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楚怀王-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随着屈原归来,随着整个汉北的封君为之一空,郢都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随着各地封君全部抵达郢都,距离楚国大朝议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秋季,不仅是收获之季,同样也是杀戮之季。掌管秋季的白帝,不仅是收获之神,同样也是杀伐之主。

    七月十五,秋祭之日,这是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日之一,丰收、祭祖都在这一天举行祭祀。同时,作为充满肃杀之气的秋季,秋后处斩,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冬季来临(除了秦国一年四季随时都可处死犯人,其他各国一般都是秋季杀人,这也是秦国被称作野蛮国度,与天下各国格格不入的原因之一)。

    同样是这一天,也是楚国召开大朝议的日子。

    这一天,群臣进入大殿后,顿时将整个大殿全都挤满。但是,塞满了人的大殿,却是鸦雀无声,整个大殿都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气氛异常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当熊槐走进大殿之中时,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气氛,脸色一正,然后快步走到王位上坐下。

    楚王一坐好,群臣立即齐声大呼:“拜见大王!”

    “免礼!”

    礼毕。

    熊槐锐利的目光从群臣身上扫过,然后收回目光,面色沉重,缓缓张开嘴巴,用低沉的声音道:“诸卿,之前我楚国经历一场殊死之战,这一战,我楚国付出了即位沉重的代价,令尹景鲤悲愤辞世,上将军昭鼠战死,叶公金君等人也都殒命战场。

    不仅如此,我楚国更是损失了汉中上庸於中襄城淮北等一大片土地,这一场大战,是我楚国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惨败,寡人深以为耻。”

    群臣闻言,立即拜道:“臣等有负大王所托,死罪,死罪!”

    熊槐顿了顿,露出一丝笑意,接着道:“幸赖群臣效力,将士用命,我楚国君臣百姓同心协力,这才能击退六国联军,保我楚国无恙,这都是诸卿之功。”

    “臣等惶恐。”群臣再拜。

    “可是!”熊槐脸色再变,然后勃然大怒道:“寡人万万没有想到,我楚国除了有叶公金君这种敢于死战的忠臣,有阳君这种在全族的威胁下宁死不降的忠臣以外,还有盛君这种主动叛国投敌的叛臣,更有九里君这种见风使舵屈服他国的小人。

    传诏,将他们带上殿来。”

    “唯!”

    群臣听到楚王的话,顿时为九里君默默哀悼。

    之前九里君等人被押解在军中,无人能去探视,大家就已经发觉不妙,现在九里君又被楚王点名,并与盛君并列,这下,他死定了,就算楚王不杀他,但被点名之后,他难道还有颜面继续苟活下去?

    只是,众人不知道的是,这次究竟要死多少人!

    不多时,一脸憔悴,面如死灰,骨瘦如柴的盛君率先被宫中侍卫压入殿中。接着,面无血色的应君等十人,也在两个侍卫的看守下,缓缓步入殿中。

    待他们跪下之后,熊槐看着昭雎问道:“司马,临阵倒戈,致使战事惨败,国家丧土亡师,该当何罪?”

    昭雎瞥了盛君一眼,应道:“回大王,其罪理应灭族,至于临阵倒戈的盛君,理应车裂,以示惩戒。”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目光从群臣身上扫过,看着群臣,语气冰冷的道:“盛君、弋阳君,召陵君三人投靠他国,临阵倒戈,致使丹淅惨败,叶公等人战死,理应灭族。

    不知诸卿可有异议?”

    群臣闻言,心中一冷,对盛君三人的行为,同样也恨得咬牙切齿,自然不会为盛君等人求情。

    于是,纷纷开口道:

    “大王英明。”

    “盛君等人万死难辞其咎。”

    “大王,弋阳君召陵君死的太便宜了,依臣之见,理应挖出尸骨,鞭打一百,然后五马分尸,暴尸荒野,以示惩戒。”

    ······。。

    在群臣的议论中,熊槐一抬手,制止了群臣的议论之后,开口道:“既然群臣都无异议,那么···”

    说着,熊槐看着廷理孙皓开口道:“廷理,传寡人诏令,诛灭盛君三人全族,即刻行刑。另,将盛君带下去,车裂。”

    “唯!”

    群臣看着被拖走的盛君,见其到了此时此刻,全然没有半分反应,便知道,盛君早已心死麻木。

    接着,群臣又看向殿中的应君等十人,接下来便轮到他们了。

    此时,殿中的群臣中,已经有不少人心中升起阵阵忧虑。阴君他们因为封地失守的缘故,已经被楚王转为食邑封君。现在,楚王再次处置了应君他们,从此以后,楚国汉北将再无封君。

    而且,这一次与上次楚肃王之时完全不同,楚肃王之时,虽然王室的直属领地也出现过暴涨,但是,那一次,一些大贵族的实力也得到了加强。这一次,经过长达一年半的大战,贵族实力大为削弱,王室力量虽然同样也出现削弱,但是王室直属领地却得到极大的扩张。

    若是楚王再次打算启用屈原变法,那么贵族还有实力限制楚王吗?

    想着,不少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飘到一旁的屈原的身上。

    处置完盛君三人后,熊槐不管群臣此刻心中是何想法,立即决定开始进入下一步议题。

    接着,再次向昭雎问道:“司马,应君等人战败被俘后投敌,按律应如何处置?”

    昭雎面无表情的应道:“大王,应君等人跟随叶公在丹淅为秦韩联军所败,按律,主将叶公当死,他们身为军中将领,同样难辞其咎,理应降爵。其后,被俘后投靠秦韩联军,并组建军队围攻我重镇襄阳,其罪叛国,理应灭族。

    但,念在他们能迷途知返,再次倒戈,可免去灭族之罪,全族贬为庶人。因应君詹阳君勷君三人戴罪立功,获取秦韩联军大将首级。故,仅可保留封号,三人的封地与爵位,理应尽数收回。

    此外,九里君江君等八人,因无功而返,理应全族贬为庶人,流放充边。”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向应君等人问道:“应君,对司马之言可有异议,尔等有什么话说?”

    应君等人闻言,脸色灰败,全都摇了摇头,应道:“大王仁慈,臣等并无异议。”

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舍() 
楚王一开口,群臣顿时一滞。

    原本以为大局已定的景邵,顿时惊疑不定的看着楚王,然后又立即看向另一边余怒未消的公孙衍。

    楚王竟然亲自下场为公孙衍解围,这怎么可能?

    以楚王对屈原的信任以及喜爱,昔日群臣围攻屈原,楚王都未曾主动为屈原说话。

    现在,楚王为了公孙衍,竟然主动开口?

    这···

    此时景邵脑子顿时一乱。

    另一边,羕陵君等人同样也大惊的看着楚王,不知道楚王此举的意义何在。

    原本,他们见钟离君说话,还以为大局已定,楚王会在群臣的强大压力下,顺着钟离君的意思,下诏彻查此事。

    然后,不管有没有真凭实据,都会在大赦天下之时,下诏还公孙衍以清白。

    羕陵君可是很清楚,太卜在接受他的礼物之后,可是雷厉风行的向楚王游说大赦一事,并且楚王也已经有所意动。

    待大赦之后,那时,公孙衍怎样,究竟有没有接受贿赂,也没人会在乎了。

    因为大局已定,所有人都拿到想要的东西了。

    但是,现在楚王竟一反常态,主动为公孙衍开脱。

    这与他预计的情况的完全不同,这跟他印象中的楚王也完全不同。

    想着,羕陵君不禁皱了皱眉,然后在群臣的震惊间,率先出列,拱手行礼道“大王,老臣不明白,为何大王会如此吩咐犀首。这可是大破秦军的大好机会啊!

    自从那秦国商鞅,背弃秦楚两国十几代的交好,悍然出兵偷袭我楚国时起,我楚国就屡受秦国刁难。并且,秦国占据汉中上庸,以及巴蜀商於,对我楚国极具威胁,为何大王会让犀首放秦军从容归去。”

    说着,羕陵君长拜道“大王,老臣百思不得其解,愿大王明示,以解臣之困惑。”

    羕陵君话音一落,此时心中各有算计的群臣,立即顺着羕陵君的意思,不约而同地拜道“臣愚钝,请大王明示。”

    熊槐见这一瞬间,殿中就有一大半的大臣跪了下去,顿时整张脸都沉了下去。

    身为楚王,亲自开口为公孙衍辩解,群臣不仅没有就此罢手,反而一起向他这个楚王施加压力。

    熊槐看着殿中拜倒一片的大臣,眼中露出一阵慎重,暗道看来汉北封君的事情,虽然自己的处置并没有问题,但是,贵族势力衰弱,还是引起了这群贵族的警惕。

    不过···

    熊槐心中冷冷一笑,自从丹淅之战楚国惨败后,大势就已经被他所控制,此时群臣即便联合起来,即便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奋起反抗,同样也是什么也改变不了。

    现在,谁也无法阻止我了!

    熊槐心中一定,然后缓缓开口道“唉,诸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国与楚国的关系,不仅你们知道,寡人也知道,若是寡人有全歼秦军主力的机会,又怎会放弃呢?

    实则是有心无力,这才让犀首放缓脚步,主动放秦军离去。”

    “有心无力?”景邵脸色一变,张了张嘴,然后一咬牙,行礼道“大王,当时我楚军有二十几万大军,为何会有心无力?”

    熊槐闻言脸色一冷,然后凛然道“二十几万大军,难道你真以为我楚国有如此多的军队?难道犀首回都之时,阴君与鄢陵君上书说鄢城守军以及百姓出现逃亡,并请求援军的事情,你们都忘了不成。”

    说着,熊槐目光看向阴君,冷冷的道“阴君,你给群臣说说鄢城守军的情况。”

    阴君一怔,然后见楚王与群臣都看着自己,立即拱手道“回大王,鄢城守军有一大半是从丹淅防线后退的溃军,幸得大王让邓陵将军率领近卫军及时增援,这才免除全军覆没的风险。

    当大军逃到鄢城之时,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而犀首为了误导秦韩联军,率近卫军从鄢城撤走之时,士气还未恢复的守军,再次遭到致命一击,以至于出现大量士卒逃亡的情况。是以臣才向大王求援,让大王重新派出近卫军前去守鄢城。”

    阴君将当初鄢城的情况再次解释了一遍,而后,想起自己封地已失,未来想要保住权势,只能依靠楚王。

    于是,顿了顿,又开口道“大王,臣治军无能,以致鄢城守军将无战心,士无战意,无力与秦军一战,请大王降罪。”

    熊槐脸色一缓“将军能从丹淅防线带回大军防守鄢城,这就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熊槐话音一落,屈原立即开口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闻言微微一笑,接着诧异的问道“贤卿何罪之有,卿率领襄阳百姓,在数十万秦军的围攻下,坚守襄阳数月,成功的阻止了秦军继续向南向郢都进攻的步伐。此战,贤卿有功无过。”

    “大王,臣有罪。”屈原再拜道“大王让臣在襄阳筑城,但臣却因为襄阳缺粮,而将筑城的壮丁全部解散为民。结果,秦韩联军攻打楚国,襄阳却无兵可用,只能调用百姓守城。故臣请大王降罪。”

    屈原说完,殿中众臣瞬间变了脸色。

    现在阴君屈原一开口,公孙衍手中的二十多万大军,立即少了一大半。此刻,公孙衍行动滞缓的事情,也有了解释了。

    接着,熊槐安抚了屈原之后,这才看着群臣道“诸卿,寡人为何舍近求远,不让犀首率军攻打襄阳之外的秦军,而去攻打对我楚国威胁较少的韩军,这便是原因所在。不是寡人看不到秦军的威胁,而是兵力有所不足。

    适时犀首虽然已经击退韩军,但是秦齐魏等国的大军仍在,犀首率军从方城杀到宛城,再从宛城杀到汉水,转战千里,已是疲惫之师,如何还能与秦军作战?

    故,寡人这才下令,让犀首急攻韩军,却缓攻秦军,让秦军不战自退。”

    景邵见楚王亲自为公孙衍作保,推景缺上位的事情已经不可继续,只能遗憾无比的拜道“大王,臣不知内情,却是误会犀首了,请大王降罪。”

    接着,众人见景邵退缩,一同行礼道“大王,臣等愚钝。”

    熊槐看着殿中再次拜倒一片,沉吟了一下,向屈原看了一眼,在屈原点头后,立即开口道“罢了,卿等也是急于国事,何罪之有。”

    说着,在群臣直起身体后,这才满怀歉意地向公孙衍道“只是委屈犀首了。”

    公孙衍闻言立即拜道“大王信任臣,臣感激不尽!”

    众人一听公孙衍没有反戈一击,顿时松了一口气。

    只是,这口气才出到一半,大殿的最后方,再次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

    “大王,虽然犀首没有出卖楚国利益,但是,据臣所知,确有人隐藏在忠良之中,明面上对大王忠心耿耿,暗中却与秦韩联军私通。”

    。

第七百章 风波再起() 
这个声音一传出,群臣顿时一怔,然后纷纷回头一看,却是另一个谒者屈春。

    见此,群臣一惊。

    屈氏自从屈匄死后,因朝中大臣只剩下屈原一个,因而有不少屈氏族人投靠屈原,比如接替三闾大夫的屈署。

    这个屈春,正是被屈署举荐给楚王,成为楚王的谒者的。

    换句话说,这人是屈原的人,不是他们的人。

    想着,群臣心中一冷,屈原要搞事。

    尤其是羕陵君等人,心中顿时一沉,突生不妙之感。

    在群臣沉默的一瞬间,熊槐面无表情的看着屈春道“这次我楚国能击退六国联军,皆懒将士用命,群臣效力,寡人可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若是跟犀首一样,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还请阁下勿提。”

    屈春一脸坚定的拜道“大王,臣冒死以闻。伪王在邓之时,国中皆传有大量贵族子弟在邓县为伪王效力,此事在国中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故,为了避免谣言重伤大臣,为了安抚百姓,为了避免百姓胡乱猜测,臣请大王彻查此事,以定人心。

    而且,当日被伪王胁迫应君等人,此刻就在殿中,大王何不一问?”

    说完,屈春立即拜伏于地。

    此时,群臣顿时变了颜色。

    当日为了保住权势,许多人两头下注,与子兰暗中联系。虽然屈春是说有人为伪王效力,这与他们无关,但是,这种事惊天大案,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一查,那么大火迟早会烧到他们身上。

    而与此事直接相关的羕陵君等人,则更不用说,若是眼神可以杀人,那么屈原与屈春已经死了千百次了。

    此时,咸尹范环看了看身侧不远处的羕陵君等人,见他们脸色苍白,头上汉水直冒,哪能不知这事的真假。

    只是,令范环大恨的是,这些封君为免也太多了一些,几乎整个汉南以及洞庭的封君,全都在瑟瑟发抖。只有少数几个封君在一旁拍着胸口长吁短叹,一副心有余悸地模样。

    若是楚王真的查下去,楚国必然会出现极大的动荡,虽然眼下封君实力大为削弱,难以掀起大浪来。

    若是十年前,就跟上次楚王让屈原变法一样,他也不会反对。

    但是,现在,楚王已经年过五十,而太子横···

    想着,范环一脸决绝的走出来行礼道“大王,当时秦军正在猛攻襄阳而不下,郢都之中百姓不稳,群臣心乱,是以才刻意散步的谣言,以动摇我楚国军心士气,扰乱我楚国内部,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是以,臣以为,此事定然是秦国的计策,根本不足为凭。故,臣以为,此事完全不必查问。”

    说着,范环立即拜倒“臣请大王三思。”

    范环话音一落,立即就有十余位朝中大臣长拜道

    “大王,咸尹言之有理,请大王三思。”

    “大王,这仅仅只是谣言,请大王三思。”

    熊槐面无表情的看着范环等人,然后眼睛余光瞥向面色苍白羕陵君等人,然后心中长长一叹。

    范环这人他知道,朝中议事一向都是为国家考虑,故而能以不是公室的身份,而担任咸尹重任。

    他此刻的发言,也未必不是为国家考虑,只是···

    熊槐看着群臣心中冷冷一笑,近十年的布局,不就是为了今天么。箭已离弦,岂能再收回来!

    想着,熊槐缓缓开口道“咸尹请放心,寡人一向宽以待人,若是没有证据,寡人是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

    说着,熊槐目光转向应君等人“应君,你们说说吧,当时传遍郢都的谣言,是否属实。”

    此时,楚王话音一落,应君等人顿时成为殿中的焦点,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见大家全都看过来,应君心中一阵发苦,若是九里君几天前在楚王面前将此事揭破,若是他们全族都捏在楚王手中,应君真想立即去死。

    但是,此时他还不能死,于是,便无视了群臣期待的目光,向楚王行礼道“回大王,此事属实,臣等倒戈之时,还抓获了二十几个意图跟随伪王逃亡的叛逆。为了防止他们中途逃亡,臣等已经将这些叛逆秘密送来郢都,请大王明察。”

    此言一出,殿中立即传来一阵吸气的声音。

    羕陵君等人更是难以置信的看着应君,他们费心费力的为救助应君等人的奔波劳累,现在,事情已成。结果应君等人竟然过河拆桥,直接在大朝议中将他们卖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时,羕陵君心中对应君的恨意瞬间超过了屈原,若是可以,恨不得直接活剥了应君。

    另一边,熊槐得到应君的肯定答复后,立即勃然大怒道“应君,你所说是否属实,若是欺瞒寡人,诬陷大臣,这可是死罪!”

    应君用颤抖声音应道“大王,臣所说句句属实,若有虚假,臣请以全族性命抵罪。”

    熊槐闻言冷哼一声,然后语气极为冰冷的道“好,犀首,你立即派人将那些叛逆带上殿来,寡人要亲自审问。”

    “唯。”

    公孙衍离去之后,殿中的大臣这才反应过来,这把大火已经从公孙衍身上烧到群臣身上,且为之奈何?

    只是,即便有万千办法,在群臣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