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鹰扬德兰士瓦-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脑洞足够大,让整个学堂都沸腾起来,教师学生纷纷交头接耳相互议论。等了一会儿,议论声小了一些,梁洪继续他的演说。

    “这种巨大的需求,其实就是科学研究的动力,但是光有动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许多其他的条件。”说着,他手指向下面电报学堂的一个学生,“比如电报学堂的张三,听了觉得无线电很好,他立志要像马可尼那样去研究了,一定能成功吗?我看很难。”

    “首先需要资本的投入,刚才说了无线电现在的水准,就需要电力和设备两方面投入,进一步改进还要涉及到电子元件,涉及到更庞杂的行业。好了张三说我家里很有钱,万贯家财都卖了搞发明,就一定有好结果吗?还不一定,也许你旁边的李四,在你搞出来的时候,偷偷去国外把你的成果申报了专利。所以这里面还有专利保护的问题,遗憾的是,大清现在还没有专利法,更不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即便你搞出了好发明,还有了专利保护,也未必就能获得收益。也许有人偷偷仿造你的产品销售,也许还有人干脆上门,说你侵犯了他的专利权。所以产业化就更复杂,需要资本、需要技术、需要法律环境,还需要行业环境,最起码各种元件要在本地能方便地采购到。”

    最后,梁洪露出真实面目,给自己做起了广告。

    “我们华通洋行在非洲殖民地建设了一个基地,专门投入研究无线电,已经建好了电厂,并且生活和其他研究设施也齐备。欢迎电报学堂和北洋大学堂的同学们前去从事研究,咱们双方签订合同,投资由华通洋行出,专利权所有权归洋行,但你有专利署名权。现在没毕业没关系,等研究成果出来了,我想毕业文凭不可能再是一个障碍。对了,这里特别声明,从事研究是有报酬的,而且薪水还很高的。”

    他看到礼堂里,两个白人间谍已经在学生中散发名片了。

第六十七章 转运行动() 
从电报学堂出来,梁洪直奔海河岸边的码头,已经租好的轮船等在那里,他要抓紧时间赶到直奔黄河入海口的临时基地。上万名将来作为军队的少年到了基地,开始了初步的操训,今天还将有上万名新到的种地农民,即将登船前往非洲,他有些不放心。

    刚从德国席绍船厂下水的快船,高速航行在渤海湾的海面。高耸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三膨胀发动机发出震耳的轰鸣。这艘租来的德国小火轮以1885级鱼雷艇为蓝本制造,最高航速能达到24节。

    劈波斩浪,火轮每小时超过十四公里的速度,超越海面上一切船只,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平复梁洪心中的焦躁。所有计划都需要向前赶,突然间增加了紧迫感。昨天刚看到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远在非洲北部的消息,9月2日英国将军基钦纳率领的英埃联军,在马赫迪王国首都恩图曼的郊外,击溃马赫迪军队主力并随后占领了这座都城。非洲北部苏丹的战争会影响南部非洲德兰士瓦的格局,也许有人会觉得夸张,但梁洪很快意识到,这完全有可能,因为他想起了历史上即将发生的法绍达事件。他懊恼,在制订计划时居然遗漏了如此重要的事件。

    法绍达是苏丹白尼罗河中部的小镇,在那里曾上演过一幕令英法两国几乎全面开战的对峙。在英国忙于镇压马赫迪起义之时,法国也加紧了在东北非的扩张。1898年7月10日,马尔尚率8名法国人和120名塞内加尔人士兵到达法绍达,升起了法国国旗。基钦纳在攻克恩图曼后,也沿尼罗河迅速南下,在9月底也将赶到法绍达,在同一地点升起埃及和英国旗帜,并警告法国人视为对埃及政府和大不列颠权力的直接侵犯。

    消息传回欧洲,英国政府态度非常强硬,要求法国无条件撤出,英国国内一致认为应当占领苏丹,并且基钦纳手握重兵可以发动战争。法国也不甘心没捞到任何好处就撤退,经过多次外交谈判毫无结果,英法剑拔弩张,英国海军舰队甚至准备突袭法国。事件虽然最终以法军撤离收场,危机和平解决,但英法冲突,势必会让英国暂时在南部非洲处于收缩状态。失去了外部威胁,布尔人或许会蠢蠢欲动,土著胆敢成立民团的他,很可能成为率先被打击的对象。

    傍晚时分,经过五个小时的海上航行,梁洪终于看见黄河入海口外停泊的几艘巨轮。四艘载重超过四千吨的轮船,是他租赁并简单改造的美国远洋货轮,即将运载一万名远赴非洲的农民和他们的家属。货舱都经过改造,增加了密集排列的多层铺位,改造后每艘货船能运送两千多人。这些船都比较新,航速也比较快,平均速度在十五节左右。从这里前往洛伦索马贵斯八千海里的航程,租船费、改制费以及路上餐饮,每条船一趟下来花费差不多十万元,折合运送一个人要五十块大洋的开销。

    临时基地里帐篷林立,原本这里驻扎了一万多名招募的少年,现在又加上白天从黄河坐木船过来的农民和家属,基地里就稍显拥挤和混乱。

    排成长队的男人被剃光了头,女人则被剪成寸发,然后集中在药水中淋浴,消除皮肤上各种寄生虫。沐浴出来换上新衣服的男人,有的脸上还带着沮丧,华夏讲究毛发父母所赐,被剃光头心里不痛快。不过这些人不敢反抗,梁洪也绝不会在这方面妥协,非洲是个自然环境严酷的地方,他有义务尽可能让每个人活下来。

    基地一隅,请来的药师正在熬制药品,比如梁洪提供的风油精方子。他记得这东西能防晕船,薄荷油、樟脑油、丁香油调和在一起就差不多了,机理是通过刺激皮肤神经,醒脑提神从而抑制晕船效果。再就是治疗腹泻的藿香正气水、清热解毒的凉茶,还有止血散、跌打散、拔毒膏等等常用药,都是中医成方。这个时代,有疗效的化学药几乎没有,西医还处在就是确诊了也没法医治的尴尬,他只能更多地依靠中药。梁洪这次就采购了不少中药,其中有能起消炎作用的药材,比如鱼腥草、黄连、金银花等。大部分靠请来的中医推荐,还有一些药材在他记忆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条船上要保证有一位郎中,不够就继续花高价请,这些郎中到了非洲也有大用。外科最需要,其他的内科、妇科甚至儿科都要齐全,这样在非洲才能站得住脚。”

    梁洪口述着此前想到的细节,谍零五跟在旁边记录,现在他是整个运输行动的总协调人。海运终点洛伦索马贵斯是葡萄牙殖民地,他精通葡萄牙语,到上海最早,结交的葡萄牙商人可以派上用场。

    “洛伦索马贵斯那边,铁路运输要衔接好,人和货物一到,要能立刻转运走。另外,通知新加坡那里,从暹罗等地采购的大米要尽快启运。”

    暹罗大米价格同沿海差不多,为了节省运费,梁洪从打算从暹罗进口大米运往非洲。暹罗现在和清国一样,都是银本位货币。西方列强为了剥削亚洲国家,疯狂抬高金银比价,不到十年时间黄金对白银兑换上涨超过百分之七十,西方世界高价出售工业品,掠夺亚洲国家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农产品和矿产原料。金银货币体制差异,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畸形,西方人食用的小麦同亚洲人食用的大米,在欧洲和亚洲两地比价扭曲数倍。现在正值夏收过后,从暹罗采购的大米,价格每石不到3元。

    “再通知非洲基地方面,加快组织车马,一个月内务必修通简易道路,要修建出足够的简易窝棚,准备开垦的土地,要尽快烧荒。货物一到能马上运走,人员一到里可能安置生活,土地处于随时可开垦状态。”

    加快运输进度后,临时基地每三天就能发出一拨船队,运送上万人去非洲。按照梁洪的最新计划,戊戌变法失败,将是最后一波人员撤离。

第六十八章 教导队() 
海边荒凉的沙地上,骤然响起的枪声惊得鼠兔乱窜。实弹射击后的少年起身排成队列离开,虽然只打三发子弹,但其中绝大多数没摸过枪的人,打响了生平第一枪。按照梁洪最新添加的训练计划,招募来的上万少年增加一次打靶训练,为的是万一有紧急战事随时可以拿起枪,不说打败敌人,至少可以自卫。

    营地中心最大的帐篷里,近百名少年整齐坐在地上,静静听着梁洪亲自讲授课程。这些是提前从上万人中挑选出来的,年龄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身体健康并且足够强壮,至少认识两千字以上。这还不够,刚到营地,符合条件的少年们就经历了其他人没有过的考验,被证明勇敢并有毅力的才得以留下。两千字,对书香门第家庭的孩子很平常,但对农村少年,没有三年以上的私塾教育很难达到。洪水无差别冲毁了一切,无论穷人还是富裕家庭,所以招募的少年中就有了很多读过书的。只可惜,在梁洪设计的考验中,富家子被淘汰的比率相当高。

    留下来的少年,被梁洪视为宝贝。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准备要想填鸭一样把步兵操典、地形地图、兵器、步兵战术这些课程,尽可能简化地教给他们。只求记住,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这些少年将和他一起,作为最后离开的一拨。从现在开始再加上未来漫长的海上旅途,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的目标争取强化成能实现最低要求的军官。不是班排级,而是营连级军官,梁洪现在几乎是无人可用。

    每个人面前,突击刻印出来的步兵操典散发着油墨香气。这是梁洪经过多次修改完成的,大体是在机枪和火炮条件下的进攻和防御,实际上相当于一战中期的战术水平。

    “标准的步兵防御阵地,要堆积足够的土作为胸墙。蹲伏式战壕深一米以上,地面堆积高30厘米沙袋,以使士兵自如地站立射击,又能让身体得到充分掩护。一线战壕每100米要成折线。”

    梁洪在黑板上划出连续的折线,然后指点着折线三角形的中心。

    “在这里要设置火力点,配合一线战壕中的步兵,对进攻敌人形成交叉火力打击。最优选择是做为机枪阵地,要足够高出前面一线战壕顶部,使机枪能够进行超越射击。没有机枪的条件下,也要在这里配备足够的优秀射手,形成足够的杀伤能力。”

    机枪是什么样子,这些少年都没见过,只是在讲兵器课程的时候简单介绍。现在时间紧迫,梁洪不需要这些少年都懂,只需要能记住,以后当面临这种情况时能想起来。看了眼面带疑惑的少年们,抬手在黑板上继续画着,在离第一道防线更远的地方,划出另一条折线。

    “这里将是第二道防线,后备部队实现隐蔽在这里的战壕内,如果前面防线伤亡过大,用以随时增援。如果前面防线被突破,这里的预备队将根据情况,选择反冲锋夺回阵地,或者就地继续抵抗,阻止敌人向前继续突破。”

    梁洪在讲解步兵防御战术,按照他的预计,在部队没有得到足够训练前,就有可能不得不面对布尔人的进攻,防御战将会是最可能的战斗形式。从战略上,他倾向于积极防御,把较弱的新部队用于一线战壕防守,同时配备足够多的机枪。而把训练时间比较长的精锐部队,用在反突击甚至迂回作战上。

    “听明白了吗?”

    看着眼前这些稚嫩的面孔问道。

    “听明白了。”

    得到了回答,但是声音不够响亮。

    “你们未来将是指挥作战的军官,你们的信心将直接感染手下的士兵。再大声点回答!”

    “听明白了!”

    这回的声音终于让梁洪感到满意。

    “立正”

    值星官见站起来大声发出口令,近百人整齐地站起来行礼。

    有文化的受训者总是更容易训练,半个月下来,这些读过书的少年举止已经颇有些模样了。被抽调出来集训,对外名目是教导队,说是准备培养做为矿山警备队的军官。

    见梁洪走出帐篷,恢复自由行动的少年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有人还在讨论刚才教授的内容,也有人悄悄谈论这些天一直疑惑的问题,教授他们这些准备做什么,很多人都有预感,他们到了非洲可能会面临一场战争。

    六班长周梓荣扫视了一眼帐篷内,对于大家议论的焦点他已经琢磨明白了,肯定不会是普通矿山警备队那么简单。他大哥参加过甲午战争保卫威海,回乡后讲过许多战争的场面,配备机枪,而且看样子数量还不少,这种武器据说很金贵的。那在阵地防御战中的对手又将是什么样子,按照讲课的内容,也是有机枪甚至火炮,训练有素能组织起有效进攻的,那不就是军队嘛。

    “六班集合”

    他大喊一声,不想让班里的人卷入无谓的讨论。还有什么能比当难民被饿死更可怕,在他心底甚至对可能的战争有种憧憬。

    “班长,他们说的不会是真的吧?”

    班里年龄最小的李杰扯了下他的衣襟,悄悄问道。

    “真的假的很重要吗?”

    周梓荣平静地反问,见李杰一时答不上来,才一笑对着李杰,也是对着自己班里的其他人说。

    “所以,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回咱们自己的帐篷。”

    梁洪在黄河口忙活的时候,这个世界的车轮依旧按照惯性滚滚向前。遥远的苏丹,基钦纳率军正沿白尼罗河南下,在不远的北京城,戊戌变法也即将走到尽头。

    9月中旬开始,京城中就已经暗流涌动,维新和守旧、帝党和后党之间争斗愈加激烈,许多人按照自己对局势的揣测做着各种投机。康有为上蹿下跳愈加活跃,光绪帝预感不妙写下了密诏,袁世凯首鼠两端,前脚受光绪召见慷慨表忠心,一出宫门就跑到荣禄那里告密。

    9月18日,李鸿章长子的儿女亲家御史杨崇伊,首先跳出来密奏,请慈禧太后即日训政。慈禧太后欣然应允,当日取消光绪帝单独处理政务权力,规定一切章奏均须呈太后方可定夺。于是明眼人都看出来,京城的天又变了。

第六十九章 说服() 
9月20日,梁洪赶回到天津时,沈家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京城翁家传出来新消息,慈禧太后昨日黎明从颐和园回到京城,直入皇帝寝宫,怒责光绪帝并软禁于瀛台。朝廷对外公布慈禧太后懿旨,皇帝因病不能理万机,太后将临朝亲政。

    巴黎路小楼的沈家,沈铭轩脸色阴沉,今天他很早就从电报学堂回来了。沈玥搂着母亲,默默看着父亲一根接一根地吸着香烟。

    “你们家这是准备放火烧楼吗?”

    梁洪一进屋就被蒸腾的烟雾呛到了,连忙到窗边打开窗子,而后一把从沈铭轩手中抢过香烟。

    “抽这么多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尼古丁搞坏了身子。”然后又用手指了指一旁的母女,“还有他们,你吐出的这些烟雾,其实对她们的肺伤害更大。”

    “梁老弟,京城的事情你知道了吧?”沈铭轩无精打采地问道。

    “知道,不就是原来皇上说了算,现在又改回太后说了算。”

    “远没有老弟你说的那么轻松,你给外国洋行做事,朝廷不敢动你分毫,可我就不行了。”沈铭轩沮丧地说。

    “那现在有人守在门外等着抓你?”梁洪反问。

    “那倒没有,不过我这官估计是当不成了,搞不好还会有其他牵连。唉,这官当的。”

    沈铭轩干脆闭上眼睛一言不发,就像已经被关到囚室里一般。沈太太也情绪低落,这场做官风波她是始作俑者,原本也没了主意,现在看见梁洪回来,仿佛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

    “梁老弟,你脑子活见识广,快把你大哥想个出路。”

    说着就抹起了眼泪,手悄悄拽了把女儿,沈玥尴尬地红了脸。

    “梁大哥,求你把我把想想,以后可该怎么办。”女孩声音带着哭腔。

    梁洪看了眼这对母女,当妈的叫他老弟,当女儿的叫他大哥,这辈分论得可够乱的。见沈玥也要哭出来,不敢再撑着了,连忙开口安慰。

    “都别着急,事情还没到解决不了的份上,咱们先一样一样的分析。”

    见母女俩稍稍安定下来,转过来才顾及到沈铭轩这头。

    “沈兄,其实佛家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看你现在是庸人自扰。这官当不当又怎么着?现在你还是自由的吧,外面没张贴通缉令,门口没兵弁衙役来抓你,这不就还有解决问题的时间嘛。像你现在这样,什么事情不做,光自己着急上火有什么用?活生生把最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

    “老弟快说,还有什么解决办法?该找什么人去托人情?”

    沈铭轩突然睁开眼睛,一把抓住梁洪的手。

    “沈兄,你醒醒吧,现在能求谁?你自己好好想想,这可是一直通到天的大事,我问你太后恨不恨新政?”

    “那还用说,当然恨了。”沈铭轩又沮丧了。

    “那太后恨不恨主持新政的翁阁老?”

    “应该也恨吧。”

    “你们这些人都应该算作帝党吧,最好的结局能是什么?”

    “唉,其实光把官丢了也没什么,可千万别祸及人身,再牵连家人。”沈铭轩长叹了一声,又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光有人丢官是不可能的,维新闹腾了这么久,太后肯定是要杀一儆百的。所以肯定会有帝党的人要掉脑袋,还会有人被流放充军,估计最轻的才是丢官罢职。”

    梁洪可不是纯粹要吓唬他们,虽然最出名的是砍了戊戌六君子的头,但丢官罢职被清理的最后有上万人之多。

    “那可怎么办呀,兄弟快想个办法。”

    沈夫人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这官可是她撺掇去活动当的。沈玥也抹着眼泪,眼巴巴望着他。

    “算了,我看事到如今莫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既然官肯定要丢,没准还会祸及自身,干嘛还等在这里?”

    “那能去哪呀?”

    一家人几乎异口同声问出来。

    “唉,反正我这里也要搞无线电报,干脆沈兄就算华通洋行聘用的,跟我去非洲,等这里风平浪静了再回来。薪水肯定比你当学监要高,管吃管住,钱基本就是干攒下来的。”

    梁洪说出来他早就盘算好的规划,拐带女儿必须先把爹妈拐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