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同昔日被韩国灭亡的郑国,夹在楚晋两大国之间,谁打过来就向谁投诚,朝晋暮楚,落得善变骂名。
现在韩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夹在秦楚之间,有向郑国演变的趋势,这种状态很不好。
这次韩太子上位,韩国国内的亲秦派,因为失去了韩王的支持,加上偷袭楚国失败事情,遭到其他各派围攻,被打击的很严重,已经无法主导韩国的外交方向。
这次张翠出使楚国的同时,韩国还有两个使者分别出使赵魏,请赵魏居中说和,韩国要背叛秦国投入楚国的怀抱。
但令张翠没有想到的是,楚国连韩国的土地都不要了,只要韩国同楚国结盟。
难道楚王真的仁义?
张翠直接否定了这个猜测,如果楚王仁义,那么几年前韩国就不会被楚国差点坑死了。
接下来,楚国肯定还有条件。
但是,只要楚国不要韩国的土地,那么其他的珍宝财物,全都不值一提。
张翠再拜道:“大王仁义,敝国对大王废肉刑一事早有耳闻,仰慕大王久矣,愿意听从大王之命,以楚国马首是瞻。”
熊槐笑道:“如此就是两国之福。”
昭雎听到这,猛然向楚王拜倒,悲痛道:“大王,重新与韩国结盟,臣没有意见,只是可惜了那二十万因为遭到偷袭而死难的将士。”
熊槐面露难色。
张翠见状,明白楚国的第二个条件到了,这才是真正的条件。
张翠淡定道:“大王,对于此事我韩国愿意补偿。”
熊槐叹道:“好,那么就这样,韩王之死,寡人心中忧伤,客卿!”
陈轸答道:“臣在。”
“此时就交由贤卿负责吧。”
“唯。”
陈轸和张翠离去后,熊槐立即对昭雎和上官大夫道:“传寡人之命,派遣使者前往赵魏两国,寡人已经同意和韩国讲和,赵魏两国可以合三晋之力,联合收复属于三晋的河东地。”
“唯。”
不久后,红光满面的陈轸走进楚王营帐,喜道:“大王,经过微臣与韩使商议,韩国决定拿出三十万石粮食,补偿我楚国。”
熊槐一惊,如果这些粮食全部当作军粮,足够二十万大军吃好几个月的,韩国真舍得。
而后猛然想起之前要和韩国拼消耗的想法,估计要被韩国拖到吐血啊。
熊槐庆幸道:“没想到韩国竟然还有这么多粮食,如果真的和韩国拼消耗,恐怕我们楚国非得损失一大笔军粮不可。”
陈轸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道:“大王,韩国此举向我们表明,韩国虽弱,但是依然还有一战之力。而且三十万石粮食的付出,也在向我们楚国表示诚意,这次韩国真心要背叛秦国了。”
熊槐笑道:“看来韩国吸取了郑国的教训,不会如同郑国一般,那个国家打过来了,就向那个国家投诚。韩国的诚意寡人看到了,寡人一定不会让韩国失望,一旦秦国攻韩,楚国必定会前去救援。”
陈轸跟着笑道:“大王英明。”
熊槐吩咐道:“既然韩国已经投降,那么我们聚集在陈地的百姓,可以通知令尹解散了。虽然我们和韩国没有打起来,但是,寡人当日的承诺依然有效,赐陈地百姓免税两年,邓叶两地的百姓,全部免税一年,凡是到达陈地的百姓,免税两年。”
“唯。”
此事议定,侍从禀报道:“大王,韩国使者再次求见。”
熊槐眼睛一眯,道:“快传。”
张翠来到楚王大营后,道:“大王,臣此来特向大王辞行···”
······
秦营。
“齐国败了。”秦惠文王得到齐国战败的消息,身上散发出一股寒意,声音有些冰冷。
“寡人不惜亲临前线,就是为了给齐宋鼓气,结果才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宋国就背叛了齐国,齐国就败了?”
声音有些凌厉,更有一些难以置信的无奈。
张仪所说的与楚国对持,消耗楚国国力的办法,刚刚施行就已经失败。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只能说齐宋两国太不给力了。
同样是面对天下围攻,秦国能战而胜之,而齐国不要说一年半载,结果却是正式开打后,两个月都没有坚持住,就惨败了。
这还是那个一举吞燕,令天下恐惧的齐国吗?
前后差距太大。
秦惠文王一边庆幸齐国不是秦国,一边也在痛恨齐国为什么不是秦国,实在是太不经打了。
张仪出言道:“大王,如今齐国已败,那么接下来就是楚国率领诸国报复我们秦国的时候,请大王立即退守武关,对各国严防。”
秦惠文王叹了口道:“唉,现在只能如此了。”
“报···”一员将领快速走进来道:“大王,韩军大营出现异动,韩王使者从楚营回到韩营后,韩国军队立即撤退了。”
“寡人知之。”秦惠文王摆了摆手,道:“果如先前所说,韩国背叛了我们。”
张仪无所谓道:“大王,此事早在预料之中,只要我们闭关自守,将这一次的攻秦大军击退,那么下一次秦国兵出函谷关之时,韩国还会再次投向我们秦国的。”
秦惠文王点点头,道:“传令,撤军,回秦国。”
“唯。”
楚营。
“大王,秦国也撤军了。”孙静一查探到秦国的动静,立即向楚王汇报。
熊槐道:“再探,确保秦军的退兵路线。”
“唯。”
孙静走后,熊槐感叹一声:“这一战终于结束了。”
不久,陈轸走过来,道:“大王,赵国和魏国那边有消息传来。”
熊槐看着陈轸,问道:“是何消息?”
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
陈轸道:“不久前齐国向赵国求和,赵国同意了齐国的请求。齐国割让十城后,赵国主力从赵燕边境撤回,赵王以乐池为将,护送公子职回燕国。另外,虽然赵国与齐国讲和,但是同时还答应了我们楚国的要求,一同出兵伐秦,赵国的主力已经在向赵国南部靠拢。”
“而魏宋联军,宋国接受了齐国的贿赂后,已经停止攻打齐国,魏国见赵宋两国和齐国休战,同样停止和齐国交战。”
熊槐瞳孔一缩,道:“也就是说,现在只有我们楚越两国和齐国交战了?”
楚越联军正在猛攻齐国的淮北地,已经将大半个淮北地攻下,就差一点就可以全取齐国淮北了。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与齐国休战,好像有些瑕疵。
陈轸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而且燕地的齐军正在火速回师,如果齐军赶到淮北,以我楚越联军实力,虽然还能压制齐国,但是到时战争必然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松,而且一旦战争时间延长,可能会横生变故。”
熊槐摸了摸下巴,道:“而且,我们楚国接下来还要围攻秦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看来也到了我们楚国和齐国休战的时候了。”
陈轸拱手一礼,道:“大王,恐怕正是如此了。”
熊槐无奈叹了一口气。
“大王,齐国使者苏代来访。”
熊槐一愣,齐国使者来访!
在大战期间到来,除了用计那就是求和。
熊槐喜道:“看来齐国比我们楚越两国更加心急。”
陈轸笑道:“大王,如果齐国的援军再次与我们楚越联军大战,要是我们战败,无非是退还齐国的领土,但若是齐国再次战败,那么三晋和宋国见状,肯定会趁火打劫,到时齐国恐怕就有灭国的危险。”
熊槐赞同道:“不错,就是如此,齐国赌不起,同样也不敢赌,只能向我们楚越两国求和。”
陈轸想了想,猜测道:“大王,现在前线的柱国和司败都没有传回齐国求和的消息,连越国的昭滑也没有消息传回,但是齐国的使者却到了我们楚秦两国交战前线,依臣之见,恐怕齐国并没有和越国讲和的打算。”
熊槐一怔,若有所思道:“贤卿的意思是,这次齐国只是单独与我们楚国讲和,打算离间楚越两国。”
陈轸点点头:“大王,如今我们和秦国的战事还没有彻底结束,所以我们攻打齐国的决心并不坚定。如果齐国将淮北地让给楚国,请求我们退兵,然后再出兵攻打越国,那么越国在仇恨齐国的同时,肯定还是仇恨我们楚国。”
“若是齐国在用重礼贿赂越国,让越国在我们和秦国交战的时候,出兵攻击我们楚国后方,恐怕齐国会一举而收回淮北失地。”
熊槐冷笑道:“还是先见见齐国使者吧,若是齐国真有这种打算,那么我们就成全他,和齐国讲和。而后按照既定策略,将淮北地大部让给越国,趁机激怒越国,让越王恨上齐国。”
“若是越国与齐国交战胜利,那么就让齐越继续打下去,若是越国不幸战败,那么就出兵救援越国,再次让越国恨上齐国。”
“总而言之,齐越之战还得继续打下去。”
陈轸笑道:“大王,我们和齐国讲和后,可以将柱国所部撤回,以示我楚国并无战心。若是越国主动攻打齐国,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若是越王暂时不想攻打齐国,那么我们再将司败的大军也撤回,给齐国一个机会,一个能战胜越国的机会,诱使齐国攻击越国收回失地。”
至于越国会不会放弃齐国淮北的土地,以越王的贪婪,这个不可能。
熊槐笑道:“正该如此,传齐国使者来见寡人。”
······
“外臣苏代拜见楚王。”
“免礼。”熊槐见苏代直起身体,看着他略微熟悉的面容,顿时想起楚国之友苏秦,心中感慨万千。
昔日苏秦在赵开始进行自己合纵大业,碰上秦国公孙衍攻魏,苏秦心忧秦国攻赵,于是邀请同门张仪入赵共谋大业。
结果,在苏秦的支持下,张仪成功入秦驱逐了公孙衍。
令苏秦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稳住了秦国,但齐国反水了。
不久,齐魏徐州相王合谋攻赵,赵肃侯抵挡不住,于是伤人伤己掘开河水,才令齐魏退兵。
面对赵肃侯的震怒,苏秦惶恐,向赵肃侯请求入燕起誓报复齐国,苏秦入燕后,再次发生和燕王之母私通且被燕王察觉的事情。
虽然燕王从此以后对苏秦更加厚重了。
但是苏秦自己内心惶恐,害怕被燕王诛杀,于是向燕王请求入齐行间,结果齐国刚刚被忽悠与天下合纵攻打秦国,苏秦就死于齐国内争,接着熊槐前任上位成为盟主。
其后,眼前这个苏代效仿兄长苏秦继续入齐反间,企图削弱齐国。
结果出人意料,因为他和燕相子之是姻亲,于是在他的大力忽悠下,燕王让国,子之上位,导致齐国一举灭亡了燕国,于是他成了齐王信任的大臣。
这反间做得,天下也没谁了。
熊槐摇了摇头,这二十几年的大事,基本上都和这两兄弟有关。
苏代暂且不提。
只是可惜了苏秦,要是苏秦不死,无论他在哪个国家,只要奉行合纵之策,那就都对楚国有利。
熊槐想到这,哈哈笑道:“苏子,为何离开齐国前来楚国?难道齐王打算向寡人求和,要用你的性命来平息燕国以及联军的怒火?”
现在公子职虽然还没有正式称燕王,但是他对苏代的通缉令已经传遍天下,若是问燕国现在最恨的人是谁,恐怕连苏代自己都会把手指指向自己。
齐国灭燕那一刻,天下除了大骂燕王哙,还有就是痛恨子之和苏代,太能折腾人了。
所以这两年苏代一心一意做齐国大臣,根本不敢离开齐国。
直到这次齐国从燕国退兵,齐国需要一位重臣出使楚国,苏代才离开齐国。
苏代一听楚王的话,虽然语出惊人,但是毫无杀气,顿时放下心,拜道:“臣惶恐,本该以死谢大王,但是臣一想到如果臣死在楚国,会让天下误以为大王害怕秦国,而通过处死微臣示好燕国求和秦国,这就是莫大的误会,臣诚惶诚恐。”
“代死不足惜,只担心天下误会大王,污了大王的名声。”
熊槐一愣,笑道:“好好好,从你身上,寡人看到了令兄的风采。”
ps:晚些时候还有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围攻秦国()
苏代一愣,脸色黯然,谢道:“臣谢大王缪赞,相比家兄,臣相差很远,不敢比。”
同样都是游说诸国,兄长苏秦能挂各国相印,而自己除了能在齐国勉强混得下去,在其他国家,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熊槐言归正传道:“不知齐王让你来访,有何贵干?”
苏代正了正神色,道:“回大王,齐楚本事盟友,齐国不知为何惹怒了大王,齐王惶恐,愿意献出齐国淮北地,为大王寿,请求齐楚讲和,再结邦交。”
熊槐笑道:“寡人听说齐王残暴,残害燕国百姓,各国向寡人求救,这才令齐楚之间发生误会,如今误会解除,寡人愿意同齐国讲和。”
苏代一愣,肚子里面的一大堆理由全都没有说出来,楚王就同意了。
这此任务也太简单了吧。
苏代离去后,熊槐道:“传令柱国,接收齐国淮北之后,即可退兵回国。传令司败,让其与越国交涉,越国身为盟主,从齐国获得的收获,不可比我们楚国少。一旦齐越交战,若是越国不利,可伺机救越,接下来我们楚国要与越国约为兄弟,结为一体。”
“唯。”
“传寡人之命,相约三晋,分兵攻秦。”
魏国。
魏襄王向田需问道:“相国,如今楚王相邀,约我们三晋攻打秦国,不知对于这件事,我们如何答复?”
田需不假思索道:“大王,当然是答应楚国。如果楚王是要将各国的兵力汇聚在函谷关,那么臣的意思就是拒绝他,但是现在楚王的意思是要求各国取回各自的失地,那么就算楚国没有邀请魏国,我们也应该出兵。”
魏襄王迟疑道:“只是寡人有些担心,楚国说要夺回商於之地,但是天下皆知,武关易守难攻,攻破武关的难度还要超过函谷关,要是楚国居心不良,欺骗我们,这可怎么办?”
田需道:“大王,无忧,秦国之前与楚国的大战,已经让秦楚两败俱伤。现在秦国的主力还在与楚国相持,而我们魏国已经同齐国停战,若是现在将主力调回,趁秦国来不及调兵,防守空虚之际,一举而攻占汾阴,将秦国赶回河西,那么秦国就无法轻易渡河攻打我国。”
“而齐国方面,我们夺取了齐国七城,宋夺取了五城,赵夺取十城,楚越两国合力攻取齐国淮北,齐国已经被削弱,短时间内不可能出兵攻打我国。”
“而楚国方面,同时与秦齐大战,损失必然很大。况且我们魏国刚刚与楚国结盟,楚国短时间内也不会来攻打我们魏国。”
听到这里,魏襄王一愣,喜道:“相国的意思是只要我们将秦国赶到河西,那么接下来我魏国就可以休养生息了?”
魏国之前打天下打得太狠,国土又处在天下之中,这些年接连处在战争之中,不,是不断处在被削弱中,根本停不下来。
也不是自己想停战就可以停战的。
田需点了点头,道:“大王,大战多年,现在我们魏国需要休息了。”
魏襄王恍然大悟,面露决绝之色,郑重道:“好,依相国之意,将趁秦国主力还未归国,集中我国主力,并且逼迫韩国出兵,全力攻打汾阴,这次要一举将秦国赶回河西。”
“传令公孙喜,若是在秦国主力未到的情况下,依旧拿不回汾阴,那就让他提头来见寡人。若是拿下汾阴,寡人不吝赏赐,封君只在一念之间。”
“唯。”
秦国。
秦惠文王刚刚到达蓝田,就接到赵魏两国急报。
“如今赵国正在猛攻离石,魏国已经夺回曲沃,与韩国合兵一处,正在向岸门汾阴地区前进,诸位以为如何是好?”
众人闻言一惊。
离石的西边就是蔺地,这是河水中上游的渡口,赵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蔺地。而汾阴是河水中游的渡口,汾阴的对岸就是秦国的夏阳。
夏阳以前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魏国少梁。
少梁是魏国进攻秦国的桥头堡。
魏国夺取河西地,就是从少梁进军的,如果魏国夺回汾阴,这种情况对秦国来说,感觉很不好。
虽然现在的秦国不惧怕魏国,魏国就算夺取河西的夏阳也没有用,但是如果魏国死死的卡住汾阴,进攻河东的线路就被堵死了。
从此以后,只要魏国谨守汾阴蒲坂两地,秦国就无法从关中直接出兵魏国。
蒲坂是魏国控制的河水东侧重要渡口,秦国一直没有打下来,蒲坂对岸就是秦国关中。
张仪稍加思索道:“大王,蔺地太远,我们现在就算派兵增援,恐怕也来不及了。”
秦惠文王脸色一僵,道:“相国的意思是舍弃蔺地?”
张仪点点头,道:“大王,这些年我们攻打三晋楚国,已经引发过一次天下攻秦,这一次三晋和楚国兵分三路,恐怕是想将我们在河东地区的领土全部收回,把我们赶回河西。”
“三晋来势汹汹,而我秦国主力被楚国拖住,对此就要有所舍弃。”
“赵国离秦国远,而魏韩就在眼前,蔺地对岸只是我秦国偏远的上郡,汾阴和蒲坂对面,就是我秦国的心腹河西关中,请大王察之。”
秦惠文王呆滞数个呼吸,而后叹气道:“传令,派人出使赵国,寡人愿意和赵国讲和,将蔺地归还赵国,请赵国退兵。”
樗里疾此时出言道:“大王,罪臣死罪,请大王给末将一个机会,让末将待罪立功,驰援汾阴。”
秦惠文王目不转睛的看着樗里疾,良久,点头道:“好,这次一定要保住汾阴。”
樗里疾单膝拜道:“唯。”
樗里疾离去调兵后,一个侍从禀报道:“大王,刚刚从于中传来的消息,楚国大军再次兵围于中,正在向武关进发。”
“什么?”秦惠文王大怒。
侍从张了张嘴,迟疑片刻,没有说话。
秦惠文王见状,怒道:“还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