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第八集团军现在已经进入了真腊国内,所以行军路上经常可以遇到真腊人的村落,原本帝国军规有明文规定,不准骚扰百姓,但这次张书夜却违规而行,命令士兵抓来了大量的真腊百姓。

    驱使真腊百姓在大军外围行进,这样就可以避免敌人的偷袭,就算布置在各处的陷阱也不会伤害到帝国士兵。

    其实对于张书夜使用的这个不人道的方法,军中还是许多将领反对,只不过现在他是军中主帅,第八军团的将士们也只能听命行事。

    如此一来,哥丹威的军队偷袭的时候,杀伤到的都是真腊百姓,而躲在后面的帝国士兵则会在第一时间开火还击,伤亡大大减少。

    就这样,帝国军沿着茂密的丛林,踏着用真腊百姓鲜血染成的道路,终于抵达了新城。

    在丛林中打游击战帝国军不是真腊军的对手,可是要说打攻坚战或是阵地战,那即便再给哥丹威几倍的军队也是于事无补。

    当李南打算启程前往西北之地的时候,来自南方的捷报终于传来了。

    岳飞的第七军团和张书夜的第八军团,已经消灭了马拉托和哥丹威,俘虏了真腊降兵十余万人,目前正在清剿真腊境内的残余抵抗势力。

    随捷报而来的还有军团监军送来的报告,以及情报部秘谍用特殊渠道呈上来的消息。

    监军这个职位自古有之,哪怕在后世在军队中也有这个编制,在普通百姓心中和诸多故事里,监军都属于制约将军的反派。

    李南原本也很反感监军一职,在镇南国时期军中也是没有这个职位,只不过随着帝国的建立和强大,军团数量的增多,他也认识到监军的重要性。

    一个军团的统帅麾下有数万士卒,这样的军事力量必须要有所制约,绝对不能让任何一支军队成为某个将领的一言堂,如此一来上位者才会安心,因此监军的作用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次第七军团的监军,在报告中只是详细叙述了攻打马拉托之事,其中并无褒贬之语,而第八军团的监军则不同了。

    张书夜违反军纪,强行驱使真腊百姓行军,导致数千无辜之人死在帝国军行进的路上,虽然最后击败了哥丹威,但也让真腊人对帝国的观感下降,甚至产生了仇恨心里。这也是目前真腊境内反抗势力颇多的原因之一。

    李南看过了情报部秘谍送来的消息后,两厢比对之下,已经对此事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不过关于张书夜这次违反军纪之事是否有过,他还需要细细考量。

    按理说帝国军纪绝对不能违抗,不伤害敌人境内的百姓,这也是帝国军队一贯以来的传统,这个口子一开恐怕会让出征的军队变质。

    但要是惩罚张书夜也是不妥,毕竟他在敌国征战,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优先保证帝国士兵的安全,最终夺取了胜果,为帝国开疆拓土,此乃是大大的功劳。

    罚,会伤将帅之心,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畏手畏脚。

    赏,会让人觉得帝国军纪并未铁律,怕有后人照此效仿。

    这件事让李南这个帝国皇帝,真的是有些烦恼啊!

    :。:

第954章 降职封爵和建设() 
“帝国皇家第八集团军统帅张书夜,在攻打真腊之时伤及当地无辜百姓,违犯军纪之第七条,故予以惩处!

    帝国国防部决定:取消张书夜的上校军衔,降为上尉,鞭二十,以观后效!”

    经过商议之后,对张书夜的违纪一事的处理办法出来之后,连带着事情的详细经过,直接被登在了报纸上,短短几日此事便百姓皆闻。

    民间对此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已经被培养出大国傲气的帝国百姓,都对张书夜的所作所为保持了认可和同情。

    大家都认为,毕竟是征战时期,又是在真腊这个敌国境内,张书夜这个统帅为了保护部下的性命,做出一些出格之举也在所难免。

    实际上对于那些真腊百姓的死活,皇帝李南和国内众臣也是不在乎的,在他们的心中,帝国的百姓才是自己人,而敌国之人就是外人。

    这次惩罚张书夜,只是为了传达帝国皇帝和国防部门的态度,那就是不管有什么理由,军纪都绝对不能违反!

    成为了上校的张书夜,这次也成为了帝国八大陆军集团军中,军衔最低的统帅。

    所谓有过则罚,有功则赏,张书夜犯了错,也立了功,因此他不但继续统帅第八军团,同时还被帝国加封为一等男爵。

    对于帝国降下的惩罚和奖励,张书夜心中并无丝毫怨言,他也是久在军中之人,自然知晓军纪的重要性,而且此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罚,也让他知道了帝国的真正态度。

    帝国第七,第八军团暂时停留在真腊地区,剿灭这里的各种反抗势力,而大量的帝国基层官吏,也从交趾和大理行省出发,前往真腊开展建设。

    最先建立的就是劳工营,十余万的真腊士兵都被编入进来,他们在今后数年内,将会成为建设真腊的主力。

    真腊的地里环境对帝国来说并不陌生,建国初期,在交趾、大理和占城有过类似的经验。

    其实不光是在中南半岛,在世界上也有着近千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这些地方都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森林,由于降水频繁,森林比较潮湿,因此称为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地区地形多种多样,有山地,有平原。中南半岛这个区域热带雨林山地多,而平原少,实际上可以耕种的地域并不大。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帝国的农学专家已经发现,这些地区的山地地形崎岖,土层薄,虽然可以长期生长茂密的森林,但是难以使其开发成耕地,因为如果山地开发成耕地,会导致水土流失,降水量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降水多的山地地形,更难以被开发成耕地。

    其次是因为山地的土层比较薄,土壤相对会贫瘠一些,这导致山地地形区域即使被开发成耕地,也不会成为较好的耕地。

    简单的来说,在热带雨林区域,山地地形,耕作基本上没戏,而在平原区域,耕作起来也不如北方的区域效果好。

    真腊地区的耕地面积小,这没关系,反正帝国现在有大片适合耕种的土地,也不缺少粮食。

    存在即合理,任何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用处,热带雨林也不例外。

    虽然中南半岛到处都覆盖着热带雨林,但这也有它的价值,在这片区域种植橡胶树,甘蔗、香蕉、菠萝等各种水果,带来的利益也是极大。

    在帝国官吏的指挥下,真腊劳工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毁林修路。

    现在这个时代,保护森林资源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毁掉真腊地区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热带雨林,建造四通八达的道路,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真腊现在的情况就像以前的交趾,虽然地域不小,但掌权者实际能控制的地方并不大,很多真腊人还是以部落族群的生活在偏僻之地。

    帝国的交通部门早就设计出了相关的规划图,当第一步的公路建造完成之后,就可以把这一区域跟大理和交趾连在一起,这样才算是融入到了帝国版图之内。

    岳飞和张书夜也没闲着,除了出兵清剿各地的贼匪之外,他们还要总结上次的战争得失,继续锤炼这两个新建立的军团,同时也将目光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中南半岛如今大半已经被帝国拿下,但还有三股势力存在,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他们帝国早有攻伐之心。

    中南半岛最南端向外延伸出去的陆地,也就是后世的马来西亚地区,这片地区跟真腊帝国相连,属于海岛国家室利佛逝,也叫做三佛齐王国。

    这个国家李南和帝国群臣倒并不放在心上,因为该国的国土大半都在大巽他群岛上,而帝国的三支海军舰队纵横华夏沿海,这样的海上力量足以将之灭掉。

    除了最南方的三佛齐王国之外,还有真腊西北方接壤的蒲甘王国。

    这个国家目前来看也没有什么大碍,因为蒲甘王国的现任国主江喜坨,王位来的有些特殊。

    当年蒲甘国的耶曼干领导孟族反抗缅族统治,所以国主修罗命大将江喜陀率领一支军队征讨,自己也亲帅大军伐孟。

    不料最后蒲甘大军溃败,国主修罗兵败被俘,后被处死,江喜陀逃回蒲甘城,这才成为了蒲甘王。

    一个败军之将,还将国主的性命送掉了,回国之后自立为王,这样的国主自然得不到百姓的认可,再加上早就对蒲甘有所图谋的帝国情报军瓦里斯,收买派遣秘谍从中挑拨,所以目前蒲甘的局势非常不稳。

    这两个国家对帝国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而现在最需要重视的是景陇金殿国。

    景陇金殿国位于帝国的大理、交趾和真腊,还有蒲甘四地之间,这个国家的地域并不算大,只拥有澜沧江,湄公河的中游地区。

    这个国家的国主帕雅真,原本是大理国银生节度境内的傣族首领,后来在此地自立为王,没想到这些年来帝国开疆拓土,这个小小的国家也向四周大展拳脚。

    景陇金殿国的国主帕雅真很聪明,他知道不能去招惹强大的中华帝国,所以便向西面的蒲甘和南面的真腊动手,从两国抢来不少的土地,以及大量的百姓。

    根据帝国情报局的最新消息,景陇金殿国现在的人口有八百万、战象九千多头,这样的实力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第955章 微服私访西方地() 
看起来一个国家八百万人口并不是太多,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中华帝国在李南及其臣子不懈的努力下,如今的总人口才刚刚破亿,北方强大的金国有五千万左右人口,同一时期的西夏约有两百五十万人口。

    遥远欧洲的法国现在只有三百多万人口,而丹麦、挪威、瑞典的人口总和也只有一百五十万左右。

    蒲甘和真腊这些年不断的内乱,真的让这个小小的景陇金殿国受益匪浅,估计如果没有帝国下手,中南半岛的霸主到底是谁,还真的说不准呢。

    帝国刚刚拿下真腊国,还没有消化完毕,所以暂时还不想对另外三国下手,但第七第八两个军团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帝国内暂时并无大事,李南在帝都少见的留了大半年,经过他日夜辛苦的耕耘,也成功的后宫诸妃都有了身孕。

    沉溺在美色之中,让李南感觉到了无边的享受之余,也产生了渴望刺激冒险的想法,所以御驾西巡一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李南这次出行不打算搞的浩浩荡荡,何况帝国的各大军团目前都有任务在身,帝都之内也必须留下御林军团大部坐镇。

    二千名御林精锐骑兵,由唯一还没有怀孕的雌狐玛丽率领,保护着李南向西而行。

    这次李南取道青塘,然后向吐蕃人聚居的青藏高原进发,他打算亲眼看一看西夏、青塘和吐蕃人的战争到底打成了什么模样,帝国是否该出手了。

    经过一路的跋涉,这支队伍终于进入了帝国的陕西行省,抵达了此处的重镇兰州城。

    到了兰州,也就到了乱地,可以说目前这片大地上最混乱的地方,也就在此前方不远了。

    青塘人、西夏人和吐蕃人,这三方势力,现在开始了一种混乱不堪的战争,其中兵力和军备占优的是西夏人,而最吃亏的就是青塘人。

    兰州城作为边关重镇,驻守着两万多巡防士兵,这些不属于帝国正规军的士兵,野战肯定不是其他三方势力的骑兵对手,但要说防守城池,真称得上是固若金汤。

    不说别的,单说兰州城新进重建后的高大混凝土城墙上,就摆放着数十门帝国出产的火炮,想要攻打这样的城池,没有十万人估计都拿不下来。

    作为中立国,帝国的兰州城附近,竟然意外的成为了三方势力共同的榷场。

    命令御林军在兰州城休整,李南带着玛丽和几十个御林护卫来到城外的榷场,看到的就是一片让人膛目结舌的热闹场面。

    熙熙攘攘的榷场中,有很多帝国商人,他们在城外的空地上设立帐篷,然后就开始用金银和其他帝国特产,来跟其他三伙势力的人购买交换其他的货物。

    这都不算稀奇,最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的主要货物,就是马匹和人!

    整个榷场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人市,这里到处可见一批批被长绳拴住的吐蕃人、青塘人、西夏人和其他的西域人奴隶,右边则贩卖来自其他地域的骏马。

    十个帝国银币或等价的货物,就可以换到一匹好马,而奴隶的价格就便宜多了,壮年男子只需要两个银币,至于孩子和品貌一般的女人,只值一个银币。

    来这个榷场来收购马匹的帝国商人,都有帝国发给的许可证明,而他们零散购进的马匹最后都将会隐秘的被国家购回,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不想吸引另外三方势力的注意。

    帝国拥有大量的战俘,所以没有参加进这种奴隶买卖行业。

    帝国商人买来的奴隶,一般都是卖给私营的工厂和作坊,这些年商业活动不断进步,帝国的制造业也越发兴旺,渐渐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当然土地较多的地主也会买进一些,毕竟外族奴隶的价格十分便宜。

    观察着红红火火的榷场,李南不禁眉头微皱,他没想到国内的阶层问题还没有解决,而大批的奴隶又涌入国内,这恐怕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李南也曾想过下令强制帝国禁止奴隶买卖,但如今这些外族奴隶主要都是卖给帝国,若是真这么做的话,其实对这些外族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不管是吐蕃人、青塘人,还是西夏人,他们国小资源也少,自己吃饱饭都是问题,面对没有价值的俘虏,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杀掉,免得浪费宝贵的粮食。

    这个榷场中除了奴隶和马匹牛羊之外,还有其他货物,最吸引李南注意的就是来自遥远西方的东西了。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斯菜、胡瓜、石榴等水果,还有各种稀有的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和羊毛制品。

    买了几串甜美的葡萄,李南品尝后赞不绝口,这种水果还是来自干燥之地的最好吃,想到留在帝都的众多后妃,他带人向西域商人聚集的那片区域走去,打算给她们买一些带有异国色彩的礼物。

    这片大陆的西方有不少的国家,因为航海技术还很落后,所以由陆路到达东方虽然艰难,但也是大多数西方商人的选择。

    李南在一个帐篷前停下了脚步,指着羊毛毯上摆放的货物,笑着问道:“这些都是你的货物么?”

    “是,是,是!”见到李南衣饰不俗,身边又跟着不少的从人,身披斗篷,穿着灯笼裤的西域商人赶紧兴奋的说道:“您可是真识货啊,这些首饰运到这里很不容易,这些都是我们那里的巧匠手工制作的精美饰品啊!”

    李南打量着面前这些手镯、脚镯、戒指、项链、鼻环,以及用金属、兽角、珊瑚、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胸饰,看起来确实都很不错,只是对于他来说,这些东西还上不得台面。

    站起身来,李南对这个西域商人说道:“你这里还有没有好一些的首饰珠宝,我打算购买一些,当然价钱不是问题,但我需要的是更好的东西,精品明白么?”

    “精品?”西域商人了然的点点头,随后满脸堆笑的说道:“我知道大人的意思,请您随我到帐篷里,好东西都在里面收着呢。”        

第956章 来自西域的信息() 
李南走进这个散发出阵阵腥膻味道的帐篷,西域商人在一边的包袱里翻找后,十分小心的取出一些饰品来。

    这些饰品的风格不一,李南拿起一条珠链好奇的打量起来。

    这条项链是由一百多颗各色宝石组成的料珠项链,还有还有四颗圆鼓形的“蜻蜓眼”珠,相比于华夏传统的饰品,西域外族人更喜欢用鲜艳色彩和珠子的形状来表现出层次,珠饰的大小也错落有致,看起来极为漂亮。

    西域商人拿出来的精美饰品不少,而且风格有四五种之多,李南当即命人取来几袋金币,直接将他的这些货物都买了下来。

    估计这个西域商人也没想到会遇到这个阔绰的客人,一下子就将自己带来的货物买走了大半,大喜之下,连忙拿出果品和饮料招待李南。

    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皇帝,李南吃东西就省事多了,因为他百毒不侵,所以并不需要从人验毒,再说跟这个西域商人也是萍水相逢,所以并未在意。

    拿起一枚红艳艳的枣子,李南品尝之后赞道:“这应该叫做椰枣吧?看来你来自极西之地的沙漠?”

    西域商人没想到李南竟然认得椰枣,连忙说道:“大人真是博学多识啊,我叫艾麦尼,是贝都因人。”

    “贝都因人?”

    李南细细思索贝都因人的来历,他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你们贝都因人是不是信奉***教的大食人?”

    “对,对,对!”艾麦尼连连点头,“你们华夏人都喜欢叫我们大食人。”

    大食人也就是阿拉伯人,在历史上依靠宗教,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也就是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强大的时候,甚至跟华夏的唐国有过交锋,只不过花无百日红,这个帝国后来也逐渐变得衰弱起来。

    难得遇到一个来自阿拉伯,还可以流利说汉话的商人,对如今世界形势很好奇的李南便跟他聊了起来。

    艾麦尼这个商人能从大食来到华夏,一路上要横跨印度大陆,穿过无数个国家,见识自然非常广博。

    根据艾麦尼所说,如今阿拉伯帝国正在跟西欧的基督教会的部队作战,抵挡对方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国内的形势并不是很好。

    他从故乡出发后,要经过塞尔柱王朝、呼罗珊帝国和古尔王朝,这才能进入吐蕃人的地盘,最后抵达华夏。

    除了这些较大的国家之外,南面的那片大陆上还有着十多个小国。

    李南虽然知道世界地图,也知道后世的国家分布,但对这个时代的各国历史并不了解,今天跟艾麦尼一聊,才了解到现阶段西方地域发生的一些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