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一看那些最低也是两百金起步的三色石,顿时全身一僵。

    他本以为三色石在楚国这个出产国会便宜一些,不会像齐国一样,动辄数百金上千金,但他万万没想到,三色石在楚国虽然便宜,但也便宜不到哪去。

    他在齐国买不起,在楚国同样也买不起···

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 
楚宫中。

    “大王,臣刚刚已经在太傅府中见到了邹衍,并向邹衍发出邀请,他已经答应三天之后来面见大王。”

    “好,有劳贤卿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将邹衍在楚国的行为大致观看了一遍,若有所思的问道:“陈卿,这邹衍来到楚国之后,第一时间没有安顿下来,也没有拜访太傅,而是直奔出售五色石的商店。”

    陈轸拱手道:“正是如此,关注邹衍的探子来报,邹衍到郢都后,马车一刻也没有停留,直奔五色石而去。”

    “嗯!”熊槐点了点头,看着陈轸道:“好,寡人知道了,有劳贤卿三日后亲自接引邹衍,带他来见寡人。”

    “唯。”

    陈轸退下后,熊槐拿起邹衍关于五德终始的论述,开始认真的观看起来。

    他要为三日后的见面做准备。

    三日后,邹衍在陈轸的接引下,进入楚宫之中。

    对于这次面见楚王,楚王不仅没有亲自迎接,甚至也没有让令尹出面接引,而只是派出陈轸相迎。

    邹衍丝毫没有认为楚王对他的不重视,不礼貌。

    他自己很清楚,虽然他名列稷下学宫诸子,但是,现在的他年纪才二十五岁,且刚刚出名不久,远不是可以跟太傅环渊、犀首公孙衍这些成名数十年的人相提并论。

    也正是因为他的名望不足,所以,自从他三天前得知楚王要见他时,他便开始做足了准备,准备说法楚王,让楚王准许自己在楚国传播自己的学说。

    他相信,凭借水德取代火德的理论,凭借黑帝眷顾楚国的事情,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借楚国比齐国更加信奉鬼神,他一定可以唬住楚王,让楚王支持他宣传自己的学说。。

    对此,他信心十足。

    ···

    此时,大殿中,只留下熊槐与邹衍二人,而熊槐正看着邹衍啧啧称奇。

    邹衍见楚王不断的打量他,一副好奇的样子,却没有说话。

    此时,楚王不说话,他也不好率先开口,满腹的言论,全都堵在口中,难受的很。

    之前他以为的,楚王会对五德终始学说感兴趣,但现在,楚王不仅没有主动开口询问他五德终始的论述,也没有询问他楚国是否能够取代周室,连五德终始里面的神秘学说也没有问。

    要知道,他为了让五德终始更加吸引人,为了更加方便的散步出去,可是添加了不少神话怪异的言论,以吸引从各国之君到普通百姓的兴趣。

    他相信,楚王一定也是听说过他的论述,所以才会在他来到郢都后不久,就派人告诉他要见他。

    结果,现在楚王见了他本人,什么都没问,好像对他的学说不感兴趣一般,反倒是对他本人更感兴趣一些。

    这···

    只是听说过楚宣王与现在的楚太子好男风,也没听说楚王也好男风啊!

    想着,邹衍顿时打了一个寒碜,有些忐忑不安的问道:“大王,可是在下有何不妥之处吗?何以如此看着在下。”

    “不,先生并无不妥之处,只是···”熊槐摇了摇头,然后奇怪的道:“寡人只是好奇,先生年纪轻轻,为何胆子却是如此的大。寡人阅人无数,悍不畏死者有之,慷慨就义者有之,但是,像先生这样,蔑视君王,亵渎神灵,毫无所惧的,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说到这,熊槐补充了一句:“即便是那个号称天下胆子最大的宋王,比起先生来,恐怕都要甘拜下风啊。”

    邹衍闻言全身一僵,想起宋王射天鞭地的壮举,顿时讪讪的笑道:“大王说笑了,在下哪敢跟宋王相比。”

    “不,应该是宋王哪敢跟你比。”熊槐摇头道:“宋王敢欺骗国中父老兄弟,砍掉神灵的脑袋,甚至射天鞭地。但是,先生你却是在试图欺骗天下人,企图让天地神灵听你的吩咐,意图限制天下所有的君王。

    即便是宋王,也没想过号令天地神灵,更没有想过限制自己或者其他国家的君王,而先生却不仅这样想了,而且还这样做了。

    先生你自己说,宋王的胆子可以跟先生你相比吗。”

    邹衍听着楚王的诉说,全身变得冰冷而僵硬,头上的汗水如泉涌一边,源源不断的流淌下来。

    直到最后,楚王说完之后,才难以置信的问道:“大王让我来宫中一见,这是想要杀我吗?”

    “不!”熊槐见邹衍被自己吓住,满意的笑了笑:“自伏羲创八卦以来,数千年间,有无数的君王企图用神灵统治百姓,也有无数的人企图用神灵为自己牟利,结果,他们最终都失败了。

    而先生则不然,先生虽然也借用天地神灵,但先生的目的却并不仅仅只是为自己牟利,而是心怀天下,出于一片公心,出于天下之心。”

    邹衍听到这,顿时松了一口。

    “寡人知道,先生之所以宣传五德神灵,宣传各种怪异的事情,这不是在愚弄百姓,更不是在谄媚君王,宣传长生不死之道。而是先生没有找到什么东西可以使君王感到畏惧,可是使君王不敢为所欲为。

    如果有,那能做到这一点的,大概就只有神灵了。”

    “寡人更知道,先生宣传五德轮转,鼓吹周室将亡,必有取而代之者。这不是在为各国服务,更不是为各国寻找争夺天下的借口。而是在告诉天下人,商代夏,周代商,即便现在有哪个国家取周室而代之,但最终也会被下一个朝代所取代。

    先生之所以如此,正是在用未来告诫所有的君王,一定善待百姓,否则,如夏桀一般苛待百姓,即便神灵如夏桀,辉煌如太阳,也会有倒台的一天。

    先生的良苦用心,正是要让现在的君王甚至是后世能保持警惕,而不能忘乎所以啊。”

    此时,邹衍听着楚王的叙说,头上的汗水早已忘记的流淌,取而代之的则是两行饱和心酸的泪水。

    楚王的话说到心坎里去了,这一年受尽了一些人的冷意嘲讽,而且还背负着弄虚背叛的恶名离开齐国,如是种种,现在都不重要了。

    能得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一个理解自己学说的人,如此,死而无憾矣。

    想着,邹衍感动的看着楚王,激动的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臣的学说虽然虚无缥缈,但这却不是假的,而是建立的国家与百姓的利益至上。臣的学说虽然说五德轮转,朝代更替,但臣的目的却是希望建立一个长久的朝代。

    那些说五德终始怪异不堪,虚无缥缈,仅仅只是看到了一个皮毛,且不知其中深意,不知多少君王,因为毫无顾忌,为所欲为而国家衰败,甚至连自己也不能善终。

    正如大王所说,臣愚钝,遍查先贤著述甚至今人论述,都无法找到能让君王有所顾忌的东西。故而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说到这,邹衍顿时一脸期待的看着楚王腰间的五色石,露出痴迷的目光:“好在,神灵虽然飘远,难寻踪迹,但终究不是虚无的,而是却是确实存在的。”

    “···”熊槐看着邹衍的目光,顿时知道邹衍他已经跟楚国绑在一起了,接下里即便是赶也赶不走了。

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 
“大王,臣已经将邹子送会太傅府中,并已告知太傅,大王决定让邹子在太学任教。”陈轸行礼道。

    “好。”熊槐点了点头。

    之前熊槐与邹衍经过一番长叹后,邹衍当场便决定投靠楚国。

    对此,熊槐当然不会拒绝,直接便让陈轸与邹衍一同去找太傅环渊,让邹衍在太学任教,一面教授学生,一面推广他的学说。

    邹衍的学说,不管怎么说,都是对楚国极为有利的学说。在其他各国拒不承认有黑帝的情况下,五德终始学说的出现,让已经信奉黑帝的楚国,获得极大的优势。

    此时,熊槐笑了笑道:“既然邹子已经安排好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动作了。贤卿立即安排人在楚国各处鼓吹五德终始学说,告诉全国的百姓,按照五德终始的理论,有黑帝的庇护,下一个取代周室的必然是我楚国。

    还有,齐国那边也不能松懈,要让齐人都知道,是齐王地的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不喜欢的学说,所以才将邹衍赶跑了。

    而寡人我尊贤近能,海纳百川,来者不拒,已经将邹子留在楚国的太学,给予了邹子大夫的待遇。”

    陈轸点了点头:“是大王,臣这就去安排。”

    陈轸离去后,熊槐不禁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自从知道邹衍来楚的消息后,熊槐就开始与陈轸谋划这件事情。

    一方面大力宣传五德学说,提高国人自信心,甚至是与贵族争取人心,为变法获得更多的支持。

    另一方面,则是打击齐王地的声望。齐宣王一向以重贤闻名天下,天下数的出来的大贤大都在齐国。而齐王地即位不久,就曝出不能容下大贤的名声,这对齐王地想要全部接受齐宣王的遗产,肯定会造成影响。

    虽然这件事不可能会导致稷下学宫这个齐国的智囊团崩溃,但做人总得有点念想,并付出努力,万一稷下学宫真的崩了呢。

    ···

    很快,关于邹衍入楚的谣言以及五德终始学说,便在楚国郢都开始流传,并逐渐向四周扩散。

    就在这不久后,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本来随着邹衍的离开而渐渐落幕的风波,突然间有再次热闹起来,而渐渐被人刻意忘却的五德终始说,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热闹话题。

    接着,这一股风潮便从稷下学宫扩散到整个临淄。

    不久,谣言便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此时,齐国王宫。

    齐王地一脸沉重的坐在寝宫的案上,默默的思索齐国下一步的走向。

    自他即位以来,先是取缔了权势极大的相国,然后将相国分成左右丞相,让以田文为首的公室与以季子为首的大臣相互牵制,而他坐收渔翁之利。

    接着,以中山国为代价与赵国联盟,而后大破燕国,用极其轻微的代价,就获得了赵国一百五十里地,且迫使燕国献地两百里称臣。

    接着,秦魏两国纷纷派人前来齐国,向齐国表达祝贺,并承认齐国在联盟中的主导地位。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向齐国父老表明,他这个新齐王不比他父王差。

    当然,如果没有即墨海战的失利就更好了。

    就因为楚国,让他的完美表现出现了一些瑕疵,就因为楚国杀到即墨之外,捣毁了大量海边的盐田,让即墨损失不轻,甚至一些人以即墨近海,害怕遭到楚国水师攻击,而从即墨迁走。

    而这,让即墨大夫还有一些人对他这个齐王略有微词。

    对此,齐王地很不满,当时他一听楚军北上,连最后的胜利果实都没有摘取,就匆匆从燕国退兵,最后才在即墨城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将楚国水师逼退。

    结果,即墨的那些人不仅不领情,反而认为是他计略不周,以致即墨遭到楚军攻击。

    当他听到这风言风语后,顿时勃然大怒,这些公室的人以及地方上的贵族,实在是私心太重。

    当时的情况,别说齐军立即回援,就算齐军继续留在北面攻略燕国,那也是应该的。别说当时楚军实力太少,难以成事,就算楚军能攻克即墨,让即墨为国家做出牺牲,那也是应该的,是值得的。

    毕竟,齐国乃是他齐王的齐国,而是他们仅仅只是他齐王的臣子。

    可是,那些家伙竟欺他即位不久,将他的示好当成软弱,竟得寸进尺,非议君王,实在太过分了。

    这简直不能忍。

    田氏立国近百年,之前为了控制齐国,而大量启用田氏子弟,分封田氏贵族。现在,田氏地位已经稳固,也是时候该变一变了。

    想到这,齐王地目光突然变得冰冷。

    不久,就在齐王地默默思索间,一个侍者前来禀报道:“大王,丞相与群臣都已经到了。”

    “好!”齐王地突然站了起来,正色道:“上朝。”

    当日下午,孟尝君田文从宫中回到府上,此时,已经在他府上等候许久的田甲,一见田文入宫劝说齐王归来,立即迎上前去,急忙开口问道:

    “丞相,如何,大王怎么说,是否同意撤销任命周最为武垣大夫的决定?”

    田文看了一眼田甲急切的面庞,微微摇了摇头:“大王心意已定,决定委任周最为武垣大夫。”

    田甲闻言,顿时一急。

    之前齐王决定在北面新得的地盘设武垣大夫,以镇守北地三百五十里地。

    为了武垣大夫一职,田甲多方奔走,想要获取镇守职位。

    结果,今日朝政之上,齐王既没有任命他田甲,也没有任命左丞相那边的人,而是任命了周最。

    周最是什么人,他是周国公子,是几年前跑到齐国这边讨生活的,他在齐国无亲无故,无权无势,就是因为得到先王的喜爱,得到大王的信任,就获得了武垣大夫这个职位。

    论身份,论地位,论功劳,都应该是他田甲才是,怎么会轮到周最呢!

    想着,田甲气愤道:“丞相,你说说,这是凭什么,按照我齐国制度,新得之地,即便不分封给公子或者宗室重臣,那么镇守一方的重臣也应该是宗室之人才是,大王为什么让他周最做武垣大夫!

    他周最有什么能耐,有什么功劳,可以坐上这个位置。”

    田文瞥了田甲一眼,见其怒气难消,知道是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却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心中愤愤不平。

    想了想,田文安抚道:“将军,稍安勿躁,这次大王之所以里周最,那是因为大王想通过周最拉拢两周。”

    田甲一听,烦躁的打断道:“区区两周小国,这又什么值得我堂堂齐国拉拢的?”

    “两周当然不值得,但是韩国呢!”

    “韩国?”田甲一怔,接着迟疑的看着田文问道:“大王想对韩国下手!”

    田文点了点头:“不错,上次楚国突袭即墨,让大王深以为耻,常常打算报仇雪恨。而如今楚国周边,齐魏秦已经结盟,且宋国已经暗中倒向我们,大王唯一的顾虑便是楚国的盟友韩国。

    所以,这次大王打算逼迫韩国倒戈,而拉拢两周,正是为了逼迫韩国,给韩国施压。”

    “这···可···丞相,就算大王拉拢周室,那也用不着任命周最做武垣大夫啊!”

    见田甲脸上还有忧虑,田文安稳道:“将军放心,只要韩国倒戈,周最没有价值,那时,武垣大夫还是将军的,这齐国,终究是田氏的齐国,大王不会忘记田氏宗亲的。

    只要以后有机会,文一定会向大王进言,任命将军做武垣大夫。”

    田甲闻言,沉默了一下,然后无可奈何的应道:“如此,就多谢丞相了。”

    田文笑着点了点头。

    而后,田甲一走,田文的笑脸顿时沉了下去。

    这次大王过分了,一个位比五都大夫的武垣大夫,大王竟然没有跟他这个宗室丞相商议一下,就在朝议中直接任命了周最。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大王这次大破了齐国近百年来的任用田氏宗亲的传统。

    想着,田文立即招来心腹门客公孙弘:“这段时间临淄之中是不是有一些关于大王不好的谣言?”

    “不错,还是关于大王与邹衍的,据臣所知,这消息好像最先从稷下学宫传出去的。”公孙弘说着,眼前突然一亮:“丞相是不是想要找到证据,参季子一本,说他们结党营私。”

    “不。”田文摇了摇头:“本相的意思是,让咱们也加入其中,一起散布大王与稷下学宫闹矛盾的谣言。”

    “这···”公孙弘不解的看着田文。

    田文沉吟了一下,接着道:“再加一条,就说:新君即位,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大王却不重用宗室以定人心,反而重用身边小人,齐国衰弱不远矣。”

    公孙弘一怔,然后点了点头。

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头初现() 
郢都。

    此时熊槐看着陈轸送来的情报,看着情报上那个陌生的名字,皱眉道:“陈卿,这齐国武垣大夫周最是什么人,为何寡人对这人十分陌生。”

    陈轸早有准备,楚王话音一落,立即应道:“回大王,这周最本是周国公子,数年前我楚国与五国的联军解散后,两周担心因为出兵助楚的缘故,而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是以派出周最前去齐国侍奉齐王,以寻求齐国的庇护。

    其后,周最入齐,一直在齐宣王身边侍奉,甚得齐宣王喜爱,而且周最与齐王地关系极佳,是故这次齐王任命武垣大夫的时候,就直接任命了周最。”

    熊槐听着陈轸的陈述,微微颔首,如此看来,这周最就是齐王地的近臣了。

    想到这,熊槐再次看向情报的后半部分。

    齐王地任命周最之后,临淄立即出现极大的动荡。

    原本,熊槐只是收买了一些稷下学宫的先生与学子,让他们传播齐王对稷下学宫不满的消息。

    不想,这条谣言刚刚才被炒起来,却突然向齐王与齐国宗室方向爆发,这是熊槐始料不及。

    从齐国现在传来的消息来看,齐王与田氏宗亲不合的消息,并打算打压宗室的谣言,以极快的速度在齐国传播开了,快到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快到连齐国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整个齐国的人都知道。

    看到这,熊槐颇为好奇的问道:“陈卿是否知道齐国这些谣言是什么人在散布?”

    陈轸愣了愣,然后摇了摇头:“大王,这事臣也不知道。不过,按照齐国的流言,之前泄露齐王不满邹子消息,并导致邹子出走的,不是齐相田文就是将军田甲。而接下来传出齐王对田氏宗亲不满的,据说是齐相季子的人。”

    熊槐一怔,笑着看着陈轸问道:“陈卿,你自己信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