚施粥,接济灾民,顿时让灾民的日子好过不少。

    不过那些灾民最感激的人依旧是段增,因为在段增设棚施粥之前,他们每天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等到段增设棚施粥后,他们的日子顿时就好过起来,这些淳朴的灾民们自然而然的就把功劳归结于段增身上了。

    而段府中发生的盗窃案,最后听说王萌亲自到段家来赔礼,又献上一大笔钱财,这才将此事平息。

    毕竟段颎现在也不想与王甫闹翻,既然对方已经主动认错了,他自然也见好就收,将此事了解。

    ……

    半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这天下午,段增正在房间里练字,曹安突然走进来道:“小公子,舅老爷到了,夫人让你快过去。”

    “舅舅到了吗?”段增眼神一亮,而跟在一旁的顾景听了后脸上露出一丝紧张之色,同时又带着一点兴奋。

    作为伴读,他当然要与段增一起,由苏昭来教导;这段时间苏昭没有来,他有疑惑时都是向管事请教,如今正牌老师到了,他这个“编外”的学生心中当然会紧张。

    带着顾景,段增等人直接去了后院。

    此时段颎还在府衙坐班,只有苏夫人在;段增示意顾景等人留在外面,他独自跨过门槛走进屋内。

    刚进门,便见到一个面色黝黑国字脸,表情极为严肃的中年人,坐在苏夫人下手处,这便是段增的舅舅苏昭了。

    在苏昭的身旁,还有一个身穿白色袍服的长脸少年,年纪看上去也就十一二岁,段增认得这少年正是苏昭的长子,也就是段增的表兄苏则。

    段增连忙上前,先对苏夫人行礼,然后对苏昭行礼道:“外甥段增,拜见舅舅。”

    “嗯,起来吧!”苏昭微笑点头,他说话时声如洪钟,让人听了不由得产生畏惧感。

    段增应了一声,起身又对坐在一旁的苏则拱手道:“小弟段增,见过表兄!”

    苏则不慌不忙的站起身来,先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同样对段增拱手回礼道:“苏则见过表弟。”

    与他父亲不同,苏则说话时面色平静,行事一丝不苟。

    段增见了后顿时在心中摇了摇头,“看来这位表兄年纪虽小,却是个极为沉稳之人,而且似乎对礼节看得很重,可惜就是有些冷,让人觉得不像个少年,反而比自己更加像个大人。”

    若是自己被苏昭教导后,将来也成为像苏则这样的性子,那就太过无趣了。

    好在苏则毕竟是从小被他父亲教导,所以才养成那样的性格,而段增却是二世为人,性格早就养成,倒也不必担心太多。

    等叙完礼节,又拉了一通家常后,苏昭开口道:“增儿,原本收到你父亲的书信,邀请我来教导你后,我是不打算来的。不过后来又改了主意,你可知为何?”

    段增摇了摇头道:“外甥不知。”

    苏昭道:“那是因为之后我又听说你派人去设棚施粥,赈济灾民。”

    段增愣了一下,难道这件事连远在右扶风的苏昭都听说了?

    他还不知道那天设棚施粥的事情经过蔡邕的宣扬后,又被汉灵帝当着百官的面宣读,早就传扬开了。

    苏家虽然比不上杨家、袁家那种高门大户,但也是个颇有影响力的世家,家族中有不少人都在朝中为官,所以得知此事也不稀奇。

    只听苏昭接着道:“《韩非子》有言,仁者,为其中心欣然爱人也。赈济灾民,此乃天子与百官之责,增儿虽年幼,却有如此仁心,所以我才决定亲自过来看一看。”

    段增听了顿时有些惊讶,那天自己去设棚施粥,不过是见到那些灾民的悲惨命运后,一时间起了同情心,所以命人去做,并非刻意为之;没想到却意外让他得到了苏昭的夸赞。

    而更让他惊讶的是,苏昭一个饱读儒家经典的士人,引用的居然是韩非子中的语句;韩非子是何人?那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相比之下,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典籍里关于“仁”的论述实在太多,而苏昭却没有引用。

    难道说这苏昭实则是一个信奉法家的人?

第十五章第一堂课() 
东汉末年与先秦时期相距不远,先秦时期的各种思想在这个时期还有遗存,尤其是法家这种显学,更是流传甚广。

    所以即便苏昭信奉法家,段增也不会感到惊讶。

    只听苏昭接着问道:“增儿,我听说你以前跟着一位先生学过两年,都学了些什么?”

    “回禀舅舅,外甥学的是《论语》,已经学完了;此外刘先生还教了一些《春秋》中的内容,不过没教多少他便离开了。”段增答道。

    “可能背诵否?”

    段增尴尬的摇了摇头。

    这具身体虽然给他留下了不少有用的记忆,但还是有许多记忆失去了。其中就包括论语的内容。

    前世的段增虽然也读过《论语》,甚至还能够背诵其中的一些语句,但要将整部《论语》都背诵下来却不可能。

    苏昭见了顿时皱眉问道:“为何不能背诵?”

    段增灵机一动,答道:“外甥以为,读书只需观其大意即可,何必拘泥于具体文字?”

    苏昭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那么识字呢?常用的字可都会写?”

    段增连忙点了点头。

    苏昭当即让人取来笔墨,对段增道:“我念几句诗文,你把它写出来给我看。”

    说着,他便念道:“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一段乃是论语中子路篇的一句话,段增老老实实将其写下来,双手呈递给苏昭看。

    这段时间段增认真练习书法,已经小有成就,虽然还比不上前世的造诣,但也有一定的水平了。

    所以苏昭见了后顿时眼神一亮,不过随即他又皱了皱眉道:“为何不用隶体?”

    段增道:“外甥对隶体不怎么习惯。”

    苏昭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询问,他对段增道:“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好好教导你,希望你能认真学习,不要有丝毫懈怠。”

    段增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不是令苏昭满意,他连忙答道:“是,外甥定会努力的。”

    “你还有其他问题吗?若是没有的话,就先下去休息吧。”苏昭又问道。

    段增想起还在门外等候的顾景等人,连忙道:“舅舅,外甥还有一事要禀明。”

    说着,他将顾景的情况向苏昭说了一下。

    “让他跟着你一同读书也不是不行,不过在我讲课时,他只能旁听,不得发问,更不得打扰到其他人。”苏昭听了后沉声道。

    对这个结果,段增有些不满意,他知道这个时代想要跟着一位先生学东西是很难的事情,但也没想到苏昭居然会有这样的要求。

    不过他也知道,能让顾景旁听就很不错了,自己无法要求更多。

    等段增离去后,刚才一直没有开口的苏夫人才笑着问道:“你觉得增儿怎么样?”

    “的确是个聪慧的孩子。”苏昭点头道。

    苏夫人听他称赞自己的儿子,顿时面上露出喜色,不过她没想到的是,苏昭接下来语气一转,又开始批评起来。

    “可惜性格有些浮躁!”

    ……

    外面,段增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苏昭打上了“性格浮躁”的标签,他将苏昭的决定对顾景说了后,有些歉意道:“顾景,真是不好意思,原本还想着能让你与我一同跟着舅舅读书,如今……”

    他还没说完,顾景便恭恭敬敬的向他拱手一礼道:“小公子别这么说,小子能旁听舅老爷讲课,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小子感激不尽。”

    段增点了点头,正要安慰他几句,这时苏则也从里面出来。

    段增见了连忙上前道:“表兄,我为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顾景。顾景,这就是我表兄苏则。”

    “见过苏公子。”顾景连忙上前行礼。

    苏则并没有因为顾景的身份而有所怠慢,他规规矩矩的回了一礼,这才对段增道:“表弟,顾兄弟,这次父亲会留在段府教导你一段时间,而我也会留下来。所以以后咱们就要成同窗了。”

    “表兄也要留下来?”段增愣了一下,不过随即便反应过来。

    也是,苏则如今也在读书的年纪,总不能让苏昭只教导段增,却将自家儿子的学业给耽搁了吧?

    当即段增便带着苏则在府中四处熟悉起来。

    当天晚上,段颎回府后,立即举行宴席招待苏昭父子。

    第二天,苏昭便正式开始授课。

    虽说段增以前的先生已经教导过《论语》,但苏昭还是从这部最基础的儒家典籍开始教授。

    下方,苏则、段增、顾景三人都在认认真真的听着。

    苏昭讲课的语速并不算快,内容也不算深奥,他尽量用直白的语言来讲解。

    一开始,段增还觉得有些意思,不过时间一长,他就觉得有些无聊了。

    前世的他毕竟是个成年人,要让他静下心来听这些略显枯燥的东西,实在有些为难他。

    所以没过多久,他的思绪就不知道漂到何处去了。

    “唉,也不知道如今到底是哪一年,距离天下大乱还有多久,更不知道段家遭难是在什么时候。以如今的局势,想要避免段家的危难还是很难,得想办法尽量让段颎和王甫决裂才好。”

    ……

    心中到处乱想着,目光自然就有些迷离。

    很快,苏昭就注意到了他的心不在焉,当即怒气冲冲的道:“段增,刚才我讲的内容是什么,你起来复述一遍。”

    段增暗暗叫苦,他刚才尽在瞎想,哪里知道苏昭讲的什么,只隐约记得他刚才讲解的乃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

    他结合自己的理解,结结巴巴的道:“舅舅刚才讲的是,孔子说:‘学习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苏昭皱了皱眉,接着又问道:“就这些?”

    段增顿时有些头大,知道苏昭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若是再瞎说一通,恐怕会让苏昭更加不满,只好老老实实道:“外甥就记住了这些。”

    苏昭冷哼一声,道:“苏则,你起来告诉你表弟。”

    “是,父亲。”苏则连忙站起来,回答道:“父亲刚才还讲解了一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苏则对于论语自然早就学过,甚至里面的内容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如今不过是重新学一遍,所以这点问题自然难不倒他。

    等他回答完后,苏昭转过头来对段增道:“现在不认真听讲,将来如何能有大成就?把手伸出来!”

    段增听了顿时大汗,这是要打手心的节奏吗?

    想他前世除了读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与同桌偷偷讲话,被老师打过手心,之后从来没被老师打过,没想到如今重生了,居然还会享受到这种待遇,真是让他汗颜。

    不过当着苏昭的面,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将左手伸出来。

    苏昭拿起戒尺,毫不客气的高高举起,重重打在段增手心。

    “哎呦,真疼!”段增从来没想到被打手心居然会这么疼,好在他还是忍住了没有叫出声。

    “啪啪啪!”连续十下之后,苏昭才放下戒尺道:“以后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记住了吗?”

    “外甥记住了。”段增只觉得左手手心火辣辣的痛,看上去已经肿了。

    这个老师果然比他想的还要更加严格啊,看来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接下来的时间,苏昭继续讲课,段增也不敢再开小差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听讲。

    一直到中午时,苏昭才挥了挥手道:“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午你们要抽时间将今天讲的内容背诵下来,明天我会检查。都散了吧。”

    ……

    不久,段增在课堂上被苏昭打板子的事便传扬开了,顾岚火急火燎的跑进来,抓起段增的小手,顿时双眼就红了:“怎么办,都肿了。舅老爷下手也太,也太……”

    “好了,我没事,这一次也是我自找的。”段增不着痕迹的将手从顾岚手中抽出来,轻声解释道。

    其实他也想明白了,这次挨打对他来说也是件好事。

    他如今虽然是个六岁孩子,但有着成年人的思想,这固然让他有着远远超过同龄人的见识和头脑,但同时也让他难以静下心来,落在苏昭的眼里,那就是浮躁。

    这一次挨了揍,对段增来说,他以后就不得不沉下心来好好用功读书,只有这样他才能尽快适应这个时代,否则心绪浮躁,日后终有一日会吃大亏。

第十六章接纳() 
第二天,苏昭果然严格检查背诵情况,甚至还要求段增当场默写出来。

    段增在头一天的下午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将苏昭讲的内容都记了下来,他的记性还算不错,没有出任何差错,然而在默写的过程中却习惯性的用了几个后世的简体字。

    结果苏昭见了后,顿时又是一顿板子,只打得段增叫苦不迭。

    这一天苏昭依旧是讲解《论语》,他并不是逐字逐句的讲解,所以段增也没有拿出书本来,只是坐在那里仔细听着,努力用心记忆。

    苏昭的严格虽然让他受了皮肉之苦,但也让他不得不静下心来,原先那些浮躁和不适应,此时已经统统消失不见,他的心里只留下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做到最好,要让苏昭挑不出错来。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苏昭给他挑错的决心。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苏昭每天都会给他布置一些任务,一开始要背诵默写的内容还不多,到了后面任务越来越重。

    而每一次段增只要出了一点差错,就免不了会被打板子。

    不仅是对段增如此,对于苏则,他的要求同样是极为严格。

    许多讲解的内容,其实苏则以前都学过,但这一次重新学习时,苏昭还是以最严格的要求来对待。

    当苏则在回答问题或者完成布置的任务时出了差错,他同样毫不留情。

    唯一没有被打板子的或许就是顾景了。

    然而这并不是苏昭对顾景另眼相看,也不是顾景一点错误都没犯。

    事实上苏昭并没有将他当成自己的学生,虽然允许他旁听自己讲课,但平时却禁止他提问,同样苏昭也不会给顾景布置任务,更不会向他提问题,一切都放任自流,似乎当顾景不存在一般。

    那种完全无视的态度,让段增见了都有些不满,觉得苏昭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难道就因为顾景的出身,所以就可以如此对他吗?

    要知道顾景再怎么心性成熟,但也只是个六岁的孩子,而且他原本就是被段家收留的孤儿,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些自卑感。

    如今又被苏昭如此无视,这对顾景的心理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是心性稍微差点的,只怕早就自暴自弃了;即便不自暴自弃,只怕也会有其他不良影响。

    段增就明显能感觉到,顾景比刚来段家时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

    好在,除了沉默外,顾景在其他方面表现还很正常,并没有因为苏昭的无视而感到沮丧。

    每次见了苏昭他都会恭敬行礼,没有半点怨言;而苏昭每天布置给段增和苏则的任务,虽然并没有要求他完成,但他还是一丝不苟的做完,不会有丝毫懈怠。

    上课的时候,顾景也非常认真好学,不管苏昭讲了什么内容,他都会用笔将其记下来;有时候苏昭讲得太快,他记不过来,这时候他就会拣重要内容来记,并且字迹清晰,没有半点潦草。

    若是在学习时遇到疑难,他就会用笔偷偷记下来,等到课后再来向段增或者苏则询问。

    每当这个时候,段增和苏则都会耐心的给他讲解。

    总之,在学业上顾景非常刻苦认真,并没有因为苏昭对他的忽视而有所懈怠,更没有因此而对苏昭有所不满。

    这样的态度让段增深感欣慰,若是他能一直保持下去,将来必有一番成就。

    ……

    时间流逝,转眼苏昭来到段府已经有三个月时间了。

    这两个月里,得益于苏昭这个严师,段增觉得自己进步非常大,首先就是心性上,他已经能完全适应现在的身份,静下心来读书,做起事情来一丝不苟,务求完美。

    在最初的时候,他还会时不时的出一点差错,让苏昭找到机会打他的板子,但到了后面,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