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科生-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坐下,朕不想让外面人知道我提前到来了。”朱由检把这些人准备喊出口的三声万岁给堵了回去。

    众人一天都不敢再吱声,一个个连屁股都只敢挨着椅子的一点沿儿。皇帝最近可是卯足了劲在收拾东林人,现在的东林可不是当初在京城的状态了。

    南京朝的东林从一开始就没有战局决定优势局面,马士英就压了他们一头。再后来皇帝就一点点像抽绳子一样把他们剥丝抽茧了。

    “众位爱卿不要紧张,朕这次请你们过来是想请教你们对朝廷施政的看法和建议的。”朱由检说。

    “臣等不敢。”众人一听立刻惊若寒蝉,他们弄不到朱由检这话是什么意思。

    “虽然众爱卿不在阁,但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心意朕还是收到的。朕是诚心诚意希望你们能畅所欲言。”

    朱由检明白,不管是何派势力,发展到今天都已经如同得血吸虫病孩子身体中的血吸虫。如果朱由检一巴掌扇过去,大明这个孩子的脑袋就算不掉,估计也会骨折,这已经不但是枪杆子那么简单的事了。

    大明,需要的不是消灭东林党,而是需要和东林党坐下来和谈,而且朱由检现在要谈的还不止东林党,还有其他党派。

    只有大家彻底联合起来,共同去对付汉奸吴三桂,才是大明之福。

第442章 汪明然失利运河边() 
钱谦益当然也知道皇帝广开言路的意思,历代皇帝大多小心眼,所谓的谏言无非是装装样子而已。

    朱由检还真不敢让这群人再来从朝政层面上指手画脚。所谓的请大家谏言其实更像是堵嘴。

    总之一句话:别再胡乱说话。

    但是,人家有话你不能强行堵,尤其是这些读过书又想实现抱负的人,拦也拦不住,除非都砍了。

    “朕有个想法:江南人才辈出,东林书院又汇聚了这么多青年才俊。朕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出来为朝廷做事。

    现在湖南和江西两省正缺基层官员,朕想从这江南再单独挑选一批有本事的年轻人去帮朝廷做事。诸位爱卿可愿意把你们江南大学的优秀门生交给朝廷?”

    这是一种交易,而且朱由检首先就把好处给了出来,但是还没有提条件。

    “微臣们愿意。”钱谦益想了想,皇帝这是打算让他们这些人告老还乡了,但是处于平衡考虑,还是安排了一批他们的晚辈。

    从这点上看,朱由检还是很给面子的,有什么不答应的呢。这等于是给江南大学签订了一份包就业的合同,对于初创的江南大学是大利好,也解决了这些人对江南人才出路的担忧。

    好处给了,剩下的当然是提要求了,当朱由检说出要求之后,钱谦益简直就是惊恐。接下来的这一夜这些人被要求一个都不能离开,一直要等到第二天上午。

    整个江南都知道朱由检南渡以后经常托大,他的出行一向轻车简从,常年不在南京又不是新闻。所以,这一次到无锡是一次走漏的最彻底的情报。

    无锡城外二十里,京杭大运河上一个小镇惠山是皇帝这次出行队伍抵达无锡的最后一个歇脚地。早上一大早队伍齐整之后各种依仗才正式打了出来,这是朱由检第一次以天子身份南巡,自然要隆重点,当然比后世某些六次南巡那奢华的场景是不能比的。

    与小镇外,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在交头接耳。

    “总兵大人,狗皇帝的队伍已经动身了,主要还是骑兵,步兵只留在原地了。”一个百姓打败的男子正在向这些人汇报。

    “混账东西,在这里不要叫总兵,要叫老大。”王屏蕃有些生气,左顾右盼的生怕别人知道。吴三桂也算是下了本钱,为了这次行动居然派出原来关宁军的大将王屏蕃。

    报信的连忙改口:“是,标下知道了。”

    王屏蕃一听更加失望,他们从陕西过来的人对现在的明军太不了解了。明军军制早已改变,哪里还有什么总兵和标下。

    “你可是看清了,朱由检就在队伍里?”王屏蕃再一次确认。

    “标下是看着那朱由检上的马车,清清楚楚的。”

    “咱们跟着他们后面,等会一过埋伏就动手。”王屏蕃一挥手,几个人立刻就藏在了一些破屋乱瓦之间。

    虽说是骑兵,可是皇帝乘车出行当然不能是纵马狂奔,所以速度是觉得撵得上的。

    一行人约走了半个时辰,远远地就看到了一些山峦,那就是惠山。随即王屏蕃这边就是一支响箭射得老高,一朵黄色的小烟花立刻就在半空中炸响。

    “杀!”官道旁不远的惠山里,早已经藏在其中的人群立刻冲了出来。

    “老大快看,朱由检的卫队丢下他朝运河那边跑了。”王屏蕃的手下像看戏一样高兴地说。

    双方还没接战,对方所谓的护卫居然直接丢下主帅逃跑,这真是千古奇闻。身为骄傲的关宁军,他们非常鄙视这些南方的士兵。

    “这有什么稀奇,老子当年在山海关就说是京营里的废物很多。你以为朱由检身边都是什么货色,还不如咱们老关宁军的一根脚指头。”王屏蕃心里也很高兴,对方战力弱那是好事,他巴不得朱由检直接从马车里出来投降更好。

    运河自然也是有伏兵的,作为常年打仗的王屏蕃指挥这点规模的伏击战还是绰绰有余的。他不去理会那些逃走的护卫,径直朝朱由检那几辆马车走了过去。

    “皇上,赶紧出来投降。否则别怪我们杀进去。”王屏蕃大声喊到。

    马车是关着的,这群穿着杂七杂八衣服的人把所有火铳的枪口通通对准了几辆马车。

    别看吴三桂现在的兵力是最少的,可是他手下士兵的武器装备一点也不比明军差,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人手一杆长火铳不说,还外加一支短火铳,而且全都是燧发枪。

    几辆马车半天都没反应,王屏蕃不耐烦了,一脚就踹坏了车门,里面是空的。很显然,人家的侍卫并不笨。

    “运河那边的人靠谱吗?”王屏蕃生气了,本来他想要自己抢头功的。

    “运河那边有南蛮子的人堵着呢,鬼知道靠不靠谱,就是比咱们的人手多。”王屏蕃的手下说。

    “都楞着干嘛,赶紧追啊!”看着渐渐跑远的敌人,王屏蕃吼道。

    汪明然就躲在运河的一艘两层画舫上,他远远地用望远镜看着惠山那边。那边的战斗情形一目了然,尤其是正在逃跑的他这边来的百十个骑兵。

    他有些紧张,比泡秦淮河最漂亮的妹子要紧张多了。手里不自觉的出了许多汗,而且嘴里感觉有些干,像他十来岁偷看家里女佣人洗澡一样。

    这些骑兵一到运河岸边,立刻就要开始抢夺河里的船只,十几根绳套嗖嗖地扔了过来。

    “杀崇祯啊!”汪明然激动地一抽单刀,冲着岸边就大喊。

    呼啦一下,整个岸边无数低矮的破棚子里冲出了无数的人,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最多的居然是渔夫用的叉子。

    “冲!”骑兵这边可不管这些,他们立刻结阵冲锋。

    汪明然的人也有一些懂行的,他们迅速用长鱼叉结阵,但是很多盲目冲锋的人被当场砍翻在地。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而已,尤其是一些年轻的书生,拿着一柄破刀疯了一样冲锋,居然还是双手举过头顶的。

    不过,这次仗没打多久王屏蕃的部下就追上来了。这些人的加入让侍卫队的人立刻被团团包围了,吴三桂派过来的是精英,武器装备,单兵战力都远超这些护卫。

    “投降不杀。”王屏蕃威风凛凛地看着包围圈里的对手,他很骄傲。被团团围起来的骑兵战力还不如步兵,汪明然带的人实在是够多。

    正在汪明然也很高兴的时候,一匹快马从无锡方向疾驰而来。

    “老爷不好了,咱们上当了。无锡城已经大门紧闭,城南过来了大批官兵,这是一个圈套。”

    汪明然一看,他留在无锡准备抓熊丽静的一个手下浑身是血地跑过来。

第443章 朱由检嗜血平江南() 
“事情败露,将军快撤。”汪明然走到王屏蕃跟前沮丧地说。

    “一群废物,老子被你们害惨了。”王屏蕃带着人扭头就跑。

    这个时候从无锡方向已经有骑兵的马蹄声轰隆声传来,这已经不是他们这点人能抵挡得了的了。其实这群北方兵在江南如果没有人帮忙根本就无处可藏,口音就能出卖自己。

    “老爷,咱们怎么办?”汪明然的手下都有些怕,其中几个秀才打败的人都瑟瑟发抖了。

    “反正横竖都是死,咱们犯的就是砍头的罪,朱由检会饶了我们吗?绝对不会。索性拼了吧!”

    汪明然反而清醒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这条命是不可能活得下去的。

    中午过后,大军已经彻底地把这个村落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是并没有进攻。之前那百十人的卫队也跑出来了一半,不过另一半就长眠于此了。

    “皇上,要不要劝降?”张翰骑马走到朱由检的跟前问。

    朱由检没有回答,只是盯着远处的村子看,他一言不发。但是他身旁站着的许多人却异常沉默,这些人有没被绑着的钱谦益和东林学院的人,也有一大群被绑着的乡绅、官员、和读书人。

    李香君也在其中,她和几个所谓的秦淮河没那么出名的当红头牌绑在一起。

    “钱爱卿,你说朕应该怎么处置这些人?”朱由检转过身看着钱谦益问。

    “臣,臣不知。”钱谦益额头冒汗,他害怕极了。虽然他刚刚才和朱由检缓和了一下关系,但是谁能知道君王的心思。

    无锡城里的抓捕行动完全是在钱谦益和东林书院的人带领下开始的。城门一关,大军直接按照名单上抓人,而名单早在昨天晚上就被张翰他们获取了。

    所谓的钱谦益举行的迎接朱由检的这场仪式,其中混杂了将近五十多个有名气的乡绅和官员都是和汪明然有勾结的。

    至于城外的这些刺客,更是汪明然要策动谋反的所谓江南义军,足足两千多少。他们的计划就是在城外刺杀成功后直接控制无锡城,然后宣布对抗大明朝廷。

    “杀。”朱由检没有再问其他人,而是直接下达了命令。

    朱由检自穿越过来,在面对同胞的时候一向是宽容的。哪怕是刘泽清的部下,他也没下达过大屠杀命令。

    “暴君,你怎能如此?”李香君远远地喊了一句。

    朱由检回过头用狼一般地眼神瞪了李香君一眼,他都懒得去回答这个女人的。

    “啪…”熊丽静直接上去扇了李香君几十个嘴巴子。

    “你敢骂我男人?你又是什么东西。”熊丽静一边扇一般骂,她已经知道这个女人就是害死杨静的真相,而且还是一系列南京间谍案的幕后主使。

    一个时辰之后,汪明然被人像拖死狗一样拖到朱由检的面前。他耸拉着脑袋,浑身上下全是血,已经不成人形了。

    朱由检看了一眼,他根本就没兴趣多问。

    半个月后,无锡刺君案和杭州刘宗周案全部审理完毕。

    刘宗周案所涉及到的所有案犯一律关押在杭州监狱,从一年到十年有期徒刑不等,但是没有一人被杀头,也没有一人被终身监禁。就连刘宗周,也只需要坐牢八年即可释放。

    而无锡刺君案的所有主犯一律砍头,所涉及到的主要案犯家产一律没收,主要从犯全部发配到将军山煤矿,终身监禁,永不开释。

    江南最顽固不化的这点势力被连根拔起,从此进入和朝廷合作的时期。

    ……

    “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凶呢?”朱由检撑着头看着熊丽静,这个女人正在忙碌地走动走西。

    一般不是典型绿茶型的女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男人面前更想表现的像一个贤妻良母,她们更愿意忙碌点,而不是静静地坐在哪跟你谈情说爱。

    但凡是两人相处在一起装着很文静,又只想做出一副高高在上样子的,大多是绿茶。朱由检是知道这个的。

    “嘁!她以为就她懂得心疼自己的男人,谁还没个心上人是咋的。”熊丽静不屑地回答。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朱由检问。

    “因为她看所以男人的眼光里不是鄙视就是蔑视,表情里连一丝微笑和平静都没有。这种女人一般都很自我、高傲,而且是那什么外……”

    “外貌协会。”

    “对,这种女人就是绝对的外貌协会者,看不起人。”熊丽静嘴里的词越来越跟朱由检学了。

    “方近南好像喊了你一声姐吧?”朱由检问。

    “因为我扇了李香君,要是她她会当场杀了李香君的。皇上,你为什么不杀她?”

    “因为侯方域要拿她换朱慈焕。”朱由检是真的想杀李香君,因为杨静肚子里的那个孩子,这个理由足够了。

    “三皇子在吴三桂的手上,侯方域凭什么拿来换?”熊丽静问。

    “侯方域就是个无底线的,他已经把吴三桂卖了。吴三桂也是够狠,为了装备新式火铳,他重金召集了许多匠人不分昼夜地打制枪管。

    朕本来以为他没有蒸汽机搞不出新式火药,谁知道那家伙居然命人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齿轮,然后驱赶着十几匹马转动绞盘带动离心机,硬生生把新式火药搞了出来。”

    朱由检在得到侯方域提供的陕西情报之后也很震惊,中国人从来不缺智慧,尤其是逆向工程,总会想一些奇怪的法子去实现。

    “那我们岂不是不占优势了?”熊丽静担忧地问。

    “不会的,从生产效率来说他们永远也赶不上我们。就算技术在一个层面上,也是比拼国力的时候。大明的国力远在吴三桂之上,吴三桂不会不懂,他只是没有路可走而已。”

    “那我们为什么不接纳他们?”熊丽静有些好奇,朱由检为什么非不要吴三桂了。

    “选择这条路是他们自己的错。一个人把自己的后路全给走死了,那怨不得别人。吴三桂就是这样的人。”朱由检想起来了正史里三桂的结局,这个反复无常的人最后把自己走上了绝路。

    熊丽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说了一句题外话:“听说陈贵妃要去扬州当居士?”

    居士就是不出家的信徒,一般指寄居寺庙又不剃度的修行者。

    朱由检站起身拉着熊丽静的手说:“她接受不了外面的闲言碎语,心里始终愧疚于扬州的百姓。这是心魔,不可解。”

    出身于扬州的陈圆圆,却因为外界的批判最终接受不了,只能选择出家。但是她又是皇帝的女人,所以最后选择当了居士。

    这个时代大明最美的一朵花,终于凋零在扬州的寺庙中。

第444章 南京城皇帝铺下堪舆图() 
穿越后的第六个年头,既崇祯二十三年,西历1650年三月。

    经过一冬的严寒终于离去,整个江南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最早到来的燕子已经在皇宫的屋檐下筑窝,它们才是一群最蔑视皇权的生灵。

    在满院子的花丛旁,一群人晒着太阳,围着长桌喝着酒吃着烧烤。远远地院子外面,有一群专业的御厨正在忙碌着。但是除了主要的吃食供应之外,其实在这个独立的小院子里,也摆放着一些小的烧烤炉具,这是专门供给院子里的人使用的。

    朱由检是一个喜欢在自由轻松的环境和气氛中商量最重要大事情的人,已经过去的没有大规模战争的一年半,彻底消耗掉了整个大明制定出的大战略计划。

    现在,是时候考虑重新商讨一个新的战略规划的时候了。

    今天能进这个院子里的,全是大明现在所能聚集在朱由检手下的,具有战略视野的人物。朱由检自不必说,其他的包括李岩、左懋第、陈子龙、李定国、郑成功、黄宗羲、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朱舜水、等等一群超级大牛们。

    这些人的特点及其明显,那就是年龄大都刚步入中壮年,是一生最适合干事业的年龄。最年轻的王夫之今年也三十岁了,他也是最晚参与到朱由检的核心团队中的人,相当于朱由检新一波要重点培养的对象。

    国内的大环境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国力的差距拉得是越来越大了。从农业上说,南方的大明在完成长江以北的生产力恢复之后,依靠充沛的水力网加上大规模的农场集中开发,粮食产量已经彻底摆脱了对外部的依赖,可以说已经积累起了再战的资本。

    而北方的后金在洪承畴的巧妙挪腾中,生产力也有所恢复,加上多尔衮足足去通古斯折腾了两年,近五十万东海鞑子和近五十万朝鲜人被他弄到了东北,暂时填补了人口不足的短板。有传言说多尔衮的触角一直延伸到了极北地区,其中应该是接触到了因纽特人了。

    最困难的应该是吴三桂,关中的人口不足以支撑他的养兵计划,但是吴三桂这小子还是挺能忽悠,他居然整肃了整个西北,拥有了大量的河套战马,在这一点上,大明和后金都比不上他。

    外部环境下,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已经在1648年彻底结束,大明也失去了这个世纪最好的发展机遇,这也是天意使然。朱由检能猜想到未来几十年是欧洲一个疗伤的时期,战争使日耳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25至40个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维滕贝格四分之三人口阵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阵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阵亡,日耳曼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

    朱由检曾想过如果这个时候的大明能有郑和时期的一支足以消灭欧洲主力海军的舰队存在,那世纪注定将是东方人的天下,可惜的是大明不具备这种实力。

    已经白发苍苍的王承恩正招呼着两个个太监抬进来一头刚刚烤好的麋鹿,这麋鹿身上不光撒上了西北的孜然,还有湖南的辣椒面,远远地就闻起来喷香扑鼻。

    “皇上,这鹿是北面送过来的,孜然是西北送过来的,就连这一些香料都是南洋的洋人送的。”王承恩解释着。

    “北面想要我们的盐,西北想要我们的布,那南洋的洋鬼子盯着的是咱们的茶叶和瓷器。如果不是我们上百万大军天天躲在军营里,恐怕这些人也不会送这些东西过来了吧?!”朱由检走到烤肉旁边说。

    “那还不简单,他们不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