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直接占领这里,在政治上代价太大,一旦大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领土野心,不信任的种子就会深根在周边民族和国家心中,从此就不会再有太平的地区环境了,不利于朱敬伦打算通过分享利益,将东亚牢牢绑在大明战车之上的战略规划。
可一旦帮越南人彻底收复这里,让他们真正牢固的控制这里后,越南人如果能老老实实允许大明向这里移民垦殖,那才见鬼了,后世的东北日本强行移民跟当地中国人发生的冲突就是教训。
为了让越南老老实实听话,就必须有刀子架在他脖子上,让他时刻感到脖颈凉飕飕的,大明直接架上这把刀子,只会让他不断的反抗,犹如法国殖民越南期间一样,大的对抗不会有,却总有小动作,大大提高了统治成本。
因此这把刀子由别人来架很合适,最合适的人,除了法国这个冤大头,还能有谁呢?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敬伦认为,彻底把法国人赶走,实在是不合适,用法国制衡一下越南人,敲打一下他们不该有的野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法国人也肯定想继续留在这里,但他们也不能白流,这时候跟他们换取非洲的利益,换取一张进入非洲的通行证,那就非常合适了。
一切就看法国人的政局了。
此时的法国不但混乱,真正开始恐慌了,因为大明舰队进入刚果河口。
尽管没有攻打法国经营稳固的刚果殖民地,但是大明舰队出现在这里,就是一种危险,既然大明舰队能够抵达北非,那自然也就能抵达欧洲。
法国报纸推波助澜,不断的渲染大明的威胁,鼓动民间情绪,向政府施压。
在这时候,终于有负责任的法国政治家登场了,12月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崛起的政治世家,卡诺家族的玛利弗朗索瓦萨迪卡诺当选了第三共和国第四任总统。
他向选民承诺会结束战争,让该死的交趾支那在东方腐朽的气息中自行腐烂,法国没有必要为了向东方传播文明,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他的口号让他赢得了选举,那些当年高呼战争的爱国人士厌倦了战争,转而为和平而高呼。
所以卡诺总统任命了已经因为法国人厌倦战争,而在议会中取得了多数支持的反殖民主义的乔治克列孟梭为总理,他告诉克列孟梭,要结束战争,不惜一切代价的结束战争。
这样一个还带着理想主义气息的社会党人上台,会给大明在越南的布局带来什么变化,朱敬伦也说不好,如果这家伙真要彻底撤出越南,对大明来说反而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还不等法国人表态,交趾支那新的麻烦就出现了,这次麻烦不是出自南圻,而是紧邻的柬埔寨,柬埔寨国王突然宣布废除法柬条约,不承认柬埔寨为法国保护国,接着暹罗马上宣布承认柬埔寨为一独立自主之国家,要求法国从柬埔寨撤走留守使和队,停止干预柬埔寨国政。
法国明确表示拒绝之后,暹罗宣布跟法国进入战争状态,显然暹罗打算趁着法国在交趾支那败局已定的机会,重新恢复对柬埔寨的宗主权。至于他们是如何说服柬埔寨国王诺罗敦配合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宣战之后,暹罗队马上就开进守备空虚的柬埔寨证明,暹罗早就有所准备。
第七百一十四节 第二次新加坡和谈()
相对于中国来说,东亚周边都死些小国,比如日本。
可日本人口从江户时代起就达到了三千万,并且长期保持这个数字,到了饱和状态,德川幕府为了不让人口崩溃,甚至鼓励日本人溺婴,中国福健一带也流行溺婴,但一般溺死的都是女婴,而日本则是大量溺死男婴。
不止拼命百姓家溺婴,就连中下级武士也养不起太多的孩子,往往都会将小儿子、小女儿溺死,日本名将秋山真之小时候就险些被他中级武士的父亲溺死。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内,日本都享有世界前三人口大国的地位,往往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而且中国人向来鄙视日本的历史,总感觉日本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同样西方国家也是公认日本是一个文明古国的。
像日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和文明古国,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都是小国和蛮夷形象,以这个标准衡量,东南亚确实没什么大国。
但大小往往是相对的,法国1921年的人口调查中,整个越南、柬埔寨加上寮国总人口才1200万人,其中柬埔寨来两百多万,寮国竟然只有七十万人,对中国来说,暹罗和越南自然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国。
但对柬埔寨来说,人口五百多万的暹罗,那就是大国了,人口九百多万的越南,简直就是超级大国。
在柬埔寨的历史上,抛开辉煌的吴哥王朝之后,就陷入了在暹罗和越南之间夹缝求生的窘境。
曾经显赫一时,能建造吴哥窟这样超级建筑的高棉民族,竟然到了十九世纪,人口长期徘徊在一两百万,国土大面积减小,政治经济文化几乎是全面退步。
在越南南圻站住脚跟之后,1863年法国逼迫柬埔寨国王诺罗敦签署了,将柬埔寨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然后派出类似派往越南的钦使,在柬埔寨当太上皇,甚至拥有废立柬埔寨国王的权力。
至于法国在柬埔寨的统治是好是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西方人认定他们的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带去了文明,法国统治柬埔寨期间,是否真的给柬埔寨带去了文明,真的很难判断。首先在法国统治柬埔寨期间,他们采取的是忽视教育,重视经济的政策。在法国统治期间,柬埔寨的教育没有多大起色,但却开始培养出了大米出口产业。同时法国统治期间,柬埔寨得到了长久的和平,再也没有卷入暹越争霸的战争漩涡之中。
由于法国统治期间比较平稳,法国人认为这证明法国在柬埔寨的统治,是深得人心的。而他们在寮国的统治,在寮国独立之后,他们更仇视民族渊源相近的泰国,而对法国报以一定的好感似乎也说明法国的统治并不让这些国家和民族多么讨厌。
但法国的统治只是不坏,绝没有变得更好,事实上,即便换一个统治者,不管是暹罗人也好,是越南人也好,笃信佛教的柬埔寨民族,恐怕也没有多么强烈的反抗情绪。法国给他们带去的最大好处,恐怕就真的只是和平。
老百姓需要和平,享受太平,但对于高层来说,未必就愿意接受了,至少被逼迫签订了保护条约的诺罗敦国王不会满意,头上始终有一个法国太上皇,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满意,所以他更愿意借暹罗的力量恢复自己的权力。至少在暹罗或者越南的统治下,他只需要在名义上臣服纳贡,而不像现在这样,失去实实在在的权力。
但他们借助的力量实在是让人失望。
暹罗三万装备精良的队,声势浩大的杀入柬埔寨,竟然被两千法军加三千伪军组成的杂牌殖民地队给打败了,直接给赶回了暹罗境内。
其实暹罗的队是很正规的,早在拉玛五世改革之前,他父亲拉玛四世就很开明。
拉玛四世在登基之前,出家为僧,在寺院中修行,而且不是做做样子,这和尚他一当就当了27年,直到他父亲拉玛三世死后,才还俗继位。
在出家修行期间,他游历了全国,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其中就包括洋人传教士。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或者是天生的好奇,或者是知己知彼的心思,他从各国传教士和水手身上学习西方知识,学习了拉丁文、英语、西方国家的历史、思想和科学。他收集了诸如地球仪,计算日食的图表,世界地图等西方物品,他还阅读从新加坡定期寄来的各种历史书籍和报纸,努力了解西方世界。
通过对西方地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的学习,拉玛四世掌握了天文测量的技能,他尤其喜好计算地面坐标和行星运动。他曾经给美国朋友的写信,诉说他测量暹罗海面水文的情况。他后来就死在了这种天文测量上,在一次邀请西方国家公使去测量日食的时候,死于野外。
因为对西方科技的热爱,很多人将拉玛四世跟满清的康熙皇帝做比较,拥护满清的中国人可能会觉得康熙的雄才大略是这种小国的国王不能比拟的,但如果将俩人放在同一纬度,抛开他们所处的不一样体量的政治舞台来对比,拉玛四世在很多地方远胜康熙。
康熙只是自己对西方科学和数学感兴趣,学完就拉到,顶多是希望通过这些东西了解西方的威胁。而拉玛四世不但自己学,还将其推广开来。
玛四世在宫廷里推广欧式教育,由传教士讲授现代地理学和天文学,派王子出国留学,为留在国内的年幼子女聘请英国人安娜莱昂诺文丝为英文教师。仅仅从引入西方科学上,拉玛四世和康熙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除了引入西方教育,拉玛四世已经开启了暹罗的改革,他命令贵族们改变服饰,穿上西方礼服。为政府各部聘请欧洲顾问,向欧洲派出第一个外交使团,在政治和军事制度上效法欧洲,改组军队,改良军事装备。
可以说正是因为拉玛四世打下的基础,给儿子留下了一整个了解西方的上层精英群体,以及一只西化的队,他儿子上台之后,才能够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
有两代皇帝持续的改革,暹罗的队早就引入了西式的武器装备、训练体系,但就像有的民族天生仿佛就善于打仗,比如俄罗斯,以西方最落后的制度甚至武器装备,就是能够横扫西欧;而有的民族天赋中就没有军事才能一样,比如意大利,用机械化武器装备,还能被大刀长矛的黑叔叔打败。
暹罗人似乎也没什么军事天分,他们的新式队,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战斗力,别说这个时代了,就是到了21世纪,装备着世界最先进武器的泰国队,在拿着半自动步枪的柬埔寨队面前,也讨不到好处。
如果说因为暹罗是一个佛国的话,那么缅甸人也信佛,可缅甸队表现的就相当不错,英国灭亡缅甸的过程中,遭受的损失比打满清还要大。
缅甸政府对自己队的本事并不是没有认识,不然他们历史上也不会通过割让土地来换取英法取消治外法权,而是像日本那样,靠硬实力来废除了。
知道自己不能打,却还要跟法国打,因为再不打就来不及了。
之前大明多次游说过暹罗跟大明结盟,共同对抗法国,可是暹罗始终不敢参战,现在看到法国新政府上台,有撤出交趾支那的迹象,他们决定介入战争,好拥有一张谈判桌上的席位。
暹罗之前虽然没有答应大明加入战争,但却允许大明的舰队在曼谷停靠,大明则许诺维护暹罗在柬埔寨的权力。因为开放曼谷给大明,已经得罪了法国,也就不在乎多得罪一次。所以才在看到大战即将结束的情况下,迫不及待的加入战争。
虽说这第一场战斗就打输了,还是在暹罗常备军的出击下打败的,但法国没有多余的兵力出击,也不打算出击,因此双方马上就在边境地区对峙起来。
法国还是那五千人,而暹罗却动员了十万人。
因为向法国宣战了,他就有理由跟法国谈判了。
经过英国调停,法国答应在新加坡跟大明和越南和谈,商讨撤出越南事宜,而暹罗也在英国的帮助下加入了这次和谈。
上次已经谈过一次,这是几方第二次和谈了。
由于开始和谈,大明海军从刚果河撤走,撤回了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
但包围岘港的队一直没有撤走,连封锁都没有解除,法军的物资补给状况不但没有改善,甚至因为和谈,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不敢冒着破坏和谈的代价,重新挑起战争。
已经开始有法国士兵挂着白旗接二连三的走出岘港,向明军投降的情况,如果谈判拖延上几个月,岘港的法**队也基本上要完蛋。
至于在西贡一带,因为朱敬伦打算留住法国,所以并没有发动攻势,始终跟法国队对峙着,法军也很配合,他们也没有进行军事行动,哪里出奇的平静,堤岸一带的中国商人,甚至还能往返两岸跟两国队做生意,这里哪里是战场,简直就是游乐场。
因为前线的情况,法国人一刻都不想拖延,但该有的利益,他们还是要争取的,倒是让朱敬伦白白担心法国人会不会一百八十度改变方针,从此放弃殖民政策了。rw
第七百一十五节 屠杀蓝衣军事件()
法国政府的态度让朱敬伦松了一口气,果然是贪婪的资本主义国家,没让朱敬伦失望,依然对越南充满了野心。天籁小说
法国代表提出,他们愿意永久放弃对越南中圻和北圻的权力要求,但他们坚持要求能够保留他们在南圻的特权。
他们认为已经有上万法国人在南圻定居,他们中不自由经营商业的商人,更有大批经营农场的中小农场主,他们辛勤的开拓了南圻的土地,他们有足够的权力拥有他们的财富。为了保护这些法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法国政府认为他们有必要继续在南圻保持影响力。
按照越南人的想法,他们恨不能让法国人有多远滚多远呢,坚持认为南圻是越南疆土,本就是法国强占,法国应该将越南的每一寸土地归还云南,至于那些法国人,没人让他来越南,他们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
大明则表示,南圻应该归还越南,南圻确实是法国强占,就算基于现实考虑,南圻确实有不少法国人,但南圻更多的则是越南人、华人和柬埔寨人,这些人都是越南人民,越南比法国更有管理南圻的合法权力。
大家对谈判的基础都达不成一致,越南人是坚持一个法国人都不能留在南圻的,包括法国軍队和法国人。法国则认为,他们的人在这里,就应该保留軍队和管辖权。并且高人一等的认为,越南人没有管理南圻的能力。
大明的意见折衷,开始在双方之间进行调解,告诉越南人法国在南圻和岘港还有六十多万兵力,加上招募的越南士兵,他们尚有百万之众,如果继续开战,胜负且是未知数,即便能胜,也是流血漂杵,生灵涂炭,得不偿失。不过区区一万多法国人,即便允许他们继续留在南圻,也动摇不了越南的江山社稷。
越南人在这次战争中,也锻炼出了一些军队,但总体而言,他们还得依靠大明。所以大明的态度,他们非常重视。加上越南的负担极其沉重,为了打这场复国之战,他们动员了两百万民夫,加上一百万大明軍队,都要他们供给粮草,越南总共才六七百万人口,这还是战前的数据,这场波及整个越南的战争,让越南人丁锐减,加上南圻还在法国手里,越南官府能动用的人力能有六百万人就不错了。
这六百万人中,又抽调了近两百万民夫,尽管其中有过十万是越北的华人,可主要部分仍然由越南人承担,越南甚至强征了五十多万壮妇,可见劳动力已经到了极限。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大规模的饥荒还没有爆,但是小范围饿死人的情况就没有断过。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优先保证軍队的粮草供给,越南已经快被榨干了。
所以越南耗不起。
在这么跟法国人耗下去,就算将来能收回南圻,越南朝廷也要灭亡了,在各地都先后出现过对抗官府的农民起义,要不是有明军帮着镇压,一场大乱在所难免。
加上大明的态度,明显是不想继续跟法国人打下去了,大明不想打,越南打不过,现在也打不起了,所以越南朝廷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答应法国的要求,允许法国农民继续在南圻种地,但是他们绝对不能答应法国继续在南圻保持影响力和权力,因为法国保持影响力和权力的途径是驻军,只要一想到法国軍队还会留在南圻,越南人就感到膈应,各种不舒服。
越南人答应法国人留下,部队撤走,这是他们的底线,大明表示理解越南的态度,并且开始帮助越南跟法国交涉。告诉法国人,法国軍队必须撤走,否则就不会跟法国展开正式谈判,撤军是谈判的基础。
法国人坚决不能同意在没有本国軍队的保护的情况下,一万法国农民留在越南,他们认为越南政府无法保护法国侨民。
谈判继续僵持不下。
此时的越南战场上,不但是越南人备受煎熬,法国人同样如此。
留在西贡的法军主力情况还算好,尽管海路被封锁,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法国人已经将这里打造成了越南最大的粮食生产地,法国軍队有的是吃的。
但困守在岘港的二十万法军,他们的情况却不太好。大明海军从刚果河撤军,退到了马达加斯加,但却让法国人真实的感到了一次危机感,他们深切感觉到,这个东方国家竟然有威胁到法国本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感到事态严重,他们不能冒险让自己的海军有任何闪失,所以命令舰队留在岘港,没有国内的直接命令,一步都不能出港。
6军也被命令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以免谈判破裂,铁路被大明6军掐断,海路被大明海军封锁,法国总统又亲自下命令不许他们进攻,他们连给自己争取一口生机的机会都没有。
这时候不但是物资匮乏,连士气都没有了。
为了让自己能够坚持下去,至少不饿死人,岘港法军的粮食供应标准一降再降,每个法军士兵已经降到二两大米了,白人士兵尚且要挨饿,伪军和民夫那就更不用说了,每天只给一两大米,用不了多久就得饿死。
士气低落的情况下,不断擅自投降的情况生就不奇怪了,奇怪的是军官的举动,他们默许了这种情况生,白人士兵的投降他们都可以视而不见,伪军和民夫的投降,他们简直是要积极鼓励的。
在这种情况下,伪军和民夫投降都形成了潮流,每天在阵地前成群结队的民夫打着白旗离开岘港,向大明阵地走去。
大明收拢了法国降兵,将他们安置在战俘营中,那些越南伪军和民夫,则都交给了越南軍队管理。
对于这些伪军和民夫,虽然越南軍队很不喜欢,但人力紧张的情况下,普通越南伪军直接编入民夫队里,继续为軍队做苦力,但却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